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浪兄筆記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不同的性格或者處世哲學,就有不同的策略選擇。

    都是膜拜的大神,如果硬要說個最聰明,那就甲魚吧。

  • 2 # 歷史作者

    三國中有許多聰明人,正是由於這些人的存在,才讓整個三國時代異彩紛呈。不過謀士這麼多,誰才是最聰明的人呢?到底諸葛亮還是司馬懿,又或者另有其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進三國,看看那個時代到底誰才是最厲害的謀士。

    關於三國裡面最聰明的人,爭論很久了,綜合下就是諸葛亮,司馬懿,郭嘉,賈詡,荀彧,龐統,陸遜。很多人都以為是諸葛亮,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是高手是賈詡,他活到了最後!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活活累死了;郭嘉跟諸葛亮差不多,英年而逝,比諸葛亮還慘。

    至於司馬懿,他雖然跟諸葛亮鬥個差不多平手吧,但是人生起起伏伏,雖然能忍,但付出的也不少。荀彧算是這幾個謀士中最慘的一個了,跟隨曹操半生,曹操卻因為猜疑送給他一個空盒子,荀彧感嘆“再無漢祿可食”就自殺了,可以說他才是三國謀士中最慘的一個人,只有賈詡笑到了最後。

    賈詡雖然智謀深沉,他的追求卻卑微而平凡:他只想在這亂世中,好好地活下去。只有把握了這一點,才能更好地理解賈詡的一生。賈詡這人很少出手,一出手就大手筆,第一次出手就把漢朝最後一口氣個打出來了,替董卓手下說清形式,直接把呂布一夥給打了出去,這下漢朝這裡算沒戲了,光剩牌子的皮包公司。

    其後,幫助張繡,把曹操害慘了,後來,他居然讓張繡在最佳時機投奔曹操,自己依舊安然無恙,可以說,一切盡在掌握,其後,又出現在最最敏感的曹操選繼承人問題上,又是一錘定音!每次大手筆後,就在歷史的舞臺後面一躲,默默無聞,或許他就這樣吧,在亂世中自保,安然自在就好,賈詡真算得上大隱了,真正的隱於朝了。

    所以有人覺得賈詡是三國中最聰明的人,因為他算無遺策,料事如神;又懂得明哲保身,韜光養晦,最後位列三公,高壽而終。實是人生贏家。令人最惋惜的就是賈詡太不重視自己的才能,將自己的才能埋沒了,他不到最關鍵時刻就不出謀劃策,即使自己的建議不被採用,他也不會去說什麼,這點就有點令人心酸了。

    否則,哪輪到諸葛亮來施展才華,天下早就統一了!這可能與賈詡本身有關,就如《三國志賈詡傳》上寫的: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有可能賈詡他就想過平靜的生活,不喜歡去和人攀比。如果他能多出點計謀就好了……陳壽評曰: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賈詡薨時七十又七,可謂長壽;官居太尉,可謂顯赫;諡曰肅侯,可謂耀祖。一個小小的謀士,從漢末亂世一路漂泊依附,直至魏文帝前重臣,不得不讓後人佩服賈詡的‘謀’之道。同代入世的言官,莫不早已退出政治舞臺,或卒於辛勞,或傷於戰火,或倒於讒陷,能堅持到底,又封蔭子孫的,實在不多。賈先生的算盤如此之精,即成就了自家,也改變了歷史,足可以讓世人探討研究,取經立傳了

  • 3 # 一壺清茗品春秋

    三國的謀士中最聰明的當然是諸葛亮,這是毫無疑問的。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定位是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以及還有一個就是發明家。人的才智有限,能夠在一個方面取得歷史成就已經非常不易,而能在多方面成名成家的更是殊為不易。

    在政治方面,自劉備託孤之後,蜀國“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對外聯吳抗魏,對內平定叛亂,很久就穩定了蜀國局面。諸葛亮輔佐後主劉禪,安撫百姓、整治吏治、興修水利,收到蜀中各族人民愛戴。《三國志》評價諸葛亮“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諸葛亮死後,蜀國各地要求立廟,朝廷不許,於是百姓紛紛道邊祭祀。可見,蜀地百姓對諸葛亮的愛戴。可以說對諸葛亮的政治功績給予了高度概括。如果說歷史要評選宰相中的前十,諸葛亮絕對不出前十。

    在軍事方面,雖然陳壽評價諸葛亮“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但也要看到諸葛亮六出祁山,以一州之地對抗魏國,始終採取的是戰略進攻。而司馬懿不得不採取戰略防守。在諸葛亮治蜀期間,鮮有魏國進攻蜀國。這難道不是諸葛亮在軍事上取得成就最有力的證據。而且在諸葛亮文集中論述和軍事相關的就篇幅將近四分之一,諸葛亮還對古代的八陣圖進一步修改完善,可見諸葛亮本人在軍事理論上也有很高的造詣。

