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者隨風殺神

    以帶兵作戰能力來說,從秦末到漢朝這段時間,應該是沒有能打過韓信的,韓信堪稱是軍事奇才,也就項羽能跟他有一拼,但是最終項羽也成了他的手下敗將。

    如果韓信在適當的時機反劉邦,劉邦也許敗在楚漢戰爭中了,但是韓信的格局在那了,沒有奪取天下的志氣,這是韓信和項羽最終失敗的根本原因。

    說到底,武夫想奪天下,不會耍流氓可不行。

    據說秦始皇東巡的時候,項羽和劉邦都看到了秦始皇華麗的車蓋,這個時候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之。”

    劉邦說:“大丈夫當如是。”

    這就是氣魄,當然項羽是有氣魄,沒有志氣,他的志氣就是想要秦始皇華麗的車蓋,在打下咸陽的時候,項羽竟然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

    韓信沒有項羽一樣的氣魄,更沒有劉邦的格局。

    韓信是平民出身,在當時混的最差,劉邦是小吏跟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而項羽是貴族,起點就比韓信高。

    因此韓信經常寄人籬下,最後還有了胯下之辱這個成語,總之,在逆境中磨鍊了韓信的意志,其實也磨去了稜角,這使韓信明顯不能夠與劉邦和項羽一樣,一心要奪得天下。

    韓信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選擇自己帶兵造反,可能是韓信壓根就沒有想過自己去當一個王,剛開始跟隨項梁,項梁死後就跟隨項羽,大概是因為出身上的差距,項羽十分看不起韓信,對於韓信的建議也並沒有採納,最後投奔了劉邦,結果在劉邦的帳下也沒有受到重用,甚至在劉邦入漢中的時候還要跑,於是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

    我們都能夠想到,如果沒有蕭何月下這一追,也許韓信以後也就是個無名之輩了。

    蕭何在向劉邦做背書的時候說,如果你要做漢中王,那用不上韓信,如果你要做天下的王,就需要韓信的輔佐,蕭何看人很準,基本看到了韓信的定位,那就是作為劉邦的輔佐人才。

    劉邦是怎麼用韓信的呢?拜韓信為大將,暗度陳倉,然後將很多的軍隊交給韓信去帶,在韓信的率領下,劉邦一路攻城略地,先後滅魏、徇趙、脅燕、定齊,平定整個北方,對項羽實施了包圍計劃。

    在公元前202年是關鍵的一年,當時劉邦趁楚軍疲憊開始對楚軍發動戰略攻擊,並且約定韓信和彭越從北方南下合圍楚軍,結果是劉邦追著項羽打,韓信和彭越不為所動,結果項羽一個反殺,給劉邦好頓胖揍。

    這個時候,韓信如果能夠擁兵自立,至少可以佔據半邊天,這明顯是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把劉邦愁的,當時張良給劉邦獻了計策劃陳(河南淮陽)以東至海廣大地區為齊王韓信封地;

    並且將這場戰役交給韓信來指揮,最後打敗項羽,成就了劉邦的帝王之業。在劉邦和項羽決戰的時候,韓信如果自立,三分天下,或者四分天下之一都是可能的。

    但是劉邦只用了一塊地就讓韓信死心塌地了,說明韓信的格局不行,沒有容納天下的雄心壯志。

    等到劉邦平定天下開始搞異姓王的時候,有人就勸韓信造反,韓信不聽,最後被劉邦罷了兵權,其實這個時候韓信即使想要造反,大勢已去,成功的機率已經很渺茫了。

    這一點從劉邦和韓信的談話也能看出來,劉邦問韓信:“像我的才能能統率多少兵馬?”韓信說:“陛下不過能統率十萬。”

    劉邦說:“你怎麼樣?”韓信回答說:“我是越多越好。”這就是“多多益善”這個成語的由來。

    劉邦然後笑著說:“您越多越好,為什麼還被我轄制?”韓信說:“陛下不善於統領士卒而善於領導將領,這就是我被陛下轄制的原因。況且陛下是上天賜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從這個談話中可以看出,韓信的確沒有統御天下的本領,帶兵打仗和成為帝王壓根就是兩碼事。

    韓信臨死的時候說,我後悔沒有采納蒯通的建議。

    蒯通的建議就是在劉邦和項羽決戰時,讓韓信按兵不動,然後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實這也是韓信最好的機會,結果韓信卻說,劉邦待他恩重如山,不能忘恩負義,最後坐失良機。

  • 2 # 一壺清茗品春秋

    韓信起兵如果單獨與劉邦交戰未必能打贏劉邦。

    應該肯定的是韓信軍事能力確實遠超劉邦,但是韓信的政治素質,差劉邦很遠,就像韓信自己說的,劉邦善將將,自己善將兵,格局的差距,決定了雙方成就的差距 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言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2. 韓信對軍隊的控制能力不如劉邦,雖然劉邦不負責指揮,但是韓信以下的曹參、灌嬰眾將領,對劉邦都是絕對服從的,韓信指揮他們進攻項羽還是可以的,但如果攻擊劉邦,情況就另當別論。比如,在平定趙國後,在垓下大戰後,先後兩次韓信被劉邦輕而易舉剝奪軍權,如果韓信反對劉邦,即使自己有十萬二十萬大軍,也無法與劉邦對抗。

