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
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劉邦西漢開國之君、秦末亂世爭雄之一,與項羽爭奪天下打了近四年,終在名將韓信幫助下擊敗項羽令其自刎烏江,最終奪得天下建立西漢。不管鴻門宴之前還是之後,劉邦都有稱王之心,只是時機還不成熟。鴻門宴的發生加速了劉邦稱王之路。

  • 2 # 2968186160

    劉季斬蛇起義時就志在登九五豈止稱王哉!鴻門宴間項王不聽范增計且因項莊舞劍護劉而使劉邦逃脫。故楚霸王烏江自刎前嘆"天忘我"是耶非耶!

  • 3 # 張大俠27

    想肯定想啊,從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冒著隨時掉腦袋的危險起兵,東躲西藏九死一生走過來,公元209年十月,秦二世投降,劉邦入關。入住關中後,劉邦便與當地民眾約法三章,然後下令據守崤關,看到秦王宮殿的奢華與宏偉,肯定是想過一把皇帝癮,所以才會派兵駐守崤關,就是為了阻止項羽入關,劉邦又有懷王之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誰能先進入函谷關,安定關中地區就分封為關中王,所以,他自認為這個關中王肯定是他的,自然就想稱王。

  • 4 # 鈿車寶馬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的去找劉邦鴻門宴之前都幹些什麼事。

    這件事情要牽涉到楚懷王,要知道當年楚懷王可是天下人的老大,雖然他是被別人擁立的,但是自從項梁死後,他就有著絕對的權威,當年為了打壓項羽的實力,所以他一直都在栽培劉邦,想要讓劉邦取代項羽,當時劉邦也是很爭氣,迅速的打下了關中地區,可以說雖然項羽很強大,劉邦也很清楚,但劉邦更加相信,楚懷王是他和項羽的老領導,並且是天下人的上司,這件事情他佔了理,項羽不能夠強行奪自己的地盤。

    可悲的是劉邦的算盤打的很好,但是他忘記了,天下除了講道理以外,還有一個就是拳頭的大小,雖說天下諸侯王們都認可楚懷王的權威,但是他們更害怕項羽的軍隊,所以劉邦根本沒有來得及等到天下諸侯王們支援他,結果自己就已經被項羽打得抬不起頭來了,而在這一事件之後,楚懷王和劉邦兩人都是通通走向了失敗,楚懷王自然是被殺,而劉邦也是遭遇了鴻門宴差點被做掉。

    劉邦自然想過稱王,從他的種種事蹟中就可以看到一些蛛絲馬跡。

  • 5 # 愛分享的稻草人

    稱王的想法肯定有,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牛人跟著他幹。但鴻門宴前主要是被勝利衝昏頭腦了,以為自己拿下咸陽,可以了。項羽兵臨城下讓劉邦認清了現實,迅速做出調整,以適應當時的局勢。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這也是劉邦最終君臨天下的原因之一吧。

  • 6 # 六月柳樹

    歷史上有名的楚漢爭霸,劉邦和項羽在合力滅了秦朝後展開的問鼎之爭,劉邦和項羽約定誰先攻破咸陽誰做天下,項羽沒想到讓劉邦搶了先,仗著自己軍事實力遠超劉邦,怎能容忍劉邦的存在,但是表面和談的文章還是要做的,於是有了後來的鴻門宴。

    鴻門宴上項羽一時心軟放過了劉邦,放虎歸山後劉邦在天府之國的成都累積實力,屢敗屢戰中實力超過了項羽,最終垓下之戰逼迫項羽自殺!

    劉邦在鴻門宴之前是不是想稱王?答案是肯定的,自從他參加滅亡秦朝的那一天起就有稱王的野心,起義軍實力的壯大讓稱王的想法越來越大,每個人都有當皇帝的野心,有野心得有實力,鴻門宴的時候劉邦也有幾十萬兵馬,有了問鼎中原的資本,怎甘心在項羽之下,再說項羽哪天不高興了要滅了劉邦咋辦?還是自己當皇帝穩妥,您說呢?

