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金兔歷史

    寧古塔不是某一座塔,而是一個地方,其具體位置就是今天黑龍江省牡丹江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相傳,努爾哈赤的曾祖父福滿的六個兒子都住在這裡,所以清朝統治者就管這個地方叫寧古塔貝勒,簡稱寧古塔。

    在滿語中,稱“個”為“塔”,所以寧古塔雖有一個“塔”字,但並不是指某一座塔。

    清朝的寧古塔是專門流放罪犯的地方,而官員害怕被流放至此,其實也不難理解。

    首先,寧古塔的自然環境極為惡劣。

    寧古塔處於極北之地,一到冬天,寧古塔的室外溫度能達到零下三四十度,而流放到寧古塔的犯人大部分都缺衣少食,有時候還要在室外度過寒冷的夜晚。還有,當時的東北地區,人煙稀少,猛獸成群,經常有虎狼出沒。這種情況下,流放到寧古塔的犯人非常容易丟失性命,死亡率高得可怕。

    因此,滿清的官員害怕被流放至寧古塔,實際上也是對死亡的畏懼。

    第二,要承受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摺磨。

    被流放到寧古塔,不管之前是什麼身份,在這裡都只是滿人的奴隸,每天都要幹非常多的粗重體力活,稍有不注意,滿人的皮鞭就會重重地打在犯人身上,而且全年基本沒有休息的時間,犯人吃不飽穿不暖,住的也相當簡陋,生存條件還不如滿人的牛馬。

    這種生存條件連尋常的奴僕都受不了,何況是原本生活優渥、有權有勢的大臣呢?

    而官員家中的如花美眷下場更悲苦,寧古塔的地理位置極為偏僻,遠離中原,自然環境極其惡劣,因此集市貿易不發達,青樓之類的更是稀少。而滿清政府為了安撫當地的軍民,就專門在此地設立了官妓和軍妓。

    如果官員被髮配到寧古塔,其家中的女眷往往也被髮配到這些場所,原本嬌生慣養的女眷面對粗魯蠻橫計程車兵,命運可想而知。

    所以官員也是擔心自己的家人受苦。

    第三,沒有未來,沒有翻身的可能。

    流放到寧古塔,即便僥倖不死,一輩子也只是滿人的奴僕,幾乎沒有翻身的可能。

    所以說,滿清的官員懼怕自己被流放至寧古塔,其實也是比較正常的事情。

  • 22 # 水木快快刀

    流放寧古塔,寧古塔沒有塔,有的是顛沛流離後的困苦

    寧古塔(滿語:ᠨᡳᠩᡤᡠᡨᠠ)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是中國清代統治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是清代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是清政府設在盛京(瀋陽)以北統轄黑龍江,吉林廣大地區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

    滿語數之六為寧古(ninggun),個為塔,所以寧古塔的意思是“六個”。為清代吉林三邊之首(寧古塔、三姓、琿春)。

    寧古塔有新舊兩城,相距25千米。舊城位於松花江左岸支流海浪河南岸,今為黑龍江省海林市長汀鎮舊古城村。

    清太祖努爾哈赤1616年建立後金政權時在此駐紮軍隊。康熙五年(1666)遷建新城於今黑龍江省寧安市城地。

    清太宗皇太極建國號大清後,任命吳巴海為鎮守寧古塔副都統,前後共有73任。由於寧古塔處於邊塞要衝,光緒八年(1882)任容山為副都統,光緒九年(1883)另設欽差大臣一員,此員為吳大澄,是清末洋務派著名人物。光緒九年容山重修寧古塔城牆,胡適父親胡傳為其代撰《重修牙城記》。

    吳大澄

    順治三年(1646年),設奉天昂邦章京管轄東北地區。順治九年(1652年)七月,“命梅勒章京沙爾虎達、甲喇章京海塔、尼噶禮統官兵駐防寧古塔。”到了康熙元年(1662年)改為寧古塔將軍,康熙五年(1666年)遷建新城(今寧安市)。康熙十五年(1676年),寧古塔將軍移治吉林烏拉(今吉林市),以原吉林副都統移駐寧古塔,戰略地位逐漸消失。

