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我是武二郎

    即使沒有天京內訌最終也是不會長久因為在那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農民運動不可能再加上農民運動的侷限性更不可能成功,身死國滅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 22 # 巷陌觀史

    1856年發生在天平天國都城的天京事變,被公認為是天平天國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點。即使這個事變不發生,天國定都以來統治階層之間的矛盾,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的混亂,種種弊端都在發酵,洪秀全們並沒有敏銳的認識到這些危機,也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化解矛盾,天國錯失一次次修正軌道乃至一統天下的良機。各種危機醞釀到一定程度最終會找到一個突破口爆發,這是沒有如果的,天國最終一步步滑向自我覆滅的深淵……

    定都以後,天國的發展達到頂峰,洪秀全與楊秀清、諸王之間等因為爭權奪利出現了種種矛盾。

    一是洪秀全與楊秀清之間的矛盾。其實早在金田起義的時候,兩人之間的嫌隙已經埋下了種子,金田起義的時候,起義的拜上帝教教徒們面對反撲的清軍,心存恐懼害怕的心理,畢竟都是些平日裡耕田犁地做苦力的勞苦百姓。

    正當軍心不穩的時候,是楊秀清挺身而出,他採取了彼時風行當地,教眾們都相信的巫盅附體之術,在大庭廣眾的人群當中,突然顫抖並搖晃不止,倒在地上口吐白沫,隨後起來兩眼一翻冒充自己被天父附體下凡,他代表天父表達了一個意思就是爾等儘管放心的去誅殺清妖,有天父的保佑,在洪秀全的正確領導下,你們一定能夠旗開得勝,殺得清兵片甲不留。教徒們信以為真,士氣大振,果然打了大勝仗。從此,關鍵時刻“天父附體”就成了楊秀清的獨家專利,這也幫助他提升了在太平軍中威望和地位。

    洪秀全雖然能夠看穿楊秀清這是騙人的把戲,心有不爽,但無奈戰事正是激烈的時候,有這麼多的太平軍相信這一套,他需要藉助楊秀清的把戲來幫助自己穩固地位,提振士氣,所以他也就帶頭在楊秀清附體時跪下垂耳恭聽,不敢不從。起初還好,畢竟萬事開頭難,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楊秀清也是在關鍵時刻,適度附體,傳達的天父旨意也大多是鼓舞士氣,幫助洪秀全提升形象等對天國發展有益的東西,洪秀全也睜隻眼閉隻眼,默許支援,但終歸對楊秀清有了憂慮。

    定都天京後,楊秀清成了東王,號稱九千歲,總理朝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已是天國第二號人物。他這個人雖不是讀書人出身,除了會演附體這樣的戲以外,治國也挺有天賦,他先後指揮了天國的北伐、西征和東進,一時兵鋒之盛,讓清朝焦頭爛額。可能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楊秀清也日益跋扈起來,慢慢的連天王洪秀全也不放在眼裡,大有取而代之的意圖。於是,他搬出了老把戲,“天父下凡”的活動與日俱增起來,洪秀全貴為天王,卻動輒被他借天父名義進行訓斥,並要求洪秀全將其封為萬歲。最為放肆的是一次假借天父下凡,他訓斥天王到激動的時候竟要求對洪秀全進行杖責,幸虧左右苦勸才作罷。上面多了個太上皇,讓洪秀全不厭其煩,日益厭惡,加上被楊秀清架空,兩人矛盾逐漸加深。

    二是楊秀清與韋昌輝等人的矛盾加劇。

    楊秀清的獨攬朝綱,跋扈驕橫不只天王一個人看不慣,以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等代表的天國高階將領早已對其不滿,矛盾凸顯。韋昌輝也是天國元老,號稱天父第五子,六千歲,在起家元老馮雲山、蕭朝貴戰死後,韋昌輝成了天國第三號人物,僅次於楊秀清。不同於楊秀清出身貧寒,沒讀過書,韋昌輝出身小資之家,自幼讀過書,他善於領兵打仗,能征善戰,作為文化人自然也看不慣楊秀清那一套下凡糊弄人的把戲,我領兵在外辛苦征戰,你楊秀清卻在天京飛揚跋扈,奢靡享樂,憑什麼地位比我高,總之,韋昌輝非常不服。楊秀清能到這個位置自然也察覺了韋昌輝的不滿,於是藉著軍事失利的事情,將韋昌輝杖責幾百棍,韋昌輝表面被打服,實際咬牙切齒,這一下雙方几乎是水火不容了。

