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蝸愛古詩詞
-
22 # 秉燭讀春秋
眼看就要過清明節了(4月4日),我不禁想起了唐朝杜牧寫得《清明》這首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後來有人提出了疑問,路上的“行人”指的是什麼人呢?“杏花村”指的是一個村子還是酒館呢?
咱們先看看杜牧寫這首詩的背景,當時杜牧在池州刺史任上,正值清明時節,路過金陵杏花村,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短詩。
清明節上墳燒紙本是祭祀沉重的日子,這首詩和當時的背景相符。
另外當時42歲的杜牧還有另一件傷心事。
相傳杜牧是一個多情種子,那還是在10年前,他曾向一個12歲的小女孩求婚。
相傳有一次杜牧到池州出遊,在船上偶遇一婦人帶著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小女孩長得惹人喜愛,杜牧懇求老婦人賜婚。
老婦人說女孩還小,杜牧說我不是現在要娶這個女孩,是等這個女孩長大以後。
杜牧說10年後我將到池州任職,老婦人說,那我就讓女兒等你10年。
轉眼多年過去了,當杜牧上任池州刺史後,找到了那個老婦人。杜牧見老婦人懷裡抱著一個小孩兒,一問才知她的女兒已經嫁為人妻,並且生了小孩,老婦人懷裡抱的小孩就是她的外孫女。
杜牧見此情景心中十分難過,一下子從巔峰掉到了冰窟。他問老婦人為什麼沒等自己?老婦人說約定等你10年,你自己算算到現在多少年了?
杜牧低頭想了想,原來自己只顧功名利祿,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14年。杜牧無奈只好祝福女孩一家幸福快樂,帶著失落的心情告別了女孩。
走在路上,恰好是清明時節,各種情緒湧上心頭,有感而作《清明》這首詩。
這首詩揉和了杜牧多種心情,有失落有傷悲。翻譯過來的意思是:江南清明時節,天上下著飄飄灑灑的牛毛細雨,行走在路上的天涯苦旅人,像丟了魂一樣心情沉重。
(我)為了避雨,也為了借酒澆愁,於是打聽牧童哪裡有酒館?牧童笑而不答,用手指了指前方的杏花村。
從詩的意思來看,路上的“行人”指的是返鄉回老家上墳燒紙的人,也就是路上行走匆匆的人。
假如是當地上墳燒紙的人,杜牧心情不好想避雨借酒澆愁,他會打聽這些人哪裡有小酒館,而沒有必要去打聽牧童,畢竟下雨天還出來放牛的小孩並不多。
牧童對當地哪裡有小酒館並不熟悉,而是懵懵懂懂指了一下前面的杏花村。牧童認為村裡肯定有小酒館,告訴杜牧不妨去村裡找一找。
這裡的“杏花村”指的是一個村名,並非小酒館。
牧童一般不喝酒,不知道酒館的具體位置可以解釋通,假如杜牧打聽的是本村上墳人或者酒徒,那麼肯定知道酒館的具體位置。
所以我認為牧童遙指的這個地方是個村子。
牧童也許聽說過杏花村有酒館,但是具體在哪根本不知道,所以只是笑而不答。
如果牧童知道具體位置,肯定給杜牧解釋一番。不知道具體位置,也只好大概其指了一下遠方的杏花村。
-
23 # 送歷史個放大鏡
馬上又要到了清明時節了,回去掃墓的的朋友也蠢蠢欲動,在準備著回鄉之旅,在古代有一首非常知名的寫的清明時節的場景,那就是杜牧的《清明》
很多人可能要問,詩中的“行人”就是指路上的行人嗎?杏花村是不是真的有一個村子叫做杏花村,還是說是一個酒館的名字?我認為理解這首詩要從作者的生平的講起。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面因為牛李黨爭被牽連,輾轉多地任職後後,到了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這首詩就是寫在杜牧42歲,赴任池州刺史的時候。“路上的行人”在後人的解讀中是有兩種意思,一種是路上去祭拜的人,一種是指類似於作者這種羈旅之人。我是偏向於第二種的。為什麼呢,因為寫這首詩的時候,杜牧已經42歲了,在功名很看重的古代,杜牧也是一個有嚮往、有抱負的人,但是政治的危險卻不是每個人能化解的。他是進士出身,是宰相杜佑的孫子,因為站隊不行,被不斷地下放,輾轉各地任職,鬱郁不得志,這本身就是一件讓人很鬱悶的事情。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恰逢清明時節,自己在池州,也就是安徽池州。老家在陝西西安,他是不可能說去祭拜先祖的路上,最有可能是他看到大家忙著去祭拜親人,自己官場失意,現在又人在異地,泛起了濃濃的鄉愁。因為很難過,所以就想到了借酒消愁,就想去喝酒。既然是想去喝酒,那麼就不可能去祭拜了。
杏花村指的是村子還是酒館?
