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2
回覆列表
  • 1 # 故事裡面的小黃花

    “衝冠一怒為紅顏”嘛,眾所周知是為了陳圓圓,然而並不全是。

    李自成佔領北京後,明朝大勢已去,而吳三桂兩面受敵,對內不敵李自成,對外難擋多爾袞。而自己一家人都被李自成抓了當人質,為保全家人性命,他一邊與李自成議和,一邊向多爾袞求助。然而多爾袞趁他與李白成談判的時候,突然向李自成發動攻擊。而李白成卻以為上了吳三桂的當,於是殺了吳三桂的全家。此刻的吳三桂只能“衝冠一怒為紅顏”了,放了清軍入關追剿李自成。

  • 2 # 五嶽雷池

    關於吳三桂為什麼引清兵入關這個問題,在當時他也是情有可原的,因為對當時的朝中士大夫來說,引軍助剿未必不是不可以。人們說吳三桂是漢奸無非就是在責怪吳三桂當初主動開啟山海關引清軍入侵。但事實是,就算吳三桂當時死守山海關,清軍也不是不能入侵的。因為清軍完全可以從長城的其它入口入侵,所以在當時,引清軍入關已是無可奈何。不過,無可奈何並不是正確的選擇。吳三桂最大的錯誤不是引清軍入關,而是在他引清軍入關後的極端行動。那麼吳三桂當時到底為什麼引清兵入關呢? 內憂外患,這是當時的現象。一方面,李自成攻佔北平,崇禎皇帝上吊自殺,明朝內訌不斷。一方面,當時吳三桂還在孤守山海關,他心愛的妻子陳圓圓以及他的父母一家人都被李自成抓去。自古忠孝兩難全,此時的吳三桂必須要做出選擇,是保住家人,還是國家。最終吳三桂選擇了家人,受世人謾罵。他答應與李自成協和,為防有詐,吳三桂又在私底下用黃河南北分開管治作為條件向多爾袞求助。吳三桂自以為聰明,可他不知道多爾袞的狡詐,多爾袞居然趁著吳三桂與李自成談判的時候向李自成發動攻擊。吳三桂後悔不已,知道自已中了圈套。李自成理所應當的認為是中了吳三桂的計謀,他認定是吳三桂引多爾袞合謀,於是殺了吳三桂的全家。 談判失敗又被殺了全家,吳三桂悔恨當初。為抱殺父之仇,吳三桂也就忍受千古罪人的稱號放清軍入關,其實他的目的也是為了追剿李自成的部隊。

  • 3 # 史為鏡知興替

    吳三桂長期戍邊,守衛著大明的最後一道屏障,對於多爾袞的強兵壓境,大明的滅亡是遲早的事情了,當他知道李自成已經進北京了,就知道大明的一切都結束了,接下來,輪到自己該決擇的時候了,為國捐軀,或者入京勤王,都不是主要的了,他該何去何從,這就像押寶,他選擇了大清,我想這不是隨便選的。

    “衝冠一怒為紅顏”這不過是他的掩蓋而已,作為軍事統帥,清軍鐵騎與李自成的軍隊比起來,誰弱誰強他會不知道嗎?誰才是奪天下的人,他不知道嗎?不管他是歸順起義軍,還是去進攻起義軍,只要不歸順清軍,最終都會滅亡,這是形勢,只是多了他們的抵抗,有可能會來的晚一點。

    軍隊就是他的一切,沒有了軍隊,不要說女人了,連他自己的性命都很難說,所以他要保住軍隊。

    這時候“衝冠一怒為紅顏”不是很好的藉口嗎?不為君王,不為父母,只為自己愛的人,不是有情有義嗎?