    寧古塔最早見於文獻是《清太祖實錄》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上命巴圖魯額亦都率兵千人,往東海渥集部之那木都魯、綏芬、寧古塔……”。明代最後一任兵部尚書張縉彥1661年被流放寧古塔,在《寧古塔山水記》的《寧古臺》一文中說:“寧古塔者,名其地也,其山則曰臺,塔與臺音相近也,或以山形如臺,故名。”

    此山至今還在海浪河南岸,寧古塔舊城以東二里,仍名寧古臺,5年後張縉彥到了寧古塔新城,於1670年死於新城牡丹江邊。

    寧古塔流人吳兆騫之子吳桭臣在《寧古塔紀略》中說:“相傳昔有兄弟六個,各佔一方,滿洲稱六為寧古,個為塔,其言寧古塔,猶華言六個也”,另一流人楊越之子楊賓兩次來寧古塔探親,他在《柳邊紀略》中說:“寧古塔之名不知始於何時,寧古者漢言六,塔者漢言個。”

    寧古塔源自寧古臺,意思是“六個”,本來並無異議,但後來竟與清太祖的“六祖”聯絡起來,相傳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曾祖父福滿所生的六個兒子曾居此地,故稱其地為寧古塔貝勒,簡稱寧古塔。清人稱其:“南瞻長白,北繞龍江,允邊城之雄區,壯金湯之帝裡。”

    其實六祖城的遺址今天仍然存在,位於遼寧新賓永陵鎮境內,在蘇子河谷地周圍,大爺德世庫建了覺爾察城(河南村),二爺劉闡建了阿哈夥洛城(阿夥洛村),三爺索長阿建了和洛噶善城(羅家堡村),四爺覺昌安建了赫圖阿拉城(老城村),五爺包郎阿建了尼瑪蘭城(頭道堡村西北),六爺寶實建了章甲城(網戶村南)。

    彼此相距遠者不過二十里,近者不過五里,明代女真有寧古塔部,也源自這裡。清太祖的祖父是四爺覺昌安,故以此支脈為宗室,扎黃帶子,其餘五支為覺羅,扎紅帶子。

    寧安市北牡丹江邊有名為覺羅的古城,吳桭臣在《寧古塔紀略》中說:“交羅,滿音趙姓也,蓋因族氏以為屯,或因國姓上世有居於此者,後遷去,不可考耳。”交羅即覺羅,滿人中有十多個覺羅姓,多為漢姓趙,如伊爾根覺羅氏。國姓即清朝皇室,是否曾居與此,不可考。

    王家禎《研堂見聞雜錄》稱“寧古塔,在遼東極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積雪,非復世界,中國人亦無至其地者。”

    吳兆騫在給其母的信中說:“寧古寒苦天下所無,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風如雷鳴電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陰雨接連,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盡凍。雪才到地即成堅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方拱幹曾說:“人說黃泉路,若到了寧古塔,便有十個黃泉也不怕了!”

    清朝初期寧古塔是吉林的一部分,屬吉林將軍所管轄,主要作為牧場及流放囚犯的地方,例如鄭成功之父鄭芝龍,就被流放到此地,一說被處死於此。

    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爆發丁酉科場案,吳兆騫被髮配到寧古塔。康熙二十年(1681年)經明珠、徐幹學、徐元文等朝廷重臣相救,納資贖歸,前後歷經23年。張縉彥稱,“流徙來者,多吳、越、閩、廣、齊、楚、梁、秦、燕、趙之人。”

  • 23 #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歷史

    寧古塔說好聽一點稱它為軍事小鎮,往難聽的說就是一放逐之地。

    再說寧古塔有多可怕之前,我先來說說古代的放逐這種東西。

    以前呢,朝廷喜歡把一些不至於受死刑的犯人流放,把他們派到一個人煙罕至的地方生活,比如說我們宋朝的大詞人蘇東坡就被流放過,從一開始的廣東惠州到最後的海南島,那裡都有他生活的足跡。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一句就是樂觀的蘇東坡在那裡寫出來的。

    總的來說,流放呢就是把人往沒有人住的地方派,還是拿蘇東坡那時來說,在宋朝的時候,海南島就是一個荒蕪人煙的地方,有錢人都不會往這種地方去的。

    但到了清朝的時候,廣東、海南這樣的地方已經逐漸開發好了,不再是荒無人煙的地方了,所以呢,滿清的皇帝便又找了一個新的放逐之地,那便是這寧古塔。

    這寧古塔也確實是連押送的官員都不想去的地方,那它到底有點多可怕呢?