    在文學方面,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是流傳千古的名篇。劉備去世後,諸葛亮以丞相的身份承擔起蜀漢的軍政大責,經過前期一系列的措施,而且“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呈現安定興旺的景象,於是諸葛亮於公元227年決定開始北伐,北伐前向後主劉禪上了這篇千古名篇《出師表》,叮囑後主要“親賢臣、遠小人”,表示“獎率(60)三軍,北定中原”,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後《出師表》是諸葛亮在建興六年,再次給劉禪的奏章,文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把自己對蜀漢的赤膽忠心表現的淋漓盡致,也寫出了千百年來多少忠臣良相的心聲,真是“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同時,諸葛亮還有一項是其他任何人也不可比擬的,就是他還是個發明家。《三國志》記載“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說明諸葛亮本來就擅長靈巧思考,製造完善諸葛連弩、木牛流馬。這在《三國志》上都有詳細記載。一個人一生能有一項發明也極為不易,更何況諸葛亮是事無鉅細,事必躬親。在政事軍務那麼繁忙的情況下,還有精力去研究連弩和木牛流馬,這也是非常不易啊。

    總之,諸葛亮是一個發展比較全面的人,而其他幾位謀士像郭嘉、賈詡、龐統終其一生也就是謀士本色。司馬懿在謀士的角色上轉型較早,後來成為統兵一方的大將,後來更成功奪權,掌握了魏國的軍政大權成為了權臣。賈詡在明哲保身方面很有一手,早期跟隨李催、郭汜,後來幫助張繡擊敗曹操,還殺死了曹操兒子曹昂和大將典韋,最後又到曹操處仍受重用,而且還活過了張繡、曹操,這在三國曆史上也是個奇蹟。

  • 4 # 野草的沉思

    三國的謀士中,誰最聰明?人們一再問類似的問題。其實中國歷史和中國老百姓早已經給出了明確的回答。在民間,諸葛亮一直是智慧的化身。在三國之後,歷朝歷代,無論是皇帝還是士大夫,無不對諸葛亮推崇有加。這證明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

    聰明有大聰明,有小聰明。小聰明者算無遺策,明哲保身,壽終正寢。而大智者卻砥柱中流,披肝瀝膽,往往若愚。

    看諸葛亮平生做事,是頗有幾分愚鈍的。

    曹操雄踞北方,如日中天,諸葛亮不去投奔。孫權割據江東,虎踞龍盤,他也不去投奔。劉備屢戰屢敗,東奔西走,無立錐之地,他卻欣然全力以赴去追隨。在智者的眼裡,諸葛亮是不是很儍呀?

    《隆中對策》給劉備提出了據荊州奪益州的策略。荊州劉表和益州劉璋都是劉備的本家親戚。諸葛亮讓劉備去佔據本家親戚的地盤。這行為是不是也有幾分傻呀?

    諸葛亮做的最傻的,是劉備死了以後的所做所為。那時他在蜀國有絕對的權力,他完全可以好好地安排一下自己的生活,舒舒服服地享幾年清福,他卻傻儍地又操心國內治理,又親冒矢石,一次一次地出兵北伐,以致最後累死在五丈原。在智者的眼裡,諸葛亮就是個不知時務,不自量力,不懂謀略,窮兵黷武,不知死活的天字第一號儍瓜。平心而論,諸葛亮也確實有幾分儍氣。

    但是,假如諸葛亮當年投靠了曹操,或者是孫權;假如沒有《隆中對策》;假如沒有五伐中原,那麼,中國歷史上也就沒有了三國這段歷史,今夭的中國人大概也就不會有人知道諸葛亮這個名字,文學史上也就不會有"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和"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那樣精美絕倫又深情無限的著名詩句了。

    在中國,也許有人不知道某些皇帝的名字,大官僚大富豪大將軍大文豪的名字,但有人不知道諸葛亮的名字嗎?可以說沒有。這,就夠了。

    諸葛亮以一人之智成就了一個國家。就此而論,三國之世,無任何其他謀士可以與之相比。

  • 5 # 風去了無痕D

    孔明、郭嘉、龐統、賈詡、司馬懿,五人俱有大才,各有千秋。三囯之大才,也遠非這五人。

    若非要以五人中誰為最聰明者定論,那這所謂聰明二字何意也?是惜身自保的小聰明呢,還是建功立業的大勇大智?而史書,肯定是以功業來定論的。所以,依我之見,且給五人排一下。

    先說最末者,排名第五,賈詡。毒士賈詡,有識人之明,身具才略,然而過於惜身。為一己之安危而不惜亂天者,謂之毒士也。時王允殺董卓後,天下震動,涼州軍將吏上下畏懼,於是遣使者上表請罪,欲投效自贖。可見東漢朝廷、天子威儀此時仍在。而王允不赦涼州軍將,痛斥使者,言之凡董卓餘黨,一體誅殺。王允之愚蠢迂腐,由此可見。於是,李傕郭汜樊稠張濟四將,驚恐萬分,四人商議,決定棄軍潛逃回鄉。爾等看這四人,雖手握雄兵,但聽得朝廷要殺他,首先想到的不是造反,而是潛逃。說明,反賊並非是天生的,其時天子之威,也尚末盡失。

