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禹菏喊日橋

    泡茶技法(一):傳統泡法    一.特色:道具簡單,泡法自由十分適合大眾飲用。  二.沖泡步驟:  燙壺:將沸水衝入壺中至溢滿為止.  倒水:將壺內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這是比較講究的置茶方式,將一茶漏斗放在壺口處,然後用茶匙撥茶入壺。  注水:將燒的水注入壺中,至泡沫溢位壺口。  倒茶:  1.先提壺沿茶船沿逆行轉圈,用意在於颳去壺底的水滴,俗稱“關公巡城”(是因為一般壺都是紅色,剛從茶池中提出時熱氣騰騰,有如關公威風凜凜,帶兵巡城),注意磨壺時的方向,右手執壺的歡迎喝茶時要逆時針方向磨,送客時則往順時針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壺,則反之。 老公,身體補好,總是幾下就了事,我不爽,看的出來他也內疚,閨蜜給我推了三個字母bct後面還有四個阿拉伯數字12&03這個微,我諮詢了後,用她給我的方法現在,他好我也好 2.將壺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湯均勻。  3.另一種均勻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壺輪流給幾杯同時倒茶,當將要倒完時,把剩下的茶湯分別點入各杯中,俗稱“韓信點兵”。注意倒茶時不能一次倒滿一杯,至七分滿處為好。  分茶:將茶中的茶湯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為宜。  奉茶:自由取飲,或由專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將壺中茶渣清出。  以備後用:客人離去後,洗杯,洗壺以備下次用。茶葉飲法(一):紅茶飲法    自從我們的祖先發現和飲用茶葉以來,飲茶方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變化過程。在我國古代,茶葉最初作為藥用,是採摘生葉煎服。以後,發展為以茶當菜,煮作羹飲,或與其他食物調劑飲用,到了明代,才發展成為我們現在常用的茶葉沖泡飲用的方法,同時,由於我國地域遼闊,茶類眾多,風怕習慣不一,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飲東方法。不同類的茶葉的飲法雖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一定的差異。這是必須加以區別的。  (一)紅茶飲法  從使用的茶具來分,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杯飲法,一種是壺飲法。一般說,各類工夫紅茶、小種紅茶、袋泡紅茶和速溶紅茶等,大多采用杯飲法;各類紅碎茶及紅茶片、紅茶末等,為使沖泡過的茶葉與茶湯分離,便於飲用,習慣採用於壺飲法。  從茶湯中是否新增其他調味品來劃分,又可分為“清飲法”和“調飲法”兩種。我國絕大部分地方飲紅茶採用“請飲法”,不在茶中加添其他的調料。但在廣東,有些地方要在紅茶里加牛奶和糖,使營養更豐富,味道更好。在我國西藏、內蒙古,這種飲法更為普遍,稱之為酥油茶和奶茶。通常的飲法是:  先將茶葉放入預先燙熱的茶壺中,衝入沸水浸泡約五分忡,然後把茶湯倒入茶杯中,衝入適量的糖、牛奶和乳酪。在茶壺中泡過一次的茶渣,一般棄去不再用。一. 泡茶茶具 茶藝泡茶的工具種類繁多。置茶器包括茶則、茶匙、茶漏、茶荷;理茶器包括茶夾、茶匙、茶針、茶槳;分茶器包括茶海、茶盅、公道杯;品茶器包括茶杯、聞香杯、杯碟;滌潔器包括茶盤、茶船、渣方、水方、滌方、茶巾、容則;其它還包括煮水器、香爐、奉茶盤等。以上介紹了林林總總的茶具,但喝茶的用具絕非一定繁瑣複雜,而應由簡入繁,重在培養自己對茶葉的基本認識。 二、泡茶的注意事項  功夫茶一般一泡只衝四次:一為皮;二三為肉,四為極。四衝之後,茶湯基本轉薄。四泡茶浸泡時間應依次增加。  出茶四字決:低、快、均、盡。出茶不可高,高則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對客人不敬;快,使香味不容易散失,且可保持茶湯熱度;勻,表示對客人一視同仁;盡,茶水瀝盡,茶葉不浸泡過久,茶湯不會苦澀。   任何茶葉都不宜浸泡過久,茶湯應與茶葉分離,即泡即飲。過濃的茶湯對身體不利,浸泡過久的茶湯會破壞茶葉特有的香氣和滋味。  三、泡茶用水  泡茶最好用山泉水,用江水最好用中間,用上茶濃,用下茶淡。   在古箏樂曲的伴奏下,主泡人薰香、淨手,先引茶入茶,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宜興的紫砂壺。 燙杯溫壺: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溫。 烏龍入宮:將烏龍茶放入茶壺。 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 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春風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 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壺: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奉茶:以茶奉客。   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 最後主泡人向客人答謝品茶,鞠躬退場。 功夫茶起源於宋代,盛行於廣東的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一體的茶道形式。功夫茶器具精緻,泡工獨特,飲用程式亦相當講究。這不但是他們工餘飯後的一種消遣,享受,也是他們交際往來的一種工具,更是迎賓敬客的重要手段。功夫茶的茶具小巧玲瓏,非常考究。一套茶具,一般為一壺三杯,也有兩杯和四杯的。泡茶用的水,以泉水、井水為最佳。泡製工夫茶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為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衝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泡製時先將水燒開後沖茶。衝時要掌握以下幾個要領,即:“高衝”、“低灑”、“括沫”、“淋蓋”、“燒杯熱罐”、“澄清”等。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後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 標準的功夫茶藝,有後火,蝦鬚水(剛開未開之水),捅茶,裝茶,燙杯,熱罐(壺),高衝,低斟,蓋沫(以壺蓋將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頂十法。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親自操作。首先點火煮水,並將茶葉放入衝罐中,多少以佔其容積之七分為宜。待水開即衝入衝罐中之後蓋沫。第一衝杯,以初沏之茶澆衝杯子,目的在於造成茶的精神,氣韻徹裡徹外的氣氛。洗過茶後,再衝入蝦鬚水,此時,茶葉已經泡開,性味俱發,可以斟茶了。斟茶時,四個茶杯並圍一起,以衝罐巡迴穿梭於四杯之間,直至每杯均達七分滿。此時罐中之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餘津還需一點一抬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稱此過程為“關公巡城在”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為上等功夫。最後,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第奉於客前,先敬首席,然後左右佳賓,自己最末。

  • 2 # 義芳君說茶

    有人可能會說,泡茶不就是“烹水、入茶、倒水、靜候、聞香、出湯、品嚐”這幾道程式嗎?不就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嗎?

