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砥礪前行ZZQ

    和珅一直是乾隆皇帝的寵臣,在乾隆執政的時代,和珅雖然多次犯錯,但是都在乾隆皇帝的庇護下過關。在整個乾隆皇帝時代,沒有人敢再彈劾和珅,和珅也變得肆無忌憚起來。可是不久之後,乾隆皇帝就駕崩了,在嘉慶皇帝宣佈遺詔的時刻,大臣王念孫卻上奏彈劾和珅。按照慣例,國喪期間,尤其是宣佈遺詔的時刻並不會處理政務,可是王念孫的彈劾很快就得到了受理,嘉慶皇帝很快將和珅抓起來。隨後不久,和珅的罪狀就被查實,嘉慶皇帝公佈了和珅的大罪二十條,賜和珅自盡。

    可是在賜死和珅不久,嘉慶皇帝就後悔了起來。嘉慶皇帝之所以賜死和珅,是因為大臣說和珅準備謀反,彈劾和珅的大臣將和珅比作王莽、曹操。嘉慶在賜死和珅之後也為此事詢問大臣吳熊光,吳熊光卻告訴皇帝沒有這回事,如果和珅想要謀反,那麼他定然會收取人心,可是和珅的人緣非常的差,大臣們都不依附他。在聽了吳熊光的話後嘉慶皇帝后悔說:“我是不是處理和珅太急了”。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嘉慶之所以處死和珅,主要原因還是擔心他謀反,而且在賜死和珅之後,大臣上奏皇帝說,和珅的財產還有很多被藏起來,請皇帝派人去查抄,但是嘉慶皇帝卻對此沒有過問,嘉慶皇帝並不在意和珅的貪汙問題,他真正在意的是和珅是否打算篡權謀反。  

  • 2 # 遊史無終

    說到和珅首先將他和貪官聯絡在一起,和珅可以說是天下第一大貪官,它的貪超出你的想象,她家中的銀兩甚至超過了國庫。抄和珅的家時抄出的銀兩可以抵數年的國庫收入,和紳的貪由此可見一斑!但是和申並不是因為站錯了隊支援十一阿哥而被認定是大貪官,因為它的的確確就是一個大貪官。

    因“貪”得禍!

    和紳在乾隆朝時,是軍機大臣,內務府總理大臣。可以說是位高權重,這就為和珅的貪汙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清朝那個有錢就能辦事的時代,誰不想巴結一下有權勢的人,所以說和珅的財源滾滾來!除了會貪之外和珅還有一項優點,那就是會巴結和迎合乾隆皇帝。據說因為和申長得十分像乾隆皇帝的乳母,而且又很有辦事能力,為人圓滑。因此得到乾隆皇帝的重用。在乾隆朝能夠屹立數十年而不倒由此可見他的影響力是如何的強大!乾隆帝對和珅也是萬分愛護。雖然知道和紳愛財,但是對他的貪汙行為卻視若不見,充耳不聞!這就助長了和珅的囂張氣焰。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是乾隆皇帝故意留著和紳,將它作為送給下一任皇帝的“禮物”,但是這種說法沒有具體的史料支撐!雖然乾隆皇帝對她充耳不聞,但是新的儲君嘉慶,得對和珅的貪汙行為十分的不滿,罪惡的種子從這裡就開始埋下!

    與嘉慶皇帝多有矛盾!

    乾隆皇帝雖然對和紳是怎麼看怎麼順眼,但是新君嘉慶皇帝對和紳是怎麼看怎麼不順眼。在一些具體的問題上,和砷和嘉慶皇帝有很大的矛盾衝突。和紳也多次從中掣肘!使得嘉慶皇帝對和紳越來越不滿。在乾隆還在世為太上皇的時候,兩者之間的矛盾尚且可以透過乾隆來加以調和。但是等到乾隆皇帝一死,兩者之間的矛盾就爆發出來,嘉慶皇帝第一個開刀的就是和申,下旨殺了和珅並抄了和珅的家。在嘉慶帝沒有繼位之前,和珅支援十一阿哥,而沒有站在嘉慶這一邊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嘉慶拿和紳開刀,專殺立碑!

    和紳在乾隆朝時,權力很大黨羽遍佈整個朝廷,而且各種勢力盤根錯節,有很多朝中的大臣都是和珅的門生故吏。而且地方的很多封疆大吏總督巡撫,也都和和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新繼位的嘉慶帝將這些都看在眼裡,若是不除掉和珅,估計嘉慶帝連皇位都坐不穩。因此和珅成為嘉慶帝的眼中釘肉中刺。

    等到乾隆皇帝一死,嘉慶帝就以貪汙的名義來處死和珅!而且將和珅的一些黨羽也一網打盡。他這樣做既打擊了和紳在朝中的影響力,同時也增強了皇帝的權威,而且還增加了朝廷的收入。實際上是一箭三雕的好事。

  • 3 # 碼字的蝸牛

    站錯隊是一個方面!有清一朝,舊皇時代的遺留下來的權臣,都很少有能善終的。如順治--多爾袞,康熙--鰲拜,雍正--隆科多和年羹堯,嘉慶--和珅。

    但,和珅與多爾袞、鰲拜、隆科多和年羹堯不一樣,和珅雖是權臣,但並沒有像前兩位那樣擁有威脅到皇權的能力,嘉慶除掉和珅,更多像是為了立威(權利)!就如同他的祖先,康熙和雍正一樣,借用和珅的腦袋來震懾朝堂。而後來查到和珅家中的財富,定義和珅為貪腐,高度估計是摟草打兔子。

    和珅能斂財,才是乾隆對他青睞的根本原因,也是他的千萬家財的來源

    若是從《清史列傳·卷三十五·和珅傳》上的描述來看,早年的和珅並非是貪官,反而是一個清廉的忠臣,對乾隆忠誠的熱血小夥子。從《清史稿》和《清史列傳》上的描述,和珅第一次貪腐應該是在雲貴總督李侍堯貪腐案,而也是和珅將李侍堯貪腐案處理完後,向乾隆提出了《議罪銀》制度。

