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21 # 小園微吟

    其實,問題不是這麼簡單。西門慶由通姦到殺人,其罪當誅,是毫無疑問的;而武松其時縣衙當差,身為都頭,為兄長報仇,私設公堂,鬥殺西門慶,是知法犯法,這一點,他也很清楚。明人不做暗事,武松報仇雪恨後主動到衙門投案。

    武松該不該殺西門慶?若是太平盛世,朗朗乾坤,國清吏治,執法如山,惡人是不會如此猖獗的。即使出現一個為非作歹的特例,武松也不會殺西門慶,因為一切自有公斷。然而,武松身處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呢?上有私赴青樓,幽會李師師的宋徽宗,中有恣意踐踏朝綱、挾公器為私玩的高俅、高衙內,下有徇私枉法,視黎民如草芥的張都監,可謂世道黑暗,民不聊生。這種社會生態之於武松,典型的大丈夫修身無以齊家,好男兒忠烈不能報國,悲夫!於是悲劇接連上演,以暴制暴頻頻發生。

    武松鬥殺西門慶,淺看是坊間民事糾紛,冤冤相報;深究是好漢替天行道,笑傲江湖——這才是作者施耐庵的創作本意,名著經典《水滸傳》的精髓主旨所在。

  • 22 # 唐虞之治紅

    武松該不該殺西門慶,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們跳出水滸看水滸,把他分成兩個問題,理性看待。第一,西門慶該不該死、第二,該死是不是由武松殺。

    知縣是陽穀縣縣委書記、縣長兼法院院長、公安局局長;武松是縣公安局副科級刑警大隊長,曾因打虎榮立個人一等功、陽穀縣榮譽市民;西門慶是當地十大傑出青年、連鎖企業董事長、、納稅大戶、陽穀著名民營企業家,和縣領導關係密切。第一,在古代歷史背景下、西門慶與潘金蓮通姦,被武大郎捉姦在床,先打了武大郎,後來主動為潘金蓮提供毒藥,慫恿潘金蓮毒死武大郎。從案情上看,在潘金蓮殺夫案中,西門慶是主要策劃者、潘金蓮是主要實施者,按照古代的法規、通姦在床、殺人滅口,不考慮其他因素,如皇上大赦天下、花錢打通關係等其他因素,潘金蓮、西門慶都該殺,古代殺人有專門的劊子手,應該有劊子手行刑,這也是最為正常的程式,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但不該由刑警大隊長執行。第二、受其他因素影響,在水滸傳中,從保持民營企業穩定、穩定GDP、保持稅收的角度,負責主審此案的陽穀縣主要領導有包庇西門慶的動機,想把此事壓下來。因為就算西門慶潘金蓮通姦,那時候沒有DNA檢測技術,憑仵作的骨頭和銀子,僅從有殺人動機的角度出發,就判了當地納稅大戶和傑出青年企業家死刑,也過不了大宋最高法院的複核,西門慶潘金蓮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也就不會死,武松更不該殺。所以從這點來講,陽穀縣主要領導想著活活稀泥,下來大家喝喝酒,人死不可復生,西門董事長來點經濟補償,畢竟都在縣上混,你們都給我個面子,這就算了。

    但是,縣領導畢竟看錯了人,武大對武松來說是長兄如父,從小就相依為命,殺父滅兄之仇不報,何以為人,這也涉及到一個深層次問題,當透過合法渠道正義都不能得到伸張,當權貴可以顛倒黑白,鑽法律和制度的空子,有血性的男兒寧可放下繁華世祿,就算拼個魚死網破,身陷牢獄、身首異處,也不惜一戰。

    水滸傳中眾多好漢,大多都是因為朝廷命官昏庸無能、陷害脅迫,打擊報復等被迫走上樑上,落草為寇,這是古代制度的弊端,體制的扭曲溟滅人性,有權者橫向天下,無權者橫死遍野。眾人因“義”而聚,沒有打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招牌,立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天本有道,奸賊逆臣誤之。方向錯了,走下去,肯定悲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培養孩子準時寫作業的習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