    其實學問大著呢?!

    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茶葉、不同心情,面對不同的人,泡出來的茶效果都是不一樣。

    這也正是茶葉神奇之處。

    泡茶不僅是一門技藝,還是一門修行。如何才能把一泡茶葉的內質真正淋漓盡致的“泡”出來呢,以下這些事項,還真的需要注意啦!

    1、熱水洗杯必不可少

    如同古人靜修前需沐浴更衣、焚香入定一樣,沖泡一泡好茶,也需要用燒開的熱水,將茶具都燙洗一遍,洗去浮塵、雜味,同時讓茶具具有熱度,為後面的茶湯起到一個保溫作用,這樣新鮮出爐的茶葉才能更純正、更有風味。

    2、按量入茶

    最好是根據茶杯的大小來定量。如用瓷蓋碗泡鐵觀音,目前市面上比較合適的是7g杯或者8g杯。如是紫砂壺,因為出湯比較慢,入茶量可以酌減,沖泡時間也需要縮短。放入太少或者過多的茶葉,均不能泡出滿意的效果。

    3、合適掌握出湯時間

    沖泡時,其實沒有必要按照固定標準的時間來計算。更多是依靠經驗,掌握沖泡時間。何時出湯是最為合適的呢?其實可以透過觀察蓋杯邊緣的氣泡,當氣泡剛好破滅時,此時出湯應是最佳時機。當然,不同沖泡次數的出湯時間也會有所不同。第一泡洗茶應該快速出湯,此後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沖泡時間也越來越長。

    4、看茶注水是關鍵

    不同茶葉沖泡的水溫也是不一樣的。如鐵觀音、普洱茶需用剛燒開的沸水沖泡,才能泡出它的韻味,而是綠茶最好用90℃左右的水沖泡,才不容易燙壞茶葉;紅茶則要用85℃至90℃的水沖泡,以保持最香甜的口感。

    5、沖泡手法需講究

    沖泡手法直接影響了茶湯的鮮度和香度。

    沖泡手法一般有高衝、高吊、低衝、低吊等,可螺旋形沖泡、環圈沖泡,也可單邊定點沖泡或正中定點沖泡。

    一般來說:快水高衝,水和茶葉猛烈衝撞摩擦,茶葉香氣容易高揚。如果想泡出綿長的口感,可以採用低吊、定點注水的沖泡手法,茶湯則綿密柔軟。

  • 3 # 巖茶教主

    經常有朋友反映,同一泡茶,在店裡喝跟回家喝味道口感大相庭徑,這裡面因素有很多,沖泡的方法,沖泡用水,品茶時間等。今天我先展示下正確的沖泡方式,以便茶友用正確的方式,品味巖茶的巖骨花香。

    先上一張沖泡全家福,後面一一介紹各個方式注意點

    巖茶沖泡,首選白瓷蓋碗,以150cc容量最佳(3.5寸蓋碗)。選白瓷蓋碗主要有幾個優點:蓋碗沖茶,方便洗茶去泡沫,蓋碗便於觀察茶葉條索,白瓷蓋碗不會受串味影響;還有一個就是白瓷蓋碗會給人一種乾淨衛生的感覺。

    公道杯建議用玻璃公道杯,便於觀察感受巖茶湯色及清澈度。

    茶漏是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環節,一個好的茶漏可以更好得過濾茶湯,使得泡茶過程更完整,更清潔,更文雅;光明鼎茶業建議大家一定要選用紗網過濾茶漏(200目紗網)。

    接下來要隆重介紹巖茶沖泡必備神器,專業茶剪。相信喝巖茶的朋友都可以被巖茶泡袋的開啟方法困擾過,巖茶的鋁箔袋不好撕,要麼擠碎了茶葉,要麼茶葉亂飛,這時你就可以備一把專用茶剪,輕鬆優雅,有逼格。

    工具介紹完後就是正式開泡了。用專用茶剪剪開泡袋,倒入蓋碗中,觀察干茶條索。幹茶條索應完整緊緻、色澤勻潤。

    備好剛燒開的純淨水,沿蓋碗內側,稍加傾斜注水,目的是使茶葉在水柱作用下滾動,全方位地醒茶,並將茶葉裡的殘渣雜物衝到茶湯表面。用蓋碗杯蓋輕輕颳去茶湯表面泡沫後用開水衝乾淨。

    將茶湯經過茶漏注入玻璃公道杯,這時茶的香氣便撲鼻而來。接下來觀察茶湯顏色,及清澈度,巖茶茶湯第一要素,一定要清澈透亮,輕火茶一般湯色呈淡黃色,中足火茶一般呈琥珀色(演示沖泡的為中足火純種肉桂)。

    首泡茶湯第一要素,快速出水,開水注入公道杯後,需以最快速度颳去泡沫,倒入公道杯。這個步驟主要作用是洗茶醒茶,坐杯太久會損失茶的韻味。

    關於武夷巖茶首沖茶湯,其實巖茶的製作工藝已是乾淨衛生,是可以喝的。去茶葉店品茶,茶藝師一般會將首沖茶湯留下,到最後再次品味,謂之初韻。以我個人而言,一般將首泡茶湯注入紫砂壺中,好茶初韻來養壺。建議茶友可以用首泡茶湯沖洗茶杯,達到溫杯效果。如果好的巖茶,首沖茶湯倒掉可惜,可以在注水時讓茶湯自然溢位蓋碗,利用水的張力自動除去泡沫。

    關於武夷巖茶沖泡時間,老手靠經驗,新手跟套路。這邊介紹一個簡單套路:以常見8g包裝,蓋碗用150cc,95度以上水,第一衝控制在10秒左右出湯,往後每衝遞增10秒,三衝過後,水溫也下降了,得再次沸騰。

    醒茶過後,可以觀察茶葉條索,聞茶香。好的巖茶,條索緊緻,顏色均勻,茶香撲鼻且純粹。如果茶葉顏色不一,有可能是黃片太多,或者拼配茶。

  • 4 # 泓蘊號茶業

    其實茶藝和平時的泡茶還是有目的上的區別的!

