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鷹擊長空35409

    復旦的捐精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的陳進,西安交大的帶頭人不是學壓縮機的,成果剽竊的是6、70年代上海壓縮機廠的,被四位教授舉報了。

  • 2 # 頭號收藏

    郭沫若是中國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國科學院的首任院長、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郭沫若一生在新詩、歷史劇、散文、小說等領域創作了大量的作品,為中國新文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然而在生活上,很多人卻評其為無恥文人!

    一、見風使舵

    郭沫若為人所詬病的第一個問題是他的氣節,人們常常用“鐵骨錚錚郭沫若”來反諷他是一個軟骨頭,見風使舵。為了自身的利益,郭沫若不斷變換立場,遊走於幾大勢力之間。誰得勢就依附誰、吹捧誰,誰失勢就脫離誰、貶低誰。堪稱牆頭草之典範。

    在汪蔣對立的時候,因為初期汪佔據民心,勢頭更強盛,所以郭沫若就寫文章罵蔣來討好汪,後來汪蔣言和,郭沫若無容身之地,只得跑到日本躲了十年。回國後的郭沫若又開始寫文章吹捧蔣,希望蔣原諒他,並表示效忠,不過蔣失勢後,郭沫若很快便反轉了陣營。建國後的這類事情則更多,不便一一列舉。

    二、賣友求榮

    郭沫若的賣友求榮也是人盡皆知的,因為他出賣的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魯迅先生。他曾邀魯迅和他一起抨擊舊社會,在魯迅同意後,他立刻在自己主辦的另兩本刊物上發文抨擊魯迅,言語極盡刻薄惡毒,實打實的背後捅刀子,魯迅因這事兒很是受傷,只得說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建國後,因為魯迅聲望很高,郭沫若又開始說自己和魯迅是至交好友,細數兩人之間深厚的情誼。

    三、好色濫情

    郭沫若在生活作風上也很有問題,雖然那個時候還不是一夫一妻制,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但是郭沫若是走到哪就禍害哪裡的女人。不僅禍害良家女子,他還跟風塵女子廝混,導致染上那種病,還傳染給了自己的第二位夫人郭安娜。

    四、拋妻棄子

    如果說才子本風流,好色濫情一點還勉強能圓過去的話,那麼拋妻棄子、不負責任則無論如何也沒辦法圓過去了。郭沫若可以說是見一個愛一個,愛一個棄一個。他的原配夫人張瓊華雖然是父母之命,但是郭沫若也與其有夫妻之實,但在結婚後五天郭沫若就拋棄了她,獨自離開,使得張瓊華守了68年的活寡,在那個比較封建的年代,如果他思想真的開明,為什麼不休妻而讓一個女人為他白白耗費68年時光?第二個夫人是郭安娜,是郭沫若在日本漂泊時候的妻子,在為郭沫若生下四男二女之後,郭安娜和孩子都被拋棄在日本,等郭安娜千辛萬苦找到郭沫若的時候,他已經跟第三任妻子於立群結婚,而於立群是郭沫若曾經的情人於立忱的妹妹,於立忱被郭沫若拋棄後選擇了自殺。可以說在生活上,郭沫若對自己的妻子和兒女是薄情寡義、不負責任的。

    以上四點,如果放在當今任何一個公眾人物身上,都足以使他被唾沫淹死,郭沫若全部囊括,確實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雖然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我們無法辯駁,但是在生活作風上我們確實可以狠狠地鄙視之!

  • 3 # 閒人望崖

    多了去了。始亂終棄就是最大的毛病,有最豪的文人、最浪漫的詩人、最有才的畫家。關鍵還都他媽一個比一個煽情。做的事情一個比一個無恥,就跟現在的戲子一個逼樣。

  • 4 # 桔子的故事

    初唐文人宋之問,與沈佺期並稱為“沈宋”,才華橫溢,寫出“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而聞名於世,但是人品卻極其拙劣。為升官發財討好武則天男寵“二張”,後“二張”事發被牽連,又出賣好友。因外甥劉希夷寫出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便想將此句據為己有,併為此殺害外甥。

  • 5 # 殼147705

    我要說的是鼓吹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文人。

    秦始皇功績:

    一、書同文

    戰國時期七國各有文字,很多知識不能共享,就像出門在外遇到方言一樣。書同文極大的促進了秦國內部的交流。

    二、車同軌

    由於古代生產力的原因路面硬化工作做得很差,七國的車輪間距不一,各國之間無法任意同行。車同軌之後極大的方便了政府和百姓。

    盧溝橋車轍印

    三、統一度量衡

    長度、體積、重量同一,今天我們的度量衡和國際保持一致,但是我相信一般人也一定會對英制尺寸有點迷惑。要是世界中存在著不下五種尺寸呢?

