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兒子從小我就對他很嚴厲,所以在他不聽話或是很調皮的時候,我就會數三個數的方式來被動約束,因為從小我就打他,我想請問這樣的管理教育有什麼弊端。
7
回覆列表
  • 1 # 婷姐很酷

    我始終覺得,孩子該打的時候還是得打,但要注意方式和語言。畢竟我們都是普通人,不可能像那些專家教授一樣,大道理一堆一堆的,其次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和那些有錢人不一樣,從小把孩子送到一個非常優越的環境去接受教育,那麼環境不同,塑造的小孩後天性格也不同,在小孩犯錯的時候,如果不給他教訓,他是不會記得的,但是讓他長記性的同時,也得告訴他讓他知道錯在哪裡,下次再犯同樣的,那麼懲罰會更重,經常會有一些專家跳出來,說什麼孩子不能打,要溫情教育,我不能說她們是錯的,但是在我們這種普通人的生活環境中,接受的是各種個樣環境和家庭裡的孩子在一起,學好難,學壞分分鐘,相信很多人都有體會,為何小孩還沒上學時,是個非常好的孩子,髒話不知何物,結果上學沒幾天,髒話連篇,壞毛病一堆了,這就是小孩的塑造性,有樣學樣,如果不讓他知道犯錯的代價,那麼以後新聞裡各種熊孩子的錯誤基本會在自家小孩身上重演!

  • 2 # 西風Shou馬

    抱歉,我和你的症狀一樣呢!孩子調皮時候,我也會用數三個數的方式來約束孩子。

    弊端?也許是會束縛他自由的成長,又也許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膽小,做事畏手畏腳?或是更為嚴重?坦白說,我也不確定!

    我個人認為,人生有人生的規則,社會有社會的規則。凡事都有應該有個尺度。孩子太小的時候,制止他是為了保護他,大一點制止他,是讓孩子明白一些規矩和道理也無可厚非吧?當然,正如之前所說“凡事皆有度”家長在管理孩子的時候也應該有個尺度。不過於干涉孩子,他的調皮沒有涉及到自身安全沒有妨礙到他人,有時候就應該適當的放寬一些,哪怕有時候會讓自己多受累一些,畢竟好奇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但在孩子有錯的時候還是儘量多一些耐心吧,我相信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夾雜過自己和孩子無關的脾氣,有時候還有無名火轉移到孩子身上。

    還有,所有的自由都是相對的自由,過於束縛肯定不對,過於放縱就更不對。社會競爭那麼大,孩子也不能太嬌氣!

    我也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抱著學習的態度,分享一下自己的小心得,與諸君共勉!

  • 3 # 像風一樣吹過4

    從小學開始,學習成績不好,我爸爸經常打我,拿樹條抽我,我心裡面比較記恨的,為什麼每個人都要考100分呢,我也想好好學習,我不會能怎麼辦呢!這樣子做只會試得其反,讓我考試的時候更加的膽怯,生怕考不好,又要捱打,讓我的脾氣變得更加暴躁,聽不了好話,作為父母不能一媒的打罵孩子,也要給孩子申辯權,要有耐心,讓孩子知道你這樣子做是為她好,是愛她的!孩子也要有自尊的!

    1、從小種下孩子叛逆的苗頭。中國家庭教育指導師林高龍指出,在兒童心智成長過程中,他們會有一個內在的心理平衡機制,比如孩子小時候沒有力量反抗外在壓力,但會無意識或有意識地進行家長不認可的行為,把家長施加的壓力反作用於家長,以達到心理平衡。如果這種平衡機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會形成一種爆發式的力量,到了青春期以後突然釋放。這時侯,家長們往往武斷地認為孩子“變壞了”,殊不知其實這是父母自己在孩子的童年期親手種下的惡果。2、極易導致孩子患上強迫症。小孩子年齡小,性格還在塑型中。如果孩子一直受到過於嚴厲的管教,長期精神緊張,心理壓力大,很容易導致強迫行為,進而發展強迫性格。而強迫性格和強迫症之間關係密切。醫學發現,不少強迫症患者在小時候都有過家教過嚴的經歷,這讓孩子反而失去了自我,家長、老師說什麼他就做什麼,等長大後一旦遇到某些壓力或是外界因素的改變,就可能患上強迫症。3、大大挫傷孩子的自信心。家長對孩子管的太嚴,孩子一有錯誤動輒訓斥,往往不能夠真正幫助孩子克服問題,反而會強化缺點。因為,對孩子來說,通常是以成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已的,成人說他怎麼樣,他就認為自己是怎樣的。而且這種數落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對以後發展很不利。適當的期望值可以成為孩子進步的動力,促進成才。但如不根據孩子年齡特點、智力水平,盲目而無止盡地不斷提高期望,會使孩子產生厭煩情緒,從而影響孩子的正常學習水準,並讓孩子喪失信心。家長的這種期望,也就會變成失望。其實,孩子們也是有自尊心和進取心的。作為家長,我們應該讓孩子們在守規矩的過程中體驗到守規矩帶給他們的快樂與好處,比如贏得了別人的尊重與讚揚等等,這個時候你甚至不用刻意要求他,