  • 4 # 白馬嘯長安

    無從選擇。從賊李自成,可李逼死了君父,強佔了小妾。從滿清,可剃頭易服,失了華夏傳統。自立,卻沒有可以發展的地盤和實力,且會被夾擊。考量取小害棄大害並且個人的榮辱之後 ,聯合滿清,迎擊李自成。清兵一來,則大勢就不是吳能控制的了。逐漸被裹挾著南進了。

  • 5 # 亂神虎

    看過有人分析,原因並不簡單。

    吳三桂在李自成入京勸降他的時候已經答應了,畢竟李自成開的條件也是很不錯的,而吳家人都在北京,衣錦還鄉也不丟他的面子。

    可是在他半路回京城的路上,他遇到了不少從京城逃難出來的百姓,也包括他們家裡的下人家丁。吳三桂詢問家裡的情況,才知道吳家財產被抄沒,父親吳襄被抓,愛妾陳圓圓被搶佔。吳三桂是看出來李自成不是真心招降他,甚至可能殺他,所以重回山海關要和李自成對抗到底。

    一開始,吳三桂給清國寫信,是以明朝將軍的名義要借兵報仇。多爾袞也發兵到城下,就是不支援,看著吳三桂和李自成打得你死我活。

    多爾袞在吳三桂打得快全軍覆沒的時候勸降,吳三桂最後被迫投降,其部下的關寧鐵騎也已經全部陣亡。而清國以逸待勞打敗了李自成。也封吳三桂為平西王。

    李自成丟了民心,又打了敗仗。就丟了北京。他臨走的時候殺了吳家大小。

    就這樣吳三桂徹底淪為清的小卒,為大清打下江山,甚至追到緬甸殺了明的遺孤。

  • 6 # 葉之秋

      

      民間主流的說法,都認為吳三桂是“衝冠一怒為紅顏”,是因為小妾陳圓圓被李自成搶了,於是大怒,接著投靠清軍等等。

      這種說法在《清史稿》中也有記載:初,三桂奉詔入援至山海關,京師陷,猶豫不進。自成劫其父襄,作書招之,三桂欲降,至灤州,聞愛姬陳沅被劉宗敏掠去,憤甚,疾歸山海,襲破賊將。自成怒,親部賊十餘萬,執吳襄于軍,東攻山海關,以別將從一片石越關外。三桂懼,乞降於我。

      不過,史料的記載和民間傳說還是有很大差別。

      在史料中,吳三桂之所以會向清軍投降,有三個原因:

      其一,吳三桂本身並非大明忠臣。在吳三桂守衛山海關的時候,李自成率領的起義軍攻佔了京城,明朝崇禎帝自殺身亡。無數明朝官員選擇了投降。

      當時,遠在山海關的吳三桂也想要投降李自成。從此可以看出,吳三桂本身就不是什麼忠臣。在他眼中,所謂的愛國,作為的節操都是浮雲。

      其二、吳三桂的父親被劫持,家族受到羞辱。

      其三、在吳三桂父親寫了勸降書後,李自成本應當保證在京城的吳家女眷安全。可是,李自成大將劉宗敏竟然還跑到吳家擄走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從此可見李自成軍紀渙散,難成大器。

      在當時的情況下,就算吳三桂投降,陳圓圓也要不回來,甚至很可能一投降就會被李自成奪走兵權,淪為俘虜。至於他的父親,自然也是救不出的。

      吳三桂盤算的,本是借清軍之力剿滅李自成,然後逐鹿天下。

      只是,吳三桂奸,清軍更奸詐。

      在吳三桂與李自成約定會戰的日子到來時,清軍已經到達附近,但遲遲不上陣。一直等到吳三桂與李自成互相廝殺,死得差不多了,清軍才猛然出現,將李自成蕩平。

      經此一戰,吳三桂實力大損,只能聽從清軍號令。

    因此種種,與其說吳三桂是衝冠一怒為紅顏,不如說他是經過深思熟慮,在反覆權衡之下,選擇了一條最能保全自己性命,最能擴張自己利益的出路。

    至於這條出路是不是有違臣子的節操,是不是會禍害整個漢族,吳三桂沒有考慮。

  • 7 # 虎說捌道

    吳三桂,明朝崇禎年間遼東總兵,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吳三桂祖籍高郵人,出生於遼西,自幼習武,善於騎射,不到十二歲就中過武舉人。二十歲任遊擊,二十三歲任前峰右營參將,二十六歲任前峰右營副將,二十七歲任寧遠團練總兵。可以看得出這個人還是很有能力的!

