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沐木帛椛

    懷念的年味是逝去不曾追回的年少,是一年到頭後身心的徹底放鬆,是大街小巷張貼的對聯和福字,是時不時清脆的炮仗聲和硝煙味兒,是倒掛屋簷下晶瑩剔透的冰碴兒,是走街串巷的新年祝福,是孩子緊緊捂在手裡的壓歲錢,是在人們眸子裡招展欲飛的春光。

  • 2 # 求圓4

    懷舊心裡人皆有之,人們懷念年味的這種心理,其實更應該的是一種感恩,在我們人生成長的旅途中,都得到父母兄妹、許多親朋好友的厚愛和關切,尤其到了萬家團聚的新春佳節,就會收到很多祝福、很多深情和溫暖、很多期望和鼓勵,由於許許多多人的付出,才使我們在每一個春節裡,都能在美好的時光中度過。

    所以我們在懷念年味的時候,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在我們走過的歲月裡,所有幫助我們的親朋好友,同時我們要把感恩的心,回報給社會、回報給父母、回報給親朋好友,我想這就是今天人們懷念年味的意義所在、價值所在!

  • 3 # 春風浩瀚147371275

    新年又要到了,感覺到年的味道,一年比一年淡了 ,記得小時候日子過的很窮,但年味很濃 ,幸福感很強。

          在我少年時代,每到了農曆二十三,家家就都開始大掃除,房裡房外牆壁都要先清掃乾淨,在用從山裡挖的白土從新粉刷一變,隨後的幾天就是在村子裡跑的看殺豬宰雞。那時候一點也不覺得殘忍而是感到希奇熱鬧,殺豬人真真正正是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一點也不含糊,被宰的豬後蹄拼命的蹬幾下,鮮紅的血帶著氣泡一股股的從脖項淌了出來,那肥豬兩聲呻吟就一命嗚呼了。緊接著就是蒸年饃,我最期待的是父親給我枕頭底下放的2角錢,眼睛閉著呢,但心裡盤算看那2角錢怎麼花。父親一走我和弟弟妹就把那2角錢緊緊握在手裡,商量明天用這錢買什麼,心裡幸福極了。

         在新 年前幾天就把新衣服拭了一變又一變,炕在土炕上鞭炮每天偷偷的測一個聽看聲音脆不,就等著除夕晚上鞭炮齊鳴時,天不亮就穿著新衣服,拿著香頭放炮,看著上天炸開的炮花,心想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可現在的年越來越淡了,淡的沒有年的味道了。唉!一年又到頭了,時間不斷的向前,其實平淡的日子才是踏踏實實的真實生活,幸福的童年永遠成了過去的影子,科技的迅猛發展不僅淡化了年味更淡化了人情。我懷念那個年代貧窮的日子,懷念那個時候熱鬧的新年,更思念那個時候做“人”的厚道和永遠忘不了的年味。

  • 4 # 樟樹老人楊遠保

    原來過年望生活能吃好十來天、今天去這個親戚家走走、明天又去那家拜個年、後天早就安排好了。那個年代的人民、家裡有點好吃的卻要留給來拜年的吃。現在過年不同啦、吃喝不是主要的、主要是一年打工在外、回家後互相看看誰賺錢多、誰生意好等、出去好作打算往那走。另外、一年在外沒跟父母、孩子團聚、如今交鐵方便當然該回家看看。

  • 5 # 畢生追求完美

    時代在變化,習俗也在變化。我們常說年味變了,事實上,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年味。人情味在,年味就在。

    你也覺得春節越來越乏味了嗎?

    那些陷在沙發裡的老人,圍坐聊天的中年人,眼睛盯著手機螢幕的孩子們,大概都會異口同聲地回答:“對啊,過年越來越無聊了。”從九零後的青年到年邁的老者,幾乎全體中國人都無比懷念兒時的春節,懷念那時候讓人流口水的食物,那時候母親和祖母嘴裡念念叨叨的習俗,那時候在院子裡炸響的鞭炮,那時候偷偷拆開的紅包……

    過去的年味雖然令人懷念,但它也帶來了噪音與環境汙染,無法與時俱進。

    這些深埋在記憶裡的瑣碎細節,構成了我們心心念唸的所謂“年味”。有人覺得,爆竹禁放了,年味就沒有了;有人覺得,一年到頭吃慣了大魚大肉,不再期盼年底的家庭美食,年味就沒有了;有人覺得,孩子們手裡越來越寬裕,一個厚厚的紅包,都換不來一句真誠的拜年,年味就沒有了;還有人覺得,除夕夜那臺晚會越來越乏善可陳,年味就沒有了。

    誠然,一些習俗消失了,一些習慣在漸漸改變,一些新的事物擠佔了我們寶貴的團圓時光。但是,流動在所謂年味之下的,是中國人細膩綿長的人情味。只要這種溫厚的感情沒有改變,即使載體從放爆竹、看春晚變成了搶紅包、打遊戲,年味都不會消散。

    過年搶紅包,花樣百出,越來越好玩。

    當我們懷念年味時,我們在懷念什麼?

