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張怕黑
-
22 # 積極家庭教育
教育孩子既是一個藝術也是一項技術活。教育孩子之所以說它是一個技術活兒,說明它有規律可循,說明每個人只要經過學習和刻意練習,都能掌握這麼技術,所以作為爸爸媽媽,需要學習育兒方面的通用的一些知識
:青春期孩子的特點,0-6歲孩子的發育特點,男孩子和女孩子的不同教養方式,這些都屬於一般性的規律,可以去學。然後按照這些規律去指導自己的孩子,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是一個技術活。
那為什麼又是藝術活,那是因為每個孩子,它是獨特的,每個孩子有他獨特的一面,藝術強調的就是獨特性。1000個孩子,1000個不同的。那父母就要去尊重自己孩子的獨特性,因材施教,掌握一些特殊的教育方法,這樣你的孩子才會健康的成長,總之,教育孩子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是一個技術和藝術結合的活,需要各位家長都要有耐心。靜待花開牽著蝸牛慢慢走。
-
23 # 靈魂天使聊教育
家庭教育的範圍很廣,沒有明確的邊界,也沒有固定的模式,概括說它既是技術也是藝術。
說家庭教育是門技術,那就有一定的標準,如作為家長,必須承擔九年制義務教育,父母有教育子女的責任,有監督子女日常行為規範的義務,配合學校進行學習管理等。
說家庭教育是門藝術,藝術沒有明確的規範,具有個體差異和創造性,每個家庭背景不一樣,子女個性也有差別,興趣愛好不同,這就要求在教育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家長的主觀能動性,結合子女特點,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進行教育,具有藝術性。
-
24 # 育鄰人
教育就是雕琢人生成長的行為藝術。
成長,指生命體透過內生驅動力,從外界獲取養料促使自身向著生命體徵的最優形態發展,比如植物從種子狀態生根發芽,從泥土中吸取水分和礦物質、接受陽光照射使自身成長為能夠開花、結果、繁衍後代的狀態;動物從生命從母體中誕生,然後透過進食獲取營養使自己的形態逐步趨近親代特徵的過程。人類的成長就是一個人從受孕逐步達到父母生命狀態的過程,是汲取生活周邊營養逐步讓身體演化大成年狀態,是不斷透過模仿、借鑑逐步完成行為能力自立的過程,簡單的說就是孩子從“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向“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轉變的全過程。
人生的成長就是不斷從同伴【主要是父母】哪裡獲得幫助,不斷獲得生命所需的物質能量和精神能量以壯大自身的過程,是一個人從出生之時的什麼都不會、什麼都需要藉助外界幫助維持生存的狀態逐步完成生命活動完全自理、自立、自主的過程。生命成長就是不斷藉助外界能量完善自身行為能力的藝術,而教育就是外界賦予孩子學習成長、是雕琢生命成長的藝術行為。
教育為成長指引方向教育是賦予孩子適應群體生活能力的技術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萬人鼓掌聲震天””一支竹篙難度汪洋海”教育是一個促進社會團結協作的社會性普惠行為,而不是隻培養冒尖個人的拔尖行為,簡單的說教育推動的是大家報團取暖,而不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教育是促進人才進步的“馬拉松”,需要眾人參與、眾人拾柴才能火焰高,教育從根本上促進社會集體進步。
人類社會生產、生活都是集體性的。很久以前,達爾文就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弱小的動物【包括人類】絕對不能單獨存活。就人類單個個體而言,不具備單獨生活的強大能力,人類的軀體相對於其他大型食肉動物是弱小的。在不利用工具的情況下,人類只能對大自然的捕食者做出躲避或無力的反抗。因此,人們需要做出各種努力,尋求各方幫助,才得以獲得在地球上的存活優勢。想象一下,一個人在原始森林中生存,赤手空拳,沒有任何工具。那麼,你面臨的危險處境比其他任何動物都艱難。
1、教育促進孩子融合社會生活
教學最基本的工具就是語言文字,而語言文字最基本的功用就是促進人際交流融合,讓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們能夠實現資訊“互聯互通”。人類在數萬年的進化歷程中創造了“琳琅滿目”的工具,從石器、弓箭、刀斧,到今天高度智慧化的機器人。在人類所創造的眾多工具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語言文字和數學,語言文字使人際間交流變得更加便捷,使人類文明跨地域、跨時空、跨民族傳承成為可能;數學讓人際間的協作有了可量化的工具,讓交易活動有了定量的標準。語言文字是人際間資訊交流最重要的工具,它以語音、符號、寓意的綜合形式呈現給大眾,書籍則為語言文字最為系統的呈現形式。書籍能夠記錄人類生產、生活,如文學、哲學、歷史、宗教;能夠記錄人類對大自然的認知,如生物學、地理學、物理學;能夠記錄;能夠記錄人類對於自身的認知,如心理學、教育學、解剖學、醫藥學......
