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舉老叔叔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不好回答,只能以岳飛所處的情況來回答,不能以現在人的角度來看,那樣會有很大的不妥之處。

    首先岳飛的死,本人認為有以下三點:

    一 岳飛的自身原因,功高震主,岳飛所處的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恰逢亂世。誰有軍隊誰就話語權,當然這不是反對岳飛的忠心,岳飛不反,不代表岳飛手下不反。岳飛是從底層靠軍功一步步上來的,一路升到國防部長(用現在話說),這是武將宋朝最大的官了,已經無官可封了。另個一個原因,岳飛的政治觀念與與皇上不一致,這是非常危險的,皇帝想偏安一隅,岳飛澤要迎回二聖,直搗黃龍。

    二 奸人所害,當然這裡的奸人指秦檜了,還有一個就是金國了。秦檜怕岳飛做大影響他的官運和地位,自己有無用武之地,心生惡念,讓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金國當時被岳家軍打沒有還手之力,完全沒有脾氣,可能真的會被岳飛趕回老家,迎回他們的皇帝。於是他們就私通秦檜害死岳飛。

    三 皇帝要讓岳飛死 這是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根本原因,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皇權至上的年代,生死皇帝一句話的事。一是老祖宗的規矩,宋朝建國之初就立下規矩,限制武將。二是皇帝的不信任,最後他默許或者說指示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引用電視劇《精忠岳飛》裡趙構的一句話:“非朕不明,非臣不忠。”

    岳飛的死確實可惜,有詩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我們只能銘記英雄。

  • 2 # 江上落葉

    必須死

    說實話啊 岳飛戰金是因為救被俘虜的那兩個皇帝

    可是如果救回來了 當朝的皇帝就會不滿

    王權的事情 你說他不得成為犧牲品嗎

    而且當時他功高蓋主 必須除掉

    所以秦檜只是皇帝的傀儡 傳達了意思

  • 3 # 為國釣魚

    僅憑事實和推理也能判斷岳飛的死因

    1.岳家軍

    “岳家軍”的正式名稱是“行營右護軍”,除岳飛本部外,還有朝廷“分隸”其統率的各路兵馬,如牛皋、董先、王俊、李興等。所謂“岳家軍”,不過是人們對湖北京西路宣撫司下轄軍隊的統稱,與張俊的“張家軍”,韓世忠的“韓家軍”,楊沂中的“楊家軍”一樣都是朝廷的軍隊

    兩宋軍隊錢糧都由轉運使司負責調配,紹興七年允許營田,也只能解決部分口糧問題,糧餉、犒賞、撫卹、裝備,依然主要掌握在朝廷手中

    岳家軍是南宋朝廷一支重要的武裝力量,它的存在對趙構絕對不會產生威脅

    最能感覺到岳家軍威脅的自然是做夢都想擊敗他們的金軍

    2.岳飛

    “飛忠孝出於天性,自從結髮從戎,凡歷數百戰,內平劇盜,外抗強敵,其用兵也尤善以寡勝眾”~呂中大事記

    “飛起於效用,平居憂國,無所不為,征討出師,慷慨勇往”~何亻甫龜鑑錄

    “(飛)禮士恤民,所至秋毫無犯,民不知兵”~三朝北盟會編

    這樣一個忠君愛民的將領對趙構絕對不是威脅

    得人心有威望的將領所威脅的自然是他的對手金軍

    3.功高震主

    南宋初年,打的是立身保命之戰,恢復河山之戰,岳飛戰功顯赫,“定襄漢,開虢洛,洗洞庭,北望帝京”,受益的是趙構,受損的是金軍

    如果一位將軍立下戰功就會震主,將軍這個職業恐怕早就消失了

    4.收兵權

    兩宋對武將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猜忌,擁兵自重更是一件犯大忌諱的事

    1141年四月,罷宣撫司,岳飛任樞密副使,文職;八月罷職為少保武勝定國軍節度使醴泉觀使,散官

    這樣的岳飛對趙構自然沒有任何威脅,但是,岳飛的年齡比第二梯隊的劉錡、吳璘還小一歲,他的的存在,對金人是一個長期的潛在威脅

    5.迎二聖

    這個口號最初是趙構帶頭嚷嚷的,以示不忘恢復之志。當時朝廷上下誰敢不跟著喊?紹興七年,金人準備立丙午元子為傀儡,威脅趙構的合法地位時,岳飛帶頭將這一口號改為“迎天眷”

    意思是不管立誰也沒用,南宋上下只認趙構是合法的皇帝,身陷金國的其他趙氏族人只是趙構的親戚

    想趙構所想的岳飛對趙構不但不構成威脅,反而再一次表現了自己的忠誠

    6.結論

    以趙構的角度看,岳飛入獄前的狀態最令人滿意,從罷兵權到罷職證明,岳飛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養罷職武將也符合宋朝慣例,從太祖朝石守信等人到眼前韓世忠都是如此,萬一有戰事,可以重新啟用,多一道護身符總是好的

    從金國的角度看,岳飛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岳飛一呼百應的號召力是恐怖的,岳飛與金國為敵到底的態度是很令人討厭的

    從秦檜的態度看,岳飛要真恢復河山了,俺幹什麼?俺除了議和這個特長,另外就只剩腳長了,貌似俺的這兩個長處對真正中興的大宋朝沒啥用啊?