  • 4 # 悠然happy

    過度的嚴厲不好, 會抑制孩子 。先說不良影響,最常見的是會養成對立型人格,容易把別人給的普通建議判斷成是在和自己做對;習慣性揣測他人動機,以為若不判斷對方下一步會做什麼,意外傷害很可能會像童年般突然到來;個性過強不懂得包容,因為從小就沒被最重要的家人或師長包容過,包容的課題在性格長成期無人以身施教;任何情況任何事都很難認識到自己錯了,每一個常被打的小孩,都無法瞭解到自己究竟錯哪兒了,暴力讓人關注更多的是接下來該如何應對而不是自我反思;有了要求不會妥善表達,為達成目的所做的私下舉動要比明面行為多;凡事喜歡往壞處和嚴重了想;會對孩子使用暴力的父母,其實都可以歸結為對情緒的自控力、變通性差,而這些特點都會像基因一樣深深扎據在孩子的意識裡。如果這個孩子在成人後個人能力不強,則很容易形成對外忍聲吞氣,對戀人不依不饒的特點,俗稱“窩裡橫”;有人會產生無情特徵或情感表達障礙,在哀求無用的家庭裡,孩子會學會自動遮蔽讓自己不舒服的那部分感受以減少心理傷害,而所有曾反覆受傷的地方,最終都會結上厚厚的疤,變硬變鈍,心也是一樣;如果這是一個女孩子,她可能會不夠自信。被打大的女孩,對自我的認可度不會很高。暴力讓人缺乏尊嚴,其實不論性別,當一個人在幼年時面對他無法抗拒的暴力時,他一度的自我尊嚴感一定會被壓制的很低。

  • 5 # ii小小孩

    我的父親不是很粗暴,但是武斷,就是說在子女的事情上,只能他說了算,我想大多數中國家長都一樣不會考慮孩子的感受,因為他們的理由是一切都為了孩子好。不論是是言語上還是行為上的暴力我都覺得很受傷,小時候逆來順受卻在心裡種下了暴力的影子,當他終於衰老了的時候,一件事情引發了我的暴怒,我第一次對著父親大吼,過後卻沒報復的快感,反而深深地內疚…後來進入佛教,我才明白,一切都是因果。我們雖然是孩子,但有了自我意識就有了人格,人格就是自尊,中國父母從來不認為孩子有獨立人格,以愛的名義對待,要麼棍棒夾擊,要麼包辦溺愛,所以許多人心理多少受到來自父母的傷害。每當我感到被父親的粗暴傷害時,我就想自己將來有了孩子,一定像朋友樣對待他。這是真的,我和兒子成了比較鐵的哥們,我老婆常羨慕嫉妒恨說兒子既崇拜我,又親熱我。他小時頑皮我打過他,但總要先講盡道理,稍大一點就絕不動手了。他初中時跟同學去網咖過夜,告訴他爺爺奶奶是在同學家,我知道後便懷疑,第二次一聽說便趕回去,在路上碰到他,他依然說是在同學家。我很生氣,卻既不發作也不戳穿他的謊言,而是告訴他:說假話是會付出代價的。而他還是保證沒說謊,我就說那就去同學家驗證下。他說的同學家在幾十裡之外,我就拉著他一步步走著去,有車也不坐。他剛在網咖熬了一夜,又累又餓,走得快要暈過去時終於承認:同學請他去上網,又教他怎麼騙家裡人…從此他再也不敢對我撒謊!父望子成龍,這是老一輩的想法;我願子健康。賈平凹說,願子成蟲,也是一個意思。嚴格教育是好事,但規矩不要只針對孩子,也就是要以身作則,言傳莫如身教,最可悲的教育是你為孩子操碎了心,孩子卻無視你的心,孩子越大卻如斷線風箏,讓你越來越感覺不到,甚至一度失去了目標。怎麼會這樣?孩子對你有牴觸,心裡煩你,你的愛成了他的牢籠,你的關心成了他的枷鎖,他的心如籠中鳥渴望天空般渴望自由,你的嚴勵為你樹立了嚴父的高大形像,但也在父子心靈的交流上壘起了難以逾越的牆!

