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沒有時間觀念。如何培養,幾歲開始為好?
17
回覆列表
  • 1 # 雨中的承諾2016

    培養寶寶良好的時間觀念,養成不拖拉的好習慣,應該從小開始,甚至可以從母親懷孕開始,一直培養到成年。但各年齡階段的培養要求和方式不同,在3歲前早期教育階段就要抓緊培養。

    1、父母以身作則

    有的孩子早晨起床晚,磨磨蹭蹭地等父母為他們穿衣服、準備早飯、送他們上學,其實這是在助長孩子的磨蹭心理。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做這些事情,並在一旁告訴孩子,再不抓緊時間就要遲到了。孩子遲到後肯定會受到老師的批評,捱了老師的批評,就會主動樹立時間觀念了。

    2 、榜樣法

    父母還可以透過講名人珍惜時間的故事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樹立時間觀念,讓孩子認識到時間是最寶貴的財富,只有珍惜才能讓它發揮最大的作用。還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貼上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提醒孩子樹立時間觀念。

    3 、制定作息時間表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最好是具體到細節,比如什麼時間起床,洗漱需要多長時間,吃飯需要多長時間,放學後做作業和看電視多長時間,幾點休息等,都要嚴格制定,這樣會對孩子起到約束和監管的作用。對時間管理越嚴越細,效率越高。在寶寶做一件事之前上個鬧鐘,到點時鬧鐘鈴聲大作,提醒他時間夠久了,不能再磨蹭了。小鬧鐘嘀嘀答答地響,對寶寶就是一個督促,容易產生緊迫感。孩子將作息時間固定下來,形成習慣,才能明確地認識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良好的作息習慣還有助於幫助孩子學會守秩序。

    4 、正面強化

    當一向對時間缺乏概念的孩子做出了按時作息的事情時,父母不要吝嗇獎勵,因為讚賞和表揚可以激發起孩子更大的積極性。

    5 、讓孩子安排好學習和玩的時間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做作業時間長,是因為孩子把時間都用在了玩上,不能專心地做作業,於是就不停地埋怨孩子、催促孩子,甚至以給孩子增加作業量的方式來懲罰孩子。

  • 2 # 像風一樣吹過4

    從認識鐘錶開始

    鑑於這些情況,我意識到時間觀念應該從幼兒時期就開始培養。因此,在女兒戀戀還很小的時候,我就刻意教她認時鐘,用鬧鐘給她做玩具。

    戀戀2歲開始,我常指著客廳的時鐘說:“過10分鐘,等長針轉到這裡,我們就出去玩。”“等短針走到5,就是5點,我們就吃飯。”

    戀戀2歲半的時候,已分得清“長”和“短”的概念,我就告訴她哪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我在淘寶網上買了一個兩針聯動的時鐘教具,教具標有多種刻度,戀戀整天用手指撥來撥去。慢慢地,我教她從“1”認到“12”,告訴她短針最靠近幾,就是接近幾點了。

    3歲的時候,戀戀會說:“現在大概3點了。”我用圍棋做教具教她掌握十進位制,再用模擬購物等遊戲讓她使用5元和10元的紙幣。我教戀戀認分針,就要告訴她分針指向幾,就代表有幾個5分鐘。

    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其實很不容易。戀戀用了1年時間才掌握。其間,她提出了很多難以解釋的問題,比如,8:50時針接近9,為什麼不是9:50?8:03時針接近8,為什麼不是8:00?這些問題對幼兒來說確實很困難,需要家長無數次地重複和強化。我曾一度想放棄,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孩子成長的過程是分階段的,到了一定階段,自然而然地就“忽然理解”了。

    從鐘錶到簡單的數量關係

    5歲的時候,戀戀已對我教她的“正六邊形時鐘模板”非常熟悉了,各種形狀的鐘表她都會看,沒有刻度的鐘表她也不怕。

    認時鐘只是一個手段,最終目的是培養孩子較強的時間觀念,讓孩子擁有自律的品格。戀戀上幼兒園之後,最大的問題就是賴床,每天早晨要去幼兒園時,總是哭鬧著不肯離開家。

    為此,我給她設計了一個“今天星期幾”的數學遊戲。我準備了一張畫好7個格子的彩紙。我在上面寫上“星期一”到“星期日”。她每個星期一醒來都會說:“我不想去幼兒園,我想過星期六。”我就帶她看牆上貼的那張畫了格子的彩紙,並給她一張貼紙讓她貼在第一格,提醒她那天是星期一,到星期六還有5天。每一天,我都讓她數數一週的貼紙總數,並且讓她計算“離星期六還有幾天”、“3天后你要做什麼”等有趣的數學題。