教育內容來自於人類的生活、生產實踐,是人類總結勞動智慧成果的結晶。教育的形式是家長或師長的“言傳身教”,教育內容的載體是語言文字與書籍。語言文字與書籍是人類社會進步過程中所創造出的最重要的工具,它讓人類之間的資訊交流傳遞有了標準化的統一符號與特定的寓意,讓人類文明成果跨時空、跨地域傳播成為可能。語言文字和書籍的出現,讓人類有了種族的差別,同時還第一次讓人大踏步的與其他動物區別開來,成為真正的高等級動物。
教育活動中廣泛教授的知識內容都是前人生產、生活經驗與勞動智慧成果的結晶,比如四書五經【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詳實的記載了我國早期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史實資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明成祖親自撰寫序言並賜名的《永樂大典》全書22,877卷(目錄佔60卷),11095冊,約3.7億字,內容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
俄國著名文學家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承載著人類的智慧與文明。世界上書籍有千萬種,每一種都記錄了人們對該領域的認知探索歷程,如史書重點記錄歷史人物與重大歷史事件;醫學典籍主要記錄藥物功效、病因、病理以及醫治方法;生物學彙集人類對自然生命的認知;物理學與天文學講述人類觀察自然、總結自然規律;心理學、教育學集中闡述人生成長活動與教學活動規律......不同型別的書籍蘊含了人類成長所必須的不同精神營養。書是人類成長進步的階梯,為前行指明前行的方向,為成長儲備能量。
教學活動傳授文化知識,最根本的任務就是促進社會資訊交流的標準化,降低社會分工、協作的資訊傳遞成本,比如義務教育就以標準化的教學內容,為四面八方、天南海北的孩子傳授了統一的語言文字交流工具。有人說“教育活動生產了大量高度標準化人才”,的確,教學活動中所採用的教材在較大範圍是統一的、所採用的教學方式與方法是相近的。教育活動為人們從根本上形成對同一事物的相同認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大範圍人際分工、協作鋪設了資訊交流的高速路,就如同統一而標準的網際網路協議讓所有網路裝置實現“互聯互通”一樣,標準化的教育、教學促進了社會的融合發展。
2、教育開啟人生成長的“心門”
教育的核心是什麼?教育的核心是為個人成長賦能,喚醒個體成長潛能。教育活動是傳承人類文明,促進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手段,是人們不斷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前提。教育中傳承的文化成果如果正好應用到某項社會生活實踐中,就如同給農作物追肥立刻獲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如果教學內容未能針對性的解答某些生活中的問題,那它也培植了人類社會成長進步的土壤、提升了國民素質。也就是說針對性強的教育如同追肥,而通識教育就是為提升社會整體文明生活水平培土。
教學活動賦予新生命融入社會生活的工具,人類生活是社會性的,每個人都是社會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每個人都透過獲得他人的幫助成長自己,同時又透過幫助他人獲得更多人的幫助。教學活動教會孩子使用人際間交流的工具語言,認知、標記事物的工具數學,瞭解自然世界方法的生物學、物理學、地理學、化學.....教學活動給予孩子成長生活的工具,開啟認知世界、融入集體生活的智慧“心門”,讓知識智慧的陽光能夠照進孩人生的心靈、照亮成長前方的路。