    記憶由多種元素構成,包括光影、色彩、旋律、氣息、味道。春節,一定是我們心底裡最五光十色的一段記憶。

    春節總有擾攘的人群。在商場,在廟會,在鄉村和城市的大街小巷,人們採買年貨,圍觀表演,相互拜訪,用形形色色的口音傳遞祝福。

    春節總有眼花繚亂的色彩。鮮紅的燈籠、春聯、剪紙,在漆黑的夜空裡綻放的金色煙花,散落在雪地的爆竹碎屑,泛著油光的菜餚,揭開蒸鍋,在寒冷冬日裡騰起的一團白汽,共同組成節日的光影。

    春節總有滿滿的儀式感。從灶王爺、媽祖到財神爺、觀音菩薩,再到祖先的牌位,桌前的長輩,最小的兒童,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天南海北的中國人,用繁複的習俗,連線起家庭的全部溫情。

    人情味就是最好的年味

    而以上種種,彷彿都在一夜之間消散而成為記憶。告別貧窮、住進高樓、接入網路的中國人,開始真誠地懷念起它們。回過頭來看看,我們懷念的這些年味,背後都是濃得化不開的人情味。

    年夜飯裡,除了濃郁的滋味與喜樂的氣氛,還流淌著傳承了兩代以上的家族情感。夫妻、母女、父子、兄弟姐妹之間的溫情,全都濃縮在熱氣蒸騰的菜餚裡。大年初一的早上,從長輩的手中接過新年紅包,還會附帶幾句叮囑,是這個時代少見的最真心的祝福。出門拜年,遇到相熟多年的鄰居帶著裹成球的小孩子,隨手給出一個小小的新年紅包,一如我們年少時從他們手上接過壓歲錢。代代交替,生生不息,時光的流動在中國的年俗裡顯得自然而生動。

    不是年味淡了,是表達方式變了

    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節》裡,深情地回憶了年前年後衚衕裡的景象:“天一擦黑,鞭炮響起來,便有了過年的味道。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為長方塊或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們最喜歡。”

    如今連文中描寫的這些糖,都已經很少見到了。可是過年的氣息,就真的消散在記憶裡了嗎?

    事實上,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年味。六七十年代的年味是一頓珍貴的肉餡餃子,八九十年代則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看春節晚會,新世紀以來開始流行旅行過年、網路春晚等等。時代在變化,習俗也在變化。我們常說年味變了,實際上只是每個時代投射在節日裡的景象變了,每一代人在這短短几天裡釋放情感、表達歡樂的方式變了。

    新春時分的倫敦唐人街。華人在哪裡,春節就在哪裡。

    當鞭炮聲、硫磺味組成的年味漸漸消失,新的年俗也在逐漸崛起。也許是一起打一盤手遊,也許是預定好了飯店的年夜飯,也許是一同在彈幕網站上吐槽春晚,也許是在海外的旅途上迎接新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還能感到濃濃的年味。

  • 6 # 江城貨運司機

    我懷念的年味兒

    作為一個坐上90年代末班車的我,童年時代的年味兒仍記憶猶新。但時光飛逝,談起年味,不免開始有點感傷,因為我們隨著時光已長大成人,所謂的年味兒卻只能拿來回憶,懷念了!

