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肯定可以啊,歷史不會因為缺了誰而改變的,

    沒有韓信,其他人會取代韓信的位子,比如周勃,夏侯嬰,樊噲等人,

    劉邦用韓信,政治上的考慮多一點,

    試想一下,如果劉邦沒有用韓信,而用周勃,那周勃很可能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劉邦在漢中之時,選誰做大將軍,是個問題,如果用周勃(或者其他沛縣人員)等人,因為威望高,那他很容易在軍中建立嫡系人馬,幾乎沒有人制約了,而用一個空降的韓信呢?韓信沒有威望,周勃等嫡系肯定不服氣,這樣就能制衡韓信,韓信也很難形成自己的權力圈子,

    你看看那些大公司,當初一起打天下的人,是不是大都走了?

    至於說戰爭的勝負問題,誰說周勃等人不如韓信呢?

    韓信是被吹得太厲害了,很多不是他的功勞,都成了他的,

    比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實際上是須昌侯趙衍提出的,而不是韓信,

  • 2 # 錦翼

    那得分啥時候離開,如果在濰水之戰後,項羽已經滅掉了龍且,這時候有個叫武涉的人就對項羽說:“權在韓信,他投劉邦則劉邦贏;他投大王則大王勝。”如果韓信誰都不投靠,則天下成三足鼎立的局勢。

    這個時候的項羽已經牽一髮而全身,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

    但是如果韓信剛剛投過來的時候離開,他可能一生碌碌無為。

    因為之前他投靠過項羽,在項羽手下位不過執戟,是一個小小計程車卒。

    他到了劉邦手下,原本也無所作為,後來他遇見了伯樂蕭何,他的人生開始開掛。

    破三秦,虜魏王,滅代國,平趙國、下燕國、定齊國、斬龍且,垓下殺項羽……

    但是你以為這是韓信一個人的功勞嗎?

    他只是一個軍事家,後面還有制定戰略的蕭何,還有出謀劃策的張良,還有英布還有陳平,更重要的是有劉邦,劉邦把他們團結在一起,凝成一個拳頭,這才打敗了項羽。

    如果韓信在蕭何賞識他之前離開,基本上對劉邦沒有什麼影響,反正項羽也不會用他,他估計會去繼續受他的胯下之辱。

    而劉邦以他的知人善任,一定會挖掘出新的人才來代替韓信。

  • 3 # 文星7815505

    劉邦曾經總結過自己之所以能打敗項羽而一統天下的原因離不開三人,蕭何、張良、韓信。那麼是不是劉邦為了不讓世人認為他完全依賴韓信而多加兩個人呢?其實不然,蕭何可以說是劉邦的後勤部長,“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以看出一個後勤對於軍隊的重要性。張良是個智囊,鴻門宴就是個例子,以及以後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等等。而韓信是一個軍隊的最高指揮官,他帶兵打仗是把好手,可是他沒有張良的計謀,沒有蕭何的理財。其實最後能成功還是要歸結於劉邦自己,如果說蕭何跟隨劉邦是沒辦法的,因為他們是同鄉,但是張良和韓信呢?特別是張良,他是個有智謀的人,給劉邦出謀劃策之初他還是別人的手下,他如果不是特別看中劉邦,他可選的機會太多了。所謂“得道者多助”後來的陳平等人也都追隨劉邦就可以看出劉邦的能耐。劉邦離開韓信能否一統天下,我覺得還是能夠的,“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劉邦就是伯樂,韓信是千里馬,沒有韓信也許晚幾年,時事造人,總有下一個替代韓信的人出現。

  • 4 # 長島男爵

    能,必須的。

    《史記》拔高了韓信的作用,再加上文學、戲劇、影視創作推波助瀾,造成韓信如今的地位,事實上韓信的作用並沒有傳統認為的那麼大。

    不要誤會,我不是說韓信沒用,我承認他是漢軍最會打仗的,他是第一名,但不是超越第二很遠的一騎絕塵的那種。

    首先,還定三秦之戰就沒有韓信什麼事,韓信首功是漢三年擊魏,這是真正歷史愛好者的基本常識,原因不累述了,在韓信發揮作用前,大漢已經佔據半壁江山了,而項籍壓根不能消滅高帝,只能相持,只要派別的將領北上,包圍項籍是遲早的事。

    其次,滅趙之戰,是漢軍三路大軍共同努力的結果,韓信只指揮其中一路而已。

    再次,滅齊之戰,同樣的也並非全部都是韓信的功勞,此戰韓信偷襲齊軍後,劉邦才臨時增援了大量軍隊過去,這才消滅齊國,韓信偷襲齊國在劉邦意料之外的是,臨時增援的部隊也不可能跟韓信商量如何去打仗,事實上他們是獨立指揮的,漢軍是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和將領質量戰勝齊軍的,並不是某人突發奇想一戰而定。

    最後,垓下之戰,總指揮是劉邦而不是韓信,當時漢軍分前、後、左、右、中五大部分,韓信只是前軍統帥而已。

    為什麼會造成一般認知的韓信的作用比實際高呢?