    公元1780年正月雲南按察使海寧揭發大學士兼雲貴總督李侍堯涉嫌貪汙,乾隆派遣和珅和刑部侍郎喀寧阿、錢灃遠赴雲南查辦李侍堯,和珅用計謀撬開了李侍堯管家的嘴後,打開了雲南官僚內部的貪腐缺口,使得李侍堯案“完美”結案。

    在開啟雲南官僚內部貪腐時,李侍堯及其黨羽紛紛向和珅貢獻了一大筆財富,雖然《清史稿》中並沒有說“議罪銀”制度。但是經過考證後發現,時間就是和珅從雲南返回京城後,向乾隆提出的。

    因此雲南李侍堯貪腐案雖然很完美結案了,但是乾隆並沒有認可文官集團提出的誅殺李侍堯,反而通過了和珅的提議,判李侍堯斬監候,奪取爵位並授給其弟李奉堯。

    和珅等奏擬斬監候,奪爵以授其弟奉堯。又下大學士九卿議,改斬決,上心欲寬之,復下各直省督撫議。各督撫多請照初議定罪,獨江蘇巡撫閔鶚元迎上意,奏:“侍堯歷任封疆,幹力有為。請用議勤議能之例,寬其一線。”上乃下詔,謂:“罪疑惟輕,朕不為已甚。”改斬監候。

    和珅從此獲得了清帝國各地的總督、巡撫的投靠,同時“議罪銀”制度的施行,也使得乾隆對和珅的青睞更加,因為從此之後原本就日漸匱竭的內庫,迅速在和珅在位期間豐滿了起來。(這裡面有個爭議點,在《清史稿》中的顯示,“議罪銀”制度是1790年才施行的,可是很多學者考證後,認為是在1780年時,也就是和珅返回後施行的。因此在百科之中也出現衝突,在和珅的介紹中說是1790年公佈,但是在介紹議罪銀時是1780年施行。且網路上也有爭議的聲音,其中有觀點認為《清史稿》是遺老遺少所編寫,有為乾隆擺脫腐敗名聲的行為。個人傾向於1780年,就因為後來的內務府的收入增加了,且官員確實在1780後,開始繳納“銀子”到內務府)

    乾隆比和珅還需要錢(皇帝也需要貪腐的)

    在和珅還沒進入到乾隆的眼中之前,乾隆曾以“祖訓”(康熙賣官賣爵)藉口,將雍正時期停止的賣官賣爵行為再次施行,甚至是發揚光大,使得只需要20石白米就能捐出一個縣丞來,可依舊滿足不了乾隆揮霍。

    因此當“議罪銀”制度實施後,官吏提前把錢交到內務府,之後對於交了“罰銀”的官吏犯罪,可以根據先前所交“罰銀”的多少,有區別地進行從輕發落。

    同時“罰銀”是專款專用,僅可用於皇帝的調撥,而內務府所管理的王爺、貝勒、八旗的支出是不允許從“議罪銀”這項裡出,只能從內務府收取到的國稅中出。

    結果,乾隆六次南巡,沿途建造了30個行宮,80歲時舉行了萬壽大典,竟然沒有動用國庫裡的一兩銀子,全系“議罪銀”開支,並且內務府還有剩餘。

    正是“議罪銀”的出現,才讓和珅官運亨通!

    和珅還為乾隆掃清了“下江南”遊玩時的阻礙

    明朝的皇帝若想離開皇宮巡視下各地,就會出現群官圍駕現象。可清乾隆下江南時,極少有文臣敢去觸碰乾隆的“龍鱗”,主要是文官們已經被“文字獄”教育得“服服帖帖了。

    比如乾隆第五次下江南時,也就是乾隆四十五年,在準備下江南之前,和珅就透過任四庫全書館正Quattroporte一職,再次大肆發動了”文字獄“,將哪些曾經反對他提出”議罪銀“的文官們全誣陷成為“私藏逆書”、“禁逆不力”或針對作者本身的“多含反意”、“詆訕怨望”等作為謀反的罪證。除了去除反對者之外,還讓朝堂陷入了恐慌和自辯之中,又轉移了文臣反對乾陵再次“巡視”江南的視線轉移,可謂是一舉多得。

    太上皇的紅人,與皇帝平起平坐

    《清史稿》中有幾句話很有意思:“和珅柄政久,善伺高宗意,因以弄竊作威福,不附己者,伺隙激上怒陷之;納賄者則為周旋,或故緩其事,以俟上怒之霽”“仁宗(嘉慶)自在潛邸知其奸,及即位,以高宗春秋高,不欲遽發,仍優容之。”

    乾隆退而不隱,依舊掌控著權利,為了能“制約”(又或者是為了保住權益)使用和珅作為其代理人,而非是已經是皇帝的嘉慶。

    所以才會有《清史稿》中提到的,不行賄就可能因為得罪和珅而得罪太上皇(乾隆)。作為皇帝的嘉慶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憂慮滿面。

    根據野史的描述,其實在這幾年裡,和珅為了緩和與嘉慶的關係,曾經送過禮物給嘉慶,兩者還相互交換禮物,野史的描述都在說明嘉慶的智慧。可若是從官場的行為準則來看,當時的嘉慶敢拒絕和珅的禮物嗎?所以不僅僅是嘉慶的為了穩住和珅,而是不得已而為之。

    一山不容二虎才是和珅必死的根本原因!

