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有雙語娃
-
2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對於審美觀而言,健康、安全是最基本的要求,也可以稱之為“底線”。那麼,如果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審美觀,甚至可以說出眾,那就算是高階目標了。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入門級”引導,不要讓孩子遇到“安全陷阱”,幫助他們跨過這個門檻。
第一,父母的審美情趣必須保持健康,否則,言傳身教甚是危險;
第二,父母可以選擇健康的載體,對於選擇的美育藍本必須進行嚴格的篩選,確保不存在“安全隱患”。比如,是否適合孩子的年齡,是否達到孩子的接受和認知程度,是否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孩子對美的感知力……當然,如果是繪本的話,最好選擇正版繪本,最好是印刷清晰且無瑕疵,色彩沒有模糊和不堪,這都對孩子最初的審美觀培養起到了重要所用;
第三,當然是孩子的審美觀形成進行重要“監管”。關愛是少不了的,需要落實到行動上。比如,孩子還處於審美觀的模糊形成期,父母看到孩子看動畫片或是打遊戲時,就需要仔細引導,告訴他們什麼樣的人物是真善美,什麼樣的人物是醜陋的,什麼樣的美是心靈美,是我們應該學習的,而什麼樣的故事情節不適合孩子觀看甚至“毒害”孩子的幼小心靈,那就果斷pass掉。
-
3 # 飛快寫手工作室
人之初,性的美。家長要想相信孩子的趣味,包括他的審美:
1,童書中有很多的惡趣味圖書,屎尿屁一類的繪本。這不代表孩子的審美不健康,反而表現出健康孩子的百無忌禪。
2,我的孩子常常說奶奶漂亮,媽媽漂亮。這是我一輩子收到的最誠心誠意的感動。與其說我在對孩子進行美育,不如說孩子能對大人進行心靈的美的洗禮。
3,不可避免的,孩子會喜歡電視文化的一些卡通形象。免不了有一些低俗趣味。 家長應該認識到,孩子和大人一樣,有Sunny燦爛,也有小雨和烏雲。人性是多面的,孩子的一點點黑,一點點惡,一點點無厘頭,都是他們透明世界的一部分。
-
4 # 小王子愛上狐狸
健康的審美觀,一定是來自於家長的用心引導。從生活中的細節之處,再到美的創造能力。
家長要給予孩子一個美好的成長環境和生活氛圍,這就是在幫助孩子建立健康審美。我們可能沒辦法提供給孩子金碧輝煌的大house,但卻可以給孩子一個溫馨舒適的家。
同時,引導孩子去發現生活中的美,不僅僅是事物,還有人。教會孩子什麼是真善美,讓孩子用心去感受,在實踐中去體會。
給孩子塑造一個榜樣,把家長的教育引導作用進行不斷髮揮和提高。我想,這一點是特別應該重視的。因為,健康審美的很多側重點,都是來自於父母親對於孩子的教育。
-
5 # 品智女人
我們生活中一般都是健康的審美。
要說不健康的審美,我想起了薄透露。但很少有媽媽是這樣的審美。即使家裡曾經有類似的東西,有小孩以後,一般也會收起來。
平時少讓孩子接觸這些東西,或者遠離這些人就行了。帶孩子多接觸高雅的東西,見的多了就會形成健康良好的審美。
-
6 # 成長中的媽媽
關於如何引導孩子進行健康的審美,這一點就是要家長做好榜樣,在生活中隨時發現美,把身邊的事物變得更加美好,不管是有沒有新衣服穿,不管是房子或大或小,都要把家裡弄得乾淨整潔,把自己打扮的妥妥貼貼。家長在孩子心中這個乾淨整潔的形象是孩子審美的啟蒙,所以只要家長做到在生活中做到一個愛生活,懂生活的人,孩子的審美一定不會差到哪裡去。
-
7 # 堯媽成長記
把一個心靈如一張白紙的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具備良好的藝術鑑賞力和相應的藝術氣質的人,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達到目的的,它既要求受教育者對美的事物和藝術品進行大量的感性接觸,又要求施教者具有豐富的學識和經驗,
所以要想引導孩子進行健康的審美,我們做父母的和就應該做好榜樣,不但要有正確的價值觀,以及樂觀的人生態度,更要做到懂得美、理解美並善於傳遞美的使者!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感官接觸到的美的事物中提煉出深層次的美,並能夠以符合孩子心理特點的方式傳授給孩子們,因為幼兒美育要想把審美和德育完美地結合起來才能稱之為健康的審美!