    四、萬里長城

    中國古代的威脅往往來自於北方,有了長城,秦國國內百姓才能安居樂業,秦國也能騰出手來去南邊開疆拓土。

    五、靈渠

    溝通了湘江、灕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為秦國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有了充足的物資供應。

    六、郡縣制

    秦國實行郡縣制後,中央透過考課和監察以加強對地方政權的控制。有功者可受獎賞或升遷,有過者輕則貶秩,重則免官、服刑。秦的郡縣制代替了周的分封制,也即從地方分權演進為幹強枝弱的中央集權制。漢承秦制,有效地防止了漢朝像週一樣被諸侯割據。

    這麼偉大,看起來能夠千秋萬代的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燬書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

    原因呢——

    一、是秦朝建立專制主義政治體系的需要。

    二、一些儒生和遊士引用儒家經典,借用古代聖賢的言論批評時政。

    三、在關於郡縣制的辯論中,丞相李斯斥責儒者依古制實行分封制的主張不合時宜。

    焚燬的書籍——

    《尚書》載上古聖王的治世理念,但秦始皇有自己的想法,要用自己的治世觀念代替上古聖王的治世思想,所以焚燬。

    《詩經》詩經中多讚頌歷代君王,秦始皇有些嫉妒。

    《道經》這道經非現在的老子道德經。此經唯留十六字,十六字心傳。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方士接近始皇,不是要讓秦始皇長生不老,而是要傳《道經》於天下。始皇認為方士們在耍弄自己。於是焚了道經,後坑方士。

    做出這樣豐功偉績的皇帝,由於焚書坑儒被部分文人罵為暴君兩千多年。

  • 6 # 木石散人

    現在絞盡腦汁,變著花樣的扭曲、醜化歷史;惡毒攻擊歷史、文化名人的一小撮買辦文痞,才是最惡毒、無恥的‘文人’。數典忘祖,賣國求榮,是這撮人的最鮮明的特徵。

  • 7 # 山中小溪8

    我若對過往的歷史很較真,那就會很苦惱,也會很迷茫,我若不在意歷史的真相或假象,真的無所謂了。像我這樣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書上學的東西(主要是民國這一時期的人和事),現在幾乎顛覆了許多,的確讓我霧裡看花,不知所措。特別是魯迅先生生前事,現在網上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同樣的例子也很多,在某些方面,我已經不敢輕易相信歷史了!

    我推崇毛主席他老人家倡導的“實事求是”原則,希望史學家們,能撥開歷史迷霧,還歷史一個真相,讓後來人能正確把握住歷史,以史為鑑。我也希望歷史的旁觀者,不要人云亦云,捕風捉影。歷史是一面鏡子,是當時那個社會的縮影。歷史絕不是軟麵糰子,讓人隨心所欲,喜歡怎麼揉就怎麼揉,否則的話,不僅會誤人子弟,誤國誤民,也是對我們先人的大不敬。

    看過這樣的報道,韓國人就不太乾罵祖宗的事,即便是李承晚、樸承熹這樣爭議很大的總統,他們也不一概否定。民國時期軍閥混戰,生靈塗炭。你不能簡單地說,那個軍閥就完全好,那個軍閥就完全不好(他們給民族帶來的災難,那是肯定的),有的下了臺的軍閥巨頭,躲在租界裡當寓公,也不肯再度出山,為日本人做事,這樣的軍閥,他的前期,曾給民族和人民帶來了巨大傷害,但在民族氣節上,卻贏得了同胞的尊重。

  • 8 # 小八戒愚論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義,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這是《詩經.相鼠》中的一段說的就是人空有一副好皮囊,做人處事的方式卻無恥至極。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文化人不做人事不說人話。古人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看來學懷容易,學好難呀?

    歷史上流芳千古的文化人好多好多,但是無恥流氓的文化人也遺臭萬年,供後人痛恨。

    大家都知道唐朝時期盛產詩人,留給後代好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其中就有一位既有文化,有下流無恥的詩人——就是宋之問。

    宋之問是唐朝初期小負盛名的詩人,當時與李白等詩人合稱詩聖,可見其文采了得。其最出名的就是《渡漢江》中的一句:近鄉情更切,不敢問來人。

    當時武則天當政期間對科舉文采很是看重,宋之問也是憑藉出眾的才華一步步做到五品學士,經常的陪王伴駕左右深得武后的歡心。有可能是富貴來的太容易,使宋之問慢慢的迷失方向,竟然與當時武則天的男寵張氏兄弟打的火熱,渴望著有一天像這倆兄弟一樣得武后的歡心,(換句話來說就是也想出賣色相吃軟飯)使自己在榮華富貴的路上更長久,奈何這位宋詩人沒有被武則天看上。

    貪圖富貴,愛慕虛榮的人往往沒有好下場。這位宋之問學士由於在武則天當政期間樹敵太多,最後也落了個殺頭之罪。

    提倡存天理滅人慾的南宋儒學家——朱熹。

    喜愛朱熹者說其是聖人,討厭者說其是小人。史料記載朱熹本人雖然提出這樣的言論,但是自己確實妻妾皆有,豈不難堪。對於朱熹的界定還是各花入個眼呀。

    史上還有一個學貫中西,才高八斗文化人才——郭沫若。

    郭沫若在當時也可謂是文化人中的極品。——其著作的作品都是經典。

    在史料記載為人處事方面也是極品。——見風使舵、阿諛奉承。

  • 9 # 諸葛洞明

    自古才子多風流,說好聽是風流,說不好就是渣,無恥。比如紀曉嵐,電視上說他有才華,正直,清廉,疾惡如仇。但歷史上的紀曉嵐,卻是煙癮大,好色,貪吃,遛須拍馬之徒,他無肉不歡,日御數女,一日不做混身無力,據說編輯《四庫全書》時,乾隆皇帝還特賜兩名宮女給他。

    徐志摩,新月派的代表人,他寫過很多優秀的詩和散文,是民國的才子。然而他有妻子張幼儀了,還去追朋友的女兒林徽因,還逼已經懷孕的張幼儀離婚,打胎。張幼儀說:聽說打胎很危險的,有人因為打胎而死了。他說,還有人坐火車出事死了你,那你為什麼還坐。渣男,真正的渣。他離婚後,追不上林徽因,後來又娶了朋友的妻子陸小曼。不只渣,還無恥!

