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不是培養孩子獨立性越早越好?
13
回覆列表
  • 1 # 深深的呼吸淺淺的笑

    是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越早訓練越好。

    作為父母,應該放開對孩子的過度“保護”,讓孩子自己在獨立中成長。給孩子機會,讓孩子自己去思考;遇上困難了,家長不要馬上衝上去為孩子解決,而是給孩子自己先想辦法;每天或者每週,給予孩子適當的時間,讓孩子自由安排活動;當孩子遇上不會做的作業,不要孩子一叫就馬上去解說,而是應該讓孩子先思考,讓他按自己的思路去思考問題。

    在培養獨立性這一點上,我覺得我家的爸爸是更好的老師,媽媽因為有著女性特有的溫柔與心軟,很難控制到位,這一點,寶爸比我做得更好。

  • 2 # 玲瓏骰子安紅豆5

    我贊成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越早越好。寶寶兩歲的時候,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可以自己吃飯,穿衣,整理玩具,會跟在爸爸媽媽的後面模仿或者跑前跑後給爸爸媽媽幫忙。在這個階段,就開始引導寶寶,讓她養成獨立的生活習慣。孩子越大,越聰明,有父母作為靠山,孩子不願意承擔自己的責任,導致越長大越難自立。他們從生活上,精神上不能斷奶,就可能缺失基本的生存能力。

      

  • 3 # 靈犀呀

    讓孩子成為獨立的人,是每一位家長的必修課。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開始得越早越好,需要從幼兒階段延續到小學階段,甚至是中學階段,但學齡前和小學階段始終是最為關鍵的時期。

    比如,一個兩歲半左右的孩子,可以自己吃飯、自己背書包、自己整理玩具等等;四歲左右的孩子,可以自己洗臉刷牙、自己洗澡、自己上廁所、自己整理衣服和床、自己清洗盤子等等;六歲左右即將進入小學的孩子,可以自己整理書包、自己做一些簡單的食物、自己疊被子和衣服等等。

    生活能自理,是孩子走向獨立的起點。其實,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他們都需要學會自己解決可以自理的事情。如果在本該自理的各個階段,卻沒有掌握這個階段的基本技能,或者在思想上總是依賴大人,那麼,他們就不可能真正走向獨立。

  • 4 # 使用者51535446476

    孩子獨立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一個人只有在父母身上得到足夠的依戀和能量才能真正獨立起來。我不提倡刻意去訓練孩子的獨立性,只要在孩子適當的年齡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覺得就已經足夠了。刻意的去訓練孩子的獨立性反而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父母要做的就是無條件的接納孩子,把握好度,不嬌縱,不溺愛,讓孩子自己充滿愛的能量,去成長,去獨立。

  • 5 # 綿媽育兒

    是的。我們從很多影片裡可以看到,國外的孩子很小就能自己吃飯、穿衣、獨立玩耍。這不是個例,大多數的情況都如此。因為在歐美國家,孩子成年後,父母就不會過多的干預子女的生活,也不會出現祖輩成為帶娃主力的情況。所以孩子基本上都是由母親親自撫養。那麼,母親需要獨立完成採購、煮飯、洗衣、照顧孩子、打掃衛生...如果有幾個孩子的家庭,還要完成接送孩子上下學的工作。要把這一切都合理的安排好,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很多事情都讓孩子自己來。我朋友在德國生活,她說她孩子自從開始吃飯了,她就是把他放在餐椅裡,食物交給孩子後,她就吃自己的飯,等到用餐時間結束,立馬就收碗,根本就不會管孩子是否吃完,是否吃飽,更不會去餵飯。結果孩子反而更珍惜吃飯這件事。