    三是韋昌輝與石達開的矛盾。

    義王石達開,天國軍事奇才,優秀的將領,與湘軍作戰中,屢戰屢勝,甚至逼得曾國藩要跳河。他深得人心,在天國軍民擁護,聲望甚高。1856年9月,在得到密報楊秀清有謀逆之心後,洪秀全緊急秘召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等興師勤王,韋昌輝、秦日綱先到一步,率兵進入天京,猛攻東王府,誅楊秀清及東王府上下所有人,殺紅眼的他們沒有止步於此,竟又將城內東王部屬不分大小統統殺害,無辜死亂者兩萬多人。後趕到的石達開見此慘狀,大聲呵斥二人殺人過多,喪心病狂。韋昌輝,秦日綱一合計,這石達開是不是東王一夥的,反正都殺了,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將石達開也滅了。名將的反應就是快,石達開感覺不對,連夜隻身一人縋城而逃,倖免於難,但他的全家老小卻被韋昌輝殺個乾淨。石達開回到軍營,立即起兵,要求天王殺韋昌輝等,可見兩人仇恨有多麼深。

    天京事變後,重新掌握大權的洪秀全,在滔滔民意中下令將韋昌輝、秦日綱處死,並被迫下令由石達開返回天京,主持天國政務,但看到石達開如此中天的聲望,他對石達開也是非常猜忌,為了制衡石達開,他開始大封自己的宗族為王,讓兩個哥哥對石達開進行掣肘。一氣之下,也為了不再生亂,石達開領太平軍十萬精銳離開,轉戰川黔等地。

    天國經過這次事變,三王被殺,一王帶精銳出走,元氣大傷。從因果論來看,天京事變是必然要發生的,是不可避免的。

    外部因素像列強的態度、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都讓太平天國無法持久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還延續了八年才滅亡,這是因為期間洪秀全又重新大膽重用了一批年輕將領如陳玉成、李秀成等人,兩位年輕將領驍勇善戰,謀略雙全,很快成長為天國的擎天柱,先後攻破清軍圍困天京的江北、江南兩大營,大破清軍攻勢,讓天京的局勢得以緩和。治國上,洪秀全重用了洪仁軒,幹王洪仁軒寫有《資政新篇》一書,以資本主義啟蒙思想對朝政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為時已晚,這些並不足以挽回天國覆滅的大勢。

    一是英美帝國主義開始對清朝予以支援。原來保持中立的英法等國本來對借鑑基督教創立拜上帝教的天國持有好感,經過派人去實地考察才發現天國並不是那麼回事,而且洪秀全明確表態不會承認清國與列強簽訂的任何不平等條約,為了維護自己在華已得利益,必須扶持代理人大清不被推翻,於是英美等國開始支援清朝,為其提供軍火等武器,甚至還出人成立了洋槍隊,直接幫助清軍作戰。

    二是硬朗的湘軍一直是太平軍的強勁對手。曾國藩採取的是“結硬寨,打呆杖”,湘軍屢敗屢戰,毫不氣餒,已經完全取代了八旗軍,成為清朝的中流砥柱,在李鴻章的知人善用下,湘軍也是名將輩出,保障了其源源不斷的戰鬥力。

    三是李鴻章的淮軍異軍突起,成為生力軍。這支由李鴻章建立由淮勇組成的軍隊起步於上海,起步標準就很高,完全裝備近代化最新式洋槍洋炮,由洋人訓練,採用西洋操練之法,這支新式軍隊也成為清朝鎮壓太平軍的利器。