  • 6 # wxq琴逸

    作為八十年代的一員,沒有被打過的鳳毛麟角吧,老一輩的不論是有文化沒文化的都覺得棍棒才是管教孩子的法寶。

    打是必須的(作為一個有一歲多寶寶的寶媽),因為寶寶不喜歡被人說教,特別是他奶奶,奶奶溫柔和氣地說寶寶,你不要太調皮等等一說他哪裡不對,我去,他是直接耳巴子上臉了。只有我才能降他。

    我懷他時也還好啊,我只能說人的性格是天生的,他的脾氣倔,我只能慢慢幫他改。他被揍(被打手心,用我的手打,為什麼,因為用武器他爺爺奶奶捨不得,只能人肉武器),然後他會馬上抱著你大腿,傷心地哭,各種黏,然後你蹲下去一抱,人家眼淚馬上停了。我就會開始說教,你看打人是不是很疼,不管是誰,都不可以隨便打,(以後長大了遇見熊孩子欺負,可以還手的嘛,這句我心裡默唸)會讓人不喜歡你的。有什麼事情,我們好好講,不能隨便打人,丟東西使氣的。解決不了的,找媽媽,媽媽幫你。

    我有時都覺得我不是牛魔王,我是那個唐僧啊。好在寶寶能聽懂,並慢慢改掉這個亂打人的習慣。我希望以後能不揍就不揍,揍了之後我會分析給你聽。

  • 7 # 舌尖的創想

    父母過於嚴厲經常批評的語氣說孩子,會使孩子認為自己無能,什麼事情似乎都做的不好。孩子會從父母的話語中讀出,原來我是一個這麼差勁的人,我是和沒有禮貌的孩子,等等這些資訊,會有負罪感,會失去只我。過度的嚴厲教育只會帶來反效果。大多數人都非常在意別人的眼光的,總想給別人看到自己好的一面。要求太高也會導致孩子叛逆,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無視父母,把父母說的話當成耳邊風,甚至逃避父母,最終父母只能體罰孩子,這是一種惡性迴圈。教育孩子應該因材施教,不能過於嚴厲,反而適得其反,就像皮筋蹦的太緊最終也會斷裂。

  • 8 # 原來的我66

    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要張弛有度才好,凡事都有兩面性,物極必反。如果對孩子特別嚴厲,會讓孩子產生厭煩心理和仇恨心理。還會導致孩子逆反心理。甚至有的孩子還會比較自卑。大人總是說孩子這不好那不好,孩子就真的以為自己不如別人,時間長了還會導致孩子不願意接觸外界。小孩子的天性就應該活潑一點可愛一點,要耐心引導孩子,而不是對孩子嚴厲就行。嚴師出高徒,這種說法的背後也是要講究引導方法的,凡事適合就好。做父母的最好把孩子當朋友看待,這樣才能更好引導孩子。