    主要是由於《史記》的書寫帶有大量的個人情緒,褒項韓貶劉,項羽勝利時“大破漢軍,多殺士卒,睢水為之不流。”這樣濃彩豔墨的描述,但劉邦贏則是“破楚京索間”這麼輕描淡寫,給人一種劉邦不會打仗的錯覺,這種帶偏見的寫法也使得《項羽本紀》《淮陰侯列傳》的傳唱度比別的篇章高,風頭蓋過了其他人。

    有《史記》搖旗吶喊,加上後來的文人墨客推波助瀾,韓信的作用最終放大了好多倍。

    事實上研讀別的將領的列傳,你會發現同一場戰爭有別的將領從別的方向參戰,也就是說他們共同完成的戰果被傾向性的文字引導,功勞變成都是韓信的。

    參考資料: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須昌貞侯趙衍)“以謁者漢王元年初起漢中,雍軍塞渭上,上計欲還,衍言從他道,道通,後為河間守,陳豨反,誅都尉相如,功侯,千四百戶”。

    ——這是暗渡陳倉的真相,跟韓信沒一毛錢關係。

    《傅靳蒯成列傳》:別之河內,擊趙將賁郝軍朝歌,破之,所將卒得騎將二人,車馬二百五十匹。從攻安陽以東,至棘蒲,下七縣。別攻破趙軍,得其將司馬二人,候四人,降吏卒二千四百人。從攻下邯鄲。別下平陽,身斬守相,所將卒斬兵守、郡守各一人,降鄴。從攻朝歌、邯鄲,及別擊破趙軍,降邯鄲郡六縣。

    ——靳歙在南方進攻趙軍,而韓信在北方,南方才是趙國國都所在,很難想象趙軍主力跑到北方和韓信決戰,不管怎麼說趙國作為一大國,是不可能那麼容易平定的,南北夾攻是情理之中,韓信並不能獨自居功。

    《高祖本紀》:五年,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帝在後,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後。項羽之卒可十萬。淮陰先合,不利,卻。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

    ——看清楚,坐鎮中軍的是劉邦,不是韓信。

  • 5 # 葭明通半瓶歷史

    應該問如果韓信不依附劉邦,韓信最多能做出多大成績。

    譬如,李元龍評價他的俘虜兼後來的教官常乃超為”上錯了船的軍事家“。也是個軍事家呢!

    那麼!他韓信如果不上劉邦的船,有沒有常乃超的好運氣呢?憑著專業知識弄個大校噹噹,時代使然,我認為是沒有的。他韓信作為普通一兵死於戰場的可能性都是可能的。

    韓信他最好的可能結局也就是項羽第二,常戰常勝,每戰必勝,一戰而敗,一敗而死,死無葬身

    說劉邦的統一問題,我們要知道劉邦是劉邦統治集團的代表,不是劉邦個人。劉邦統治集團這個機器的運轉,有著千萬個零件,劉邦只是比較很重要的零件之一而已,韓信亦是

    一個政治集團的產生、發展、壯大、穩定、強大,是有其內部規律的,有其眾多的因素的,如果一個政治集團唯軍事手段安身立命,那是土匪武裝,是流民集團、就會走向項羽軍事集團的命運。

    那麼內部規律是什麼?如下:

    1 產生——首先是舊的統治集團運轉已經不靈,難以維修,社會需要新的政治集團出來維持社會生產秩序。

    2 發展——一幫子“有心人”或者有學問或者有勇氣的人,不論什麼人吧,喊出了口號,不論什麼口號吧,神鬼也罷,主義也罷,大多就是說舊的統治集團該死了,我們開始建立新的吧。

    3 壯大——人越聚越多,輿論也佔據了上風,財糧開始充足,一句話!四方依附而至也!

    4 穩定——人雜錢多就亂,亂就需要管,要管理就需要人才,這時候各種人才就會冒出頭,政治人才,組織人才,情報人才,財政人才,乃至後勤服務人才,都會出現,並且在一起工作。因為聲勢如此之大,舊的統治集團還在,就需要保衛了,保衛就需要軍事人才了,你看,這時候軍事人才才被需要呢!

