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雄鷹展翅長空
-
22 # Crazy歷史
諸葛亮北伐乃是無奈之舉,迫於當時的內外形勢不得已而為之,所以,面對曹魏的堅守不出,任憑諸葛亮智冠世人,也無可奈何。
很多人不解,為何諸葛亮不得不六出祁山,數次北伐。以蜀國弱小的國力,又豈能經得起如此折騰?
你我都明白的道理,作為戰略家的諸葛亮又豈會不明白?只是,蜀國建立後,內憂外患,北伐實在是唯一的出路。
自古打仗都必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是戰爭勝利的保障,失去了後勤的支援,再強大的軍隊戰鬥力都難以持續。諸葛亮熟讀兵法,又有多年帶兵打仗經驗,對這個道理了然於胸。只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從蜀地進行後勤供應,其難度更是難上加難。為此,諸葛亮發明了木牛流馬,使得山區中的運輸較之以往便利了許多。但是於龐大規模的戰事相比,這點改變依舊是杯水車薪。
所以,就出現了幾乎數次北伐均是因為糧草耗盡,而不得不退兵了事。
其實,每一次北伐的過程,諸葛亮都在總結經驗教訓。所以我們能看到,諸葛亮每次出兵的地點都不盡相同,為的就是讓曹魏難以掌握蜀軍的規律,從而只能分兵佈防,增添自己的負擔。
但是蜀漢的根本性問題,卻始終難以解決。諸葛亮也曾實行過屯田制,然而效果並不理想,最終只得不了了之。
糧草問題著實難以解決,那麼另外一個方式便是攻城機械。但是,攻城機械往往龐大,即使分拆後運輸,對於崎嶇的蜀道而言,依舊是難上加難。所以,在北伐的歷次戰爭中,蜀軍難能攻戰較大的城池,就是因為攻城機械的乏力。
對於司馬懿而言,他自然對蜀軍的弱勢心知肚明,所以任由蜀軍嘲罵,依舊堅守不出,寧可為世人取笑,也不願意輕捋蜀軍鋒芒。要知道,雖然他才智雙絕,但面對諸葛亮卻依舊略遜一籌。被諸葛亮圍困在平陽,差點殞命的歷史就是明證。
所以,對於北伐而言,諸葛亮除了備好糧草,設法運輸一定的攻城裝置外,其實,並沒有特別需要準備的地方。因為對於其他智力性因素,以他的才能足可以迎刃而解。而這些客觀因素,卻又沒辦法解決。這也是諸葛亮的無奈之處。
-
23 # 銀河系來者
司馬懿真那麼熊嗎,讓諸葛亮堵在家門口罵陣,不敢出戰。其實我們都猜錯了,司馬懿面臨的真正對手不是蜀軍。是誰呢?恰恰是曹魏勢力集團隨時隨地都想要他的命。
司馬懿在北魏朝庭,算得上是一位重臣,手裡握有兵權。曹家勢力集團最不放心的就是他,總想找機會把他除掉,可是司馬懿在朝中的勢力範圍不容小覷。
曹家想收拾他並非易事。司馬懿本人呢,早有反心,只是自己的實力還不容許他造反。司馬和曹家就是處在這種尷尬境地,既誰也吞不掉誰,又一山難容二虎。
司馬懿不和諸葛亮打,這裡有兩層意思。1,是能滅蜀也不滅,他不做那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事。2,是借拒蜀這個由頭儲存和壯大自己。
與司馬懿相比,諸葛亮的日子也不好過。他也不是真的去和司馬懿去拼命,憑蜀國那點人馬,還別說糧草接濟不上,就是軍隊吃飽喝足了,想滅魏那也是不可能的。雙方軍事力量相差太懸殊,在這一點上,諸葛亮心裡比誰都明白。
那諸葛亮為什麼還要打打打,六出岐山呢?這只是諸葛亮為儲存劉家天下和自己的生命安全,不得不施行的一種下策。
自從劉,關,張等老一代人相繼故去後,蜀國政權落在西川一幫本地人手裡掌握。之所以未能將劉禪和諸葛亮掘出去,是因為他手裡掌握著兵權。諸葛亮總是以北伐為藉口,死囚掰咧的在那和司馬懿靠,直到諸葛亮遇到姜維,這才稍許安下心來。
諸葛亮整天憂心如焚的打發看日子,終於沒能夠熬過司馬懿,五丈原客然長逝。
司馬懿贏了,是他笑到了最後。後來形勢發展告訴眾人,是司馬家族一軍突起,最終結束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
24 # 蒼海一文
