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文昊老師
-
22 # 最憶江南
陽陽與麗麗是表兄妹,有一天,兩個孩子在一起玩,玩著玩著,有鄰居就問陽陽,“陽陽,你怕爸爸還是媽媽?”
陽陽的答案是怕爸爸,而鄰居不問麗麗,麗麗主動說,“我怕媽媽!”
一、怕爸媽背後的家庭教育格局
1.“嚴父慈母”家庭中的孩子,怕爸爸
陽陽家是典型的“嚴父慈母”家庭,爸爸對他要求比較嚴格,媽媽相對寬鬆一些。只要陽陽一犯錯,爸爸要麼批評他,要麼打他。可能是這個原因,他從小就怕爸爸。
如果應該寫作業的時候,他在玩,聽到外面有腳步聲像爸爸,他立馬趕緊寫作業。儘管怕爸爸,如果爸爸帶他出去玩,他還是蠻開心的。
2.“嚴母慈父”型家庭中的孩子,怕媽媽
麗麗家典型的“嚴母慈父”型,小時候,只要自己不聽話,媽媽就會裝作要打自己的樣子,比如,她要買東西,媽媽不讓買,她就會哭鬧不已。
可總是媽媽還沒打到她,她就會哭鬧。結果,有時,她為此屁股上要挨幾巴掌。因為怕打,所以,她有些怕打過她的媽媽。她不怕爸爸,凡是她要買東西,只要零食,玩具,文具等,爸爸都會給買。
在一些家庭中,孩子總有一個比較怕的人,或者說比較有權威的人。孩子為什麼怕他呢?
孩子之所以怕他,或讓他感覺有權威,多與他採用的教養方式有關,比如,教養方式簡單粗暴,孩子一犯錯,總嚇唬孩子,或打罵孩子。
雖然這個人暫時能震住孩子,甚至能讓孩子服從。但對孩子的成長並沒有積極的影響。
1.孩子怕一個人,易造成消極性格的形成
或許,讓孩子怕的人,孩子在他面前,表現的比較聽話、懂事,但在其他家人面前,孩子可能會有相反的行為。這易造成孩子的雙面人格。
2.易影響親密關係與安感的建立
有時,孩子怕,是因為孩子弱小,還沒有獨立的生存能力,與解決一些重大問題的能力,通常,等他具備了能力,他不會再怕你,而是懶得理你。
可以說,讓孩子有一個怕的人的家庭,孩子沒有建立良好的安全感與親密關係。
與其讓孩子怕,不如努力做 一個稱職的父母,給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感,與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密關係。
-
23 # 人的使用手冊
你好,讓我們先說說你問題中的這個“怕”字吧。
這個“怕”字,成了你問題的焦點,與你而言背後是有什麼不一樣的成長故事嗎?
那就讓我們先解析一下這個“怕”字吧。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是在另外一種家庭氛圍中長大(例如愛與接納的氛圍),這個“怕”字從來沒有出現過。也就是說孩子面對自己的父母,不論爸爸還是媽媽,向來就是放鬆和自如的,孩子或者對父母會有敬畏,但卻不會“怕”。
“怕”這個字的背後是距離感。
“愛”是連線,“怕”卻是遠離。所以“怕”字當頭的家庭,大概是家庭管理模式出了問題,或者從來都不曾有機會思考我們的家庭到底應該用什麼樣的管理模式,氣氛才會更和諧,溝通才會更有效。
如果我們不假思索地沿用自己的父母輩傳遞給我們的教養模式,那麼你所關注的這個問題就會出現。但,就正常的家庭管理模式或氛圍來講,在你這個問題背後,更加合適的問題也許是:如何在我們的家庭中建立和樂融融的家庭氛圍和有效的溝通管理模式? 這樣問題的答案可能更靠近我們想要的結果。
用“怕”(震懾)的方式管理,也許只是應付和維持,遠遠無法達到我們一家人真正想要的結果,對嗎?
也許我們習得的管理模式是用“怕”,但我們內心真正想要的是孩子與父母愛的情感連線。也就是不論孩子怎麼樣,他們都可以感覺到自己是被接納和被深深愛著的。
先讓孩子感受到被愛和被無條件地接納,再進行教育和管理,這樣的收效肯定遠遠大過讓孩子“怕”的教養方式。
讓孩子愛上你,而不是讓孩子“怕”你,對孩子的一生而言,才是對孩子最大的祝福。
簡單點說:
你的孩子越是愛你,他們的一生就越是幸福。所以,做父母的,還是想法設法地讓自己的孩子愛上我們吧。
希望以上問題,可以引導你做更深入的思考。
願你對孩子的愛,能建立起孩子對你更多的愛。
“生活的藝術,在於巧妙地使用自己的身、心、靈。” -
24 # 雙夕dsq
並不十分贊成現在教育界呼聲最高的賞識教育。過多的賞識已經造就了多少個目無尊長,不懂感恩的“不肖之子”!我認為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必須有“畏”,才可能有“敬”,傳統的家庭中嚴父慈母的形象早已根深蒂固,之所以能傳承到現在,是有其必然道理的。父如山,多的是偉岸和陽剛,父親是家庭的支柱,自然應受到孩子的敬畏;母如水,多的是柔順和細膩,讓孩子感受到的是慈愛,自古皆然。山水融合,才能形成一道和諧美麗的風景!無“畏”則家不興,無“敬”則家無道!
-
25 # 小趙聊電影
一個給孩子健康的成長的家庭必須有這兩種愛,
一種是包容的愛,溫柔的愛,“我愛你是因為你是我的孩子”
一種是讓孩子認識到“我必須要進步才可以獲得的愛”
一種是建立健康的愛的人格。
一種是使孩子知道進步。
誰唱黑臉誰唱紅臉不重要,重要的是兩種愛是否都具備。
回覆列表
記得有一篇課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在課文中,作者回憶他小時候第一次寫了一首小詩,他給媽媽看,媽媽看後高興地說:”精彩極了”,並說要給作者的父親看,作者當時是多麼希望父親看後像媽媽一樣誇獎他啊!可是父親看後卻嚴厲地說.”糟糕透了”。
但作者非常慶幸,他有一位慈愛的母親和一位嚴厲的父親,正是這兩種不同的聲音經常出現在他的耳畔,伴隨著他健康地成長,使他後來成為一位著名的作家。
這篇課文讓人領悟到,在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呵護,呵護不只是意味著關愛和鼓勵,在孩子的成長路上,更要有鞭策和嚴厲的伴隨,就像花朵不光有溫暖的陽光,只有經歷風雨,才會更加堅強,芳香。
關於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都是我個人的想法與觀點,在這裡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