  • 9 # 陳成成特美

    我個人的感覺,從小開家長會爸爸不去,在學校了被欺負不幫我,不關心等.考試考不好了就是罵,或者說你笨等,沒有根據性格急躁,不好的來提升

  • 10 # 飛燁媽媽

    對孩子要求嚴格本身沒錯,對於孩子調皮不聽話打一頓也不是什麼大事,但是這一切都要看是基於父母的情緒還是為了教育他一下,我想大部分父母都是當時控制不住自己情緒所以會打罵孩子,控制不住情緒是因為控制不住孩子,試想我們成年人有了分歧,單位同事和你意見不和,你會不會上來就打他,我想一般人不會的,但是對於親生的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這不就是在欺負人嗎,一個那麼大的人欺負一個那麼小的孩子,你把他當成人了嗎,你只是把他當成了你的東西。還有一點你用打罵來對待孩子,孩子也會用這樣的方法來對待不受他控制的人,也就是有樣學樣,所以對孩子嚴格是為了孩子好,為了孩子好就要給孩子做個好榜樣,讓孩子心服口服的欣賞你,這樣你的話他才會聽。

  • 11 # 本宮來也

    其實,我也挺喜歡教訓孩子的。那天電視裡看到一個新聞,媽媽把四歲女兒打的太慘,最後無力迴天。我們觸動很大,隨口問了兒子,他對於自己的成長經歷是否也有不堪的回憶。他說他七歲之前簡直傷痕累累,我們怔住,他趕緊又說,是心理上的。他還算是個懂事的孩子的,我在他一年級的時候,對於學習比較著急,實在下不去手我就踹他寫作業的凳子,一個凳子都被我踹壞了。後來跟同事出去爬山,同事逗他說“你媽媽打你把凳子都踹了是嗎?”他說“沒有啊,我媽媽很溫柔的!”然後藉著我給他繫鞋帶的時候趴在我耳邊說“媽媽,我給你留點面子!”

    種種原因吧,我現在不打他了,他漸漸大了,也會自己有訴求,比如在手機上做英語作業,如果我在旁邊,他會比較緊張,他會要求自己完成,我也慢慢學著放手,也許這樣,大家都開心。

    儘管,孩子是我們生養的,可是不代表我們可以盡情打罵,他們是有獨立人格的個體,試著尊重吧!

  • 12 # 漫天飛雪52066205521

    人只有童年那段時間才能無憂無慮。 無拘無束地玩耍和毫無功利地與人(同齡小朋友)交朋友。對孩子過於嚴厲的做法也讓他的孩子脫離了他們本該有的圈子。所以嚴厲其實教育方法並不高明(會造成小孩將來長大後心理和人格缺失的),倒不如說很失敗,將來必定會對孩子造成長遠的負面影響。而此時問題最大的是哪位?當然是家長了,家長好像已經習慣了受人照顧,而不思自己學習家務和執行。

  • 13 # 紅塵醉無憂

    這樣的管理方式,會令孩子較早就產生逆反心理。

    或者,從小自由的天性就被限制。容易讓孩子從小就變得不喜歡與人溝通,自閉。

    等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心事,也不想跟你溝通。或者是說因為怕受到責備而不敢跟你說心裡話、說實話。

    也容易讓孩子養成說假話、說謊話的毛病。

    所以說,管孩子也是一門學問,只靠嚴厲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 14 # only135028594

    咱們中國有句俗話,叫“打是親,罵是愛”。不管孩子的父母從來都是被鄙視和指責的,而管教孩子即使再嚴格,也會被認可和體諒。

    可是如果真的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單純的斥責和懲罰作用是極為有限的,即使孩子對父母“聞風喪膽”,在父母面前“乖的連大氣都不敢出”,孩子長大之後,依然會面對很多問題。

    最大的問題就是孩子會缺乏對這個世界的溫情和信任。在兒童階段,孩子會本能的把父母對待他的方式,等同於全世界對待他的方式。

  • 15 # 童一girl

    想分享一下我的故事。

    我的媽媽是70年代出生的,因為當時出生在比較落後的農村,爺爺奶奶的思想就是女孩子不需要讀書,將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但是我的媽媽很想讀書,就是因為總是說讀書的事兒,還被爺爺打了一巴掌。後來媽媽再也沒有提讀書的事兒了。但是媽媽還是一直藉著舅舅的課本學習,勉強識了些字兒。因為農忙,所以也只能成天干活。大概沒有讀書是媽媽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吧。