    這些數學問題,讓戀戀逐漸擺脫了“幼兒園恐懼症”。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將“周曆”改成了“月曆”,並提前規劃節假日的行程。戀戀漸漸明白:有很多事(比如上幼兒園)雖然自己不喜歡,但安排好的日程無法改變。所以,她就會將注意力漸漸轉移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上,時不時會算算“離週六還有幾天”。

    延誤的時間怎麼追回來

    戀戀還有一個和大人討價還價的壞習慣,也是我在教她認時鐘的訓練中幫她改掉的。她很喜歡說:“讓我再睡5分鐘,要麼3分鐘吧?”在學習認鐘錶的過程中,我讓戀戀認識到,每天24個小時是不能增加也不能減少的,如果你在一件事上拖幾分鐘,就一定要在另外的事上損失幾分鐘。比如當她想賴床的時候,我就會拿個鬧鐘讓她認一下:“寶貝,你已經晚了幾分鐘了?”戀戀說:“3分鐘。”我就說:“所以,等一下上學路上你必須跑步,把這3分鐘追回來。”

    同樣,當她下午想在戶外玩,不願回家吃飯的時候,我就會把手錶遞給她看。戀戀討價還價說:“媽媽,再玩10分鐘,好不好?”我就會說:“可以再玩10分鐘,但是看電視的時間就要減少10分鐘。”

    上了小學以後,戀戀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與其他家長整天盯著孩子做作業不同,我幾乎不用督促她。只要幫她計劃一天之中語文、數學作業要花多少時間、看多少時間課外書,告訴她睡覺前其餘的時間都可以玩就行了。

    語文老師反映說,戀戀做事特別有計劃,她的週記不是“假、大、空”,而是很認真地反思自己剛過去的一週哪些時間沒利用好,下一週的時間如何安排。

    看來,“一寸光陰一寸金”的道理,光靠口頭說教是不行的,還要巧妙地訓練孩子學習利用時間,才能真正幫助他們。

    觀點

    培養時間觀念有章可循

    史貝貝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兒童出生後頭幾年的教育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教育的主要基礎是在5歲以前奠定的。”學前期是培養幼兒時間觀念的重要時期,對於培養幼兒自我管理的良好品質、規律健康的生活作息,順利實現幼小銜接和持續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

    尊重孩子的內在節奏

    培養幼兒時間觀念的前提,是尊重幼兒的“內在時間”。誠如蒙臺梭利所言,幼兒實際上是“有著內在的精確的時間表的人”。有研究表明,與成人依靠外在時間尺度劃分時間片段不同,嬰幼兒最初的時間觀念由其生命節律和活動節奏所決定,如3-5個月的嬰兒能按照媽媽的某個活動節奏來調節自己的活動節奏,而且調節的準確性隨年齡的增長而提高,這是自然的先天稟賦。所以,讓一個正沉浸於用雙手感知世界的3歲孩子,把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用來識字背詩,是一件十分錯誤的事情。所謂“教育時間的本質,就是教育時間與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內在聯絡”,培養幼兒時間觀念的前提,是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孩子在各階段的發展需要,這樣才會事半功倍。

    引導孩子做時間的主人

    成人許多時候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點:儘管幼兒尚未形成成熟的、社會化的時間觀念,但他們對時間的意義有著自己獨特的認識,比如相較於完成作業單,他們覺得做遊戲是一件更有意義的事情。所以,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讓他們意識到管理時間不是為了家長、教師的要求,也不是為了敷衍工作、爭取遊戲時間,而是為了讓自己更快樂地投入到自己想做的事中。因此,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制定時間計劃,羅列每天想做的事情、每件事情要佔用的時間等。由於計劃是由自己制訂、自己做主的,孩子往往能夠積極主動地執行。同時,家長要有意識地提醒孩子關注時間:“現在幾點啦?按照你的計劃,接下來要做什麼呀?”這就好像有了一個無形的指揮棒,時刻喚醒孩子的內在節奏,讓孩子漸漸學會管理時間,珍惜時間,形成穩定的時間觀念。

    家園合作促教育效果倍增

    父母和教師作為幼兒成長中的重要他人,在培養幼兒良好習慣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園合作不只是讓家長、園所與教師承擔起各自的教育職責,更要形成合力,加強溝通協調,密切配合,實現教育效果最大化。