俗話說,“育林先育苗,育人當育小。”“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教育就是從小開啟人生成長的“心門”、用智慧知識的“星星之光”為孩子指引成長方向,運用道德與律法標準為孩子修剪枝葉。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學習並不侷限於知識,更需要全面提升個人適應社會生活的綜合能力;教育的內容並不只限於課本,課本是對生活智慧的總結和彙編,最終仍然需要回歸到生活之中。教育傳授給孩子們社會中已經成熟的智慧知識,更為孩子們透過現有智慧知識組合、創造指引方向。
3、教育就是放飛孩子的成長夢想
自然與律法賦予每個人平等的生存權利,“人人生而平等”“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學習就是使孩子從身體獨立,走向身、心、行完全獨立的過程。孩子自出生之日起就已經是擁有完整而獨立的生命個體,他們所缺乏的就是認知社會、適應社會生活的經歷與經驗。教序活動就是家長和師長透過自身的言行示範授予孩子們適應社會生活的技能,讓孩子們能夠藉助自身“天生”的學習能力,透過借鑑、模仿家長和師長的行為示範快速成長自己。
《狼孩的故事》192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附近一個山村裡,人們發現狼群裡有兩個人類孩子。人們打死了狼後,在狼穴裡發現兩個狼孩,大的八歲叫卡瑪拉,小的兩歲叫阿瑪拉。狼孩剛被發現時,生活習性與狼一樣;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覺,晚上出來活動, 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餓了找吃的,吃飽了就睡;不吃 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齒撕開);不會講話,每到午夜後像狼似地引頸長嚎。阿瑪拉在第二年去世,卡馬拉活到十六歲,經過7年的教育,才掌握4、5個詞,勉強地學幾句話,開始朝人的生活習性邁進。她死時估計已有16歲左右,但其智力只相當3、4歲的孩子。
教育活動的主體是授予孩子成長的智慧和知識,自然與律法賦予每個人平等生存的權利,但是社會生活中的人們卻並不完全相同,他們擁有的社會地位、智力水平、財富多寡都“不平等”。那麼,造成人與人之間不平等、存在“聰慧”與“愚笨”、貧窮與富餘的根源是什麼呢?根本原因在於他們接受教育的程度和從教學活動中獲取的智慧水平不同。其實,人生真是“人人生而平等的”,全世界新生命降生之時幾乎是完全相同、平等的,所有孩子的一絲不掛“赤裸裸的來到這個世界上”,沒有財富、信仰的差別,沒有貧富、貴賤之分。但是,後天所接受不同的教育,人們學或者不學、學習的方向和學習收穫智慧的多寡,造成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俗話說:“人不學無智,無智者愚。”智慧之道在於學,多學者因博、而不學者愚。
學習是獲取知識、提高智慧的唯一方式,那麼應該學習什麼呢?學習是一項綜合性成長活動,學習活動概括起來主要包含:
① 知理論。人行之於世有順境,也難免遭逢坎坷,足夠的理論知識則是指導一個人走好人生之路的根本。就拿日常的工作來說,既有不好做的工作,也有容易做的工作,複雜的、技術含量高的工作需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來指導;
② 習道德。重品行、有節操、守信用是一個人精神修養的根本,而只有透過不斷的學習才能真正領悟到其中的內涵,並反省自己日常所作所為。為什麼有的人會從事難度大的、高智慧的工作,而有的人從事簡單的工作,這是因為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智慧和知識,同時,對人的道德修養標準方面也有不同要求;
③ 學文化。如果說老師是人成長的佈道者,那麼文化知識就是解開他面對各種困境時解惑明理的鑰匙。學習文化知識能讓人懂得更多的道理,獲得更多的智慧。理論指導實踐、道德指引行為、文化知識使生活更加豐盈、充滿樂趣,正所謂“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貧賤富貴不是上天註定,而是取決於一個人在學習中所累積的智慧。事實上,上天不會預定一個人的貧富,更不會讓人存在現在這種差別。一個人只有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獲得智慧,才能擁有富裕的生活。
