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做個山神

    從窗裡看到西山上的積雪,一個“含”字,顯示了透視的眼光,即作者主要是看窗,連同四方形的視窗一起看到西嶺的雪。

    也就是說,作者是把西嶺之雪和方形的視窗放在一個平面上來欣賞。

    這“窗”如同油畫的框,而“西嶺千秋雪”則是框中的畫,“千秋雪”無非是說山很高,高得積雪終年不化。這麼高的山可以像油畫一樣含在小小的“窗”中,可見“西嶺”之遠。

    擴充套件資料:

    意境:

    這首絕句“形神兼備”,形是指它的藝術形象的表象,神是指它所描繪的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徵。從詩中可以看出,詩人在用色上給我們描繪了怎樣的一幅山水畫卷,黃鸝鳥、白鷺鳥,柳絲是翠色,天空青碧如洗,潔白的雪臥山嶺,旌旗風舞的泊船……

    詩中有畫,畫外有音,是風擺楊柳的春風,是黃鸝舞柳的鳴叫,是雪映青空的透亮,是行船泊頭的喧雜……這些景緻都傳神地給我們描繪了江南早春的清、新、雅、靜。

    正如晁以道對詩、畫的形神有這樣的見解:“畫寫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詩傳畫外意,貴有畫中態。”這是對杜甫這首詩的形神描寫最好的詮釋。

  • 2 # 蘭谷清音

    小小一扇窗卻可包含千秋雪, 和下句“門泊東吳萬里船 ”相呼應,體現了作者遠大的胸懷! “含”運用擬人手法,十分貼切生動.“含”與下句的“泊”,一靜一動,相得益彰。

    從窗裡看到西山上的積雪,一個“含”字,顯示了透視的眼光,即作者主要是看窗,連同四方形的視窗一起看到西嶺的雪峰。也就是說,作者是把西嶺之雪和方形的視窗放在一個平面上來欣賞,這“窗”如同油畫的框,而“西嶺千秋雪”則是框中的畫,“千秋雪”無非是說山很高,高得積雪終年不化。這麼高的山可以像油畫一樣含在小小的“窗”中,可見“西嶺”之遠。

  • 3 # Forest醫生祥子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出自:唐代杜甫的《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詩詞大意:

    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直衝向蔚藍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隻。

    含,包含、容納,接受的意思。

    窗含,就是透過窗戶就可以看到外面的風景。

    窗含西嶺千秋雪”,寫詩人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新,晴天麗日,所以能看見西嶺雪山。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溼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著一“含” 字,表現出積雪初融之際溼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這更能寫出詩人對那種帶著溼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

    如果改成寒,也就改變了作者的願意,抒發不出對窗外景緻的美好情懷。

  • 4 # 亮亮的星空之希望之星

    含而非寒,窗含西嶺千秋雪,裡面裝的是景緻,雪景很美。用窗寒的話,就是裝的滿心的寒意,冷颼颼的,詩的意境就變了。

  • 5 # 追尋遠方的詩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的這首《絕句》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在小學時,我們就背過這首詩。老師有沒有讓你默寫這首詩,你是否寫了錯別字呢?

    很慚愧,我以前常寫錯別字,經常把“窗含”寫成了“窗寒”,被老師狠狠地批了一通。

    那麼在“窗含西嶺千秋雪”中,為何寫為“窗含”而不是“窗寒”呢?

    詩是詩人內心情感的表達,詩中的每一個字都是詩人內心情感的流露。

    因此,要讀懂一首詩,首先要了解詩人,瞭解這首詩的創作背景。

    憂國憂民杜子美

    杜甫,字子美,是唐代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薰陶,他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時期,他憂國憂民,嫉惡如仇,被後世稱為“詩聖”。他的詩具有強烈的時代色彩,特別是安史之亂後,杜甫的詩風越來越傾向於現實主義。因此,他的詩被後世稱為“詩史”。

    這首詩就是杜甫於“安史之亂”平定後寫成的。

    粗略地瞭解詩人和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後,我們就來看看詩人為何用“含”字,而不用“寒”字。

    “寒”字與全詩表達的意境不符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了,這首詩創作於“安史之亂”平定後,此時詩人杜甫內心裡稍稍有點兒喜悅。從開頭兩句,我們可以推測出此時正值早春。初春之時,萬物復甦:柳發新枝、黃鸝啼鳴、白鶴翱翔於天際之間,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此句若寫為“窗寒西嶺千秋雪”,那麼“窗寒”勢必是運用了通感的手法,窗子本身是體會不到寒冷的,是詩人內心的寒。

    但是,此情此景,詩人的內心怎會“寒”呢?因此,用“寒”是沒有道理的,這與詩人內心的情感是相悖的。(雖然詩人心情仍然有些低落,但也談不上寒涼)

    用“寒”字斷然是不可的,但為何用“含”卻十分巧妙呢?

