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渭水寒山
-
22 # 小歷史課堂
首先
小時候我們看的是《三國演義》,是小說
小說肯定是有好人和壞人的,我們從小到大都喜歡站在好人的角度上去看事物。我們從小都是站在好人的角度上的,在小說裡曹操就是壞人 奸雄,這樣的角色當然不討喜了啊 ,而劉關張三兄弟是好人,匡扶漢室的角色。
長大後讀過《三國志》或者其他想關於三國時期真正的史料之後就會發現,曹操這樣的角色其實才符合在現實社會的是生存要求。因為曹操是梟雄,而他正是透過自己的實力,手段,智慧的方式使自己上位
“寧叫我負天下人 休叫天下人負我”
-
23 # 無月文化館
我是無月,感謝你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因為剛好和題主的心路歷程相同,所以想要說說自己的看法,少時喜歡劉備,長大卻喜曹操,原因何在?
年少時,閱讀《三國演義》,吸引少年們更多的,是那金戈鐵馬的血染沙場,是那鐵骨崢嶸的亂世歲月,是那豪邁灑脫的英雄氣概。
“孔明借東風”、“三氣周瑜”、“苦肉計”、“空城計”等《三國演義》著名橋段,我們每一個少年都能如數家珍,然後會按照書裡的描寫對事件、人物做一番評價,用的都是作者羅貫中的思路,至於事實如何,我們並沒有想到要去探究。
《三國演義》裡,劉備不為私利,一心匡復漢室,為人仁義道德,民心所向,所以劉備的麾下都是三國裡面最厲害的人物,劉備的五虎將讓三國其他武將全部都黯然無光;諸葛亮的出場,簡直毀天滅地,別說周郎這般的小雞肚腸,縱使郭嘉這般天縱英才,也是活該英年早逝。
而曹操呢,一副小人嘴臉,身為大漢丞相,卻狹天子以令諸侯,獨斷專權,飛揚跋扈。曹操發動的赤壁之戰,是一場不仁不義的戰爭,所以最終曹操會大敗而歸。曹操這人還專好人妻,簡直是猥瑣的惡趣味,為人所不齒。當看到馬超追的曹操割須棄袍,簡直是看的大快人心。
這些都是《三國演義》塑造的劉備和曹操兩個人物形象,而我們小時候也就是從這裡瞭解了三國,瞭解了劉備和曹操。
小時候,如果小夥伴們玩三國打仗遊戲,大家都會爭相選擇劉備的蜀國,只有石頭剪子布輸了的小夥伴才會去演曹操。
(小時候,我們透過《三國演義》瞭解曹操)
長大後,我們有了更多的認知渠道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漸漸發現了越來越多《三國演義》以外的三國世界,我們可以去讀陳壽的《三國志》,我們可以上網查資料,我們還可以去看別人寫的關於三國的文章和觀點。
我們處在一個很好的時代,這是資訊爆炸的時代,所以,長大後的我們,有很多的渠道讓我們漸漸看到那個比《三國演義》更真實的三國。
歷史上真正的曹操歷史上真正的曹操堪稱是一個雄主,文治武功都做的非常好,歸納來說,曹操的文治武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文治方面:
抑制豪強,改革戶籍
唯才是舉,不論家世出身
尚禮,重法
武功方面:
統一中國北方
徵烏桓,遷匈奴
屯田
曹操的文治先來說說文治方面。
曹操做的第一件事抑制豪強。
中國自漢以來,一直存在著門閥士族,地方豪強割據的情況,進入東漢末年之後,天下大亂,這一情況變的更為嚴重了,有勢力的家族紛紛豢養私兵,與當權政府陽奉陰違,在地方上作威作福。已飽受戰亂之苦的普通百姓,還要忍受地方大戶豪強的盤剝和壓迫,生活苦不堪言,揭竿而起之暴民比比皆是。
在對待地方豪強的問題上,袁紹是個典型的例子,袁紹對待自己轄境內的豪族,不做任何監督限制,任其魚肉鄉里,兼併土地,致使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使豪強擅恣、親戚兼併,下民貧弱,代出租賦,炫鬻家財,不足應命”與之相對應的,曹操在擊敗袁紹後,馬上針對這一情況進行了修正,重視普通百姓的正當權利,嚴格約束豪強的行為,不允許其肆意兼併土地,盤剝鄉里。由此,冀州的百姓得以重新恢復了生活。
曹操“重豪強兼併之法,則百姓喜悅”。抑制了豪強,得到了百姓的愛戴,曹操又進一步改革了戶籍。