我們都知道,,培養審美欣賞能力必不可少。;對經典的藝術流派和藝術技巧有相當深的瞭解和把握。此外,因此,如果想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具有良好的藝術修養的人,教師首先要做到懂得美、理解美並善於做傳遞美的使者。
-
8 # 棗陽市農村生活
關於如何引導孩子進行健康的審美這個問題,首先我得解釋一下“審美觀”:從審美的角度看世界,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審美觀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與政治道德等其他意識形態有密切的關係。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風俗習慣的人都具有不同的審美觀。比如唐朝時候受唐明皇喜愛楊貴妃的影響,女性均已胖為美;而如今現代社會女性則都已瘦為美;非洲人民都以黑為美;而美國白人則以白為美。
那麼如何引導孩子進行健康的審美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壹 瞭解美的歷程審美具有不同的時代性、民族性、人類共同性,在階層社會具有階級性。美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是人類積極生活的顯現,是客觀事物在人們心目中引起的愉悅的情感。
亞洲、歐洲、東方和西方,各有各的美學理論,各有各的美學實踐,根據風俗、民族、階層而各不相同,但卻有某些共通性。
貳 健康的審美審美觀是世界觀的一部分,審美觀的健康則代表能培養正確的世界觀。那麼健康的審美則是有一套標準,首先是在精神文明的基礎上,其次是積極而明確的。
而真正的美是殘缺美,比如美國的藝術品“斷臂維納斯”,這是從藝術品欣賞的角度來評判;又比如我們常常講的“心靈美”,是從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層面來體驗美;又比如“Teana之音”,是從感知力方面來創造美……
叄 如何引導孩子進行健康審美在孩子敏感期內,不要無知的扼殺孩子的天性,好好利用合適的言行引導、教育孩子;
從幼年時期開始為孩子立規矩,讓孩子理解規矩和愛的界限;
做個榜樣的父母,以實際行動為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
養成閱讀的好習慣,經常旅遊,帶孩子見識世界領略風土人情。
-
9 # 親子陪伴蘭怡C
引導孩子進行健康的審美我認為家長要做到以下幾點:
1、首先家長自己要有一個健康的審美觀念,什麼是美好的什麼是讓人內心感覺到寧靜的什麼可以能讓孩子茁壯成長的那些美好的人和事,這些家長自己要有一把尺子,很明確標榜出來。什麼會讓自己和別人感覺到舒服,不管是得體的穿著打扮還有美好的為人處事。
2、從小培養孩子健康的審美觀念,對於孩子來說是終身受益的,也會在她以後的人生道路上少走彎路,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人生不要遇到那麼多人挫折和障礙,跟孩子從小的健康審美有很大的關聯。
-
10 # 兩個寶兒的沁媽咪
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其健康的審美是一項非常重要而不容易的事情。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健康的審美的含義:健康的審美,按我個人的理解,應該是透過藝術手段對人們進行對美的直觀體會,廣義地講是運用自然界、社會生活、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給人們以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心靈感受,以達到美化人們心靈、行為、語言、體態,提高人們道德與智慧的目的。
家長們要關心孩子的審美敏感期:3歲孩子開始對環境有審美要求,即進入了審美敏感期。
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突然變成了一個完美主義者:牛奶不能灑出一滴,水果上不能有斑點,他們開始挑剔吃的和用的,接著孩子開始關注身邊的環境和自我的完美。
尤其是女孩子,到了這個年齡段會對自己的衣著打扮產生濃厚的興趣,會突然對美產生很多的想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從審美敏感期開始,女孩子的一生都會一直處在一種對美麗的探索之中。有了對孩子審美敏感期的理解,家長就不會一味責備孩子的“反常”行為了吧。
