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木魚也是魚

    縣制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國,楚武王熊通;郡制起源於秦國,秦穆公嬴任好;經過歷代法家代表的改革,最終成型於秦漢時期。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前,縣大於郡,千里百縣,縣有四郡,因此秦始皇之前的地方行政制度為“縣郡制”。

    大統之後,李斯認為分封制是周朝諸侯混戰的根源,他力排眾議建議實行郡縣制,並得到秦始皇的採納。在郡縣制底下,共設三十六郡,後隨邊境的不斷開發和郡治的調整,增至四十餘郡。每郡有守(相當於省長)、尉(相當於防區司令)和監(相當於監察專員)各一。郡下轄縣;郡(守)與縣(令),由皇帝直接任命。秦代至此成為為中國歷史上最早在全境推行“郡縣制”的朝代。至漢代仍承襲這個制度,形成州郡縣三級行政管理,自此成為日後各朝地方政制的基礎。

  • 2 # 田禾196

    縣制起源於楚國,而秦代為中國歷史上最早在全境推行“郡縣制”的朝代。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曾出現過應否置郡的爭論。當時不少大臣都主張實行分封,授各地貴族予世襲的諸侯名份,惟身為廷尉的李斯卻力排眾議實行郡縣制,並得到秦始皇的採納。在郡縣制底下,共設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當於省長)、尉(相當於防區司令)和監(相當於監察專員)各一。郡下轄縣;郡(守)與縣(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至漢代仍承襲這個制度,自此成為日後各朝地方政制的基礎。

  • 3 # 劍和酒

    1、春秋初期,諸侯國內普遍實行采邑制度。到了中後期,由於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和按田畝徵收賦稅,原有的采邑制度已不能適應新的形勢。這時,一些國家在所佔有的領地的地方推行由國君直接管理的縣郡管理體制。

    2、開始時,縣和郡都是有國君派官駐守,後來為了擴大兼併和抵禦外敵的需要,就成了固定的地方政權組織,有權應變邊境的突發事變。

    3、符合專制皇權和統一的要求。秦始皇將全國分為三十六郡。後隨邊境的不斷開發和郡治的調整,增至四十餘郡。

    郡縣制秦代開創,後來歷代沿用,所謂百代皆行秦舊制,說的就是這個制度。

  • 4 # 戰鬥大黃蜂

    吸取周朝實行分封制導致分裂與動亂的教訓,秦朝採用郡縣制。秦朝實行郡縣制既是對秦國設縣及商鞅變法的沿革,也是為了加強軍事和地方控制。李斯的堅決主張也是秦朝推行郡縣制的主要力量之一。秦始皇及其下屬政治中央家的因素也值得參考。秦朝實行郡縣制大大鞏固和穩定了秦朝集權統治和全國的統一

  • 5 # 海邊沒有微笑

    郡縣制,先有縣制,郡制然後才有郡縣制。縣制、郡制分別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國、秦國。兩種制度都是諸侯國為了加強國家管理而進行的改革。秦始皇統一全國之前,縣大於郡實行,縣郡制。統一全國後,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實行,郡縣制。

  • 6 # 小常聊趣史

    最先看到這個問題時,大家肯定都認為這個制度不就是秦朝首創麼。秦始皇及群臣看到了西周分封制的 弊端,為加權中央集權而設立了郡縣制,此制度在當時確實達到了一定效果。其實不然,因為在春秋戰 國時期,有一位諸侯王便是行了郡縣制,他就是“春秋荊楚第一王”——楚武王。

    第一創新:自立為王

    楚武王,公元前740年-公元前690年在位,共計50年。雖然上位是靠殺害兄弟,但並不影響他成為一代明君。在楚武王熊通上位時,其先輩已經是開疆擴土,將南方的一些小國陸續歸為楚國的屬地,使熊通一上位就是名副其實的長江流域以南唯一的霸主。

