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清依燕
-
22 # 隨然7
去年過年寫的小文,看看是不是你要的味兒
年味兒
大紅的燈簍兒
倒貼的福字兒
奶奶剪的窗紙兒
爺爺寫的對聯兒
早上掃的院兒
等待一地炮紙兒
見不完的親戚兒
串不夠的門兒
熱騰騰的茶水兒
嗑不完的瓜子兒
變不了的鄉音兒
說不完的趣事兒
轟天的二踢腳兒
炸地的小鞭兒
閃光雷聽響兒
禮花彈看花兒
捂著耳的小孩兒
最愛迪迪筋兒
白菜肉的餃子兒
沾臘八的醋兒
燻的是豬臉兒
燉的是豬腿兒
炒的是肉絲兒
炸的是丸子兒
五魁首的酒令兒
高高的嗓門兒
沒喝乾的酒兒
就等著養魚兒
論不清的鄉親輩兒
喝不散的酒席兒
爺爺長的皺紋兒
奶奶白的髮絲兒
孫子長的個兒
爸爸漲的工資兒
包好的紅包兒
給小孩兒壓歲兒
紅火火的日子兒
年年都是這個味兒
-
23 # 阿創在日本
人情味就是最好的年味。
年夜飯裡,除了濃郁的滋味與喜樂的氣氛,還流淌著傳承了兩代以上的家族情感。夫妻、母女、父子、兄弟姐妹之間的溫情,全都濃縮在熱氣蒸騰的菜餚裡。大年初一的早上,從長輩的手中接過新年紅包,還會附帶幾句叮囑,是這個時代少見的最真心的祝福。出門拜年,遇到相熟多年的鄰居帶著裹成球的小孩子,隨手給出一個小小的新年紅包,一如我們年少時從他們手上接過壓歲錢。代代交替,生生不息,時光的流動在中國的年俗裡顯得自然而生動。
人情味在,年味就在,我們懷念的春節就不曾消失。
-
24 # 天下泰山
小時候過年小孩子放鞭炮,貼對聯,走親串友。
春節總有擾攘的人群。在商場,在廟會,在鄉村和城市的大街小巷,人們採買年貨,圍觀表演,相互拜訪,用形形色色的口音傳遞祝福。
春節總有眼花繚亂的色彩。鮮紅的燈籠、春聯、剪紙,在漆黑的夜空裡綻放的金色煙花,散落在雪地的爆竹碎屑,泛著油光的菜餚,揭開蒸鍋,在寒冷冬日裡騰起的一團白汽,共同組成節日的光影。
春節總有滿滿的儀式感。從灶王爺、天地神仙到財神爺、觀音菩薩,再到祖先的牌位,桌前的長輩,最小的兒童,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天南海北的中國人,用繁複的習俗,連線起家庭的全部溫情。
人情味就是最好的年味。回過頭來看看,我們懷念的這些年味,背後都是濃得化不開的人情味。
年夜飯裡,除了濃郁的滋味與喜樂的氣氛,還流淌著傳承了兩代以上的家族情感。夫妻、母女、父子、兄弟姐妹之間的溫情,全都濃縮在熱氣蒸騰的菜餚裡。大年初一的早上,從長輩的手中接過新年紅包,還會附帶幾句叮囑,是這個時代少見的最真心的祝福。出門拜年,遇到相熟多年的鄰居帶著裹成球的小孩子,隨手給出一個小小的新年紅包,一如我們年少時從他們手上接過壓歲錢。代代交替,生生不息,時光的流動在中國的年俗裡顯得自然而生動。
不是年味淡了,是表達方式變了
天一擦黑,鞭炮響起來,便有了過年的味道。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為長方塊或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們最喜歡。”
如今連文中描寫的這些糖,都已經很少見到了。可是過年的氣息,就真的消散在記憶裡了嗎?
事實上,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年味。六七十年代的年味是一頓珍貴的肉餡餃子,八九十年代則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看春節晚會,新世紀以來開始流行旅行過年、網路春晚等等。時代在變化,習俗也在變化。我們常說年味變了,實際上只是每個時代投射在節日裡的景象變了,每一代人在這短短几天裡釋放情感、表達歡樂的方式變了
當鞭炮聲、硫磺味組成的年味漸漸消失,新的年俗也在逐漸崛起。也許是一起打一盤手遊,也許是預定好了飯店的年夜飯,也許是一同在彈幕網站上吐槽春晚,也許是在海外的旅途上迎接新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還能感到濃濃的年味。
-
25 # 易日月影視
我八零年的,我在農村長大,現在外工作,已經有好多年沒有在鄉下過年了!特別懷念小時候過年時,一到年三十,家家戶戶都開始貼對聯,每個人都是笑口迎人的,很喜慶!然後下午早早準備年夜飯,我三兄妹,鵝腳兩個讓給弟妹,我做大哥留有鵝趐膀,一家吃團員飯,吃完後,外面有錢就會放煙花,我們一群小孩都去看,很熱鬧!最期盼的是每年的壓歲錢,因為只有過年大人們才會大方,然後大年初一,小孩都會討紅包,那時候是我們小孩最有錢的時候,大人們也會很集中,聊天的聊天,打牌的打牌,還會有舞獅賀歲,小孩很多都會跟著走半條村子。農村的便炮聲是從年三十的零時一直響到天聲!當然遠遠不止這些,年前趕集辦年貨,做家特有小吃等等都很有意思,很值得懷念,說不出是什麼味道,但現在沒了,不是說長大,沒感覺了,是真正的變了。再也找不到那種味道了,看到自己小孩,雖然每年還是會按家鄉風俗的習慣給壓錢,貼對聯等等,但不會是自己那時年了!很是懷念!也是懷念我的父親!
回覆列表
家人團圓!中國人幾千年的優良傳統的文化產物,過年就是喜慶,就是新的一年開始春耕的美好一天。年味有講不岀的味道,相信只有中華兒女才能體會那種喜悅和快樂[愛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