  • 6 # 羽媽幸福成長記

    培養孩子獨立性越早越好。我家寶寶在吃輔食之初對勺子有興趣的時候,我遞給他一把勺子,自己動手。這是走向獨立的第一步。一歲多已經會自己獨立吃飯,穿衣服的時候也知道配合我自己抬起胳膊伸腿等。一歲多的時候自己拿牙刷刷牙,雖然刷不乾淨,可依然做的認真。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從讓他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開始。家長不要心急讓孩子做不符合年齡段的事,這樣產生的挫敗感會使孩子自信心不足。

    當孩子習慣於自己做事情的時候,獨立性帶給他們的是成就感,這樣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都會有提高。我贊成儘早培養孩子獨立性,並已經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一些事情。實踐的結果是雙方都滿意,所以家長們何不放手,儘早培養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孩子走向獨立擁抱美好明天從現在開始吧。

    .

  • 7 # 似火青春1

    我認為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從孩子三歲左右開始。三歲左右正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關鍵期。孩子什麼事都想嘗試著自己做,剛好這也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一個機會。所以培養孩子獨立性不是越早越好,而是要抓住關鍵期,把握機會。不能說孩子一兩歲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這樣要麼會讓孩子更加依賴我們家長,要麼會讓孩子有一種被離棄的心理陰影。

    當然,在培養孩子獨立性時也要有方法。獨立性不僅僅是讓孩子自己動手為自己做些什麼事,更是讓孩子有獨立的思維和思想。

    還有,讓孩子有獨立性,並不是說把孩子放一邊,讓他自己成長,還需要我們家長的陪伴,環境中和心理上的陪伴不能少。

    我童年時自認為自己是個很獨立的人,但是我的童年缺少爸爸媽媽的陪伴,導致我小的時候很多時候覺得自己不需要爸爸媽媽,甚至有過離家出走的想法。

    所以讓孩子獨立歸獨立,陪伴還是要有的。

  • 8 # 藍藍湖

    我覺得孩子獨立性的培養並不是越早越好,過早獨立性的培養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但是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建立獨立意識,比如孩子八九個月可以坐的時候,可以放一本書,讓孩子自己看。可以給孩子一些玩具,讓孩子單獨玩。

    分床睡也不是越早越好,通常可以在三歲左右時給孩子分床睡。剛開始可以在大人的房間裡放一個小床和孩子分床,等孩子再大一些就分房分床睡。

    吃飯倒是可以,從剛開始,孩子會拿勺子的時候就讓孩子自己吃,慢慢地養成孩子自己吃飯的習慣,大人也舒服,孩子也開心。不過剛開始要多收拾一下桌子和地上而已。

  • 9 # 阿Moon老師教英語

    凡事都有個度,那麼在培養孩子自立性上,也應該有個度。

    我們一直提倡的是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些超出他們能力的事情,如果逼著做了,也許會有一定效果,但是從孩子心理健康發展和興趣愛好的培養來說,絕對有百害而五一利。

    孩子在幼小的年齡裡,就要多依靠父母一些,他們還不具備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這時的父母就很好的體現了“依靠”的作用。如不到年齡的孩子,是絕對不可能有經濟獨立能力的,也不會擁有完全解決生活學習中遇到的難題的能力,這時父母的支援是他們最強的動力。

    所以,培養獨立性不是越早越好,掌握好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過程變化,那麼就能在合適的時間裡給予孩子最好的保護,適時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鍛鍊!

  • 10 # 小獸媽媽

    肯定不是越早越好。

    獨立性是有一定的階段性的,也有關鍵期。

    一般來說,孩子在兩歲左右會出現獨立意識。在這個階段,孩子出現了自我意識,他們會說“我”,“我的”,“我來”,他們學會了一定的生活技能,語言能力和運動技能,他們會說我自己穿,我自己喂,等等。。

    六歲左右的孩子,想獨立又有點焦慮。這時的孩子,她又有點想要獨立,又必須還要依賴媽媽,依賴家人。我們家姐姐現在正好六歲,她經常會給我提出要和她同學一起去野營,去露宿,她要一個人住到同學家去,同時他其實自己又很猶豫不絕。