    所以,無論是歷史記載還是事實推理,都可以證明秦檜奉金人的命令矯詔冤殺岳飛

    題外

    對自以為“理客中”的史小白來說,岳飛必須死,因為baLabaLa,但就是沒想過他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不是就在於浪費糧食

  • 4 # 夢歸秦淮

    有人說,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皇帝如果不想打仗,或者說不想讓岳飛帶兵,直接下了他的官就好了,何必硬要給他加一些莫須有的罪名,置他於死地呢?難道這樣的罪名就能說明他真的有罪過並罪大滔天嗎?

    在我看來,無論岳飛在死之前被冠以何種罪狀,也不管這世界如何變化,岳飛他都是宋朝漢民族的大英雄。我想這一點就算是要他死的皇帝和他的走狗秦檜一黨們在心裡也不會否認這個事實的。

    既然都不否認,可是為什麼就一定要違背天理而置他於死地呢?

    雖然對於岳飛的死,大家眾說紛紜,但是在我看來,岳飛的死罪或許是莫須有,但是很明顯,他也確實是對上頭的權威構成了威脅,也或者說是皇帝老兒覺得岳飛和他的岳家軍對他的皇權構成了某種威脅。

    在那個一直被戰火襲擊的年代,連皇帝都是從北到南的逃亡,可以想象,歷經磨難皇帝那會兒在心裡其實是厭倦打仗的。當然朝廷那會兒也剛好出現了主戰和主和兩派,分別是岳飛(戰)和秦檜(和),當然這位逃亡皇帝也同樣有止戈的意願,但礙於自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卻也不好表態。

    然而每個人都會是有他的閃光點和短板。岳飛是宋朝的抗金名將,戰功赫赫,所到之處金人無不聞風喪膽,歷史和影視或許多少有些誇張,但是我們都知道,對於英雄,我們向來都喜歡稱徳歌頌,所以有這種效果也不為過。但是要知道首先他得是一個英雄才配得上全民族的的歌頌,這可以說是嶽大將軍人生的閃光點。可是我們都知道,武人多數直來直往,不懂得考慮他人的感受。

    面對歷經逃亡的皇帝,嶽大將軍不知道皇帝心中的願望是什麼,更不明白皇帝心中的痛是什麼?相反的是在明知道皇帝希望止戈之時,卻依然會毫不忌諱的直言逼迫皇帝勿忘靖康之雪恥,三番兩次提出打敗對方將來接回先皇帝。

    要知道,皇帝心中雖然掛念先皇們,但是我想他們的心裡肯定會盤算,如果接回來該怎麼辦,難道自己將皇權禪位拱手於人嗎?要知道,權力這個東西是會讓人失去本心的,尤其是那封建時期至高無上的完全具有生殺大權的帝皇之權。

    不得不說,岳飛肯定是戳中了皇帝心中的那根底線,皇帝當然不能讓岳飛把先皇們接回來,但是又幾次三番的被岳飛逼得無言以對,顏面盡失。作為皇帝,他當然不希望這種事情總是發生。在加上主和派對局勢和形勢在皇上面前煽風點火。

    在那個社會,武將軍功顯赫,必定遭到排擠,武將氣盛不比文人處事圓滑,在那個勾心鬥角且一失足便成千古恨的陰暗朝堂,他的死更多的是死在他自己太過耿直,死在不知道察言觀色,尤其是對頂頭上司的不顧顏面的直來直往。

    雖然也有我們所知道的奸人一直明裡暗裡的作祟,但我想恐怕更多的是逃難皇帝容不得他了,奸人一黨僅僅也就是個棋子罷了。

    所以在我看來,對於岳飛的死,罪魁禍首我想還是朝廷,只是剛好秦檜等人也同樣眼紅他,皇帝順水推舟,成全了秦檜罷了。

    要知道岳飛,就算貶了他的官讓他回家種地,在皇帝和姦佞一黨看來,就憑他和他的岳家軍的威望,保不齊會掀起怎樣的大風浪,要是到時候硬要把先皇接回來,皇帝可就真為難了,為了保全自己的權利和威望,皇帝必須下狠心下死手的斬草除根。

    所以,在那種情況下,岳飛必須死,至少在他們看來是這樣的。

  • 5 # 歷史雜貨鋪

    從皇帝的角度來看這件事,岳飛必須要死,無論是哪個朝代都是如此,毫無疑問岳飛是值得大家永遠敬仰的英雄,可他政治意識實在太差,被皇帝殺了很正常。宋朝的開國皇帝是如何坐上皇帝寶座的,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趙匡胤一開始就是個武將,後來在部下擁護之下,將其保護的皇帝取而代之。

    因此宋朝一直是重文抑武的,能夠出現岳飛這樣一個人非常不容易,岳飛在當時也是有謀反的實力的,岳家軍佔全國兵馬的四分之一,而且岳家軍的戰鬥力非常強,其他軍隊無法與其相提並論而且岳飛這個人在民間的威望非常高,甚至超過了皇帝。俗話說得好,民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樣的人皇帝怎麼可能不防呢?