    聞四將欲棄軍走,涼州軍中下級官吏們驚了,四位大將一逃,我等如何自處啊。而此時身在軍中的賈詡,就勸說四將曰:“公等各擁強兵,今若棄軍而遁,如猛虎失爪牙,一亭長即可縛之下獄”賈詡之意,就抓著王允殺董卓時,未有朝廷明詔一事,乾脆直接起兵,赴長安兵諫,為董卓伸寃,此為師出有名也。涼州軍其時,雖為董卓麾下部隊,同時亦是漢帝國正規野戰軍之一,若不是賈詡這個主意,要想全軍聽指揮去打長安,就光從李傕郭汜輩開始時對朝廷的敬畏看,還真不一定能指揮得動。所以,賈詡真乃毒士也。於是,涼州軍攻長安,擊潰呂布,殺王允,從此例之後,天下凡擁強兵者,再無有半絲對朝廷的敬畏之心了,兵強為王,三囯大幕正式拉開。而以賈詡之智,如果肯冒風險,為朝廷謀劃,勸四將稍安,然後身入長安,面見王允,據理力爭,其時袁紹曹操輩氣侯尚未成,野心未滋長,以涼州軍之銳,呂布之勇,賈詡之智,王允又是個死忠朝廷之人,這三國曆史或就改了。而賈詡沒這樣做,為何?因為他是涼州士人,也列入了董卓餘黨,入了長安,唯恐被殺頭。故而以惜身故,計亂了天下。而後,賈詡投了曹操之後,雖有智謀,卻從未參與過重大戰役決策,也未獲外放任州部要職,曹操或知其能,而不敢信任故也。所以,賈詡只能排第五。

    郭嘉,排第四。鬼才郭奉孝,以善謀聞名。但卻少了基層厲練經歷,剛一入仕,就成了統帥身邊的高參,雖然謀略出眾,但如果讓其領三千軍攻城拔寨,剿匪安民、經略一地。或為郡守治理一方,因其早逝,這些能力沒得到驗證~可惜了,只能排第四。

    龐統排第三。為何?因為龐統在跟劉備之前,便早已入仕,且其才幹深得江東魯肅等重量級大咖所認可,稱之為“遠不止百里之才”,只是龐統持才而性傲,常得罪同僚,或因江東容不下他,魯肅將之推薦給了劉備。龐統是有實才的,能任州郡治民務,也能運籌帷幄,更能統軍殺伐,身先士卒。也恰因如此,每遇戰陣,喜歡被甲靠前,才會於陣前中了流矢,致英年早逝。三囯志中,他是在攻城時親自率部突擊,才中矢而死的,而非演義中所云“落鳳坡中伏”等等,子虛烏有了。恰如曹操聞夏侯淵常臨陣持勇爭先時所云:為將者須有怯懦時。龐統,可惜了。排名第三,列諸葛司馬懿之後。

    排名第二,司馬懿。

    第一名,則非諸葛亮莫屬。

    何也?司馬懿韜略,權謀,用兵,與諸葛亮不分伯仲,成就更在諸葛亮之上。因為他司馬氏最後,竟然取代了曹魏天下,自已當了皇帝。這點,遠非諸葛亮可比也。

    司馬懿所能調動的資源,據天下之半的強魏,人力物力遠在蜀國之上。

    而恰恰只有一州之力的蜀國,卻在諸葛亮的統領下,屢能耀武揚威於魏境,讓魏國不敢與爭鋒,屢次要避蜀軍之鋒芒。有人說諸葛亮善民政而不善治軍,那就是無知了。蜀軍在諸葛亮整訓之下,甲堅兵利,營陣無雙,紀律嚴明,那是一等一的天下強兵。

    五丈原前,魏蜀兩軍重兵對峙時,魏國朝廷深知蜀軍之銳,難與爭鋒,特派太尉辛毗持節督雍涼諸軍事,赴司馬懿軍中,嚴令諸軍築壘堅守,不得浪戰,以待蜀軍糧儘自退。讀史至此,古今史上,又有幾人能做到如諸葛亮般,把一支小國軍隊訓練得能讓大國如此畏懼啊!

    諸葛亮一生唯謹慎,那也是事出有因,以小搏大、以弱敵強,小國不比大國,一役之敗即有傾覆之危,豈能不謹慎。恰如當年林總評慄司令言:“慄早年孤軍在外,處九死一生之地,一有戰機,便可果斷出擊。凡有四五分勝算,他就敢打。而我卻不敢,無七成勝算,我萬不敢打。為何?因我長年緊靠中央作戰,一戰之敗,便可能危及中央,故而不得不謹慎。“這才是真正兵法之道,兵無常勢,因地制宜啊。

    如果,假使諸葛亮執掌魏軍,司馬懿領蜀軍,司馬懿能屢耀武於諸葛亮面前否?故而司馬懿在諸葛亮逝後,察看了蜀軍遺棄的營地後,嘆曰:亮真乃天下奇才也!