    還有郭沫若,年輕時被家長逼婚,儘管他不願意,但以為妻子漂亮,還是去成婚了。成婚後,發現“貨不對版”,然後離家出走了,後來去日本娶了個日本女人,回國後又娶了個明星。其實,這個在當時也算不了什麼的,可是他是受個高等教育的人,應該明白婚姻對於一個傳統女人意味著什麼,既然不願意還要去娶,而娶了又不負責任,始亂終棄,就如他的為人,立場不定,沒點文人骨氣 ,遛須拍馬,見風使舵。

  • 10 # 太陽11

    錢謙益:“水太涼了,不能下!”

    錢謙益,字受之,明末清初著名詩人,文壇領袖!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後做了“南明”的禮部尚書。娶了著名的“秦淮八豔”之一的柳如是為妻。

    才女柳如是雖然曾是一介“風塵女流”,但愛國氣節卻不輸明末官場士子。在清軍攻打“南明”,圍困揚州,史可法殉國後,柳如是勸丈夫錢謙益一起投河殉國!錢謙益答應了,兩人來到河邊,錢謙益在河邊站半天,柳如是問他:“為何不跳?”錢謙益說了句:“水太涼了,不能下!”柳如是聽後怒斥其無氣節,縱身投入河中,後被救起……。

    之後錢謙益投降了清朝,率先剃髮,以示誠心,做了滿清的禮部侍郎和翰林學士。但妻子柳如是卻拒絕同他前往北京赴任……。

  • 11 # 西府趙王爺

    都說文人高風亮節,有風骨,有氣節,有德行。因為他們打小便讀聖賢書,知道“道德”二字為何物。

    文天祥,方孝孺,譚嗣同,皆是如此!可是文人中也有敗類,他們表裡不一,人前高呼聖賢,人後多行苟且,不知“恥”為何物。

    他們滿嘴仁義道德,暗地裡卻蠅營狗苟;寫文章下筆千言,但治國之策卻荒謬不已;談愛國聲淚俱下,但轉臉便賣國求榮。顯然康有為就是其中之一!

    咱們歷史上著名的康有為先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晚清時期改革派的主要人物,領導了戊戌變法,被譽為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卓越的人物之一。

    但事實上,康有為只是一個呈口舌之利的無恥之徒,狂妄自大 、老奸巨猾、雙重標準,欺世盜名。當初戊戌變法失敗,六君子英勇就義,一直鼓吹大義的康有為卻是第一個跑的。

    在日本,他拿著偽造的光緒皇帝衣帶詔,四處結交愛國華僑,以救國之名,四處斂財。

    這些錢,被他拿來買了豪宅,置辦家產,還有娶老婆。

    康有為是提倡一夫一妻制的,可他自己卻是左擁右抱妻妾滿懷,他娶了六房姨太太,其中還包括外國人。最為諷刺的是,在其61歲的時候,還迎娶了一位年僅18歲的小嬌妻。

    最為無恥的是,作為一位文人,康有為居然行抄襲之風。康有為曾出版了《孔子改制考》,思想觀點與廖平的《闢劉篇》《知聖篇》幾乎完全相同。

    民國大家章太炎先生曾經送給康有為這樣一副對聯: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

    章太炎先生的話沒說完,其中是什麼意思,我想大家應該很清楚!

  • 12 # 妖鬼雜談錄

    無恥文人,如錢謙益、康有為、郭沫若已經被扒的皮都不剩了,老妖也講兩個例子。

    1、宋之問因詩殺人的故事廣為流傳,但是他賣友求榮,諂媚武則天,人品之低比想象中還無恥

    因詩殺人

    宋之問外甥劉希夷,他的一首詩《代悲白頭翁》有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宋之問看到之後,讚不絕口,就想據為己有,劉希夷不同意,宋之問命人用土袋壓死。所以《全唐詩》中出現了兩首除了兩個字不同,其他一模一樣的詩。

    賣友求榮

    李顯復位後,武則天寵愛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被殺,宋之問作為張氏兄弟的黨羽被貶為瀧州參軍。他因為難以忍受嶺南蠻荒之地的生活,瞞著朝廷,偷偷逃回了洛陽,藏匿於好友張仲之家中。

    當時張仲之等人正謀劃刺殺武三思,除掉武氏實力,宋之問聽到之後,立刻派人向武三思告密,導致張仲之全家被殺,而他因為告密有功被提拔為鴻臚主簿,後又改任考功員外郎

    宋之問還想爬上武則天的龍床,據說還給寫了一首豔詩,但是因為口臭沒有得逞。

    2、超級渣男元稹

    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結為終生詩友,詩詞成就甚大,世稱"元白",然而人品著實不幸。

    最廣為人知的是拋棄崔鶯鶯,絲毫沒有愧疚,還寫了一部《鶯鶯傳》把自己寫成亂世保護弱女子的人。但是“嫁入”高門後,立刻拋棄了崔鶯鶯。

    元稹和才女薛濤的愛情故事是中唐文藝界最出名的愛情故事之一,但是最終兩人也沒有在一起。

    十年之後當元稹再想起薛濤時,想把薛濤接到他那去住。卻被一個戲子的夫人吸引,他寫詩讚這位美少婦“言詞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徊秀媚多”然後霸佔這位美婦人達到七年之久。

    人品差極

  • 13 # 譚崽崽

    問:歷史上有哪些無恥文人的典型事例呢?