    記得兒時的我,一快到放寒假時,心情就無比的興奮。第一:在外務工的爸爸媽媽回來了,全家終於可以團聚了!第二:新年來到了,可以和小夥伴們一起更加開心玩耍了,最主要的是兜兜裡有壓歲錢了。幼時家境貧困,平時討點零花錢是多麼不容易。兄弟姐妹多,爸媽的擔子重,上有老,下有小,又沒有一技之長,只得守著家裡的幾畝良田。直到後來,爸媽外出務工,家裡的情況才慢慢得以改善。

    言歸正傳,談到年味兒,兒時印象最深刻得就是家家戶戶養了豬羊的,這會兒他們就會忙著磨刀了,把刀磨的錚錚發亮,然後就氣勢洶洶的向豬羊去了!那麼這豬的用處該往哪使呢?除了邀請眾多親朋好友享用外,豬頭可是有大大的用處,那就是用來祭祀,先是端到村中的公社那裡去祭祀一番,然後又端到村子裡的“葛老爺”那去祭祀,最後才放置在家中客廳的正中間,香爐的旁邊,以祈求來年的好運連連,平安健康!

    其次是大年三十的年夜飯,每家每戶的煙囪都好像是在激烈交戰一般,濃濃的香味撲鼻而來,美味佳餚擺上滿滿一桌,讓你垂涎欲滴,小時候的我們甚是頑皮,不免偷吃一番,嚐嚐鮮!吃過年夜飯,就可以和小夥伴溜達溜達去了,心情非常愉快!大人們則是可以放鬆放鬆去了,打打撲克,打打麻將,活動形式非常之多。不好棋牌活動的街坊鄰居則會端凳暢聊,聊聊子女,聊聊屬於他們的童年趣事。到了下午三、四點的時候,全家又一起出動了,幹什麼呢?那就是包餃子, 這是我們這邊一年一度的習俗,至於為何我也無從考量。

    大年初一那一天,拜年活動開始了,我們逢人就會說,新年好呀的時候,大人這時會摸摸我們的頭說:“你過個年,幾歲了呀?”我們不僅會大聲說我幾歲了!而且言語間更會帶著一絲自豪,我又大一歲了,哦耶!因為那時的我們內心是多麼渴望著長大啊!穿著一身的新衣,約上好夥伴,拿著壓歲錢,到處買買買,說到這,我又想起了自己童年時的一件趣事!不知為何,那時對錢沒什麼概念,但卻把它看的比什麼都重要,那時的我只喜歡做一件事,就是騎腳踏車了,剛好哥哥的好朋友來我家拜年玩,於是就被我給瞄上了他的腳踏車,由於太過興奮,沒聽到他的吩咐:“小妹妹,我車的剎車壞了的呦,小心點噢!我一股腦,只想飛奔而去耍耍我的車技,哪還聽得見他的話。於是恰巧村子又有個大池塘,單手騎著,一不留神,衝進了池塘裡,我的當時反映不是我的新衣服髒了,而是我袋子裡的壓歲錢,邊哇哇大哭的在池塘底摸著,摸著。最後狼狽的推著腳踏車回到了家,本以為媽媽會責罵我呢?沒想到眾人看到哭笑不得,現在回想起來,著實可笑啊!

    對比現在,我也已畢業一年有餘,並踏上了教育路,成為了一名鄉村小學教師,記得在別校監考最後一場的時候,當我宣佈可以交卷時,只聽得一片歡呼聲,哦!放假了,回家過年嘍!這時我微微一笑,從他們的身上,我彷彿看到了自己,也許這就是每個人都必經的一個人生階段!

    時光飛逝,又是一年新來到,只不過現在的我們會害羞別人會詢問我們的年齡,童年時代的小夥伴們也已各奔東西。但是童年時代的那種天真無邪,那種對新年的嚮往,那種屬於我們的年味兒卻不會消逝,而將永遠埋藏在我們的心中。時代在變,但我們的內心的回憶將會永恆,致我們懷念的年味兒

  • 7 # 影視經典片段彙總

    年味兒是什麼?

    小時候,年味兒很濃。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兒。”一到臘月,我就開始興奮,天天數著日子盼過年,在我的世界觀裡,過年就意味著團圓。

    小時候一到春節,就算是離家好幾個省的親人,也會攜家帶口飛奔回來。奶奶從冬至就開始數著日子,家中年長的女性會早早地準備年貨、殺年豬、斬雞斬鵝、做糕點……

    年貨要備得越足越好,一如馮驥才所說,“年貨備得齊全,寓示著來年的豐足。玉豐泰的紅絨頭花,正興德的茉莉花茶,還有津地吊錢,彰州水仙,春聯年畫,香燭供物,乾鮮果品,生熟葷腥。”

    因為新春的到來,一切日常所見的平常東西,都被賦予了全新的含義,都在眼中變得美好。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朋友都說,年味兒越來越淡了。

    當元宵佳節遇到明星的直播會,是端著碗坐在桌前與家人談笑,還是與朋友約好為明星直播刷禮物呢?