    1643年,清軍繞過寧遠,連下後所、前屯衛、中所衛三座城池,寧遠成為一孤城,因為其舅舅祖大壽(原明朝將軍已投清)正在對其勸降,清軍並未攻打寧遠。

    1644年,吳三桂奉命回撤護衛北京城,軍隊行至玉田,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崇禎皇帝在煤山上自溢身死。大明朝滅亡,失去了靠山的吳三桂在降清還是降李自成的大順之間抉擇,因李自成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擄去,最後選擇了降清。清軍入關,三百年大明江山換人坐。清軍入關後對抵抗的漢人組織進行了瘋狂屠殺,吳三桂作為一名軍人沒選擇戰死沙場,而選擇投降他人的行為也後人所不恥!

    有道是:自古紅顏多禍水,幾家歡喜幾家傷。只因愛妾被強擄,家國情懷拋兩旁。從此漢地風雲起,百年之後成罪臣。

  • 8 # 歷史山莊

    1:首先回答吳三桂是個怎麼樣的人?探析後得出的結論

    明末投降清朝將領眾多,為何只有吳三桂被釘恥辱柱?作為明朝臣子的吳三桂,卻在明朝滅亡之後,立馬就投降了明朝的死敵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不久之後又反大順投降大清,後來又反了大清,反覆無常,對國家對民族毫無忠心。

    再來看看吳三桂是怎麼對待自己的家人的。

    話說當時吳三桂在北京的父親和家眷都在強敵李自成的掌握之中,吳三桂給父親帶去一封信,信中要與父親斷絕父子關係,目地是期望自己不要連累了父親。這其實是在耍小聰明,誰都糊弄不了,結果沒過多久,他的父親及家眷三十多口悉數被殺。

    再後來,吳三桂的兒子還在做人質的時候,吳三桂就造反了,這樣的父親,亙古少見。兵敗後,遭滿門抄斬。

    由此可見,吳三桂是一個極度自私的人,他的心中沒有國,也沒有家,只有自己。除此之外作為統帥,吳三桂另外一個重大的性格缺陷就是度量小,有些小聰明,卻無大智慧。下面詳細論證。

    吳三桂是在投降大順政權後,去北京的路上,又突然決定反叛大順的。其中的原因,普遍的說法是“衝冠一怒為紅顏”,但是不管怎麼樣,可以肯定的是有一些突發的事情觸動了吳三桂的內心。筆者認為作為統帥,必須要有大胸懷,個人的情感,得失以及一些突發事件,都不應該影響既定的大的決策。

    2:冠冕的結論:

    其實究其緣由,吳三桂降清並不是自願的,而是被李自成逼的,換句話說一系列客觀因素是導致吳三桂成為漢奸的重要原因。李自成發動農民起義,這與近現代的工人階級革命是有很大區別的,前者是封建王朝的延續,到最後與官僚階級統治並無區別,而後者則是歷史的進步,是封建社會向民主社會變革的飛躍。所以李自成並不具有一個控制王朝興替的統治者的眼光和胸襟,因對官僚階級與地主豪紳的痛恨,李自成對這一階級的打壓是徹底的,掠奪財務,濫殺無辜。