    5 強大——所有的政治鬥爭都會不可避免的走向軍事鬥爭,一埃這個新的統治集團成型之後,與舊統治集團的鬥爭,軍事鬥爭就是第一任務了。其他的政治鬥爭、輿論鬥爭、情報策反、財政掠奪等等雖然在同時進行著,終是不如軍事鬥爭吸引眼球。

    我們要知道,現代時代有的地方已經不需要走到軍事鬥爭就政權更替呢,是不是?會打仗這個技能在政治鬥爭裡面真的不算什麼的。

    因為軍事衝突的觀賞性大,戲劇性強,並且衝突過程易於觀察分析,導致很多普通人,尤其一些“歷史愛好者”“政治研究家”們研究起政治問題來常常唯軍事觀點論。這.........不科學!

    那麼,韓信在劉邦統治集團的重要性到什麼程度呢?

    我們上面已經羅列了,排不進前四名,對,就是排不進前四名。是最後被需要的。多他不多,少他不少。

    少了韓信,劉邦的統一大業照常完成,上面已經說了,是社會選擇新的政治集團,不是劉邦個人為了光宗耀祖主動去統一社會。劉邦也攔不住的統一,何況韓信乎!

    再加上他悲慘的人生結局,觀者如雲,嘆息者常有,悲劇英雄嘛!最能澆“懷才不遇”者之胸中塊壘。

  • 6 # 扎心君

    如果韓信不幫劉邦,劉邦肯定不能統一天下,那麼最有可能的是三分天下,以鴻溝為界。

    1因為楚漢相爭,已經精疲力竭,劉邦和項羽在鴻溝簽訂和約,楚軍撤回。

    2張良和陳平,認為項羽已經軍糧不濟,士氣低落,所以,勸劉邦追擊,在追擊中,在固陵被項羽又揍了一頓。所以,以劉邦一人之力,是滅不了項羽的八千江東子弟兵為核心的10萬百戰精銳。

    3劉邦聽了張良的計策,封韓信為齊王,彭越為粱王,英布為淮南王,最後四軍匯合,才在垓下徹底擊敗項羽。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烏江自刎。

    4這個清況,許多聰明人都看出來的,剻通曾經勸韓信面南背北,自立為王,三分天下。

    5項羽雖然剛愎自用,但也不是完全不聽意見,本來齊國拼命抵抗,被一個小孩勸說,停止屠城,齊地一下子就投降了一大片。假以時日,以項羽之勇武,獨霸一方還是可以的。

  • 7 # 江湖小曉生

    第一,在韓信投靠劉邦之前,韓信就打定主意不幫劉邦。

    當時天下已經安定,劉邦消滅了秦朝,打下了咸陽城,功勞卻被項羽給搶走了。項羽還十分不高興地把劉邦分派到了四川去。當年的四川是全國最貧瘠的地方之一,有滅秦之功的劉邦居然被分到了這裡,無異於發配流放。可是劉邦本人不氣餒啊,他認為自己還是有機會的,所以欣然前往四川。而這個時候天下格局基本已經定了,韓信一直都在項羽的軍營中效力,跟項羽學了不少東西,這是肯定的。他對項羽的瞭解,超過很多人,因為他也是一位傑出的兵法家。所以如果他從項羽大營中跑出來以後,不是投靠劉邦的話,那劉邦要對付項羽其實是比較艱難的,因為沒有人瞭解項羽的作戰方式。他依靠手下人的努力,或許依舊可以一統天下,但是過程一定非常艱辛,而且最大可能是跟項羽平分天下。

    第二,如果韓信在打下齊國以後,不幫劉邦。

    這個問題就比較嚴重了,因為當時劉邦已經重用韓信,把自己的大軍都交給韓信來只會。自己這邊帶領諸侯聯軍對付項羽,被打的一塌糊塗。本來希望韓信前來相助,可是沒想到韓信這傢伙居然要搞獨立。當然歷史上韓信還是幫助了劉邦,如果這個時候韓信不出手的話,那麼項羽的大軍一定會將劉邦徹底消滅。因為劉邦這個時候已經被項羽徹底打垮了,唯一的依靠就是留給韓信的大軍。不得不說劉邦還是聰明的,他聯合諸侯的時候,把自己的力量分化出去,這麼一來即使失敗了,他至少還儲存了實力。可是現在不同了,劉邦被擊敗以後,韓信自己做大了,那會出現項羽跟韓信爭奪天下的可能。

