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祖南向坐
-
2 # 社戲八12
題主你好!這種做法已經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我是一名老師,我親眼見證了野蠻的家長,上來就打,自己孩子犯錯誤了,家長上來就打老師。學生犯錯誤了,老師批評了幾句,學生帶著幾個人在辦公室把老師打了。這樣的事太多太多。
但是學生犯錯誤,必須要有一定的懲罰措施,不然學校再也不會有安寧的一天。老師不敢對學生動手,就只能請家長把孩子領回去待幾天,這是沒辦法的辦法。
當然,一般會用這種辦法,肯定是因為這個學生屢教不改,而家長又不太配合學校工作,家長不管孩子,老師不敢管。如果家長全力配合學校一起管教孩子,我想老師絕不會送孩子回家,畢竟老師都希望孩子有一個好的前程。所以不能掉課。
如果我們的社會真正形成學校,家長,社會這種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我相信,我們的孩子肯定會越來越優秀,我們的祖國必定會越來越強大。
-
3 # 落櫻老師
這種做法當然是有點不妥的,家長要及時和老師溝通,瞭解孩子在什麼方面犯錯,老師更知曉孩子在校的表現,家校合作解決問題。若是孩子在學習方面比較吃力,家長可適當輔導,幫助孩子解決學習方面的難題,若孩子在與同學相處中容易產生矛盾,就多於孩子談談心,引導孩子轉變自己對他人的態度,與同學友好相處,建立孩子健全的人格。
任何事情都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家長和老師要對學生有包容心和耐心,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發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學生更有自信快樂的成長。
希望以上建議能幫助到您
-
4 # 中學數學習題簡析
不太對,學生犯錯誤了,老師要耐心勸導他,讓學生明白是哪兒不對,然後如何改正。
只有用心交流,學生才更加願意聽進去,多換位思考,多動腦筋,幽默生動一些
-
5 # 紅色律師
對孩子的教育,家校應當聯合,學生一犯錯誤,老師就讓家長領回去,這是錯誤的。
一些學生的缺陷是在家裡形成的,基於這一原因引起的犯錯誤,家長推卸不了責任,家長必須從自身找原因,在改變自身缺點的同時,配合老師改掉學生的缺陷,如果家長不配合,還一味的指責老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可以讓家長把學生領走,否則,有這樣的家長在學生身後撐腰,學生在學校會變的越發的猖狂,僅僅透過學校的紀律,是不可能管得住的。
如果孩子犯錯誤與家庭因素無關,學生犯了錯誤,一般不想讓家長知道,這時,如果老師自己管不了,可以聯絡學生的家長,讓家長來學校和學生見面,老師家長配合教育,必見成效。絕對不可為了推卸學校和老師的責任,讓家長把學生領回去反省。
-
6 # 我的芒果老師
這種做法當然是不建議常用,不是那麼妥帖。但是也要分情況來對待。
首先學生犯錯,老師的一般做法是會了解事情經過,再對孩子先思想教育,或者批評或適當的懲戒。但是現在社會的教育情況也很明顯,很多時候教師很難對學生進行有力的批評。因為稍一不小心,就可能變成了外界所說的體罰或變相體罰。相對比較開明或者理性的家長能理解老師的做法,但是更多的時候是埋怨老師。因為大家都知道,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從小捧在手心,含在嘴裡還怕化了。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疙瘩,這也就造成一出現問題,家長一味責怪老師。但是當事不關己時,孩子犯錯了,又會說是老師管教不嚴。老師實在很為難。
在很多地區,老師其實屬於弱勢群體。當出現問題的時候,老師想適當懲戒也是沒辦法,只能和家長溝通,家校配合教育。這又涉及到剛剛說的問題。有些家長比較理性開明,對待孩子教育也用心投入,家校配合好,教育效果自然也不錯。但是也有一些家長把孩子送往學校,就無事一身輕了,可能就認為管教孩子的事情是老師的事了。當出現這種情況,家校配合的效果可想而知就不那麼理想了。
會出現老師叫家長到校,有可能就是老師沒辦法有其他有力的手段去教育了,只能透過不斷叫家長引起家長重視和配合。當然,也有可能是這個老師個人的教育方法不當。
-
7 # 中學物理艾老師
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老師,不只要給學生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完整的人格。所以我覺得老師這種做法有所欠妥。