    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任老師,他們既是孩子習慣養成的引導者,也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在培養孩子時間觀念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父母可以透過與孩子商定某項活動的時間、完成某項任務的期限;在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則,嚴格作息時間和辦事程式,做守時、惜時的模範。幼兒園生活佔據了學前兒童一日生活的大部分時間,園所可開展趣味活動競賽,如接力跑、限時搭建、倒計時等,日常生活中表揚準時入園、按時進餐與午休的小朋友,強化幼兒關注時間與任務完成關係的意識,還可以安排小朋友做“時間管理員”,提醒其他小朋友在特定的時間做特定的事情等。此外,家長要儘量保持幼兒在家與在園的基本生活流程相符。

    需要強調的是,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並不等同於讓幼兒認識鐘錶。“鐘錶時間”只是形成時間觀念的輔佐手段,培養幼兒時間觀念的實質是形成有計劃、有規律的行為習慣。因而,家長不要因為孩子尚未認識數字便忽略對孩子時間觀念的培養,錯過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機。總之,循序漸進,科學有效地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才能讓幼兒健康生活,快樂成長!

  • 3 # 蓮子132496037

    我覺得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自己時時刻刻在孩子面前要有時間觀念,給孩子做好榜樣,這樣久了孩子就會自動的養成好習慣了,要和她講道理,要有耐心。平時多點進行時間訓練,一點點的加以引導,比如,寶寶,你需要五分鐘的時間整理好自己的課本或刷好牙,時間到了,就告訴他要進行下一個環節,而不能再重複現有的動作。

  • 4 # Jun1325326

    1生活習慣 比如和爸爸媽媽比賽穿襪子,看誰更快。家長在比賽時,可以故意放慢一點,讓孩子覺得有取勝的可能。甚至有時候不經意輸給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做得快。讓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學習中才會快起來。

  • 5 # 落葉無聲new

    一個好的習慣往往能令人終身受益。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良好的時間觀念與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是密不可分的。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出孩子的時間意識呢?家長應該透過培養孩子有規律的生活,將時間概念以非常自然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讓吃飯、睡覺,都變成培養時間觀念的一個環節。 

    1、在生活上增強幼兒時間觀念

    例如:可以引導孩子和爸爸媽媽比賽穿襪子,看誰更快。家長在比賽時,可以故意放慢一點,讓孩子覺得有取勝的可能。甚至有時候不經意輸給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做得快。讓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學習中才會快起來。

    2、 擁有自己支配時間的機會

    孩子沒有成人那種“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概念,這就需要父母能夠觀察孩子,瞭解孩子,想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幫助孩子樹立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時間觀念,以便積極應對學習和生活上的挑戰。把每天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務進行一個時間預計,之後給孩子留下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每次給1個小時左右就可以了,也不需太多。

    3、制定時間表

    家長可以與孩子嘗試一起制定做事的固定時間表,幫助孩子具有一定的緊迫感,加強注意力,最終幫助其做事效果得以提高。孩子自己制訂計劃表,能夠讓他明白時間的重要性,計劃好的事情要按時完成,否則後面的計劃就無法完成。制定計劃表,可以有效地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珍惜時間。

    4、保持良好環境

    孩子在專注的做某一件事情時,周圍儘量不放平日他感興趣的用品,以免分心。家長也不必監督,只需做自己的事情即可,但家中不要有過多的噪聲。一定要在家裡給孩子提供相對安靜的做事環境。

    5、適當獎勵

    如果孩子還沒有時間觀念,在做某件事情前家長可以和孩子約定好時間,這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衝突和親子關係危機。可能剛開始孩子會耍賴,家長可以事先承諾:如果遵守約定,將會得到一定的獎勵。有了獎勵的刺激,孩子會更認真地遵守約定。例如可以看一定時間的電視,等到時間到了,讓孩子自己關閉電視機。另外,家長可以和孩子比賽“遵守約定”,互相監督。不管是誰,沒有遵守時間的,就要受到一點小懲罰,而遵守約定的人可以得到獎勵。有了比賽這一動力,孩子會積極爭取勝利,遵守約定就在遊戲中做到了。

  • 6 # Amanda133406606

    讓孩子可以自己支配時間給他這個機會,孩子沒有成人那種“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概念,這就需要父母能夠觀察孩子,瞭解孩子,想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幫助孩子樹立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時間觀念,以便積極應對學習和生活上的挑戰。把每天孩子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進行一個時間預計。一定要給孩子留下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每次給1-2小時就可以了,也不需太多。