    所以,諸葛亮第一,司馬懿第二。

  • 6 # 杭tt

    這幾人都很聰明!都有不凡的表現,要說最聰明嘛,我認為還是諸葛亮,因為我覺得諸葛亮的聰明不僅僅表現在政治軍事方面,其他方面也很優秀,比如說文學方面就有前後出師表傳世佳作(有人提出後出師表不是諸葛亮的作品,可是也沒有得到考證)還有發明創造方面,八陣圖 孔明燈 連環弩等等。所以我認為諸葛亮最聰明。

  • 7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不要把所有的文臣大佬都說成是謀士,這在當時是對別人的不尊重。

    幾個人中只有郭嘉、龐統和賈詡從事的是傳統的謀士業務,而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全職工作可不是謀事。諸葛亮一出道就在就成了荊州四個郡的財政和人事工作總負責人,如果說整個劉備集團是一個公司的話,30歲出頭的諸葛亮就相當於整個公司的CFO。劉備進攻四川時,諸葛亮以軍師將軍的身份統領軍隊和張飛趙雲一起進攻四川,等於是方面軍總司令。劉備和曹操爭奪漢中時代的謀士是法正,而諸葛亮繼續負責整個四川的行政和軍隊後勤。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單獨開府,成為蜀漢政權的主宰,魏延、姜維等大將都在他的幕府中兼職。劉備需要諮詢諸葛亮的戰略建議,但這只是合夥人之間的戰略規劃,不能把諸葛亮看成是單純的謀士。

    同樣司馬懿也不是單純的謀士,在曹操的霸府中司馬懿的官職是文學掾,並不是專職的謀士。此後司馬懿透過投資曹丕成為曹魏政治集團的重量級人物,他一生中給別人出主意的謀士時光並不長,更多時候是自己做決斷。司馬懿和諸葛亮兩個大佬在絕大部分時間內都是聽別人建議自己做決定,所以把他們當謀士才是侮辱。如果非要在4個人中挑第一謀士的話,應該是郭嘉 ,他最專業。

  • 8 # 隨風丶巽

    諸葛亮集軍事家,文學家,政治家,發明家等頭銜於一身!三國其他謀士,名將可稱為一時之傑!整個三國曆史能與之比肩的也只有魏武帝曹操!其他人分量還差點!

  • 9 # 林子說歷史

    三國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個時代。裡面的英雄人物,我們大多都能隨便說上一兩個。而裡面著名的謀士,都是一等一的智謀之士。可要論誰最聰明,在孔明、郭嘉、龐統、賈詡、司馬懿之中,我認為司馬懿最聰明。孔明其次、賈詡排三、郭嘉第四、龐統最後。

    先說龐統,他很有智謀。但是他還沒有,展現出最大的才華,就去世了。從某種程度而言,有明哲保身的能力,也是一種智慧。

    因為這樣才能繼續建功立業,最大限度的展現自己的才華。所以我認為龐統是第五位。

    再說郭嘉,他不僅有智謀。還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出了自己很大的才華。

    而他卻英年早逝,這一點他雖無錯,但是智謀之士能少生病,也是一種優點。而郭嘉並沒有做到這點,他可能認為,展現最大才華的時候到了。

    所以對健康關注少了,才有英年早逝的情況發生。因此我認為郭嘉第四位。

    第三位的賈詡,智謀依然很多。但他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明哲保身之氣太重。他雖然才華有很大的展現,但展現的力度、深度都不夠。所以我認為,賈詡應是第三位。

    第二位的孔明,但是大名鼎鼎的臥龍先生。他為劉備建立蜀漢,出謀劃策立功很多。在劉備去世後,他還極力北伐。

    做的有聲有色,雖然己經很不錯了。但與司馬懿相較而言,還是有些不如。所以我認為孔明是第二位。

    西晉高祖司馬懿,不僅智謀多,最後還成為西晉的高祖。西晉雖短,可也是統一王朝。

    孔明再厲害,在這一點上,也是多有不如。所以我認為司馬懿最聰明。

    綜上所述三國的謀士中,我認為司馬懿最聰明。孔明是第二位,賈詡是第三位,郭嘉是第四位,龐統是第五位。

  • 10 # 信鐵鋒

    聰明,大忌啊!小智為謀,大智知止,智有窮而道無盡哉。

    如果問聰明我個人認為,聰明的人太多了,楊修不聰明嗎?孔融不聰明嗎?祺衡不聰明嗎?等等這些人,聰明的已經不是常人了。

    我個人對於這五個人的比較看重諸葛亮和司馬懿。郭嘉年少輕狂,賈詡深沉老練,龐統計絕謀深。

    諸葛亮與司馬懿能隱忍,諸葛亮的成就多是司馬懿給予的。可謂懿亮配合,司馬懿稱帝,則有了歷史的評定,而一生不可勝的人,便是諸葛亮,一代帝王不可勝的人,將是一個傳說。而諸葛亮的出現,是大魏不可不用司馬懿的無解選擇。