    進入北京後李自成數次招降吳三桂,表面上禮賢下士,背後卻是霸妻擄父,犯吳三桂的大忌,同時促使吳三桂降清,儘管他對於降清仍有所顧忌,但也容不得他走其他的路了。

    當然吳三桂在李自成和滿清之間的衡量與徘徊。有很大的投機取巧之嫌。

    其實吳三桂並未有明確的降清意圖,或者說吳三桂更有意於清軍結盟剿滅李自成勢力,

  • 9 # 微百科noland

    吳三桂(1612-1678):明朝遼東人,崇禎年間鎮守山海關,後投降清朝,並在山海關大敗李自成領導的大順軍。吳三桂幫助大清入關可以說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時吳三桂的自身考慮,從歷史的角度看是順應歷史潮流的,下面簡單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1、多爾袞率領大清軍隊已經開始南下。與吳三桂碰面是早晚的事,因為吳三桂鎮守山海關是大清軍隊入關的必經之地,是重要的軍事重鎮,此時的大清朝軍隊勢如破竹,不斷摧城拔寨,攻克多處城池,入關是早晚的事,此時的吳三桂有四萬兵馬,如果硬抗,也許能抵擋一時,可是無法長久阻擋清軍,又有祖大壽、洪承疇等投降清朝受重用的例子,所以引清軍入關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2、明朝腐朽已到極點。此時的明朝也已經是氣數已盡,經過明中後期多位皇帝的折騰,明朝已經無法面對內憂外患,內部朝野腐敗,外部滿清入關節節勝利,崇禎皇帝已乏力迴天。而此時佔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吳三桂早已看清事實,明朝根本無法再支援他抵抗滿清軍隊,失敗是早晚的事,所以投降清朝是好選擇。

    3、李自成昏招迭出。倘若說吳三桂還沒有下東決心投靠滿清還是大順軍時,客觀上李自成幫他下定了決心。一是李自成軍隊抓住了吳三桂家人逼其投降,這使得吳三桂左右為難。二是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搶了吳三桂愛妾陳圓圓,直接導致了吳三桂投靠滿清,帶著四萬大軍山海關擊敗了李自成。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在於李自成的大順軍自進入北京城之後燒殺搶掠,使吳三桂看到李自成的大順軍根本無法成就大事,而滿清幾次勸降並且誠意十足,這就使得最終吳三桂投靠滿清。

    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句話用在吳三桂身上可以說再恰當不過了。吳三桂心裡清楚,當時的局面投降滿清是最好的選擇,只是歷史風雲際會,多重因素疊加使得他做出了引清軍入關的舉動,這一舉動加速了明朝滅亡,為清軍入中原提供了便利。

  • 10 # 南喬幾經秋

    首先要說明的是,當時的社會背景,情況很複雜,所以不能一概而論吳三桂是漢奸。

    1.明末,爆發了農民起義,農民雖然沒什麼戰鬥力,但是架不住人多呀,所以有了像李自成這樣的猛人,由於當時朝廷文官的猶豫不決,導致直接攻破了現在的北京,吳三桂本來要投靠李自成的,然而,李自成的手下卻在這時,把吳三桂的父親家眷殺了,更過分的是,李自成還霸佔了陳圓圓,而陳圓圓是吳三桂的紅顏知己,因此從情感方面,吳三桂恨透了李自成,這是吳三桂放清軍入關對付李自成的主要原因!

    2.吳三桂當時處於負面受敵的軍事地點,前有多爾袞大軍壓境,後有李自成虎視眈眈,而南明又是自身難保,而且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基於自身安危以及保護有生力量,這個選擇也算最正確的選擇!

  • 11 # 不藥的花花世界

    吳三桂從正式決定投降李自成,僅僅過了幾天,他就突然改變了主意:反叛大順,投降大清。吳三桂為自己心愛的小妾陳圓圓“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也是在此期間發生的。

    據史書記載,闖王李自成攻克北京後,他的部將劉宗敏因為抓不到陳圓圓,所以嚴刑拷打吳三桂的老爹吳襄。於是吳三桂決定不再投降李自成了,並趁機發兵攻佔了山海關。

    那麼吳三桂真的僅僅因為愛妾陳圓圓被擄或者其父吳襄被嚴刑拷打而反叛大順引清兵入關嗎?