    清朝有誅殺前皇帝權臣的習俗,主要是為了立威!一個能與皇帝平起平坐的權臣,滿朝文武皆出自其門下(朝中只剩下劉墉和董誥兩個暗中反對和珅),才是和珅必死的根本原因。

    必須研讀《清史稿》,因為清史稿在和珅傳中將時間搞亂了。

    乾隆一死,嘉慶就讓和珅總理喪事,等同軟禁,隨後才透過這個時間差,還拉攏、掌控部分朝局(尤其是軍機處,和珅原是總理軍機處),隨後才讓“給事中王念孫首劾其不法狀”,“命王大臣會鞫“,迅速判和珅死罪。

    且在嘉慶宣佈和珅二十條罪證之時,也能看出蹊蹺來,和珅家裡的財物,並非是”貪腐“一罪,而是多罪,更多是逾越。而且也沒有所謂的參與立儲的罪名。最為關鍵的是,嘉慶查抄和珅家的速度和定罪的速度。

  • 4 # 歷史總結論

    錢什麼是歷史?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丫頭。和珅的死,無數的人歡天喜地。當你問他為什麼恨和珅時,他會說和珅是個大貪官當然要恨了。而他們不會去想是什麼原因造就了這些貪官?這些貪官倒了和他們又有多少關係?他們的生活因此真的得到改觀和實惠了嗎?更何況歷史上的和珅真的是一個大貪官嗎?李昂將用一系列真實的資料告訴大家,這一切都是假的。各種影視居中塑造的和珅,是歷史上的和珅嗎?還是借古諷今,戲說歷史?那些罵和珅的人真的去考證過這件事嗎?還是鸚鵡學舌人云亦云?就是嘉慶自己給和珅定的20條大罪中,也沒有貪汙這一項。陰謀論者說,乾隆一直知道和珅是個大貪官,他眼睜睜的看著和珅貪汙了大清政府十幾年的財政收入,就是為了給自己兒子留下一筆政治財富。即可借絆倒和珅達到收買人心、震懾朝綱的政治目的,又能充實早已幹扁的國庫,一石三鳥,帝王權術,能說出這些話的人歷史絕對是看還珠格格和宰相劉羅鍋學的。李昂反問幾句:如果和珅真的貪汙了清政府十幾年的財政收入,清政府又是靠什麼存活下來的呢?扳倒了和珅,嘉慶吃飽了嗎?反而立刻爆發了全國性地金融危機,那麼嘉慶從和珅哪裡弄來的錢又哪裡去了?存瑞士銀行了?還是賭球輸了?在如今這個網路時代,查詢資訊非常方便。當你開啟搜尋引擎查詢大清年間的財政收入是,你會驚奇的發現,乾隆末年是大清財政收入最高的時期,而且為了推廣農業改革實施了全國性地免稅政策。那麼大清政府的開支的錢是從哪裡來的呢?很大一部分來自經商。而這個商業帝國的幕後老闆就是乾隆,執行經理就是和珅。和珅一倒,嘉慶立馬陷入了財政吃緊。根本原因是什麼?是嘉靖閉關鎖國,無端驅趕沙俄使團和英國商隊。這種用政治的方式隔絕商業交流和文化交流,企圖用愚民政策來維持帝國大廈的穩定,簡直痴人說夢。乾隆雖然也盲目自大,閉關鎖國,看不起已經邁入工業時代的西方科技,文化。但乾隆利用和珅這個壟斷性的官僚資本主義與東印度公司進行了大量的商業活動,而那些日益貶值的古玩珠寶,換做當時大清最需要的真金白銀來充實國庫。說白了,和珅就是乾隆的一個白手套而已,這種官僚資本主義與民爭利,也導致了後來很多的農民起義。由於中國封建時期是嚴重地人治集權制政治,朝廷更怕商人,不怕貪官。商人做大了,就能與政府爭奪江山,實力叫板。而貪官只要能做事,能聽話,貪幾個錢,那都不是事兒。能統治帝國幾十年的乾隆,真的不知道和珅的商業帝國嗎?真把乾隆當傻子了嗎?有這樣一組資料:一,乾隆末年到嘉慶初年全國普免稅收,國庫日常存銀為八千萬兩,同時軍機處增兵和漲餉。二,雍正到乾隆年間年收入平均約為三千萬兩。三,胡雪巖所有財富加起來才兩千萬兩。四,傳說中和珅貪汙數字為十一億。對比這組資料,聰明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問題的根源所在。假,太假了。大力宣傳和珅貪汙的目的是什麼?就是把帝國衰落的所有責任都推到這個能臣干將身上,只有臣子有錯,皇上絕對沒有錯。只有個人有錯,沒有群體性的政治錯誤。給封建時期的統治階級洗地,把閉國鎖門愛國化,把與民爭利合法化。最為諷刺是這個號稱歷史上第一鉅貪的和珅一生最大的功勞就是解決了政府的財政吃緊問題。這就是正史和現實。五十年前幻夢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時水泛含龍日,記得香菸是後身。這是和珅那首著名的絕命詩,李昂解釋為“少年清貧時我的夢想終於實現了,如今我也算光宗耀祖,成功人士了。今夜我就要離開這紛雜喧鬧的人世,奔赴另一個自由世界了。如果有一天老總乾隆您還能再次雄起,請回頭看看,我依然站在您的身後為您保駕護航,開拓市場”。歷史最大的好處是什麼?不是借鑑,是讓人理性和擁有獨立思維的能力。你懂得越多的歷史,你越會發現自己的渺小和狹隘。

    總結和紳在乾隆朝時,權力很大黨羽遍佈整個朝廷,而且各種勢力盤根錯節,有很多朝中的大臣都是和珅的門生故吏。而且地方的很多封疆大吏總督巡撫,也都和和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新繼位的嘉慶帝將這些都看在眼裡,若是不除掉和珅,估計嘉慶帝連皇位都坐不穩。因此和珅成為嘉慶帝的眼中釘肉中刺。 等到乾隆皇帝一死,嘉慶帝就以貪汙的名義來處死和珅!而且將和珅的一些黨羽也一網打盡。他這樣做既打擊了和紳在朝中的影響力,同時也增強了皇帝的權威,而且還增加了朝廷的收入。實際上是一箭三雕的好事。