    六月,漢王出成皋,東渡河,獨與滕公俱,從張耳軍脩武。至,宿傳舍。晨自稱漢使,馳入趙壁。張耳、韓信未起,即其臥內上奪其印符,以麾召諸將,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漢王來,大驚。漢王奪兩人軍,即令張耳備守趙地。拜韓信為相國,收趙兵未發者擊齊。 項羽已破,高祖襲奪齊王軍。〔一〕漢五年正月,徙齊王信為楚王,都下邳。

    3. 韓信在有實力自立為王的時候,正是自己佔領齊地的時候。當時,項羽派武涉、韓信謀士蒯通都勸韓信自立,都被韓信婉拒。固然有韓信重感情一面,

    韓信曰:「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

    但是也有客觀一面,他剛剛平定齊國,人地生疏,還沒有建立自己威信和親信集團,齊人未必服他。從田橫五百死士看,田家殘餘勢力還是有影響力的,如果貿然稱王,自己能依靠多大力量動員齊地,還是未知數。

    在這種情況下,韓信只能寄希望於當一個”假王”,在面對項羽壓力下,劉邦只得同意。但是這一面在自己條件不成熟時候,提前暴露了政治意圖;另一方面更加讓劉邦忌憚,也為以後人生悲劇埋下伏筆。

    韓信已破齊,使人言曰:「齊邊楚,〔一〕權輕,不為假王,恐不能安齊。」漢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為守。」乃遣張良操印綬立韓信為齊王。

  • 3 # 小龍女5505

    即使韓信憑他手中十萬大軍起兵自立也很難打敗劉邦,雖不可能自立為王但也能成為短暫顯赫的一方霸主,亂世之中的一代梟雄。

  • 4 # 加來富世

    不會!因為韓信沒有真正自己創業的意志力。呵呵。即使他真的起兵自立也是失敗告終。不過他的命運確實讓人唏噓,以現代政治的眼光他不應該被害死。

  • 5 # 笑談古今中外天下事

    韓信是漢朝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被公認為是古代戰爭謀戰派的巔峰人物。韓信在楚漢之初就被蕭何讚譽為“國士無雙”,一人兼任王侯將相,在後世更是被譽為“兵仙”。可惜的是,這樣不世出的英豪最終死於婦人之手,讓人唏噓不已。後人不免推想如果韓信擁兵自立是否能結局完滿。就從三個方面評點韓信擁兵自立能否三分天下?

    第一,韓信依附漢軍成功,缺乏根基

    韓信最初貧困交加,在家鄉備受欺侮,甚至遭受屠夫的胯下之辱。韓信沒能透過家族和鄉鄰發展自己的力量,導致自己只能依賴他人的賞識建功立業。

    項梁起兵後,韓信先後跟隨項梁和項羽,都是默默無名,如果不是碰上劉邦,怕是一生難有成就,真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韓信最終獲得了劉邦的賞識,在漢軍如魚得水,打著漢軍旗號征伐天下,才成就了兵仙的威名。

    歸根結底,韓信是依附漢軍才獲得成功,就像狗身上的跳蚤,離開了狗多半隻能等死。比如,太平天國時,翼王石達開戰功赫赫,但脫離本部不久便身首異處。

    第二,劉邦後手眾多,韓信難成氣候

    首先,劉邦對韓信軍隊具有充分的控制能力。漢軍陣營裡,韓信雖然獨當一面,但在自己的部隊裡也做不到大權獨攬,因為韓信之下,劉邦的親信曹參掌步兵、灌嬰掌騎兵、還有傅寬等中高層制約,更不要說底層士兵都是衝著漢軍大旗去的。這也是劉邦在成皋之戰大敗後,以及垓下之戰大勝後都可以輕易的奪走韓信軍隊指揮權的原因。

    其次,韓信如果僥倖躲過劉邦親信的扼殺造反成功,隊伍也會四分五裂,然後就要馬上面對張耳從北方、彭越從西方、甚至英布從南方的打擊,基本會被扼殺在搖籃裡,最終只不過火中取粟,給項羽贏得時間。

    第三,說客誇大其詞,以小博大

    春秋戰國以來,縱橫家們閃亮登場、搖擺口舌,大多誇大其詞,以便爭取上位者的賞識,謀求一官半職、功成名就,張儀、蘇秦、武涉、蒯通都是這類人。

    武涉和蒯通勸說韓信自立的話盡情的誇大韓信自立的收益,而有意的忽視自立的難度和可行性。蒯通說韓信自立就足以左右局勢,憑神勇就能降服天下,真是最不著調的誇誇其談,比諸葛亮的隆中對還缺乏可操作性。

    這些說客純粹是為了個人私利,不顧天下大勢和人民死活,希望以小博大,渴望憑著三寸之舌成為開國元勳。

    最後,韓信思忖良久還是拒絕了蒯通的蠱惑。除了感恩劉邦賞識,又何嘗不是因為無力自立。跟著劉邦足夠建功立業、萬世留名,而背叛卻只會身敗名裂、前功盡棄。總而言之,韓信如果擁兵自重,也做不到和劉邦項羽三分天下,如果滅齊後不脅迫劉邦封王,說不定能像曹參、灌嬰一樣得以善終。