  • 7 # 流光與花色

    有些父母抱怨孩子沒有時間觀念,

    做事拖拉

    。而孩子自己呢,則抱怨時間不夠用。其實,時間對每一個人都是均等的,不同的是,時間特別善待珍惜它的人。作為家長,我們有責任幫助孩子從小就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有責任從小就

    培養孩子

    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

    培養孩子

    時間觀念的幾點

    1、

    教孩子

    認識時間 單單說“時間”兩個字,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多少有些抽象。所以,要

    教孩子

    掌握時間觀念,就要

    教孩子

    從他能理解的、最熟悉的、親身經歷過的和感興趣的事開始,認識時間。

    2、用具體事件標示時間 時間看不見也摸不著,和孩子說“3點鐘我們去某某”,他可能無法清楚地理解,可是如果你對他說“睡好午覺後我們去院裡玩”,你的孩子一定很興奮。所以,大人教孩子認識時間或是和孩子討論時間,儘量用具體的時間來標示。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家長可以把具體的鐘點結合起來。例如,“早上七點起床”、“下午三點可以做遊戲”,讓具體的事件概念慢慢滲入到孩子的腦海中。

    3、有意識使用時間詞彙 雖然孩子的時間概念發展大都不如他對時間詞彙的掌握,但是學習使用時間詞彙,可以增進他的時間觀念。因此,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在孩子面前使用時間詞彙,如“今年

    孩子兩歲

    ,明年3歲了”、“明天星期六,我們要去姐姐家”;或者給小孩念唱一些和時間有關的兒歌,如“

    太陽公公

    起得早,我們大家來做操”、“小雪花,輕輕飄,告訴我,冬天到”等等。

    4、有效利用鐘錶 小

    孩子的思維

    都是具體形象化的,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鐘錶上的數字形象化、具體化。 自己做一個只有時針的大時鐘,和孩子一起動手,畫一些簡單的圖畫,如床、麵包、玩具等,或者是把現成的貼紙,把它們貼在鐘的相應位置上。如在7時貼上面包,表示7時要吃早餐了;在3時貼上玩具,表示3時是遊戲時間。

    5、遵時守時好習慣 養成遵守時間的好習慣,如果孩子有拖拉的現象,可以稍微批評並教導

    孩子拖拉

    是不好的,讓孩子養成遵守時間的習慣,對孩子的一生都有益。

    6、做

    好孩子

    的榜樣 和其他好習慣的養成一樣,

    培養孩子

    守時的好習慣,家長同樣要以身作則。答應孩子的事要做到,說好6時起床絕不賴床到7時;說好5時去接他回家,就不要讓他等到5時半。同時,還要辦事麻利,不要拖拖拉拉。還可以幫助孩子把重要的事用畫圖、做記號等方法記在日曆上。

    7、生活作息有規律 要孩子從小就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給他制定一份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表。這樣,他就可以知道,每天媽媽起床後他也應該起床了;吃過午飯後就應該午睡......這樣就會加強孩子的時間觀念

  • 8 # 繁華消盡

    馬來西亞的專家認為:“時間”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概念,很難透過解釋說明的方式,讓孩子瞭解到它的意義。因此,家長應該透過培養孩子有規律的生活,將時間概念以非常自然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讓吃飯、睡覺,都變成培養時間觀念的一個環節。

    養成守時的好習慣,一定要從家長和孩子雙方共同開始,並循序漸進依次進行下去:

    一、從孩子方面入手:

    1、當孩子開始幼兒園生活,就開始逐步由概況到具體匯入時間概念

    2、教給孩子管理時間的方法,並引導他逐步自我實施

    3、給孩子可以靈活掌握的時間,讓他感受到守時的快樂

    二、從家長方面入手:

    1、適可而止的提醒勝過無休無止的嘮叨,以身作則很有必要

    2、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承擔結果是訓練孩子守時的關鍵

    3、耐心等待而不一味斥責,有助於幫助孩子養成守時習慣

  • 9 # 父母世界

    孩子沒有成人那種“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概念,這就需要父母能夠觀察孩子,瞭解孩子,想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幫助孩子樹立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以便積極應對學習和生活上的挑戰。以下是專家給出的幾點建議:

    建議一:制定嚴格的時間表

    做作業時,家長可以與孩子商量好做作業的時間和休息的時間,比如早晨6點到8點,頭腦清醒,體力充沛,是學習的黃金時間;晚上6點到10點,不利於記憶,可安排完成複雜計算的作業。一旦定下來就嚴格執行。這樣做使孩子具有一定的緊迫感,加強了注意力,最終使其學習效果得以提高。