  • 5 # 史學達人

    和珅之所以被嘉慶殺掉,是因為他得罪了嘉慶。我們都知道乾隆在60歲的時候,他就退位了,然後新即位的人就是嘉慶皇帝。

    可是,在這期間乾隆也僅僅是不當皇帝了,但是,國家的大事還是在他的手裡抓著。嘉慶只不過是一個傀儡皇帝而已。

    乾隆不放權,嘉慶當這個皇帝當然是不開心的了。

    這時候嘉慶就要知道為何乾隆不放權,這一查才知道都是和珅在搗鬼。

    比如嘉慶登基當皇帝的時候,和珅不讓乾隆把玉璽給嘉慶。後來是紀曉嵐和劉墉他們兩個人找到乾隆,說這個天下,哪裡有沒有大寶的皇帝呢?

    乾隆想想也對,就把玉璽給了嘉慶。

    但是,乾隆僅僅是讓嘉慶處理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重要的事情,天下的大事還是他乾隆自己說了算。

    可是,那時候的乾隆畢竟是八十多歲的人了。

    可以說這時候的乾隆,已經開始犯糊塗了。因此,很多事情都是他身邊的和珅給處理的。

    這樣就造成了一個尷尬的局面,朝中的官員都知道有太上皇和和珅,不知道有皇帝嘉慶。你看嘉慶這個皇帝當的是不是很傀儡很窩囊。

    嘉慶當然要把這一切罪過,都給怪罪在和珅的頭上了。

    這不是在乾隆的葬禮上,嘉慶就直接把和珅給抓了,這說明嘉慶早就對和珅忍無可忍了,只不過因為乾隆在,他不好動手而已。

    和珅也知道自己和嘉慶的關係不好,但是,他覺得以自己今日的地位和影響,嘉慶是斷然不敢殺他的。

    在和珅看來,自己最慘也就是被罷免一切職務回家養老。

    不得不說和珅對自己的結局看得太過於樂觀了,事實上嘉慶是想要他的命。不過嘉慶還是看在他侍奉乾隆不錯的份上,給了他一個體面的死法。讓他直接上吊而亡了,和珅死後,嘉慶還抄了他的家。

  • 6 # HuiNanHistory

    沒有這回事。

    和珅自至至終都從未站隊十一阿哥永瑆,這都是現代人自作聰明的腦補。嘉慶與和珅的交惡另有原因。

    事實上,和珅根本不知道誰是乾隆心儀的繼承人——乾隆早在嘉慶13歲時,就把他秘立為太子了。

    和珅倒臺時,嘉慶給他定了二十大罪狀,有一條是這樣的:

    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佈諭旨,而和珅於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

    九月初三日,乾隆公佈皇太子的人選是誰。和珅是在九月二日知道的,所以跑去巴結嘉慶。

    既然和珅根本不知道誰是已經被秘立的太子,他支援十一阿哥有什麼用啊?

    和珅這種人精,他深知結交皇子是乾隆的大忌,絕對不會明顯巴結誰。即便是要交好皇子,他也只是會和十一阿哥、十五阿哥都搞好關係。

    太子是秘立的,誰也不知道是誰。支援其中一個,肯定得罪另一個。這種蠢事和珅怎麼會做。

    和珅倒臺是另有原因的。

    和珅的最大靠山是乾隆,他的最大政敵就是大名鼎鼎的阿桂。在乾隆晚年,阿桂、和珅之間的爭鬥非常激烈,和珅有乾隆這個靠山,所以非常穩當。

    但是,命運給和珅開了個玩笑——十五阿哥永琰對非常信賴和尊敬,這種信賴就像是乾隆信賴他一樣。

    可以說:和珅贏了現在,但是阿桂贏了未來。

    阿桂一直把希望寄託在嘉慶身上,而嘉慶對阿桂的尊重也延續到了親政後,他重用的大臣都是阿桂的門生故吏。

    和珅落敗,問題不在皇子身上,而在阿桂身上。

  • 7 # Shirley滄海1

    當然不是,純粹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故事,這是封建時代政權不可改的宿命。至於和紳的貪的成果被爆出來,也是真正的意外。

    當然,真的不排除拿下和紳,還就是乾隆皇帝的佈局。

    和紳倒臺是必然

    作為歷史上最著名的貪官和紳,雖然沒有任何資料與史料證明,他也是權臣。但作為一代首輔,軍機大臣,身監二十餘職,是歷史上真正達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也是乾隆當政機制的樞紐性人物,說天下官吏皆出其門下絕對不為過。改朝換代而不拿下他,嘉慶就只能當一個傀儡皇帝。

    類似的拿下重臣為繼位者鋪路,朱元璋早幹過了,但方式不當,教訓太多。

    也因為乾隆時代堪稱盛世,機制有一定穩定性的,雖然養出了和紳這樣的鉅貪,說明整個官僚體系已經腐化,但要徹底更換是不可能的,因此也只能拿下和紳,從而使新皇能駕馭天下――正因為和紳不是權巨,所以也不會引起天下震動,甚至分崩離析。

    也許,乾隆留下一個天下官吏只貪腐求財而不是膽大謀權,對嘉慶是最大的幸事。

    說是乾隆的佈局,也應該只是基於完成權力的真正更替。畢竟家天下時代,一個清醒的皇帝是不會讓繼位者被架空,讓天下權柄失位的。

    發現其貪在倒後

    和紳的鉅貪,在其倒臺前,是不可能被任何人偵知的。不然,以十全老人自居、不願超聖祖在位而遜位的乾隆,是會主動拿下和紳的。因為他還算是清醒的人物。而且,和紳是真正的能巨與幹巨,要貪,也不會留下把柄。