  • 7 # 萬喜閣

    有句話叫“腦袋跟著屁股走”,劉邦如關中便聽人言,守要害勿納諸侯,於是招致禍患。顯而易見他想稱王,你想都入關了那不做白不做,不夠冷靜沒有分清形勢,故曰操之過急耳!

    再一個是在鴻門宴上,項羽的軍師範曾勸項羽殺了劉邦,範曾也說“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也是說明他想稱王的。

  • 8 # 小程看歷史

    我倒覺得劉邦不僅是在鴻門宴之前就想稱王,是在他起兵以前就有這一志向,他的志向也不僅僅只有稱王這麼簡單,如果只是想稱王,進入漢中後就不會再出來和項羽爭奪天下了。至於說劉邦是不是有遠大的志向,有一件事情可以證明。

    公元前220年也就是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的第二年,這一年秦始皇開始南巡,當浩浩蕩蕩的大隊人馬經過劉邦的老家沛縣的時候,劉邦看到這一場面,便不由自主的說了一句,大丈夫當如是,也就是說做男人就該這樣。連旁邊的蕭何就被這句話感到震驚。

    可以說此時一個潛在的願望已經在劉邦心裡形成,只不過此時的劉邦還沒辦法實現而已,因為此時的他也不過是一個市井小民而已,有這個心沒有這個實力。直到後來舉兵起義的時候,那也是形勢所迫逼不得已而為之,此時可能也只是為了保住性命而已,正真讓劉邦想要成就霸業是在彭城分兵的時候,公元前208年,楚懷王與各路大軍商定先入咸陽者為王。這時候劉邦隨著自己的實力一點點變大,所以才有了稱王的想法。否則他也不會趁項羽在與秦軍主力決戰的時候,冷不丁的進入咸陽。所以說劉邦在鴻門宴之前就有了稱王的想法了。

    所以劉邦稱王第一是源自自己內心偉大的志向,第二是因為楚懷王對他們的約定和承諾。鑑於這兩點劉邦要稱王也是不可質疑的。

  • 9 # 小城庸人

    最開始起義的時候,劉邦可能就是為了保命,但是在他當上沛縣縣長的時候,他就已經想稱王了。

    請看以下分析:

    第一:劉邦押解的犯人還沒到驪山的時候就已經跑很多了,按照秦朝的法律劉邦這個時候是必死的,所以為了保命他選擇了起義。

    但是按照常理來說,他起義以後完全沒有必要回來殺縣長,因為當時逃跑的人很多,但是回來殺縣長的卻只有他一個,而且這種事情事發突然,蕭何居然有時間和他裡應外合把縣長殺了,劉邦成為了新的縣長,人稱沛公。

    劉邦這一系列的操作非常明顯的告訴我們,造反這件事情劉邦應該早就跟蕭何善良過,除非到了萬不得已他們不會造反,但是如果被逼無奈走向造反了,他們第一步要先做什麼,只有之前經過合理的策劃,劉邦才能如此順利的當上新縣長,不然當時再沛縣怎麼也輪不到劉邦當沛公。

    第二:當初約定先入咸陽著為王,如果劉邦不想稱王,他為啥要進咸陽?進了咸陽還要和大家約法三章,這擺明就是收買人心。

    而且當時在鴻門宴上劉邦的種種表現也非常的清楚,如果他是真心找項羽認罪,後來幹嘛要跑呢?說明了他以後還是想和項羽爭天下。

    第三:我們要明白劉邦是一個有雄心壯志的人,在史記中只有兩個人說過要取代秦始皇的話,一個是無賴劉邦,一個是貴族項羽。

    而且劉邦說這話的時候正在咸陽服役,那個時候他還不認識項羽,也不知道後來他會有鴻門宴。但是劉邦作為秦朝的一個低階官吏,居然說出了跟作為貴族的項羽相同的理想,就可以看出劉邦的雄心絕對不比項羽低,他一定比項羽更想稱王。

    所以綜合以上三點來看,劉邦在鴻門宴之前絕對是想要稱王的。

  • 10 # 大江侃歷史

    鴻門宴之前,劉邦不是想要稱王,而是想要一統天下當皇帝!