    個人比較偏好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各有千秋,如果選一個的話,哪就是諸葛亮,略勝司馬懿。將智用到了道上。

  • 11 # 奈斯萘君

    依我來看諸葛亮在他們其中只排第二名,雖在在今日或三國時期看來,諸葛亮的名氣是很大,人也極有才華 ,自稱臥龍先生,劉備還三顧茅廬把諸葛亮從山裡拉出來了。

    1.為什麼不是司馬懿排第二呢。在三國的後期,大多都是圍繞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恩恩怨怨,他們倆鬥智鬥勇,誰也不讓誰,特別是上方谷一戰, 差點要了司馬懿的小命,還有空城計,各種各樣的計謀,怎麼看都是諸葛亮略勝一籌。

    雖然最後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沒有成功,沒能鬥過司馬懿,還被司馬懿採用心裡戰術,最後病死在五丈原裡,司馬懿取得了勝利。

    但是司馬懿的名氣沒有諸葛亮大,也沒有諸葛亮忠心,諸葛亮為了蜀漢的才如此受累,蜀國無論從那個方面看的落後於魏國,實力也遠遠甩蜀國一大節,諸葛亮是因為國事受累,司馬懿贏諸葛亮一部分原因還是因為魏國的強大。

    所以我認為司馬懿只能排第三

    2.我認為最聰明的是賈詡,大家可能對這個名字很陌生,因為他在三國裡也出現的少。賈詡,三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士家、謀士。

    賈詡原來是李傕的手下,後來投靠了張繡,幫張繡反叛曹操,把曹操坑得慘慘的,後又叫張繡投奔了曹操,還備受曹操的恩寵,一生得以善終,可以說,賈詡把一切都掌握其中。其中就是賈詡在王允使用了“連環計”殺了董卓,後勸住了逃跑李傕他們,反身殺回了長安。

    可以說賈詡一出手就把局面攪的混亂,後又把局面穩下來,但在張繡投靠曹操後就默默無聞了,只有在曹操問問題,賈詡的回答總能一針見血。比如在赤壁之戰,賈詡叫曹操先穩著,孫權早晚會投奔你,可曹操沒有聽賈詡的話,結果慘敗。

    可以說賈詡很聰明,不是說諸葛亮不聰明,而是賈詡的聰明比諸葛亮和司馬懿更勝一籌,他即算無遺策也懂得明哲保身,賈詡他把人性看透了 ,人情世故他都懂了,所以不爭不搶,他的聰明都是低調的,所以最後位列三公,安穩一生。

  • 12 # 王龍3039208

    諸葛亮,郭嘉,龐統,徐庶,周瑜,程昱,荀彧,賈詡,法正,司馬懿,沮受,田豐,前五人能攻守,後面的能防守,能治國。

  • 13 # 杏林帥哥

    個人淺見,司馬懿算最聰明的。諸葛亮聰明吧,杖責了押糧官苟安,卻沒有把他遠遠地調走,以致苟安投降,反被司馬懿利用了。空城計,表面看是諸葛亮贏了,仔細想想,原來司馬懿才是真正的贏家,他不進城活捉諸葛亮,那是給自己留點活幹,以免落個“鳥盡弓藏”的結果,明末清初的吳三桂,也是看到了這一點,以“雲貴不可一日無事”的策略,使自己穩步發展,雄據一方。司馬懿最聰明的一點:注重養生保健,生生地耗死了諸葛亮,耗死了曹操、曹丕,直到自己的對手都死得差不多了,才以七十三歲高齡壽終正寢。

  • 14 # 70後大叔講歷史

    三國時代,英雄輩出,文臣武將各顯本事,使得後人津津樂道。

    說道謀士(文臣中的一個類別)中誰最聰明:

    首先,要排除其人的其他才能,比如:諸葛亮、荀或等人是丞相兼謀士型別的文臣,內政方面是他兩人的長處,但謀略上略遜。

    其次,就看其人出謀畫略後的功績,諸葛亮最大的亮點“隆中對,三分天下”其實被證實其他謀士也提出過,史料記載:魯肅提出的鼎足天下的計策就比諸葛早!龐統名聲和諸葛齊名,但伐蜀並未功成即死,也不能說有多出色;郭嘉在三國初期,跟隨曹操打天下,幾次謀略都很成功,但英年早逝,沒發揮出決定性作用;賈詡可以說是三易其主,最後得以善終,被稱毒士,並非曹操親信,地位比不上荀攸等曹操謀士,後期的貢獻也不大。司馬懿雖然大起大落,但替曹魏謀畫時,使得諸葛亮多次北伐都無功而返,以後大權在握,為自己的兒子篡位打下基礎,可謂計謀百出,出神入化。

    最後,看個人的成就,諸葛亮蜀國丞相累死任上;郭嘉死時只是軍事祭酒;龐統被射死時只是軍事中郎將;賈詡倒是官拜三公;當然最牛的是司馬懿,被兒子追封為皇帝。

    以上,綜合來看,擁有大智慧的還是司馬仲達!