    九歲左右,獨立而執著的小大人。這個階段孩子的獨立性增強,感情上不再表現出對家人過度依賴,並且希望擺脫對家人的依戀。他們的自我意識慢慢變強,已經能夠獨立完成一些生活上的事情,而且安全感比較強。這時候的孩子喜歡思考,喜歡交朋友。

    青春期,和更年期宣戰。我覺得這個階段的獨立性,應該已經是不言而喻了,不過我自己還沒有體驗到,所以就不仔細描述了。

    2到6歲的孩子,重點關注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在幼兒階段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到後面就越難自立,一旦什麼事情都依靠父母,依靠爺爺奶奶,孩子自然就不願意自己去做這些事情,他們在精神上心理上就無法獨立起來。

    6到9歲的孩子,都進入了小學,迎來人生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學習階段了,而學習這些要靠孩子自己來,父母不能成為主角,因而在小學低年級父母就要開始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了。

    9歲到青春期前,重點關注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九歲的孩子自我意識不斷增強,獨立的一個重要方面,就要學會獨立思考,一個從小喜歡獨立思考的人,長大以後就比較有主見,不容易隨波逐流,更不會盲目跟風。

    至於青春期,我覺得尊重孩子,讓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 11 # 處處有心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先看一下,什麼是獨立性?獨立性是個很抽象,很中性的詞,在不同領域,它可以有很多各種解釋,在育兒方面,基本上,大家認同的獨立性,即:身、心的獨立思考和執行能力。明白了概念,再看是否越早訓練越好呢?我認為不是,這要從孩子的身心成長結構來看。

    有很多西方的育兒觀念都提出,孩子出生一個月後,就要讓他獨立在一間臥室睡過整晚。這是所謂對孩子最早期的獨立性訓練。

    從表象和效果來看,剛開始孩子會哭鬧一下,但最後確實都能自己獨立睡過整晚。這在中國家庭很難想象,可國外的孩子基本上人人如此。

    國外甚至拍過一個育兒節目,手把手教家長如何讓嬰兒睡整晚,其實就是解釋訓練理念,緩解家長的焦慮,因為家長聽到孩子哭總是緊張的。

    但我認為這樣訓練出來的獨立性從心理層面未必健康。

    試想,一個嬰兒,從擁擠的,充滿各種噪音的媽媽子宮出生,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剛剛待了一個月,即被放到一個空曠的,對嬰兒來說巨大的、安靜的空間裡,小嬰兒連翻身都不會,他唯一會的就是哭,可是哭啞了喉嚨也沒用,只能生生的捱著,等天亮。這是何等的恐懼和無助,長期在這樣的情緒下,如何健康。

    因此,從心理健康的角度,我認為1歲以前的嬰兒,家長應該更多的給予關注和關愛,而不是訓練獨立。獨立性培養,最早也只能從1歲以後開始,而不是越早訓練越好

  • 12 # 晴之婉約

    孩子的獨立意識,應該是在他出生以後就具備了雛形。我們可能會急著去讓孩子學習,去爭取更多,以期待他們早日獨立自主。但是,孩子在每個不同階段的獨立,都是有一定尺度的,不能拔苗助長。

    在上幼兒園之前,孩子學會了自己穿衣吃飯,這是為孩子在進入集體生活做好的充分準備。這種有關於生活日常的獨立性培養,的確是越早越好。

    孩子上學了,他們需要獨立思考,獨立學習,自主閱讀,這個時候的獨立性培養,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速成的。應該遵循自己的孩子的基本情況,因勢利導,循循善誘,而並非一味盲目跟風。

  • 13 # 笨媽養兒育女

    根據養兩個孩子的教訓以及獨立性表現的不同,導致孩子能力的不同,確實應該儘早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但不是說越早訓練越好,孩子獨立性是自身存在的,如果沒有過度餵養的話。