    而當時的天下還是周天子說了算,其他諸侯只能以“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相稱,這使得素有雄心大志的熊通非常不滿。於是熊通不經周天子,直接在南方自稱為“南方天子”。熊通稱王的舉動對楚國而言極為有利,因為之前楚國不管有什麼舉措,都需請示周天子,做什麼事都束手束腳,而稱王之後 ,熊通便可隨心所欲整合南方諸侯,出國也隨之進入快車道,經濟、軍事、政治實力都在飛速發展。

    第二創新:郡縣制

    在創立郡縣制前,楚國和北方周王朝一樣採取的都是分封制,可是事情的轉變發生在一件軍事行動上: 雄才大略的熊通滅掉權國後,照例保留權國,只任命一官吏去監理,可誰能想到,權國竟然反叛了楚國 ,使熊通不得不再次出兵鎮壓。經過此事後,熊通明白,要想自己過得舒坦,必須將權利都集中在自己的手中,於是便將權國改為縣。自此,楚國第一個縣誕生,全國第一個縣誕生。

    唯一漏洞:只是絕其君

    一般收復新的領土,都會將自己的心腹放到關鍵崗位。可是熊通卻沒有這麼做,他雖然設立郡縣制,將 君主取消改命縣令,加強了自己的權利。但他所用之人大多是所滅之國的舊臣,因此並沒有像秦國那樣 對國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然,楚國也可以說是郡縣制的成功者,為秦國最後衍生的郡縣制提供了好的模板。

  • 7 # 張傑談史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時期,有關究竟採用郡縣制還是分封制,有過一次很大的爭議,最後秦始皇站在了李斯這邊,支援李斯。

    但是呢,這個不是首創。

    因為戰國時期,楚國和秦國先後採用了縣制和郡制,也就是說,之前已經有了這種嘗試。李斯也是看到這種制度有好的一面,所以鼓動秦始皇採納。

    那是什麼好的一面,就是說郡縣制有助於加強中央集權。

  • 8 # 小任淺談史

    郡、縣制這兩個行政單位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到了戰國時期,大多數諸侯都開始設立郡或者縣。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徹底建立和完善了郡縣制,被後世的統治者一直沿用。

    春秋戰國時期的郡、縣劃分沒有統一完善的標準

    春秋時期主要使用的是邑,邑是諸侯封給大夫的封地。邑這個行政單位的彈性比較大,人口有多有少、面積的大小等等存在很多不確定性,所以不同邑之間大小的差距是非常發的的。

    郡、縣在春秋時期就有出現,在《說文》中就有記載:郡,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為百縣,縣有四郡。在《春秋傳》中: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是也。從這兩個記載可以看出,最初的郡和縣相比,縣要比郡大。

    秦孝公就曾經將秦國劃分為41個縣,縣的制度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在秦國實行,而且縣要比郡高一些。

    戰國時期,各諸侯之間經常在發生混戰,對新徵服的地方都重新設郡,郡多出現在各國邊界。秦始皇在滅六國的戰爭中,就對凡是新徵服的地方都一律設郡。邊界是最容易發生戰爭的地方,為了有效的防止入侵,邊界郡長官需要更多的自主權來處理和應對緊急情況,這樣慢慢的郡的權利越來越大。

    最早的縣要比郡大,到後來漸漸地郡的作用越來明顯,但總體來說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行政劃分體系,源自於各國都有自己獨立的行政權,也難以形成統一的制度。

    秦始皇建立了完善的郡縣制度

    秦始皇統一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繼承和完善了郡限制,建立了明確的郡縣兩級的地方行政制度,將天下劃分為三十六郡,約四百餘縣,又制訂了郡和縣的管理範圍和官吏職權分配。

    01.郡

    郡的最高行政長官為郡守,又叫太守,主要負責一郡政治、經濟、風俗、民情等。郡的主要佐官有郡尉、郡丞和監御史。郡尉負責武事,維持治安,並奉命率兵出郡作戰;監御史的對郡守和其他官員行使監察權,對官員政績、領兵作戰、人才舉薦、農業發展等都可以行使監察權,並直接向皇帝彙報;郡丞及數以百計的掾、吏等,分工處理民政、財政、刑獄、教化、交通、水利、郵驛等食物。