  • 15 # 職業減肥營養師

    其實,這個問題不好回答,這些人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我們不及他們的百分之一,既然要回答問題,我姑且妄論一下。這個聰明需要你從那個方面看了。

    1、識人心最聰明的是郭嘉

    郭嘉當初在袁紹帳下,就知道袁紹名過其實。後來投奔曹操,在曹操征伐烏丸、孫策遇襲、攻破劉備、攻伐袁紹的兩個兒子這幾件事中,都能準確的識別人心和他們的舉動,未卜先知,確實對人心把握很準,在這點上,郭嘉最聰明。

    2、保命最聰明的是賈詡

    賈詡是涼州人,幼年被羌人抓獲,他謊稱是當時太尉段穎的侄子,讓羌人驚疑不定,不敢殺他,逃過一劫,同行人都被羌人所殺。

    後來董卓被呂布所殺,涼州軍敗,李傕和郭汜本來已經打算遣散軍隊逃出長安。而長安這個時候有盡誅涼州人的謠言,賈詡為了避免被殺,不得不勸說李傕和郭汜反攻長安,這就造成了長安城生靈塗炭,毀於一旦。但同時,賈詡卻保命了。

    3、隱忍最聰明的司馬懿

    司馬懿被稱為冢虎,他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等三代帝王,最後才在高平陵之變中奪取了權利。當時,曹操就看出了他的反骨,可惜曹丕屢次維護與他,讓他終成大勢。

    司馬懿的例子告訴我們,打不過你我就熬死你,這也是一種勝利。連同時期的諸葛亮都熬死了,能活的長久也是一種本事。

    勃勃說:

    諸葛亮和龐統我認為一個後勤最聰明、一個軍事才能最聰明,由於篇幅限制,這裡就不多說了,這五個人都是人傑,放到現在都是一方天才人物。只可惜由於古人壽命不長,五人沒能同臺競技,不然也是一段佳話。

  • 16 # 農夫說歷史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各個勢力都有一群牛人輔佐,在這些牛人中不乏巨星般的牛人,如孔明、郭嘉、龐統、賈詡還有司馬懿,那麼這即位誰更為聰明?筆者以為是司馬懿。

    首先,說說諸葛亮。

    諸葛亮是水鏡先生的朋友,劉備尋求賢才時,想請水鏡先生出山,被婉拒後推薦了臥龍鳳雛,臥龍便是諸葛亮,在三顧茅廬後與劉邦分析天下大勢,隨後幫助劉備佔得荊州,隨之開始擴充套件其勢力範圍,進軍西川,奠定蜀漢的基業,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屢屢北伐,卻功敗垂成,他的聰明在於計謀,可以說智力上確實是拔尖的人才,可惜他事必躬親活活的是給累死的,就此點而言要麼是諸葛亮好權,不願意放手,要麼就是他後期的統籌是有問題的,作為領導(蜀漢丞相)主要的任務是統籌,不是事事都要他出馬。

    其次,說說郭嘉其人。

    郭嘉原本是袁紹賬下,在之後便投奔了曹操,郭嘉的功勞是毋庸置疑的,在曹操與袁紹官渡之戰時郭嘉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郭嘉的分析很具說服力,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他喜歡看事情的兩面性,簡單地說就是逆向思維比較強,在程昱向曹操建議殺死劉備,以絕後患,郭嘉認為:劉備有英雄名聲,他在窮途末路時投靠我們而我們將他殺害,這是殺害賢士的惡名,不利於其他勢力人才的投靠,可惜這位人才英年早逝,在三十四歲時便撒手人寰了。

    再來說說龐統。

    這位龐統與諸葛亮並稱為臥龍鳳雛,這位仁兄原本是在東吳的,可是人家把他當成水貨看待,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他的長相,後投靠劉備,盡心輔佐劉備,其智力方面是沒有問題的,在落鳳坡中流箭身亡之時,他沒有忘記自己的主子劉備,用自己的死為劉備謀得攻打地方的理由,龐統的忠心可見一斑,可惜也是早早仙逝了,看不到更多的智謀,所以只能往後排。

    說說賈詡其人。

    賈詡這老小子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之後又在曹操帳下效力,被人稱之為“毒士”。他為曹操離間韓遂與馬超,《三國志》:太祖後與韓遂、馬超戰於渭南,超等索割地以和,並求任子。詡以為可偽許之。又問詡計策,詡曰:“離之而已。”太祖曰:“解。”一承用詡謀。語在武紀。卒破遂、超,詡本謀也。正是他使用此計,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後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即魏文帝)成為世子,繼位後的曹丕自然對他也不錯,拜賈詡為太尉。這樣的聰明只是為了自身,其聰明程度還是有侷限性。