在東漢末年,政府實行的是“人頭稅”制度,也就是說賦稅都按照人頭來攤派,不論男女老幼,每個人都要交稅,加上東漢末年戰亂頻起,攤派在每個人頭上的稅負不斷累加,最終導致生存不下去的百姓爆發民變。
曹操將這一制度改為了“戶調製”,改為對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農和地主)收田租每畝為四升,每戶出絹二匹、綿二斤,這樣一來,大大減輕了農民們的負擔,使當時的社會得到了進一步的安定和穩定。
第二件事是破除“出身論”,唯才是舉,廣招人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句話是曹操《短歌行》中的一句,極好的表達了曹操求賢若渴的訴求。
一直到東漢末年,國家及地方政府都是以家世出身作為挑選人才的一個重要標準。因此,得以出仕的,往往都是門閥士族的子弟,像袁紹家族四世三公,袁氏一族很多人都出仕為官。
這方面,還是要拿袁紹舉例子,在關東諸侯討伐董卓的這場戰役中,劉備三兄弟第一次出現在袁紹面前,當袁紹問清面前三人的來由後,對自稱中山王劉勝之後的劉備還算有所禮遇,但對砍柴屠豬的關羽張飛二人,則是一張冷臉相對了。
曹操卻不拘泥於家世出身,真正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強調“唯才是舉”的重要性,一個人,只要有才能,哪怕毫無家世背景,曹操都會根據他的才能進行任用。
在他的這條破格標準下,一大批出身草根的人才聚集到了曹操周圍,這一政策也進一步抑制了門閥士族和地方豪強的勢力。而草根人才沒有家世背景,沒有複雜的關係網路,一經錄用,便對曹操盡忠職守,使曹操進一步達到了集權效果,進一步擺脫了豪強勢力的制約。
第三件事,曹操做到了“尚禮重法”。
針對這一點,我們得說道說道前文提到的《三國演義》了。
《三國演義》裡將劉備描寫為講究仁義道德的一個仁人君子,而曹操則是一個奸險小人。《三國演義》裡曹操有句名言,叫作“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這一句話充分將曹操刻畫成了厚顏無恥,視百姓如草芥,為一己私利發動戰爭的形象。
但是,其實曹操也是一個非常講仁義道德的君子,曹操的思想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他尚仁義,知禮讓,曹操“治定禮為首”,即他試圖透過仁義、道德來教化民眾,推行政治。
另一方面,曹操也講究“撥亂刑為先”,他指定了詳盡的法律,並嚴格監督執行,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
在亂世中,曹操既未像暴秦那樣一味訴諸嚴刑峻法,以暴制暴,而是恩威並施,將儒家的寬仁與法家的嚴厲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他既強調刑法,也沒有忘記禮教之用,始終堅持尚禮重法,禮法並舉,曹操能做到這一點,非常的不容易。
曹操的武功曹操軍事上最大的成就,就是統一了中國的北方,結束了北方諸侯割據的混亂局面,使全國統一呈現出希望的曙光,並使北方的百姓可以提前得到喘息,恢復生產力。
這裡我要展開說一下,我們今天看待曹操的軍事成就,要站在當時整個中國的格局上來看,而不是拘泥於大漢王朝這個角度。
曹操的軍事行動,先統一中國北方,然後渡過長江,發起赤壁之戰,這都是有利於中國進入統一局面的行動。這裡面沒有是否正義,是否道德的說法。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有能者居之。
相對而言,曹操的軍事行動,是在加速中國的統一程序,而劉備、孫權的作為,卻是在維持中國的分裂局面。
從這一點上來說,但是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曹操,是進步的。
在對待外族的軍事行動上,曹操一樣成績斐然。