    至於抄家,這是整個封建時代的慣例,並非衝著財物而去的。清朝抄犯官家更是勝於歷代,因為清以前,大臣是臣,抄家是滅其族。而清朝時,大臣是皇家的奴才,抄家後重新發配為奴。

    在拿下和紳的程式中,是先拿再抄然後定罪,而不是先定罪才拿人抄家。所以,拿下和紳,就是一場純粹的王朝權力鬥爭,抄出驚天財物只是一個意外的收穫。

    當然,抄出了如此驚天的財富,就順勢以貪為大罪,更可以安天下了。

  • 8 # 古今通史

    因為政治站隊而懷疑經濟問題,難不成是嘉慶傻了,哪有這麼推理的。嘉慶認定和珅貪汙,那是因為和珅貪汙是滿朝文武包括乾隆都知道的事實。

    和珅不會支援任何一個皇子,這是他多年的操守不會改變,更不會傻兮兮的揭乾隆的傷疤,乾隆可沒有電視劇裡的好脾氣。

    事實上和珅並沒有政治站隊,但他卻是嘉慶眼中最大的政治隱患,所以被定點清除,這是嘉慶初期執政方面不成熟造成的自信缺乏和過分擔憂,也是滿朝文武爭先構陷和珅的結果,所謂的“和珅勾結永瑆”就是這麼來的,根本就是胡扯,永瑆的藝術造詣很高,官員們對他的墨寶趨之若鶩,僥倖得到仿似得了重寶一樣高興,這麼算的話,滿朝文武都支援永瑆嘍?

    和珅死後顒琰也曾問過直隸布政使吳熊光:大臣們都說和珅心存異志,有這回事麼?得到的答覆是:

    凡是心懷不軌的人肯定要收買人心收羅黨羽,和珅呢,滿漢大臣幾乎沒有任何依附者(和珅為無論滿漢所有官員所痛恨,都知道和珅這種作死行為早晚會被清算的。),就算心存不軌誰能聽他的。

    嘉慶又問:是不是辦他辦得急了些?

    吳熊光說:不快速治罪,一群沒見識的大臣又會興起攀附之風,怕是會生出其他事端,辦的快並無過患,因為前恩仁至義盡。

    早先官員們對他的巴結不過是自保或出於牟利目的而已,和珅無黨,非要說有的話那只有一個死黨-福長安,也就是跪視和珅上吊那位,而且和珅看似處事圓滑,其實那只是對乾隆而已,對其他人他可是不管不顧兼之不屑一顧,自己合適就成,所以和珅的權重重到沒朋友。

    乾隆最痛的傷疤

    晚年的乾隆帝最忌諱的就是大臣支援某一個皇子,他將這種行為定性為叛國、挑撥他們父子關係,所以滿朝文武誰也不敢提,更何況支援其中一個皇子了,沒有不透風的牆,如果洩露一絲風聲,和珅也會倒大黴,因為皇子繼統問題對乾隆的個人感情傷害很大。

    ①乾隆的執政前期雖然一直以康熙帝為榜樣,但毫無疑問,在內心中他是想比康熙做得更好的,這源於他爭強好勝且好面子的脾性,康熙帝當初想立嫡胤礽,可惜經過二次廢立最終化為泡影,乾隆有此機會當然也想抓住。

    ②自後金成立至大清開國再到入主中原,沒有哪位皇帝能夠以立嫡的方式交接權柄,皇太極、順治、康熙包括乾隆自己全是庶出,所以乾隆這方面的慾望比較強烈。

    每天早上四點多爬起來就開念祖宗家訓的乾隆也很傳統,雖然其直言對秘密立儲非常不屑,但還是未能免俗的沿襲傳統,同時也要找回面子,說是隻要皇子成長方面,品性方面沒問題,他還是會主動宣佈繼統人選,昭告天下。

    立嫡的起始在富察氏所出的永璉,名字是雍正所起,意義非凡,乾隆抱以厚望,“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到了乾隆元年,剛剛繼統的弘曆即秘密立儲將永璉立為皇太子,可惜永璉剛滿8歲就死了,為此乾隆非常傷心,執政初期勤勉異常的他竟然5天沒有臨朝,永璉的陵墓耗資高達三千多萬兩白銀,這還不算材料費,可見乾隆對這個皇太子的喜愛程度,同時也可以推斷出乾隆喪子後精神方面的受打擊程度。

    永琮,大排行老七,永璉過世八年後,嫡皇后富察氏所出,因為永璉的離世,乾隆對永琮非常重視,怕母子折騰,連上元節都是在皇宮過的,而按照慣例,一直以來上元節都是在頤和園操辦慶典。

    永琮出生日期不錯,佛誕日出生,而且他出生後,久旱後的直隸及周邊地區甘霖大沛,兩種寓意都是極好的,乾隆對這個孩子愛到無以復加,至於疼愛程度,怎麼說呢,其他幾個皇子算是撿的吧,但是在乾隆十二年除夕,二十一個月大的永琮出痘而死。

    “得非本朝自世祖章皇帝以至朕躬。皆未有以元后正嫡。紹承大統者。豈心有所不願。亦遭遇使然耳。似此竟成家法。乃朕立意私慶。必欲以嫡子承統。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獲之福。此乃朕過耶。此朕悲悼之餘。尋思所及。一併諭王大臣等知之。”

    這是乾隆的自責,把過錯算在自己身上,說是自己想做先人沒能做到的事情,獲取先人未能獲取的福澤,所以因願招禍,這是他的過失,告訴王大臣的意思無非就是深刻反省之下,讓王大臣們做個見證,以示自己的懺悔之意。

    從入殮到安葬歷時九個月,動員上萬人參與,不過這次花銷相對較少,因為永璉的陵墓當初修建的是陵園,新陵建好後,永琮可以直接安葬。

    富察氏去世,嫡子繼統夢斷

    兩個孩子的去世,富察氏的悲痛不下乾隆,加上體弱多病,心力俱疲,終也撒手人寰,徹底夢斷的乾隆一改以往寬仁,處死、降職、懲戒滿漢大臣一百多人,禮部無錯也被找茬整治,在懲戒大臣(相關富察氏葬禮和禮制方面)時,刑部量刑過寬,也遭貶斥幾乎連根拔起。