    第三,項羽知道韓信的重要性後,這個時候韓信不幫劉邦會怎樣。

    韓信被劉邦冊封為齊王以後,那打起仗來叫一個賣力啊。連戰連克,手裡掌握幾十萬大軍,橫掃天下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就連項羽手下的大將龍且都被韓信斬殺。這個時候項羽徹底明白了天下的局勢,劉邦雖然厲害,但不足以在短時間內強大,最關鍵的就是韓信。只要韓信倒向自己,哪怕不倒向自己,至少不幫劉邦的話,那項羽就有絕對的把握戰勝劉邦。此刻項羽給韓信送去了密信,其目的就是希望韓信反叛劉邦。而且韓信手下的謀士蒯通也告誡韓信,一定要反叛劉邦才能生存。如果這個時候韓信真的按兵不動的話,那項羽跟劉邦大戰,結果一定是項羽獲勝了。且不論雙方統帥能力怎樣,光看劉邦幾十萬大軍都在韓信手裡,就已經註定了劉邦會失敗。

    第四,韓信在大漢建國以後,不幫劉邦。

    這個時候的大漢王朝已經建立了起來,天下諸侯都被劉邦安排到了各地,到處都是異姓王。雖然看似是一個統一的王朝,可是卻危機四伏。這個時候韓信如果主動起義的話,結局會怎樣呢?我認為這個時候韓信已經不具備東山再起的可能性了。他最好的機會就是楚漢相爭的時候,因為當時人還知道為了將來的生活而拼搏。而現在大漢王朝已經建立,老百姓都過上了相對太平的日子,誰還願意打仗呢?就算韓信願意打,他手下的那些人也不願意大。再說了,劉邦可不是吃素的,他征戰十多年,什麼樣的場面沒看到過,諸侯造反的事情多了去了,全都被他一一擺平。所以就算韓信這個時候不幫劉邦,主動起義的話,依舊翻不起什麼巨浪來。最終韓信還是會被劉邦消滅,因為大一統是趨勢。

  • 8 # 小程看歷史

    如果劉邦少了韓信是很難一統天下的。我們都知道當時的張良、蕭何、韓信被譽為漢初三傑,劉邦能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們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如果少了他們三位中的哪一位劉邦奪取天下都十分困難。用劉邦自己的話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籌集軍糧,我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所以說他們這三位的能力是得到劉邦肯定的,同樣韓信的軍事才能也是恆古至今,在當時也是少有的。劉邦唯一的長處就是會識人用人,懂得為人處世,所以劉邦也是非常認可韓信的軍事才能的。劉邦和後來的劉備一樣,劉備身邊不缺乏驍勇善戰的武將,就缺乏一位運籌帷幄的軍事,後來才有了諸葛亮。而劉邦身不缺乏出謀劃策的軍事,因為他有張良,但他身邊就缺乏一位統領百萬之眾的大將,作為劉邦自己對行軍打仗更是不懂,作為他曾經不過就是一位小小的泗水亭長,哪裡懂得統兵打仗。和他一起從沛縣出來的那幫人小打小鬧可以,他們對劉邦的忠心沒有問題,但是正兒八經指揮大兵團作戰沒有誰有那個能力。雖然有人會說韓信沒有來到劉邦軍中的時候,劉邦就已經攻取咸陽佔據關中了,就覺得沒有韓信劉邦還是能指揮打仗,但是別忘了劉邦在伐秦的過程中根本就沒有遇到很大的阻力,當劉邦帶著隊伍西進伐秦的時候唯獨在洛陽一帶遇到了阻擊,但是他為了儲存實力沒有與其正面對抗,而是繞道西進最後到達了咸陽,此時秦朝最後的一支主力部隊章邯大軍在鉅鹿地區與項羽決戰,根本就沒法顧及咸陽,此時的咸陽可以說都是一群老弱病殘之輩,可以說劉邦取得咸陽不費吹灰之力,算不上遇到強敵。而劉邦正真的強敵就是項羽,項羽勢力要強於劉邦好多倍,劉邦不敢與項羽對抗,只能乖乖的聽從項羽的安排,就留在川蜀做那麼一個漢中王,自從韓信來了以後在蕭何的舉薦下,韓信取得了三軍統帥當上了大將軍,然後韓信給劉邦分析了當前的形勢,講述了項羽的一些缺陷,還告訴他該怎麼取得天下的謀略,此時的劉邦才有了明確的方向,在韓信的帶領下一路北伐直取關中,可以說是勢如破竹,這一路韓信創下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妙計。然後以關中為根據一路東進連克無數座城池,最後聯合各路諸侯在垓下一舉殲滅了項羽的主力,使得項羽在烏江自刎。可以說劉邦沒有韓信根本就打敗不了項羽,縱觀劉邦的軍中如果沒有韓信,誰有那麼大的本事能和項羽對抗?如果沒有韓信劉邦只能被項羽堵在漢中做那麼一個小小的諸侯。所以說韓信是劉邦最後奪取天下最主要的一個人。