    茶藝

    更加講究文化上面的東西,比較複雜,講究美觀、流程、細節,泡出的茶湯也是比較講究,手法的統一,規矩的嚴謹,更是一種表現形式!

    中國幾千年的茶文化,傳承到現在文化上面的東西還是需要還原和嚴謹的恢復的,從傳承上面講,我們得有一部分去恢復並傳承這些文化,然後發揚光大,當然大部分的茶友也都是看看而已,如果都按照那套程式來喝茶,怕是都望而卻步了。

    平時的泡茶

    我們平時喝茶,泡茶基本都是自己喜歡的茶具,好茶準備好,根據自己對茶性的瞭解,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泡茶,出湯,品茶,一方面是對茶葉茶性的詳細瞭解,水的把握,出湯時間的把握,及泡茶手法的熟練,泡出自己喜歡的茶湯。經驗與茶葉知識,在泡茶中的具體表現。

    喝茶,泡茶,由於茶葉之間的區別,茶性之間的不同,茶具的不同屬性,還有茶友的喜好,泡茶的方式是有一些基本的不同。

    器具,講究一點的用紫砂壺,萬能的則是喜歡用蓋碗,還有講究方便性的那就是飄逸杯,辦公室用起來還算是得心應手吧!

    茶葉,六大類茶葉,更多的具體茶葉,讓泡茶更加個性化,綠茶更是需要聞香氣和體會茶湯的顏色,最重要的是還要看看茶葉在水中的美麗身影。

    泡茶,我們喜歡用蓋碗,喝一味普洱茶,一邊聊天,一邊泡茶,時不時的聞聞茶香,看看茶湯,慢慢的品一口茶!

  • 5 # shazhiliang

    泡茶,首先得選茶和鑑茶,只有正確鑑茶,方能決定沖泡的方法。茶的種類很多,可以根據採摘時間的先後分為春茶、夏茶、秋茶,也可以按種植的地理位置不同分為高山茶和平地茶,還可以根據茶色(加工方法不同)將差分為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花茶七大類。  

    綠茶 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綠茶具有綠葉清湯的品質特徵。嫩度好的新茶,色澤綠潤,芽峰顯露,湯色明亮。其代表品種有“龍井”、“碧螺春”、“珠茶”等。  紅茶為紅葉紅湯,這是經過發酵形成的品質特徵。幹茶色澤烏潤,滋味醇和甘濃,湯色紅亮鮮明。紅茶有“工夫紅茶”、“紅碎茶”和“小種紅茶”型,品牌以“祁紅”、“寧紅”和“滇紅”最有代表性。  

    烏龍茶 屬於半發酵茶,色澤青褐如鐵,故又名青茶。典型的烏龍茶的葉體中間呈綠色,邊緣呈紅色,素有“綠葉紅鑲邊”的美稱。其湯色清澈金黃,有天然花香,滋味濃醇鮮爽。以“觀音”、“大紅袍”、“凍頂烏龍”等最具代表性。  白茶由芽葉上面白色茸毛較多的茶葉製成。白茶滿身白毫,形態自然,湯色黃亮明淨,滋味鮮醇。代表品種有“毫銀針”、“壽眉”、“白牡丹”等。  

    黃茶 黃葉黃湯,香氣清銳,滋味醇厚。其芽葉茸毛披身,金黃明亮,湯色杏黃明澈。代表品種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大黃茶”等。 

     黑茶 葉色油黑凝重,湯色澄黃,葉底黃褐,香味醇厚。黑茶製成緊壓茶後主要供邊區少數民族飲用。  

    除以上六大類以外,還有再加工茶,即在以上六大類茶的基礎上經再次加工製成的茶葉品種,如花茶、緊壓茶、速溶茶等。花茶是以綠茶中的烘青茶、紅茶等做主要原料,用茶葉和花拼和窨制,使茶葉吸收花香而得花茶之名,如“茉莉花茶”、“玳玳花茶”、“珠蘭花茶”、“玫瑰紅茶”等。緊壓茶以黑茶、紅茶為原料,並經蒸壓工序做成一定形狀,如“青磚”、“康磚”、“六堡茶”、“沱茶”、“米磚”等。  

    其次是水質。水之於茶,猶如水之於魚一樣,“魚得水活躍,茶得水更有其香、有其色、有其味”,所以自古以來,茶人對水津津樂道,愛水入迷。明人許次紓《茶疏》中就說:“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論茶也。”  茶人獨重水,因為水是茶的載體,飲茶時愉悅快感的產生,無窮意念的回味,都要透過水來實現。水質欠佳,茶葉中的各種營養成分會受到汙染,以致聞不到茶的清香,嘗不到茶的甘醇,看不到茶的晶瑩。  擇水先擇源,水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之分,但只有符合“源、活、甘、清、輕”五個標準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所謂的“源”是指水出自何處,“活”是指有源頭而常流動的水,“甘”是指水略有甘味,“清”是指水質潔淨透澈,“輕”是指分量輕。所以水源中以泉水為佳,因為泉水大多出自岩石重疊的山巒,汙染少,山上植被茂盛,從山岩斷層涓涓細流彙集而成的泉水富含各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經過砂石過濾,清澈晶瑩,茶的色、香、味可以得到最大的發揮。

    古人陸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張,當代科學試驗也證明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餾水第三,經人工淨化的湖水和江河水,即平常使用的自來水最差。但是慎用水者提出,泉水雖有“泉從石出,清宜冽”之說,但泉水在地層裡的滲透過程中融入了較多的礦物質,它的含鹽量和硬度等就有較大差異,如滲有硫磺的礦泉水就不能飲用,所以只有含有二氧化碳和氧的泉水才最適宜煮茶啊。