    一“含”字把西嶺千秋雪框在小窗之中

    “含”字很好地把窗和雪融合在一起。“窗”就像是一個畫框,而“西嶺千秋雪”則是此框中的一幅圖畫,似乎觸手可及。此等意境,別有一番風味。

    生機盎然之景,難掩低落之意

    全詩雖然一句一景,但透過詩人的內在情緒,又融為一體。表面上,全詩表現出初春生機盎然之景,但細細思索,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的心緒似乎有點複雜。

    前面提到,這首詩是創作於“安史之亂”平定後不久。此時,詩人也已經回到了自己在成都的草堂。這首《絕句》是詩人望著草堂窗外的景象,有感而發創作的。

    雖然“安史之亂”已經平定,春天也已到來,但詩人內心卻是喜憂交織。喜的是,叛亂終於平定了,交通恢復,“東吳”之船又能暢行無阻地來到此處。但一“泊”字又暗含著詩人多年來漂泊不定,何時能回到家鄉仍是個未知數。就像這“東吳”之船,從萬里之外來到此處,但,誰知明日又要去往何處?

    杜甫的這首《絕句》由四幅圖景組成,句句經典。而且第三句的“含”字和最後一句的“泊”用得非常之精妙。

    這首詩,詩人用清新活力之景,寄託了內心複雜的情緒,是一首經典之作!

  • 6 # 秋葉丹楓

    照過相的就會有體會,鏡頭在屋子向外看,西嶺就好似含在窗子裡一樣,像一幅畫,你拿起手機照一下就體會到了。如果是“窗寒西嶺千秋雪”就不符合實際了,千秋之雪雖冷,但不足以冷到窗前。

  • 7 # 江山別鶴

    這個含展現的是作者透過窗子看見這幅雪景,就像一副雪景圖裱起來,這個窗子像裱框一樣。這個含字用得秒,不是體現冬天的“寒”冷。

  • 8 # 3D地圖Map

    原文杜甫的《絕句》:

    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絕句屬於近體詩的一種,講究對仗和押韻,這裡的“窗含”是擬人的手法,對仗的是後半句的“門泊”。“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意為:窗就像人的口一樣含著西邊千年積雪的岷山,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航行來的船。而“窗寒”和“門泊”完全對不上,所以“窗含”是不能替換成“窗寒”的,那樣既破壞了詩句的前後對仗,更破壞了詩的意境。

  • 9 # 五枚師太

    此詩句來自唐朝杜甫的《絕句》,整首詩完整如下: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要想解析“窗含”,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詩人杜甫當時的心情,以及這首詩要表達的意境。

    詩句背景

    公元762年,成都府尹嚴武入朝,蜀中發生動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亂平定,再過一年,嚴武還鎮成都。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訊息,也跟著回到成都草堂。

    這時他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氣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興到筆隨,事先既未擬題,詩成後也不打算擬題,所以乾脆以“絕句”為題。

    一、上聯賞析

    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

    “翠”是新綠,“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剛抽嫩芽;“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

    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優美,自然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

    兩句中共有“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傳達出無比歡快的心情。

    二、下聯賞析

    上句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當天氣晴朗時,才能清晰可見這令人舒暢的白雪。

    用一個“含”字,此景彷彿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近在目前;觀賞到如此難得見到的美景,詩人心情的舒暢不言而喻。

    下句再寫向門外一瞥,可以見到停泊在江岸邊的船隻;江船本是常見的,但“萬里船”三字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

    當人們想到這些船隻行將開行,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游時,就會覺得很不平常。因為多年戰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隻是不能暢行萬里的。

    而戰亂平定,交通恢復,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隻,詩人也可“青春作伴好還鄉”了,怎不叫人喜上心頭呢?

    “萬里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何等開闊!