    當小孩子穿不上衣服,提不上鞋子,搭不好積木,拼不好拼圖煩悶不已,哭鬧的時候,我們有時候會出手幫助,孩子會破涕為笑嗎?不!孩子會哭的更兇了。當我們為孩子提供幫助的時候,會說話的孩子,還會嚷嚷“我自己”。

    所以,依我養兩個孩子的經驗,孩子的獨立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如果我們沒有過度餵養的話,孩子們更願意自己做事情。

    我家老大是個男孩,獨子獨孫,爺爺奶奶和媽媽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的那種心態,在整個的養育過程中,現在真是覺得過度餵養了,不願意自己做事情。有啥需求,就坐在那喊大人幫忙。我們現在會指出☞他的懶毛病,他在改,但是會不痛快。並且,自己不願意做事情,能力得不到鍛鍊,在幼兒園表現也會不好。

    老大三歲的時候,老二出生,那時候我已經意識到過度餵養的問題,再加上兩個孩子也確實沒那麼多經歷關注某個孩子。老二反倒自我成長,更願意自己做事情。

    慘痛教訓啊,一定要儘早培養。

  • 14 # 壯仔媽寶

    過早獨立的孩子往往早早喪失了童真,迫使孩子早早成熟。就像獨立生活的小動物,需要時時保護好自己,缺乏安全感,敏感多疑。

    事實上,過早培養孩子獨立性並沒有那麼好。

    當你不陪孩子的時候,孩子慢慢也就不想陪你了。兒童的一切都是在模仿成人,父母怎樣對他,他也怎樣對待別人。一個人不可能給出自己沒有的東西,從小缺愛的孩子怎麼給別人愛?

    家長表面上沒有溺愛孩子,但其實和溺愛的家長一樣,是成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管理孩子。孩子媽媽無視孩子的需求,就是在控制孩子,是用強權手段達成的。自然的,孩子從媽媽身上也學到了控制。這樣的孩子往往陷於自卑,而自卑的孩子一旦發現自己能夠控制別人,就能在控制中找到自我價值,陶醉其中。

    不要誤解了獨立性,孩子獨立是好,但是不需要那麼早,在孩子還需要你的時候,你該做的就是花更多的時間去陪伴,而不是推開孩子,畢竟以後孩子早晚會離開家。

  • 15 # 啟明星138717721

    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小時候需要父母呵護成長,長大之後,就像一隻小鳥掙脫了父母的束縛,展翅飛向蔚藍天空。如今,湧現出很多“虎媽狼爸”,這說明父母從小就注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有利於加快他們的成長速度和質量。

    既然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如此重要,很多父母就將其提上培養孩子的議事日程。但是,就像早教一樣,孩子的獨立性培養並不是越早越好,而是應該順應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

    第一,培養孩子獨立性,要因材施教。每個孩子的先天因素制約,其生理特徵、性格、心理發展情況各不相同,沒必要劃一要求,看到別人的孩子很獨立或是遵照書本的建議“照單全收”,這都不是明智的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同樣地,孩子到了一定的發展階段再考慮培養他的獨立性,不要操之過急,揠苗助長反而收效甚微。

    第二,培養孩子獨立性,要科學施教。孩子1歲之前,注重親子親密感的建立,父母要多陪伴孩子,給予他足夠的關愛和撫慰,使孩子獲得安全感。1歲之後,可以有意識地培養獨立意識,到了2歲左右,又到了一個叛逆期,父母要妥善幫助孩子邁過這道門檻。科學而合理地培養,才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

    第三,培養孩子獨立性,要講究方法。任何過於絕對的說法都會缺乏相對參考價值,必須透過實踐檢驗過的真理才更加具有說服力。因此,父母在孩子獨立意識萌芽時,要注意耐心細緻,不要動不動就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孩子身上;當孩子要求獨立去做某一件事情時,家長可以從旁邊陪伴並進行指導,放手教會孩子去自主探索;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親子游戲、同孩子一起做家務的時光、出遊環節等,要求孩子和家長一起動手、動腦,使他們入耳、入心,只有廣泛參與才能調動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和積極性、主動性。