從心理學層面來說,敏感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某個年齡階段對某個領域特別感興趣,且形成認知。順利透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家長可根據以下幾點來引導孩子進行健康的審美:1、加強早期的審美教育 。孩子在2~3歲甚至咿呀學語時,家長就應把粗淺的審美教育輸送到孩子的感官,讓他們在娛樂中由淺入深地接受審美教育。
2、透過認識“醜”,提高審美能力。藝術的美妙只能培養孩子對美的讚歎和嚮往。
如果孩子缺乏對醜的增惡,往往會顯得對美的理解膚淺、淡薄。因而讓孩子認識自然和社會生活中醜陋之處也是審美教育的手段之一。
3、審美教育應注意時代性,隨時代的發展而提高。孩子審美教育的重心應傾向現在,應隨時代的發展不斷創新;突出現時代所需要的審美觀念、情趣、規範等;
4、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應根據孩子特點,循序漸進。
有意識地讓孩子到大自然中親身體驗自然形態中各種美的景象,那潺潺的流水,鮮豔的花朵,婉轉的鳥鳴,茂密的樹林,都將給孩子帶來美的樂趣和遐想,激勵著孩子對美的追求。
5、審美的過程離不開生動豐富的感性材料,因此要重視觀察力的培養,哪怕是一束花的放置、一幅圖畫的懸掛、一個裝飾品的陳設,都應具有形式美感的特點。
可以從形狀、色 彩、結構,以及平衡、對稱、變化、統一諸方面引導孩子仔細觀賞。另外,還可透過觀看圖畫、電視、工藝品、生活用品等活動,獲得造型美的粗淺知識。
3、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挑選一些優秀的美術作品與孩子一起賞析。
比如欣賞風景畫時,可問孩子:你在畫看到了什麼?有什麼聯想?你認為畫中什麼最重要?為什麼?這幅畫給你什麼感覺?
你認為畫家在作畫時有什麼感覺?他們為什麼要畫這個景色、這個物體?假如讓你畫,你會怎樣畫?會添上什麼?捨去什麼?
家長要細心傾聽孩子回答,肯定他們說得對的地方,必要時給予指正,從而使孩子的健康審美得到逐步提高。
-
11 # 天使寶貝成長記
美好的事物總是給人愉悅的感受,讓人心之嚮往。但是孩子小,對很多事物還不能分別真善美,審美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需要家長引導孩子進行健康的審美。
我想首先可以從著裝方面來入手。我家小寶快三週歲了,最近經常會對我說,媽媽的你的頭花很漂亮,或者誇我的衣服漂亮。有時我給她穿衣服就是不願穿,非要穿她自己選的那件。我知道她開始進“審美敏感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變得十分挑剔和敏感,對事物都有自己的標準和要求,一旦被打亂就會發脾氣、哭鬧。這時候需要多尊重孩子的審美需求,比如有時候孩子明明選的衣服很難看,家長也給予肯定。隨著年齡的增加,孩子開始逐漸關注自身形象的完美,尤其是女孩子,可能會出現“臭美”的症狀。小寶之前穿衣服從不說這些話。正好借這個機會給小寶開始培養正確健康的審美觀。
日常生活中,著裝沒有必要太過華麗,也不一定“跟風”就是好,乾淨、整齊、合適才是最重要的。要選擇那些適合自己的,能夠彰顯自己氣質的衣服,才是正確的。另外,如果孩子過分在意他人對自己形象方面的評價,難以容忍自己的身上的一些小缺陷。父母就要多多引導孩子,讓孩子能夠正確地審視自己。
也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太愛“臭美”,會影響她以後的心態和價值觀,擔心孩子養成虛榮、攀比的壞習慣。比如只讓孩子穿自己選好的衣服,不給孩子選擇的機會。試想被剝奪了“臭美”天性的女孩,生活又怎麼能快樂呢?幼兒期的孩子的審美觀還沒有定型,需要家長引導。很多孩子喜歡“顯擺”,只是想得到家長和他人的關注,所以家長們平時多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因勢利導,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健康的審美觀。
家長要儘早讓孩子知道,一個人的形象除了外在,更多是內在。一個內心優雅的人即使外貌不夠美麗,也同樣散發著讓人難以抗拒的魅力。所以家長應該由內而外,從小培養孩子健康正確的審美觀。
-
12 # 小谷育兒
什麼樣的審美才算健康的審美呢?