    岳飛一直主戰,皇帝主和。每次岳飛和皇帝意見不同的時候,他甚至不聽皇帝的話。他身為一個武將,還參與立太子之事,犯了皇帝的忌諱。本來是皇帝的軍隊,在民間卻叫岳家軍,這一切的一切都導致皇帝是必殺岳飛的,無論是哪朝哪代的皇帝遇到這件事,都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對皇帝來說殺掉岳飛是唯一的選擇,因為即使岳飛沒有反的心,可是他有反的實力,只因為這一個原因皇帝都會殺掉他。值得一提的是,殺岳飛的過程也是非常複雜的,先是用計謀離間岳家軍的將領們,然後找理由召回岳飛。

    皇帝想殺一個將領都得小心翼翼,做好充足的準備,可見岳飛當時實力有多麼強,可惜如果岳飛稍微懂一點政治也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如果夠聰明,解甲歸田說不定也是可以的。

  • 6 # 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

    明亮耀眼,金陵少年,自來作答。

    岳飛之死多說,或以為非檜之大奸在離岳飛即不死。又有校理,其以岳飛誅檜欲負,然以其釜令秦檜背不科學,持此論者以為,岳飛之死要帝構欲令之死。帝何飛死,是以岳飛議迎二帝還朝?實者可還真之與此無多也。

    一、看上去想救回二帝的岳飛。

    飛欲直搗黃龍,出徽與欽,然後將此二帝迎還,二帝歸矣,構此帝則且快去。構以固其位,遂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嶽殺。從上觀,此舉頗通,然視見實非然。

    二、實際上岳飛絕沒有那麼蠢。

    岳飛得果欲救出兩位毀主,眾皆欲救,比於國家帝苦,此得之打臉行。岳飛欲救此二帝無疑,岳飛之真欲使此二帝還搶位乎,此則無。

    先飛不蠢,岳飛復直亦當數年將軍者,有時飛能作幾首善之,明其非大老粗一儒也,一在官場中者數十年之儒皆是者精,何得在握兵之下叫囂而欲迎還二皇帝。其次,徽、欽二帝為迎歸,其何益構板,來搶構之位。

    構之帝以之順,此二國之君一不二師德,其二謂構之患非此。構不能以此二人棄之河山大。最其後,岳飛嘗與構寫一份奏摺,岳飛在奏疏中稱徽、欽為”天眷”,天眷即天子之家,于飛之目宋徽宗、欽安何皇帝二聖,即皇家。

    三、團戰可以輸,岳飛必須死——功高蓋主。

    若非欲迎還二帝,岳飛何死?有人具此理與實,請了一種新之說,其以岳飛既死,且殆必死!

    欽於殺不殺岳飛亦疑,其知岳飛為忠,後檜言語,其曰:“太祖昔亦忠”。帝年將兵在外,勞苦而功亦忠臣之,而下之人而強之來一戴。

    金陵少年評曰:岳飛為忠,然功高,名望好,其人謂構之脅於二聖謂構之患猶大。

  • 7 # 小和天下影視庫

    岳飛,河南湯陰縣人,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將領,軍事家、戰略家。在南宋初年的“中興四將”裡,雖然岳飛年紀最輕,資歷最淺。他比張俊小17歲,比劉光世和韓世忠小14歲,但由於他卓越的戰功,從而排位第一。

      在杭州西湖邊上的嶽王廟裡,有一幅“還我河山”的畫作,相傳就是出自岳飛的手筆。還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滿江紅》,據說也是岳飛創作的。

    1128年到1141年,以收復河山為己任的岳飛,率領岳家軍同金兵歷經大小數百次戰鬥,是當時南宋的一支堅強的抗金隊伍。可就是這麼一位民族英雄,當時南宋政權的鐵桿追隨者,卻被安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

    仔細推敲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就不難發現,民族英雄岳飛不得不死。大致有以下幾點理由:

      一、宋朝是建立在唐末五代之藩鎮作亂的基礎上,趙宋對驕兵悍將極為戒備。

      眾所周知、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就是一位武將,在出徵平叛的過程中黃袍加身,從而奪取了天下,建立了大宋。宋太祖深知藩鎮的威脅有多大,所以整個宋朝都是重文輕武,目的就是避免武將擁兵自重,從而威脅朝廷。

    而當時的岳飛所率領的岳家軍,戰鬥力非常強悍,是南宋的精銳部隊,同時又深得群眾愛戴,而在當時那個時候,宋高宗不可能不有所猜忌。

      二、岳飛軍事上是一把好手,但政治上卻很幼稚。

      1129年,南宋將領苗傅、劉正彥發動一次兵變,逼迫高宗禪位給自己的兒子趙旉。韓世忠、張俊得知後迅速出兵將兵變平定,這次事件也成為宋高宗的一個心結。

    而作為武將的岳飛則觸犯了皇家最大的忌諱,在和趙構交談的過程中,向趙構建議早立太子。我們知道,皇權繼承問題,在歷朝歷代都是一個絕對核心的敏感問題,人們歷來特別容易把這個問題和那些手握重權、重兵的文臣武將們的政治野心聯絡起來。

