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叨叨賤賤

    我們先來區分下概念,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子所生的兒子稱之為嫡子,妾生的兒子叫做庶子。妻子生的第一個兒子就是嫡長子。男人的第一個兒子稱作長子,如果長子是妻子所生,那嫡長子和長子合二為一,是同一個人;如果長子是自己的妾室所生,那麼嫡長子和長子就是兩個人了。太子,是古代統治者的繼承人。

    商周時期,太子是最高統治者天子和地方最高統治者諸侯的繼承人。商朝時期中國就開始了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法制度,但是商朝時往往採用“兄終弟及”的方式來進行權力的交接,第一繼承人往往是自己的弟弟,這種權力繼承方式並不穩定,統治者的兒子和弟弟往往存在尖銳矛盾。到了西周時,就變成了“父死子繼”的形式來交接權力。規定妻子生的第一個兒子來繼承權力,也就是嫡長子繼承製。第一次以制度的形式確立了權力繼承方式。如果統治者不立自己的嫡長子為繼承者會遭到大臣們的反對。

    到了封建社會,由於秦始皇創立了皇帝制度,太子一詞也就升級成為了皇太子,嫡長子也就變成了皇后生的兒子。到封建社會之後,嫡長子繼承製度其實沒有那麼的嚴格,皇室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而多政治聯姻,很多繼承者並非是皇帝的嫡長子或者長子,血緣因素往往讓位於政治因素,比如繼承者母親家族的勢力,繼承者本身的道德品質和學問這些因素都會被皇帝所考量,所以太子位置的人選就有多種選擇。如何堵住那些緊握宗法觀念不變的老夫子的嘴呢?直接廢立皇后就好了。而且隨著君主專制制度的不斷強化,皇帝的意志慢慢凌駕於各種道德和法律約束之上了,所以立誰為太子,更多的是皇帝的意思,長不長子的已經不太重要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開幾年賣掉最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