    從那時起,乾隆不再執著於嫡子繼統,即便是繼後輝發那拉氏的永璂也不行,透過這些極端行為,可以看出乾隆傷痛已到極致,後期選擇顒琰實屬無奈之舉,訓政期間對顒琰的高度防備,可見端倪。

    和珅的一貫操守

    和珅為何能做第一權臣,全是因為知進退,懂逢迎,對乾隆的話堅決執行到底,加上超強的記憶力,經常給乾隆搞錢用於個人奢侈消費、巡遊所以才受重用,乾隆的眼毒,和珅索賄、受賄他都知道,當年和珅彈劾其他大臣貪汙的時候,乾隆就揶揄和珅,你不也貪汙麼,這是宮裡宮外朝堂上下人所共知的“秘密”。

    乾隆的忌諱,和珅全知道,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比和珅更瞭解乾隆,所以無論何時何地他都不敢戳乾隆的痛處,他可不想成為乾隆所說的叛國、挑撥父子關係之人,而且這類事忌諱佔先,如果和珅開了先例,朝中被壓制的冊立太子的呼聲再次響起的話,即便受寵如和珅雖不會死,也會活脫一層人皮,倒大黴是肯定的,乾隆可沒有電視劇裡的好脾氣。

    永瑆算個啥

    可以說因為永瑆的毛病,他早早就徹底失去了繼統的機會,他是八個和珅外加二十個阿桂都扶不起來的存在,和珅怎麼會暗中支援永瑆呢,不可能的。

    永瑆功於書法,滿朝文武都能為求得他的書法而感到榮幸,皇子身份只是一方面,但主要原因還是永瑆的書法真的出類拔萃:

    “永瑆名重一時,士大夫得片紙隻字,重若珍寶。論者謂國朝自王若霖(澍)下,一人而已。”

    乾隆雖然非常喜歡他,但也早早就知道永瑆不是做皇帝的材料,因為永瑆的吝嗇和他的書法一樣,舉國聞名,他的嫡福晉是富察·傅恆的女兒,嬌生慣養長大的,嫁給永瑆後好處沒撈到,反倒是被永瑆強行霸佔了所有嫁妝,一個親王福晉吃不飽穿不暖,家裡的馬死了,也不問是怎麼死的,是否有病,全家吃馬,避免浪費,刻薄寡恩至此,乾隆親自批評教育都不好使,而乾隆又不傻,誰當皇帝也輪不上他。

    和珅支援永瑆麼?問題是和珅貌似不傻:

    ①不敢也不願揭乾隆傷疤。

    ②永瑆不具備一絲繼統的可能。

    ④看似機密,其實滿朝文武,連帶北韓方面都猜出顒琰繼統,所以乾隆公佈太子人選的時候,吃驚的大臣一個也沒有,和珅怎麼會忤逆乾隆的意思去暗助永瑆這個吝嗇鬼。

    那和珅為何會倒黴呢?

    這主要分兩部分,一是政治問題,二是個人恩怨。顒琰聽信了大臣們所謂結黨的彈劾。

    要知道,乾隆朝無人敢彈劾和珅,真站出來挑事的都被默擯革職了,一來二去官員們自動封口,誰也不想找那份不自在,但自嘉慶元年起,畫風漸變,新君新氣象嘛,在嘉慶耳邊抱怨和珅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早就忍不下去了。

    嘉慶帝是怎麼說的呢:政務方面還要仰仗和相管理呢,你們可不能輕視他,當時連嘉慶帝都不敢亂說亂動,可見一斑。

    大臣們為何痛恨和珅?跋扈、私利。

    象王傑一樣直懟和珅而不倒黴的沒幾個,算是個異數:

    “一日,和珅執其手戲曰:“何柔荑乃爾!”傑正色曰:“王傑手雖好,但不能要錢耳!”和珅赧然。”

    王傑的手白白細細的,和珅抓過他的手看著說:“與《詩經》裡所說的指若柔夷何其相似”,王傑則正色說:“王傑手雖好,但不(似你)能伸手要錢。”

    但朝堂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象王傑那麼得寵,普通官員怎麼辦,想辦事又沒錢?和相那邊過得去麼,這還不是關鍵,關鍵問題是,一應供奉都要有“兩手準備”,有乾隆的就有和珅的,官員們的孝敬大多算是兩份,到了乾隆末期,養廉銀製度的效果也大打折扣了,官員們的錢還不都是從百姓身上搜刮的,官員們孝敬兩份,那百姓就得繳納兩份。

    這就完了?督撫、地方官員上供那是要有結餘留自己花的,層層加派,百姓負擔何止加倍。

    給和珅銀子官員們願意麼?當然不願意,誰不知道錢揣在自己口袋裡好,有多少人孝敬,就會有多少人嫉恨和珅,他還能好得了麼。

    這就是和珅的愚蠢之處,嘉慶元年起,乾隆訓政期間,因為身體、頭腦都不堪政務重負,所以和珅被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和珅的權勢遠超顒琰,顒琰心理能不妒恨麼?自己可是親兒子,被一個家奴騎在頭上。而且和珅利用乾隆的多疑,命令粘杆處四處打探訊息,顒琰的身邊也被埋了釘子,而且是明目張膽那種,就讓你顒琰知道,這是我的人,就是盯著你的。