  • 6 # 夢中夢i528

    我認為不能,因為韓信雖然領兵打仗能力很強,但是當時劉邦已經平定了天下,百姓早就想過和平的日子了,所以韓信不得民心。再者說劉邦的親信樊噲,夏侯嬰等都是對他非常忠心的,韓信沒有真正親信的將領,光靠他一個人也是不行的,韓信的政治能力太差,只能說他是一個好的戰略家,不能說他是一個好的統治者。

  • 7 # 江湖夜雨92

    讀《史記》,我們常常為韓信的遭遇扼腕嘆息,看看歷代帝王對待功臣的做法,漢高祖劉邦算是不錯的了,為什麼韓信還是避免不了被夷滅三族的命運,不得不令人深思。假如韓信起兵自立,他的命運又該如何呢?還是讓我們來分析一下他的處境。

    韓信沒有自己的班底,不能完全掌控軍隊。

    韓信不愧為一代戰神。他屢出奇計,戰功煊赫,奪魏,破代,喋血西北,不到一個早晨,攻破險關,拿下趙國,一封信,膺服燕國,出其不意佔據齊國,一鼓作氣,吃掉項王的左膀右臂龍且的二十萬精銳楚軍,楚軍震怖,士氣大挫。此時,韓信派使臣,要求做代理齊王,以安定齊地。正在困境中的劉邦剛要發脾氣,被張良踩腳暗示,劉邦反應很快,一轉彎,索性封韓信為真齊王。

    原來韓信是什麼身份?是劉邦拜的大將,派他攻打齊國的時候,封他為相國。他的助手是誰?是劉邦的發小灌嬰,被劉邦封為御史大夫,監督任命軍隊將領的,掌控著最精銳的騎兵兵團。這也是劉邦的厲害之處,韓信手下的核心人物,還掌握在劉邦手中。韓信只是擁有戰爭的決策權,他的搭檔,原來是張耳,現在更換成灌嬰,任務是很好地執行他的策略。如果韓信有異心,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司馬遷在淮陰侯列傳中寫到,劉邦兩次不通知,直接到韓信的軍營中,奪去軍隊,對抗項羽,韓信還在清晨的美夢中,劉邦已經把事辦完了。可見,韓信只是老闆派出去的高階白領而已。韓信根基尚淺,軍隊不是自己一手建立的,骨幹又是劉邦的嫡系,不具備自立的條件。

    但是,如果韓信採納蒯徹的建議,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不親自率大軍擊潰項羽,那歷史又要改寫了。

    項羽看到自己身邊的一個普通護衛,現在如此厲害,也派人去爭取韓信,想讓他保持中立,韓信拒絕了。

    齊國辯士蒯徹,用相人之術勸告韓信稱王,他認為韓信功高震主,挾不賞之功,處境已經很危險了,他拿張耳陳餘的由摯友到互相殘殺,來告訴韓信沒有真正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他以勾踐和文種,范蠡的君臣之義,來告誡韓信,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然而,韓信也沒有動搖。

    韓信真誠,感恩圖報,其心胸豁然,讓人折服,然而他成為楚王后,如果能謙遜一點,不誇耀自己的功勞,不居功自傲,怎麼能有那樣的結局。看來修養品質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多麼重要。

  • 8 # 軫念信箱

    在秦朝末年很多農民起義,並且很多諸侯將相也都各自為王,自從陳勝吳廣起義之時,便揭開了秦朝滅亡的篇章,隨後劉邦和項羽從兩個地方分別崛起,各自帶兵逐漸形成了楚漢相爭的局面,能讓劉邦和項羽達成這種局面的人,韓信絕對算是頭一個,當時就有人勸韓信自立為王,如果韓信真的自立為王,他能打敗劉邦嗎?

    大家多少都清楚,哪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會將跟隨自己的大臣和武將逐一的清理。那些自己不夠信任的人,都會遭到屠殺,當時劉邦建立漢朝以後,穩定了邊疆,翻過手來,就開始對自己身邊的那些將領,逐一排查韓信因為功高蓋主做事有多少有一些囂張,所以韓信便首當其衝的走到了劉邦的剿滅。

    韓信在劉邦的軍中,威望十分的高,甚至劉邦都不能比,當時劉邦戰敗之後是韓信將幾千人的軍隊給他拉扯到30萬大軍。到後來楚漢相爭之時,項羽有10萬大軍,劉邦自持20萬大軍,而那時的韓信卻有著30萬大軍。當然這30萬大軍也是歸劉備來管理,但是這30萬大軍全都是韓信自己一點一點拉起來。

    就在當時韓信的一個手下曾經向韓信提出,你可以自己將這些軍隊全部帶走,然後自立為王和劉邦、項羽一起爭奪天下,何必居於人下替別人賣命,因為韓信是一個忠孝之人,聽到了手下這麼說,心裡非常的不高興,對手下們說,此話從此不得再提起,但是這句話不久便傳到了劉邦的耳朵裡。劉邦建立漢朝以後,就因為這一句話將韓信剿滅。