    最後,聰明之人司馬懿。

    連諸葛亮都比不過司馬懿?是的!如果單說計謀方面兩者可謂棋逢對手,如在空城計中,司馬懿是疑心重,但是不至於連城門大開都不敢試探,如果司馬懿真的派幾股士兵分批次進駐,即使被真有埋伏,諸葛亮都沒殺出來,兵精糧足的司馬懿會匆忙撤軍?諸葛亮真是有閒心跑到城樓上去撫琴?很難說這其中沒有貓膩。在曹操想立世子之時,他果斷押寶曹丕,結果中得大獎,這不是他的運氣好,而是眼光,要知道曹操原本是想立曹衝的,可惜早早夭折了,可見司馬懿的眼光毒辣。再者,在曹魏中他算上是骨灰級的人物,從曹操,到曹丕,再到曹叡,最後到曹芳,他能在這四位面前屹立不倒,肯定是有原因的,那就是一個字:隱!就是做什麼事情都面上不爭,可是他已經為爭在準備,暗自豢養死士,早高平陵之變中,一舉打懵了不可一世的曹爽,開始了明面上的篡奪曹魏的事實,這樣的人不僅智商高,情商也高,這才是真正的聰明之人。

  • 17 # 家電衛浴維修游擊隊

    我認為還是孔明。我們不妨來對比下。

    諸葛亮:精通天文地理,能觀天象識地利;精通奇門遁甲,著有預測術《馬前課》;擅長排兵佈陣(八陣圖),擅長治軍,是著名的軍事家;把蜀國治理得井井有條,制訂了《蜀科》蜀國的法律,是著名的政治家;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戰略眼光獨到,對形勢判斷準確,著有《隆中對》;又是著名的文學家,有前後《出師表》流傳於世;又是發明家,孔明燈、木牛流馬、諸葛連弩、都出自諸葛亮之手!

    再看看其它人。郭嘉和賈詡的能力相似,都屬於張良型人才,擅長出謀劃策,政治才能一般,只能算作軍事家(且從未獨自領兵),有流傳於世的著作,但也只是軍事方面的,只是和文學家沾點邊。

    再說龐統。龐統和諸葛亮齊名,但英年早逝,所以成就並不大。軍事方面的才能還是不錯的,所以是軍事家;曾經在一天之內把幾個月的公務全部處理完成,政治方面能力優秀,是政治家。

    再看看司馬懿。司馬懿最後奪取的曹魏的天下,政治才能十分精方明,老謀深算,是不錯的政治家;精通兵法,有統帥之能,是著名的軍事家;知天文地理,能觀天象,可以判斷司馬懿也略知奇門遁甲之術。

    所以,從中得出,諸葛亮的知識比較廣泛,各方面能力突出,是全能型才,綜合起來,智慧在其它人之上,三國第一人!

  • 18 # 鴻哥iouyh福小鋪

    按結果來看,肯定是司馬懿啦,建立的功業已經超越了謀士的界限,成為一代開國君主。

    接下來肯定是諸葛亮,一出山就不只限於智囊團的行列,而是成為管理,高管階層,甚者最後成了蜀漢政權的CEO;

    龐統倒黴了些,夭折就沒多少故事,頂多就是一個被看好的人才,但卻得不到天時。

    郭嘉嘛,按道理是可以有很光明的前途,他早期曾投靠袁紹,但看清袁紹之後便乾脆在家待業,幸虧有好友荀彧推薦才進入曹操的智囊團。

    平步青雲,受曹操重視,若是繼續發展,應該不亞於作為曹操的左膀右臂,可惜了,與龐統一樣,沒有天時的眷顧,掛了,故事夭折。

    賈詡嘛,聰明是聰明,但很明白明哲保身,只在危難中為了保全自身利益而做出最恰當選擇,但沒有更多的野心,或者說是理想也行。

    大夥都是聰明人,沒有什麼最不最,最重要的其實應該是得不得天時,不得天時,早早領盒飯。

    所以,最得天時的應該是司馬懿,最聰明的應該是諸葛亮。

    為何如此說,諸葛亮進退得當,能篡權而不幹,明知不可為卻愣是讓整個時代嘩啦啦為自已流動。

    他儘管無法實現最高戰略,可也做到名垂千古,淋漓盡致在歷史舞臺打造了一個完美的自我,這一點是所有謀士都無法企及的。

  • 19 # 老夥計162720415

    郭嘉雖年輕早亡,但憑他的才能定讓曹操言叫計從,久而久之定傲氣十足,如不早死必和同事不合,算不的真聰明。孔明就是郭嘉不死的化身,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總與部下同事矛盾重重,算不的聰明。龐統才氣不小於孔明,也忠誠於事業,還善於結交同事,但心急性剛爭強好勝,也算不的聰明。唯賈詡大智大識善始善終,比三位都聰明。