    後來媽媽嫁給了爸爸,來到了市裡,有了我。我們一家人在一個小巷裡住了十幾年。因為媽媽沒有實現的夢想,可想而知,媽媽對我有多大的期望。所以從我上幼兒園開始,她就希望我能好好學習。在我還沒上學之前,她就教我寫數字,因為一個3怎麼學都不會寫,被媽媽教訓了一頓。

    我學前班的時候,因為一次分數沒有考到100分,害怕媽媽會批評我,不知道怎麼說分數。路上媽媽拉著我的手,我邊走邊哭,媽媽問我怎麼了,我說:“考試沒有考到100分。”我一路哭到家,不想吃飯,把自己鎖在房間裡。媽媽過來敲我門告訴我:“沒事兒啊,一次沒有考到,下次努力考不就行了嗎?快出來吃飯吧。” 我現在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學前班的我才多大?卻感覺自己的行為不像這麼大孩子的所作所為。

    大概是一直以來媽媽對我的期望太大,給我的壓力也過大,我逐漸長大,到了小學高年級。那時的我,已經不再那麼聽話,有了自己不怎麼成熟的想法。(雖然那時候總覺得自己特別成熟)我不再那麼注意成績,但依然還是害怕媽媽問起分數。我開始學會看各種小說,寫一些小詩,跟一群朋友在一起,討論班級優秀的那個男生。但是畢竟我不是什麼特別聰明的孩子,沒有學習的天賦,成績也隨之下滑。但是那時的我已經不是那個因為沒考好哭著回家的小孩兒了,我開始嫌媽媽煩,她問我為什麼沒考好,我找理由說,因為很多沒學過。她說我找藉口。我一直頂著她的話,一臉厭煩。最終結果,我又被教訓了一頓,我邊哭邊喊:“你什麼都不懂,你不要管我了!”那時候,不知道這一句話對媽媽會有多大的傷害,只知道自己真的不想再這樣了。但是被狠狠教訓了一頓,我還是沒有膽量,還是要學習,生活。在小學,我有一段特別消沉的時光。那時候流行非主流,我剛好有個跟我一般大的姐姐,因為沒有媽媽,平時爺爺奶奶管著她,她逐漸變得非主流起來,留著黃色劉海兒,爆炸頭,打耳洞。對於那時的我來說,我真的覺得這是非常酷的舉動。她偶爾跟我說她男朋友的事兒,她總說我太乖,但是她不知道,我的心裡也希望和她一樣,但是因為害怕媽媽,什麼也不敢做。那段時間,我甚至想過自殺,特別難過,絕望的時候,我拿著剪刀放在肚子上,邊哭邊想著死了算了,不想再這樣了。但是我還是太膽小,哭著哭著把剪刀放下了,滿腦子都是我怕疼。我在自己的本子上寫下很多絕望的小詩,當時那麼不懂事兒,以為這可能就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兒。

    我什麼也沒有告訴媽媽,在家人面前,我一切正常。後來,安安穩穩的走過了初中,大概就是這一段時間我開始改變的吧。我上了寄宿制學校,離家挺遠的。雖然我以前的想法是離開家上學應該是最幸福的決定了吧。但是當我來到學校才發現,這麼多年,我基本沒做過什麼活兒,我不會洗衣服,疊的被子也是不忍直視,吃不慣學校的米飯。大概離開了,嚐到苦頭才知道媽媽是真的愛我。第一次洗衣服我就被刮到指甲裡,流了很多血。去床上睡覺的時候,被鐵架床邊颳倒了胳膊,脫了層皮。但是我並不知道告訴誰,只能自己忍著。

    這三年,我遇到開朗的同學,遇到了至今還保持聯絡的朋友,遇到了好的班主任,發現了自己的優勢學科。爸爸在初一那年就去了外地,而我每兩週回家一次。回家的時候,我總能感覺媽媽逐漸變得寡言,她不再像當年那樣特別操心我的成績,但依舊嚴厲,關注我的學習。中考那一年,查到成績,發現能上自己理想的高中,我開心地抱住了媽媽,媽媽也笑了。

    我變得懂事兒多了,後來我才逐漸想明白。以前我總覺得媽媽就是想著我考高分,從來沒有考慮過我的想法,我總覺得這是為了她自己。後來我才發現,她從來沒有為過自己,她只是希望未來的我不要像從前的她那樣後悔,大概是不想我們擁有她那樣失望的感覺。