    02.縣

    縣是郡下一級得罪行政單位,萬戶以上的縣設縣令,萬戶以下的縣設縣長,縣令、或縣長為一縣長官,縣令的佐官除縣丞和縣尉外,其他的都是吏;縣尉負責治安和武事,縣丞和吏負責其他的的各項行政事物。

    秦始皇的郡縣制明確劃分郡和縣的行政等級,明確了職權分工,又配備監察官員進行監督,不但加強了中央集權,更提高了行政效率,使得中央政府的政令能夠有效統一的執行。

    為了加強管理秦始皇還設立了完善基層政權組織

    秦時縣以下的基層政權組織是鄉、亭、裡,國家的賦稅、徭役、勞役及地方教化、治安等事宜,絕大部分都是由鄉里的官吏直接承辦的,上下級關係明確層層管理;亭是直屬於縣尉的基層治安組織,與鄉交叉設定,直屬於縣尉,與鄉互不隸屬,主要負責治安緝捕人犯,同時是郡縣文傳遞的驛站。

    在鄉的下面是裡和伍,裡和伍主要協助鄉、亭對居民實行教化和維護治安;五家為一伍,伍之上是裡,類似於今天農村的村與大隊之間的關係,而現在基層行政劃分村委會相當於管理幾個村子,而每個村又會有一個村長。

    秦朝有著嚴格的戶籍制度和法律,比如連坐,就是為了加強對基層民眾的控制。

    後來的的歷代王朝都沿用了秦朝的郡縣制度,或者在郡縣制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改革,比如漢時在郡之上設立了州,形成了州、郡、縣的行政體質;到了隋朝,取掉了郡制;但大體上都是以秦朝的郡縣制為基礎

  • 9 # 昨天即歷史

    我來分享一下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秦朝的郡縣制是從哪裡學來的?‘郡縣制並非秦朝首創,準確地說應是秦朝在統一六國後,在繼承戰國時代郡縣制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深化,最終形成了一套更適應秦國中央專制集權需要的一項地方政權管理形式。

    早在周朝初期,使行分封制,封同姓、異姓及古帝王之後於新佔領的土地上,封地世襲,封地內政基本是獨立的,仿周王室建各種對應機構,對中心周王室盡各種義務。這種制度很容易潛伏獨立叛亂的隱患。春秋五霸的大戲就陸續登場了。

    春秋時期,秦、晉、楚等國往往把戰爭中奪得的土地和滅掉的小國設定為縣,不再分封,而是由國君直接統治,屬國君直屬的地方行政區域。春秋後期,韓、趙、魏三家分晉,新興勢力崛起,舊貴族遭到打擊,降為奴隸和平民。新興勢力盡佔舊貴族封地,在自己封地內也設縣管理,任命韓、趙、魏等族子弟和有軍功有才能的人去做縣大夫。郡便最先出現在晉,在邊遠偏僻地區設郡,有些地方後來逐漸繁盛起來,人口也多了,就在郡下設縣,產生了郡縣兩級組織。

    戰國後,郡縣制便於統治管理,就普遍推行開來,郡最初都設在邊地,有防衛作用,所以一郡長官又稱郡守,多由武官來擔任,縣的長官稱縣令,由此便形成了中央、郡、縣、鄉等自上而下的一套機構,郡、縣長官由中央委任,國君直接掌握郡縣大權。這就加強了中央集權。

    秦統一六國後,進一步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全國推行郡縣制,並且進一步完善,初期分為36郡,秦未增至40餘郡。郡下設縣,縣下設鄉,鄉下還有裡、亭、郵等最低機構。

    總之,歷史是延續的,各種制度也多是在繼承的基礎上隨生產力的發展而進一步最佳化,秦朝郡縣制即是如此。

  • 10 # 六扇門人jgy

    縣制起源於楚國,楚武王熊通。郡制起源於秦國商鞅變法,也就是說郡縣制是商鞅變法的創舉,他打擊了舊有的貴族利益,加強了中央集權,由於商鞅他得罪了很多貴族最後被迫害,到了秦始皇大一統後郡縣制得到了改良和完善。