    事實上,吳三桂敏銳地覺察到李自成並非一代明主,恰恰相反,他一定是一位過河拆橋、卸磨殺驢的山大王。在自己手握重兵決定投降的時候,自己的老爹還被毒打關押並且愛妾被擄,那麼自己真的投降闖王之後,沒有了利用價值,那時什麼下場對於混跡官場多年的吳三桂再清楚不過了。真正讓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是因為他認為以闖王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根本無法成就一番大業。

  • 12 # 文若聆興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摸清當時的時局,1643年的山海關,與吳三桂鎮守的寧遠城,形成關寧防線,互為犄角。同年9月清軍繞過寧遠,迅速拔掉位於寧遠城後的後所,前屯衛,中前所。至此,山海關外,寧遠一座孤城,不具有任何戰略意義。 次年三月,大順軍李自成兵鋒直指京城,崇禎發詔勤王,吳三桂率軍支援途中,李自成已然攻下紫禁城,崇禎自縊,明亡。 至此,吳三桂擁關獨守,前途茫然。大順與大清趁此機會分別投來橄欖枝,吳三桂此時處境是,山海關下兩邊盡是虎狼之師,家人陷在北京,同是鎮守遼東多年的舅舅投了大清,自己哪一方都不想得罪,於是吳三桂兩面答應,拖延時間。據傳此時李自成的部下劉宗敏強佔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吳三桂原想投李因此事也就做罷。 直到李自成出兵六萬受降時才發現吳三桂投降非真意,於是率兵來攻。吳三桂求援於多爾袞,於是三軍大戰於“一片石”。 戰爭結束後李自成敗走,回京盡殺吳三桂全家,至此吳三桂與李自成反目成仇。

    吳三桂助大清入關只是無奈之舉,局勢只給了吳三桂AB兩個選項,選哪一個選項都要付出沉重代價,人生大抵如此。

  • 13 # 山虎嗅薔薇

    吳三桂投降滿清是由當時天下大勢和其自身性格決定,也是他政治投機中始料未及的一個苦果。

    第一,吳三桂乃亂世奸雄,而非忠臣良將。他不似文天祥、陸秀夫、史可法般有節氣傲骨,會選擇忠君報國至死。他的一生先叛明、後叛清,他只是一個首鼠兩端的投機分子。

    第二,吳三桂降清,也是形勢所迫。明朝覆滅時,吳三桂手握8萬關寧鐵騎,據守險關。多爾袞和李自成都在拉攏他,他有2條路,一是投靠新王李自成,靠關寧鐵騎在新朝站穩腳跟。二是與多爾袞合作,消滅李自成,與滿清再分天下。他起初選擇的是第一條路,無奈李自成集團昏招頻出,先是拘捕吳三桂父親吳襄扣為人質,後有劉宗敏強佔吳三桂愛妾陳圓圓。吳三桂當時已經向李自成交出山海關,正在進京路上,聽說家人被擄,其他明朝舊貴也慘遭屠戮,轉而北上重新攻佔山海關。他與李自成關係正式破裂,李自成派兵20萬欲一舉殲滅吳軍。吳三桂又尋求與多爾袞合作。但是此時的多爾袞,要求的不是合作,而是招降。吳三桂前方吃緊,已然沒了談判的條件,只能投降。於是,在吳三桂和李自成兩敗俱傷之際,多爾袞突發奇兵,一舉殲滅李自成主力。李自成倉皇西逃,而吳三桂也再也抵擋不住大清入關的步伐,只能歸降稱臣。

    其實當時借兵多爾袞的想法在明朝舊部中普遍存在,甚至南明政權也認同“聯虜平寇”的政策方針,他們視李自成為第一敵人,部分人甚至妄想與多爾袞劃江而治,只可惜他們低估了多爾袞的實力和野心。吳三桂只是其中一員,他想做石敬塘,不過多爾袞早已看穿,不會給他這樣的機會。