1、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榮的事業。平時學生犯錯,不應該一直叫家長。老師應該先掌握學生犯錯的主要原因,可以跟學生談談心,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學生犯錯。比如,跟同學之間發生矛盾;學生的叛逆期等等。
3、教育學生應該由家長和學校共同完成,不能把問題退給任何一方,家校共同合作共同教育孩子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最後希望所有老師以四好老師來要求自己:有理想信念,有紮實學識,有道德情操,有仁愛之心。
-
8 # 心理學習者教育小感悟
覺得經常叫家長會管不住學生,並且學生會不服,由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因此會變成敵對,就更沒法管了。除非大錯誤,非請家長不可的。
有點小錯誤就請家長,時間長了家長會覺得老師有問題,會想老師是不是有什麼企圖或者在暗示家長是不是該送東西了。最後會變成全班學生和家長覺得老師沒能力或者黑心,有怒不敢言。
學生嘛,難免會犯錯誤該批評批評,該感化的時候感化,關係好,打兩下也沒事,吼幾嗓子出出氣,回頭該好還好,學生還是很好相處的。確實不行的學生,無法挽救的,太過能作的上交學校,該處分處分,該開除開除,不過輕易不走這步,畢竟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
-
9 # 老周微課
您提到孩子“犯錯”和“經常”。那說明孩子身上肯定是存在問題的。不知道您孩子是小學生還是初中生?
如果老師只是在孩子一犯錯就想當然的叫家長來領人回去反省那肯定是不妥的,因為這樣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令問題惡化。
這事肯定是老師,家長(雙方)共同配合解決。不知道您孩子犯的是哪一類的錯誤?跟同學之間的矛盾、惡作劇?還是毀壞公物等等。
作為老師肯定要深入瞭解前因後果,不能聽信一方之言,要結合學生的平常表現和同學的反應等來客觀瞭解。
因為孩子經常犯錯,如果是同一個錯誤,屢教不改那得從孩子的心理方面深入瞭解。
有些孩子犯錯是為了博得關注,有些是為了發洩,有些的是生活中的壞習慣的延伸。所以家長也要多瞭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也要多多反省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對孩子缺少關愛等等。
處理方式要把握好尺寸。有些孩子吃軟,有些孩子怕硬,有些既不吃軟也不怕硬,特別是早早進入叛逆期的孩子。但基本上軟硬兼施都能處理好小學生的問題。
我們在處理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犯錯時,靠著老師的威嚴基本上都能解決。高年級的學生要先來硬的,氣勢上一定要壓住,再來軟的道理說教。最後,前後要再進行一個月左右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跟蹤教育。剛開始一個星期一三五三次在辦公室單獨談話。後面一個星期兩次談話。主要是表示關心和提醒不要再犯錯。
其實,小學生壞心眼的,本質壞的幾乎沒有,他們的思想還真沒有到那種地步,都是我們把他們給放棄了。很多情況下孩子都會被我們說著說著就掉了眼淚。
家長要經常跟老師溝通聯絡,多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有沒有好的轉變,如果有要及時肯定。沒有時要正向鼓勵,不批評,還要及時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期望。
-
10 # 佳思佑考場語文
不對。
學生犯了錯誤,老師絕不要有讓家長領回家去的想法。尤其是不能老是這麼做。其實說白了就是不要有這樣的想法,一次也不要這麼做。
自私地說這是為了你自己。無私地說這是為了學生。
一.目前,老師這個職業是高危的。要依法治教。既要教育好學生,也要保護自己。作為老師,只要學生因為我們在語言或動作方面有哪些不得體,甚至沒有不得體很正常,但是學生出現了問題。老師都會說不清。小的負擔責任,被領導批一頓,被家長罵一頓,被學生恨一陣,自己煩惱一陣,大家唏噓一陣,也就過去了。但一旦問題大了,就過不去了。這對自己一生都是一個梗。我覺得做老師的還沒有大度到因為太認真太負責太較真,工作出了問題而不後悔的。
如果出了大事兒,後悔都沒有機會。
案例一:
男生在學校經常打架,老師讓家長領回去反思。家長對老師的工作比較認同,但是工作非常忙,不能夠連續幾天在家陪小孩兒。孩子在家上網、看手機,反而找到了樂子,再也不想到學校來啦!