    過年,真的沒有年味兒了嗎?有書君卻不這樣覺得。

    餐桌上,若缺了定勝糕,來年好像總是不那麼步步高;灶臺邊,沒有甜滋滋的灶糖,孩子們就少了很多甜;牆門上,少了春聯福字,就點不亮一個完整的年。

    大家有沒有覺得,最地道的年味,其實都在記憶裡。

    去年春節,我帶熊孩子去集市採購年貨,貼春聯掛年畫,看街頭的舞獅子,還帶他們去看了人生頭一遭的賀年電影。

    熊孩子們跟著大飽眼福,狂歡度假。吃飽了冬瓜糖、糖葫蘆、馬蹄糕的兒子臨睡前感嘆:要是每天都過年就好了。

    我頃刻褪去了一身疲累,擁著他說:過年就是這麼開心啊。

    原來年味一直都在,只是我們忙著連軸長大,主動轉丟了那份年味。

  • 8 # 小人物266811596

    飄灑的雪花,濃濃的炮仗煙味,好看的新衣服,大街小巷都是拜年的人,酒酣耳熱的濃情,走親訪友的高興勁,秧歌扭起來,大包小包的回鄉遊子,長輩給的壓歲錢。

  • 9 # 生活新哥

    讓我們來了解了解年味是什麼,年味是年俗的味道,約定俗成。過年是傳統節日,年味是從傳統中尋找,找回濃濃的年味重在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的新年文化源遠流長,在全國各地衍生出多樣的過年習俗文化,南北迥異,各種特色。新春賀歲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佈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活動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

    年味一直以來,從臘月二十三開始,過年的大幕就徐徐拉開,當日的掃塵和祭灶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此後,臘月二十六“殺年豬”、臘月二十七“洗福祿”、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等,營造出濃濃的過年氛圍。而除夕之夜,貼年紅、祭祖、團年飯、守歲等習俗,則將過年推向了高潮,門神、年畫、壓歲錢等,都是人們喜愛的傳統文化活動,並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也是好戲連臺。正月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恭祝新年大吉大利,這就是拜歲。春節早晨,開門也有講究,要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同時,初一的上午飯必須吃齋,用粉絲、腐竹、髮菜、冬菇等煮成一鍋“羅漢齋”,這一年該吃的素菜都在這一早吃完,往後便可以大魚大肉了。正月初二則是開年,習俗是要吃“開年”飯。這餐飯一般備髮菜、生菜、魚等,意在取其生財利路之意。正月初二還是傳統的姑爺節,姑爺們要紛紛去給岳父、岳母拜年……此外,還有正月初五迎財神、開市,正月初六送窮鬼,正月十二搭燈棚,正月十三舞獅、逛廟會等等,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節。

    可以說,春節是最為盛大的全民狂歡節,衍生出一系列系統的、優秀的傳統文化體系。然而,因為不少傳統文化傳承不夠,尤其是在年輕一代中,春節變為“吃貨節”,認為春節的精髓就是“吃”。而在生活日益富裕的情況下,平常都能吃到美味,所以春節的年味也就變淡了。因此,要想找回濃濃的年味,就必須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不能過一個“稀裡糊塗”的年,只有對春節優秀傳統文化有了深入的瞭解和認識、認同,這個年才過得有意義。中國年味多種多樣以上是基本年味

  • 10 # 我本逍遙一散仙

    老聽別人說,現在過年越來越沒意思,年味越來越淡了。其實你問問自己內心深處,念念不忘的年味,到底是什麼?

    在我個人來看,這主要歸結於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太快,每個人壓力越來越大,相對每個人內心都渴望有所放鬆,同時想拉近自己和身邊的人的感情。而春節過年,無疑於是一個比較好的放鬆的方式,親人們在一起,可以無所顧忌的傾訴、大笑、甚至哭泣,可以放下自己內心內心所有的戒備,迴歸最真實的自己。

    因此我認為,懷念年味,其實歸結於內心沒有信仰寄託,厭煩日常生活中的瑣事,渴望找到最真的自己。

  • 11 # 日月菩提

    年味是什麼?年味其實意味著人在懷念過去!年味只有大人才會感覺出來!越大越稀薄!你可以去問問身邊的孩子!他們根本就沒有年味這個概念!所以年味是對過去的一種嚮往!畢竟誰也不願意長大!