所謂知已知彼,百戰不殆,諸葛亮和司馬懿都不是簡單的人物,他們的交鋒除了智慧的博弈、國力的比拼,當然還有運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諸葛亮數次北伐的結果第一次:228年春,借曹丕死,曹叡登基,魏國時局不穩之機,諸葛亮親率大軍攻打祁山,被魏將張郃大破馬謖於街亭,諸葛亮無奈返回漢中。
第二次:228年冬,諸葛亮又趁機北伐,結果被魏將郝昭抗擊,最後因糧草不繼不得不又返回漢中。
第三次:229年期間,諸葛亮率軍北伐,攻佔了武都、陰平二郡。
第四次:231年期間,諸葛亮率軍圍攻祁山,司馬懿指揮魏軍抗擊,結果因糧草無繼而返。
第五次:234年期間,諸葛亮兵出五丈原,魏軍在司馬懿指揮下,堅守不戰,雙方僵持百餘日,終因諸葛亮病逝而結束。
(諸葛亮劇照,圖片源於網路)
北伐失敗的主要問題1、時間間隔短,平均1.2年次,這樣密集的軍事行動,對於國力薄弱的蜀國是致命的。
2、對曹魏實力估計不足,以為曹操曹丕一死就有機可乘,首戰失利,令魏國上下有警惕之心。
3、糧草不足,耗費兵力,所得戰果不多,可以說是勞民傷財。
應對堅守就能取勝嗎?戰爭從來就不是單一的軍事行動,它受眾多的因素所影響,能否取得勝利,前期的經驗總結很重要。
最後的北伐,諸葛亮的對手是司馬懿,司馬懿可不是簡單的人物。
(司馬懿劇照,圖片源於網路)
司馬懿當然知道蜀國的國情,也清楚諸葛亮的做事風格,他以不動制衡諸葛亮,甚至不屑諸葛亮送女人衣服的羞辱,不顧諸將領的應戰要求,堅定不移地實行堅守策略,這是在戰略上比諸葛亮強的地方。
作為蜀國的靈魂人物,諸葛亮當然知道久戰不勝的危險性,為了速決,他也想了不少辦法去挑釁魏軍,送女人衣服以圖激怒司馬懿,面對堅守的司馬懿,諸葛亮無計可施。
(司馬懿劇照,圖片源於網路)
面對瞬息萬變的局面,不可能等你想好對策再發展下去的,時機錯過不會再來,或者等你想到對策,你的對手也想出更多的辦法。
也許上天註定司馬懿是諸葛亮的終結者,歷史在不知不覺中按既定的方向發展。
回覆列表
諸葛亮不是沒有想到過對策,受制於當時的交通情況和技術水平、魏蜀兩國的軍力對比、諸葛亮保守謹慎的性格等方面的因素,諸葛亮在北伐一事上可謂是”江郎才盡”,面對魏國在人力物力上佔據優勢並且堅守城池他拿不出更好的辦法了。
1,有句古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丟失了荊州後蜀國地處四川盆地,要北伐中原要經過大量的山地,在古時交通不發達,帶兵打仗糧草先行,後勤問題是頭等大事。第二、四次北伐都是因為糧草問題而失敗的。諸葛亮為此創造出了“木牛流馬”運輸工具,這是一種人力推行獨輪車,適合在山地運糧。這個可以看做是諸葛亮為了北伐而進行的創造。也可以看成是他為了能夠使蜀軍在前線長時間作戰而作的準備。
蜀道上的劍閣
諸葛亮製造的木牛流馬
2,諸葛亮的性格保守謹慎,缺乏勇敢冒險精,在對魏國戰爭上走傳統的攻城掠地、步步為營的路線,他不會在劍走偏鋒孤注一擲。228年春蜀國第一次北伐,涼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魏延自率精兵5000,負糧5000,直從褒中出發,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直接進軍魏國首都長安。諸葛亮以風險太大而拒絕了這個建議。
3,在古時候的戰爭,防禦方堅守城池,進攻方只能強行攻城。三國時期沒有火藥武器對城牆工事進行破壞,只能依靠梯子與其他的手工器械攻城,諸葛亮又不是科學天才,他也無法想出更好的攻城方法。
4,魏國的人力與物力佔優勢,而且蜀國因為交通與後勤方面困難重重,客觀條件不允許蜀國在魏蜀戰爭中採取長期圍城並且“圍點打援”的傳統攻城戰術。而諸葛亮又不敢孤軍深入直取魏國腹地,在這種消耗戰的前提下蜀國失敗的可能性非常高。
其實諸葛亮被羅貫中給人為的拔高了,諸葛亮是一個大忠臣,政治才能很好,但軍事才能卻很一般。史書《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價諸葛亮:“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還說過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