  • 9 # 蟻史為諫

    昨天回答了題友的一個關於劉邦為何40歲之前一事無成的問題。感覺和韓信是否幫忙劉邦打天下有一定的關係。

  • 10 # 喬木藝

    劉邦打敗項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韓信不是說劉邦善於識人,人盡其才。將他們放到自己擅長的位置,為他效命。劉邦這個人深得厚黑之學,俗話就是臉皮厚,項羽把他老爸抓起來要殺他老爸逼劉邦就範,他說分我一杯羹,項羽氣的要命,他逃命的時候車跑不快,把妻子推下車。好多好多諸如此類的列子,項羽是個將才,卻絕非帥才,上陣殺敵他行,但他不會用人啊,韓信以前就是他麾下的。後來只剩一個范增也不聽范增的話,太目空一切了,所以必敗無疑。少了韓信劉邦統一天下雖然會受到阻擾,但成功的機率還是那麼高,主要他會知人善任,天下英雄也不止韓信一個呀,總有人會被劉邦發覺的。

  • 11 # 滄海眾生

    韓信為漢初名將,祖籍江蘇淮陰,與張良、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在史記中,他被司馬遷稱為“兵仙”,司馬遷用了很大的篇幅來描寫他一生的功績,讚美他在帶兵打仗方面的才能。

    劉邦贊張良、蕭何、韓信時說的: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韓信在楚漢相爭的戰爭中破魏王、定代、平趙、降燕、攻齊顯示其卓越的軍事才能。而且還衍生出暗度陳倉,背水一戰,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名記典故!

    可以說,如果沒有韓信,劉邦能否擊敗項羽,奪得天下還很難說。

  • 12 # 太乙伏魔錄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可謂是流傳甚廣。這篇歷史故事也算得上是涉及到了歷史走向的問題。也證明了蕭何比劉邦和項羽兩人的眼光更為毒辣。

    但是劉邦偏偏聽從這個眼光毒辣的人的建議。導致沒有流失韓信這種兵仙將帥之才!

    韓信在楚漢相爭的戰爭中破魏王、定代、平趙、降燕、攻齊顯示其卓越的軍事才能。而且還衍生出暗度陳倉,背水一戰,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名記典故!

    楚漢相爭。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漢五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爭奪天下而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的最終結果。楚漢之爭,經過垓下之戰,項羽(安徽境內)以烏江自刎宣佈告敗,劉邦建立西漢王朝。

    劉邦如果沒有得到韓信會出現兩種情況!

    一、韓信誰都不投靠,自此歷史再無韓信點兵,再無兵仙!但是天下還是劉邦奪取機率更大。

    二、韓信離開劉邦投靠項羽,(但是韓信就是從項羽那出來的)那劉邦多數必敗無疑!

    張良未遇韓信貧,劉項存亡在兩臣。這句出自李白的《猛虎行》算是概括了劉邦,項羽,韓信天下歸屬的最終問題。也做出的解釋!但是歷史終究是歷史我沒不能假設不能更改,只能細細品讀,碎碎探索!

    最後用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來回味那個時代吧!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劉邦

  • 13 # 只是想抱抱你好咩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我來回答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的一生都被蕭何影響,最後韓信的結局,和蕭何也是分不開的,如果沒有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最後的結局也不至於如此,天下還是那樣。

    兵仙韓信

    由於在項羽集團的帳下,韓信得不到重要,韓信與是離開項羽投靠劉邦,韓信離開項羽正是項羽最頂峰的時刻,劃分天下諸侯,公認的天下共主,但是韓信卻在這時選擇離開項羽。韓信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這和蕭何的提拔是分不開的,韓信在劉邦帳下也沒有得到重用,但是蕭何開出了韓信的才能,於是留住韓信,讓劉邦封他為大將軍統領全軍。

    韓信被認為是楚漢之爭的關鍵人物也是因為他取得的成就,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是韓信的成名典故,隨後他滅亡三秦勢力名聲大振,也是因為這一場戰,天下諸侯跟隨劉邦組成聯軍討伐項羽。從這裡可以看出,天下諸侯討伐項羽,韓信起了作用,但不是決定作用,項羽在分封天下諸侯時,就故意留下了禍根,使得諸侯之前的矛盾加深,然後削弱諸侯勢力,項羽的計謀是成功的,齊國亂動,項羽的後花園勢力大減,項羽趁機平叛。

    項羽殺了義帝,出兵齊國天下諸侯人人自危,都擔心自己是項羽的下一個目標,這時劉邦帶著大軍出兵,討伐項羽,天下諸侯看見有出頭的,自然聯盟,同仇敵愾。從這裡可以看出項羽被圍攻是天下大勢,項羽也不能阻止,就連英布都沒有出兵,可見這時的項羽已經是諸侯天下公敵,項羽不敗,諸侯們都擔心自己是下一個齊國。