案例二:
小孩兒上網有癮,經常從男生宿舍裡偷偷翻牆跑出去,到附近的網咖上網。老師怕負責任把他趕回家。家長不同意把孩子領回去,老師非常強硬地讓家長把孩子領回去了。家長就把孩子鎖在家中去上班。這孩子不知處於什麼心思,從二樓跳下,幸好只是摔傷,沒有失去生命。但是家長非常有怨言,要告老師。教育局出面和解。老師賠償學生一部分錢。看上去不合理,但是隻好花錢買平安。私了了事兒。
案例三:
雖然沒有被家長搞得很大,但是報社的記者還是找到了學校採訪了班主任。班主任立馬說得很清楚,絕對沒有把孩子趕回家,只是想孩子的基礎差,讓孩子的家長在家找個輔導。家長馬上說,哪有那麼多錢?班主任說孩子什麼時候想來上學就回來上。家長馬上又提到別的事兒,說班主任說來到之後也是讓他們坐最後一排。班主任又解釋一通。 而三個調皮的學生,反而表現得很乖,說得也很好,在記者面前,說在學校裡還可以學點知識,在傢什麼也學不到,好像是學習的慾望很強烈。
所有的事兒都好像是老師在沒事兒找事兒。
不管怎麼說,如果趕學生回家惹上點兒事兒,首先就是給自己找不痛快。
案例四:
去年本地某中,二校區,女孩兒趕回家後服毒自殺。
案例五:
案例六七八九……
有的老師因為趕學生回家,學生出事兒了,這對自己將是多大的心理負擔,教學事故?
有的老師因為這件事兒受不了,採取極端手段對待自己了,這對自己和家人又是多大的傷害?
二.再說了,做老師,就得用成長的眼光去看孩子。容忍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犯錯。
曾經有一個故事,老牧師主張嚴懲犯罪的人,年輕的牧師則主張寬容。老牧師說,上帝給了我們眼睛,就是讓我們發現這些錯誤去懲罰。年輕的牧師說,可上帝也給了我們眼皮。
回憶一下我們自己成長的道路,如果有的人揪住我們的錯誤不放,我們還有沒有今天的自己?有的時候我們真的很感激,幸虧在某些時候,老師,家長,同學還有他人沒有跟我們較勁。
所以我們做老師的,關鍵的是儘量地去管孩子,讓孩子按照社會和家長、老師所希望的方向去努力。實在沒有辦法的,那就盡人事聽天命。有些可能樹大自直,有些會繼續發展。那都是將來的事兒。
做老師並不能夠解決社會上的一切問題。如果老師在學校裡就能把所有的孩子都培養成正人君子,社會功臣,那其它國家機器早就沒用了,不會發展到今天還有警察監獄!
三.所以老師一個方面要依法執教,愛崗敬業,恪盡職守,另一個方面,也要通達人情,體諒孩子個性的多種多樣,採用對雙方都無害而儘量有利的方式方法來工作。讓每個孩子享受正常的受教育的權利,也讓自己在職業高危的情況下能夠正常地享受工作。
總之,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1.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容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不完美。
2.得饒人處且饒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維持正常的生活秩序最重要。
3.儘量做到愛生如子。
老師應該有的一顆愛心對待孩子。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就要如何對待班裡的孩子。對自己的孩子能容得了的,也得能容得了別人的孩子。愛生如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11 # 振東老師
學生犯了錯誤,老師經常讓家長把學生領回家進行反省。這種做法究竟對不對?這就要看家長的認識了。
單純從法律角度上來說,老師的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也是一種違法行為。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由於其身心發展尚未成熟,屬於弱勢群體。因此,國家從多個層面給予未成年人特殊保護。未成年人保護法裡邊就明確規定,學校應當保護未成年學生的受教育權,不得隨意開除學生。讓學生停課回家反省,實際上是侵犯了學生的受教育權。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學生家長甚至包括學生都會拿未成年人保護法的這條規定與老師進行辯解,強烈要求學生繼續留在班裡聽課。這也給很多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帶來了很大的無奈。畢竟,法律的約束力擺在那裡,誰都無法抗拒。
但是,從現實角度和教育角度上來講,老師的這種做法自有他的道理。自古以來,嚴師出高徒。一個優秀的班級,離不開管理嚴格的老師和賞罰分明的班級紀律,一個學校更是如此。試想,如果我們的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你是想把孩子送到一個管理嚴格的學校,還是一個紀律鬆散的地方?相信大家都會選擇前者。
絕大部分老師在處理犯錯誤學生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談話、警示、批評、懲罰,直至回家反省,老師的心裡邊肯定是有點數的。如果學生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老師就要把他攆回家反省,那老師的處理就未免顯得過猶不及。但凡那些被家長領回家反省的學生,基本可以確定,一定是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到了不得不重罰的地步。
絕大多數的家長對老師的處理結果都是贊同的,也是支援理解的。但也有極少數糊塗的護短的家長,要麼說老師的處理是一種違法行為,要麼說孩子本身的學習成績就比較差,再回家反省,耽誤那麼多的功課,那成績不是更加差勁啊。這一部分家長是真的不瞭解自己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個愛學習的學生,即便請假一個月,他的各門功課成績也不會落下多少。但是一個在課堂上都管不住自己也不想去學習,終日把學校當成混日子的場所的孩子,聽與不聽,學與不學,最終的結果還不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換了一個環境罷了。你現在給老師說回家反省影響孩子的成績,那不是自欺欺人掩耳盜鈴嗎?
