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21 # 南嶽山下人

    個人認為朱元璋更強。

    明太祖朱元璋放牛娃出身,崛起於元朝末年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軍中,而後揮師北上,驅除韃虜,恢復漢家河山。在位三十餘年,北靖沙漠,南撫夷越,整飭吏治,與民休養生息。於大亂之世,生生治理出一個“洪武盛世”。實在是位了不起的一位帝王。

    這是明孝陵內的“治隆唐宋”碑,康熙帝御筆親題。這是對明太祖朱元璋一個很高的評價。

  • 22 # 今人看古月

    導言:劉邦和朱元璋相比,我認為朱元璋更勝一籌。歷史沒有假如,但假如劉邦和朱元璋站在歷史的同一天平上,論開創基業、治國安邦,朱元璋勝出的機率會比劉邦高。劉邦一方,英雄環繞,蕭何、張良、韓信都有定鼎之才;朱元璋一方,能人輩出,劉伯溫、李善長、徐達、常遇春、藍玉各個都有安邦之能。謀士、武將平分秋色,但拋卻這些人,朱元璋本身就具備英明神武、知人善任、愛惜民力等性格特點,反觀劉邦,歷史僅存一知人善任,故朱元璋勝出。

    一、統帥這個“一把手”是怎樣煉成的?

    1、順應時事的劉邦:起初,劉邦是沛縣泗水的亭長(亭長是管十里以內的小官),時間長了,和沛縣的官吏們混得很熟,在當地也小有名氣。在一次秦始皇大隊人馬出巡時,秦始皇坐在裝飾精美華麗的車上威風八面,羨慕得劉邦脫口而出“大丈夫就應該像這樣啊!”由此可看出,“大人物”都理想遠大!

    原本劉邦也沒想造反,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劉邦不得已起事,朝著“一把手”之路進發。這一 年,劉邦以亭長的身份為泗水郡押送徒役去驪山,由於大雨耽誤了行期,按照大秦律,耽誤行期是要砍頭的。於是劉邦就放掉徒役,自己也逃到芒碭山做起“山大王”。後來沛縣因擔心被陳勝、 吳廣起義軍攻打,就召回劉邦幫助守城,但縣令怕引狼入室,末了不讓劉邦進城,劉邦鼓動百姓殺掉沛縣縣令。

    蕭何和曹參當時為沛縣吏,擔心身家性命,深恐舉事不成,被秦朝誅滅九族,就竭力推舉劉邦。大家推舉他為沛公,領導大家起事。劉邦便順從民意,設祭壇,立赤旗,自稱 赤帝子,很快義軍擴充到三千人。 從這裡起,“一把手”劉邦走上400年大漢基業的建立之路,之後經過入關滅秦、還定三秦、楚漢之爭等定鼎天下。

    天縱奇才的朱元璋入伍後,作戰勇敢,機智靈活,很快得到郭子興的賞識,被任命為親兵九夫長。朱元璋精明能幹,處事得當,打仗時身先士卒,獲得的戰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興元帥,得了賞賜,又說功勞是大家的,就把賞賜分給大家。不久,朱元璋在部隊中的好名聲傳播開來。郭子興也把他視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總是和朱元璋商量,還把養女馬秀英嫁給他,並將重八更名為元璋。從此,朱元璋正式走上歷史的舞臺,並越發耀眼奪目。

    朱元璋成為郭子興的乾女婿,只是拉近了郭子興的親信,他之所以能夠完全得到郭子興的信任,則是另外一件事。這件事就是彭大、趙君用的到來。彭大、趙君用和元軍戰爭失利,被迫逃到濠州,卻鳩佔鵲巢,和郭子興矛盾加劇。彭大和趙君用雖是敗軍之將,但是還是力量還是比郭子興強上不少。所以郭子興就被趙君用給囚禁了。郭子興被囚禁,按理說部下應該捨命相救才對,但是他的的部將,就連他的兩個兒子,都躲匿起來,沒有人敢站出來救郭子興。朱元璋此時正好從前線趕回來,利用彭大和趙君用之間的矛盾,夜訪彭大,陳說利害關係,勸說彭大出兵,才將郭子興解救出來。而此時的朱元璋才剛剛參加義軍才六個月。

    朱元璋在經歷了郭子興的綁架事件後,決心發展自己的力量,於是朱元璋回鄉募兵,少年時的夥伴徐達、周德興、郭英等和同村鄰鄉的熟人聽說朱元璋做了紅巾軍的頭目,紛紛前來投效。於是很快就募兵七百多人,回到濠州,郭子興十分高興,就提升朱元璋做了鎮撫。這年冬天,越來越被猜忌的朱元璋決心自立門戶,於是他從自己招募的新兵中挑選了心腹徐達、湯和等二十四人離開濠州,南略定遠。在南略定遠途中,朱元璋先招撫了張家堡驢牌寨民兵三千人,後又招降了豁鼻子秦把頭的八百人。統率著這支隊伍,朱元璋向東進發,乘夜攻破定遠橫澗山的元軍營地,元帥繆大亨投降。朱元璋從降軍中挑選了精壯漢人二萬人編入了自己的隊伍,並南下滁州。從此,龍入大海。

    小結:綜上所述,朱元璋發起於行伍,憑藉的是自身的膽識和能力,劉邦起兵於微末,實是時也、勢也、命也。

    二、他們的對手是誰?