學習成長就是個人透過模仿、借鑑逐步掌握融入社會集體生活的工具,掌握了融入社會生活的工具,個人才能更好的參與到社會生產活動的分工、協作之中去,才能懂得如何藉助同伴的力量“站在巨人的肩上成為巨人”,才能在道德與律法准許的範疇內自由翱翔,才能透過自身實踐放飛成長夢想。
教育是修身養性的行為藝術教育是一個人幫助另一個人完成自我雕琢的行為藝術
人們常說:“玉不琢不成器,樹不修不成才。”質地精良的玉石不經過雕琢是不會自成具有收藏價值器物的,樹木再好不經過加工也不能成為上好的建築材料,樹苗在自然成長狀態下透過修剪枝葉能夠獲得更好成長、成才的機會。孩子自帶學習成長的能力,是天生模仿學習的“專家”,擁有無限的成長能量。但是,如果每個人的成長都隨著“性子”隨環境的變化而變。那麼,人類社會也就將不被稱其為社會,那樣人將如同散落的花瓣,誰也和誰都沒有關係就會如同“一盤散沙”。因此,教育活動意義和價值就在於按照人類文明的模樣為孩子成長塑形,讓他們的行為習慣符合社會公認的社會道德價值觀。教育孩子學習成長不僅僅是授予他們文化知識、融入集體社會生活的智慧,還需要引導他們臣服於社會公共的道德與律法之下,也就是在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對其行為習慣加以修剪,使他們的心性符合社會道德與法制標準、成為真正能夠為“賞心悅目”的人類藝術佳品。
1、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全域性負責
生活中人們通常講分權、分責,那麼關於孩子的成長家長應該負全責,從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人生安全到學習上的進階規劃都應是家長的管轄範圍。如果把社會組織的最小單元家庭比作機器,那麼它更像一臺影印機,家庭之中的父母是印刷的原件,孩子就是印刷好的影印件。如果您發現影印件出現了瑕疵,那麼您最應該檢查的就是原件是不是本就不完美。孩子是天生的學習“專家”,他們饒有興趣的從第一任老師【父母】那裡學習各種生活行為習慣,繼承併發揚父母關於世界真、善、美、醜的認知。人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在與父母日夜相伴的成長活動中不自覺的染上了父母的色彩,這也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的根本來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出生之時第一次見到的人就是父母,孩子學習中的首任老師是父母,陪伴孩子成長時間最長的是父母。說到影響,父母是對孩子的影響從遺傳基因到學習、生活無所不包,父母每時每刻都在用自己的言行示範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事、哪些事情是安全的、生活中應該注意遵循哪些行為準則。培養孩子是父母生活中最核心的工作,古有“孟母三遷”培養了一代大儒——孟軻;“曾子殺彘”告訴我們如何教育孩子言而有信、誠實待人。我們當然無法做到像孟母、曾參那樣,但是他們絕對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愛迪生8歲那年上學了。他不僅沒有表現出特別的才能,反而常常會使老師恩格爾深感不快。有一次上算術課,老師在講解數學題,愛迪生突然向老師發問?“老師,2+2為什麼等於4?”老師覺得愛迪生又笨又調皮,他反問道:“不等於4難道等於5?”愛迪生很想弄明白數字的奧秘,他想了又想,忍不住又問老師:“2+2為什麼不可以等於5呢?”老師恩格爾大為惱火,他厲聲訓斥道:“愛迪生,你故意搞亂,給我滾出去!”愛迪生遭到責罵,委屈地奔出教室。
愛迪生回家後告訴媽媽:“媽媽,我想要知道加法的道理,可老師卻罵我。”媽媽聽了兒子的敘述很是生氣,他找到學校:“恩格爾先生,你作為一個教師太不瞭解學生的心理。”恩格爾說:“我只管教書,不管什麼學生的心理”。愛迪生母親說:“你這樣教孩子,孩子怎麼學得會?”這位老師帶著愛迪生到一位有名的醫生那裡,請他檢查一下愛迪生的頭腦,因為愛迪生的腦袋是扁的。這位醫生檢查後說:“裡面的腦子壞了。”恩格爾告訴愛迪生母親:“你的孩子又笨又調皮,不管我怎麼教,他都學不會。我不願意教這樣的學生。”