    我好好上了高中,考上了大學,一家人都希望我當個老師或者當個醫生,但是媽媽卻這麼說:“她喜歡什麼就學什麼吧,我也什麼都不懂。”聽完之後心裡被堵了一下,當所有人都在我耳邊這麼說,你該這樣,你該那樣、媽媽卻不再逼著我做不喜歡的事兒。她說我什麼也不懂的時候,真的讓我心疼了一下,我現在真的認為,您什麼都懂,最無私,最偉大。

    我去了大學,大學離家很遠。臨走的時候,媽媽送我上計程車,讓我到車站打電話給她。我到了車站,打了電話,確久久沒有人說話,忽然聽到了幾聲哽咽,我問怎麼了,她說沒怎麼。我沒有繼續往下說,說到了,就掛了電話,在車站哭了起來。

    我記得以前你說過,你的記性越來越差了,有一次去買了菜,卻想不起家在哪裡,你待在原地等了很久,才慢慢想起家在哪兒。

    我記得有一次你把手指切破了,流了很多血,我急著讓你去醫院,你不願意,你說你小時候就經常這樣,不會有事兒的。

    我記得高中有一次,我跟你拌了嘴,後來我特別後悔,打了電話給你,說著說著就哭了,覺得自己特別不懂事兒,特別對不起你。你說母女哪有什麼隔夜仇啊。

    所以我並不覺得嚴格媽媽不好,反而未來才會更加懂得媽媽的苦心。

  • 16 # 陸妍如

    我覺得對孩子需要遵循“溫和而堅定”的育兒理念,一些原則性的東西,絕對要堅持住,但是不必透過嚴厲的方式來教育他。孩子不聽話或做錯事情的時候,不要打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內心因為害怕而暫時屈從於大人,但是到底錯在哪裡他可能並不知道,從而使事情只流於表面,另外孩子因為擔心家長打他,會不敢嘗試新鮮事物,變得膽小怕事,另外由於擔心做錯事情被打,他心裡總是繃著,心理負擔比較大,會讓孩子處於很焦慮的狀態,這樣的孩子也會不自信。孩子很小,他更多的需要父母對他的鼓勵與支援,不要對孩子那麼嚴厲。

  • 17 # 幸運使者dx

    用數三個數的方式來約束孩子我也用過,但是我現在早就不用這個方法了,孩子小的時候,嚴厲點用數數看似管用,但是,不適合跟孩子的長期溝通和教育。

    以前用數數的方法,有一次跟孩子的對話如下,

    我:“為什麼非得讓我數數後,你才能聽話?”

    閨女:“不管什麼情況,也不管我在做什麼,你都不問清楚,總是數完數之後,你肯定會生氣”

    我:“那我讓你做什麼,你都不去做,磨磨唧唧的,都不知道你到底要幹嘛”

    閨女:“你決定要我什麼事情的時候,都不問問我想不想去做,動不動就會數數”

    我:“誰讓你不聽話?”

    。。。。。。

    這次對話之後,我也反省了很多,生活中如何跟孩子相處,學習中如何教育孩子,和育兒方面的專家和麻麻們求助學習,我現在跟孩子儘量以朋友相處,溝通後約法三章,約束彼此。

    生活和學習中,有些事情需要原則上保持一致,從始而終不能更改,比如:珍惜糧食,孝敬長輩,好好學習,勤儉節約,愛護環境衛生等等。其他的方面,只要孩子不觸及底線,有一定的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就好。

    隨著孩子長大,一些命令性的詞語需要控制,因為孩子越來越有自己的思想,同樣需要大人對他們的理解和尊重,多跟孩子溝通,多點跟孩子相處的時間,也就能及時瞭解他們的想法,儘量放慢腳步,跟孩子同步,不能用大人的想法和規定去要求他們,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跟孩子共同進步。

  • 18 # 蘋果媽媽育兒手帳

    你希望你的孩子有怎樣的未來?