正如一千個人心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你覺得美的,我感覺怎麼那麼醜,我感覺醜的,你又覺得很漂亮。審美,從來沒有一定標準,只有喜歡和不喜歡之分。
所以,這個問題可以換成“怎麼引導孩子喜歡我們喜歡的東西?”
要做到這樣,也很簡單,
第一,讓我們喜歡的東西反覆出現在孩子面前。原本不喜歡的東西,看得多了,可能就會喜歡。這種事情在生活中經常發生。
比如一件衣服,在店裡的時候不是太喜歡,但經不住服務員“花言巧語”,買下來了。
買回家穿在身上,照照鏡子,會感覺,好像也不錯。
孩子也一樣,如果你希望讓孩子讀繪本,那就把繪本買回來,放到他經常待的地方,他就會慢慢地對它產生興趣。
第二,尊重孩子的喜歡孩子再小,都有對這個世界獨特的看法。有些東西,不喜歡的,怎麼引導都沒有用。這時候,父母就隨他去吧!不批評、不指責、不強迫,尊重他,也尊重他喜歡的。
-
13 # 雞蛋殼裡的蝸牛
孩子從小在不具備足夠能力去辨別美醜的時候,我認為教他知道乾淨,懂禮貌,就是符合年齡段的審美標準,當一個孩子還不能夠知道什麼叫藝術,什麼叫古典美,現代美的時候,灌輸過多的這類知識,反而容易混淆不清。
孩子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所具備的審美能力,恰到好處的去引導才是最適宜的,或者當孩子渴望知道,有要求明白一件事物的好壞,美醜時候,不錯過機會隨時跟他們講述效果會更佳。
舉例說明:當看見好的舉止行為可以告知孩子這樣的才是美的,當聽見一段優美的音樂也可以告訴孩子,這種令人舒心音樂便是美的,一副美圖,一件工藝品,一個動人的故事,一副健康的體魄……但凡覺得充滿正能量的,令人賞心悅目的事物在講給孩子的時候,都是一種引導,由此孩子心目中便對美好和醜陋有了具體和抽象的理解,也就起到了教育引導的目的。
-
14 # 寧靜致遠—家有萌寶
其實孩子兩歲以後就有審美意識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有的孩子開始注重自身形象,特別是有一個愛打扮媽媽的孩子,這是因為受家長影響的緣故。對於這一最初的“審美”,家長不要擔心會對孩子有什麼消極的影響,只要正確引導孩子就可以了。家長引導孩子形成審美觀念,要讓孩子懂得一些簡單的美學知識,知道美有各種表現形式,不僅外在美,最重要的是要“內在美”,即所謂的心靈美!在這裡想說的是除了帶孩子親近大自然,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還可以引導孩子愛上閱讀。試想一下,書架上陳列著琳琅滿目的兒童讀物,旁邊還點綴著蘭花、文竹等小盆景,孩子們圍坐讀書,是多麼美好的一幅畫面。靜音閱讀,無論對大人亦或是孩子,都是一種雅緻與美的享受。
-
15 # MM育兒雜談
首先要明確什麼是健康的審美?審美是對美的認知、欣賞與創造的過程,由於心理素質、文化教教育、生活環境和生活經歷的差異,造成個人的審美有健康與病態、進步與落後之分。健康的審美是指代表時代的要求和趨向的、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審美。
由於孩子年齡小,知識經驗、生活閱歷有限,辨別是非能力差,而又喜歡模仿。健康的審美是讓孩子認識什麼是美,什麼是醜,從而培養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
生活中我們看到有的孩子年齡不大,卻學習大人燙頭髮、抹口紅,這就是審美觀扭曲的一個例子,不利於孩子身心的發展,會使孩子養成不健康的審美情趣。
家長應在孩子的審美教育中,正確引導、培養孩子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他們辨別美與醜、是與非的能力。
-
16 # 使用者1825602082577