初讀這些事蹟時,我很訝異,我很難想象,在三足鼎立的均衡形勢下,曹操居然還能有能力擊敗烏桓,並遷匈奴五部入中原,完全控制了外族勢力。
而一般情況下,但逢中原內亂,都是外族入侵中原的好時機,歷史上多的是外族趁亂混水摸魚的事例,可是在曹操統治下的中原北方,卻穩若泰山,還有餘力出擊並獲大勝。
曹操的另一項武功是屯田政策,這一項其實和文治也分不開。
東漢末年,由於戰亂頻發等原因,社會生產力受到極大的破壞,許多良田被破壞,許多耕田沒有人耕種,饑荒頻發,黃巾起義等大規模民間暴動正是因此而起。
但是天下仍未統一,各軍事集團為繼續軍事行動,仍需要大量的軍糧,為了軍糧便變本加厲的盤剝已經奄奄一息的農民,農民的生存岌岌可危。
曹操從一開始,就關注到了這個問題,他採納謀士的建議,用擊敗黃巾軍繳獲的物資,在許下這個地方招募流民來屯田,第一年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谷百萬斛。於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設定田官,興辦屯田,將這個辦法推廣開去。曹操的屯田以政府投資,耕種者享有收益的方式,讓流民可以安居下來,專心耕作,曹操制定法度,保證農民的合法權益,不任意盤剝農民,這些重新找回生活的農民,感激曹操的仁政,工作效率比自耕農要高很多。因此短時間內就使地方“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
屯田不但有效地解決了曹操集團的糧食問題,增強了軍隊的戰鬥力,還極大的穩定了當時的社會,許多流民得以透過耕種重新安居樂業,不再四處流竄,到處為禍。
曹操曾自己評價屯田政策:
“後遂因此大田,豐足國用,摧滅群逆,克定天下”。度關山曹操不但政治了得,文采也是飛揚。
有一首《度關山》,恰恰表達了曹操的為政理念。
《度關山》天地間,人為貴。立君牧民,為之軌則。車轍馬跡,經緯四極。黜陟幽明,黎庶繁息。於鑠賢聖,總統邦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獄。有燔丹書,無普赦贖。皋陶甫侯,何有失職?嗟哉後世,改制易律。勞民為君,役賦其力。舜漆食器,畔者十國,不及唐堯,採椽不斫。世嘆伯夷,欲以厲俗。侈惡之大,儉為共德。許由推讓,豈有訟曲?兼愛尚同,疏者為戚。曹操在這首詩中以“人為貴”入筆,闡述了以“讓”與“兼愛”為基礎的大同思想。
曹操透過敘述古代君王的治民法則,認為任用德才兼備者,疏遠小人,是國家得以昌盛的基本保證;透過堯舜之間的對比,自問如何糾正“侈惡之大”,自答主張“儉為共德”,在此基礎上,提出國君賢明,君民平等,執法公正,訟獄不興的大同思想。
從《度關山》中,可以感知曹操渴望國家統一,天下安定的宏偉願望。
正因此,隨著真正的曹操形象逐漸在腦海中豐滿,長大後的我,也越來越為曹操所折服,以至於深深地喜歡上了這個歷史人物,只是可嘆曹操最終大業未成,無法完成天下一統的夙願。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回覆列表
小時喜歡劉備,成年後喜歡曹操。這個話題用現代的眼光很好理解。小時喜歡劉備有演義小說誇張虛構劉備的身世及人脈命運……有關。例如:一,長相奇異(雙耳垂肩,雙手過膝)。二,身世顯貴(漢室宗親),但命運不濟。三,有左膀右臂(關張趙)。四,飛來橫財(有人送財送馬匹)五,遇危能逢凶化吉(躍馬檀溪)。試想,那個未入社會的青年人不想擁有。
成年後一入社會才發覺,劉備的種種優點自已一個也不挨邊,才喜歡曹操的。曹操優勢一,朝廷有人(人脈很大)。二,兄弟眾多(曹氏兄弟及老本家夏候氏)。三,手有天子,賢才自來(賈詡,荀彧,許攸,郭嘉……)。相反劉備是去求賢(諸葛亮)。四,擁有政治,土地,人口等等,當然這些是他拼來的。
反觀現在的年輕人,工作沒幾年就想不勞而獲買房買車,不知道什麼叫付出只知收穫,其實就是攀比不成,恨不得也擁有曹操的一切,機遇,人才,財富……自已全部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