    在討論嚴厲之前,請你先拿一張紙,寫下你希望你能給到孩子什麼?或者說你希望你的孩子未來是什麼樣子的?懂禮、誠信、自信、自律、有能力面對生活的各種問題…嗯!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出孩子的這些優秀品格呢?有人說要嚴厲。如果孩子不聽話不給點顏色看看,他們是不會長記性的。嗯!這個觀點表面看上去有一定的道理。但嚴厲下成長的孩子很容易造成資格感缺失,沒有自信。 孩子的“不良行為”告訴你他的自尊受傷了

    我帶過這樣一個學生,其他老師都不喜歡這個孩子,給他貼上“調皮”“令人討厭”的標籤,因為他沒有一刻是安靜的。她媽媽找到我說希望他能安靜些,所以選擇來我這兒學點兒禮儀。上課時我發現這個孩子不停地用拳頭打自己的身體,特別是頭部,也不肯坐凳子上,要麼在地上打滾要麼跑來跑去。和其他同伴玩被“欺負”時,我看到他並沒有太多的反抗和自我保護。每次邀請他回答問題或者參與遊戲,他都是一句話:“老師,我不會。”我嘗試著請孩子的媽媽和爸爸一起做了一次長聊。在與他們的聊天中我瞭解到這對年輕的父母從來沒有溫柔的對孩子說過話,也很少肯定和讚美孩子,特別是爸爸,每次我看到爸爸來接孩子時都是一臉的兇巴巴。他們的理由是:我們家的家教是很嚴格的,我們對他很嚴厲。透過與父母的對話和觀察,再對照孩子上課時的表現,我已經大概有點清楚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一些諸如打自己的舉動:孩子很少得到來自父母的肯定和尊重,孩子的內心有可能是沒有安全感的,他的自尊體系正在一點一點的受到破壞。

    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建立完整的自尊體系?

    上面的例子中,這個孩子不停地用拳頭打自己的身體、被“欺負”時不懂得反抗和自我保護、每次都說“老師,我不會。”這都表明了他內心的不自信,認為自己是沒有能力的或者自己不夠好,這是一種資格感缺失的表現。於是,在課堂上我抓住一切能抓住的亮點,尊重他,鼓勵他任何一點點的積極努力,耐心的引導他參與課堂遊戲。事實證明,對他的尊重和肯定孩子是有感知的。有一次下暴雨他也強烈要求媽媽送他來上課,他的媽媽很不理解的問我:“孩子為什麼這麼喜歡上您的課?”我並沒有正面回答媽媽的問題,而是蹲下來,拉著站在一旁的孩子的手對他說:“謝謝你對老師的信任。你喜歡上我的課是對我工作最大的肯定。”我只是做為老師盡我所能幫助孩子減少來自家庭和外面環境對他內心的創傷,但是如果要真正培養孩子建立比較完整而健康的自尊體系,讓他對自己有個正確的認識,最重要的是在於家庭教育。如果上面的爸爸和媽媽,稍微改變一下態度,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有自尊的人來對待,用溫柔的態度和孩子說話,只要有心,總能發現孩子身上的某個閃光點,給他一句肯定的讚賞,對他說一句:我愛你!這些都是能讓孩子感受到溫暖的。有很多人會擔心如果尊重孩子,那麼父母就會沒有威信,會讓孩子變得無法無天。其實,當孩子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尊重時,也更容易學會尊重他人。尊重是對孩子人格的尊重,比如打孩子、對他惡語相向,這就是不尊重孩子。再比如有些家庭事務的討論時可以邀請孩子參加,徵求孩子的意見,這就是尊重。孩子藉由父母的身體來到這個世界,出生時是那麼弱小,他們需要父母給予無條件的愛和呵護。孩子就像一粒種子,當父母和老師在施肥時給他更多的溫柔、友愛和尊重時,他才更有可能擁有懂禮、自信、自律的品格。尊重孩子,幫助他們建立較完整的自尊體系,就從你我開始。