古人在寫詩的時候,肯定沒有想到,有一天因為自己的詩詞出名引來了商標之爭和取名風波。多地曾經為了杏花村這個品牌打官司,最後酒的品牌被山西汾酒搶到,池州的公司與汾酒就為商標的事情打了多年的官司,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杜牧寫這首詩的時候絕對不在山西。
詩人因為觸景生情,很是難受,就想著就去借酒消愁。詩人在問牧童的時候,牧童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指了指遠處的村子。這就很有玩味的意思了,我們這樣想,假如說杜牧知道杏花村或者名叫杏花村的酒館在哪裡,那他直接去就好,就不需要問;其次杜牧問的是哪裡有喝酒的地方,但是不是問杏花村在哪裡,牧童也沒有直接說遠處的地方就是杏花村,所以我們認為更有可能是,這個杏花村是作者想到的名字,因為他順著牧童指引的地方看過去,是有一片開著杏花的村落。所以杏花村我認為是更加偏向於一個開著杏花的村落,既不是叫做杏花村的地方或者說一個酒館。
-
24 # 卿齋文苑工作室
清明時節除了祭祖還有踏青的人都屬於行人,杏花村並非指一個村莊的名字,景物描寫開滿杏花的村莊酒旗飄揚證明有酒館,由近及遠由靜到動。
-
25 # 山東德齊老李
你好,我是德州水上泉城,很高回答這個問題。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我認為這首詩中的行人指外出踏青行走在路上的人,杏花村指的就是個村子。
這首詩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詩的大意就是到了農曆的清明節。這天下著瀝瀝細水,連陰的天氣和綿綿的春雨,使外出踏青行走在路上的人心情更別不好,又快到吃飯的時候了,想喝幾杯灑解心中的憂愁,又不知那裡有酒館。恰巧遇到田間放牧的小男孩,小男孩指著遠遠的杏花村,說那裡有個酒館。這是詩人寫自己的親身感受的一首詩。
和古人一樣,現在每到清明前後天氣總是時晴時陰,不時還落下一場小雨來。在鄉間小路上兩邊垂柳萬條,小河流淌,開車走過總會遇到上墳燒紙紀念先輩的人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就是清明節上墳祭祀祖先。遠遠望去田野裡有燒紙的,有上貢的,有獻花的,有跪拜的。在清明節人們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地點做著同一件事,那就是紀念祖先和逝去的親人。
無數先烈為新中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清明來臨之即,對他們表示敬仰和緬懷。他們的生命換來了中國繁榮的今天,是他們的鮮血染紅了遍地的桃花。我們不能忘記這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悲壯史詩。我們不能忘記那一張張曾經鮮活的面容。讓我們靜靜的追思,深深地緬懷,把最深情的思念和最崇高的敬意獻給他們。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心繫社會,貢獻青春。
回覆列表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詩中“行人”是指作者以及和作者一樣羈旅在外的人,杏花村應該是說杏花深處的村莊。
我們先通讀一下此詩,
清明
杜牧.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我們先說一下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大約是在杜牧任池州刺史時。這裡“行人”應該是指作者或和作者一樣羈旅在外的人。如果是祭拜的人,就不會有“借問酒家何處有?”這一句詩句了,因為祭拜之人大多是是附近村莊的人,應該要比一個兒童更熟悉當地的情況。
牧童遙指杏花村,這裡的杏花村我覺得應該是指的一個村莊,牧童也許並不清楚酒家的位置,只是大體指了一個村莊的位置,讓詩人自己去找尋答案。
這就是我對詩中“行人”,以及“杏花村”的理解,如果有不當之處,希望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