  • 14 # 蘆青三

    吳三桂這個人,無論怎樣看,都不是個好鳥,衝冠一怒為紅顏,其實也是不對了的,當時李進北京,龍位不穩,朝中一片混亂,義軍為勝利衝昏了頭腦,當時吳鎮守山海關,必有探子入京或進北滿,坐山觀景,大樹乘涼也就是了。畏不熟的狗一隻,漢人的敗類。

  • 15 # 飲馬湖邊

    吳三桂降清 從目前的相關史料分析,很可能中多爾袞的反間計,所謂陳圓圓被劉宗敏擄走,吳三桂在北京的家被抄,其父吳襄被追贓,滿清在北京的間諜一手導演的,是故意妖魔化李自成。根據是:1、陳圓圓沒有自殺,重新回到吳三桂身邊。儘管陳圓圓是歌姬出身,但當時的婦女“一女不可嫁二夫”的貞潔觀還是有的,如果真的被劉宗敏霸佔過,就算陳圓圓無所謂,吳三桂也能愛之如初?據野史稱,陳圓圓後來出家為尼,是因為不願易服,還有點民族氣節。吳三桂後來反清也許與陳圓圓出家有關。2、吳襄是武將出身,人家也帶過兵打過仗,而且打的就是滿清。吳襄寫信給其兒子吳三桂,或許有逼迫的成分,但吳襄謝信勸兒子投降李自成,未必全是被迫的,因為明朝摧枯拉朽地轟然倒地是吳襄親眼所見,區區吳三桂能抵擋了嗎?李自成獲悉吳三桂叛,把吳襄帶上,也在於利用吳家父子之情,讓吳三桂回心轉意。3、李自成腦子再糊塗,再缺乏戰略眼光,眼面前吳三桂手握重兵總該知道吧,他可以給唐通這樣的人高官厚祿,憑什麼就不能給吳三桂,非要自毀將吳三桂的家人趕盡殺絕?所以李自成抄吳三桂家,劉宗敏霸佔陳圓圓以及吳襄被追贓迫害,都是不真實的。吳三桂叛李自成 降清,最大的可能是,吳三桂中了反間計,使他相信覺他無法在李自成那裡生存,所以不惜以其父親和家人數十口為代價,與滿清聯手打垮李自成,等吳三桂搞清楚事情原委,為時已晚。

  • 16 # 孤獨的人209381559

    謝邀。因為,吳三桂是首鼠兩端,望風使舵的人。他本已降闖,但李自成卻不知統戰工作為何物,放任部下欺凌侮辱吳三桂家屬,從而起到了“為淵驅魚、為叢驅雀”的作用。本就搖擺不定、徘徊觀望的吳三桂於是鐵定了心,帶領清妖入關,併成為清妖消滅南明反抗勢力的急先鋒、敢死隊,成為中華民族的罪人。

  • 17 # 寧靜致遠6908682887147

    吳三桂之所以要助大清入關,我個人理解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李自成的大順王朝代表的是農民階級的利益,堅決消滅地主階級,這樣就和吳三貴所代表的階級利益有矛盾衝突,這就使吳三桂很清楚,他和李自成所代表的利益是不能共同相存的。

    二是發生了突發事件。當時李自成寫信給吳三桂勸當勸他投降,並給他4萬兩白銀犒賞,吳三桂當時是決定歸順李自成的。可是後來,吳三桂見到從北京逃回來的父親時,得知他的父親被李自成的部下搶奪財物,自己的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搶佔,考慮到自己和,李自成的部隊結下了樑子,吳三桂改變了投降的初衷。

    三是由於多爾袞設計所致。吳三桂當時耍了一個兩面派的手法,當時吳三桂一面向李自成投降,為防有詐,吳三桂又在私底下也多爾袞求助,答應以黃河南北分開管制作為條件,殊不知多爾袞比他更狡詐,多爾袞趁他和李自成談判的時候就向李自成進攻,李自成認為是中了吳三桂和多爾袞的計謀,於是殺了吳三桂的家人。

    後來的人多數認為是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其實這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因為吳三桂認為助清入關更符合自己的利益,後人之所以認為是因為陳圓圓,那是因為吳三桂降清後來又反清,被稱作漢奸,歷史評價不太高,所以不喜歡他的人就寫了這些故事,因為他不顧國家利益,也只是為了一個女人就降清了。

  • 18 # 牧卅

    總有人在重複著“三姓家奴”的醜劇,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吳三桂降清叛清也可以稱得上是“大勢所逼”!