    建議二:保持良好環境

    孩子的書桌上儘量不放平日他最感興趣的非學習用品以免分心。既然有了規定,家長就不必陪讀或監督,只需做自己的事情即可,但家中不要有過多的噪聲,如搓麻將、看肥皂劇等。一定要在家裡給孩子提供相對安靜的學習環境。

    建議三:做到獎懲分明

    當孩子按規定去做取得初步成效時,家長必須及時給予肯定和獎勵,這種獎勵應以精神獎勵為主也可輔之以必要的物質獎勵。反之則必須給予應有的懲罰。

    建議四:讓孩子有自由支配的時間

    把每天孩子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進行一個時間預計。一定要給孩子留下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如一共要一個半小時,那麼孩子一個半小時(甚至提前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餘下的時間就必須由孩子自己支配,讓他做喜歡做的事情。養成這樣的習慣以後,孩子會抓緊時間完成作業,因為早寫完就有更多時間玩了。

    建議五:從生活習慣訓練

    透過訓練縮短孩子生活自理行為的時間。比如和爸爸媽媽比賽穿襪子,看誰更快。家長在比賽時,可以故意放慢一點,讓孩子覺得有取勝的可能。甚至有時候不經意輸給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做得快。讓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學習中才會快起來。

  • 10 # 小獸Time

    訣竅一:培養時間自主感

      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在幼兒階段,如果孩子得到自我管理的機會和支援,他們就會發展出自主性,獨立行為的能力和意志力——自由選擇和自我控制行為的能力。

      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已學會認識鐘錶,並對時間以及與時間相關的規則有一定概念,比如看懂課程表,知道作業完成和上交的期限等。對於那些早就對權力和控制問題比較敏感的孩子來說,完全有意願和能力自由支配本就屬於自己的時間。但是,有些家長經常會出於擔心孩子遲到、害怕孩子浪費時間等方面的考慮,總喜歡不厭其煩地跟著孩子,馬不停蹄地催促孩子。孩子幾乎失去了對所有時間的自主支配權,晚上睡覺得聽大人的,早上起床需要大人提醒,做作業更需要大人守護。長此以往,孩子很可能就會迷失自我,找不到自我存在感。

    訣竅二:增強時間感

    每一個人的時間感都不一樣,如果我們的主觀時間跟客觀時間不一致,對自己可以用多少時間將事情做完沒有概念,就可能導致拖延。對於認知能力遠不及成人的小學生來說,在完成一件任務的過程中,就更加難以準確把握時間的進度。尤其是做作業時,經常會出現一些小狀況,比如鉛筆斷了需要重新削鉛筆、默寫漢字時把筆畫寫錯、讀英語時把單詞讀錯等等。如果孩子過於糾結這些細節,就會花很長時間才能完成作業。

    訣竅三:提高集中力

      仔細觀察和分析喜歡拖延或磨蹭的孩子就會發現,他們大多數時候是不受時間限制的,做很多事情都沒有時間約束。在始終感覺自己擁有充足時間的情況下,孩子們也不容易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完成一件具有緊迫性的任務。

    訣竅四:學會目標管理

      喜歡拖延的人,一般來說,都沒有比較明確的目標和方向,甚至常常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過日子,做任何事情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即使他們會設定目標,往往也是模稜兩可的目標,更沒有可操作的措施和清晰的步驟。

      不管我們設定的目標是大還是小,達成一個目標基本上都需要一步一步來,分解成幾個小的、明確的步驟。當目標得到明確、任務得到分解以後,我們還需要為每一個階段的目標和任務設定完成時限。有了具體任務和完成時限,我們的目標感就會更強,孩子也一樣。

  • 11 # 點燈人經典童書

    在我們小區,有個和我兒子同班的小朋友,時間觀念特別強。幾個小朋友在小區瘋跑、瘋玩,他爸爸跟在後面也不說話。到了快要回家的時候,他爸爸就掏出手機來,跟他說,現在幾點了,我們還玩多長時間回家?是五分鐘呢,還是十分鐘呢?

    這是個四歲的小孩,知道十分鐘比五分鐘多,所以在選擇的時候,肯定就說是十分鐘。他爸爸就說好,我定個鬧鐘,五分鐘響一次,鬧鐘響兩次,咱們就回家,好不好?

