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長江愛生活

    感謝你的提問;

    不完全同意這個觀點,

    整個《三國演義》其實是講述的漢朝的沒落,蜀漢其實是整個漢朝的縮影而已,漢朝的沒落和蜀漢的沒落其實是異曲同工,都是由於最後的宦官干政,皇上的無能導致內部不能統一思想,造成最後的消亡。

  • 22 # 有無皆緣

    不同意。《三國演義》講的是東漢末年,分裂成魏蜀吳三國,三國之間的鬥爭及後來天下歸晉的故事,不僅僅只講了蜀漢。

  • 23 # 磨史作鏡

    說三國演義是蜀漢興衰史,有相當的道理,但是肯定不全面,還是三國演義更合適。

    說有道理,是因為三國演義的確演繹了比較詳細的蜀漢興衰,主要表現為:

    1.蜀漢先主昭烈帝劉備是三國演義第一主人公。

    2.整部作品是尊劉抑曹的,曹操戲份雖多,但還是一個襯托仁德之主劉備的最大反派,姑且稱之為反一號,因為肯定不能說曹操是配角。

    3.三國中吳國君臣是不折不扣的配角,全本120回,119回蜀漢滅亡,那時是公元265年,而最末一回三分歸一統,晉滅吳之戰,是280年,十五年時間只用了不到一回。

    4.對蜀漢的興起發展滅亡說的在三國中最為詳細,前期劉備創業,中期諸葛亮治蜀、平南中、六出祁山,後期姜維九伐中原,特別是在赤壁之戰結束後,作者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蜀漢興衰上,其他兩個國家是襯托,劉備佔荊州益州,稱漢中王,稱帝,關羽水淹七軍,大意失荊州,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安居平五路,七擒孟獲,六出祁山,星落秋風五丈原,這之後基本三國演義可讀性就比較差一點了。即使如此,還是以蜀漢為主人公寫了姜維九伐中原。

    5.蜀漢集團人物描寫很詳細,主角很多。除了劉備諸葛亮這對明君賢相,還有關羽、張飛、趙雲等濃墨重彩的人物,黃忠、馬超、魏延、姜維、龐統、法正等人物描寫的也很搶眼。雖然有歷史依據,但是和歷史上真實情況出入不小,用司馬懿的話說:蜀國很小,名將唯羽。而反觀魏和吳兩國,雖然也不乏有鮮活人物,但是著墨和關張諸葛亮一比差遠了。

    6.有句俗語說:看三國掉眼淚,替古人擔憂。主要就是替以劉備為代表的蜀漢擔憂。更有文人周大荒,寫了一部反三國志演義,怎麼反?寫的是最終蜀漢統一天下。從這個例子也可以看出,三國演義主要是蜀漢興衰史,反過來就是蜀漢只興不衰嘛。

    當然,三國演義改名蜀漢興衰史也還是不太全面,畢竟三國鼎立前軍閥混戰群雄逐鹿,而且魏吳兩國興衰雖然沒有蜀漢詳細,但是畢竟也都完整的說了,還是叫三國演義吧。

  • 24 # 韓蕭之

    不同意,《三國演義》是從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開始,之後何進斬除宦官失敗,董卓進京,天下諸侯紛爭,官渡之戰標誌著曹操一步步統一北方,為下場大戰役赤壁之戰做準備,結果孫劉聯盟打敗曹操,三家鼎立,之後曹操多次征伐孫權無果,在潼關打敗馬超,漢中降伏張魯,可是曹操的“得隴不望蜀”,讓曹操與劉備爭奪漢中,失敗而歸,隨著劉備集團強大,關羽圍困樊城,然而曹孫聯手,殺死關羽,此時曹操病亡,劉備居然要東出攻打孫權,結果《三國演義》裡最後一個大戰役夷陵之戰,劉備慘敗,白帝城託孤,後面諸葛亮六出祁山伐曹魏,姜維九伐中原,整部《三國演義》並不是單單講的蜀漢興衰史,更多的是描寫三家主要人物: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因此我不同意上面的說法。

  • 25 # 楊柳依依春來到

    《三國演義》固然是親劉遠曹,但曹魏之氣勢恢宏、孫吳之才俊輩出皆不可小覷。年少時讀三國只為故事情節吸引,一度為蜀漢覆滅傷春悲秋。成年後再讀三國,方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此生最大的遺憾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