  • 11 # 影視歷史向前看

    一、秦朝採用郡縣制是對秦國設縣及商鞅變法的沿革

    秦作為最晚被封的諸侯,看到了周分封制“大臣太重,封君太久,上逼主,下慮民”(《韓非子·和氏》)的弊病。加之,秦國處於與犬戎相接的西陲邊境,軍事的需要迫使秦設縣,管理邊境偏遠地方。楚、晉先後在邊地設縣也是對秦設縣有影響的。秦國第一次設縣是秦武公十年,直到秦孝公十二年,商鞅變法,大範圍設郡縣。“集小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史記·商君列傳》),集中鄉邑成三十一縣,統一管理。同時,“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史記·商君列傳》),至此,形成了嚴密的基層地方組織。加上“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史記·商君列傳》),賦稅的收取為郡縣制做了物質保障。同時,郡縣制也為賦稅的收取做了制度保障,可以說,兩者之間配合非常密切。所以,秦國設縣以及商鞅變法是秦朝實施郡縣制的重要歷史淵源。

    二、吸取西周分封制的失敗教訓

    秦朝建立,秦始皇讓眾臣討論治國之策,以丞相王綰為代表主張實行分封制。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而李斯力排眾議,主張實行郡縣制。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盛眾,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雔,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秦始皇贊成了李斯的建議,主要是分封制令諸侯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周天子後來形如擺設,諸侯戰亂不已,百姓苦不堪言。可見,分封制的失敗教訓正是借鑑之處,同時,李斯的堅決主張也是郡縣制推行的主要力量之一。

    三、郡縣制的採用是適應中央官僚體系的需要

    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上承丞相,下接郡縣。郡守由皇帝任命,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體系。郡縣制正好與這種官僚體制相配合。

    四、軍事及地方控制的需要

    秦朝建立後,北方匈奴是秦的主要威脅。為了抵禦匈奴入侵,秦朝在邊防地區設郡縣,這是因為郡縣制的集權特徵和其軍事性質能更好地調動一切資源。這種集權性質的地方行政制度能很好地組織軍事力量抵禦外侵。

    秦統一六國後,領土空前廣闊,大部分為六國故土。為了加強對六國故地的控制,秦在六國都城設郡,這也是粉碎六國故民復國精神的措施。同時,便於秦朝各項制度的實施,更好的加強文化思想控制,削弱六國舊都的文化影響。

    五、秦始皇個人及其宗親家族因素

    嫪毐叛亂使秦始皇認識到更加不能實行分封制。一旦分封權臣侯王,他們有了封地,便招會攬門客,配置自己的勢力,等到實力壯大,便會對中央政權形成威脅。

    秦始皇家族人員太少,秦孝文王沒有子嗣繼承王位,收嫡嗣子楚為子,子楚曾在趙國做人質,在呂不韋幫助下做了秦國的君主即莊襄王,他只有贏政一子。莊襄王死後,贏政即位,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38歲,長子扶蘇才二十歲,其他子女更小。那麼,秦始皇既無叔兄可封,子嗣又少,所以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分封制不具備條件。

    綜上所述,秦朝推行郡縣制是各種因素的匯聚,當然也有許多因素隱藏在歷史的背後,不為人知的奧秘也是人們探索歷史的力量源泉。郡縣制是當時歷史發展的一種趨勢,是適應當時生產力發展的需要。郡縣制鞏固了秦朝的統一,加強了中央集權,對後代王朝的統治具有很大的借鑑作用,對現代的地方行政區劃制度也是影響深遠。

  • 12 # 草竹道人

    一、郡縣制,實為“郡制”和“縣制”