    答:歷史上無恥文人太多,所謂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如下介紹的幾位文人,算是無恥文人中的奇葩吧?

    一、宋之問

    《全唐詩》有兩句著名的詩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署名有二個人,一說是宋之問,一說是劉希夷,究竟作者是誰?

    這兩句詩是《代悲白頭翁》中名句,作者是劉希夷,亦是宋之問外甥,宋為了竊取這兩句好詩,讓自己千古留名,竟然對親外甥下了毒手,令下人用土袋把劉裝上,然後活活砸死!

    無恥文人為了虛名,竟然打死親外甥,歹毒如此,是不是心如蛇蠍?

    二、錢謙益

    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詩壇領袖。一生好名好色,娶了”秦淮八豔”之一的柳如是。

    當清兵圍攻揚州城,史可法壯烈殉國後,柳如是雖曾是風塵女子,在國破家亡之時,卻表現出寧死不當亡國奴的高貴品質,勸丈夫同她一同投江明志,錢謙益亦同意了。

    兩人到了河邊,錢謙益卻膽怯了,柳如是問丈夫為何反悔?想不到這廝竟說出這樣混蛋理由:

    ”這水太冷,怎樣跳?……”

    氣得柳如是一人投江,後被救起。

    最後這文痞投降了清朝,在新主子面前,乖乖的剃了頭髮,到北京城當大官去了。

    柳如是看透了丈夫的無恥嘴臉,沒有跟他去京城享福,獨自一人留在了楊州……

    三、康有為

    康有為是真聖人還是偽君子?

    歷史教科書對其是這樣定義的:

    他是中國晚清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

    然而,真實的康有為,卻是一個道貌岸然、厚顏無恥的偽君子。

    戊戌變法失敗後,以譚嗣同為首的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英勇就義。而此時的康聖人,惶惶如喪家之犬,為了活命,跑路跑到了美國。由於其無學無術,又沒有一技之長,靠什麼活命?於是靈光一閃,偽造了”衣帶詔”。說是光緒帝,給了他聖旨,專程跑到海外,募集資金回國救駕。很多海外華人,不明真偽,全都傾囊而出。這個康聖人,一時騙了個盆滿缽滿,好不得意。

    康有為把訛來的鉅款,開起了公司,買了別墅和洋車,當然還得娶個洋媳婦,供他淫樂。他為了控制華商,竟然組織了黑社會,養了大批保鏢和打手。有一個華商,準備回國做礦業生意,卻被康有為僱傭的打手,在香港,把這個華商活活打死。

    而真實的”衣帶詔”,是光緒會見楊銳(六君子之一)時寫給楊銳的:

    內容是”爾其與林旭,劉光第,譚嗣同及諸同志妥善籌商。”詔書裡沒提康有為。

    康有為不光人品可恥,對女色的貪戀,更是到了變態的程度。

    表面上的康聖人,實則偽君子。他主張一夫一妻制,而他卻娶了六個妻妾。就是在61歲的時候,又老牛吃嫩草,娶個一個18歲的芳齡少女。

    康有為一生縱慾無度,老了陽萎。為了治病,找到了西洋醫生,醫生說:如果要恢復男人的雄風,必須用驢卵換人卵。最後,康有為治病心切,聽信了洋人的鬼話,做了手術……

    康有為不但沒有恢復叫驢的雄性本能,反而為此丟了性命!

    郭沫若

    遠看像條狗,近看郭沫若。。

    據說這是魯迅先生對他的評價。

    郭沫若在文化方面的卓越成就,算得上個大家。無論詩歌、歷史劇、古文字研究……能出其左右者,在二十世紀恐怕不多。但若論其人品,卻教人大跌眼鏡,嚴格地說,郭沫若把文痞加人渣,演繹得到了極致。

    就讓我們從郭沫若幾段婚姻中,窺見其無恥文人的本色。

    郭沫若四川樂山沙灣鎮人。1912年結婚,原配夫人叫張瓊華,比郭沫若大二歲,沒文化,人又長得醜。結婚五天,就被郭沫若拋棄,也沒解除婚約,在郭家獨守空房六十年,也等於當了六十年的傭人。若干年後,才再次見到早已發跡的郭沫若,郭沫若給她掬了一躬,六十年的恩怨,從此就一筆勾消。

    第二任夫人,是一個日本女子,原名叫佐滕富子,郭沫若叫她安娜。安娜原是日本醫院的一名護士,長得年青漂亮,已有家室的郭沫若,對她展開了猛烈的愛情攻勢,最後安娜跟郭沫若同居,併為他生下了五個兒女。

    中日戰爭爆發,郭沫若回國了,卻把安娜及五個子女留在日本。許多年郭沫若沒有給他們片言隻語,更別說給妻子和孩子們寄過一文錢。

    一個弱女子帶著五個兒女如何生活?

    很快,郭沫若又找到了第三任夫人。這回消停了很多,夫人叫於立群,出生名門,人長得漂亮大方,又多才多藝。第三任夫人又給郭沫若生了五、六個孩子。

    縱觀郭沫若這個多情種,大凡與他有情感瓜葛的女人,都沒有好下場。

    郭沫若死後,夫人於立群在整理其遺物時,又發現了一個驚天秘密:

    原來郭沫若在與她結婚之前,就與自己的親姐姐於立忱有染,並且姐姐的自殺更是跟郭沫若脫不了干係……

    大姐於立忱,曾經在日本生活過一段時間,正是這一時期,已有郭安娜的郭沫若,對於立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這個才女加美女展開了狂熱的追求,最後追到了手,並使於立忱懷了孕。於立忱要求同郭沫若結婚,然後郭沫若卻裝瘋賣傻,就是不同意跟她結婚。

    最後於立忱到醫院墜了胎,出了院沒多久,便憂憤自殺了!