    一.邊疆士兵的糧餉是大明王朝的財稅出的,可是北京陷落,最底層計程車兵既失去了效忠的物件,又失去了糧餉來源,一支軍隊的基本保障沒有了。而吳三桂要遏制的是軍隊譁變,在時間跨度上就不能有太多時間去考慮。二.衝冠一怒為紅顏,不過是巧立名目,或者只是後代文學中對於吳三桂的一個評判吧!作為半個政治家的吳三桂,在這個生存的當口,李自成既然囚禁他的家人,那麼他自身一定難保。所謂的為大明皇帝復仇,也就可以以此為明目投降清廷,鼓動士兵。三.他的處境是被李自成和滿清兩面夾擊,而自身實力弱小,也沒有太強大的經濟來源,只有投靠雙方中的一方來換取生存空間。李自成是前主的叛逆,又對自己的生存空間有威脅,而清朝對於投降的漢人相反重用的多,至少不會有生命威脅。所以,吳三桂降清,助大清入關。

  • 19 # 津城沐雨

    第一,李自成已經攻破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自殺,明朝在名義上已經滅亡,吳三桂處在滿清和李自成的夾縫中,不是降清就是降李自成,不可能獨自面對“內憂外患”的。

    第二,李自成進入北京後,迅速腐敗墮落,已經不像入北京前的農民義軍了,很多官員遭到迫害,士兵也殺掠成性,百姓遭殃,這樣的大順軍,使吳三桂心生疑慮。

    第三,所謂“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原本打算投降李自成,但是聽說吳家被查抄,陳圓圓也被霸佔,吳三桂終於衝冠一怒為紅顏,決定與李自成為敵,以報“奪家滅國”之恨,投降滿清。

    第四,當時的滿清經過兩代人的經營,已經具備一定的實力,也相對開明,而中原王朝則是各據一方,尚不明朗,與滿清“為伍”,相比而言比較有利。

    第五,吳三桂剛開始的時候是打算“借兵復明”,多爾袞揮兵城下卻坐山觀虎鬥,當李自成和吳三桂兩敗俱傷關寧鐵騎消耗殆盡時,多爾袞才趁勢出擊,直接揮兵入關,而此時吳三桂只能由“借兵”變成降清,成為滿清入主中原的急先鋒。

    第六,吳三桂自己比較滑頭,面對情勢危急,投降清朝,引兵入關,獲得榮華富貴。

  • 20 # 而知而行的歷史

    我們先看看吳三桂的本錢,關寧鐵騎。

    關寧鐵騎實際上是一支私人武裝,是袁崇煥實行遼人守遼土的策略的產物,人數不足一萬,很有戰鬥力。這支軍隊的底子是祖大壽的私兵,袁崇煥對祖大壽有提拔知遇之恩,所以祖大壽聽命於袁崇煥。祖家是武將世家,在遼東頗有勢力。吳三桂,是祖大壽的外甥。

    1629年皇太極打到了北京城,讓袁崇煥坐實了通敵的罪名被殺,崇禎把一部分關寧鐵騎拆到了內地平亂。後來,這支關寧鐵騎被淹沒在人民起義的洪流中。

    在1631年爆發的大淩河戰役,祖大壽等人勢窮而投後金,其所帶領的關寧鐵騎已部分歸屬後金,成為漢八旗的骨幹部分。後來祖大壽又逃回到錦州,直到1642年發生的松錦之戰後,再度被圍,祖大壽再度投降。