      而宋高宗早在1129年,南宋將領苗傅、劉正彥發動兵變時,就被驚嚇過一次,所以對武將干涉朝政很敏感。而恰恰在這個時候,岳飛卻向他進言立太子,這讓皇帝趙構怎麼想。

    三、更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岳飛無視皇帝的命令,一心只想北伐。

      郾城一戰,岳家軍大破金兀朮的“柺子馬”,金兀朮倉惶北逃,岳飛大喜,準備乘勝“直抵黃龍府”,收復全部失地,迎還二帝。這一主要在外人看來是十分正確的,也是為宋高宗所期望的。但其實不然。應該說,“收復失地”固然是高宗所期盼,但“迎還二帝”卻不是高宗的本意。

    所謂“伴君如伴虎”,做臣子的不能揣度聖意就難為其臣了。岳飛作為一介軍人,雖然有一腔精忠報國的熱情,卻不善揣摩聖意,就算他能夠猜度出高宗之意,他也未必能夠曲意奉承。

      因此,他抗金當中,他屢次提出要“迎還二帝”,早就觸怒了高宗,加深了他對岳飛的忌恨。高宗對岳飛已是必欲除之而後快。若迎回了二弟,趙構這個皇帝是繼續做呢還是讓位呢,這可是個棘手的問題。

    再加上最重要的一點,十一道金牌都召不回岳飛,這讓宋高宗臉面往哪擱?這個時候,高宗對岳飛已是必欲除之而後快,所以說:岳飛是必須得死。

  • 8 # 陸棄

    必須死。

    為什麼呢?引起皇帝的猜忌,引起同僚的嫉恨,政治上太幼稚。

    岳飛北伐曾經提出一個目標,直搗黃龍,迎兩聖回朝。可現實是,南宋朝廷已有高宗登極,迎二聖回朝,又將置趙構於何處呢?

    除此之外,在公元1137年,趙構與岳飛的談話中,岳飛竟然提出來希望皇帝早日解決繼承人的問題。這句話刺痛了趙構的心,趙構雖然貴為皇帝,卻沒有後人,而岳飛成為手握重兵的武將公然干涉皇帝選擇接班人的問題,這讓皇帝不得不對他產生猜忌。

    除了皇帝對他不滿,同僚也是如此。

    南宋中興四將中,岳飛年齡最小,資歷最淺,但是膽量最大,用兵也能出奇制勝,所以聲望一度超過其他三位,這就讓其他三人心生嫉恨。

    岳飛當然明白這個道理,於是寫信數十封跟他們籠絡關係,並且還將戰利品贈送給其他人。韓世忠欣然接受,但是張俊、劉光世卻不這樣想,認為是在羞辱他們。所以這樑子越結越深。

    當然這些話並不足以讓岳飛死,在秦檜提供給皇帝的罪證中。

    岳飛那可是想要謀朝篡位的悖逆之臣。

    罪證中寫道,朱仙鎮戰役後,岳飛竟然暗示下屬想要黃袍加身。

    就這樣,岳飛被捕入獄。不過岳飛也憨,他竟然拒絕自救,還認為太祖有令,不殺大臣。

    可惜趙構可不是這樣的人,偏偏殺了岳飛,不僅殺岳飛還殺了他兒子岳雲。

    可憐岳飛滿門忠烈,橫遭身死。悲夫!

  • 9 # 趣史雜談

    不管岳飛死與不死,他都和南宋王朝的滅亡挨不上邊,在南宋短壽的152年當中,岳飛作為南宋之臣不過15載,他對南宋命運的影響極其有限。何況岳飛去世時年屆39歲,已經到了生涯的後期,而且在南宋王朝的作用,已經逐漸被邊緣化。

    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當中,歷經21朝,南宋不過是匆匆過客,雖然壽命不長,但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之人,可書可傳之事,像岳飛、文天翔等這些名將,其個人的名望甚至都超過其所在的朝代。他們之所以名流青史,不是因為他們左右了當朝的時局,也不是因為他們開創了一個朝代,而是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銘記。他們的真正價值在精神,而不是對世勢的影響,說實話,岳飛在南宋的作用非常有限,不過一戰將爾爾。

    南京的滅亡,有其必然性,是不可逆的。從建朝開始,其地位就危如累卵,惶惶不可終日,天天要看金的臉色過日子,定期還要上貢求和,雖然最後他們把金國拿下,但最後還是沒有逃脫過滅亡的結果。蒙古人幫助他們幹掉了金國,也順便幹掉了自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南宋在聯合蒙古的時候就應當想到有這一天,不是被金收復就是被蒙古吞掉,它和南唐當年的處境一樣,沒有人願意你在身旁臥榻安睡。

    岳飛實際上就是一驍勇戰將,是橫刀立馬的大將軍,並不是深入南宋核心層的決策者,他只有聽命於南宋主子的安排,人家指到哪打到哪,最終的命運是掌握在皇帝手中,而不是岳飛之手,所以岳飛死沒死對南宋影響不大。

  • 10 # 閒遊筆意

    岳飛可以不死,個人認為他的死只能是“忠死”。岳飛之死,分兩方面,一是客觀的外在原因,一方面則是岳飛個人因素了。

    在當時氣數已盡的南宋皇室,且不說在當時內憂外患的大環境下,宋室朝廷從皇帝到臣子各有各的小算盤。一是懦弱無能的逃跑皇帝宋高宗趙構,無北伐之心,更無北伐之志,只想穩住自己皇帝寶座,連自己父親、兄長、老婆、老媽被囚禁凌辱,都不管不問。二是以秦檜一派為主導的朝廷官員只想著爭寵求位,勾結女真人對異己百般迫害。且不說歷史上能得到善終的武將不多,而像遠離朝廷爭鬥,在外打戰的武將岳飛這類,在當時南宋政治及其腐敗的環境下,只能說是成為了這朝廷爾虞我詐的犧牲品,受朝廷爭鬥而累的人不計其數,以岳飛的死較為經典。