    妹妹於立群瞭解這段真像後,不久,也在北京寓所自殺了……

    安娜的二兒子郭博曾經這樣評價父親:”對於家庭,郭沫若是一個罪人。”

  • 14 # 麓山有雨

    自中國古代開創科舉制度以來,讀書人透過科考有了參政的途徑,他們抱著“讀書人以天下為己任”的信念,對歷史的程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期間誕生了很多名垂青史的文人,如文天祥、陸秀夫、辛棄疾、史可法、于謙、方孝孺、譚嗣同等等,但同時,也存在著許多臭名昭著、遺臭萬年的無恥文人,比如蔡京、秦儈、嚴嵩、錢謙益等等。

    今天,來說一個不太有名的,但他確是不折不扣的無恥之徒。

    他先是討好宦官魏忠賢加入閹黨,魏忠賢倒臺後,崇禎帝削了他的官職並遣回老家山東淄博,清軍入關後,他感覺東山再起的機會來了,主動上表投降,清廷便封了他為禮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講學士。

    你覺得他這種賣主求榮當漢奸的行徑夠無恥了吧?那你就錯了,接著他幹了件更加卑劣無恥之事,讓他永遠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原來,清廷問鼎中原之初,朝堂之上滿臣穿滿服留辮子、漢臣(投降的)穿漢服束髮戴冠分列兩邊,孫之獬為討好滿清主子,挖空心思,自己主動剃了頭髮、留起辮子,穿著滿臣的官服去上朝,並厚著臉皮站在滿臣之列,遭到滿族大臣的驅趕,他只好退回漢臣這一邊,漢臣也覺得他噁心至極,不屑與之為伍,搞得他十分狼狽。

    結果他惱羞成怒,便上奏順治帝建議在全國推行“剃髮令”,強迫漢人剃髮留辮,這在當時極大的傷害了漢人的民族情感,反對之人不計其數,但清廷強制推行,提出“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進行殘酷鎮壓,導致數百萬人人頭落地,他自己卻由此撈到了兵部尚書的官職……

    對於這件事歷史上有明確的記載:“於是削髮令下,而中原之民,無不人人思挺螳臂,拒蛙鬥,處處蜂起,江南百萬生靈,盡膏草野,皆之獬一言激之也”。最後一句話,皆之獬一言激之也。

    由此,孫之獬也永遠背上了“第一漢奸”的罵名。

  • 15 # 王祖蔭1

    道聽途說。清末文X(名字忘了)到廣東作官,請好友及同僚翁同龢代為關照一下家屬。文逾年返京,翁已將其妻納為妾室。翁為光緒老師,竟將友人之妻”關照”到自已床上。文人無德至此,鳴乎!

  • 16 # 於左

    中國歷史上許多無恥之事,大部分都是文人做的,所以才有“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的說法。

    這裡說一個明末的無恥文人,名叫光時亨,是桐城人,崇禎年間進士,兵科給事中。

    崇禎十七年二月,李自成的大軍一路殺向北京,形勢危急。大學士李建泰提議崇禎皇帝趕快南遷,以避鋒芒,而且最好派皇太子先行,南下監軍。

    當時有這種想法的大臣很多,但崇禎皇帝不願離開北京,也不願讓皇太子南下監軍。他認為,自己一直要求大臣們為國家堅守崗位,現在皇太子先跑到南方去,是很不好的範例,對國家不利。

    三月初四,李自成距離北京越來越近,形勢更加危急。崇禎皇帝召集大臣,公開表明自己的態度。

    大臣們看他如此堅決,不敢再勸他,但大學士範景文、左都御史李邦華、少詹事項煜等人都認為,應該做最壞的打算,提前做出安排,把皇太子送出北京,前往江南撫軍。

    從後來的結果看,如果崇禎皇帝早讓皇太子前往南京,後來的許多混亂就可以避免,南明政權的表現可能要好得多,也許能夠支撐更久。

    這麼多大臣提出建議,讓崇禎皇帝也有些猶豫了,結果關鍵時刻光時亨站了出來,質問大家:“奉太子往南,諸臣意欲何為!將欲為唐肅宗靈武故事乎?”

    光時亨指責範景文等人是要效法唐肅宗,架空崇禎皇帝。

    這種指責誰也擔不起,所以大家都不敢再堅持,崇禎皇帝也恨道:“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亡國之臣爾!”

    按理說,光時亨在朝堂上表現自己的硬氣,如果他能像崇禎皇帝一樣,為自己的頑固負責到底,不惜一死,他也算一條漢子,我們也不能說他是個無恥文人,但他後來的表現,真的讓人不齒。

    北京城防崩潰的時候,光時亨和監察御史王章在一起,光時亨建議大家一起逃走,王章堅決不肯,光時亨就說:“死在這裡毫無益處,趕快進宮,見到皇上再死不遲。”