    之所以祖大壽兩度反叛還能被皇太極容忍,與祖家在遼東的勢力龐大有關。祖大壽本身是武將世家,他發跡後雞犬升天,祖家男丁在關寧軍裡身居高位。他的外甥,吳三桂在松錦之戰後保有的三萬人成為此後明朝在北疆唯一的機動力量。這三萬人中,能戰的關寧鐵騎,已是其原規模的三分之一,大約三五千人,這是吳三桂的本錢。

    1644年的那幾個月的吳三桂,他的選擇有:

    第一,自立。前文說過,關寧鐵騎本不滿萬,如今只剩下三五千人,實力太弱。雖說吳三桂能在1642年到1644年招兵買馬,但是關寧鐵騎是用錢堆出來的軍隊,明末的財政不可能給吳三桂多少支援。有限的財力,也被崇禎催促孫傳庭在河南郟縣打沒了。很奇怪,明末的很多戰役都是因為後方不斷催促前線將領出戰,最終導致兵敗。所以,吳三桂頂多是收集了一些散兵遊勇,眾約5萬,屯駐在山海關。這麼點人馬,又缺少戰略縱深,根本不具備自立的條件,不管是李自成還是滿清,啃都能啃掉山海關。

    第二,投降滿清。這個李自成肯定想過,因為他的舅舅祖大壽留在清軍營中。但是吳三桂是漢人,他也背不起漢奸的名聲。至少他舅舅投降滿清,為了立功,多次寫信讓他投降,吳三桂都拒絕了。為此,崇禎沒有深究吳三桂松錦擅逃的罪名,短暫的處罰後,還給升了官。這個時候的吳三桂,不想當漢奸。

    第三,投降李自成。李自成代明,被很多傳統士大夫認為是又一次的改朝換代,都是漢人王朝,接受起來沒難度。相比前兩個選擇,吳三桂無疑是選擇第三個的。

    所以,在當時大勢已去的情況下,吳三桂沒有想為明王朝盡忠的打算,與當時的大多數明朝官僚一樣,他也在想著這一次改朝換代,他義旗高舉,也能保一生富貴。所以,崇禎急令北京附近的幾處兵馬解救京師之危時,唐通直接降了。而吳三桂因為家眷老幼還在城裡,因此不能降,又不想跟李自成開戰,他的那點鐵騎,真沒剩下多少了。所以,他就只能慢慢地走,拖到崇禎吊死,李自成進京,吳三桂即刻返回山海關。

    李自成進京後,立刻傳旨曉諭四方,吳三桂也很識時務地放棄了防務,交給了李自成派來的人。歷史發展到這時,很正常。可是當吳三桂一行人輕車簡從,準備返京與家人團聚時,傳來了大順軍在北京城四處考掠,大將劉宗敏還把吳三桂的愛妾給搶了,他父親吳襄也被打了。

    歷史在這裡發生了偏差,吳三桂掂量了下家書,他認為李自成根本就是看不起他,他這麼去北京城,將與其他明朝將領並無二致,剛進北京就會被當成俘虜。

    吳三桂後悔不該輕信這幫流寇出身的起義軍,他想起了擁兵自重,於是立刻潛回山海關,殺掉了李自成的人,樹起為崇禎效忠的旗幟,同時積極與關外滿清聯絡,共同討賊。多爾袞聞訊,力排眾議,晝夜兼程,一日夜行進二百多里。在李自成與吳三桂戰事緊急時,多爾袞突然下令停止進軍。吳三桂此時才發現,多爾袞想要的,不僅僅是婦女財帛,只是形式的發展已經由不得他了,吳軍的很多防線都出現了大批的投降現象。他控制不了局勢,只能被局勢裹挾著往前走。

    老百姓們發現,捱過崇禎十幾年的兵連禍結還沒完,歷史還要在這片土地上鋪灑海量的鮮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原著中,誰對賈迎春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