    再來說說岳飛個人原因,眾所周知,岳飛對南宋皇室是非常忠心的。以其將“精忠報國”四字刻於背上,即可看出岳飛之忠已經忠到骨子裡了,岳飛之忠是忘我之忠,無他之忠,偏激一點可以說是有點愚忠。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且不說岳飛行事坦蕩,不怕一切迫害,更不懼怕秦檜小人之流。但是明槍暗箭,暗箭難防,何況對政治博弈匱乏的岳飛,受忠孝之累和權力之壓,岳飛之死,或已註定。

    另外,從上到下已經腐朽不堪的南宋,岳飛或也看出宋室氣數已盡之實,但仍想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卻已根本無力迴天,所以,或許他也是知死而死。更何況,在當時的岳飛手握兵權,假如岳飛另起爐灶,直接取代宋室,或許將會是另一翻景象,但岳飛無心此意,岳飛之死,只因一個忠字。

  • 11 # 騎馬趕驢

    岳飛被殺,是千古奇冤,但又有其必然性。綜合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岳飛喊出“直搗黃龍府,迎回徽欽二帝”,這對趙構皇位的威脅,想想看,若迎回了徽欽二帝,那趙構位置往哪挪,趙構既非嫡又非長,皇位怎麼也落不到他頭上,他只是“靖康事變”後大宋皇族被一網打盡,“事急從權”,才被擁立為監國。如果徽欽二帝逼著趙構退位,趙構還真不好辦,明朝在“土木堡之變”後力挽狂瀾的朱祁鈺,卻被昏庸不堪的哥哥朱祁鎮幹翻盤,所以趙構岳飛喊出的口號,犯了皇帝的忌諱。

    二是,趙宋重文輕武的政策。秦檜與岳飛基本上代表了趙宋對金國主和派與主戰派站隊,想想看,岳飛要是直搗黃龍府了,那就是主戰派成功了,還有主和派什麼事。宋朝為了克服殘唐五代十國時期藩鎮割據,採取了歷史上最嚴厲的重文輕武政策,若主戰派成功了,那麼重文輕武的政策就有可能被顛覆。

    三是,趙構對屯軍制度下的岳家軍,慢慢地有了忌憚之心。而屯兵制度在亂世與可以造成分裂的府兵是一樣的——軍隊的糧食供應自給自足。另外,岳家軍自始至終都由岳飛統御,不要說樞密院的文官,其他將軍都一概不認。所以,也可以說,岳家軍已經成為了岳飛的私人武裝了。可以說,岳飛肯定是絕對忠於大宋的,但問題是,皇帝怎麼想的?於是十二道金牌令成了試金石,本來只是具備造反的實力,但透過這十二道金牌令,使宋高宗感覺岳飛的“並不是很忠心”——十二道令牌才能召回你岳飛,譜兒不小呀!

    總之,岳飛是軍事謀略上的高能,政治覺悟卻不及格,所以被下黑手整死也就不能避免了。

  • 12 # 熱血還未冷

    從當時的大環境下來分析岳飛是必須死的。

    首先岳飛是一個值得人尊敬的民族英雄,但是從當時的大環境來看,從當權者的利益來看,他是必須死的。

    宋朝本就是一個重文抑武的朝代,開國皇帝趙匡胤就是以武將之職黃袍加身,所以他對武將發展的各個階段的心態,以及不得已而為之的心情是有切身體會的。杯酒釋兵權就是為保障後世子孫延續的關鍵一步,也是保護跟著自己一起打江山的老兄弟的兩全策。後來的武將要想打破崇文抑武這個國策,必然是犯了趙氏的忌諱。

    從戰況角度來看,岳飛收復諸多失地,進軍朱仙鎮,從而讓金進入了敗退階段,宋雖略佔上風,但也不是說攻打金就能必定成功。當時南宋初期經濟並不是中期那麼繁華,軍隊的支出對國家來說也是一大負擔,建文官的工資都在縮減。宋的當政者及文官系統本意就是和,文官們並不想工資被打折扣,而一旦成功接回被俘虜的欽,徽二宗又該怎麼處理?金人無力南下,對宋來說邊境也算安穩下來。退一步來說,就算沒有岳飛,進攻可能無望,但當時宋朝能守住的邊疆的還是大有人在。

    對統治者來說,外事無虞,那麼最主要的就是如何鞏固自己的政權地位。而岳飛的一些做法卻在統治者眼裡對政權隱隱有些挑釁。首先岳飛的軍費從何而來,當讓朝廷的撥付是一部分,到還有一部分就是岳飛自己掏的腰包。在抄岳飛家的時候僅抄出幾百貫,要知道岳飛的的工資就是上萬貫啊,而且岳飛也是有正當生意在做的,每年的收入也有百萬貫。這麼大的數額,當政者如果不知道那才叫怪了。在正常人看來,岳飛是精忠報國,先天下憂而憂,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獻給了軍國大事。但是在宋徽宗眼裡,這是什麼?且宋朝的策略已經朝議和傾斜,你還拿自己的錢來資助打仗,更火上澆油的是上書立太子!你岳飛是要收買軍隊人心麼?朝廷不讓你打仗你卻建議立誰為太子,在軍隊,在宋朝百姓心中威望又這麼高,你岳飛要幹麼?政敵抓住機會,或者說文官系統抓住機會。十二道軍令,風波亭,滿江紅!一個精忠報國的英雄就此淹沒在歷史中