  • 12 # 南屏落雪

    2020年的腳步越來越近

    離農曆新年還有半個月

    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也蓄勢待發

    年味在春運的節奏中提前瀰漫開來

    提起春運

    想到的是路上奔赴家鄉的身影

    還有被人流充斥的嘈雜車站

    形形色色的人們

    或是在買票,或是在候車

    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每個人眼裡都閃著期盼團圓的光

    年味

    它是喜氣洋洋張貼春聯

    它是蒸饃炸肉吃團圓飯

    它是走家串戶拿壓歲錢

    它是除夕之夜一起守歲

    小時候的年味好像藏在外婆家的鐵皮罐子裡

    綠豆糕、花生酥、沙琪瑪

    只有這時是可以肆意吃的

    孩子們你爭我搶

    那味道可比網紅蛋糕好多了

    年三十的團圓飯是一定要一起吃的

    一大家子人其樂融融看春晚、放煙花

    歡聲笑語伴著響徹天際的爆竹聲

    溫馨的氣息盪漾在小小的屋子裡

    孩子們在大年初一穿上期待已久的新裝

    吃一口熱乎的豆沙年糕

    就迫不及待地跟著大人們去逛廟會

    那些兒時的小確幸

    如今也隨著時間慢慢消逝

    年幼時最期待的壓歲錢變成了轉賬紅包

    外婆家的年夜飯變成了飯店流水席

    年味形式雖然變了

    但年味背後的東西一直沒變

    “團圓祥和”是過年的真正意義

    那些念念不忘的幼年習俗

    都是過年溫暖的儀式感

    開好幾個小時的高速回到離開一年的家鄉

    除夕夜和家人們開始一場家庭旅行

    帶著孩子看一部最新上映的動畫電影

    都是現如今嶄新的“年味”

    2020年的新年假期

    就和全家人去享受年味吧

    不要再被手機和遊戲束縛

    就算只是陪父母閒談嘮嗑

    帶孩子散步遛彎

    也都有濃濃年味

    因為只要和家人在一起

    到哪兒都是團圓祥和

  • 13 # 燕子阿姨減肥生活記錄

    我是70年初的人、很懷念父母在一起過春節的時光、父母親在時候每年春節都帶著兒子

  • 14 # 使用者sun920

    小時候是真盼著過年,覺得一年好長好長!只有過年才會有好吃的飯菜、好玩的鞭炮、好看的衣服!成家有了孩子,過年就意味著要好好的搞衛生、做家務、給兩邊的老人買東西,覺得不到春晚那一刻就幹不完活。現在老了,兩邊的老人都不在了,我們也就成了孩子們的老人了,年貨讓孩子去買、年夜飯讓孩子做。我們負責準備食材、帶孫子買買窗花。這兩年年三十我們和親家、小姑子一家一起,十幾個人熱熱鬧鬧的過除夕!

  • 15 # midsummerm

    第18個問題,殺豬宰羊放花炮,山盟海誓一頓嘮,大魚大肉一頓噪,大人小孩齊歡笑,帥哥美女一頓聊,新年過後把錢找。

  • 16 # 花頭予

    人們懷念的年味是:1、一家人圍在灶臺做著過年吃的零食,老人在灶前燒火,小孩扒著灶臺往鍋裡盯著期盼著零食快點弄好,大人在灶臺忙碌著。現在過年的零食都是在外打工的年前回家匆匆忙忙的去街上買現成的。 2、一到過年家家戶戶貼年畫貼對聯一片紅紅火火熱烈的氣氛。以前家家戶戶貼的年畫是有故事的一格一格介紹劇情的畫,小孩會忙著奔東家走西家看年畫故事。現在那種有故事的年畫已退出每家每戶的牆壁了。 3、正月有很多集體性的娛樂專案,舞龍舞獅遊梅燭。以前每家每戶的青壯年都會參加這些專案,現在過完年匆匆忙忙拜完年就趕著外出掙錢了,有些乾脆不回老家過年了。 總的來說大家過年是來來去去的在路上奔波著,那有以前那種慢悠悠的過年的時間啊,所以在奔波之餘又會懷念以前慢悠悠享受著春節期間的各種美好時光。

  • 17 # 快意連珠

    隨著年關的慢慢接近,一切與過年有關的事情都排上了日程。過年,在我們大天朝來說,是最隆重的一個節日了,沒有之一。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人似乎已經習慣了緊湊的生活,更重要的原因是:科技持續的發展,特別是智慧手機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扼殺、搶奪了人們之間許多的親情,這樣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人們雖坐在一起,近在咫尺,但卻像隔著遙遠的大山。