    二人奔向皇宮,半路被農民軍截住,光時亨慌忙下馬,跪倒在地,王章堅決不肯,被農民軍砍了一刀。

    此後,光時亨投降農民軍,被委任為兵諫議,類似於兵科給事中,還得到李自成的召見和嘉獎。

    光時亨的家人此時還都在南方,他給兒子寫信,引用諸葛亮兄弟分仕兩朝的例子,囑咐兒子改姓趙,以免受到自己的連累,影響了今後的功名。

    光時亨是典型的說一套做一套的無恥之徒,有鑑於此,南明政權給他定罪,是二等的斬秋決。

  • 17 # 歷史飯

    說到文人無恥的典例這兩位就不得不提了,一個因無恥名斷黃泉,一個靠無恥官運亨通。先來說下第二位吧,第一位粉絲太多,我怕捱打。

    一、靠無恥官運亨通的這位,在歷史上被稱不倒宰相,他一生的仕途都建立在政治權利的更迭上。中國古代經歷了無數個朝代興亡,像秦漢更替,隋唐相承,尤其在亂世,各個政權更是走馬燈一般,你方唱罷我登場。一旦涉及到王朝舊王朝覆滅,新王朝建立,便會出現一批亡國遺老,這些前朝舊臣要麼選擇歸隱,如竹林七賢;選要麼擇選擇復興國祚,如反清復明吳三桂;還有一部分慷慨赴死以身殉國,如南宋陸秀夫揹著小皇帝和十萬軍民一起跳海殉國。總之,大部分亡國遺老,尤其前朝重臣都會以各種方式為故國盡忠,江山可失,氣節猶存!

    而現在要說的這位,在他身上毫無忠義可言,他就是“長樂老”馮道,馮道的無恥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歐陽修罵他“無廉恥者”,司馬光罵他“奸臣之尤” 。在他的字典裡從來沒有“忠君”這個字眼,他一生為官的信條就是:誰打倒了當今天子,我就跟著誰繼續混!馮道最初是後唐宰相,後晉滅後唐,又仕後晉為相;契丹滅後晉,由仕契丹為太傅;契丹北遷,馮道又仕後漢為太師;後周滅後漢,又仕後周為太師兼中書令。他當官五十年,先後侍奉了五朝八姓十二朝皇帝!張飛換了兩個老大被張飛罵成“三姓家奴”,那馮道這得叫“八姓家奴”?

    遼太宗耶律德光滅掉後晉後,在汴梁皇宮中穿龍袍即位。身為後晉忠臣的馮道第一反應居然不是組織抗遼,而是第一時間跑去朝拜遼太宗,向他俯首稱臣,毫無廉恥可言!遼太宗都被馮道的諂媚行為給逗樂了,就挖苦他說:“為什麼要前來朝拜?” 沒想到馮道竟無恥地坦白道:“現在我那裡城池丟失了,兵卒也所剩無幾,只能向您投降了!” 真是人不要臉天下無敵,這臉皮連遼太宗都不服不行。

    第二位大家太熟悉了,他就魏晉時期有名的美男子潘安。可能由於潘安長得太美,後人對他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他那玉樹臨風、絕世無雙的外貌上,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一個明明很有才卻偏偏要靠顏值的文學家,潘安的文采和當時的陸機不相上下,二人並稱“潘岳”。當然更少會有人注意到,潘安也是阿諛諂媚的一把好手,而且他最終被殺也是因為無恥攀附權貴。

    當時晉惠帝司馬衷智商低下,大權旁落在他的醜皇后賈南風父女手裡,賈家一時煊赫無此。潘安為了攀附賈家權貴,就和大富豪石崇一起巴結國丈爺賈充過繼到來的孫子賈謐。而且這倆人把諂媚發揮到了極致,他們每次看見賈謐馬車揚起的塵土都要跪倒參拜,來表達對賈謐的尊重。為此潘安的母親還特意告誡靠自己本事謀取功名,不要去做這些無恥的勾搭,可他不聽母親勸告,繼續各種恬不知恥地拍馬溜鬚。後來八王之亂賈皇后和賈謐伏誅,潘安也被牽連其中無辜被殺。後世流傳一個叫“望塵而拜”的成語,說的正是潘安諂媚的故事,用來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態。

  • 18 # 置身黑白的精彩

    話說,一旦某個人貼上文人的標籤,就離不開騷客的評價,當然風騷二字已經不僅僅侷限於評價文人,但是風騷過頭,拿騷浪賤當灑脫就有點過分了

    尤其是嘴上口口聲聲仁義禮道、忠君愛國,背地裡卻淨反著乾的人,就會有如題這樣的評價——無恥

    正所謂,人可以犯賤,但不能一直賤,賤到骨子裡,就真的沒救了

    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卻道水太涼——有錢有才有情的錢謙益

    明末文壇領袖、東林核心成員兼大才子大財主錢謙益同志,就是文人無恥的典型代表,先不說他的私生活,單看此人氣節,那勢必要成為貳臣代表

    黨爭失勢後,家財萬貫的他選擇遠走南方,後來明朝滅了,靠著自己在朝中的關係人脈,重新在南明小朝廷當上了重要官員,且不說南明內鬥導致很快被滅,重新入仕的錢謙益不想著為國分憂,竟然還是玩那一套——黨爭,奪權

    南明滅了,“傷心欲絕”的錢謙益拉著老婆準備投江自盡,伸了伸腳試試水,發現水有點涼,於是乎轉頭就投降了清朝!這一點,遠遠不如自己的老婆柳如是,人家都要正兒八經的投江了,還是這老頭給摟回來的

    你說降就降了,為了討好清朝統治者,他竟然以頭皮瘙癢為由出門理髮,“不顧”髮型師的勸阻,硬是要跟滿韃子留一樣的髮型,回到家後還一個勁兒的說舒坦,一時間成為笑柄。相比很多平民百姓“留髮不留頭”,他這一波主動拍馬屁可謂是拍出了風采