    果不其然,每次都是鬧鐘想兩次,十分鐘時間到了,小朋友就會說,今天時間到了,明天再玩吧。乖乖的跟著爸爸回家了。

    所以說,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要讓孩子做主,有個選擇的餘地。

    比如,我自己的家的孩子,看動畫片。都會讓他自己選擇看幾集。當他說看兩集,那就看兩集,看完後,提醒一下,他自己就會把IPAD給關了。

    其實,不管是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還是其他,首先要做的是尊重孩子,別覺得孩子什麼都不懂,看個動畫片讓他選,他會選個百八十集。其實,只要做到打心裡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尊重大人。

    之前看過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好老師》,裡面有一個讓孩子自己花錢的例子。真讓孩子自己去商場買東西,自己花錢,他最多也就花個二三十。反倒是家長控制他的時候,他要的越多。

    這兩個事情,道理都是一樣的。多尊重,少控制,就不會出現大問題。

  • 12 # 學習問題診療—陶勇

    如果僅僅是培養時間觀念,可以在生活中體現具體的時間資訊、時間長度等等。

    但我覺得這個問題是期望孩子變成我們想要的那樣,說什麼就聽什麼,聽了就要去做,什麼都不拉下,這就不是時間管理的問題了,還需要規則、兒童成長的意願、親子關係模式等支援。

  • 13 # 藍家三哥

    孩子的生活主要是生活和遊戲,培養時間觀念從這兩方面入手,做到生活起居有規律,娛樂遊戲有節制。 飲食是孩子生活中的大項,三餐要努力做到基本定時。孩子儘管不懂,久而久之就會慢慢形成時間的意識:要到一定的時間才可以吃飯。生活中另一個重大問題是作息。 白天發睏,要避免孩子睡長覺,控制時間。這樣慢慢養成習慣,孩子的作息就正常了。​ 娛樂遊戲也可以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搭積木時,和孩子約定時間:“看到沒有,鐘錶上的黑色長針是分針,那邊是1.當這個分針到1的時候,就5分鐘了,我們爭取搭好這個小房子。”從簡單的遊戲到複雜的遊戲,逐漸向孩子滲透時間觀念,讓孩子心中明確:做事要儘量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 14 # 菜問ZF

    每天大清早,就會聽到媽媽連聲高呼:“孩子快點 要遲到了!”過了一會兒,才聽到孩子磨磨唧唧下樓的聲音。不知從何時起,“快點”成為越來越多媽媽們的口頭禪,而我們的孩子在催促中更加磨蹭。

    其實孩子們的時間觀念,是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逐步被灌輸、培養,最終成為孩子的好習慣,如何養成好習慣,一定要家長和孩子雙方共同開始,並循序漸進依次進行。

    1.從孩子方面入手

    (1)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逐步由概念到具體匯入時間概念

    (2)教孩子管理時間的方法,引導他逐步自我實施

    (3)給孩子靈活掌握的時間,讓他感受到守時的快樂

    2.從家長方面入手

    (1)適可而止的提醒勝過無休止的嘮叨,以身作則很有必要

    (2)學會放手讓孩子承擔結果,是訓練孩子守時的關鍵

    (3)耐心等待,不一味斥責,有助於幫助孩子養成守時的習慣

    讓一個天性自由散漫的孩子,一步步踏上人生的征途,需要耐心等待、悉心引領,而非焦躁和斥責。家長的態度決定孩子的未來,對於孩子是否有好的時間觀念問題,焦慮的家長無法平靜認真做事,又如何要求孩子有時間觀念、守時、守信、從容自若地面對每一天呢?

  • 15 # 媛2010

    如果剛開始孩子還沒有時間觀念,在做某件事情前家長要和孩子約定好時間,先約法三章,這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衝突和親子關係危機。由於都是事先約定好的,到了約定的時間,就一定要遵守約定。可能剛開始孩子會耍賴,家長可以事先承諾:如果遵守約定,將會得到一定的獎勵。有了獎勵的刺激,孩子會更認真地遵守約定。例如看電視或DVD,約定好這個節目結束或看20分鐘,等到時間到了或演完,讓孩子自己關閉電視機。對於“屢教不改”的孩子,家長可以和孩子比賽“遵守約定”,互相監督。不管是誰,沒有遵守時間的,就要受到一點小懲罰,而遵守約定的人可以得到獎勵。有了比賽這一動力,孩子會積極爭取勝利,遵守約定就在遊戲中做到了。

  • 16 # 鑫媽向前衝

    有次跟朋友一起出門,他家孩子不到4歲,一路問還有多久要到 。我說:“還有半小時噢。”孩子聽後,乖乖待了3分鐘,又坐立不安地問我,“半小時到了嗎”。

    不理解抽象的時間概念

    5週歲以下的孩子,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觀念,如果家長經常用“限你20分鐘內做完”這類指令來要求孩子,孩子不明白20分鐘到底有多長,因而會讓家長覺得他們愛拖延。