看到健康的審美,我疑惑了下,因為我從沒想過類似的問題。我覺得只要成人的審美是健康的,很多時候你就不可能傳達汙濁或不健康的審美觀給孩子,家長畢竟是孩子的榜樣人設。比如,我們家公公、外公與老公都是不吸菸的,孩子自然對吸菸的行為比較抵制。有時候他看到有禁菸的標誌的地方,有人站著吸菸,他就會大聲的對我說:“媽媽,這裡禁止吸菸的。”我也會正面的肯定他,只是這也是一種打臉的現象,可是仍是要跟孩子說,什麼是主流的價值觀。當我們的力量不夠強大時,先做好自己,每個人都做好自己,那世界也就和諧兩千。再讓他仔細看看,是吸菸的人多還是不吸菸的人多,說明禁菸標誌仍是有效的。
-
17 # 慧寶媽媽說
在現在快節奏的生活中,父母為了生活忙綠奔波。很多父母可能會忽視這個概念,因為生活中很少提及到孩子的審美觀念如何如何,父母關注更多的可能是孩子的智力和成長,對於審美觀的培養,還沒有過多的去關注。
其實審美觀就是一種觀念,是對一個事物,包括自然、社會、人文和藝術等等的持有的觀念,抱著什麼樣子的審美態度去看待,以及用什麼樣子的審美方法去總結,簡單來說,就是人們形成的對美的理解和評價。
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樹立審美觀愛美之心,人人皆有,其實我們每一天都在為了“美”奮鬥,更美的生活,更美的衣服,更美的心情等等,之所以要讓孩子從小樹立審美觀,主要只為了讓他們分辨出美和醜,並且會為了追求美,而去創造努力,這些都是離不開系統的審美教育的,這個觀念要從小養成,否則以後孩子的世界觀可能受到扭曲。
孩子在3-10歲,是接受知識較佳的時期,也是打基礎的時候,所以這個時候的審美教育和德智體的教育是一樣重要的,這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
健康審美觀,幫助寶寶更好的認識美和醜
世界上有很多美麗的事物,有具體的,也有抽象的,但是這些美都是我們可以感知的,自然景觀的美讓我們傷心悅目,心情愉悅放鬆,社會人情的美讓我們感動和讚歎, 孩子漸漸長大,接觸到這個社會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戰士保家為國獻身的精神,抗洪救災的團結力量,汶川地震的種種無奈和感動,還有這個世界的美麗,花朵和溪流,月亮和高山,所有的這些人或事,都會感染著孩子幼小的心靈,在他們心中樹立美的樣本,父母可以多跟孩子講述和發現這些美,還可以帶孩子一起去親身體驗,這樣孩子對於美的概念就會強化了。
健康審美觀,就是對孩子心靈美的培養和啟迪
父母對於孩子審美的培養,不僅僅是感受外界環境的美麗,更多的是對孩子心靈美的培養,在美的環境裡面,孩子的心情會更加愉悅,這是有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的。培養孩子的審美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家長對於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比如爸爸喜歡跳舞,媽媽喜歡唱歌,家裡面經常會播放各種音樂,孩子長期在這個環境下生長,漸漸地,他也會愛上跳舞和唱歌,父母要做好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去發現這些東西的美麗之處,這就是用審美養心。
審美教育靠父母,讓孩子學會創造美,給人美的感受
把審美運用到實際中去,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學會創造美,給人帶來美的感受,這樣,審美的社會效果就產生了。創造美是需要長期積累而成的,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動作或者一個言語,它需要由內而外的表達,讓孩子學會創造美麗,從而讓自己在這個創造的過程中變得更美麗。因為美感是複雜的,是帶有心理因素的,所以沒有很確定的標準說什麼是美是醜,審美的教育就會多層次,多角度的展開,教會寶寶學會創造美的前提就是不能好高騖遠,浮誇而不符合實際,創造美是需要聯絡實際的,生活和思想上要跟得上社會的步伐,我們不能說不符合時代的就是醜的,但是在孩子形成美的觀念的啟蒙階段,儘量給孩子平凡簡單的審美觀念才是有必要的。