    1、西楚霸王項羽。不可否認,劉邦在統一的程序中,最大的對手是項羽。項羽出身於楚國將門之家,對秦國滅亡楚國有著強烈的敵意。楚國滅亡後,項羽表面上順從秦國的統治,可是實際上卻在暗地裡積極謀劃起義推翻秦政權。在會稽看到秦皇出巡時的盛況,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表現出其渴望推翻秦國,奪取政權的強烈願望。

    然項羽起事,更多的是一種情緒的發洩,而缺少長遠的規劃,作為劉邦的對手,猶壯年對嬰孩,性格方面,項羽成事後急於稱霸,定都彭城,有著濃厚的鄉土情結。“富貴不還鄉,如衣繡夜行。”表現出了項羽在政治上的短視。垓下之圍,項羽寧願血染烏江也不逃不降,表現出了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的強烈自尊心。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個成功的領導者是要善於納諫,集思廣益,擇善而從。項羽的英勇威武造就了他心高氣傲的個性。對於兵法“略知其意,不肯競學。”對於用人則是剛愎自用,聽不進任何意見。項羽的剛愎自用、目光短淺恰是其失敗的重要原因。劉邦勇猛雖不及項羽,可是項羽卻只有“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在政治上不斷失誤,逐義帝、燒秦宮、封章邯等舉措均不得人心。韓生建議他定都關中,非但得不到採納反遭烹殺;范增勸他急攻滎陽,卻被懷疑私通劉邦。最終,項羽成為了“孤家寡人”、“光桿司令”。

    此外,項羽的好殺,讓對手在道義、輿論的高度上找到了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反對自己。

    韓信點評項羽:“項王所過,無不殘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司馬遷認為:“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可以說,項羽迷信武力,殘忍好殺是其失敗的重要原因。

    除掉項羽,劉邦天下已定。

    2、一代梟雄陳友諒。明末天下大亂,除了最終一統中土的朱元璋還有兩個人,一個是大鹽梟張士誠,志大才疏,而另一個人卻成為朱元璋登頂的最大對手。他就是陳友諒。

    《明史》在評價陳友諒時,說他“性雄猜,好以權術馭下”。

    用今天的語言表述,此人很可能具有極強的組織與控制能力、好弄權術且狠辣。他不停地幹壞事,其所作所為,距離個“義”字,相去可謂遠矣。然而,他卻敢於把自己的年號定為“大義”,並且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將各個派別的各路人馬相當迅速地整合到自己麾下。由此,可以看出其梟雄的本事與特色。

    陳友諒是湖北沔陽府玉沙縣人,此人出身漁家懂經史,通武事,膽氣豪壯,是大元后期陳漢政權的建立者。年輕時曾為縣吏。元末農民戰爭爆發後,參加徐壽輝、鄒普勝、倪文俊等人領導的天完紅巾軍,初為簿書掾,後以功升元帥(能力膽識可見一斑)。

    陳友諒在反元戰爭中竭力爭取漢族地主階級合作,收羅了不少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知名的有元兵部尚書黃昭和進士解觀等人。同時,他在天完內部製造分裂,篡權奪位。至正十九年九月,陳友諒殺害了在反元戰爭中功勞卓著的天完將領趙普勝。同年十二月,殺徐壽輝左右侍臣,挾持徐壽輝,自稱漢王。次年閏五月,殺徐壽輝於採石,自立為帝。 

    漢政權建立後,一面繼續進行反大元戰爭,一面把軍事重心放在對鄰境朱元璋部的戰爭上。陳朱之間的戰爭是封建統一戰爭,前後進行了三年多,歷龍灣(至正二十年閏五月)、江州(二十一年八月)、鄱陽湖(二十三年夏)幾次重大戰役。大商將士多數是天完舊屬,對陳友諒的篡權奪位深為不滿,在戰爭中相繼倒戈降朱,使陳友諒接連敗北。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至八月陳又與朱元璋戰於鄱陽湖,史稱“鄱陽湖之戰”,朱元璋採納郭興的建議,用火攻擊敗商軍,陳友諒突圍時又起大戰,陳從船艙中探頭出來,竟中流矢(箭)而死。陳友諒不善於抓住戰機,是他失敗的很重要原因。