    總之,獨立性的培養要從小開始,但並不是越早越好,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才能慢慢看到孩子的變化,與孩子一起共同成長。

  • 16 # 美羊媽咪

    每個孩子的狀況不一樣,家庭生活環境不一樣。有的父母在外打工,那當然要培養孩子獨立性越早越好。有的在父母身邊,需要父母的關愛,需要父母的庇護,讓孩子覺得有足夠的安全感,在這樣的環境下可不是越早培養孩子獨立性越好。

    但也不能太遲來培養孩子獨立性,這樣孩子往往會很依賴父母,什麼事情都要得到父母的同意。從而阻礙了創造力的發展,抑制了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從孩子可以自己獨立玩玩具開始,你就可以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有自己的獨處時間,不去打擾他,讓他自己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像我們家孩子現在已經有了獨立性意識,比如說我去做家務時,她們會自己玩自己的;我看書時她們也不會打擾多次,偶爾會叫我陪著她們一起玩;還有睡前看繪本,自己可以自己看了,雖然有些不懂但孩子還是很樂意的翻看。

    所以培養孩子獨立性,要看具體情況,不管遲或早只要適合自己的孩子就行。

  • 17 # 蘭怡C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應該是越早訓練越好從以下方面考慮:

    1:孩子1歲多的時候就可以自主抓東西吃了,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準備一些磨牙棒給孩子咀嚼,孩子這個時候在長牙,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讓孩子自己做,學會走路了,就不要輕易抱他,自己穿衣、自己刷牙、吃飯,從小培養孩子這些自理能力,也就是獨立性有助於孩子行成獨立自主,自強不息的性格。

    2:我們都知道孩子0~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興趣形成、習慣形成的最佳年齡段,所以在孩子能所力及的時候就要鍛鍊孩子的獨立性。

  • 18 # 梧桐86054336

    我認為,這句話(培養孩子獨立性,越早訓練越好嗎)是對的。

    傳統的育兒觀念,父母或爺爺奶奶輩,都喜歡越俎代庖,生怕孩子不懂、不會,有危險,不安全。

    過度的保護,過度的呵護,養大很大一群巨嬰。他們高不成,低不就,最後變成啃啃族。

    每個人的潛力是無限的,這個人包括老人、成年人和孩子。

    人生,不進就退,和腦子一樣,用進廢退。只要我們敢想,敢做,總能事半功倍,你永遠覺得非你莫屬,拒絕放手,那麼你的孩子怎麼高飛。一個一直在羽翼下長大的孩子,他的翅膀,因為你的阻擋,永遠無法展開。

    作為家長,我們只需,在他們成長的路上,指引方向,孩子便能自由翱翔。

  • 19 # 天佑11111111111

    是的,越早越好,孩子大了依賴性越強,孩子就會什麼事情都會等著你做,依賴性強的孩子,膽也特別的小,並且沒有主見,所以家長一定要陪養孩子獨立性,讓孩子知道要靠自己,一個特別有依賴性的孩子,會經不起一點波折,有點事情就會退後,不敢勇往直前,沒有衝勁,所以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獨立性,不要等到大了,在想改變孩子,那時候很難,

  • 20 # 寧靜致遠—家有萌寶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應該是越早越好,首先家長應當注意培養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凡是孩子自己能夠想的就應該讓他自己去想,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另外,家長要培養孩子自己做決定的能力。凡是可以讓孩子參加談論作決定的事情一定要讓孩子參加,比如雙休日到哪兒玩,讓孩子作為平等的一員參與意見,如果可行就採納。

    最後,在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同時,還需要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品質。因為孩子在獨立做事情的時候,很容易遇到困難,受到挫折而放棄努力,這時家長就要堅持,不能覺得孩子可憐而妥協。家長可以鼓勵他,幫助他。要知道,孩子總是要長大的,未來的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如果我們愛孩子,就要從小培養他的獨立性,讓他自己去走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人物關係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