    鴻門宴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北約10公里的新豐鎮鴻門堡村,是公元前206年12月楚霸王項羽“假約劉邦宴鴻門,席間誅之”。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歇後語和“鴻門宴”一詞的發源地,也是漢朝的起點處。

    劉邦進入了咸陽城後,得意的以“關中王”自居,看著富麗堂皇的宮殿,劉邦有些留戀起來,準備就此住下,享受享受。直到張良親自來勸,勸劉邦想要得到天下,這個時候要忍,要裝著一副沒有野心的樣子。於是,劉邦率軍退到了灞上。劉邦到達灞上之後,便召集當地的名士,和他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廢除,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援。

    項羽在打敗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後,也領兵直奔關中而來。范增勸他趁機除掉劉邦這個對手,項羽就下令準備,要在第二天進攻。這時的劉邦在兵力上無法和強大的項羽相抗衡,他只有十萬軍隊,不可能戰勝項羽的四十萬精兵。驚慌之下,劉邦趕忙向張良要計策,張良讓劉邦趕緊去見項伯,說明自己沒有野心和項羽爭奪王位。劉邦依計約到項伯,說明自己並無稱王野心,並於項伯約成 兒女親家。 項伯當天夜裡就返回了軍營,他對項羽說:“因為沛公先行進入關中,為我們掃除了入關的障礙,我們這才能順利地透過 函谷關,沛公是有功勞的人,我們不應該猜疑他,應該真誠相待。 ”項羽聽了,便決定不再進攻劉邦。

    第二天,劉邦來到了項羽的軍營,只帶了 樊噲、 張良和一百名精銳親兵。到了項羽的大帳 鴻門,當面向迎接他的項羽賠禮道歉。 項羽請劉邦入內赴宴,項羽的 亞父 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 范增召 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拔劍起舞,掩護了劉邦,沒有成功。 這就是成語“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由來。後來劉邦藉故離開,回到了大營。

    在鴻門宴上,劉邦表現出了極高的沉著與冷靜。能夠全身而退,除了張良、項伯、樊噲的力保之外,關鍵是劉邦的冷靜與沉著。

    鴻門宴之後,項羽便領兵西進,項籍入 咸陽,燒 阿房宮、殺 秦王子嬰。 又分封各路 將軍為王,劉邦被封為漢王,領地是巴、蜀和漢中共四十一縣,劉邦只好忍氣吞聲接受封號,於四月領兵入漢中、並燒燬棧道(用木板架在懸崖上鋪成的道路),以示再也無意東出,以麻痺項籍。

    公元前 205年劉邦在基本平定三秦後,出兵正式拉開了四年楚漢戰爭的序幕! 所以在鴻門宴之前,劉邦不是想要稱王,而是想要一統天下當皇帝!

  • 11 # 安定郡小書生

    劉邦想啊,這裡有證據的

    當年劉邦還是沛縣泗水亭長的時候,有次前往咸陽出差,看見秦始皇的豪華儀仗隊經過後,就羨慕的脫口而出“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這個故事就記載在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高祖本紀》之中。劉邦在還是一個小亭長的時候,就能對象徵帝國最高權利的皇帝產生渴望;那麼,在劉邦已經率先進入關中、佔據咸陽的時候,難道能夠對一個王沒有想法,何況王相比較皇帝可是差了一個等次的。

    再來看看劉邦鴻門宴之前的表現

    自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之後,劉邦也開始了起義造反事業。不過最初是單幹,直到雍齒背叛後,劉邦多次攻打雍齒都以失敗告終;這是劉邦開始投靠項梁,成為項梁的部下勢力。

    在此期間,劉邦就與項羽多次合併對外征戰。之後,項梁戰死,秦將章邯乘勝進圍趙王歇與趙相張耳於鉅鹿。楚懷王熊心把都城由盱眙遷至彭城,封項羽為長安侯,任魯公;封沛公劉邦為武安侯,任碭郡長。