  • 13 # 大侃聊歷史

    大侃認為,岳飛的死於百姓是巨大的損失,於大宋朝是巨大的損失,但是於宋高宗來說,卻是好處大於壞處,岳飛的一些做法已經觸及到了高宗的底線,所以在當時的環境下,岳飛必須死!

    下邊大侃大概說說岳飛必須死的幾點原因。

    一、岳飛忠誠,但忠於大宋朝,愛國,卻是徽欽二帝的宋朝。

    岳飛後背上刻著四個字“盡忠報國”,說明什麼,說明岳飛忠於大宋,而不是高宗趙構,這就讓高宗感覺不舒服。

    而高宗身為主和派的大BOSS,已經建立了南宋,只想著太太平平的做一輩子皇帝。而岳飛卻天天叫嚷著收復失地,平定中原,迎回二帝。

    高宗聽了,能不反感嗎,我給你軍隊糧草是讓你保家衛國的,可你卻一心想著復辟前朝,迎回二帝,趕我下臺。

    這無疑惹怒了高宗。

    二、岳飛功高震主,引起高宗猜忌。

    岳飛打仗一流,治軍也一流。率軍隊打仗連戰連捷,並且軍紀嚴明,沿途經過市集村莊,分毫不犯,深的百姓的稱讚。民間百姓稱岳飛的軍隊為“岳家軍”。

    這些話傳到高宗耳朵裡,在加上一些奸臣進讒言說岳飛:岳飛功高震主啊,軍隊的人都聽岳飛的話,老百姓都高喊岳家軍,之類的話。所以高宗對岳飛的猜忌越來越大。

    而且岳飛甚至還當面提議高宗立養子趙瑗為皇儲,高宗一聽,立即心中一萬個草泥馬就過去了,呵斥岳飛一番。

    岳飛本就掌握軍隊實權,你現在又來管皇帝立儲的事,犯了自古以來武將避免參與皇子廢立之事的大忌。

    而且大宋開國皇帝皇位怎麼來的,靠的就是兵變奪得皇位,岳飛這麼做豈不是讓高宗懷疑自己也會兵變嗎。

    這些做法更加深了高宗對岳飛的嫌忌。

    三、高宗是個十足的投降派,而岳飛又是積極主戰,相反的政治思想,決定了高宗必然除掉岳飛而後快。

    高宗的皇位怎麼來的,是前面兩位皇帝被金人擄走後,才坐上皇帝的,所以高宗打心底不想打仗,不想再發生徽欽二帝之事。

    而岳飛呢,在高宗剛剛繼位皇帝,他就上書數千言:“說什麼,皇上您已經登上大寶,百姓有了主心骨,部隊也集結完畢,希望陛下帶領我們收復中原,迎回二帝。”你說這話傳到高宗那聽了,不是和吃了死蒼蠅一樣難受嗎,我剛當皇帝,你就讓我去打仗,還要迎回徽欽二帝。於是可憐的岳飛被罷免了。

    這是二人的第一次直接對話,岳飛落敗。

    再後來,高宗迫於壓力,不得不啟用岳飛,韓世忠等主戰派,但高宗的本意還是議和,啟用他們也只是達到守好江山的目的就行,可岳飛不這麼想啊,又是高喊:“還我河山”,“今次殺金人,直搗黃龍府,當與諸君痛飲!”

    高宗聽了還能願意,心想我給你軍隊是讓你守國,你卻高喊還我河山,還誰的河山,中原大地嗎,那是徽欽二帝的河山,原來你根本就沒把我當皇帝啊。高宗只想安安穩穩的做個太平皇帝,岳飛卻搞這麼多的事兒,可把高宗愁壞了,索性也不罷你的官了,殺了算了。

    最後一次對話,年紀輕輕的岳飛被高宗處死了。

  • 14 # 居安思危自強不息

    我希望以後不要再提這方面的問題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已經花了數年的時間,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五花八門的問題。來黑民族英雄岳飛,來扶賣國奸賊秦檜。假如當年日本侵略中國,都作秦檜請問還有中國嗎?請問共產黨左權將軍和國軍張自忠將軍該死嗎?沒有這些民族英雄中國還存在嗎?

