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Nbs南山悠悠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觸的人,而且是接觸時間最長的人,所以對孩子的影響最大。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可能犯錯誤,例如,越俎代庖,代替孩子做他自己該做的事情;過度關注孩子;無原則,無底線的溺愛等等錯誤,我認為家長在教育孩子中絕不能犯錯誤是以愛之名代替孩子做孩子該做的事。

    家長越俎代庖式的教育正在扼殺孩子的個性。家長們總覺得孩子太小,沒有經驗,沒有判斷是非標準,孩子的事就是家長的事,甚至認為孩子是自己的,自己有權替孩子做主,孩子一有事情,家長不管孩子的感受,自作聰明替孩子做決定。家長忘記了孩子是一個生命體!這個生命體有他的思維方式,有他的判斷標準,有他的夢想和追求,家長心中的想法未必就是孩子的想法,你可能好心辦壞事。一個孩子如果放棄了自己活動,失去了自己決定自己事情的權利,凡事都依賴大人,他長大了會懶散,不覺得自己有責任感,認為這一切都應該跟父母有關。

    家長替孩子做主使孩子缺少責任感。

    家長總擔心孩子上當受騙,不停地干涉傷害孩子的生活,好似孩子的人生幾乎都是被父母包辦。當孩子喪失了自己對人生的主宰權,也不認為自己對人生有掌控力或者責任感時,他就變得特別被動,任何一份工作都不會做得特別出色。

    家長替代孩子做決定,孩子長大以後就會缺少自信。孩子做決定的過程其實是在認識世界的過程,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對自己做的事情做成決定,家長總是不相信孩子的判斷能力,完全按照家長的意志替孩子做出決定,其實家長是不敢接受孩子按照孩子自己喜歡的想法生活,成為與家長的預期不一樣人生。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如何克服以愛之名替孩子做主。家長要尊重孩子意見,相信孩子,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對待,不能隨便否定他的感情;尊重孩子的天性,讓他從自己力所能及、能夠學到的東西開始,讓他獲得尊嚴感、成就感,不要讓他總是面對挫折,這樣孩子的自信心慢慢培養出來。給孩子可選擇的空間,讓孩子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孩子出現問題,搞清楚孩子對問題的看法,要讓孩子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替孩子解決問題,思考的過程是重點,而不是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完美才是重點。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家長學會抽出身來,但是家長不要成為孩子人生的主角,而是讓孩子成為主角,家長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要為自己的事做成決定平承擔後果。

  • 22 # 六和麥田

    我認為是護短!

    小木同學,平時並不是一位守本分的孩子,喜歡欺負同學,有一次又在那欺負同學小光,小光的父親一聽到自己的孩子又被他欺負,一氣之下衝到學校教訓了小木。小木受了皮外傷,學校對此事重視,本來小木的家長也認為這樣的教訓也沒有什麼的,自己的孩子不聽話,總是要被人教訓的,但是在處理這件事情上。為了防止事情造成不良的影響,小光同學的父親不僅當面道歉,還上門道歉,最後讓這小木得意得不得了。

    小木覺得自己犯了錯是沒有關係的,你看現在還得對方家長來道歉,並且還向大家炫耀對方家長來自己家裡道歉。他自己的錯誤卻不要承擔任何責任,這也就助長了孩子的任性。

    而其中更重要的就是家長,小木的家長一開始認為這樣的教訓對自己的孩子是有利的,讓他懂得,自己去欺負別人就是要付出代價的。但是,後來輿論導向,讓他的家長感覺到很不爽,態度立即發生轉變,一定要護著自己孩子的短。

    就這樣的一個態度轉變,孩子一下子變得無可救藥,在學校里老師的話也不聽了,課堂也更不守紀律了。這樣的孩子,老師自然是不能多管了。

    這則例子不難看出,要想毀掉一個孩子,那就是給他護短,就是護著他的任性,護著他道德的缺失,將來必定會釀成大錯。

    小吳,也是有著同樣的問題,喜歡欺負同學,有一段時間專門就是欺負小李,與小李打架不斷,可是每一次打完之後,都是小吳的傷給人看到,都是在面板上。因此,每打完一次,小吳的父母就要跑到小李家裡告狀,就是投訴,從來不說自己的孩子不聽話,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很好的,就是小李打人傷害太深,都要小李道歉。

    其結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小吳並不會改正任何的錯誤,反而覺得欺負人還會受到保護,真是非常好。

    這樣的熊孩子,都是因為護短培養起來的。是家長最不應該培養的,他們不僅給他人帶去傷害,也會給社會釀造麻煩。

  • 23 # 教育慧觀

    我認為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絕不能犯的最大錯誤是:小瞧孩子、不尊重孩子

    1、小瞧孩子、不尊重孩子的父母,孩子是不會聽你的話的

    當從你口中說出任何小瞧孩子的話的時候,孩子就會立即感受到。

    和這樣的家長生活在一起,孩子長期在父母的壓抑中成長。性格就會變得孤傲、軟弱、缺乏活力、不愛交流。因為,在孩子的大腦裡,儲存了太多負面影響。比如:“你不行、你怎麼會?、你還那麼小、我來做你看著”等等。長此以往,孩子的潛意識裡就會覺得“我不行,我做不好,我不如別人”。孩子長大後往往缺乏自信、缺乏存在感。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後就會越來越叛逆、越來越不聽話。