    小結:項羽和陳友諒同時楚(湖北)人,都有著圖霸天下的雄才大略,但項羽勇武有餘而智謀不足,不足以御天下;陳友諒則有勇有謀,堪稱一代梟雄。劉邦打敗項羽,一方面是項羽自食其果,二是韓信鼎力支援。朱元璋打敗陳友諒,靠的是卓遠的眼光,判斷力,冷靜的頭腦和讓下屬無比敬佩和誓死效忠的魅力。

    總結:朱元璋開創洪武之治,元末的國家斷壁殘垣,但是依然做起一系列轟轟烈烈的大事,給後代打下堅實的基礎。朱棣起兵後,五徵北元,修長城,遷都北京,永樂大典,鄭和下西洋,這些都彪炳史冊。秦末的國家也是一片狼藉,但是匈奴幾代為禍,劉邦力主和親修養。文景之治後,給了漢武帝北伐的實力,可是晚年漢武帝,國家又回覆了狼藉。這些都是後話,總之,劉邦與朱元璋相比,總感覺少了些霸氣,多了些匪氣,朱元璋更勝一籌也是一家之言,歡迎提出其他見解,一併感謝。

    (圖片來自網路)

  • 23 # 尊貴的華夏

    論建立王朝後,定國安邦,休養生息,兩位皇帝都不錯。但文治之外還有武功。漢高祖對匈奴一戰,差點兒被圍殲,最後透過和親才暫免滅國之災。而明太祖朱元璋平滅友諒,士誠,推翻元朝在中原的統治,命徐達追擊殘元於大漠,其武功明顯高於漢高。故明祖略高於漢高。

  • 24 # 成成煌煌

    劉邦起於沛,文有蕭曹,武有張韓,昔時秦二世,吳陳反,據因趙高威逼李斯矯詔捏造賜死太子扶蘇,使胡亥上位,吳陳以扶蘇之名,招天下響應,後稱“大楚興,陳勝王”,是為“張楚”,後又有六國復國,及此,秦始皇一統六國建立的中央集權土崩瓦解,其時新政未定,始皇新亡,六國貴族殘餘尤在,民未一統,加上趙高惑亂,胡亥竊位,致使天下大亂,及劉邦起兵,反秦大勢已定,所為順應潮流,後與吳中項羽,封侯於懷王,在取關中為關中王,秦破。後經楚漢之爭,君臨天下!

    觀劉邦霸業,可分為幾個節點,起兵之時,是推波助瀾,被懷王封侯,定其地位;攻破關中,名盛天下,示弱項羽,避其鋒芒,於漢中養精蓄銳,暗渡陳倉,再興義旗為義帝報仇,佔據道德高點,最終以亥下圍困項羽。此中張陳之策,韓信之計,是關鍵,而臣於劉邦,也是劉邦知人善用,故餘認為劉邦能以布衣取天下,乃時勢造英雄,眾星捧月明,而劉邦也的確是天命所歸,未負眾臣所願!

    朱元璋自稱淮右布衣,時元末叛軍四起,朱元璋從走卒到乞丐到出家和尚到兵卒無一不是亂世偷生,百死解困,元蒙兇殘,惑亂華夏百年,漢人居四等之末,實為奴隸,戶不及半,生不如死,兵亂百年,人口都難以恢復,不及宋時三分之一,元蒙控制漢人文化,故元時只出元曲,天下人反蒙久矣,但苦於元蒙高壓政策難以反叛,故起兵事更難。朱元璋取佔應天,扼南北之要,轄兩淮之地,奠定三分天下之勢,有徐達常遇春等不世出之大將,有劉基天運之才師,有湯和李善長等肱骨之臣,誘陳友諒早出敗之,克陳後再圍張克誠,取江南之地,再北上長驅元蒙,號“驅逐胡虜,恢復中華”,以徐達常遇春為將先鋒,一路北伐,終定都南京國號大明,後又入取中都,掃滅殘元,終迎洪武大治!

    觀朱元璋大業,有幾個節點,起兵郭子興,初起義軍之領,得鄉親之力,初顯氣候,克陳張佔據南方半壁江山,都是勞苦惡戰,非佔應天之地利,有大將軍師之人和,又確有天時,不可成也!佔據江南後,取道山東,徐達常遇春軍貴神速之功不可沒,在收復中原失地後,朱元璋稱帝,為破滅元蒙定下大局,人心所向,取中都後,再次二伐北元,徹底斷滅了元蒙復國之力,自此天下大定!故餘認為,朱元璋是以草莽之身,布衣之資,苦力經營,天命所歸,得賢臣良將之功,成就基業,又為民族之興,創下千古之功業,實是一代奇才偉才,是我民族復興之幸!

  • 25 # 南京老友

    大明終其一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我覺得朱元璋更牛,從乞丐開始開創了大明王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感覺現在的晚輩越來越自私了,不懂得感恩。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