    你們所提到的迎二聖還朝,岳飛擁兵自重,還有什麼立儲君,都是奸賊秦檜向高宗進讒言時說而且比你們想的還全面還透徹。

    岳飛真正的死因,你們可以看一下巜宋史.岳飛傳》。岳飛北伐金兵已成驚弓之鳥,想以議和的方式拖著宋軍,高宗是個沒有血性的人,貪生求安。巴不得馬上太平。但是金國議和是有條件的。最主要的一條,殺岳飛再議和。高宗也捨不得這樣做,奸臣秦檜提出了許多殺岳飛的理由,高宗才動了心。岳飛被害,其實就是秦檜內外勾結的結果。

  • 15 # 淡淡一掬水

    先對標題做個回答:這話要看你問在什麼時代、發問物件是誰。

    對於歷史人物脫離歷史背景、歷史所處的時代,發問是得不到合理答案的。宋朝是封建專制時代,由封建帝王掌握生殺大權,人們是沒有自己決定自己生死權的。

    再者,你若問老百姓,他們會認為岳飛保衛了人民的家園,非但不該死,更應該崇敬和歌頌的。

    你若問帝王,帝王認為岳飛有動搖他王位的潛在威脅,所以岳飛必須死,不死不足以穩定他的王位。

    這就是封建專制家天下制度給中國人民留下的劣根遺產,必然被後期覺醒的“天下為公”的孫中山主張所推翻。

  • 16 # 使用者3919268242451

    岳飛涉張憲謀反案,臨軍征討稽期罪,指斥乘輿罪,被皇帝趙構特賜死。岳飛被判罪處死,大理寺判決寫的清清楚楚,從頭到尾都依法行事稱量。這是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制度下,皇帝殺大臣的唯一的合法行為。秦檜身為治國宰相,對國家朝庭負責,依法懲治犯罪,職責所繫,本無可非議。但是幾十年後,岳飛孫子岳珂為了給岳飛抹紅翻案,說是遍訪故舊,收集到一些道聽途說,甚或聽沒聽說都不一定的謠傳野說,憑空編造出千奇百怪的岳飛抗金戰績。同時又編出了一個兀朮遺檜書,把岳飛被判罪處死說成是被謀害,並把謀害嫁禍於秦檜等人。岳珂自己說兀朮遺檜書是聽說的,並且最先說的人在岳珂出世前十幾年就死了,岳珂是聽誰說的,岳珂避而不談。這麼重要的證據,岳珂既不說明是聽誰說的,又不奏請朝庭查證核實,只以聽說結論,岳珂明顯心懷鬼胎,蓄意歪曲事實嫁禍於秦檜等人。

    長期以來民眾都知道秦檜說過莫須有,但是莫須有是什麼意思,秦檜又為什麼會說莫須有,有多少人知道?但在資訊網路化的今天,這些歷史資料俯拾即是,再也不是一小攝文人就能把持歷史了。莫須有出自元修宋史採信的野史,原話是,檜言,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意思是岳飛兒子岳雲給張憲寫信致張憲謀反的事還不明朗,但是這個事應該有。莫須有,就是應該有。趙構寫手詔讓岳飛馳援順昌,有"莫須輕兵擇利,重兵持守"的話,這是同時代的語言。岳飛案還沒有最終判決結論,韓世忠來問案情,秦檜說肯定有或肯定沒有都不合適,所以針對岳雲給張憲寫謀反信的事,秦檜說應該有。也是一句唐塞話,並非給岳飛判罪,而且說的是岳雲給張憲寫信的事。一小攝無恥文人。把秦檜的一句本來很正常的對話,炒作成謀害岳飛的證據。

    一小攝文人把持歷史,顛倒黑白,把中國民眾欺騙了近一千年,致使秦檜等人的歷史人物形象被嚴重歪曲並在民眾觀念中根深蒂固。

  • 17 # 手機使用者4750502967

    都在指責岳飛迎二帝! 其實早在1135年徽宗就病故了! 已經沒有二帝了! 岳飛是1142年被"莫須有"謀害的,而金兀朮是在1148年病亡的,與岳飛被害的間隔僅6年! 可能是在岳飛被害時,金兀朮已經病得很嚴重了,因此金兀朮就迫不及待地想謀害岳飛。秦檜就是個金國奸細!

  • 18 # 喬江寶

    果在因為政治上的分歧而導致政變,那他自已下場同“徽、欽"二帝不會有什麼區別。

    秦檜則不同,在金國時被金太宗賜給其弟完顏昌,已成為完顏昌的貼身家奴,為金國出謀劃策,深受完顏昌的賞識並被授於“參軍”之職。當然,這一象徵性的職位只是給了秦檜心理上的安慰,讓他感到自已命懸一線的境況有了改變,不會向其他大宋臣民那樣如婁蟻一般,朝不保夕。

    金國感到了秦檜的變化,認為放他回南宋朝庭比留在北方更能發揮作用,秦檜私下裡肯定也向金國做了立場態度的保證。否則,金國是不可能輕易地放他回南宋的。

    公元1130年,完顏昌率金兵南下進攻楚州,其間曾親自送秦檜及家眷離開金營,走水路返回行都臨安。對外則宣稱自已殺死了看守的金兵偷跑回來,以此便開始了身為大宋臣民,實為大宋漢奸、叛徒的賣國生涯,極力反對阻撓對金國用兵,一味地實行割地求和政策。並大力迫害反對主和的朝臣和民眾。那麼在當時的大環境下,必須處死岳飛嗎?不一定。前面說過,趙構和秦檜雖是主和派,但兩人出發點和立場是不同的。從秦檜第一次被罷相就可以看出。