    也就是說有沒有韓信的出現,項羽被討伐也是天下大勢,彭城之後,諸侯們紛紛站隊,可見諸侯們之前只有利益,實力比較菜。

    韓信被被認為能決定天下走向的是在攻破齊國後,彭城之戰後,項羽把重心放在劉邦上面,任由韓信打野發育,其他諸侯國的實力不是韓信的對手,在韓信發育期間劉邦多次告急,在韓信攻佔齊國後,城池比劉邦,項羽加起來的都要多,同時楚軍20萬精銳覆滅。如果沒有韓信,彭城還是會敗,垓下之戰也是天下諸侯對決項羽,和彭城十分相似,從頭到尾都是項羽一人在對抗天下勢力,垓下之戰,項羽的最後一個盟友都歸於劉邦,可見項羽的處境。

    有沒有韓信天下大勢都一樣,彭城會敗,英布叛變,彭越歸於劉邦,各路諸侯也會敗劉邦手下的其他將軍打敗,只是面對龍且的20萬大軍會很被動,但是項羽始終是一個集團在作戰,所以項羽的滅亡是必然的,韓信的出現推進了時間。

  • 14 # 周郎顧天下覆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漢高祖劉邦在一統天下後曾把自己得天下的功勞歸於三個人,並這樣評價他們:“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饢,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身為君主的劉邦能在得到天下後,還能正確認識到自己得天下的原因,不貪功,因為整個天下都已經在自己的腳下了。在劉邦看來自己能得到天下全靠這三個人,那麼問題來了。我們都知道“蕭何月下追韓信”這個故事,韓信因為沒有能在劉邦手下得到重用而決定離開他,好在蕭何及時地追上他,替劉邦留住了這位大將軍。如果蕭何沒有能追回韓信,沒有韓信的幫助,劉邦還能打敗項羽,奪取天下嗎?我認為是不能的,我的意思不是說項羽和劉邦兩個人誰更厲害,因為項羽縱然做過一些錯事但也有很多長處;劉邦縱然功成名就,但是他本身也有很多毛病。我的觀點是,沒有韓信輔佐的劉邦是不能戰勝項羽的,因為韓信的作用對劉邦來說太大了,韓信對劉邦太重要了。國士無雙、兵仙——韓信“國士無雙”、“功高無二”是後人對他的評價;“兵仙”、“神帥”是後人對他的敬畏。還不僅僅如此,韓信還被稱為“兵家四聖”,“漢初三傑”。一個秦朝末年的平民百姓,是如何獲得這麼多至高的評價的?答案是他自己一步步用實力來為自己證明出來的。韓信出身不好,沒有可以依靠做官的門路,也沒有經商謀生之道,只能依靠別人來填飽肚子。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胯下之辱”。淮陰有個屠夫侮辱韓信,要讓他從自己的胯下鑽過去,不然一劍刺死他也行。韓信沒有反抗,只是照他的話做,從他的胯下鑽過去。韓信後來先是投靠了項梁,項梁戰死後又歸屬到項羽。在項羽手下,韓信並沒有受到重用,韓信的很多次建議,項羽也不予採納。失意的韓信轉而投靠劉邦,不過劉邦也沒能重用他。但是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他的光芒首先被蕭何看到了。在韓信和很多人一樣偷偷離開劉邦的時候,蕭何不顧一切追上了他,並向他保證一定讓漢王封他做大將軍。韓信這才隨蕭何返回劉邦大營。果然,在蕭何的勸說下劉邦終於答應拜韓信為大將,並舉行隆重的儀式。韓信終於登上了歷史的舞臺,開始展示自己軍事上的才能。被拜為大將的韓信,首先為劉邦分析了局勢。他認為項羽雖然一時強盛,但是卻因為失去民心而終將會失敗。而劉邦對關中百姓有恩惠,現在奪取三秦之地易如反掌。劉邦聽完韓信的戰略分析後大喜,恨自己得到韓信太晚了。果然,在韓信的指揮下,漢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迅速佔領關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在以後的楚漢戰爭中,源源不斷的戰爭資源從這裡出發,為劉邦奪取楚漢戰爭的勝利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在隨後的楚漢相爭中,韓信更是功勳卓著。劉邦彭城之敗後,很多諸侯王都叛漢降楚。韓信先是滅魏破代,之後又東進滅趙。在進擊齊國的時候,韓信更是打敗二十萬楚軍,斬殺項羽大將龍且。垓下決戰之時,漢軍以韓信為中軍,最後大破項羽,將楚軍重重包圍。項羽十萬大軍被全殲,自己逃到烏江後自刎而死。縱觀楚漢之爭,韓信對於劉邦打敗項羽起的作用太大了。領兵打仗的功勞沒人能比得上他,漢軍中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代替他的位置。所以說,如果蕭何沒有能追得上韓信,沒有韓信幫助的劉邦是不能戰勝項羽,取得天下的。關注我,為您帶來更多的歷史故事;給我留言,下一篇文章就是您想要的答案。