    那麼韓信真的自立為王以後能否打得過劉邦,形成類似於三國時期的三足鼎立狀態。在史料記載中,劉邦當年幾十萬的大軍中有一半以上是韓信親自拉起來的,並且劉邦一部分江山,是韓信給他打下來的,最後擊敗項羽時也是韓信帶兵出擊,並且運用巧妙的計策,將項羽擊殺在坎下,如果說當時韓信自立為王,那麼他一定有能力打敗劉邦,因為當時韓信在外的名聲和劉邦相比,已經已經相差無幾,他自立為王必定有很多有才之士來投靠他。

  • 9 # 鍋盔餅子

    在韓信攻下臨淄的時候就起兵自立。他是有可能成功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韓信的個人能力很強,在當時領兵打仗還真沒人是他的對手。凡是他指揮的戰役都打贏了。而且不少戰爭成為後人研究戰爭的樣板。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統帥,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

    2、劉邦在當時是被項羽圍困在滎陽的。也就是說當時劉邦自己都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了。

    據史記:漢四年,遂皆降平齊。使人言漢王曰:"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為假王認鎮之,其勢不定。願為假王便。"當是時,楚方急圍漢王於滎陽,韓信使者至,發書,漢王大怒,罵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

    從這裡看出,劉邦被圍困在滎陽,就等著韓信從齊地發兵來救他。事實上也確實是韓信救了他。劉邦聽從也陳平、張良的建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守。不然,變生。"漢王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候,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徵其兵擊楚。

    3、當時的大環境、戰爭態勢取決於韓信的決定。從盱眙人武涉說齊王可以看出。"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項王今日亡,則次取足下。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王之?"也就是說,天下走勢就在韓信的取捨,他當時的實力是足以左右天下的。

    4、韓信當時自立,以他佔有的地盤和兵力,加上一個不錯的行動方針,至不濟也是三分天下。看看齊人蒯通當時是怎麼對韓信說麗"當今兩主之命縣於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夫以足下之賢聖,有甲兵之眾,據強齊,從燕丶趙、,出空虛之地制其後,因民之慾,西鄉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割大弱強,以立諸候,諸候已立,天下服聽而歸德於齊。案齊之故,有膠、泗之地,懷諸候以德,深拱揖讓,則天下君王相率而朝於齊矣。"

    可惜韓信沒有聽這些,不肯"以鄉利倍義"。最後劉邦用張良計,召齊王韓信將兵會垓下。頂羽敗亡後,高祖襲奪齊王軍。漢五年正月,徙齊王信為楚王,都下邳。最後被呂后斬於長樂鍾室。

    5、從當時韓信自己來看,他當時自立成功率還是很高的。韓信死之前後悔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 10 # 收藏小齊哥

    人生有幾何?讀史有經驗。今天小齊哥不談收藏,跟大家聊聊歷史。

    如果歷史可以重來,我也可以斷言,韓信只能帶兵打仗,絕對做不了,一朝天子。

    先看一下鴻門宴中的劉邦,項羽得知劉邦趁項家軍與秦軍在鉅鹿激戰的時候長驅直入,佔領了涵谷關,並有想在關中稱王念頭。他聽從謀士范增的計謀,預在鴻門致劉邦於死地。大家注意了,這時張良、項伯、樊噲他們都捨命挺身而出。反觀韓信,他只是帶兵打仗多多益善的將才,可以胯下受辱。為了引起劉邦和蕭何的注意,他慢悠悠的跑,要蕭何沒有費太大力氣就找到了他,“蕭何月下追韓信”。

    首先,韓信如果沒有身後的大BOOS劉邦,他是絕對打不過驍勇善戰的項羽的。如果單憑個人實力,雖然韓信善謀。但是他也是擋不住項羽百萬雄兵的,勢如破竹之勢,所以韓信必敗。更何況當時還有范增這塊難啃的骨頭。其次,劉邦善於用人。高超的權謀之術,在古代的帝王中也是嬌嬌者。身邊能人輩出,蕭何、曹參、韓信、樊噲、陳平等等舉不勝舉。反觀韓信,人緣一般般,居功自傲,只是擅長帶兵打仗,身邊沒有可用之將,更沒有輔佐之良臣。最後,對比一下後勤保障方面,劉邦在蕭何的輔佐之下,對百姓秋毫不犯,每次打仗蕭何穩定後方,保障有力。不愧是一個好的後勤部長。

    這裡我還要累贅一下,大家一定聽說過這樣一句俗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雖然說韓信是被呂后所誘殺,但蕭何絕對是幕後的推手,這也就是說像蕭何這樣的大謀士,他們只會忠誠於劉邦,不可能去幫助韓信起勢。

    綜合以上所述,我可以肯定的說,如果韓信起勢必將失敗。

  • 11 # 姜永全1

    韓信率領的是劉邦的軍隊。

    韓信有統帥軍隊指導戰爭的權利,沒有私自領兵造反的能力。

    因為韓信手下大將大部分是劉邦的親信。

    所以為劉邦而戰軍隊服從指揮。

    假如韓信為私利而造反,除非殺掉軍中劉邦的全部親信大將,否則指揮不動這隻軍隊。

    所以韓信不可能起兵自立,做不到。

  • 12 # 子正尋道

    導讀:韓信聽從蒯通的建議後,率兵攻打齊國,齊王田廣不得不請項羽出兵支援。於是項羽派出了手下大將龍且,讓他帶兵火速前往齊國,幫助田廣打敗韓信。可惜的是,龍且只是一員猛將,打仗的謀略比不上韓信,因此楚軍遭到了慘敗。就連龍且本人也被韓信斬殺了,此事讓項羽極為恐懼。於是派遣武涉將軍去遊說韓信,尋求達成同盟,然後三分天下。

