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待曉兒

    很多人提到詩就會想到唐詩,其實這是一種思維的誤區。

    中國古典文學中,“詩文”兩種體裁一直是文壇上的主角,從先秦到晚清從來都沒有改變過。後來出現的那些“詞”、“曲”、“雜劇”、“小說”等等文體,那都是難登大雅之堂的遊戲娛樂作品,一直處於邊緣化。

    所以,不僅唐代有很多詩人和作品,歷朝歷代都如此,只不過唐詩正好處於詩體變革的階段,發展得很快、很完備而已。

    唐詩處於一種特殊的節點上,佔了時代的便宜

    古典詩歌經歷了先秦謠諺、《詩經》、楚辭時代,四言雜言體盛行,到了漢魏兩晉時期,有了逐漸變革的趨勢。

    這種變革體現在內容的豐富和形式的拓展上。

    從內容上來說,各種流派都處於逐漸形成的階段,比如山水、田園、遊仙等等流派,唐代詩壇中有很大影響力的流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都在萌生。也有很多知名的作品、作家,比如謝眺、謝靈運等等。

    從形式上來講,詩歌穩定在五七言體,而沈約等人永明體的創造更是直接開啟了近體詩的序幕,這對於唐代的詩歌有著非常重大的啟發意義。

    而唐代正是承接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餘韻,整個詩壇處於一種融通的狀態裡。

    從內容上來講,山水、田園、邊塞等等流派在唐代都得到了完備和發展,並且結合了盛唐氣象,在觀感上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少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戰亂的影響而出現的衰退、憤懣之氣,又因為科舉的出現,使得社會階層得以打破,文人的創作也帶有很多希望、得意的色彩,即使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讀書人,也不曾感到對於未來的絕望。

    這樣的詩歌必然會給人非常舒適的閱讀體驗,尤其是以中國傳統的審美情趣來說,更喜歡向上的精神狀態。

    從形式上來說,唐朝正好處於近體詩和古體詩都比較盛行的特殊時期,在之前的時代裡,古體詩佔主體地位,並且近體詩還沒有完全成熟;之後的時代裡,近體詩佔據絕大優勢,古體詩鮮有優秀作品。

    所以,這就形成了唐代的特殊地位,在這一時期的詩壇是相容幷包的,有近體詩大家杜甫,也有古風大家李白,無論古體、近體,只要想寫,只要是佳作,都能讓一個詩人名滿天下。

    這種現象在之前或者之後的時代是不存在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沈約等人用“四聲八病”的理論創作永明體,被推崇古體詩的人所詬病;而之後的朝代中,近體詩一家獨大,很難見到優秀的古風作品,篇幅稍長的也多是接近通俗文學的長篇敘事詩,更是在詩壇的邊緣地位。

    所以,唐朝詩歌的成名,除了自身的優質之外,還佔了時代的便宜,沒有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唐詩的魅力也會大打折扣。

    國家對於寫詩一事非常支援,使得文人熱衷於詩歌創作

    我們知道,唐朝是科舉成熟的時代。

    唐朝的科舉考試分為很多科目,用來選拔不同方向的人才,而其中最為重要的,也是最受社會重視的就是“進士科”。

    而進士科的考試內容除了時務策,就是詩賦。

    古人有“詩言志”的傳統,認為詩是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理想、人格、志向、情操等等綜合素質的,所以寫詩寫得好,這個人的品質與能力一般都不會很差。

    所以,考不考得上進士,和“詩”寫得好不好有直接關係,唐朝科舉出身的官員,有很多都是非常著名的詩人,比如韓愈、白居易,都是進士出身。

    除了考試要考寫詩之外,在科舉的考場之外還有“行卷”的風氣。

    就是把自己比較好的作品送給考官看,先混個臉熟,有時候也有“干謁”的風氣。

    送什麼呢?多數都是詩。

    也就是說,如果寫詩寫得不好,別說科舉很難高中,就是“走後門”都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

    面對這樣的社會現實,想要實現“修齊治平”理想的讀書人,又怎麼會不努力寫詩呢?

    其實唐代熱衷於詩歌創作,不僅僅是期望透過讀書科舉來當官的文人,還有一些想要走終南捷徑的人,他們需要社會名氣,還有什麼比詩歌大範圍傳唱來得更方便呢?

    這就是李白所走的路線,詩名傳天下,皇帝都會親自下詔徵辟的。

    除此之外,唐朝的皇帝很多也是寫詩高手,其作品水平甚至都屬於一流行列。

    於是上行下效,唐朝文人都熱衷於詩歌創作就不奇怪了。

    唐詩的盛行從這樣的角度來看,之所以在名氣上比宋詩、清詩要大,和其特殊的節點與朝廷大力推薦有很大關係。

    但要知道一個常識,宋詩、清詩中的優秀作品,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是不遜色於唐詩的。

  • 22 # 詹心榮

    盛世唐文盛世旺,

    今觀之治民安康,

    文人墨客與時進,

    唐詩三佰聖流芳。

  • 23 # 我是一文定天下

    歷史必然呀。唐朝國力強盛,文化和民族大融合,統治者包容,提倡讀書人考公務員,文化普及。所以才有燦爛的唐詩。

  • 24 # 零露醉

    中國古代文學是詩文傳統。先說詩,首先是唐之前先秦詩經、漢樂府,建安風骨、晉山水詩玄言詩、南北朝民歌、宮體詩等的文學現象為唐詩的大盛奠定了基礎,這是文體發展的必然。再說文,文自漢賦、漢傳記文學後似乎陷入了某種“僵局”,經古文運動後重煥生機,冥冥之中也給詩的發展作出了讓步。此外,唐代科舉制度將詩列為考試科目,自然大大鼓勵了唐人作詩。唐代經濟發達,酒肆林立,詩可唱可吟,符合唐人浪漫氣質。盛唐氣象成就了唐詩,唐詩也吟詠出了盛唐氣象。

  • 25 # 如若天風

    《自由體詩》

    ——(在中國,詩文的真正高峰是“離騷”,唐詩與之相比猶若螢火蟲比太陽,唐詩的受崇,其實是宣傳而造成的誤導)

    整個後來推唐朝,竟然糊塗拋離騷。

    詩文最巨正則子,妙才子建誰敢搖。

    人稱近體不近體,李白未將此體瞧。

    迴風弄雪橫雲彩,天下紛紛向我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瓶8百元的茅臺,成本價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