    清代乾隆皇帝遊歷南北名山大川之後,按水的比重定京西玉泉為“天下第一泉”。玉泉山水不僅水質好,還因為當時京師多苦水,宮廷用水每年取自玉泉,加之玉泉山景色幽靜佳麗,泉水從高處噴出,瓊漿倒傾,如老龍噴涉,碧水清澄如玉,故有此殊榮。看來好水除了要品質高外,還與茶人的審美情趣有很大的關係。“天下第一泉”的美名,歷代都有爭執,有揚子江南零水、江西廬山谷簾水、雲南安寧碧玉泉、濟南趵突泉、峨嵋山玉液泉多處。泉水所處之處有的江水浩蕩,山寺悠遠,景色靚麗;有的一泓碧水,澗谷噴湧,碧波清澈,奇石沉水;再加之名士墨客的溢美之詞,水質清冷香冽,柔甘淨潔,確也符合此美名。民間所傳的“龍井茶”、“虎跑水”、“蒙頂山上茶”、“揚子江心水”,真可謂名水伴名茶,相得益彰。  

    科學的泡茶技術還包括三個要素,即茶用量、泡茶水溫、沖泡時間。古人飲茶喜歡自己涉水,自己煮茶,在涉引、製作、煎煮、品飲過程中,使自己的身心得以放鬆和滿足,整個過程中的每一環節都是不可缺少的,它們共同組成了整個品茶藝術。  

     1. 煮茶法  直接將茶放在釜中熟煮,是我國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飲茶法。其過程陸羽在《茶經》中已詳加介紹。大體說,首先要將餅茶研碎待用。然後開始煮水。以精選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燒開。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與水交融,二沸時出現沫餑,沫為細小茶花,餑為大花,皆為茶之精華。此時將沫餑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備用。繼續燒煮,茶與水進一步融合,波滾浪湧,稱為三沸。此時將二沸時盛出之沫餑澆烹茶的水與茶,視人數多寡而嚴格量入。茶湯煮好,均勻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2. 點茶法  此法即宋代鬥茶所用,茶人自吃亦用此法。這時不再直接將茶熟煮,而是先將餅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燒水,微沸初漾時即衝點碗。但茶末與水亦同樣需要交融一體。於是發明一種工具,稱為“茶筅”。茶筅是打茶的工具,有金、銀、鐵製,大部分用竹製,文人美其名曰“攪茶公子”。水衝放茶碗中,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擊,這時水乳交融,浙起沫餑,潘潘然如堆雲積雪。茶的優劣,以餑沫出現是否快,水紋露出否慢來評定。沫餑潔白,水腳晚露而不散者為上。因茶乳融合,水質濃稠,飲下去盞中膠著不幹,自然稱為“咬盞”。  

    毛茶法  即在茶中加入乾果,直接以熟水點泡,飲茶食果。茶人自制茶,自採果,別具佳趣。  點花茶法  為明代朱權等所創。將梅花、桂花、茉莉花等蓓蕾數枚直接與末茶同置碗中,熱茶水氣蒸騰,使茶湯催花綻放,既觀花開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午味同時享用,美不勝收。 

     泡茶法  此法時清以至現代,為民間廣泛使用,自然為人熟知。不過,中國各地泡茶之法高精亦大有區別。由於現代茶的品種五彩繽紛,紅茶、綠茶、花茶,沖泡方法皆不盡相同。大體說,以發茶味,顯其色,不失其香為要旨。濃淡亦隨各地所好。近年來賓館多用袋裝泡茶,發味快,而又避免渣葉入口,也是一種創造。飲休既是精神活動,也是物質活動。所以茶藝亦不可墨守成規,以為只有繁器古法為美。但無論如何變,總要不失茶的要義,即健康、友信、美韻。因此,只要在健康思想的指導下,作些改進是應該的。當代生活節律不斷變化,飲茶之法也該越變越合理。法簡易行,但過簡通俗讀物是韻味佳趣。古法不易大眾化,但對現代工業社會過於緊張的生活,卻是種很好的調節。所以,發掘古代茶藝,使再現異彩,也是極重要的工作。

  • 6 # 亞洲食學論壇

    1.生吃茶葉。

    傳說神農嘗百草,一次中毒之後隨手摘了身邊的樹葉放在嘴中咀嚼,意外發現可以解讀,於是茶葉的食用開始了。今天有沒有這樣方呢?其實還存在的。湖南、湖北一帶的土家族習慣改用的擂茶(就是以茶樹鮮葉、生薑、生米等為原料搗碎後飲用),這種方式相當傳統,另外雲南布朗族的酸茶、基諾族的涼拌茶中也能看到茶葉生用的現象。

    ( 客家擂茶材料)

    2.煮飲茶葉。

    當人們越來越習慣於茶葉,但是新鮮茶葉受到季節限制,便開始想辦法儲存茶葉。把新鮮的茶葉摘下來烤一下(有點像現在加工中的”殺青”),然後煮,或者把新鮮葉子曬乾了,就儲存起來。中國西南地區的一些茶葉原產地,仍然用這些方法。

    這種簡單的煮茶方法延續了很久,有些地方還將茶與食鹽、姜、陳皮、桂葉一起煮。

    3. 煎茶

    唐代煎茶選用蒸青工藝團餅茶(綠茶),煎茶之前先把餅茶放在火上烤,除去水分和雜味,然後放到茶碾中,碾成茶末備用。煎茶對水、火候要求比較高,《茶經》中對燒水的沸騰和使用是這樣描述的:“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湧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初沸則水合量,調之以鹽味……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筴環激湯心,則量末當中心,而下有頃勢若奔濤,濺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華也 ……” 就是第一次沸騰的時候加點鹽,第二次沸騰的時候先舀出一點水,攪動到中心形成一個漩渦,把茶投入其中,等到第三次沸騰的時候,就將第二次舀出來的水倒回去,之後分茶入碗飲用。