    面對武涉的遊說,韓信確實有點心動,尤其是謀士蒯通也暗中勸他自立。本來韓信決定反叛劉邦,但劉邦同意了冊封他為齊王。再加上韓信本來就猶豫不決的性格,於是不再有自立的想法。另外在他看來,自己立下了大功,劉邦沒有理由收回齊王的任命。緊接著韓信繼續攻打項羽,最後把他在垓下包圍了,在勝利無望的情況下,項羽拔劍自刎,劉邦也順利統一了天下。

    現在問題來了,假如韓信起兵自立,能不能成功,也就是說能不能擊潰劉邦的討伐。其實顯而易見,韓信絕對可以打敗劉邦,然後實現三分天下的格局。

    其一:韓信是劉邦手下,唯一能與項羽對抗的將領。

    在劉邦沒有拜韓信為大將之前,幾乎不敢與項羽對抗。後來韓信和劉邦分別帶兵攻城掠地時,結果韓信節節勝利,所謂滅代國,破趙國;而劉邦卻一塌糊塗,必要時還得向韓信呼救。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劉邦失去韓信以後,拿什麼與項羽對抗。由於劉邦此前的一系列行為,嚴重損害了項羽的利益,導致一旦韓信宣佈中立,項羽或許會全力攻打劉邦。這樣一來,劉邦應付項羽都應付不過來,哪有時間來攻打韓信。因此,韓信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劉邦前來討伐一事。

    其二:韓信自立以後,天下已是三分的格局,而劉邦幾乎是最弱的一方。

    憑著劉邦的實力,連項羽都打不過,當初被項羽圍困在滎陽時,若不是韓信及時來救,早已成了甕中之鱉。相應地,項羽也打不過韓信,龍且被殺時,他非常恐慌。這樣就出現了有趣的一幕,劉邦打不過項羽,項羽打不過韓信,那麼很顯然,劉邦拿什麼打敗韓信。況且天下已經處於三分的趨勢了,導致誰都不敢輕易動兵,害怕第三方漁翁得利。因此,就像蜀漢和東吳的關係一樣,劉邦不僅不會進攻韓信,或許會尋求與韓信結盟。

    總之,只要韓信宣佈自立,劉邦馬上就會陷入危險的處境。這時韓信有絕對的主動權,而劉邦則危機四伏,弄不好會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 13 # 玩易窩窩

    首先我要說的是,歷史最殘酷的地方,就在於他沒有假如。歷史的魅力就在於,他也有很多的謎,等待著我們去猜,等待著我們去無限的遐思。比如,明朝歷史上的建文帝失蹤之謎,現今流傳於世的版本,就不下好幾個。歷史也有很多的喜劇性,我們今天,一起來給韓信同志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

    假如韓信擁兵自立,他能否擊敗劉邦,自己封王呢?韓信一旦擁兵自立,形成三足鼎立的天下格局,恐怕中國的這段歷史,要重新改寫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一旦形成,三方軍事互相制衡,恐怕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歷史,會更加的精彩紛呈。我們常說軍事鬥爭,是政治鬥爭的延續,就好比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當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別人,發生衝突的時候,能坐下來談那就沒必要去動刀動槍嘛!只有在實在談不攏的時候,才會用軍事手段去解決,故有古人說“上兵伐謀”就是這個道理。一旦三分天下的格局形成,恐怕劉邦是沒有軍事實力,去和韓信硬碰硬的,以劉邦的的睿智和痞子程度,他也是不太會主動和韓信,發生正面衝突的。韓信的性格悲劇,也決定了他不會主動去攻擊劉邦,其實,這個時候的韓信恐怕得陷入深深的自責當中。項羽,很早就被拖入戰爭的泥潭,這時候人困馬乏,他急需修養生息,恐怕他也不會去主動挑起戰爭。這個時候歷史,極其有可能,會陷入戰爭的空窗期。一旦出現這種局面,武將們如果歇著了,那麼就輪到文人們開始打仗了!

    一旦進入戰爭的空窗期,劉邦的政治優勢就凸顯出來了。劉邦是個政治威望極高的人,早在老家沛縣的時候,他的美名就眾所周知,因此他的團隊裡,基本是都是他的老鄉團。入關中的時候,又和當地老百姓“約法三章”,他也沒有殺戮,在老百姓心裡威望很高的贏英,這些都為他後來的成功,積累了寶貴的政治資源,為他的團隊吸引了大量的能人志士。而在政治手段和威望方面,韓信在劉邦面前就顯得格格不入,基本上就是小學生水平。項羽,那就不用說了,“火燒咸陽宮”“坑殺秦軍”等等這些劣跡斑斑的行徑,也就給他後來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興亡誰人定,勝敗豈無憑”即使歷史,再給韓信一次選擇的機會,他也不可能會是劉邦的對手,真正的強者還是劉邦,那個深得民心,能夠把天下英才聚攏在身邊,又能讓他們各盡其能的人!