    它的位置在今天的黑龍江省牡丹江附近,最讓人難以接受的便是當地的氣候,這也是讓人最為害怕的一點,溫度常年在絕對零度,這對於罪犯來說確實非常恐怖了。

    衣不蔽體的罪犯在被流放到此地時,因天氣原因凍死的非常之多,就連押送的官員也不願意多去。

    你說在那個地方呆個十年、二十年的,誰願意呀。

    就這樣一個地方,難免會有一些謠言傳出來,再加上清朝通訊並不發達,這樣以訛傳訛的可能性就更大了,於是就有了寧古塔就是人間煉獄這樣的傳言。

    也是因為這些流言的存在,導致了當時部分罪犯聽到自己要被流放寧古塔時,直接就自殺了,這又為寧古塔增添了一絲絲恐怖的氣氛。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的寧古塔已經是一景區了,東北的朋友有興趣的話可以去參觀參觀。

  • 24 # 歷史時燒錄

    寧古塔沒有那麼可怕,清朝官員並不是都懼怕來到這裡,而是懼怕承擔這個刑法。

    新五刑中的流刑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使用的刑法制度為新五刑,即為笞、杖、徒、流、死,今天所說的流放便為新五刑中的流刑。

    流刑:將犯人流放到邊遠地區,不準其返鄉。

    具體如何流放則是分等級的,每個朝代具體都不太一樣,我們在這裡就大概舉一個例子。

    隋朝流刑分為三等:

    一千里地,勞役兩年一千五百里,勞役兩年半兩千裡,勞役三年

    從隋朝流刑的具體實施可以看出兩點資訊:①流放的距離是衡量刑法嚴峻的標準之一;②流放時間也是衡量刑法嚴峻的標準之一。

    以上就是流刑的具體內容,接下來我們在來看看流放寧古塔。

    流放寧古塔

    清朝時期的首都是北京城,而寧古塔位於黑龍江海林市,兩者之間的距離為大約四千裡地。

    參照一下隋朝的流刑,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流放寧古塔屬於流刑刑法等級中最高等級,也就是說流放寧古塔刑法很重。

    流放寧古塔意味著獲罪官員被國家司法判以流刑中的最高級別。

    寧古塔是清朝時期流刑最高級別的代名詞!

    所以,清朝官員聽說被流放到寧古塔第一想法就是我被判以流刑中的最高刑罰,因此,很絕望;而第二想法才是流放寧古塔具體要經歷什麼。

    流放寧古塔的痛……

    滿語中“寧古”是“六”,“塔”是“個”,所以寧古塔就是“六個”,相傳努爾哈赤祖父在此地孕育六個孩子,寧古塔是清朝的龍興之地。

    寧古塔位於北京城四千公里,按照清朝時期的行程方式以及速度,大約要四個月能到。

    寧古塔位於黑龍江,黑龍江冬季的溫度是零下30℃~40℃,你行程四個月才能到,很多時候都會經歷冬季,於嚴寒中趕路,還沒有什麼保暖措施,很多人都熬不過去。

    而且流放往往是舉家流放,家中有很多老少婦孺的人家就更難受了,往往到了寧古塔都是家破人亡。

    即便經歷艱難險阻終於來到了寧古塔,這裡的生活也是很艱難的,因為你是流放過來的,所以要承擔必要的苦力,為祖國建設所付出, 無論你以前是什麼身份,流放到這裡你就只有一個身份“奴役者”。

    時燒錄品歷史

    我們現在人往往對流放想象的很平常,無外乎是換個地方過生活,有這個感覺的原因之一就是現在方便的交通工具:汽車、火車、動車、飛機……

    但是在古時,那真的是長途跋涉,倘若讓我們現在人也親自走四千裡地,我們可能會更好的認識流刑。

  • 25 # 青春鼓手

    寧古塔的可怕並不是因為去那裡去做勞役,而是因為寧古塔遠處關外,路途遙遠。有的人還沒到寧古塔就因為各種疾病和勞累就一命嗚呼了。再加上護送的官差見錢眼開,對犯人實施各種敲詐。說是流放寧古塔,其實真正的目的不亞於死刑的刑罰方式,讓人不得不心生恐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應該為了家庭放棄自己的工作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