  • 20 # 史海一粒粟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三國爭霸,有多少才子學士,為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實現人生價值,投身到這場角逐中,智謀之士多如過江之鯽,三國中,各有其中的佼佼者:孔明,龐統,郭嘉,賈詡,司馬懿等等,其實還有東吳的周瑜及陸遜都是當時之頂尖謀士。

    筆者覺得實不應該把他們分出個先後,就上述五人而言,可以把他們在軍事才華,政治智慧,人情世故等方面的表現列一個表,就一目瞭然了,因為都是優等生,故只有一個級別A,表現特好的方面用A+表示,稍差的方面用A-表示。

    一,孔明:

    軍事:A,政治:A+,人情:A+。

    公元201年,20歲的孔明感念劉備三次眷顧的誠意,決意出山,輔助劉備爭奪天下,在孔明居住的隆中,孔明詳細的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大勢,初步規劃了三分天下大計,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此後跟隨劉備聯孫權,鬥曹操,在政治上表現出極強的敏感度,赤壁之戰前,出使東吳,舌戰群儒,一生都把聯合東吳這一初衷貫徹到底,表現其政治上的極其成熟,未出山時,孔明常自比“管仲樂毅”,所以其政治上為A+,至於軍事上,孔明六出祁山,大部分時間都無功而返,可見其軍事上,只能評為優秀,算不得頂尖優,故只能給個A等,他的老對手司馬懿評價他“亮慮多決少。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陳壽在《三國志》中也評價孔明“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後來,劉備駕崩,孔明受命託孤,一心為主,忠心不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是他人生的寫照,劉備能交到孔明這樣的朋友,死亦瞑目了,而孔明能一生讓劉備劉禪父子敬重,極為難能可貴,所以在人情世故上給與孔明為A+。

    二,司馬懿:

    軍事:A,政治:A+,人情:A-。

    司馬懿作為孔明的老對手,與孔明相鬥相知,二人互為知音,所謂最瞭解你的往往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敵人。二人鬥了半輩子,惺惺相惜,誰也沒有最終戰勝對手,軍事上二人基本上算平手,給與A。司馬懿政治上相當成熟,作為三朝元老,政治上的不倒翁,極能忍隱,可謂極有政治手腕,因此給與A+,曹操死前曾對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果然,司馬懿等到了曹操死,等到了曹丕死,等到了曹睿死,終於等到了機會,一舉領兵起事,掌握了全部朝政大權。司馬懿世受曹家大恩,不知報效,反而奪人江山,人情世故上差孔明不止一個檔次,故給與A-。

    三,龐統:

    軍事:A,政治:A。人情:A-。

    徐庶曾對劉備說過“臥龍鳳雛得一便足以安天下”,龐統自歸於劉備後,曾在劉備取益州時獻上中下三計,助劉備奪取益州,可惜的是死時年金36歲,空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基於他與孔明並列,軍事上給與A級別。據說龐統剛見劉備時,因其相貌奇特,被劉備不喜,“先主亦因貌輕之,任為耒陽令。統到任,不理政事,先主怒遣張飛往責,飛識統才,遂拜統為副軍師中郎將,與亮共贊方略,教練軍士。”政治上因其隨劉備時間太短,無甚建樹,故勉強給與A。龐統死於落鳳坡,死前曾接到孔明書信,告誡其應小心應對,龐統卻心疑孔明想奪其功勞,有一次,當著劉備的面譏諷劉備,幸而劉備大度,不予計較。可見,龐統在人情上只能的A-。

    四,賈詡:

    軍事:A,政治:A-,人情:A。

    賈詡在跟隨曹操之前,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禍亂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又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政治上沒有明確目標,雖然軍事才能突出,政治上多有反覆,故軍事上給與A,政治上給A-,不過,後來被曹丕重用,在亂世中審時度勢,自己是活得時間最長的(77歲),還保全了家人。人情世故肯定是有一套的,給與A。

    五,郭嘉:

    軍事:A+,政治:A,人情:A+。

    郭嘉這人好像就是為出謀劃策而活著的,自追隨曹操後,一生獻計無數,從未失敗,算是三國中軍事上的頂尖人才,在官渡之戰前未曹操做戰局分析,提出了曹操有“十勝論”,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毛澤東曾說他“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 “郭嘉是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智謀之士,他的十勝論幾乎涉及了中國兵法思想的各個方面,切中要害,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故軍事上給與A+,政治上因為其37歲就死亡,尚無有機會展示其才華,暫給與A評級,郭嘉一生極受曹操喜愛,據說,曹操走到哪都要帶著郭嘉,隨時詢問軍事上的問題,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託付給郭嘉。郭嘉能給多疑的曹操留下如此美好印象,他的人情上評為A+。

    其實,硬要將這些頂尖人才分出聰明度,實不可取,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遇到的主公不同,能給與他展現出才華的平臺不同,每個人在歷史上已經給我們展示出來的才華也就不同了。所以,真的無法把他們分出高低上下。(一家之言,姑妄論之,諸君姑妄觀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宇宙的外面還會有宇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