    4、點茶

    主要在宋代,全民愛喝茶,泡茶方法更講究。點茶比煎茶更細緻。要把茶餅烤熱,碾磨,用篩子篩出細細粉末,用恰好三沸的水沖茶粉,然後用茶先打擊茶水,茶和水快速融合,出現大量白沫。 ( TIPS: 日本抹茶道就是深受這種方法)

    5、泡茶

    又叫撮茶。 明代的時候不再提倡反覆榨茶、揉搓、碾河餅茶,而是大興散茶。 方法最簡單,用沸水直接衝入茶葉,茶具也變成蓋碗和茶壺沖泡。

    我們現在所沿用的就是明清以來的飲茶方法。當然花樣更多,還有像燜泡這樣的,後來又有各種含茶的飲料陸續出現。

    (潮汕風爐)

    GSN

  • 7 # 靈泉澤燚

    要泡出好喝的茶,除了要有好的茶、好的水、好的茶具,還要掌握一定的泡茶技巧。泡茶技巧包括了三個要素:茶葉的用量、泡茶的水溫和沖泡的時間。還有一點就是,奉茶者若是女性,則以整潔大方為上、切忌濃妝豔抹,若是男性,則以儀表整潔言行端正為好,切忌言談動作粗魯。

  • 8 # 墨上的電影世界

    泡茶的步驟

    1.用熱水衝淋茶壺茶杯, 這是為了提高茶壺和茶杯的溫度,在泡茶的時候溫度不會下降的太快。

    2. 水燒開後放入適量的茶葉。加入開水水要高於茶葉,沖洗掉茶葉上的灰塵和雜質,然後把水倒掉。

    3.重新緩慢注入開水,將茶壺裡泡的茶水所以均勻的倒入茶杯裡。

    4.等到稍涼之後,就可以飲用了 ,小口慢慢飲用,茶會在口中留下清香,味道微苦卻令人回味無窮

    品茶靠的是心境,我們常常看到別人泡茶感覺整個人有一種安靜的氣質 ,泡茶也是一種修養身心的方式。

  • 9 # 小張妙招分享

    泡茶步驟不可一概而論,每種茶都有它獨特的泡法。要是所有的茶都按統一的步驟來泡,就失去了它原有的那份獨特味道。

  • 10 # 黔軍師

    中國是茶的發源地,幾千年的喝茶史,行成了獨特的茶文化。後世有茶經,茶道。現在泡茶一般多用杯子沖泡,把茶葉放進乾淨杯子裡,倒進少量合適溫度的水,晃動杯子,然後把水全部濾掉,這是洗茶;接著加入少量冷水,最後加入適量開水浸泡。這樣泡茶茶葉裡面的內含物質浸出緩慢,茶葉內含的氨基酸,多芬,芳香劑能較大程度保留,所以這樣泡茶算是懂茶的人。泡茶實際上,最好是有專用茶具,用專用茶具泡茶可以方便掌握水溫和浸泡時間,這是正規的泡茶,可以把茶葉美妙充分表現出來。專業泡茶有一定水平的人稱為“茶藝師”。其實,泡茶注意幾大要素就可以把茶的美味比較好的發揮出來,一般能注意這幾點就不錯:水質,水溫,時間。泡茶成為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重要的是文化氛圍。茶文化中的茶說穿了是一個媒介,一個平臺,文化與心境更為重要。

  • 11 # 聚散流沙嘆流年

    茶,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從茶聖陸羽的《茶經》不難看出茶早已在我國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對於茶的種植、養護、採集、炒作、儲存、運輸、飲用乃至茶具的選用等都有講究。

    說到飲茶,通常來說有五個步驟:

    一、溫杯

    將茶杯洗淨,用開水稍微燙過。即為溫杯。

    二、醒茶

    將茶葉放入高溫燙過的茶杯中,用85攝氏度的開水沖泡,水量蓋過茶葉稍多一些即可。等茶葉舒展片刻,將水倒掉。這一步的目的在於使茶葉完全從儲存狀態中甦醒過來,重新煥發出茶葉的本質。並且過濾出茶葉中的一些雜質,碎末,使得沖泡的茶質變得清新,潔淨。

    三、沖泡

    適當提高水壺的位置,自上而下將水流落入杯中。泡茶的水溫80-90度為佳。

    四、賞茶

    剛剛泡好的茶溫度過高,此時不宜飲用。所謂一花一世界,茶裡見沉浮,不妨仔細欣賞一番,聞其香,觀其色,品萬般變化。

    五、飲茶

    待茶涼至適口,再慢慢品嚐。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著茶文化,從而也滋生了一些茶“文化”讓茶成了橋樑。好的不好的盡在茶中。

    這裡大家不介意來猜個迷“肚裡知冷暖,肚裡藏春秋,來人知貧富,來人辨去留”猜一物

  • 12 # 茶掌門

    各位朋友們,大家好!

    要泡好一泡茶,主要有三個要素:一是投茶量;二是水溫;三是出湯時間。掌握好這三個要素一定能讓你喝上一泡好茶。

    可是看了下面的圖片,要是按照女神的示範,你不僅能喝到一泡好茶,還能喜歡上茶,喝一杯子呢!(以下步驟和圖片順序對應)

    1、白鶴沐浴(溫杯)

    2、烏龍入宮(投茶)

    3、懸壺高衝(沖水)

    4、春風拂面(刮沫)

    5、祥龍行雨(倒茶)

    6、鳳凰點頭(分茶)

    7、賞色聞香(聞香)

    8、品啜甘露(喝茶)

  • 13 # 客家妹花

    喝茶是好的生活習慣,泡茶是一門比較有講究的學問,泡茶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品茶的質量,不論是個人自泡自飲還是給客人泡茶,都應按照正確的順序,這樣泡出來的茶才好喝。

    具體的泡茶步驟為:

    1、溫具,即用熱水衝淋茶壺、茶杯,隨即瀝乾,目的是提高茶具溫度使茶葉沖泡後溫度相對穩定。

    2、置茶,即用茶勺舀適量的茶葉入茶壺或蓋碗中。

    3、沖泡,按照茶葉的多少以及茶壺的大小,將開水注入壺中,八分滿為宜。需注意第一泡水為洗茶,不能給客人喝,應直接倒掉。

    4、奉茶,要面帶笑容,最好用茶盤託著放置客人處,手指併攏伸出,以示敬意

    5、賞茶,茶葉沖泡好後,應先觀色察形,端杯聞香,再品其湯賞其味。

  • 14 # 窈窕拂曉話城南

    茶葉的學問真的太深了,否則也不會有陸羽的《茶經》一書出來,而茶的各種禮儀與門道又在日本得到了發揚光大。我們中國人可能已經沒有了那麼多茶的禮儀式的講究,但在南方還是有一些專門的茶具和講究。

    比如首先要用沸水將茶具溫熱,瀝乾,起到清潔作用還能讓茶水溫度穩定。

    其後用專門的茶匙根據濃淡喜好置入泡製茶壺。

    再用熱水沖泡八分滿水,大約五分鐘左右,可以倒出到茶湯裝置裡。

    再用茶湯壺倒入喝茶的小杯。

    端杯聞香,觀色察形,啜湯賞味。

    當然,這是我們中國人一般家庭朋友小聚算是比較有些形式上的做法了。

    在歐洲時,我有個鄰居是阿拉伯人,他們也愛喝茶,特別愛喝綠茶,(歐洲人喜喝紅茶)。但他的做法是用一個阿拉伯細長茶壺將茶葉裝入之後在火上慢文,之後加入薄荷葉,茶水煮沸之後倒杯而飲。所以,對茶的認知和習慣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習慣,也不必過於講究。

    一個字喝就好。

  • 15 # 二他爸

    第一步:把茶葉放入杯中。

    第二步:把水做開。

    第三步:把開水倒入杯中。

    歐了!

    不過,這三步曲?俺怎麼耳熟呢?

    注:

    樂呵樂呵得了!

  • 16 # 黃小米頻道

    黃小米來回答:

    一,溫具。

    用熱水衝灑茶具全身,包括壺蓋、茶杯等。隨後瀝乾。目的是給茶具預熱,沖泡好茶葉溫度可以穩定寫,不至於涼太快。

    二,置茶。

    就是正常的放茶葉程式了,可以按自己的口味選擇放入茶葉的量。用透明玻璃壺或者茶杯的話,還可以觀賞茶葉形狀和顏色,以及漂浮起來的悠然之感。

    三,沖泡。

    將開水衝入壺中。沖水時,除了烏龍茶必須溢位壺口、壺嘴之外,通常沖水8分滿即可。衝入茶杯也是8分滿即可。沖水時有“鳳凰三點頭”的講究。所謂“鳳凰三點頭”,就是講水壺下傾上提三次,這既是主人向賓客點頭致意,也能使茶葉和茶水上下翻動,相當於將茶葉拌勻了。

    四,倒茶。

    沖泡好後,應先倒入茶海里,然後再從茶海倒進客人的茶杯中。茶海又名公道杯,取分茶公道之意。

    五,奉茶。

    需要用茶盤託著送給客人。放置於客人右手前方。同時主人還須用空餘的手做出請茶的姿勢,此時客人可用右手食指和中指併攏彎曲,輕輕敲擊桌面,以示謝意。

    六,品茶。

    茶泡好後不可急於飲用,而是應該先觀察色形,接著端杯聞香,再啜湯賞味。賞味時,應讓茶湯從舌尖沿兩側流到舌根,再回到舌頭,如此反覆二三次,可品出茶湯清香甘甜之感。

    關注黃小米,每天更新影片哦!~

  • 17 # 曉茗說茶

    曉茗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正式泡茶喝了,所以前幾天手有點發癢了,就和朋友相約一塊對茶,為了盡顯比賽的公平,我們泡茶的場地、茶具、茶種、出湯、時間等等都完全相同,連沖泡的茶葉的克數都是相同的,但沖泡出來的茶湯,口感卻不相同,其實,影響茶湯味道的因素有很多。

    一、定點低斟

    散茶:沖泡散茶的時候,沿著蓋碗內壁或者沒有茶葉的地方,慢慢、細細地注水,這時候茶葉中的內含物質慢慢地釋放出來,這樣泡出來的茶滋味柔和,茶湯細膩。適合喜歡喝柔和滋味茶的人。

    緊壓茶:如果沖泡塊狀的緊壓茶,需要將水衝在茶葉上,這時候緊結的茶就容易慢慢地舒展開來,茶湯滋味更加醇厚,但是也不會很刺激。

    劃重點:這種注水方式重點就在於需要輕柔的低斟,不要猛衝。

    適合的茶:緊壓茶、塊狀茶、黑茶。

    二、定點高衝

    這種注水方式和低斟相反,需要高衝,沿著蓋碗內壁或者沒有茶葉的地方,定點高衝,這時候可以看到茶葉在熱水中上下翻滾舞蹈的樣子,一方面可以體會到泡茶的樂趣,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激發茶葉的香味,茶湯滋味更加飽滿醇厚。

    劃重點:這種注水方式一定不能直接衝打在茶葉上面,容易影響茶湯的滋味。

    適合的茶葉:烏龍茶、高香型的紅茶。

    三、定點旋衝

    這時候水壺要與蓋碗內壁呈現45度角,定點注水,這時候水流就會呈現漩渦般旋轉。這時候排列不均勻的一些條形、葉型茶葉茶葉就會在水流的旋轉作用下排列整齊。茶葉的內含物質也會更加均勻地釋放出來,茶湯滋味會更加均勻、豐富、協調。

    適合的茶葉:條形的烏龍茶、葉形的紅茶。

    四、定點燻蒸

    定點蓋碗內壁或者沒有茶葉的地方,茶葉慢慢浮在睡眠以後,會透過熱水的熱氣慢慢地散發香氣,這時候泡出來的茶更加的甜潤順滑,鮮爽度也會更高。

    適合的茶葉:一些比較細嫩的、級別較高比較鮮爽的茶葉,如新的白茶或者級別較高的綠茶等。

    五、覆蓋式

    這種方式不要定點注水,而是以N或者M的方式注水,將茶葉全部覆蓋在熱水中,可以讓茶葉和茶水更大範圍的接觸,泡出來的茶滋味更加協調豐富。

    適合的茶葉:比較輕的茶葉,或者很難泡開的緊壓茶。

    每種泡茶手法都有各自的特色,泡出來的滋味也不相同,可以多進行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那杯茶。