  • 15 # 上善若水愛我所愛

    應該說也能得天下!只不過有了韓信的幫助!打天下會更容易一點!少走了一些彎路,畢竟是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再有好的將領也是白搭,此刻的韓信如是一匹千里馬

  • 16 # 二十一世紀新搜神記

    新搜神記,打通科學、歷史和神話的任督二脈。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要想取得天下,都是很困難的事。有韓信可以增加這個勝率,沒韓信這個勝率就減少了,但你要說“絕對”那就過了。無論任何人都不能憑一己之力決定這個天下的走向,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項羽得勢時破釜沉舟,天下鹹服。失勢時四面楚歌,敗走烏江。韓信失意時獻計不納,孤身遠走。得意時自假齊王,重兵在手。每個人都是要在適當的時候出現在適當的地方,才能成事。否則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哪怕以范增之才,也只能失意病死,無力改變形勢,這就是所謂“天命”。

    劉邦殺出關中時,項羽已經遠征齊國。面對眾叛親離的三秦王,手中有關中詳細地圖的劉邦無疑有極高勝算,就算章邯能擋住劉邦,彭越、英布兩人反心已露,遲早要與項羽撕破臉皮,就算項羽天下無敵,范增神機妙算,兩人彼此也有嫌隙,真能緊密合作?所以無論說劉邦會贏還是會輸都是過於武斷。沒有韓信,楚漢戰爭可能不止四年,也可能是十年,到時最得意的可能是北邊的匈奴人。

    雖然現在一般從大戰略,大格局上分析,但的確小的細節也不是沒有作用,特別是部分偉人。如果中國革命沒有最高領袖的出現,如果錢學森不回國,今天的歷史可能就再不一樣。世界是很奇妙的,但我們卻只能根據已經發生的事來推結果。

    擁有改變歷史能力的絕對不止韓信一人,雖然號稱“國士無雙”,但只是他運氣特別好,在適當的時候被劉邦所用。其他人就不幸成了那個“如果”了。如將軍宋義,其實他的戰略沒有錯,但不幸成了項羽的踏腳石。章邯也是,如果他還是當年那個阻擊陳勝義軍的章少府,那劉邦躲他還來不及呢。可惜他再也不是了。韓信背水一戰時,趙國謀士李左車乃李牧之後,足智多謀,深為韓信所忌,可惜手無兵權。

    不能確定,充滿變數,這就是歷史的不可預測性和神奇之處,這才讓它如此令人著迷。無論是誰,帝王還是將相,要想左右歷史的走向都不容易。無論是誰,專家還是大師,要想算準歷史走向同樣不容易。然而結局卻只有一個。就算諸葛亮,白崇禧都沒算對過,更別說其他人了。能夠算對的都是運氣好的。

  • 17 # 使用者歲月靜好5588

    可是沒有如果,事實證明了韓信的軍事才能,劉邦依靠他打敗了項羽。再說如果,如果項羽聽了亞父的話殺了劉邦,那韓信又該是另一回事了,韓信本來就是項羽的兵卒,得不到重用才投奔了劉邦,投奔了劉邦之後還是得不到重用,韓信又得走人,才有蕭何月下追韓信,成就了劉邦的霸業。所以,蕭何沒有追回韓信,韓信又回去投靠項羽得到重用,項羽也不至於落得四面楚歌,身敗名裂。

  • 18 # 溪源影視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可謂是流傳甚廣。這篇歷史故事也算得上是涉及到了歷史走向的問題。也證明了蕭何比劉邦和項羽兩人的眼光更為毒辣。但是劉邦偏偏聽從這個眼光毒辣的人的建議。導致沒有流失韓信這種兵仙將帥之才!韓信在楚漢相爭的戰爭中破魏王、定代、平趙、降燕、攻齊顯示其卓越的軍事才能。而且還衍生出暗度陳倉,背水一戰,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名記典故!

    楚漢相爭。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漢五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爭奪天下而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的最終結果。楚漢之爭,經過垓下之戰,項羽(安徽境內)以烏江自刎宣佈告敗,劉邦建立西漢王朝。

    劉邦如果沒有得到韓信會出現兩種情況!