    小結:

    全詩看起來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而一以貫之,使其構成一個統一意境的,正是詩人的內在情感。

    一開始表現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遊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鄉情;四句景語就完整表現了詩人這種複雜細緻的內心思想活動。

  • 10 # 詩情畫意白蘋洲

    “窗含西嶺千秋雪”可以從“含”字上推敲。詩人著一“含”而非“寒”,原因在於詩人所處的位置是屋內,詩人透過窗戶看見一片粉妝玉砌的世界,且雪之大令作者欣喜萬分,可謂“千秋”難逢,詩人驚喜慨嘆之情溢於言表。詩作刻畫的是憑窗遠眺的美麗雪景,而不是表現“寒”冷的溫度之低。正是透窗而望,所見之景如圖攝像機一般完全被“框”定在視野之中,就如同包“含”在窗戶之內一般,如同“含”在口(窗)中一般。“西嶺千秋雪”完完全全被詩人“含”(攝)入眼中,可見心胸開闊,可包羅永珍。驚喜之大、熱情之高、包容之廣,令人心嚮往之。也許“西嶺千秋雪”早已被詩人“含”在眼中、口中,融化為一首熱情激昂的文字,是樂而忘“寒”吧。

  • 11 # 秋春之

    對於杜甫的這句詩可以從兩個方面作分析:首先是形式,也就是詩的格式,此為七言絕句,每兩句都講究對仗,此一句為“窗含西嶺千秋雪”,下一句為“門泊東吳萬里船”,從對仗要求來看,用“窗寒”顯然與“門泊”不對,“寒”為形容詞,而“泊”為動詞,詞性上不對,用“窗含”則可以。再是從內容分析,詩歌意境清麗,詩人著意描繪自已所見所聞,早春色彩分明,黃鸝,翠柳,白鷺,青天,天地一體,色彩相間,美不勝收,再落筆在窗外和門前,推窗遠眺是西嶺千年難融的積雪,用一“含”字,賦予窗靈動的人性,一種憐惜之情躍然紙上,美麗的江山之白,闊大的天地之境,讓人神往其中,耐人尋味。

  • 12 # 青杉風語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為何是“窗含”而不是“窗寒”

    “”窗含”的角度是我自己啊,我自己的視窗遙望遠山,納谷川,我之在黃鸝翠柳下的溫暖人家,意在欣賞而安居,我不想去寒冷的西嶺,西嶺寒襯我安居,我含而不寒。門泊東吳萬里船亦然,萬里來船誠可貴,我不去啦,我沒有遠方,只有此時此地的安寧就夠啦,我的心在這裡,我的家就在這裡。來,此山此舟,為夢想真堪再飲一杯,恰濁酒堪銷舊愁!哈哈,無妨!

  • 13 # 娜媽娜媽

    入眶之景廣凝聚,悉然野外雪寒時。

    足痕未用東西行,亦知江裡舟泊影。

    詩賦詞韻萬千重,語句妙思聰穎處。

  • 14 # 逢春186177958

    窗含,窗,名詞動詞共用,即窗戶,開啟窗。含,包含、包括、容納等意思。即走近窗戶,開啟它,就可以看到遠遠近近的景物,近處的田野、河流、村在,還可看到較遠的覆蓋著千年不化的積雪的岷山。可以理解成窗戶框中呈現出了一幅山水畫。也可以講成窗邊看到的不僅是近處的田野、河流、村在,還可看到到遠處的岷山。岷山是以區域性代整體,代表所見的一切,不是隻看到岷山,因其它不言也自在其中,這就是詩的精煉所在。之所以講千秋雪,是增歷史的厚重感,即世事萬變,見證者岷山依舊。看到岷山,自然聯想蒼桑之變。窗寒,只有開啟窗覺得冷的意思,但和後面相連一是講不通,二是沒有前述那些意思了。

  • 15 # 妙雨連珠

    中國的園林藝術有“框景”,透過小窗就看到了雪景,這西嶺千秋之雪就像含在窗框中的一幅畫。形象、貼切、給人以無盡的想象。

  • 16 # 平淡平安平和平心

    窗含西嶺西嶺千秋雪,一個含字畫出了俊嶺高聳,白雪皚皚,千里皆漫的壯麗畫卷,熱情嘔歌祖國的大好河山。如果改為″窗寒”,只寫西嶺千秋雪送來的寒泠,表達了詩人的個感覺。整個詩意急轉直下,不僅詩味淡薄,而且詩意過於平淡。

  • 17 # 靈魂覺悟者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唐代杜甫《絕句》

    這是唐代現實主義大詩人杜甫的一首絕句,是組詩《絕句》中的第三首。何為絕句?簡單地說,一首格律詩,八句為律詩,四句為絕句。

    “窗含西嶺千秋雪”,為何是“窗含”而非“窗寒”?