    太平天國雖然最終走向了失敗,但它的14年是光輝的,體現了中華兒女不畏強暴,勇於抗爭的優秀品質,這些也足以讓它成為中國歷史長河中一顆耀眼的明星。

  • 23 # 一品7247

    就算清政府放任不管,就算沒有天京事變。太平天國也必然走向滅亡,理由如下。

    首先,太平天國領導層信仰缺失

    有人會反駁說太平天國不是有拜上帝會嗎?然而拜上帝會只是太平天國領導層愚弄底層士兵和人民的工具,他們自己根本就不相信這一套理論,並且公然違反。這些事情從他們後來的所作所為就略見一斑,比如在攻克永安城以後,洪秀全就趕緊自封為天王,一下子選了二十多個秀女供自己享受。又對其他幾個骨幹大肆封王。封王的人享有很多特權,比如可以蓋王府,可以擁有很多女人。而普通士兵男女分為兩營,禁止見面,更別說談戀愛了。太平軍攻佔武昌後,東王楊秀清和天王洪秀全竟然為了程玲南這樣的一個女人而鬧彆扭。定都天京以後,這種事情更是變本加厲。洪秀全修建了豪華的天王府並選秀2000名美女充實後宮。各王爺建立了王府,東王楊秀清看見北王韋昌輝的王府比較豪華,直接佔為己有。各個王爺開始比富,開始了驕奢淫逸的生活,領導層只知道貪圖享樂,完全不顧天國百姓的死活,領導層不思進取,僅僅讓林鳳祥、李開芳率領兩萬人馬攻打北京,而有十萬精兵在守衛天京,用士兵的鮮血保證他們腐朽的生活。領導層的小天堂建立起來了,而普通士兵還在前線浴血奮戰,人民還在死亡線上掙扎,這難道就是他們起義的初心嗎?到太平天國後期,洪秀全竟然親自下令,要廢除自己一手創辦的拜上帝會,使得整個太平天國思想混亂,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二,兩個領導核心水火不容

    原來,洪秀全最怕的人是楊秀清。洪秀全是太平天國的天王,自然是最高領導者,但是東王楊秀清卻時不時的以天父的名義下凡,當眾仗打洪秀全。使得洪秀全的權威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太平天國出現了兩個核心領導,並且水火不相容。很多將領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比如,東王府的田水源本來是東王的心腹,但是天王說田水源是自己安排的眼線。於是東王就給田水源安排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藉故把他殺了。可憐田水源到死都不明白自己因何而死,求情當時的女狀元傅善祥幫他找到答案。傅善祥只好把自己的第一次獻給了東王才知道這個殘酷的真相。領們在高層的政治鬥爭中惶惶不可終日。並且洪秀全多疑,洪秀全殺了楊秀清,但是又猜忌韋昌輝,殺了韋昌輝,又猜忌秦日綱,殺了秦日綱又猜忌石達開。而各個王爺也是各懷鬼胎,既想儲存實力,又想獨斷朝綱。這樣的一個領導機構就算沒有天京事變,遲早也會四分五裂,自取滅亡。說句不好聽的,就算清朝不鎮壓,太平天國也會自取滅亡。

    其三,太平天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破壞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洪秀全考舉人三次而不中。對傳統文化的精典著作本來就沒有什麼好感,創立了拜上帝會以後,竟然公開的砸孔廟,將四書五經等書籍焚燒殆盡,將文人士大夫排除在外,當年左宗棠本想投靠太平軍,竟然被太平軍說成妖人而被拒絕。後來左宗棠說,就算我不挽救清朝也要為天下讀書人爭回顏面。雖然後來太平天國也開科取士。但是,洪秀全把四書五經改的是面目全非,女狀元傅善祥竟然成了東王楊秀清的情婦,在楊秀清倒臺以後,天王洪秀全趕緊把傅善祥納入自己的後宮。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其實是由文人士大夫所控制,沒有這個階層的支援任何政權都是曇花一現。比如當年李自成打到北京又如何?

    總之太平錢國沒有自己的信仰,思想混亂,領導層勾心鬥角,這樣的烏合之眾必然失敗

  • 24 # 青衫素人

    個人愚見,就算沒有天京事變,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只是時間的問題。

    這個問題必須得拆開幾個方面來看,筆者就簡單的說一說太平天國的“內憂外患”。

    第一,就是洪秀全自己的原因

    打下南京以後,洪秀全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他失去了初衷。

    當時的太平天國主要分為兩派:一方面一線猛將羅大綱等人主張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打垮清政府。另一方面是楊秀清等人主張劃江自制。

    在這種情況下,羅大綱提出了三點極具戰略眼光的計劃:

    上策就是洪秀全御駕親征,揮師北上,先佔河南,再趁清軍主力部隊尚未集結,一鼓作氣打垮清政府。

    中策是先穩住東南各省,東南各省是全國的賦稅重地,只有建立一個穩定的根據地,才能有資本和清政府打持久戰。

    下策就是按著楊秀清等人的意思,劃江自治,但必須大力組建水軍,只有守住長江天險才能和清政府分庭抗禮。

    在當時太平天國前途一片光芒的時候,洪秀全哪個都沒采納。他既沒有御駕親征,也沒有大力組建水軍,劃江自治的意思。

    這位洪天王在打下南京後,他只幹了三件事:

    一是專注神學,努力神化自己,蠱惑部下為其賣命。

    二是建立所謂的聖庫,掠奪大量的美女、處女充作天王府女官。供自己驕奢淫逸、肆意揮霍。

    三是過分依賴楊秀清,導致東王勢力急速膨脹,使自己成為了天國最大的吉祥物,為天京事變埋下了禍根。

    由於洪秀全的樂不思蜀,導致諸王諸將離心離德,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完全不是一條心。

    天京事變確實是諸王對於權力的追逐,但更多體現出的是天國內部早已經派系林立,除了洪秀全,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指揮的了他們。

    而從李開芳、林鳳祥區區兩萬多北伐軍都可以打到天津附近來看,如果洪秀全御駕親征,中國的歷史必然會被改寫,但很可惜,洪秀全志大才疏,根本沒有御駕親征的意思。

    李開芳、林鳳祥北伐失敗,完全得益於洪秀全和高層領導能力的重大失誤,以及洪秀全自己樂不思蜀的原因,直接導致北伐軍陷入重圍,援軍又救援不及時,最終被清軍全殲。

    第二,東王楊秀清自己的原因

    楊秀清存在自身問題,就是他個人的領導能力問題。

    永安建制以後,洪秀全確立了東王楊秀清節制諸王、諸將、文武百官的權力。永安建制雖然並沒有什麼不妥,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楊秀清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領頭羊。

    楊秀清這個人做事飛揚跋扈、傲慢無禮,對於異己常常無詔擅殺,而對於親信則假公濟私。由於過分的注重個人在政治上的得與失,導致了政敵頗多,為天京事變埋下了禍根。就像甲午戰爭前的李鴻章,他個人在政治上的得與失,確實不能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但引發的連鎖反應卻能。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以後,這些和洪秀全一起打天下的藩王們早就失去了初衷。兩個人能夠坐在一起心平氣和的商量問題的前提,就是雙方都有掀桌子的資本和一個共同的目標。現在不一樣了,太平天國家大業大,藩王們各個腰桿子都粗了,都想著自己說了算。所以在這個時候,誰能打到楊秀清,誰就能獨攬大權。

    所以北王韋昌輝和朝天侯陳承瑢一拍大腿,乾脆誣告楊秀清造反,打著洪秀全的旗號發動兵變,血洗東王府。

    天京事變的本質源於諸王對於權力的追逐確實不假,但楊秀清個人原因絕對佔了一半,空穴來風,說的就是楊秀清。

    就算是沒有天京事變,這個結構框架已經定了型了,各個都是各懷心思,心都不往一處使。這和當時的清政府完全相反,當時的清政府大力扶持漢臣的團練,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鎮壓邪教、收復南方諸省。

    第三,由於李開芳、林鳳祥的北伐,清政府開始重用大量的漢臣和外籍僱傭軍

    辛酉政變以後,兩宮太后聯合恭親王奕訢開始著手參與清帝國所有的軍政大事,清政府一改從前咸豐皇帝一味排斥洋人的態度,開始著手聯絡西方列強參與鎮壓。

    當時的恭親王奕訢態度十分明確,西方列強只不過是要錢,那好,給他錢。但是太平軍不一樣,他們是想要清政府的命,即使是攘外還必須先安內,與其一味排斥洋人,不如聯絡英法美等國組成僱傭軍,協助清軍鎮壓太平軍。