讓孩子學會欣賞美,提高孩子的品味
創造美的前提,就是要讓孩子學會欣賞美,嚴格來說,懂得欣賞美比創造美來的更為重要,因為只有懂得感知美的人,才會有美的想象和創造美的基礎。父母從小培養孩子欣賞美的能力,要考慮到孩子的性格和情緒,從而從這些地方出發,只有孩子對這些事物感興趣,才會產生積極的情緒,從而對下面所做的事情產生興趣和動力,還要考慮的就是孩子的能力問題,畢竟是孩子,很多東西不能過於深奧,最好跟孩子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具有表面性和簡單性。父母教會孩子欣賞美主要包括環境,自然和藝術美,我們一起來看看:
父母教會孩子把美昇華成美的觀念
學會欣賞美,學會創造美,這些的目的都是讓孩子在內心形成美的觀念,簡單來說,就是讓孩子把簡單的外在美,昇華成內心對於美的知識,判斷美的標準,以及如何去衡量美和醜,審美教育不僅僅是寶寶在家長的指導下認識美好的事物,更多的是學會轉化成內心的東西,形成一種美的觀念,從而擴大自己的視野。讓孩子學會創造美,給人美的感受
把審美運用到實際中去,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學會創造美,給人帶來美的感受,這樣,審美的社會效果就產生了。創造美是需要長期積累而成的,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動作或者一個言語,它需要由內而外的表達,讓孩子學會創造美麗,從而讓自己在這個創造的過程中變得更美麗。因為美感是複雜的,是帶有心理因素的,所以沒有很確定的標準說什麼是美是醜,審美的教育就會多層次,多角度的展開,教會寶寶學會創造美的前提就是不能好高騖遠,浮誇而不符合實際,創造美是需要聯絡實際的,生活和思想上要跟得上社會的步伐,我們不能說不符合時代的就是醜的,但是在孩子形成美的觀念的啟蒙階段,儘量給孩子平凡簡單的審美觀念才是有必要的。
-
18 # 桐媽親子派
健康的審美,應該就是培養孩子用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來發現美,感受美。
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不是說給成年人聽的。應該從小就幫孩子把握好方向。孩子的純淨的眼睛中,美是無處不在的。
所以,我們要幫助孩子判斷,他所感知的美那些是真的美,哪些是偽美。
家長在這個過程中主要起到的就是引導作用,但是不要在不是原則問題上過多糾結,因為美沒有錯對之分。
-
19 # 丁媽親子時光
教養孩子是一件長期的任務,除了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精神方面的培養更是刻不容緩,孩子有健康的審美孩子的生活就會多彩而幸福。
1.多帶孩子觀看畫展、多聽音樂、多接觸美好的事物
歌德說過:“一個人不應當虛度一天的時光,他至少應當聽一曲好歌,讀一首好詩,看一副好畫。如果可能的話,至少說幾句通達的話。”
詩歌、歌曲、大自然……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可以陶冶情操,培養健康的審美。
2.從生活點滴中培養孩子的健康審美
健康的審美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也可以培養,例如,和孩子說好言好語,不說辱罵人的粗話;也可以從孩子的穿衣開始,引導孩子穿著大方得體;多看繪本聽故事,讓故事故事潤物無聲的影響孩子……
3·父母的榜樣和表率
如果父母三觀不正、審美低俗無趣不健康,孩子的審美也不會好在哪,雖然父母一直在給孩子說教讓孩子做個有健康審美的孩子,但結果肯定不是按著父母的想法而去的。所以,父母先做好榜樣和表率。
-
20 # 家有男寶初長成
健康的審美我認為首先我們家長有一個健康的審美。只有父母有一個健康的審美觀才能更好的去影響孩子!