  • 14 # 風61166022

    不用自立,就把關口,所有關口,包括轅門,營帳門戶,沒有韓信將令,全扣下,通報後才能入,私入者,殺,把自己人扶上重要位置,不是自己人,調去地方,當閒職,劉邦只有三分天下

  • 15 # 當代曹植

    韓信是漢朝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從三個方面評點韓信擁兵自立能否打敗劉邦自立為王?

    首先,劉邦對韓信軍隊具有充分的控制能力。漢軍陣營裡,韓信雖然獨當一面,但在自己的部隊裡也做不到大權獨攬,因為韓信之下,劉邦的親信曹參掌步兵、灌嬰掌騎兵、還有傅寬等中高層制約,更不要說底層士兵都是衝著漢軍大旗去的。這也是劉邦在成皋之戰大敗後,以及垓下之戰大勝後都可以輕易的奪走韓信軍隊指揮權的原因。

    其次,韓信如果僥倖躲過劉邦親信的扼殺造反成功,隊伍也會四分五裂,然後就要馬上面對張耳從北方、彭越從西方、甚至英布從南方的打擊,基本會被扼殺在搖籃裡,最終只不過火中取粟,給項羽贏得時間。

    第三,說客誇大其詞,以小博大

    春秋戰國以來,縱橫家們閃亮登場,大多誇大其詞,以便爭取上位者的賞識,謀求一官半職、功成名就,張儀、蘇秦、武涉、蒯通都是這類人。

    第四,韓信只是個職業經理人,沒有自己的班底,不能完全掌控軍隊。

    劉邦兩次不通知,直接到韓信的軍營中,奪去軍隊,韓信還在清晨的美夢中,劉邦已經把事辦完了。可見,韓信只是老闆派出去的高階白領而已。韓信根基尚淺,軍隊不是自己一手建立的,骨幹又是劉邦的嫡系,不具備自立的條件。

    但是,如果韓信採納蒯徹的建議,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不率大軍擊潰項羽,發展壯大自己,坐視項羽消滅劉邦,那歷史又要改寫了。

  • 16 # LEIYONG35

    個人認為不可能打敗劉邦的,從兩個人的能力和所獲得的資源分析。

    兩個人的能力:韓信個人軍事能力突出,能指揮千軍萬馬,在戰術上是勝過劉邦。劉邦在用人上要高韓信許多,首先就是提拔韓信作為大將軍,另外就是有蕭何陳平以及起家的兄弟上面,劉邦都用到了極致和舒服。那麼一個會用兵,一個會用將,如果韓信能一鼓作氣拿下劉邦可能還有勝算,要不然從這個用人能力比韓信是打不過劉邦的。

    從兩個人的資源來看:首先從正統地位資源劉邦是漢這邊公認的第一人,而韓信是他的大將軍。然後戰爭除了兵還有最重要的錢糧,錢糧都是在劉邦手上。再是韓信人員內部有很多劉邦的人以及兵士的家眷生活在劉邦的領域。其次是人的資源在韓信還沒有得到劉邦賞識之前就是一個普通計程車兵,後來有點人脈大多是權利使然,而劉邦的人力資源顯而易見文成武將都有還有個管理家眷的老婆。

    從個人能力上一統兵一個統將,從資源上看一個就是賬面上10萬人馬,一個是要人有人,要錢有錢。所以韓信是打劉邦的沒有勝算。如果韓信擁有項羽的資源那勝算就大很多了。

  • 17 # 葉飄刀

    不能

    韓信的軍事才華,沒得說,當世數一數二的名將。

    但項羽同樣是當世的名將,其軍事才華同樣驚才絕豔,同樣幾次幾乎把劉邦逼到絕路,最終項羽還是失敗了。

    項羽失敗的原因,就是政治才能和駕馭人的能力比劉邦差太多,而非是軍事上的才能不足。

    這個缺陷在韓信身上同樣明顯,從韓信請封齊王,到韓信不自立,到韓信最終被殺,都能看出他在政治上的猶豫與不聽人言。

    這幾乎就是項羽的翻版,不知道是不是名將一類的軍事天才基本都在政治上比較偏科的原因。

    所以除非韓信能一戰直接擊殺劉邦,否則最終結果,他會輸給劉邦,就如同項羽一樣,不是軍事能力不行,而是政治與駕馭人的水平差太多了。

  • 18 # 剪刀說史

    “老子不幹了!”

    職場中的我們,相信都想過這個問題!特別是在以下兩種情況下,一是功勞很大,一是飽受委屈!

    兩千年前的韓信,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功高不賞,卻又備受猜忌!怎麼辦?

    “不跟你劉邦幹了,乾脆反了!好不好?行不行?能不能?”深夜裡,韓信經常這樣問自己!

    是啊,他是有這個本錢的!

    暗度陳倉,奪取三秦,攻魏滅趙,伐燕取齊,攻滅五國,劉邦的江山一大半都是他韓信打下來的,憑啥不能?

    就好像一個銷售團隊10個人,韓信一個人貢獻了銷售額的百分之九十。

    與其如此,自己創業不是更賺錢?還不用喊別人老闆,看別人臉色!是啊,憑啥不單幹?

    劉邦怕不怕他單幹?當然怕!