    論其“郡縣制”其實需要分開來理解,一個是郡制、一個是縣制。

    這個縣制,並不是秦朝的首創,而是源自春秋時期的楚國,楚武王熊通。

    熊通,是先楚熊坎的次子,奪得了兄長熊旬的王位自立為楚王。在三年之後便想渡江攻打西周在漢中佈置的重鎮,但是第一次失敗了,於是回國養精蓄銳,之後吞併了周圍的國力衰弱但物資豐富的權國,改權國為權縣。

    而郡制的起源,據《史記》記載,在春秋時期的秦國,秦穆公嬴任好。

    二、創立“郡縣制”,強化中央集權

    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前,縣大於郡,千里百縣,縣有四郡,因此秦始皇之前的地方行政制度為“縣郡制”。而“郡縣制”的設立,卻是在秦統一六國後遂遍行於全國,漢繼秦制,比秦更為嚴整。

    至於秦始皇對“郡縣制”的設立和改革,可以追溯到商鞅變法時,廢分封,行縣制。在秦統一後,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決定在全國範圍廢除分封制,以郡縣制作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縣是秦朝統治機構中關鍵的一級組織,是從中央到地方政府機構中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一個單位。如此一來,極大的加強了中央集權,也強化了皇帝對各個郡縣的統一管理,使得各郡縣與中央皇權的聯絡也更加緊密。

    三、官話與文化協調統一,推動民族融合

    在夏商周時期的分封制,是一種“分裂式”的統治模式,弱化了“王”的權力,加速了“種族”“姓氏”“文字”“語言”的分化。這對於一個統一天下的秦始皇來說,是一個難以掌控的局面。

    而郡縣制的誕生,幾乎與統一度量衡、文字、貨幣等經濟策略同時產生,其實也是秦朝統一天下之後的歷史必然,將天下規訓、整合、劃一。無論在政治學、法學、還是哲學,都是一個明智之舉。

    所以綜上所述,秦朝的郡縣制,既有對西周和春秋時期先進制度的傳承,也有與時俱進的創新。

  • 13 # 遼寧有歷史

    秦朝的郡縣制的確不是它的首創,它是從“戰國七雄”之一的楚國學來的。

    中國大地上,最早實行縣制的是楚國的楚武王。在自覺實力不強的情況下,楚武王積攢實力,開疆擴土,武力吞併了楚國旁邊同樣是諸侯國但實力弱小的“權國”。吞併後,楚武王改權國為權縣,讓權國的諸侯王做了縣尹。雖然權王反抗,但最終失敗,楚武王又重新設定縣尹。這就是縣制的開始。

     這裡穿插說下,在秦國全面實行“郡縣制”之前,實行的是“分封制”,也就是分封建國,周王室下面有多個諸侯國,在諸侯國內部,周王室沒有直接的領導權。

    可能看到了這種“分封制”存在的隱患和弊端,在春秋戰國時期,在一些諸侯國裡已經開始探索初級的郡縣制了,只不過那時候,大家都沒有正式稱之為“郡縣制”。比如,晉國就曾出現過,只不過那時候所謂的“縣”是隸屬於卿大夫的封邑的。

     雖名叫“郡縣制”,這其實“郡”與“縣”是兩個不同的行政區劃。在秦代之前,“郡”要比“縣”小,而秦代之後,正好反之。

  • 14 # 百勝軍節度使

    從其他諸侯國借鑑過來的,並自己加以創新,一種制度的產生肯定會有不斷地積累和借鑑的過程,縣制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國,楚武王熊通;郡制起源於秦國,秦穆公嬴任好;經過歷代的改革,最終成型於秦朝。

    其實戰國時期各國就已經部分的使用郡縣制了,並不是只有秦國在使用。秦穆公九年(前651),晉公子夷吾(即晉惠公)對秦國使者談到“ 君實有郡縣”,為秦國設郡的最早記載。而後,晉、趙、吳相繼設定了郡。這一時期的郡地位比縣為低,但縣與郡之間並無相統屬的關係。到了戰國時期,有名可考的最早設定的郡當為魏文侯時的西河郡(吳起曾為西河守)、上郡和楚悼王時的宛郡。隨著邊防設郡之地逐漸繁盛,內地的縣逐漸增多,需要建立起更高一級的管理機構,於是就形成了郡、縣兩級制的地方管理體系。郡守為郡之長,多由武官充任,有徵兵領軍之權。至戰國末年,各國郡縣的設立已很普遍。