    趙王與張耳困於鉅鹿,遣使至楚向楚國求救。然後楚懷王兵分兩路:一路由宋義為主將、項羽為次將北伐救援;一路由劉邦為主將,西征分散秦軍力量。並約定兩路大軍誰先入關,攻佔咸陽就尊為關中王。

    當時真正的主力就是由宋義、項羽率領的楚君,而劉邦雖為一路主將,完全是被用來西進牽制秦軍主力的炮灰。結果劉邦在西進途中,一邊吸收陳勝、項梁的散卒,一邊招賢納士,基本沒有遇到太有力的抵抗,率先進入關中;而北伐的楚軍卻遇到了章邯、王離率領的秦軍主力,讓主將宋義產生了畏敵心態,最後項羽殺掉宋義,破釜沉舟,大敗秦軍。

    等到項羽打敗章邯,直奔關中而來的時候,劉邦已經從秦王子嬰手中接收完畢,封存府庫,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將軍隊退回到灞上。

    明眼人都能看出劉邦這是一邊收攏關中民心,一邊在防著項羽。范增就認為劉邦有異心,勸項羽乘機殺掉劉邦。此時劉邦只有收攏的十萬部眾,而項羽確有四十萬精銳部隊,就在項羽準備進攻劉邦的前一夜,作為項羽叔叔項伯盡然跑去找到為劉邦當謀士的張良,勸其乘機逃跑。

    張良知道項羽即將進攻的訊息後,並沒有獨自逃跑,而是進去報告了劉邦。劉邦當場就急了,連忙向張良求教。最終還是透過項伯轉告項羽,為劉邦求情。於是項羽給了劉邦一次解釋的機會,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鴻門宴了。

    劉邦是非常想稱王的,劉邦有稱王的資格

    劉邦與項羽同是項梁的部屬,就在項梁陣亡之後,項羽接管了項梁的直屬部隊,但是劉邦還是相對獨立與項羽部隊之外,最後楚懷王封項羽為長安侯、劉邦為武安侯。無論從實力上,還是名義上,劉邦與項羽雙方更多的是兄弟部隊、同屬關係,而不是上下屬關係;唯一不同的是劉邦的實力比項羽的實力弱小而已。

    在楚懷王兵分兩路進攻秦軍的時候,劉邦是西征主將,而項羽卻是北伐次將。楚懷王約定兩路軍誰先入關中就為關中王,當時有資格的就是西征主將劉邦、北伐主將宋義兩人而已。當然許多人都一致認為北伐軍隊實力最強,最有可能率先入關。結果人算不如天算,項羽殺了宋義成為北伐軍主將,西征軍在劉邦的率領下率先進入了關中。

  • 12 # 家樂解說室

    一:鴻門宴之前,項羽率領江東子弟一路北上,尋找秦國主力決戰;劉邦曾追隨於項梁,後來力量壯大,獨挑大樑,成為一股新的力量

    二:起義軍擁護“楚懷王”,開始號令各路人馬消滅秦國,項羽在鉅鹿大戰秦國,從此秦國軍隊永遠消失在歷史舞臺中;劉邦則直接開進咸陽,接受了子嬰的投降,從此項羽與劉邦開始變得很微妙

    三:劉邦一直想成為秦始皇,這是他的理想,但是鴻門宴之前,他是心有餘力不足

  • 13 # 天道酬勤lxy

    應該沒想過,那時候還只想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此時完全沒有和項羽抗衡的資本,只不夠劉邦有很多得力助手,也善於用人,隨著勢力不斷擴大,才有最後稱王的想法。

  • 14 # 歷史步行街

    這個問題可以反過來看,正是因為劉邦在主觀和客觀上都具備了稱王的條件,才使得項羽迫不及待地要透過鴻門宴幹掉劉邦。我們看下當時劉邦具備了哪些稱王的條件:

    一、先入關中一夜富,約法三章得民心

    當初諸侯會盟,楚懷王定下“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約定。之後,劉邦就帶著一萬多雜牌兵,晃晃悠悠地開始西征。不同於項羽的硬打死磕,劉邦的策略很明確--哪裡好打打哪裡,而且能動嘴就絕不動手,藉著鉅鹿之戰的影響力,一路上順著潁川、宛城、武關這條線,靠著遊說、勸降等等,奇蹟般地沒打什麼硬仗就入了關中。接著拿下咸陽,獲得了秦帝國的財富,走上了人生巔峰。

    進入關中之後,劉邦和關中父老定下“約法三章”,讓老百姓擺脫秦律的繁瑣嚴苛,迅速穩定了社會秩序,獲得民眾的認可。百姓奔走相告,唯恐劉邦不當秦王。

    可見,劉邦具備了稱王的名望、財富和民心基礎。

    二、遍地烽火群雄起,王侯將相本無種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當時的關東地區已經是一片戰火。戰國時期六國的舊貴族紛紛復國,加上新冒出來的各種勢力,好多都自己封王。這種情況下,有槍便是草頭王,劉邦有軍隊、有地盤、有功勞,為何不能稱王?

    如果劉邦此時稱王,社會輿論的壓力極小。

    三、蕭何眼光高深遠,盡得亡秦無價寶

    進入咸陽之後,劉邦手下的蕭何極有遠見,不貪圖金銀珠寶,而是首先從秦朝的資料庫中,搶出了內史、廷尉、太僕、少府的統計資料。這些資料讓劉邦全盤獲得了天下戶籍、土地、財政稅收、法律制度、自然資源等等一切資料,可以對關中迅速建立統治秩序。這對於治理國家來說,真是無價之寶。

    至此,劉邦如果在關中稱王,已經具備了完善的治理能力。

    四、封鎖函谷霸王怒,命懸一線鴻門宴

    劉邦佔據關中之後,派人封鎖了函谷關,這可以認為是劉邦想稱王的直接體現。函谷關一封鎖,關中自成一體,外人打不進來。可惜劉邦忽略了此時他和項羽的實力差距,項羽拼死拼活地打敗秦軍主力,回頭一看,關中居然被劉邦撿漏搶走了,自己還被關在門外。當即火冒三丈,提刀來找劉邦算賬,才有了後面的鴻門宴。

    綜上所述,劉邦此人,素有大志,早年看到秦始皇出遊,就能發出“大丈夫當如此”的感嘆。進入關中之後,野心有了實力作為基礎,如果沒有項羽直接殺過來,說不定劉邦真的稱王了。

  • 15 # 度假候鳥

    鴻門宴之前,劉邦也是想稱王的。劉邦是會使用能人的。有領導方略。項羽雖個人作戰能力強,但攻而不取,心胸狹窄,領導無方,殘暴殘忍,不僅激起了民憤,更激起了,劉邦稱王的想法。

  • 16 # 漫遊影像

    說他不想,他幹嘛自己先跑到咸陽。“陷入咸陽為王上”這是當時說好,他如果是個忠的完全可以進軍咸陽時候知會一聲。然後在咸陽時候自己已經稱關中王了,項羽殺來還在陳冰灞上準備和項羽幹一架。當時得益於張良運籌帷幄。

  • 17 # 乙丙丁6

    要我說,鴻門宴之前劉邦是絕對想稱王。理由早就說過了,有楚懷王的盟約:"先入關中者為王!"

    有了盟約之後,劉邦是不是急吼吼的就開始向關中打了過去?