    《史記》說:六月,漢王出成皋,東渡河,獨與滕公俱,從張耳軍修武。至,宿傳舍。晨自稱漢使,馳入趙壁。張耳、韓信未起,即其臥內上奪其印符,以麾召諸將,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漢王來,大驚。漢王奪兩人軍!

    人家韓信睡懶覺,你劉邦起大早,才能偷偷摸摸奪了韓信兵權。

    劉邦做的什麼事?就好像公司老總半夜裡趁銷售總監睡覺,去銷售總監的辦公室偷偷的把客戶名單給偷了來,下三濫啊!!

    劉邦有能力控制韓信,何至於此?

    韓信要做齊王,發書給劉邦,劉邦看到什麼表情?——漢王大怒,罵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

    幸虧張良、陳平識大體,踢了劉邦的臭腳,對他說:“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

    是啊,張良陳平說的對,你劉邦不封韓信試試看?而且當時“漢方不利”!所以,遣張良去封韓信為齊王。還必須派張良去,因為“善遇之”,才能“使自為守”啊!

    別人去了還不一定能辦得成這個事,因為要對項羽發起總攻了,需要韓信大軍呢!

    劉邦再不心甘情願,礙於形勢,也得封!

    就好像銷售總監跟公司老總說,我不但要當副總,而且要做北京大區,上海大區的老總,年薪再漲一個小目標,劉老總,給不給?

    劉老總真不想給,但必須給。要不然公司銷售癱瘓,競爭公司就殺過來了!真到那時候,劉氏集團只怕煙消雲散。

    想一想,劉邦夠委屈,也真是能屈能伸!

    那韓信怕不怕自立以後失敗?

    韓信還真沒怕過!他腦子裡想的只有一件事,真自立了,怕對不起劉邦啊!”

    韓信跟前來做說客的武涉謝說“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心裡想得是,我韓信是有了劉邦賞識才有自己的今天,劉邦“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從”,蕭何是伯樂,劉邦是慧眼啊!否則哪有我發揮的機會啊!

    你看看,不怕自己業績做不起來,只怕對不起公司老總。

    石榴姐的話來說“你真是一個好人!”

    韓信自立,會有人會跟著韓信走嗎?

    舉三個例子

    1.信嘗過樊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

    樊噲牛不牛逼?鴻門宴上跟項羽叫板,生吃豬肉。劉邦立韓信大將軍前,都以為是樊噲呢?妥妥的軍隊二把手,劉邦的連襟。

    見到韓信怎麼樣?“跪拜送迎”“言稱臣”!而且韓信來看他,他興奮的溢於言表“大王乃肯臨臣”,大王你咋來了!說明平時都不帶正眼看他!

    2.陳豨拜為鉅鹿守,辭於淮陰侯。淮陰侯挈其手,闢左右與之步於庭,仰天嘆曰:“子可與言乎?欲與子有言也。”豨曰:“唯將軍令之。”

    陳豨呢?原為韓信部下,面見完天子,專門來找韓信說告辭。當時韓信已經被貶為淮陰侯,不是楚王了。陳豨服不服?尊不尊重韓信?請看“唯將軍令之”。

    小弟跟老大說,老大你吩咐,一句話的事!水裡水裡去,火裡火裡去!

    3.項王亡將鍾離眛家在伊廬,素與信善。項王死後,亡歸信。

    前兩個是劉邦陣營的,這一個是項羽陣營的。鍾離昧為什麼會投奔韓信?“素與信善”,跟韓信關係本來就不錯!

    這樣的人肯定不止他們三個,肯定還有許多。司馬遷舉了三個典型例子讓我們知道而已。可見韓信的人品,朋友,氣度,不止在劉邦陣營,就是在當時還沒有發跡的項羽陣營,也是得到很多人認可的!

    韓信要自立,他自己有人嗎?

    剛剛說的樊噲也好,陳豨也罷,都是別人的人。雖然佩服自己,不一定會跟自己幹。

    確實,一個人要成功,單打獨鬥肯定不行,需要一個團隊。文人武人,謀臣智囊都要有。劉邦就是武有韓信,文有蕭何,謀有張良。

    韓信要幹,得有自己的班底。那他有嗎?

    1.“漢王遣張耳與信俱”“信與張耳以兵數萬”“韓信、張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不可敗”“(韓信)乃遣使報漢,因請立張耳為趙王,以鎮撫其國。漢王許之,乃立張耳為趙王”“張耳、韓信未起”

    史記之中,隨處可見韓信張耳二人連用,可見韓信張耳二人關係得多鐵?

    以至於,劉邦最後“奪兩人軍,即令張耳備守趙地。拜韓信為相國,收趙兵未發者擊齊。”硬是拆散了兩個人!

    那張耳何許人也?著名縱橫家,秦相張儀曾孫。跟劉邦是親家,兒子取了劉邦的女兒魯元公主!

    楚漢之爭前,就被項羽封為常山王,跟劉邦平起平坐。楚漢之爭時,跟韓信常在一處,攻魏滅趙,一樣的戰功赫赫!