結果,愛迪生離開了這所學校,由媽媽教他讀書。愛迪生母親曾經當過小學老師,是個知書達理的人。他給兒子講文學、歷史,講許許多多科學知識。當同齡的孩子還在讀童話的時候,愛迪生已開始閱讀《英國史》、《大英百科全書》等大部頭著作。在母親的辛勤栽培下,愛迪生的求知慾越來越強,他一邊讀書,一邊在地窖裡建起了一個小實驗室。雖然家境貧寒,他沒能像其他孩子一樣接受系統的正規教育,12歲那年到火車上當了一名報童,但母親已在他幼小的心田裡播下了科學的種子。經過長期刻苦鑽研,他終於成為最著名的大發明家。他一生為人類貢獻了一千多項發明。
家庭教育的終生使命是養育人性。俗話說,“育林先育苗,育人當育小。”“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家庭教育對個人人性的影響具有早期性、全面性和深遠性。家庭生活的每一個元素、每一個環節,都是教學的素材和行為實踐案例,家庭生活是人性形成的基礎。簡言之,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透過養育人性來達成人生幸福,養育人性是家庭教育的終生使命。教育不僅僅侷限於知識、課本,更需要全面提升個人適應社會生活的綜合能力,課本是對生活智慧的總結和彙編,最終仍然需要回歸到生活實踐之中。
2、學校教育對授予孩子智慧知識負責
學校是集中傳授文化知識的場所,學校是人類文明極度繁榮的必然產物,它最為核心職能就是系統性的傳授人類社會所總結的智慧經驗。知識是人類對自身參與社會生產分工、協作等生活經驗的總結,原本是零碎的散落在人際交往之中,每個人只能掌握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智慧知識。如此以來每個家庭都只能傳授自有的智慧知識給下一代,從而從根本上形成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子承父業”的社會階層分化效應,比如原始社會狩獵部落世代以狩獵為生、魚獵部落終身捕魚,他們所總結的生活經驗無法”互聯互通”;農業生產為主的工業前時代,人們同樣只學習與自己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這時期的教學方式以極少數人能夠享有的私塾或家庭先生教導為主,教學內容也十分有限。
學校教學的目的是賦予孩子們認知世界的本領,授予孩子們將事物與語言文字元號的“音、形、意”完美對應起來的能力。語言文字是人類記錄生產、生活實踐總結經驗的工具,是將自我對自然世界事物認知高度圖形符號化和發音的抽象化的發明創造。學習則剛好相反,學習是學習者將特定的文字元號、發音與原物體實物一一對應起來,並將其輸入大腦形成長期記憶,以備下次遇見同類事物時能夠準確辨識的過程。如果把自然世界比作一臺機器,那麼它並不自帶格式化的使用“說明書”,每個人都需要透過親自學習、探索形成與自身興趣相適應的自然機器使用“說明書”。
學校教育如“星星點燈”為孩子的人生成長指引方向,老師在教學活動中傳授的知識就如同“星星點點”的亮光,為孩子的成長照亮前行的方向。老師對孩子的教導集中在傳授知識,對孩子學習的知識內容的準確性負責、對條理系統性的將知識傳授給孩子們負責。正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老師講授知識過後,孩子們如何更好的理解,這個任務就交給了負責孩子全域性成長的家長。
3、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最底層目標就是按照道德與律法標準為孩子生長修剪枝葉