    公元1131年八月,高宗任命秦檜為尚書右僕射、知樞密院事(右相)。秦檜得到相位後便開始醞釀他的賣國計劃,秦檜向高宗上奏道:"要使天下太平,那就須南人歸南,北人歸北。將河北送給金國,中原人還給劉豫,戰爭就可停止了"。看看,典型的賣國嘴臉。如果實行這個政策,不但南宋政權要解體,大多數北方官員和高宗本人都將無處可去。高宗聽完大怒,他指責秦檜說:“你是中原人,應該做劉豫的子民,我是北人,應當降金嗎?”秦檜被駁的啞口無言。左相呂頤浩及反對秦檜的大臣紛紛彈劾秦檜,趙構於1132年六月罷免了秦檜。只是由於後來撻懶與高宗議和時屢次表達對罷免秦檜的不滿,並以此為要挾,高宗也感到沒有了解金國情況的秦檜的輔佐很不方便,於是二年後又重新起用秦檜為相,主持對金事務。從高宗的角度來看,他是比較反感岳飛的。第一,岳飛的“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的政治口號就讓高宗寢食難安,這麼一個與自已不同心的人手握重兵,怎麼能讓他安心呢?第二,岳飛不應該犯的另一個政治錯誤是奏請高宗早日立儲。這又戳到了高宗的痛處,因為他在以往的逃命生涯中,由於驚嚇過度早已失去了生育能力。

    而秦檜則不同,在他的心目中高宗及南宋朝庭並不是他所要效命的物件,他的主子是金國,所以心須以維護金國的利益為出發點,岳飛就是最大的絆腳石,必須除之。

    為何高宗只排斥岳飛呢?除了他以往的政治主張,還有其它一些重要原因。首先,岳飛同韓世忠等一些將領不同,韓世忠出於軍隊世家,有一定的政治勢力和資本。而且,韓世忠還救過高宗的命。而岳飛出身草根,無任何政治背景。換句話說,岳飛成不了高宗的親信一族,可用,可殺。用,對金國是枚有效的棋子。殺,可震懾那些功高蓋主的能臣武將。

  • 19 # 何以知世

    岳飛不一定要死,趙構可以放他一條活路。趙構不想殺他他不就不會死了嗎?至於迎回二聖,岳飛情商低這種事情都是陳詞濫調了。岳飛的根本問題就是他的思想和南宋的國策不符,和聲望太高了。

    趙構和秦檜都是投降主義,妥協主義,整個宋朝都是如此。宋朝的軍事實力一直不弱,精兵強將能人輩出,在北宋的時候和遼,西夏打仗即使贏了也樂意賠錢了事。

    一方面是趙匡胤就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長久的打仗必要予兵於將,屯軍於邊,將領權力太大它不放心。所以可以看到宋朝中央實力強橫邊軍卻比較弱,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仍然對於將領不放心,對於岳飛這種有兵民間又有聲望的他更放心不下了。

    另一方面就是打仗花錢很厲害,比賠錢厲害多了,而且又會影響國內的經濟,他覺得是一個不划算的東西,萬一打輸了豈不是更虧。

    再說迎回二帝這件事情,趙構確實怕迎回二帝,但是立國之初需要大義,所以這個口號是趙構自己提出來的,當時朝廷上下都這麼喊,也沒什麼問題,後來趙構不喊了,朝臣一看風向不對也都不在說這個事情了,岳飛也是有政治頭腦的,他也懂,所以他也不喊了。比如岳飛上的《乞出師札子》中就把二聖歸位普通的天眷之中,根本不提他皇帝的身份,趙構看了也很開心,親賜御札嘉獎。

    趙構雖然喜歡打仗的人才,但是不喜歡太會打仗的把二帝都接回來的將領。雖然岳飛知道趙構心中所想,但是岳飛這個人性格就是這樣,想要北伐收復失土,這個和二聖沒有任何關係。但是把金打沒了,二帝不就回來了嘛,所以岳飛雖然知道趙構的心思,但是他無法繞過這個問題。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親朋好友,幾百萬百姓的希望都寄託在他的身上,他只能就這麼往前走。

    朝廷裡又有秦檜這麼個小人鼓動趙構,所以岳飛才被殺了。

    ps:我十分懷疑趙構是個奸細或者被金洗腦了,因為靖康前他是一個十足的主戰派,後來靖康的時候被俘虜呆了兩年,結果回來就變成一個主和派了。

  • 20 # 唐古看今

    岳飛是一位精忠報國的武將,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是家喻戶曉!他為了收復中原的土地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可他最後卻死於奸臣之手,自已人之手。

    岳飛必須要死,因為他引起了皇帝的猜忌,引起同僚的嫉恨,政治上太幼稚。

    岳飛北伐曾經提出一個目標,就是直搗黃龍,迎二聖回朝。可現實是,南宋朝庭已經有高宗趙構登基, 迎二聖回朝,又將置趙構於何處呢?

    岳飛訓練的岳家軍戰鬥力強悍,而且還不拿老百姓的一針一線,深受民眾的喜愛。趙構感覺岳飛威脅了自已的統治。有點功高蓋主的意思。於是,他就想把岳飛給除掉。可是如果他親自下令殺掉岳飛,必定會引起老百姓對他的不滿。所以他就借秦檜之手,以“莫須有”的罪名將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給殺掉了。同時也讓秦檜成了千古的罪人,秦檜的名聲也遺臭萬年。

    我想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此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死在元軍的刀下,而是死在了自已人的刀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得了酒精肝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