況且,真正的教育是無處不在的。生活處處皆學問,生活處處是教育。孔子還每天三省吾身呢!所以讓孩子回家反省,不是中止他的學習,只不過是讓他學習的方式改變了一下而已。
當然,作為老師,不可隨意做出讓孩子回家反省的處理決定。必須要嚴格按照校規校紀、班規班紀去進行處理,從學校和班級的層面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這樣,在處理的時候就能夠讓學生信服,明白這是規矩使然,而不是老師故意為難他。回家反省的目的,是為了端正學習的態度。態度端正了,遠比老師和父母簡單的說教要強的多。
但是,這種做法只能偶爾為之。作為一名負責的老師,在做出這種懲罰之前,一定要考慮到家長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孩子具體的家庭實際情況。否則的話就會適得其反,達不到教育真正的目的。
-
12 # 程式設計師瓦力
我覺得這個問題不是簡單的對錯的問題,很多人站在家長的立場來看的時候,就會認為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但是我覺得有些時候家長也需要站在老師的立場來考慮一下,這可能是有些老師的無奈之舉吧。
一方面由於學校給老師的形式上的任務加上教學任務,再加上來自學生和家長的壓力,讓老師們不堪重負,所以有的老師會以這種形式轉嫁一部分壓力。這也是現有教育機制不完善的地方之一。
另一方面這種轉移壓力的做法我們可以不認同,但還是能理解的。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有各種壓力,有時候遇到來自上級的壓制,有時候來自收到眾多工的難以承受,有時候來自困境的迷茫絕望。成年人的世界都不容易。
最後,孩子的教育本來就是要學校➕家庭相互溝通,相互促進的。老師把孩子在校表現跟家長溝通,和家長在理解、判斷、共情的基礎上商討解決辦法,家長再誠懇地跟孩子溝通,理解孩子的感受,洞察孩子的觀點,水到渠成式的引導,愛孩子,保護孩子。
透過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來讓自己的孩子獲得提高,減少孩子犯錯誤的次數。
-
13 # 雪域童話
只要是學生,就不可避免地會犯錯誤。面對犯了錯誤的學生,該如何處理,考驗的就是教師的教育智慧,體現的是教師的職業道德。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學校任校長的時候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有一天,他看到一個男生,正想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同學,陶行知當即制止了他,並告訴他放學時到校長室等候。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時,那個男孩已經等在門口準備挨訓了。陶行知從兜裡掏出了一顆糖,笑著遞給他,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裡,而我卻遲到了!”男孩驚疑地接過糖。隨後,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顆糖放到男孩手裡,同樣笑著說道:“這顆糖是也是獎勵你的,因為當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勵你!”男孩更驚訝了,眼睛睜得大大的,瞪著手中的糖。接著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糖塞到男孩手裡,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巴砸那個男生,是因為他們不守遊戲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說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我應該獎勵你!”男孩捏著手中的三顆糖,感動極了。他流著眼淚哽咽地說:“陶……陶校長,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自己的同學,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用這種方式呀!”