    時間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我們沒有辦法像教其他實物一樣,指著一件東西告訴孩子這是“時間”。所以,如何讓孩子瞭解時間這麼奇妙的東西,其實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情。

    喜愛秩序是孩子的本能

    與此同時,孩子天生又愛秩序感。回想孩子從出生到現在的生活細節,你一定不難發現,其實從一開始他就在尋找規律。也就是說大人在照顧孩子日常起居時越有規律,孩子就會越容易適應環境,越好帶。

    比如小嬰兒時,如果他每次睡覺前,大人都會調暗燈光,把安撫海馬放在他的枕邊,然後讓他慢慢進入夢鄉。那麼他每次睡覺前都會期待這樣的儀式。如果你忘記這麼做,會讓他覺得不對勁,他就會有皺眉頭,甚至小哭鬧的反應噢。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秩序和規律,能讓孩子掌控環境,適應環境,喜愛環境。對於幼兒來說,只要他越能掌握外在世界的類別和規律,換句話說就是外在世界越有預測性,他就越覺得有安全感和有能力。

    用“事件順序”進行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是成人很熟悉的一個概念。無論是任務清單、還是GTD列表,都是被討論爛的管理方法。可是時間就是這麼點時間,事情還是那麼多事情,人就還是那麼個人,為何要費精力學習時間管理嗎?這是因為,時間管理解決的是心理問題。有任務壓著就會焦慮,明確何時完成,有多少要做就會有目標清晰的安全感。這對於兒童來說也是如此。

    可是小朋友又不懂抽象的時間概念,看不懂鐘錶,腫麼辦呢?

    沒有時間概念的幼兒卻在渴望秩序安全感。所以一旦孩子用語言來溝通,成人就要告知孩子事件的順序,讓孩子心中有個流程藍圖,來印證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比如說:你先睡午覺,醒來之後我們會喝奶,然後吃下午的點心,接著會去外面玩。從外面回來之後,洗個手,玩兩次拼圖,然後媽媽就下班回家了。

    又或者,在家裡掛個“每日清晨N件事”的表格,提醒孩子每天起床後該做什麼。

    也可以更簡單一點:

    以循序漸進的事件,讓孩子清清楚楚的瞭解大人的期待,像是過關一樣具體。自己只要一件一件完全,最後想要的結果就會來臨。以循序漸進的事件來引導孩子,也驗證大人果然守信用,讓孩子慢慢的相信自己,不用太擔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家長已經跟孩子預告了接下來的事情之後,家長應該更具有耐心,不要過分催促孩子。“等一下”自己的孩子,效果會更好。孩子需要自己掌握時間表,去調整動作,整理想法和理清感受。唯有這樣,每個面向生活中的經驗才會完整,孩子才會全面的健康的慢慢長大。

  • 17 # 蜜桃姐姐

    “時間”對小小孩來說,還屬於抽象的概念。多以玩遊戲的方式,感受快慢速度,逐步建立‍“時間感”,對於時間的分配也能越來越有概念。從小養成適當且規律的生活習慣,有機會激發孩子身體內在的學習驅動力與生活自理能力哦。‍“趕快收好玩具”‍“快一點吃飯”‍“穿好外套和鞋子,上學要遲到了。”有的孩子從起床到出門,不自覺的拖拖拉拉,真是急壞一旁的爸媽。而‍“時間”兩個字,對於小小孩來說,確實有點抽象,因此該怎麼教會孩子‍“意識時間”‍“去感覺時間的充足或緊迫”可以透過生活經驗或者玩遊戲開始。

    生活中,存在許多具體物品,像是月曆,時鐘與定時器,讓孩子開始‍“體驗”時間的流逝,透過遊戲讓他感受‍“快”與‍“慢”的不同,並在日常生活?動?(是日常生活中?),多加運用代表‍“時間感”的詞彙與描述,像是:‍“早上8點了,太陽公公起床2小時了,你也要準備起床囉,”隨時提醒,久而久之孩子會逐漸理解與體會。

    快慢搖控器

    開火車囉!這次的火車是可以搖控的喔!請孩子扮演火車,爸媽搖控火車,‍“快快火車”‍“慢慢火車”‍“跳跳火車”……孩子要依著爸媽的速度指引,反應不同移動速度,以及不同的肢體變換展現火車樣貌。