正所謂:“嚴師出高徒”,家長和師長嚴格教育孩子的目的是為孩子樹立規則意識,讓孩子從小養成知紀律、守規則,促使孩子形成成長敬畏之心,教育活動就是運用社會生活中的“規矩”為孩子成長塑形的過程。教育活動的本質是家長和師長透過自身的行為示範引導孩子成長進步的過程,是一個人點亮、點燃另一些人的活動,教育活動最高效的方式是“言傳身教”。自人類誕生之初,就摸索出了“言傳身教”這個為教之道,原始人的狩獵、採摘等一系列活動均透過“手把手”的親傳教導,而今我們能夠見到類似的場景就是狼群中頭狼帶領群狼捕獵的行為。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虎父無犬子”,一方面說明基因遺傳對人生成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深刻的反應出家長和師長的行為示範對於孩子成長導向的重要作用。新生的孩子如同“白紙”,除了健全的身體他們唯一擁有的就是“天生”的學習能力,雖然他們的生活不能自理、沒有思想,但是他們能夠透過模仿家長和師長的行為,習得獨立生活的技能和適應社會生活的思維經驗。因此,我們能見到出生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如果將他們置於不同的成長環境,他們就會習得不同的生活習性、養成不同的言行習慣、擁有不同的文化信仰,成為不同民族的人。
家庭是人類活動的起點,一切生產活動最終為的也是家庭的幸福生活。家庭教育是人類進化史上最古老、最基礎的教育活動,也是人生成長過程最早接受、終身接受的教育活動。家庭是社會生活最基本的組織單元,開展好家庭教育就是落實好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言傳身教”,也就是傳承和示範,家長用自己切身的生活實踐指引孩子成長、進步。家庭教育的主軸是傳承德育,核心內容是教導孩子融入社會生活的禮教、民族風俗習慣等,也就是教導孩子習得適應生活生產分工、協作的“規矩”。家庭教育給予孩子真、善、美、醜認知世界的“有色眼鏡”,給予孩子從社會中過濾、汲取成長精神營料的第一“過濾網”。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律法是教育人性的最後方式,是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之後的查漏補缺,是對不符合道德與法治準則行為矯正再教育,是指引個人行為走向社會化的終極強制手段。人類文明之所以成為地球上最高等級的文明,人也成為自然界最高等級的動物,就因為人類有明確的文字、擁有完備的人際處事律法。人類的一切資訊交流、資源交易都必須遵守相應的規則,比如國家間遵循《聯合國憲章》、每個國家有國內《憲法》、不同行業擁有行業標準......每個人的自由都是在遵循人類社會公共律法和道德的前提下獲得的,如果把每個人比作汽車,那麼只有遵循交通規則的才能暢通無阻,人類行為處事交通規則的最高形式就是律法。
學習就是借力修身的成長藝術人們常說:“你在橋上看風景,在看風景人的眼裡你就是風景的一部分。”生活中人類創造了眾多精美的生活藝術品,然而人自身即是其他藝術品的創作者,更為重要的是人生本就是一件在不斷成長完善的藝術珍品,教育就是完善人生藝術的手段。
-
25 # 王大頭與狗
因為你需要同時擁有以下能力:
技術層面:
至少小學程度的語數外解題能力;
做手工的能力;
充沛的體力;
一定的經濟能力。
藝術層面:
自如地從理性和感性兩個方面分析問題,告訴孩子錯在哪兒;
隨時換位思考,以克服局面不可控時想把娃兒塞回去的衝動;
文武雙全,既能靠在床邊講著寓言故事哄娃入睡,又能拎著板託把娃辦妥。
回覆列表
庭教育既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又是一項異常繁複的塑造工程,它不僅要求家長有各方面的知識和見識,而且要求家長懂得怎麼樣更好地與孩子進行溝通,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在求知、交友、處世、自我修養等各方面獲得良好素養,還要促使他們把他們的潛力完全發揮出來。孩子不是在書桌上成長的,而是在和父母相互交融的過程中成長的。讓孩子快樂地成長,幸福地生活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品行決定了他以後的成長,傳統意義上的差孩子們也並不是令人沮喪的,相反他們有許多你意想不到的優點,父母(教師)要懷著一顆偉大的心去發現,讓孩子真正擁有堅韌的品格、美好的性情、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為人處事的智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