看,面對犯錯誤的學生,陶行知並沒有批評,沒有訓斥,也沒有讓他寫檢查,更沒有找其家長來共同教育,就憑著幾顆糖,卻使犯錯誤的學生接受了教育。
因此,一個有教育智慧的教師,絕不會輕易讓家長把犯錯誤孩子領回家反省,更不會經常為之。可何況教育法也沒有賦予任何人隨便將孩子逐出校門的權利,所以教師經常叫家長把犯錯誤的孩子領回家反省是欠妥的。當然,作為家長,平日一定要積極配合學校的管理,經常和老師多溝通,掌握孩子的在校表現,既瞭解孩子的優點,也掌握孩子的不足,從而幫助孩子揚長避短,切忌因溺愛而護短。否則,將來吃大虧的一定是自己的孩子。
記住:優秀的孩子,一定是家庭和學校、家長和教師配合得相得益彰的教育結果。
-
14 # 寶媽育娃
這是沒辦法的辦法!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學生就更是,實在沒辦法教育了,就只能領回家!相當於告誡他,不改正就不能上學了!
-
15 # 蘇浩聖澤智慧父母
老師你是育人,你不是看鴨子。孩子不聽話老師確實無奈,因為老師不是神,但是作為老師不能動不動就讓家長把孩子領回去反省,這種是極為不負責任的老師。
什麼是老師?老師教育孩子都不專業那父母教育孩子基本是無證上崗。老師動不動就讓家長把孩子領回,孩子的面子擱哪呢?孩子心靈受傷怎麼辦?
孩子回家以後結果是什麼樣,這大家都知道。我不是不贊同老師找家長,因為有些孩子確實需要家長管教。這裡要談的是老師的教育方式,孩子不停你的是否和你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呢?
當然很多孩子確實很難教,基本教不動。老師和家長要想辦法,孩子變成常常被老師叫家長來領回反省這種做法是不應該的。因為學生犯錯誤和老師的教育方法與方式有一定關係的。
有的老師教書象趕鴨子,班級裡能趕上的就上,趕不上的就一棍子打死,久而久之有些孩子趕不上,父母也幕監督,最後孩子在班級裡變得特別沒有存在感與價值感,於是就自暴自棄不再把精力放在學習上,甚至在班級裡搗亂,讓老師難以下臺、、、、、、
作為老師不但要教孩子文化,還需要關注孩子們如何健康成長。孩子不是隻有文化課重要,逆商、情商對孩子也很重要。但是有幾個老師學會或者懂得教育孩子與孩子的九型人格有關呢?有人說孩子打老師是不對的,這是確實不對,但是有些老師為什麼會被打?難到老師真的都沒有做的不對的嗎?老師真的就沒有教育方式不對的嗎?還是老師與孩子的溝通方式是否有問題呢?記得我上初中時,經常在上數學課時看小說,於是數學成績就一塌糊塗,並且是倒數第一。數學老師是我班主任,看到我數學考成這樣並沒有在班級點名批評我,而是提醒說:這次我們班有人考了很差的成績,實在是太不認真了,希望下次考好。當時的我很慚愧,暗暗的對我自己說:我下次一定要考好。老師沒有點名批評我,是老師給我留面子,這樣不至於我受到更多的傷害。所以老師你不止要讓孩子學習好,更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老師教育孩子不是看鴨子。
-
16 # 其正色
當學生在學校犯了錯誤,班主任老師經常叫家長把孩子領回家反省,老師的這種做法對嗎?對於這個問題,因為我的孩子在上初中二年級的時候,犯了兩次錯誤,班主任就讓我把孩子領回家反省。上高二的時候,孩子又犯了錯誤,班主任老師又讓我把孩子領回家反省。透過這好幾次把孩子領回家反省,我就說說我的看法和感受。
一、老師為什麼非要這麼做呢?
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誤,班主任老師叫家長把孩子領回家反省,我發現這幾次孩子犯錯誤階段是發生在初二和高二年級,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正處在青春叛逆期,是學校和家庭對孩子最難管理和教育的階段,也是孩子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過度的必然階段。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出生牛犢不拍虎,正是孩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齡階段,如果和孩子的關係處理不好,孩子就會和老師對著幹,和家長對著幹。作為班主任老師,是孩子在學校的直接管理者和教育者,當孩子不接受老師的教育和管理方法時,如果教師強行對孩子進行管理和教育,勢必把問題的矛盾激化,也不利於班級管理和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這時就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把孩子領回家反省,透過家長和孩子和平友好的溝通交流,讓緊張的氛圍緩和一下,家長慢慢的開導孩子反省自己的錯誤,認識學習的重要性,為重新回到班級學習做一個良好的心理準備,更有利於孩子的學習和身心健康。
二、家長是怎麼想的呢?老師這麼做有必要嗎?