    再加上和珅在乾隆面前高嘉慶的黑狀,造成帝師朱珪的大學士泡湯、拿嘉慶帝找樂等等,前幾天剛寫過,在此不多贅述,這些個人恩怨也造成了和珅的悽慘下場。

    多講一句,和珅是否倒黴誰說了都不好使,什麼勢力也都沒用,就是嘉慶想讓他死,其他人所謂的攻訐,就是個形式,就像論罪二十條一樣,皇帝覺得他該死他就死了,覺得無所謂的話,和珅專權幾十年也沒事。

    “先遞如意”,也就是提前通訊,預祝繼統為什麼這麼遭恨呢?嘉慶隱忍歸隱忍,但在他眼裡和珅不過就是個奴才,“先遞如意”什麼意思,我能繼位是你和珅的功勞麼?明天宣佈你今天遞爪子有意義麼,你算什麼東西。當然,表面上不能這麼說,只能詮釋為洩露軍國大事。

    簡單地說,首席軍機阿桂活著都動不了和珅,死後他的從屬勢力就能?一樣不行,劉墉、王傑更不行,都是藉著嘉慶的大勢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

    王公大臣的攻訐行為,其實算是暫時充當了嘉慶的專項文秘,整理一下罪名材料,找不到罪名單論貪汙也得死,提前遞爪子也要死,四個爪也不行,貽誤軍機也要死,其實乾隆後兩年身體真不行了,和珅怕乾隆看見直接挺過去,這裡面又沒什麼好處可撈,完全是為了乾隆身體考慮,皇帝覺得該殺,那就殺了,皇帝覺得該獎,好處大大的,一句話的事。

    如果和珅別太作死,嘉慶又有充足的執政經驗的話,考慮乾隆的面子(大部分錢都進了乾隆腰包,彈劾和珅貪汙就是找皇帝麻煩)和珅其實也就是籍沒充軍的事,沒有任何勢力,也沒結黨,威脅不大。

  • 9 # 笑妖怪

    自古以來都一樣,都是一個字“”錢“”。當朝廷沒錢的時候,就會殺大戶,各種名義。當老百姓沒錢,盤剝不起的時候,就會找其他的物件來弄錢。

  • 10 # 眸子8552

    和坤老道、官場油滑,並不會″站隊"。

    看歷史條件;乾隆時期雖富有,但六下江南廣修園林,勞民傷財。當時人口爆增,土地兼併嚴重加之官員腐敗。

    看歷史背景;1770年,白蓮教舉兵。1787年,臺灣天地會發動林爽文事件。1795年,乾隆禪位於顒琰(嘉慶)。1796年爆發王三槐領導的川楚教亂,8年後才被鎮壓。1799年,乾隆去世嘉慶才得以親政。

    清政府已開始一路走向衰落,嘉慶也以無力迴天。在此種情景下,嘉慶要堅立威信。平叛白蓮教需大量軍費,此時殺和珅一舉兩得。

    和珅之死;權高鎮主,富可敵國。國庫空虛,白蓮教猖獗是殺和珅的主因。

  • 11 # 姬付文

    和珅是貪官,是朝野盡知的事。乾隆皇帝也只不過是睜隻眼,閉隻眼罷了。如果說是站錯了隊而故意汙衊,那麼抄他家的時候,他的家產約值白銀一億兩,這麼多的錢財從哪來?幾輩子的財富積累是無論如何也積累不了這麼多。如果說單單是嘉慶皇帝報復,那麼嘉慶皇帝清除異己也不至於如此小心眼。不過乾隆皇帝退位時,和珅故意從中作梗,讓退位的乾隆皇帝保留傳國玉璽,這一點讓嘉慶皇帝恨他,這倒是真的。

  • 12 # 大楊愛食肉

    可以算是導火線,但不能算最根本的原因!因為大清國到嘉慶帝的時候已經國力已經大不如前,國庫空虛新皇登機最主要的還是穩定人心,充實國庫!所以不管是誰做皇帝估計和珅的命運都差不多,怪就怪他太有錢!

  • 13 # 仙客天上行

    嘉慶殺和坤主要原因是洩憤立威。乾隆退位後交出了全部皇權,但和坤卻勸阻乾隆交權,讓嘉慶在乾隆去世前的三年多的時間裡有皇帝之名無皇帝之實,每天還要戰戰驚驚害怕被廢掉,讓嘉慶對和坤產生了刻骨的仇恨,以至於在乾隆死後,嘉慶一天都容不下和坤,在乾隆去世的當天即以守靈為名軟禁了和坤。嘉慶殺和坤實是一舉三得,報了仇解了恨,獲得贓款充實了國庫,剷除了和坤黨羽穩定了政權,立了威震攝了朝臣。

  • 14 # 衡山康先生

    不是,不管和紳怎樣站隊,他都會被收拾,因為他太富有了,甚至比國庫都多,何紳是乾隆皇帝留給嘉慶皇帝來充實國庫和立威的

  • 15 # 亞歷山大華爵

    和坤站錯隊,只是一部分原因,主要是和坤太貪,民憤極大,再加上和坤結私營黨,己嚴重威脅到大清朝的穩定,綜上所述,和坤必死!

  • 16 # Go策略

    和紳這人說它蠢,也算它聰明,說它聰明,你又貪這麼多錢幹什麼,古人鋒芒畢露,想殺死和紳何止嘉慶,這不是站不站錯隊問題,就算站對隊也是死,嘉慶為了新政,為了震懾群臣,為了財政補充國庫,必須殺死和紳以振朝綱,這是必然的事。

  • 17 # 紙牌屋裡的劇本

    和珅那麼聰明,明知道清仁宗嘉慶帝是繼任皇帝的不二人選,為什麼不提前巴結潛邸時期的嘉慶帝?其實,不是和珅不想,而是他所處的位置根本做不到,如果巴結嘉慶,那麼可能處死他的就不是嘉慶二是乾隆了,而且和坤貪汙的太嚴重又事蹟敗露,這使他不得不死。

  • 18 # 改名挺難

    和珅被嘉慶帝認為是一個大貪官,應該與和珅”站隊”無關,因為,和珅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大貪官,幾乎路人皆知。和珅在乾隆皇帝駕崩後,迅速被殺,似乎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這也與和珅極度貪腐,民怨很大有關。

  • 19 # 花城看花

    "一朝天子一朝臣"——無所謂站對、站錯,"新君"登基人事調整是最大的穩固策略,更是大位得以永固的必由之選,這是帝王術對皇權加強的權衡!