其實現在很多的父母現在在慢慢的扭曲孩子的健康審美,比如現在所有女人都熱衷的減肥,整容。
前一段比較火的一個孩子的作文,就寫到了她的媽媽雙眼皮是拉的,媽媽都已經很瘦了還要減肥等等。其實這無影中都影響了孩子。孩子可能就是瘦了才美…
健康的審美需要我們從自己做好才能更好的去引導孩子
回覆列表
什麼樣的審美才是健康的?個人理解孩子能夠對周圍積極的美好的東西具有內在的感受力並有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欣賞能力。
如何引導孩子進行健康的審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嘗試:
一、給孩子提供一個乾淨整潔美好的家居環境。
從孩子的身邊做起,給孩子生活的環境佈置的乾淨美好,潛移默化的引導孩子的審美。
家可以不大,但是應該儘量乾淨整潔而不應該到處是雜物和灰塵。裝修配飾也不必奢華,但是細節之處可以體現生活的情趣。例如牆上裝飾的小畫,飯桌上的一盆小花等等,有創意的小擺件等等。
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自然會不知不覺的培養良好的生活情趣和對美的感受能力。
二、多親近自然,欣賞自然,而不是追求感官刺激和新奇。
現在的孩子,從小就有各種機會接觸各種驚險刺激的遊藝。比如過山車,海盜船‘高空彈跳等等。孩子們在尖叫聲中體會驚險刺激和新奇並非不對,但是不要太多。感官刺激是短暫的,這種刺激多了以後,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其實有害無益。
更多的還是要多親近自然,體會一年四季自然的美景。高山流水,浮雲落日,花鳥魚蟲......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絕美圖畫。而欣賞自然,在自然中獲得的愉悅感才是長久的,有益於身心健康的。
三、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情操,引導健康的審美。
正確的價值觀,對於健康的審美也非常重要,因為一個人具有表面膚淺的審美還是內在深刻的審美,是會受到其價值觀的影響的。因此,要培養孩子有高尚的情操;懂得感恩;不要心胸狹窄斤斤計較;要多引導孩子關心社會;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做個善良有愛的孩子。
四、培養藝術類的興趣愛好引導健康的審美。
培養一兩項藝術類的愛好,例如學習樂器演奏,繪畫,舞蹈等與審美相關的愛好。透過聆聽和欣賞經典音樂,臨摹大師作品,在循序漸進地學習過程中,引導和培養孩子健康的審美。
五、用經典閱讀文學欣賞引導健康的審美。
多閱讀好文章,經典文學作品。好的文章作品,不僅遣詞造句講究,也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學習欣賞經典,體會經典,無疑是引導孩子健康審美的好方法之一。
看到夏日荷花想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看到冬日的雪景,想到“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等等。總之,文學欣賞帶給孩子們的這種詩情畫意和豪邁情懷,是其它的方法所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