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貓瞄喵
-
22 # 我和她的故事
我覺得孩子的獨立性分為幾個方面,有一些一定要早訓練孩子。有些可以根據孩子的性格和接受程度來鍛鍊孩子。
比如一些自理能力,一定要越早訓練越好。孩子穿衣,吃飯,上廁所……這些屬於自理能力的範疇。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早訓練孩子,讓孩子自己做。現在孩子都是家裡的掌上明珠,特別是老人帶孩子,喜歡幫孩子做很多事情,孩子由先前的好奇學習,家長怕孩子弄髒身上,或者是嫌孩子太慢,幫孩子做 很多事情,孩子逐漸長大了,家長讓也會子自己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孩子反倒坐享其成,不想去做了。所以這時家長抱怨孩子自理能力不行……這覺得這樣的結論是不是太片面。
另外一些能力,如大家都很糾結的孩子分床的問題,我個人覺得要看孩子的性格和接受程度來考慮。如果實施太早,或者是太強硬,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或是不必要的傷害,還是酌情來定。
-
23 # 一位寶媽的自我修行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我個人覺得從三歲左右開始比較好吧,太早的話,孩子還不太懂事,自己動手能力自己情緒控制能力還不夠強,如果強制他獨立地去做某件事情或者是獨自相處的話,我覺得可能會產生一種逆反的心理和沒有安全感,所以我個人比較建議三歲左右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所以我打算在孩子讀幼兒園的前半年開始慢慢培養他的獨立能力,比如獨自上廁所能力,獨自吃飯的能力,睡覺洗臉刷牙的習慣等,幫助孩子提前適應父母不在身邊的學校生活。
-
24 # 為你踮起腳尖
個人不贊同這個觀點!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應該是孩子安全感建立起來以後!國外的嬰兒滿月後就自己就與父母分房睡,就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其實我覺得這樣做很殘忍,我們成年人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還需要熟悉適應,一個小小的嬰兒,剛從子宮出來,還沒真正的適應身邊的環境,就被孤零零的扔到一邊,沒有父母的陪伴,更沒有父母的溫暖呵護,我覺得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我們要遵循孩子身心成長規律,在適當的時候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
25 # 亮亮32445445
孩子獨立性不應該是越早訓練越好,我覺得應該是在孩子有能力的情況下,而且不是訓練而是給他機會。
比如孩子三、四歲了一般這時候的孩子有能力自己穿褲子了,但孩子自己穿不熟練,笨手笨腳得好長時間才能穿好,有的媽媽就會嫌孩子慢,會去幫孩子穿。這就不可取。你總幫穿,得幫什麼時候啊!
還有吃飯,小孩剛感興趣自己嘗試吃飯的時候,由於手眼協調不好,吃的身上桌子地上哪都是,有的父母嫌吃的髒,就給孩子批評了,奪過餐具喂孩子,這也剝奪了孩子想自己吃飯的權利。
所以當孩子想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時,應該給孩子創造機會,並不是訓練而是給孩子以我表現的機會。
回覆列表
我認為訓練孩子獨立性應該是循序漸進的,並不是越早越好。在特定的年齡段做適合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最好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演員馬伊琍前兩年寫的一篇文章,我引用一段:
如今隨著妹妹的成長,我越來越後悔在愛馬一歲時進行的哭聲免疫訓練,雖然兩天就成功讓她學會睡整覺,可一歲半時又開始反覆,睡著後她總會醒一次,哭著拍手求抱抱,發現沒人理之後只好再哭著睡著,而我固執地在黑暗中盼她快睡著,麻痺自己去漠視她的無助,甚至以為她長大了不會記得這些哭泣的夜晚。這種煎熬於我於她於全家都是巨大折磨,最後聽我媽媽的勸,把她的床緊挨我的大床,半夜醒來就伸手拍拍她,從此我們和她都睡得無比踏實。
曾經有一篇紅極一時的文章說的就是孩子哭的時候不能抱,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獨立性,再看看上面這一段馬伊琍寫的文章,你就可以知道了,教育不是當下就可以看到效果的,再往後幾年甚至幾十年裡,這種觀念會影響孩子一生。我也不認為讓剛出生的孩子自己獨立睡就是培養獨立性的正確做法,孩子太小根本沒有安全感,特別是一歲前的寶寶,最需要的還是媽媽的懷抱,過早讓孩子獨立,會讓孩子造成人格上有缺陷。
但並不是說孩子小就不是不能培養孩子獨立性,比如八九個月,孩子已經會自己抓著吃飯了,那麼就要培養她自己吃飯的習慣,這也是鍛鍊獨立吃飯的最好時機。比如剛會走路的寶寶,雖然踉踉蹌蹌走路總是摔跤,那麼你就放手讓孩子自己走,不要怕摔傷,這也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一種行為。比如一歲多孩子還可以扔扔垃圾、收拾收拾玩具,那麼家長就要放手讓他自己去做。所以培養孩子獨立性應該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慢慢來,並不一定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