    他要是不想稱王,他那麼急到關中幹嘛?這個是在鴻門宴之前乾的事,應該毋庸置疑的。

    不過最後的事情發展到為了爭天下,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是開始沒有想到的。劉邦本來得到關中王的位子就可以了,要知道關中王不是皇帝。

    後來發生的事情,是項羽勢力太大,他覺得要有話語權,就開始壓制劉邦和楚懷王。

    項羽不想讓劉邦當這個關中王,讓他當漢王,而且把劉邦趕到巴蜀一帶。當時關中比較富庶,巴蜀鳥不生蛋。

    按照楚懷王的意思,誰先打到關中,關中這塊肥肉就歸誰。

    結果劉邦捷足先登,但實力沒跟上,就被項羽趕到巴蜀了。

    楚懷王可不是讓劉邦當皇帝的,這一點大家需要明白。當時推翻秦朝,就是為了回到秦滅六國之前的那種狀態。

    秦朝是郡縣制,是不允許有這個國那個國的。而楚懷王時期,什麼趙國,魏國,齊國,楚國,代國什麼的紛紛被確立就是很好的證明。楚懷王不死,就是盟主級別的存在著,應該這才是楚懷王的本意。

    劉邦稱關中王只是得到一塊好地,楚懷王不死,項羽不拆臺的話,最高領導還是楚懷王。

  • 18 # 桃桃是愛歷史的女孩子

    鴻門宴之前,劉邦何嘗不想稱王。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細節,看出劉邦的鴻鵠之志。

    劉邦劍斬白帝之子的傳聞。

    傳聞劉邦在芒碭山,趁著醉意斬殺了一條白蟒,那白蟒是白帝之子。

    從今天來看,這個傳聞肯定是假的,而在當時,卻不會有人懷疑。

    那麼是誰編撰了這個傳聞,想必應該是劉邦或他的心腹。

    這個傳聞的效果無疑就是體現劉邦是天命所歸,好拉攏眾人。

    其實這樣的方法,劉邦的前輩陳勝、吳廣也用過,只不過陳勝、吳廣是假借所謂“狐仙”,聲稱“大楚興,陳勝王”。

    劉邦更高明一些,以赤帝之子的身份殺掉白帝之子,圖謀天下之心昭然若揭。

    劉邦對酈食其態度的轉變。

    劉邦曾行軍到高陽,高陽有位隱士叫做酈食其。

    酈食其去拜訪劉邦,劉邦一邊洗腳,一邊接見了酈食其。

    酈食其說,“如果你下定決心要推翻秦朝,就不應該這樣對待長者”。

    劉邦聽後,連忙向酈食其道歉。

    劉邦推翻秦朝,為的不正是稱王嗎?

    劉邦率先入關,為的正是義帝之約。

    義帝曾有言在先,誰先攻入關中,誰就可以稱王。

    劉邦急切攻入關中,為的正是義帝之約。

    因為項羽與章邯等人苦戰,劉邦輕易入關,秦王子嬰向劉邦獻上了傳國玉璽。

    面對富麗堂皇的秦王宮,劉邦十分留戀,想要住下。

    但張良讓他認清了事實,那就是遲遲趕來的項羽有四十萬精兵,劉邦是無法抗衡的,因此劉邦紮營灞上,赴鴻門宴向項羽賠罪。

    但劉邦稱王之心又怎麼會磨滅呢?

    老生常談,劉邦遇到秦始皇的反應。

    秦始皇吞併六國後,開始巡視天下。張良曾襲擊了秦始皇的車隊,項羽則聲稱“可以取而代之”。

    劉邦也不例外,他也撞到秦始皇巡遊的馬車,劉邦是這樣說的,“大丈夫應該如此”。

    這句話雖然不像項羽那句話霸氣,但還是可以看出,劉邦是想成為秦始皇那樣地位尊崇的人的。

    而鴻門宴更加堅定了劉邦想要稱王稱帝的決心。

  • 19 # 邵sir

    以前小編特別喜歡聽鴻門宴這一段戲,小時候經常在村裡面聽說書先生講評,或許是童年時代的影響,小編在接觸歷史以後也非常關注這一段,不過樂視,光看這一段的歷史,就越發現其中有很多讓人耐人尋味的歷史事件,當年鴻門宴事件,劉邦的金蟬脫殼的確做得非常完美,但是有一點可能我們沒想清楚,那就是,劉邦本可以避免鴻門宴事件,為何他還要炸著膽子搞這麼一出?