    得到了政府的許可,所以華爾的洋槍隊,由最初的幾百人,猛增至兩萬多人,部隊普遍裝備了後膛來復槍,和大口徑野戰炮,甚至還擁有一支內河小型的蒸汽機艦隊。

    而列強因此從最初的中立,紛紛倒向了清政府一邊,他們開始公然封鎖太平軍控制的沿海,實行軍火禁運。

    而與此同時,慈禧破例重用了大量的漢臣,所以李鴻章、左宗棠等漢臣紛紛出任封疆大吏,手握兵權和財權,這在以往的清史中,絕無僅有。

    上海一戰,中興名臣李鴻章聲名鵲起,一戰成名。清軍大帥李鴻章頂著槍林彈雨、左手手槍右手戰刀,親臨一線指揮戰鬥的形象被紛紛刊登在國外的報紙上。對於李鴻章,清政府毫不吝嗇,直接任命李鴻章為江蘇巡撫。李鴻章從一個昔日寄人籬下的幕僚,一躍而起,軍政財權在握,李鴻章成了實打實的封疆大吏。

    李鴻章的淮系勢力佔據江蘇和上海,曾國藩的湘系勢力佔據湖南安徽,兩支勢力遙相呼應,就像兩支鉗子,死死的咬著太平軍。雙方戰事陷入膠著狀態。

    論裝備實力,此時的清軍以完全不是以往的清軍可以比擬。這些用步槍、大口徑野戰炮武裝起來的清軍官兵一掃從前的腐朽懦弱,敢打敢衝,在高官厚祿的誘惑下,紛紛像打了雞血一樣。

    在後期的一系列戰事中,清軍以少勝多的戰例屢見不鮮,這完全得益於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洋教官的西式練兵。

    太平軍勢如破竹的時代,成了過去。

  • 25 # 文史墨客

    我們可以把太平天國運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金田起義到佔領南京,這個階段可以說是太平天國運動最為輝煌、實力達到巔峰的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定都南京之後的北伐到“天京事變”發生,從這一階段開始太平天國內部已經由不穩定因素演變成了明目張膽的爭權奪利,外部作戰也節節失利,實際上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第三個階段是從“天京事變”之後,石達開帶領大批天國精銳部隊出走,繼而兵敗大渡河,嚴重削弱了太平天國的整體實力,導致了洪秀全完全對外姓將領失去了信任,開始大肆任人唯親,最終導致民怨沸騰、軍心渙散、人人自危,太平天國從此走向了滅亡之路。

    透過對太平天國運動三個階段的認識,我們知道“天京事變”對於太平天國的興亡是起著重要的作用,但並不是其失敗的決定性因素。太平天國不管有沒有發生“天京事變”它的失敗是註定的,“天京事變”的發生只不過起到了加速劑的作用。假如沒有發生“天京事變”太平天國頂多能夠再堅持數十年。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太平天國運動是以農民為基礎,以拜上帝教為組織形式發起的一場農民起義運動,他們缺乏明確的思想理論指導,沒有長遠的目標和綱領,僅僅依靠洪秀全的天父天兄的宗教思想來控制和指導人們的行為。這種宗教思想一開始對於那些社會下層人士確實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隨著起義規模的不斷擴大,具有嚴重侷限性的宗教理論無法解釋越來越多的新生問題,使得天國很多人們陷入迷茫,失去了信念,沒有了方向,人心浮動,軍心不穩,有的甚至對天父天兄的宗教思想產生了懷疑,使得天國內部從上到下危機四伏。

    其次,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清王朝雖然也已經開始顯示出了王朝沒落的跡象,朝政腐敗、民不聊生,曾經大殺四方、引以為豪的滿洲八旗軍隊基本上已經喪失了戰鬥力,僅僅依靠綠營兵苦苦支撐。無奈之下,只能允許各地創辦團練鄉勇,可就是這種無奈之舉才有了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藩所謂的晚清中興三傑等人的一展身手和飛黃騰達,尤其是曾國藩的湘軍實力迅速壯大,最終成為了剿滅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力量。清王朝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不僅賦予了這些地方軍隊很大的自主權,而且糧餉彈藥供應充足,人員補給源源不斷,舉全國之力剿滅太平天國,這些優勢是太平天國所無法比擬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把和我媽的通話錄音給我奶奶、爸爸聽,內容是我媽的謊言和忤逆我奶奶的話,我算是破壞家庭和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