  • 18 # 六堡茶微刊

    很多。因為對於不同的茶類(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和黑茶)沖泡的方式也不一樣,即使同一類,針對具體的茶品,也講究技巧。要說起來,一天兩天說不完。下面,以泡六堡茶(屬於黑茶類)為例,除了對水溫、投茶量、浸泡時間等基本要素都十分注意之外,其實還有下面一些細節會影響一杯六堡茶的口感:

    1.選壺,關注壺形與容量

    很多茶友在選擇沖泡器具時只關注材質,卻忽略了壺形與容量。一般而言,選用壺身圓潤、容量稍大一點的壺,更有利於茶葉的舒展,茶葉在壺內流轉也更順暢,從而內含物質得到充分的釋放,泡出來的茶湯滋味更佳、更飽滿。根據老茶客們的經驗,水平、仿古、石瓢、德鍾、掇只都是較為適合的壺形。

    不過,若要選用大壺,還要根據常規的“茶水比”相應的調整投茶量。所以,切莫一概而論,如果品飲人數少,或者品飲珍稀老茶,因為投茶量往往比較少,所以選用小壺沖泡,更為合適。

    02.合理處理成塊的茶葉

    有的六堡茶,是緊壓的磚、餅、沱、柱,或是由大(中)籮緊壓茶拆分而成的散茶,我們需要把整塊緊壓的幹茶先均勻撬散(即便是散茶中的小茶塊)。

    成塊的茶葉,因為減少了其與水的接觸,前幾泡還沒泡開,茶湯滋味會偏淡,後期全部泡開後,茶湯又會突然變濃。因此,每一泡茶湯之間的濃淡度會出現較大的差異。所以,在沖泡之前,建議大家在儘可能保持茶葉完整度的情況下,把茶塊撬散為大小適中,厚薄合理的小片。

    03.把握洗茶的節奏

    洗茶,既是為了洗掉茶葉中的灰塵或雜質,更是為了讓茶葉得到舒展,喚醒茶葉,更好地發揮茶性。沖泡過程中,前幾泡茶往往析出的內含物質較多,如果洗茶時浸泡時間過長,會導致茶葉內含物質大量流失,既浪費,又降低了茶葉的耐泡度。

    所以,我們建議茶友們掌握好洗茶的節奏,杜絕多次洗茶或高溫長時間洗茶,以“快進快出”為原則,如果茶葉壓得較緊,可適當延長浸泡時間。

    04.把握注水的力道

    注水的力道,對茶湯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湯感”和“香氣”。用力過猛,往往造成茶湯渾濁、湯感輕薄、香氣浮泛;反之,則湯感綿柔,但香氣減弱。所以,要泡出好喝的六堡茶,就要根據茶性以及個人的偏好調節好力道。下面是我們的一些經驗:

    對於現代工藝六堡茶的口感,我們一向追求香韻沉穩,茶湯醇厚連綿,所以在沖泡中往往力求注水“輕、柔、平、緩”,大家可以採用“定點低衝”的方式來沖泡。

    對於傳統工藝六堡茶,因為其發酵較輕,茶香明顯,我們可適當加大些力道,會有利於發揮茶的特性,增強茶湯的香氣。但力道不可過猛,否則茶葉翻滾太多,茶湯會變得渾濁、偏澀。

    此外,在沖泡到尾段時,由於茶葉析出物有所減少,可適度加大注水力道,增加茶味和香氣。

    05.視情況決定是否“留根”

    留根,是指每一泡都留部分茶水在壺裡。這相當於延長了茶葉在水中的浸泡時間,均衡了每泡茶之間的滋味,避免出現“前濃後淡”的情況,同時保持了茶湯的醇厚感。

    是否採用“留根法”,需要看情況而定:

    (1)沖泡現代工藝六堡茶,7、8泡過後由於析出物開始減少,若想縮短悶泡時間,此時可考慮留根,增加後續每一泡的滋味和厚度。

    (2)沖泡傳統工藝六堡茶,通常不建議使用留根法(滋味較為淡薄的老茶婆、一芽三、四葉的中茶除外)。因其茶多酚、咖啡鹼含量要比熟茶多,如果“留根”,很容易增加茶湯的收斂性和苦澀味。

    (3)在我們快速、便捷沖泡比較大量茶的時候,可以考慮採用“留根法”。比如:在辦公室泡六堡茶,一般都是用玻璃杯沖泡,茶水無法分離,也無法控制茶湯濃度,這時,我們就可以採用“留根法”來調節茶湯的湯感和濃度。

    (4)在六堡老茶的沖泡中,也會常用到“留根法”,且以紫砂或坭興陶壺沖泡較為常見。

    特別注意!留根法的缺點是不能讓品茶者很清晰的感受到每一泡茶之間的變化,從而影響對茶葉品質的判斷。所以在審評、選購一款六堡茶的時候,不建議使用留根法。

  • 19 # 響品有約

    對於喜歡茶的人來說,選茶、品茶很重要,但對於泡茶的過程更為重視。因為在他們看來,泡茶的過程要去喝茶更為重要,要懂得享受泡製的這個過程,試想烹茶時,有三五好友在身邊,該是多麼神仙的生活。

    那麼,你知道泡茶的步驟有哪些嗎?最基本的步驟又有哪些,要成為一個喜茶愛茶的人,首先要懂得的,便是與小約一樣,先要學會泡茶。

    簡單的來說,應該是三大步驟:

    燒水:對於品茶要求較高的人來說,他們會選擇山泉水。但當下,我們很難找到沒有受汙染的山泉水,在這個時候,我們應儘可能地選擇健康的方式燒一壺開水,用柴火或炭燒出來的水最好,如果沒有,我們也可以選擇使用天然氣、煤氣燒出來的開水。