    1.格律詩對仗原則要求如此

    格律詩的對仗除了音律平仄有定規外,用詞的詞性也要基本一致,尤其是實詞。

    第四句“門東吳萬里船”的“泊”字是動詞,那第三句對應位置的詞就一定要是動詞。“窗西嶺千秋雪”的“含”字是動詞,而“寒”字是形容詞,所以用“含”字。

    對仗既要符合平仄規律,又要做到詞性統一。

    2.格律詩起、承、轉、合原則要求如此

    格律詩講究詩的意氣貫通流暢,用字巧妙而無刻削痕跡。

    用具體作詩技巧操作,絕句的第一句是起,第二句是承,第三句是轉,第四句是合。(律詩兩句一聯,共四聯。四聯分別對應起、承、轉、合)

    怎樣做到流暢無痕?那就是要符合起、承、轉、合原則。

    怎樣才能符合起、承、轉、合原則?那同樣還是要求詩歌對仗的關鍵位置詞性統一。

    我們可以把這首絕句每句的動詞提出來看:

    鳴——上——含——泊

    如果把“含”字換成“寒”字:

    鳴——上——寒——泊

    反覆品味一下,你是不是覺得非常彆扭,特別不舒服?

    3.格律詩字字如金,要儘量減少重複,有效增加字詞的資訊量

    “窗西嶺千秋雪”,難道是說“千秋雪”不夠寒,有必要再綴上一個“寒”字?格律詩承載空間有限,象這樣完全沒有意義的重複,只能成為累贅。

    詩人採用“含”字,顯得動感十足,加上其它幾個動詞一起配合,四幅美圖就起來了。

    這首《絕句》,又該如何賞析?

    1.瞭解創作背景

    安史之亂平定後,飽嘗流離之苦的杜甫回到了成都草堂,並得到成都府尹嚴武的舉薦,入嚴武幕府任檢校工步員外郎。他內心充滿了興奮與感恩之情,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一首即景小詩。

    2.剖析情隱於景,觸景生情而不言情

    四句詩,四幅美景,詩人陶醉其中。望著來自東吳的船隻,詩人欣喜滿懷,內心的情感自然隱現。

    第一句,暗示吉鳥報喜訊;第二句,用“一行白鷺”隱喻一群高潔之士被提拔,遂青雲之志;第三句,隱喻杜甫自己歷經磨難終有成;第四句,暗示迎接自己出山的“萬里船”就在門口了。

    詩人將情隱於景,觸景生情而不言情,技巧之高超,令人歎為觀止。最後一句,用“萬里船”收束全詩,表達了自己要與嚴武同舟共濟的感恩之意。

    元代文學家楊載說:

    絕句之法,要婉曲迴環,刪蕪就簡,句絕而意不絕。

    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正如此說。

    3.學習以賦入詩,渾然天成

    全詩四句皆對,一句一景,似各不相干,其實是一個整體。 ——蕭滌非《杜甫研究》

    全詩用賦的方法寫作,且渾然天成,不露痕跡,讓人以為杜甫僅僅是在描寫自然風景。

    詩歌結構簡單而不簡陋,上下各兩句,且兩兩相對。詩中的明比、暗喻巧妙自然,讓人浮想聯翩,實屬是完美運用“賦、比、興”的經典之作。

    短短四句,就讓人見識到了什麼叫託物言志,什麼是詩的語言。

    4.體悟詩歌“神氣”,反覆誦讀玩味

    明代文學家謝榛說:

    詩無神氣,猶繪日月而無光彩。學李杜者,勿執於句字之間。當率意熟讀,久而得之,此提魂攝魄之法也。

    話的意思就是,學習李白杜甫的詩歌,不要太拘泥於遣詞用字方面,應該隨性反覆誦讀。玩味久了,你自然就可以體悟到他們詩歌裡“神氣”的奧秘。

    杜甫詩歌明白如話,我們不可以把關注點放在字句表面,而是應該透過誦讀去深入體悟其精神和思想,剖析技巧只是體悟精神思想的手段而已。

  • 18 # 蘇拉木塔格

    這句詩歌出自唐朝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絕句》,全詩如下:

    ◎絕句【唐】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此時時局動盪,複雜多變。

    公元755年, “安史之亂”後,詩人在顛沛流離中,幾經輾轉,最後到了成都,在好友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建一草堂(杜甫草堂),過了幾天相對安穩的日子。

    當時,他的心情較好,面對明媚秀麗的春景,情不自禁,寫下這首即景小詩。

    這首小詩清新明快,一句一景,構成一個統一和諧的意境。四幅獨立的圖景,由下而上,由近及遠描繪了生機盎然的早春景象,並隨著視線的遊移、景物的轉換,婉轉寄託和表達了詩人內心濃郁的思鄉之情。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在“窗含西嶺千秋雪”這句詩中,選用“窗含”而非“窗寒”,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意境方面