  • 15 # 司文郎中

    從歷史教訓和歷史經驗中學來的。教訓指春秋戰國混亂局面,經驗指先秦時期諸侯國的郡制、縣制。

    秦朝建立之前,天下就出現了分封制衰退、郡縣制崛起的趨勢,表現就是分封與郡制、縣制並存。當時,有不少國家都設立了郡級或縣級行政單位,史書中有不少相關的記載:

    我上黨郡守以上黨郡降趙。——《史記·韓世家》

    克敵者,上大夫受郡,下大夫受縣。——《左傳·哀公二年》

    (燕國)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胡。——《史記·匈奴列傳》

    因此秦朝並不是郡制和縣制的開創者,秦朝的郡縣制是繼承、發展、推廣了先秦時的郡制和縣制。

    另外,李斯在朝廷的分封和郡縣之爭中,引用古代諸侯相攻的例子,說明郡縣制導致“天下散亂”,而秦始皇“可其議”。所以,秦朝實行郡縣制,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吸取春秋戰國天下動亂的教訓,而加強中央集權、削減地方力量。

    因此說郡縣制是來自歷史教訓和歷史經驗。

  • 16 # quiteflower

    源於古代繼宗法血緣分封制度之後出現的以郡統縣的兩級地方行政制度。盛行於秦漢。郡縣制是古代中央集權制在地方政權的體現,它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郡縣制起源於春秋後期,已有縣郡設定,但並沒有統屬關係,與秦漢時期的郡縣制有所區別,春秋時期可分為兩種,楚 秦郡縣制只屬於君主,晉吳的多是卿大夫的封邑

  • 17 # 甲良生日記

    郡縣制不是一個制度,而是郡制和縣制。

    郡制起源於春秋時期的秦國,縣制起源於楚國。

    在春秋時期,隨著貴族世襲制度被官僚制度替代,春秋初期,傳統地方組織“采邑制(貴族封地)”逐漸被“郡”、“縣”之類的機構代替,從而出現了郡縣,春秋晉國將其發展成熟,到了戰國時期逐漸形成了郡、縣兩級地方組織。

    秦滅六國後,秦始皇聽從李斯建議,在全國設立三十六郡,以加強中央集權,在郡下設立縣或道,之下再設鄉、裡、亭。

    秦朝設立的郡縣制度極大加強了中央集權,影響至今。

  • 18 # 使用者67724358697

    因為秦王並不傻,他親眼看到,分封制的西周王朝被外族犬戎所滅。

    秦發源地甘肅,陝西不過是當年東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

    秦國發源地在甘肅天水,秦公墓在甘肅隴南禮縣大堡子山。

    秦攻破豐鎬(西安),趕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陽。

    秦準確說是滅七國,還有當時殺死周幽王後,佔據陝西西安(豐鎬)的犬戎一國。

    只不過當時佔據陝西的並不是漢人,而是殺死周幽王這些漢人敗類的遊牧部落犬戎。

    秦武公滅陝西的時候更快。

    秦王仁厚,講究不戰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秦王滅六國,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幾個?

    人屠白起敗壞秦王名聲,被秦王直接賜死。

    秦王嬴姓趙氏,秦王殺白起是為趙報仇;白起死後,秦王四十年未攻趙。

  • 19 # 水一白聊歷史

    雖然說,根據史書記載:縣制起源於楚武王熊通,郡制始於秦穆公嬴任好。但實際上,也只不過是在各個國家中,區別於分封制的一個新制度的代名詞而已。

    “郡縣制”的出現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從春秋時代開始,在一些諸侯國中,便陸續開始設定“郡”或者“縣”一級的地方行政區劃,他們不屬於任何人的封地,而直屬於中央國家管理,由國家派遣地方官,所有權自然也歸地方官所有。很明顯,透過這種制度,可以讓中央管理和控制更大範圍的封地,而不像以往,封地的管理權和賦稅權都歸屬於於受封者所有,而且可以自主徵兵、收養家臣等等。