    比如,我們身邊也有很多抽菸、吸毒、賭博的孩子,讓家長很苦惱、很無奈。很多家長不明白,我們家裡也沒有人吸毒、賭博,孩子為什麼會走上這條路呢?其實這跟父母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如果你生活中仔細觀察比較你會發現,青春期叛逆不聽話的孩子,家裡往往會有一個異常嘮叨的媽媽。而媽媽的嘮叨是因為,孩子做的事情達不到媽媽的預期,覺得孩子做的不好。那麼孩子就會覺得媽媽對自己不滿意,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失去了價值。這種狀況持續下去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不願意去做事情,總是跟媽媽對著幹。即使孩子知道怎麼做是正確的,他也不願意去做。因為,他得不到媽媽的關注。這就是叛逆。

    長期的嘮叨會讓孩子覺得無比的煩躁、心神不寧,無法集中精神去思考,還會降低孩子的自尊心,會讓孩子長期處於無法擺脫的痛苦之中。這個時候孩子就會用反作用的方式去傷害你,讓你也不快樂,跟你對著幹。例如:不學習、不吃飯、不著家、廝混、賭博等方式。這就是孩子獲得父母關注的方式。爸爸打孩子,孩子去學抽菸等,這些都是有因果關係的。這些都是不良家庭成員關係所造成的。

    2、怎麼才能跟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跟孩子愉快的相處呢?

    首先,我們可以回憶下,我們跟孩子之間的種種緊張關係。你越讓他怎麼樣,他越是給你唱反調。你覺得這是為他好,但就是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孩子用拖沓、冷漠、逃避、欺騙來應付你。這就是鏡子投射原理,你對孩子的不尊重和不平等,孩子會用同樣的方式回饋給你。

    家長和孩子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第一步就是愉快的接受孩子的真實面。比如,你讓孩子做作業,孩子就是不做。可能,你沒有真正瞭解孩子為什麼不做作業。要把孩子當做一個成年人、一個平等的人。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計劃,家長不要橫加干涉。孩子可能只是想做完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之後,再完成作業。而當家長用命令的口吻去跟孩子說的時候,孩子就會本能的進行反抗。

    第二步,家長要做到不訓斥、不蔑視、不命令。試想一下,如果家長在單位受到領導的訓斥或者辱罵或者命令的時候,是不是在心裡已經把領導反駁的體無完膚了。所以,我們要跟孩子平等的去交流和溝通,勇於去接受孩子的真實面。當家長開始平等的對待孩子的時候,孩子心裡的反抗意識就會削弱,孩子也會用平等的方式去跟家長交流。這就是互相尊重和互相理解。

    第三步,如果孩子做對了事情的時候,家長要對孩子說“謝謝”。比如:你今天在家裡加班,孩子自己在玩積木沒有打擾到你。你要對孩子說:“謝謝你今天在媽媽身邊安靜的玩積木,媽媽很高興”。這樣孩子就會獲得一種價值感、獲得一種肯定。孩子覺得這件事有意義了,就會助長孩子對這件事情的興趣。

    總之,只要在平等互信、相互尊重的條件下,像夥伴一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你們之間自然會有一種和諧的親子關係。孩子的學習興趣也會水漲船高,家庭氛圍也會越來越和諧。

  • 24 # 海豚學院家庭教育

    小時候教育孩子,絕對不要用物質誘導孩子做事,因為物質獎勵會激發孩子的貪慾。

    從一個小玩具到一個大玩具再到錢的獎勵,孩子的貪慾會一點一點被激發,這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 25 # 佩玉的爸爸

    與孩子的家庭教育來講,大多數家長最容易犯的錯誤,並不是對於孩子過於嚴厲,而是過於溺愛。

    從客觀上講,由於感情的影響,家長對於孩子的認可度是比較高的,這種認可度比較高的狀態下,造成了孩子過度相信自己的孩子,當然另外的一個極端就是對於自己孩子的過度不信任。

    所以說我認為在家庭教育以及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就是儘量要客觀避免過度溺愛,過度信任。

    過度溺愛,每個人都知道,這種情形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非常的多,並且影響也非常的多,案例我們就不用再舉了,從古到今,非常的讓人觸目驚心,過於溺愛的孩子時間長了,形成了一種無法無天的狀態,對於任何事物的訴求都沒有止境,對於任何人都沒有尊重,對於勞動,對於一些有價值的物品,都是一種無所謂的狀態。

    過度信任就是自己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對的,其他人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不如自己的孩子,這種過度信任其實對於孩子最大傷害是培養了孩子的盲目自尊以及盲目樂觀。

    比如說快考試了,孩子滿打滿算自己能考滿分,結果成績一出來剛剛及格。這裡面就涉及到了家長的過度信任,引發了孩子的過度自信。

    總之我覺得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需要克服的就是這樣的一種狀態,對孩子的過度溺愛,對孩子的過度信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年人怎麼練出一手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