    另外的一個原因,可能是現在錢越來越難賺了,想過一個體面的年,就像燒錢一樣。人們之間互相攀比心理,或者說炫富的心理也越來越嚴重,裝有錢似乎也成了一種潮流。很多人過年,都在相互比對著,過年串門也是挑一些與自己經濟相當,或者經濟不如自己的家的親戚。

    年味是越來越淡。

    以前的年,人們是怎麼過的呢?無論在哪裡中國人最思念的是家鄉,每個人都把過年當成是自己最重要的事情,無論有錢或者是沒錢,都會從外地趕回到家裡過年。家裡面的人也是很熱情的歡迎這些在外的遊子回家,家家戶戶都張燈掛彩,霍霍磨刀向牛羊,全家人都為了過年準備年夜飯而奔波忙碌著,所有的人都不會感覺到累,那是一種甜蜜的感覺。

    所有的親戚都會在過年的時候,趁著大家都在家,老少一起到親戚家串門,無論你貧窮與富有,你都是親戚。大夥都會坐在一起嘮嗑著,吃著東西,大家都很快樂…

    時光已不在倒流,但過年仍然是中國人的重頭戲,請放下你的手機,多陪陪你的家人,即使他們很羅嗦;請放下你的偏見與輕視,多串串你親戚家的門,無論他們貧窮與富有。請多一點人情味,請多一點年味,請播撒多一點快樂…

  • 18 # 隨緣72228500

    以前小時候最高興!最期盼的就是過年!過年可以吃好的!可以放鞭炮!走親戚!陽曆年已過,我們就掰著手數天數,盼著學校裡放假!終於等到老師發寒假作業,說明天起放假了!那種像打了興奮劑一樣,連躥帶蹦!在家裡跟父母去趕集,各色各樣的年貨,最引人的還是那些站在桌子上吆喝著賣鞭炮的人,父親買上幾掛,還有一些花炮,我像得了寶貝似的,備好年貨回到家裡,就開始準備過油,酥菜!煮豬肉,那時候豬肉很便宜,不到一元錢一斤,買了豬耳朵,豬臉,豬蹄等,一年就一回煮豬肉!蹲在鍋前等著肉熟了,父親切一塊,我拿著得吃半天,捨不得吃,和小夥伴們分享著吃,那是最高興!最快樂的時光!到了年三十鞭炮就沒有停過,晚上12點吃年夜飯,放鞭炮!晚上基本都不睡覺,又沒有電視,有的還沒有電,都是點煤油燈,我們就在大街上一群孩子玩遊戲!最多的就是躲貓貓!大年初一一早眼還沒睜開,就被父母叫起來去拜年!一家人都去!給全村的長輩拜年!滿大街都是人,互到賀過年好!都穿著一年都穿不了幾回的新衣服,一天基本上都是拜年,累並快樂著!初二是女人回孃家的日子,好多時候都下雪,我們邊滑雪邊看摔跟頭的,那時候氣溫低,琉璃在屋簷下好常,都掰下來拿著玩,有剛結婚回孃家的小夫妻,不少挨摔的!我們最高興的就是在姥姥家吃飯,各色各樣的菜,最多的就是吃肉,雞!我們兄弟幾個吃喝玩樂!那種感覺,如今的人根本體會不到的!接下幾天來我們就走親戚,每天都走,那時候的親戚多,一走就是好多天,一家一天,每家都給發壓歲錢,不多也就是幾塊錢的事,回來就得交給父母!有個一百左右,父母給自己留幾塊錢,讓買學習用品,其實都買了小兒連環畫,看的津津樂道,和發小們換著看,轉眼到了十五,扎燈籠,轉燈,製作各種面燈,放到糧食缸裡,預祝來年糧滿倉!用小面燈到處照照,希望來年平平安安!一切順利!同時也宣告我們開學了,高興過了,就該上學了。那時的童年時光!雖然吃的不好!穿的不好!但是那時候最快樂,最開心!逝去的青春再也回不來了!時光轉眼即逝!珍惜現在每一天!

  • 19 # 梅姐的鄉村生活

    人們懷念的年味應該是:

  • 20 # 愛美神6

    人們懷念的年味,其實都是人情味,時代在變化,習俗也在變化。我們常說年味變了,事實上每代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年味。人情味在,年味就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野釣用拉餌釣鯽魚要不要打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