    選茶:這個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或者同飲者的愛好進行選擇,注意茶葉的投放量,取決於飲茶的人數,且注意取茶葉時,應儘量使用茶具進行夾投,避免使用手直接接觸茶葉,然後我們可以用滾沸的開水,進行煮茶杯。

    烹茶:水燒開後,立馬倒入,然後快速的將茶壺中的水倒掉,這一步為“洗茶”;然後按照茶與水的比例,將開水衝入茶壺中,不妨借鑑“鳳凰三點頭”的泡法進行泡製,也就是將水壺分別下傾上提上次,既是向賓客致意,也能透過開水的翻動,讓茶湯濃度保持一致。

    絕大多數的茶愛好者都講究茶壺內外與茶杯都要先用開水燒燙,不僅可以潔淨茶壺,也可以去黴,所以他們將這一步驟作為開烹的首要步驟,也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步驟。目的是提高茶具的溫度,也可以使用茶葉在沖泡後溫度相對能保持穩定,不至於過快下降。

    泡茶,小約認為也可以隨著當下的情境,還有飲茶人的心情來選擇茶的口味,不是在極致的場合,也不需要做到極致的泡茶功夫,這樣才能享受到喝茶的樂趣,享受到茶文化生活的美好。

  • 20 # 龍小二的茶館

    大家好,我是吳本山人。

    愛喝茶的人難免總會被請出來給大家泡茶喝,平時自己喝,隨便泡泡也沒什麼。一登上臺面泡茶,總會有些緊張,擔心出錯會掉了面子。無論什麼品類、無論什麼價位,想要喝到茶真正的好滋味,還要靠泡茶人的好技術。

    平時自己泡茶,如果有一套簡易的泡茶方法就不會讓好茶的味道“可惜”了。

    遇到親友聚會、商務談判需要泡茶的時候,有幾個簡單有效的步驟,能保證茶香的質量,確實是愛喝茶的人日常所需。

    我們不是專業茶藝師,不需要太過專業的知識和嚴格的手法,但可以常做一些科學有效的泡茶訓練。

    記住7個泡茶步驟,讓你隨時泡茶不丟面,快速進階泡茶高手。

    一、泡茶先識茶

    肉眼看外形和顏色,大致區分茶的種類,更需要用感官去判斷條索緊結程度、外形大小、揉捻程度、萎調輕重等多個方面,再根據自己對茶的認識,選擇最恰當的沖泡方法的選擇。

    綠茶:大多為黃綠帶翠;

    白茶:身披白毫,表面多顯白色;

    黃茶:條索嫩黃、肥壯挺直;

    烏龍茶:綠葉鑲紅邊,條索肥厚捲曲;

    紅茶:烏金色、茶芽少,帶有甜香;

    黑茶:烏潤色澤,獨特陳香。

    二、茶之母為水

    要泡出好茶,就要先找到最適合它的水。泡茶用水的最基本原則:要用軟水,純淨水、礦泉水、過濾水,都比較適合用來泡茶。

    泡茶用水最低要求就是要煮沸,哪怕是需要85℃沖泡,也需要先燒至100℃再放涼。

    三、茶之父為器

    茶器要結合沖泡的茶類選擇,蓋碗和茶壺適用的茶類範圍很廣,平時多練習使用,泡一般茶類即可得心應手,但注意綠茶通常要用玻璃器皿沖泡。

    其他的輔助性的器皿,如公道杯、品茗杯等,也需要看場合搭配使用。

    四、體積投茶法

    有的茶細小、扁平,或者是緊壓茶,看起來一點點,實際上已經夠重量了;有的茶粗壯、蓬鬆,看起來很多,卻輕飄飄的,差不多放大半壺才夠。

    因此,根據茶葉的形態而使用“體積投茶法”,是比較科學且便捷的方法。

    也可根據個人口感和實際情況調整,體積投茶量僅供參考。

    一泡茶水,不同的茶,形態不一樣,需要投放的茶量“看起來”差別真的很大!

    五、不同水溫不同味

    在同一濃度的茶湯中,高溫沖泡出的茶湯較強勁,低溫沖泡出來的茶湯較溫和。嫩度較高的茶葉宜低溫沖泡,避免燙壞茶葉;粗老的茶葉可以用高溫沖泡,以激發出茶的香氣和滋味。品茶時可先嗅其香氣,待茶湯溫度略有下降,即可品飲。

    不同茶類適應沖泡的水溫:

    綠茶、黃茶、紅茶:80-90℃

    烏龍茶、普洱茶、黑茶:100℃

    白茶:嫩度高的白茶80-90℃,老白茶100℃

    六、浸泡時長

    針對功夫泡茶法,浸泡時長的掌握需要綜合考慮茶的品類、形態以及沖泡次數等因素。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沖泡所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比如紅茶,首泡的浸泡時間約為3-5秒,然後快速出湯。坐杯的時間可根據泡數而定,後面的每一泡可根據前一泡的坐杯時間適當地延長3-5秒。

    另外茶葉如果較碎,則內含物質浸出速度快,需要適當減少時間,防止滋味苦澀。茶餅壓制較緊時,醒茶不容易將茶葉完全泡開,則需要適當延長沖泡時間。

    七、適口為珍才是好茶

    品茶≠評茶,我們日常泡茶時,可以隨著當時的情境和心情選擇喝茶的口味。

    不一定要追逐珍稀昂貴的茶品,也不一定苛求沖泡技術,只要能夠享受當下喝茶的心情,享受有茶生活的美好,便是一杯好茶。畢竟適口為珍才是喝茶最大的快樂。

    每次泡茶,心裡一邊想著這七個“小關鍵”,手裡一邊回顧動作,多實踐多練,相信你的泡茶技術也會慢慢提高。

    泡的茶多了,手法自然熟練了;喝的茶多了,對茶的認識也更豐富了。希望大家都能成為泡茶高手,找到適合自己的那杯茶哦。

    健康生活,從一杯茶開始。

    越多分享,越多收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瓜如何控旺,才能有摘不完的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