孩子在青春叛逆期犯點錯誤很正常,如果孩子在青春叛逆期不犯錯誤那就絕對不正常了。但是有些家長可不是這麼想的,有些家長認為老師在學校專門負責孩子的學習和教育,動不動就叫家長把孩子領回家反省,孩子犯了多大的錯誤,連這點問題都解決不了,你當什麼老師呢?好像孩子的教育成長跟自己沒有關係的似的。被逼無奈只好當著老師的面把孩子領回家反省,有的家長把孩子領回家後,不是指責就是打罵,把本來不大的矛盾給進一步激化,孩子怎麼都認為自己是對的,就是不聽老師和家長的話。偏和老師家長對著幹,最後導致孩子有了厭學情緒,甚至不想去學校唸書了,真是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三、孩子是怎麼想的,對孩子心理有傷害嗎?
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誤,在眾目睽睽之下把家長叫來,要求把孩子領回家反省。孩子會認為老師在這麼多的學生面前故意刁難自己,故意和自己過不去,故意整自己,心裡越對老師的做法憎恨和不服氣,認為自己給家長丟人現眼,給家長臉上抹了黑,被老師叫到學校,把小小的錯誤給無限放大了,孩子在心理上根本無法接受,這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來說,是心理上最大的傷害。
-
17 # 汕頭謝老師
首先,要客觀看待這個問題,因為孩子還處於對生活或人生認知的懵懂時刻。然後,再看看孩子犯錯誤的過錯和原因是什麼,有些是故意為之,有些是無心之錯。我一向不贊成學校的一些老師一有孩子犯錯就通知家長然後當著家長或學生的面狠狠批評彼此,並讓家長當場把孩子領回家好好反省。這樣的效果差強人意,而且家長要趕回去上班,也沒有太多時間和孩子好好溝通,講清道理。所以,學校老師這樣的做法有推卸責任的用心,傳道解惑有教無類的意義已經被他拋之腦後。所以,老師這樣處理是不合理,不合格,沒有盡到責任的!
-
18 # 青海教育圖鑑
首先,出現這種情況多數是因為學校老師的教育對這類學生已經到了不起任何作用的地步。作為學校既無權開除又不能勸退這類學生,無可奈何之下,只能讓家長把孩子領回家教育反省,等孩子深刻認識到錯誤,願意改正後,讓其回校繼續接受學校教育。
其次,學校讓家長把孩子領回家反省是有一定的法律依據。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九條規定:對於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學生,學校和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互相配合加以管教;無力管教或者管教無效的,可以按照有關規定將其送專門學校繼續接受教育。
這裡的“學校和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互相配合加以管教”,就是就讓家長把有嚴重不良行為的孩子領回家教育反省的法律依據。
綜上所述,對於某些嚴重違反校規校紀,不服從學校管教的初中生和高中生,讓家長領回教育反省,是一種比較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措施,符合相關法律規範要求的家校聯合教育政策。所以,我們理性看待問題,家校配合積極教育孩子才是正確的選擇。 -
19 # 雪域孤松3
這個問題有意思,看得出家長已經很不賴煩了,心裡對老師的做法應該很不滿意了。我們都也認為這樣做的確不妥,老師難道不知道嗎?分析分析原因,你說老師經常叫學生請家長,這可以證明學生經常違紀。經常違紀的學生教育需要家長的配合這沒有錯,老師經常請家長證明老師在教育學生,對學生沒有放棄還在努力,那麼家長想想是老師的問題,還是你的問題或,者是孩子的問題。
-
20 # 尹凡的禪房
不贊成這樣做!老師可以和家長溝通,一起商量解決辦法。孩子還是按正常作息,該上學上學,該回家回家。學生犯錯誤是正常現象,老師和家長不光要教知識,還要教做人做事,這是職責所在,別孩子一犯錯就火冒三丈,如臨大敵。叫家長是錯誤的,這麼做一開始你就站在了孩子的對立面。一日為師 終身為父,老師是孩子的父母,要和孩子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關係,無論發生什麼都能交心!
回覆列表
因人而異,膽子小的讀音嚇唬一下,管用;膽子大的不管用,甚至適得其反 ,變本加厲;對於心理不太健康的學生絕對不能用這招,天知道會發生什麼。而且這個手段在同一個人身上不能常用,常用就滑了。上學期有個學生被班主任攆回去反省反省,結果,直接送到輟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