    最後,聊聊他的私生活,因為有錢所以老去各種院,看上了江南名妓柳如是,不顧年齡差距過大(能給他老丈人當爹),硬是給娶了回來,算得上是又騷又賤又浪的典型代表

    公車上書求變法,怒換熊蛋為幸福——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康有為

    要說這夥計要不是搞了個公車上書,或許就沒有之後那些事兒了,頂多就是個清末名臣。可這一變法不要緊,立刻就成為進步代表、群眾偶像,可問題是隨著變法的失敗,他也逐漸露出自己丑惡的嘴臉

    沒有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豪邁,也沒有梁啟超倡導新文化、支援五四的優秀事蹟,猶如曇花一現的康有為,開始了自己瀟灑的個人生活

    先後在世界多地買房置業的他,甚至曾購買過一座小島以為私用,除此以外打著保皇、復辟的旗號,先後多次騙取僑民、僑商的資金,以用作個人揮霍。由於花銷實在太大,他不惜造假,先是憑藉西方的技術偽造了光緒衣帶詔,更是玩起了PS,整了一張和光緒的合影,憑藉著這兩樣寶貝,他搞起了會員制。又是許願做布衣封相,又是允諾事成之後在國內開礦,拉攏了一大批華僑繳納會費,幾百萬大洋在他手中開始無限揮霍

    回國後,他依然如此,奢靡的生活就不說了,動輒就娶個妙齡少女回家做老婆,人家不願意就強買強賣,用權勢壓人。甚至說,都幾十歲的人了,為了自己那方面能繼續好使,愣是聽信俄羅斯醫生的建議,搞了一副熊蛋換上了,別說一開始還真的很有效,精力提升很明顯,但很快由於排異反應,康有為一命嗚呼

    可以說,他一生最高光的時刻,就是搞公車上書、戊戌變法那一陣了,在那之後,真的是羞於提起

    存天理,滅人慾——中國歷史上倒數第二個“聖人”

    提起朱子,支持者將其奉若神明,反對者對其嗤之以鼻,以他為代表的的程朱理學,可謂是在思想教育界頗為知名的存在,一句格物致知、一句存天理滅人慾讓無數讀書者深受其害,或是受益匪淺

    簡單來說,他在理學上的成就是非常高的,高到什麼地步呢?在宋朝,他的學術上造詣最深、影響最大。他總結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學思想,建立了龐大的理學體系,成為宋代理學之大成,其功績為後世所稱道,其思想被尊奉為官學,而其本身則與孔子聖人並提,稱為“朱子”(為啥要先吹一波,是因為畢竟聖人,上來就吐槽容易挨噴呢啊!)

    比如,他提出的理學就要求女子要守節,丈夫死了不允許改嫁,因為這是天理!話說這種思想放在那個時代也無可置否,可問題是他本人提出的這個想法,不僅自己不遵守,還比這個更過分!前腳剛勸說朋友遺孀“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後腳就為了霸佔弟弟家的財產,要求弟媳改嫁!

    除此以外,在他佈道講學之時,跟什麼寡婦、尼姑之類的有一腿,甚至還有了孩子,也是讓後人詬病(可信度一般,慶元黨禁之時蒐羅出來的黑料)

    當然了,如果屬實,這可真的是典型的無恥表現——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嘛,這既要立牌坊又要當婊子的行為,是不是就過分了

    其實,文人無恥的行為多了去了,正所謂書讀的多了,有了文化,就變成了一個有文化的流氓!

    正如一個千百年來的觀點“兩袖清風,一生清貧”,之所以諸多文人發出此等感慨,是因為他們從未擁有過,想要且不可得,只能酸一酸了

  • 19 # 夏慈史

    導讀:文采一流,多個領域的著名專家,老龍就來說說歷史上這一位先生,他肯定是文采一流的大文豪,人品就有些無恥了,“遠看是條東洋g,近看原來是郭mr先生”?這就是被氣的氣急敗壞的魯迅先生罵的的!

    1:感情:多次不告而別,尤其是拋棄了一位為他生育了兒女的痴情女子(在他丟下結髮妻子到日本留學期間有一位日本女孩為了他衝破世俗觀念不顧家庭阻力毅然嫁給了他還有了五個兒女),他卻不告而別!

    2:處事:他做人就像一根牆頭草,絲毫沒有讀書人的傲骨,熱衷於考古,始皇帝的陵墓就差點毀於他手!

    一:1位幾次背叛婚姻的浪子文豪

    讀書人的世界最熱衷於講究臉面,都是一個圈子得人只要你不過於無恥是沒有人會放下身段來破口大罵的,郭先生對愛情的不將就惹得當時文壇有有頭有臉的人物都放下臉面大罵其無恥,魯迅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罵的最難聽,那是因為在郭先生眼中的對於愛的不將就在我們正常人眼中就是不正常的,這一點方面同為大文豪的著名詩仙李白有點相似,李白也喜好歌姬一樣,可是他沒有做過始亂終棄的事情,而這位先生做的可謂絕情至極。

    1:郭先生生於富貴家庭,到了婚配得年紀,家裡給他娶了一位夫人,也就是結髮夫妻,這個女子叫張瓊,經歷過新思想衝擊的郭先生極為反感這次婚姻,於是不告而別去了日本留學,本來沒有感情基礎得婚姻他這麼做雖然不夠意思,也說的過去,畢竟追求婚配自由愛情自由是值得鼓勵的。

    2:郭先生初到日本,對一切充滿了好奇,感覺自己來到了自由的天堂,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遇見了一位年輕美麗的日本女孩佐藤富子,這個女孩濃郁的青春氣息和美麗的容貌迷住了郭先生,他對她展開了瘋狂的追求,先生確實才華橫溢,他的才華和文藝也吸引了這個年輕的日本女孩子,可是當時的社會一個日本女孩子想嫁給一箇中國男子難度不亞於現在某些地方的跨越種族差距的難度,可是她成功了,嫁給了自己喜歡的人,婚後也是很甜蜜,就在她為他生了五個兒女後,他的這位富有才華的丈夫又玩兒一次不告而別,他回到了中國沒有留下一句話!