    一、韓信誰都不投靠,自此歷史再無韓信點兵,再無兵仙!但是天下還是劉邦奪取機率更大。

    二、韓信離開劉邦投靠項羽,(但是韓信就是從項羽那出來的)那劉邦多數必敗無疑!

    張良未遇韓信貧,劉項存亡在兩臣。這句出自李白的《猛虎行》算是概括了劉邦,項羽,韓信天下歸屬的最終問題。也做出的解釋!但是歷史終究是歷史我沒不能假設不能更改,只能細細品讀,碎碎探索!

  • 19 # 錦禮魚

    按照歷史課文的觀點,歷史走勢是必然的,大勢所趨。一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歷史,只是時勢造英雄,一個關鍵人物的出現會推動歷史的程序。這就是歷史的必然與偶然,兩者是統一的。這個問題要是從面上回答,從主旋律上回答,這就是唯一的答案,否則就是錯的。

    但是,歷史程序真的是這麼機械化公式化嚒?歷史的結局和走勢,就靠我們現在的理論分析、紙上談兵就能推演出來麼?我看未必。

    當時民心所向是劉邦,項羽剛愎自用一個集團對抗天下,這是沒錯。但這不足以說明劉邦必得天下。當年秦國還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以一國之力窮兵黷武,強取天下?所以,歷史的走勢我們可以分析,但沒有人可以斷言。

    回到這個問題上來,在韓信之前,項羽的確所向披靡,以少勝多,軍事能力和個人武力都是登峰造極,號稱千古無二,比之秦國全盛時期亦不遑多讓。劉邦集團與之交戰就沒贏過,甚至是慘敗。這樣的項羽集團,走強勢路線,一擼到底,橫取天下,並非沒有可能。要知道,當時除了劉邦集團,其他集團在項羽面前更是不值一提,莫說各個擊破毫無壓力,縱然他們聯合抗擊,項羽也是佔了大半贏面。於是,韓信橫空出世,以其無與倫比的軍事才能,與項羽正面周旋,逐步耗到了垓下之役,一舉勝之。可以想見,如果不是韓信,誰有這個能力,放眼天下,還有誰?如果沒有韓信,項羽一馬平川,如同秦國一樣一統天下,完全也是一個合理的結局。所不同者,秦國多用了幾招權術,用了一些外交政策而已。但以項羽之能,未必非得用到這些。

    所以,韓信在最終成就漢室這個問題上,是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換了劉信張信王信,都不行,早成炮灰了,歷史就改了。所以,我的觀點是,雖然不能說沒有韓信歷史必然會改,但至少如果沒有韓信,項羽以其軍事能力霸取天下未嘗不可,歷史程序如何演變都在情理之中。

    事後諸葛亮,並無意義。

  • 20 # 亙古懷念說史

    個人認為如果沒有韓信,劉邦很難打敗項羽奪取天下!

    漢高祖劉邦堪稱一代人傑,而劉邦的過人之處更多的是他善於用人。就連劉邦自己都說過,論軍事才能不如韓信,論謀略不如張良,論穩定後方不如蕭何。他自己之所以能夠打敗項羽奪得天下是有賴於這三個人的貢獻。

    所以劉邦最後的勝利是靠團隊的力量取勝!而在楚漢相爭那個天下未定的歷史時期,任何一個諸侯勢力或者割據勢力如果沒有強大的軍事能力作為保障是很難生存到最後。

    真實歷史中,在沒有拜韓信為大將軍之前劉邦實力始終處於被楚霸王項羽壓制的階段。項羽的軍事能力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有目共睹的,面對這樣一個對手,劉邦幾乎沒有取勝的希望。

    但是在拜韓信為大將軍之後,漢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神來之筆的勝利。無論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奪取三秦之地和背水一戰三萬新兵消滅二十萬趙軍消滅趙國,還是十面埋伏讓楚霸王項羽兵圍垓下四面楚歌,韓信用他那神鬼莫測的軍事才能讓後世軍事家們膜拜。

    反觀劉邦在親率漢軍與項羽的戰鬥中幾乎都是一敗塗地。尤其是在彭城之戰中劉邦率領的五十六萬諸侯聯軍被項羽用了僅僅三萬騎兵打得潰不成軍,劉邦本人也拋妻棄子落荒而逃。

    由此可見,如果劉邦僅僅只擁有張良和蕭何以及跟隨自己從沛縣出來的一班老弟兄是很難能夠打敗戰神項羽的。劉邦能夠在那個戰亂紛飛的年代獲得韓信這樣一個極具軍事才華而又缺乏政治才華的人才,對於他自身而言不得不說是一種幸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該不該學田體書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