    要知道小編可是仔細查閱了,劉邦和項羽當時的歷史環境,項羽這邊可是親手幹掉了秦國所有的主力,當時天下有點實力的諸侯王,都只能在他面前點頭哈腰的向他鞠躬,連劉邦和項羽的老領導楚懷王在項羽的面前都被嚇得不敢吭聲,在這樣的情況下,很明顯項羽就是天下的霸王,劉邦與項羽比起來,可能相當於手指頭和大腿比較,那簡直就是太弱了,在這樣的實力懸殊之下,劉邦為何還要做出送死的行為呢?

    還記得在史記中記載,劉邦派人把守關中之道,抵抗項羽進軍,而他當時項羽擁有40萬大軍,而劉邦這邊可能連10萬人不到,那麼問題來了,劉邦這樣一個特別怕死而且很聰明的人,到底發現了什麼?以至於他連性命都能夠豁出去,一定要與項羽進行一番對抗呢?

    關於這個問題,可能有的人會直接武斷的說,劉邦是個大笨蛋,看見榮華富貴就忘乎所以,所以才會做出這種宿命的行為,這種說法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作為一個10萬大軍的統帥來說,劉邦沒有這麼簡單,他還有別的打算。小編為此苦苦翻閱了史記裡面的記載,突然發現,原來當年劉邦是意識到了這件事情,他在配合他的老領導演一齣戲,可惜的是他們都低估了項羽。

    這件事情要牽涉到楚懷王,要知道當年楚懷王可是天下人的老大,雖然他是被別人擁立的,但是自從項梁死後,他就有著絕對的權威,當年為了打壓項羽的實力,所以他一直都在栽培劉邦,想要讓劉邦取代項羽,當時劉邦也是很爭氣,迅速的打下了關中地區,可以說雖然項羽很強大,劉邦也很清楚,但劉邦更加相信,楚懷王是他和項羽的老領導,並且是天下人的上司,這件事情他佔了理,項羽不能夠強行奪自己的地盤。

    可悲的是劉邦的算盤打的很好,但是他忘記了,天下除了講道理以外,還有一個就是拳頭的大小,雖說天下諸侯王們都認可楚懷王的權威,但是他們更害怕項羽的軍隊,所以劉邦根本沒有來得及等到天下諸侯王們支援他,結果自己就已經被項羽打得抬不起頭來了,而在這一事件之後,楚懷王和劉邦兩人都是通通走向了失敗,楚懷王自然是被殺,而劉邦也是遭遇了鴻門宴差點被做掉。

    所以說當年劉邦之所以敢冒險,並不是由於他太過愚笨,腦子裡面只有女人和金錢,而是由於他考慮到自己佔據著名分和權威,希望得到楚懷王和諸侯王們的力挺,但可惜的是,項羽當時已經成了氣候,楚懷王也成了擺設,劉邦算錯了這一點,所以才遭到了鴻門宴的威脅。

  • 20 # 攻城獅華少

    劉邦一直想稱王,只是之前一直隱忍而已,包括鴻門宴之前,不要小看一個人的耐心及外表,你永遠不知道他的內心真實想法。鴻門宴之前劉邦只是勢力弱於項羽,迫不得已進了咸陽後又撤出去,等著專案接管咸陽。從鴻門宴之後,無論是彭城大戰還是垓下之戰,兩次最重要的戰役,都表現出劉邦為了目地不擇手段的內心!

    個人感覺劉邦算不上英雄,早些年,有些好名聲,講義氣、重感情。但是,環境使然也罷,氣質變化也罷,自從他有了帝王心,肚子裡只剩下謀略、算計和屠殺。鴻門宴上低三下四,其實肚子裡恨得咯吱響,等到兵強馬壯,立刻放棄諾言北上關中,覬覦關東;與項羽對峙,不分勝負,迫不得已和談罷病,然而等著項羽一撤,立刻來個回馬槍,打得項羽措手不及;等到對方敗退,重賞屬下長途追殺,在我看來,劉邦可能連曹操都比不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婚姻法規定,雙方需誠信。女方隱瞞墮胎史,能宣告婚姻無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