  • 19 # 團羊

    時代不同,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同,我們記得小時候老師總對我們嚴勵多於寵愛。對我們說,小樹不修剪不成材。沒用的枝杈一定要修剪。小樹才能成棟樑之材,這句話有一定的哲學原理,所以對小孩子有些壞習慣一定要有懲罰,比如自私,不尊重家裡人,別人,要從小告訴他什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做,養成一種健康的心理。對於一些無關大局的事就不必過問,讓他自已自由發揮,太過嚴勵適得其反。要給於一定的白由空間。有些專家,學者嘴上一大套,小孩不能罵不能打,一切按照小孩的意願,過份的溺愛,寵愛。後果是小孩長大了捨我其誰,一切以我為中心,什麼人什麼事也不放在眼裡,沒敬畏之心,什麼話敢說什麼事都敢做,這種人現在社會上還少嗎,現在學校里老師不敢管不敢罵,連聲音重點就投訴你。你說老師還能幹啥呢,還埋冤老師沒教育好。老師真冤。對待小孩嚴勵是必須的。慈愛只能放在心裡,寬嚴結合是養育小孩最好的方法。要做到也很難。要教育好小孩子,一定要調整好大人的心態。

  • 20 # 喬爸的教育LAB

    任何事情如果超出一個度都會產生反向的效果。

    《兒童發展》(child Development)發表觀點 - “父母嚴格言語行為與青少年抑鬱症狀之間存在縱向聯絡”,即父母“嚴厲的言語”會增加孩子患抑鬱症和攻擊性行為的風險。

    研究跟蹤了976名賓夕法尼亞的的學生,並發現當孩子接收到越加嚴厲的話時,他們的惡劣行為呈上升趨勢。

    嚴厲的言語並不能“修復”孩子的惡劣行為,反而會加劇孩子的這種表現。

    這也引起我們家長的反思:我們在生活中言語上是否對孩子太多苛刻,我們發脾氣吼孩子的時候,是否沒考慮過會給孩子留下陰影?

    其實沒有孩子是完美的,也鮮有哪個孩子能完全讓家長滿意。當孩子犯了錯之後,很多家長會第一時間憤怒的“吼”孩子,他們不知道,其實孩子正在忐忑的期待著理解。

    教育界的專家指出:貧窮不會帶來教育的失敗,但精神的虐待一定會製造一個問題兒童。

    我們在一次調研中,看到一個家長這樣寫到:

    “第一次對孩子喊是什麼時候記不清了,但孩子對我第一次喊卻記得很清楚,他當時說了一句話“你老是對我喊,憑什麼要求我不許喊?”當時對我的打擊很大,我很快意識到自己教育方式的問題嚴重性。但我不知道放下家長的架子,該怎麼做?”

    那我們怎麼管理情緒避免吼孩子呢?

    1. 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情緒環境

    在談任何的情緒管理之前,家庭有一個良好穩定的情緒環境是至關重要。

    兒童期是一個人身心發育最快,模仿力極強的時期,是各項心理品質及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更是培養一個人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黃金時期。

    新精神分析學家埃裡克森透過大量的臨床觀察研究認為,兒童時期主要是發展主動性。對這一時期的孩子,家庭應為其積極自主參與各種生活與遊戲活動提供鼓勵、讚揚等方面的心理支援,而不要輕易吼孩子,不利於孩子健康的心理發展,導致孩子在成長中很容易形成兩個方向極端發展。

    兒童的生活環境主要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氣氛的好壞勢必直接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

    2. 低聲教育,避免憤怒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 處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聲調會引發不同效果。尤其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用低聲調孩子更容易接受。原因是,低聲調可以使人理智、情緒平和,也可以降低孩子牴觸、逆反程度。

    低聲教育孩子,不僅可以集中孩子的聽力,還可以先發制人,掌控整個交談的氛圍。生活中常看到父母高聲責罵孩子,其實孩子反抗的聲音往往也低不到哪兒去。雙方情緒越來越激動,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造成不必要的家庭矛盾。

    3. 以靜制動,讓孩子自我糾錯

    吼叫並不會增強孩子對你的認同和理解。那麼家長不妨在和孩子發生矛盾時,用上一點小計策 - “以靜制動”

    不是生氣大吼,也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理智的給彼此一點時間,讓孩子慢慢給自己的情緒找一個合理的出口,也讓家長能更加平靜。這段時間過後再對孩子的進行正確引導。

    我們要給孩子在成長中自我反省和糾錯的機會,讓他們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當然這也要首先以身作則,從家長做起。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做自己情緒的掌舵者,為孩子的情緒成長導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內向性格算是性格缺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