    來玩數拍子

    透過‍“數數”以及‍“時間的刺激感”,感受時間流逝,能更加了解時間觀念。跟著孩子一起玩從坐到站,從站到坐只能有‍“1”秒的遊戲,接著,穿襪子只能用3秒,再用10秒拿起水杯慢慢喝‍“1,2,3……10”。藉著玩數拍子游戲,體會時間的增加或消失,適度加入肢體動作的對應,孩子會更能感受身體動作的細節。

    快慢沒有好壞,重要的是學習時間分配,掌握快慢時機,恰如其分。日升日落,秋去冬來,自然界在律動中生生不息。

    一週後,回頭看看代表時間的顏色分佈。想一想,這是讓全家人感覺幸福的生活節奏嗎?快時間以外,要不要刻意安排一些慢時間?嘗試微調。正如俄國文學家屠格涅夫的感嘆:‍“幸福沒有明天,也沒有昨天,它不懷念過去,也不向往未來,它只有現在”。

  • 18 # 鼕鼕134487590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首先做父母的要有時間觀念,其次孩子從小就要讓他生活有規律,嬰兒時期有些孩子是黑白顛倒的,那麼父母就要幫他慢慢糾正,孩子10個月後就要培養他的正常作息,孩子上幼兒園後要讓他按時上學,做什麼事都要跟孩子說好時間,這樣才能讓孩子有好的時間觀念。

  • 19 # seven汐863

    許多家長抱怨,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早晨起床,穿衣磨磨蹭蹭,洗臉刷牙磨磨蹭蹭,該吃飯的時間去玩玩具了,該上學的時間還在慢慢騰騰地吃飯,該睡覺的時間都不想洗簌等。

    這一方面是因為家長時間的“包辦”,使孩子對自己做事缺乏信心;另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對這一方面不感興趣;他體會不到做這些事情會給他帶來哪些好處。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可以設定獎勵情境來激勵孩子,讓孩子感受到高效率做事會得到很好的回報。如制定一張檢核單,上面記錄孩子每天穿衣洗簌吃飯的時間,如果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就會獎勵小星星,笑臉積分等。累計一定數量可換取玩具等還可以透過日常競技遊戲,比如比賽穿衣看誰快等,讓她們提高自己動作敏捷的程度。

    如上訴無效,也可用時間限制法估計孩子最大能力完成某事時間,如規定半小時吃完飯,吃不完就把飯菜收拾起來,對他們說“時間到了你不能在吃了,留下頓吃吧,如果哭鬧就不理,堅持幾次就會有成效了

  • 20 # 香柚媽咪

    彆著急,柚媽來啦。

    每家都有一個有數字的掛鐘吧?像這樣。

    具體方法就是,媽媽每一天在孩子面前看兩次掛鐘。

    怎麼看呢?你可以自言自語的說現在是4:30,我還有10分鐘就要離開,4:40要出去,這樣5:00以前我才能夠趕到那裡。

    你一邊說這段話,一邊拿出一個本來記錄時間。這個事情,你只要堅持做下去,孩子就知道你在關注有數字的地方,而且這個數字跟你每一次的行動有關係,他就會好奇,咦,媽媽在看時間呢,媽媽在看現在是幾點,媽媽在做規劃。

    你也可以說,媽媽看一下時間,看看時間還夠不夠給你做飯,總之你每一次看掛鐘,都要說出一個具體的用途來。

    等你發現他真的開始關注你看時間這件事情之後,這可能已經過了一兩星期了,你就可以在廚房的時候問孩子現在幾點鐘了,幫我看一下這個掛鐘。他看了以後但是還是不知道時間,你就問他能不能告訴你,有一個短針,有一個長針,是在幾和幾之間,很快他就知道這是幾點了。

    所有的行為都是依據時間的指標的跑動來進行的,漸漸地孩子就能感受到時間形成的規範,漸漸會變成一種自我約束的形式。當孩子看鬧鐘的次數逐漸成為習慣的時候,這時時間就變成了生活的節拍器。

    家長如果能夠持續有意識地提醒孩子關注時間:“現在幾點啦?按照你的計劃,接下來要做什麼呀?”這就好像有了一個無形的指揮棒,時刻喚醒孩子的內在節奏,讓孩子漸漸學會管理時間,珍惜時間,形成穩定的時間觀念。

    如果家長能夠再耐心地教給孩子每天時間的分配方法,減少浪費的時間,每天和孩子一起總結和計劃,你堅持帶領孩子一段時間,孩子的時間觀念就會越來越強啦。

    願我們相伴,成為更好的父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被大蛇吞食了,人身上有一把鋒利的刀,有沒有可能切開蛇腹再爬出來?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