    2.李左車。被俘虜的李左車被韓信的誠意感動,為其出謀劃策,告訴他如何拿下燕國。結果呢?“韓信從其策,發使使燕,燕從風而靡”

    牛不牛?一出手,就是兵不血刃!孫子兵法說,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李左車真不愧為李牧的孫子!李左車為韓信獻出“百戰奇勝”的良策,才使韓信可以收復燕、齊之地。可以說謀略並不遜色張良!而且他還著有《廣武君略》兵書一部。

    韓信被殺後,他辭官,隱居不出,可見對韓信的忠誠。

    3.蒯通。他分析天下大勢,鞭辟入裡!

    請看他怎麼分析項羽

    “楚人起彭城,轉鬥逐北,至於滎陽,乘利席捲,威震天下。然兵困於京、索之間,迫西山而不能進者,三年於此矣”

    再看他分析劉邦

    “漢王將數十萬之眾,距鞏、雒,阻山河之險,一日數戰,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敗滎陽,傷成皋,遂走宛、葉之間,此所謂智勇俱困者也”

    是不是,一語中的!

    再分析韓信

    “今兩主之命縣於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

    說韓信權重天下,言不虛也!

    再說韓信的未來

    “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

    韓信的結局這證明了,蒯通的眼光真毒!

    最後,蒯通被劉邦抓了,愣是忽悠的劉邦把他給放了,而且不卑不亢。

    這樣的人,太牛了!比張儀蘇秦都不遜色。

    張耳,李左車,蒯通,如此三人,是不是韓信陣營的韓信,蕭何和張良?

    項羽有一個范增,還不能用,都可以把劉邦逼入絕境。更何況韓信如此多能人呢?

    韓信的優勢在哪?

    “以足下之賢聖,有甲兵之眾,據彊齊,從燕、趙,出空虛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慾,西向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割大弱彊,以立諸侯,諸侯已立,天下服聽而歸德於齊。案齊之故,有膠、泗之地,懷諸侯以德,深拱揖讓,則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於齊矣。”

    看看韓信控制的地盤在哪裡?魏燕趙齊四國,居高臨下,居北控南!

    這北方大地多麼易守難攻?白起要“血戰長平”,項羽要在鉅鹿“破釜沉舟”,韓信要在此地“背水一戰”,方能取勝!

    這三人,都是不世出的頂級名將,非他三人,誰能為!

    這還是在守將都非名將的情況下取得的!如果韓信來守此地,試問誰能攻破?

    後世的戰爭也一次次證明了,從燕趙之地南下,勢如破竹,從南方北上,難如登天!

    更何況,齊地有漁鹽之利,燕趙有良馬戰士,兵強馬壯,又有錢。

    項羽能比?劉邦能比?

    最後,韓信對劉邦和項羽都是知己知彼。

    他在劉邦陣營和項羽陣營都呆過很久,熟知二人用兵和團隊情況。

    看看他如何評價項羽

    “請言項王之為人也。項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從他在漢中時分析項羽的為人和團隊,說他“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就能看出,他是一個有心人,善於觀察總結。

    再看看他如何評價劉邦

    “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這有部分是奉承話,說的是劉邦不是好統帥,但是會用人,而且運氣好。也就是兩軍對壘,劉邦不行!

    確實,劉邦是泥腿子,項羽是大貴族,各有優缺點。

    只有韓信又是貧寒士人,又有貴族血統。兼俱了兩者的優點。

    如果自立,得到兩方的響應,可以預見。

    楚漢之爭之時,說實話誰又服氣誰呢?

    在垓下之圍時,劉邦讓彭越帶兵來助戰,彭越說魏地還不穩定,不願意來。劉邦只能漲工資,彭越才來。

    可見,那個時候,封官許願才是最有用的。

    秦末之時,短短几年間,天下從秦始皇,秦二世,陳勝,義帝,項羽,劉邦手中頻繁轉換,多韓信一人不多,少韓信一人不少。

    韓信一旦自立,有人跟隨,比如李左車,蒯通;有人響應,比如張耳,陳豨;有人作壁上觀,比如彭越,英布!

    劉邦,項羽,韓信,鹿死誰手,真的很難料定!

    如此,最起碼天下三分已成。

    幸虧啊!幸虧韓信沒有自立,否則中國在剛剛一統的情況下,陷入幾十年的分裂,對於中國可真是一場災難!後世的兩漢大一統就懸了。

  • 19 # 我師父申公豹

    我認為韓信即使自自立為王也很難打敗劉邦奪取天下,因為韓信不懂政治,他純粹就是軍事能力強的技術幹部,這從後來最終死於婦人之手就能看出,他不具備劉邦的領導權謀能力,他沒有純粹自己的班底也是他猶豫不造反的原因,項羽和韓信一樣也是軍事能力出眾力拔山兮氣蓋世,但最終四面楚歌自刎烏江最能說明問題

  • 20 # 我為發明狂

    韓信就是一個天生打工仔的命運!

    曾經有一個做老闆的機會放在韓信面前,韓信沒有把握!

    事實上,劉邦的敵人很多,只要韓信豎起反對劉邦的旗幟,自然就有很多劉邦的敵人歸附韓信。

    只要知人善任,人才不是問題!

    可是韓信沒有做老闆的野心!

    再好的做老闆的機會也是白搭![捂臉][捂臉][捂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機場搶座並打人,高喊自己是知名音樂人買的是頭等艙,如何看待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