    這一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到了戰國時期,強國面積不斷增大以後,更加廣泛地被採用,受分封的貴族所佔土地份額自然也是越來越少了。

    秦國的郡縣制

    不過,真正徹底地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郡縣制,則是實實在在地在秦國發生的。商鞅變法後,秦國便已經全面推廣了郡縣制,設立了這種中央-郡級-縣級的三級管理制度,後來更是將這一制度推廣到了全國,雖然在這一過程之中,也迎來了不少反對的聲音,到漢朝時,又一定程度出現了反覆,但郡縣制在更大範圍內代替分封制還是成為了一種主流模式。

  • 20 # 歷史環形社

    有很多人認為郡縣制是秦朝開始的,其實是錯誤的,早就春秋時期,郡縣制就已經出現了,在區域性地區使用,到了秦朝才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行。西周的分封制,經過幾百年,春秋時期開始鬆動。出現了諸侯爭霸,比較強大的諸侯國在新佔的邊地設立了郡和縣,國君來管理。根據記載,最早的縣是在公元前8世紀的楚國,楚國滅了一個名叫權國的小國,改成了權縣。

    當時這樣做是為了軍事考慮,公元前6世紀,楚靈王把兩個國改成了縣,自己管理,有人說他非常的貪婪,不給大臣們分土地,自己全佔了,他回答說,是因為要以這個為理由討伐北方的諸侯,楚國是現如今的湖北,中原地區的諸侯國是很多的。 邊境地區總是打仗,貴族們也不願意去這個封地,所以在邊境設縣,由君王自己管理,貴族們也不會有什麼意見。

    郡出現的還要晚一些,也是在邊境上,範圍要比縣的大一些,但是更加荒涼,這裡的軍事意味更濃厚,所以這裡的長官被叫做郡守。 起初郡的地位沒有縣高,當時的縣有兩個型別,秦國和楚國的縣是給君主管理,晉國的縣是分給大夫們管理,所以晉國的郡和縣並沒有起到加強君王集權的作用。到了春秋的後期,晉國的大夫勢力變強,導致三家分晉,但秦和楚卻沒有發生分裂。

    如果是君王直接管理,能夠加強權力,在對外的戰爭中,可以集中力量對抗。在春秋戰國,中央的權力越大,國家就越強大。人人都懂的道理,為什麼當時的諸侯國不採取郡縣制呢?其實各諸侯國都知道,只不過是不能下定決心。一旦加強君王權力,貴族肯定是不樂意的,一般貴族跟君王是有血緣關係的,就算沒有關係,一個國家也是需要貴族支援的,如果他們聯合發對,國君的地位將會動搖,所以國君們都沒法下決心。魏國和楚國相對的進行了一些改革,是有成效,但都沒有下定決心,結果都無疾而終。

    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是春秋戰國時期最成功的改革,原因是秦孝公和商鞅很堅定的下了決心。 秦孝公也是被形勢所逼,各諸侯開會都不叫他,打算瓜分秦國,秦國再不改革就要滅亡了,商鞅也是不給自己留後路,變法非常的狠,明知太子是儲君,還是跟太子有了衝突,秦孝公一死,他就被五馬分屍了。

    秦朝之所以推行了這個制度,就是為了加強中央的權力,秦統一後,有了成功的經驗,才開始推行。 但縣的概念最初是在春秋時期的楚國,楚文王時期,所以郡縣制從春秋時期就有了。在郡縣制出現之前都是分封制,220年,為了維護地主階級,廢除了分封制,在商鞅變法的基礎上開始推行郡縣制,一旦開始推行,影響了之後中國的所有朝代,地方的機構必須服從中央,就不會造成地方傭兵自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鮮海參怎麼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