    3:傻傻的日本女孩子為了愛情(應該是愛情吧)一個人承擔起了撫養五個孩子的責任,其中艱難可想而知,而這位先生卻不聞不問,繼續找尋新的不將就的愛情,在這位女子不遠萬里來尋找丈夫時才得知,自己苦苦追尋的丈夫又娶了一個妻子於立群,而她上門尋求解釋,他閉門不出,甚至非常討厭她和她的五個兒女們,這樣的先生當真有點特別!這也應了現在一句話“渣男招女孩子喜歡”,說起來更是讓人氣憤,他的兒子長大後明確表達自己呢父親是個背叛家庭不負責任的罪人!難怪一向講究體面的文人圈子裡面,有這麼多有頭有臉的人物如此不要體面的對其破口大罵!

    二:毫無傲骨氣節的郭先生

    先生為人方面也算得上沒有什麼氣節,在他拋棄日本家庭回到國家後老蔣和老汪鬥得熱火朝天,為了攀附權貴,他這人簡直做事兒非常“牆頭草”,今天這個人有站上風,他就到這邊搖旗吶喊,明天那個人更好一些他又跑去那邊,聖賢書讀了那麼多,文采如此風流,怎會沒有一點氣節傲骨,他在文學上的成就又足以讓人欽佩,這說起來這就更讓人氣憤了。

    三:喜歡搞破壞的先生

    先生不止文采一流,在興趣愛好方面更是有讓人嫉妒的天賦,愛好歷史的他是歷史學家,愛好文物的他是個考古學家,而且考古方面他有自己獨特的追求和原則,那就是非皇帝陵墓不發掘,萬曆皇帝墓的發掘就是他一手包辦的,這個事情被現在考古界定義位中國考古史上最大的悲劇,他的考古夢想就是有天能對始皇帝的墓進行保護性發掘,幸虧這個夢想沒有得到實現,大家有沒有注意過北京作為多朝都城居然外圍沒有城牆呢,就算戰爭影響一些遺蹟應該會有吧,這也要感謝我們這位先生,當時人們對於北京城古城牆的處理意見不一致,在他的一再鼓吹和威脅下北京城拆除了所有古城牆!讓人惋惜!

    所以說我們讀書人要有風流人才,更要有風古堅持,為人無恥,就算才華橫溢又有什麼用呢?

  • 20 # 帝國中興

    在此為大家介紹三位我國唐宋八大家之中的蘇軾和歐陽修,這兩位在我國曆史上的文學成就之高讓人仰望,我們對他們的文章,詩詞歌賦肅然起敬,但是就是這兩位大文豪卻在歷史上留下了一些那麼不堪的一筆,而且還讓人給記載了下來,真是有點讓人汗顏,下面我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下這兩個大文豪的一些“無恥”行徑吧,大家慢慢看以後也可以當一個茶餘飯後的談資。

    蘇軾一生風流倜儻,對於當時那些高檔休閒場所是如數家珍,而且喝醉之後就為那些陪侍女子寫詩作曲,可是在他的心裡根本就沒有拿他們當回事,在蘇軾眼裡女人只是他消遣,發洩和抒懷的娛樂工具,有一件事就足以證明他對女人的態度:有一次蘇軾被貶黃州,隨行的有一個婢女名叫春娘,他的朋友蔣運使得知他被貶就前來為蘇軾踐行,然而蔣運使卻看上了春娘,就和蘇軾商量願意用一匹馬把春娘交換過來,而蘇軾竟然答應了,春娘受不得屈辱憤而起身撞向身邊的大槐樹死亡。

    相比於蘇軾的所作所為,歐陽修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歐陽修有一個外甥女,生的天生麗質十分讓人憐愛,但是這個外甥女和他並沒有血緣關係,後來他的這個外甥女嫁給了他的堂侄,後來不知為何卻又和家裡的僕人有染被人發現告訴了他的堂侄,他的堂侄就把這對姦夫淫婦告上公堂,在審理的過程中歐陽修的外甥女竟然透露出她和歐陽修也有姦情,這在當時可是爆炸性的大新聞輿論譁然,後來因為查無實據也就不了了之。

    更為嚴重的是歐陽修和自己兒媳婦也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歐陽修老婆的堂弟和蔣宗孺他同朝為官,可是他因為手腳不乾淨遭到彈劾,本來希望歐陽修能夠在皇上面前為自己開脫罪行,但歐陽修卻要求執法部門儘快處理,這讓蔣宗孺十分氣憤,在公堂之上當著眾人的面揭露歐陽修和他的兒媳吳春燕有染,這可真真切切是一個晴天霹靂,而且這件事還被政敵告訴了皇上,但是皇帝卻不相信歐陽修能做出這樣的事,這件事也是不了了之。這些都是民間傳說,信不信大家看著辦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38歲,出去找工作還有人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