    初登大寶,皇帝需要升降一批官員,有的提拔,有的偏低,有的抄家滅族,有的流放邊疆等等。近臣得勢,遠臣失寵!

    具體說到"和珅",貪官之名不是"嘉慶"認定,而是滿朝文武包括乾隆天下盡知的不言而喻,只是礙於乾隆皇帝的寵愛於一身,無人感動其地位罷了!

    和珅被認定貪官,乾隆卻是依然寵愛有加,至於為什麼其間有太多的故事版本,不在贅述,糾其結果來說,也是乾隆的帝王術罷了!

    乾隆是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在位65年,這也是養肥和珅的時間保障,隨著當朝重臣的優越地位和皇帝的寵愛,和珅如魚得水,真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颳得億萬之財,有了史上第一貪的財富和頭銜!

    這是乾隆留給嘉慶的最肥的一塊肉!也是乾隆為了成就自己的"十全武功",而故意把和珅留給嘉慶:一來可以立威,二來可以充盈國庫,三來留得自己不殺重臣之美名,真乃是一箭三雕!

    嘉慶早就對和珅耿耿於懷,遠的不說,就是其登基之後,和珅依然仗著太上皇的恩威而不臣服嘉慶,只此一條就夠和珅砍頭的了!

    和珅不是沒想,只是想了之後太晚了,貪官已經養成,收不住了!只能依賴乾隆而得過且過,靠老皇帝的聖旨苟延殘喘,僥倖的以為嘉慶也如乾隆一般需要自己,這是和珅悲劇的自我陶醉罷了!

    是夢總有醒的時候!乾隆死後沒幾天,嘉慶就按耐不住,直接砍了!不管臣有多重畢竟是臣,皇帝說取之如同"鍋臺摸多多"(一種窩頭類食物)——拈手即來,不要問皇帝為什麼,朕即是理,砍你千遍萬遍也有千遍萬遍的理由!

    "和珅"的錯就是被乾隆寵愛太久,財富太多,誰都垂涎欲滴,不義之財都想取之,何況嘉慶?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只是還的時間就在"乾隆"駕崩,"嘉慶"掌權的剎那,是"歷史"的安排,也是"命運"的安排!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皇權嗜血,只能犧牲和珅,這是千年不變的臣子恨、宿命!

  • 20 # 應願2

    和珅不是因站錯隊而被嘉慶皇帝裼死的,十一阿哥成親王永瑆是個書法家,沒有想板到嘉慶皇帝的意思,他的生活相當節儉,舍不的耗用銀兩,就是家裡的馬死了還要吃它的肉,這些都掠動了朝野,還傳到了乾隆皇帝耳朵裡,你想這樣一位過著普通百姓生活的十一阿哥成親王有野心嗎?不可能的。

    和珅在乾隆皇帝駕崩時,嘉慶皇帝要和珅寸步不離守孝,且在半月後被革職入獄,負責查辦蒐集證據的是大學士朱珪、王傑,在和珅家搜出銀子二億二千多兩,開設當鋪75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加上珍寶,古玩超過了清政府十五年的財政收入。

    和珅之所以被嘉慶皇帝裼死,一,是乾隆皇帝留給接班人的一個重要禮物,乾隆看重他起初是因和珅酷似一個被深爰裼死的妃子,和珅生於175O年5月28月,時間上正和妃子死時對上號,認為和珅是妃子投胎轉世的,加上和珅長的英俊帥氣,眉清目秀,玉樹臨風更得到乾隆皇帝的寵爰,和珅也會察眼觀色,淄須拍馬,阿溲奉承,揣測乾隆皇帝心思,官運亨通,由一個皇上儀仗隊待從一步步做到了吏部尚書,禮部尚書,刑部尚書,內務總管,翰林院學士,步軍統領、領班軍機大臣、領待衛內大臣等十來個職務集於一身。

    和珅生於官臣之家,正黃旗,三歲喪母,九歲喪父,家道敗落在其父的妾子撫養送書才被老師做媒娶了直隸總督馮英康的孫女為妻,後又乾隆成了親家,可說是皇親國戚卻落的49歲命歸西天,耐人尋味是和珅在乾隆皇帝退位、嘉慶皇帝登基後的四年間,和珅一追隨乾隆皇帝左右,在朝野結黨營私,拉幫結派而壓制了嘉慶皇帝,就是嘉慶皇帝懲罰鹽官也被和珅得到當事人賄賂而向乾隆皇帝說情,終究被收回嘉慶皇帝聖旨而使鹽官消遙法外,嘉慶皇帝為此對和珅狠的牙癢癢殺之而後快,故和珅在臨死前說了7個字“悔不和先帝同去"。

    和珃並不是以貪汙受賄而處死的,因為在審訊時和珅招認錢財是武官送的,嘉慶皇帝不願以把範圍擴大難以收網就另替罪名把和珅裼死了,究其原因還是金銀財寶呆成山而惹的禍,其次是位高權重.朝野視和珅為二皇帝,威震壓主嘉慶皇帝不得不殺和珅殺一敬百,清除異己、政令通行,一朝君子一朝臣,和珅失去了主子也就失去了靠山和發揮的價值。

    樹大招風,風必摧之,人怕出名豬怕壯,和珅這麼一個聰明的人飽讀詩書,通滿、漢、蒙、藏文字又對四書五經背對如流的人怎麼不在乾隆皇帝在位時識時務者為俊傑激流勇退呢?也許命可保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朋友都沒有的人,他的人生會不會很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