    “窗含”形象準確地描摹了詩人透過窗戶看到西嶺千秋雪的實際情況。西嶺千秋雪的勝景,像一幅畫一樣鑲嵌在視窗,若用“窗寒”則沒有這樣的意境。

    格律方面(對仗)

    絕句講究對仗。此詩中的“兩個”對“一行”,“ 黃鸝”對“白鷺”,“ 鳴翠柳”對“上青天”,“ 窗含”對“門泊”,“ 西嶺”對“東吳”,“ 千秋雪”對“萬里船”。對仗異常工整,尤其是四句詩歌中的四個動詞,鳴、上、含、泊,各自準確地表達了目睹之景,堪稱神筆。若用“寒”字,則破壞了其妙。

    表達方面

    “窗含”,既是寫實,又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相對平和寧靜,為下文上揚的思鄉之情做了鋪墊。“窗寒”則達不到這樣的藝術效果。

    總之,古人寫詩講究推敲煉字。這個“窗含”無論從意境、格律還是表達方面,均強於“窗寒”,體現了杜甫精湛的詩藝,值得我們反覆揣摩學習。

    延伸閱讀:推敲有一次,賈島騎驢闖了官道。他正琢磨著一句詩,名叫《題李凝幽居》全詩如下: 閒居少鄰並, 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言。 但他有一處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覺得第二句中的“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的“推”應換成“敲”。可他又覺著“敲”也有點不太合適,不如“推”好。不知是“敲”還是“推”好。嘴裡就邊推敲邊唸叨著。不知不覺地,就騎著毛驢闖進了大官韓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儀仗隊裡。 韓愈問賈島為什麼闖進自己的儀仗隊。賈島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詩念給韓愈聽,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的事說了一遍。韓愈聽了,對賈島說:“我看還是用‘敲’好,一個‘敲’字,使夜靜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再說,讀起來也響亮些”。賈島聽了連連點頭稱讚。

    (圖片來自於網路,侵權即刪。)

  • 19 # 讀書燈下

    眾所周知,此句出自杜甫非常有名的一首《絕句》,我們從小就都要求要背誦並默寫全詩: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最後一句中為什麼是“含”而不是“寒”?

    後兩句結合來看,“窗”對“門”,“含”對“泊”,“西嶺”對“東吳”,“千秋雪”對“萬里船”,每一處相對的詞詞性相同,對仗工整。下句“泊”是動詞,上句中“含”也為動詞,而“寒”是形容詞,所以用“含”。

    那從意境來說,用“含”也“寒”更好。此句中可看出詩人是站在窗前向遠處眺望,遙遙看去,遠處的雪山之景被納入在窗欞之中,既是千秋勝景,也恍如框在窗中的一幅永恆畫卷。一個“含”字,取境也很美吧?

    再從詩意上來說,這首詩是杜甫寓居成都時寫下的,寫的是杜甫草堂的春天。前兩句寫黃鳥在綠柳邊清脆地鳴叫,白鷺從碧空之中一飛而起,呈現出的是一派明快、清新而溫暖的春日之景,生機勃勃,給人愉悅之感。下兩句中如果用一個“寒”字,難免會給人一種冷意,與這種溫暖的基調不合。

    再結合現實中來看,雪山其實離著成都很遠,而蜀中天氣又常不分明,必須有晴明之色,大晴天裡才能遠眺到遙遙的雪山。所以,這種天氣下,當也不會“寒”。

    杜甫筆下的,是柳綠花開,黃鶯啼鳴的和暖春天呀!

  • 20 # 歲月靜好春常在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一個含字,說明了作者當時正在西樓之上,站在窗前遠眺群山,樓的西側便是一望無際的群山峻嶺,山嶺上有千年不化的白雪,白茫茫一片。

    結合詩的上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說明不是在冬天,西嶺上的白雪只是多年不化的積雪,並不是在寒冷的冬季,用寒不確切。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是非常完美的對仗句。窗含對門泊,西嶺對東吳,千秋雪對萬里船。這兩句出自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絕句》,全詩表達了作者的一種喜悅之情。

    兩隻黃鸝鳥兒歡快的在翠綠的柳樹上鳴叫,一群白鷺排成一行,直衝雲霄,站在窗前,遠眺西嶺多年不化的白雪,還有那門前江邊停泊的,不遠萬里來自東吳的船隻,一幅多麼美麗的風景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出門前被叮囑“一人不進廟,兩人不觀井,三人不抬樹”,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