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家庭教育怎麼影響孩子?
8
回覆列表
  • 1 # 數學胡老師課堂

    現在校園暴力頻發,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人們將青少年校園暴力稱之為青春暴力,並對此表現出強烈的擔憂。有些有識之士在對青少年暴力予以強烈譴責的同時,還把學校教育不力當作問題產生的根源。

    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問題的看法與此則不同。青少年學生頻頻施暴,學校教育難辭其咎,但問題的關鍵是施暴的學生畢竟是一小部分學生。這一小部分學生之所以施暴,與其成長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由於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方法過嚴或者過於溺愛或者父母疏於管教等情況對孩子的健全人格的形成不利是重要原因。

    許多校園暴力的施暴者在家庭中也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或目睹者。尤其值得強調的是,有些父母本身的社會適應能力也很差,其不良心理素質對孩子的成長也會產生重要的負面影響。

    其次,隨著社會離婚率的上升導致單親家庭逐漸增多,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中,家庭氣氛緊張、不和諧,使孩子缺少關愛和安全感,從而形成攻擊性人格,導致這些不良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具有某種人格缺陷,這些有人格缺陷的孩子就像隱藏在學生群體裡的一枚枚定時炸彈,一旦時機成熟,就會以校園暴力行為的形式發生爆炸。

  • 2 # 小王子愛上狐狸

    每個家庭對於孩子的教育,都直接影響了孩子在學校和社會上的表現。家庭教育是根本,父母親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出現校園暴力的關鍵在於:家長認識不到自己錯誤育兒的方式,不懂如何改變。一味以暴制暴,導致孩子有樣學樣。因為他從父母親哪裡領悟到的,就是以暴力來解決一切問題。因此,家庭教育的成敗,其實才是導致孩子成為校園施暴者的根源。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不願意反思自己的錯誤,不接受任何老師的勸導和建議。於是,形成惡性迴圈,讓校園暴力愈演愈烈。

  • 3 # 雙手牽兩兒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除了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最重要的就是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品質的建設是孩子生長的導向。父母在這當中的表率作用和榜樣力量是無窮的。“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家長”。

    和諧相處的家庭環境是家庭教育的第一步,父母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就是孩子模仿的物件。父母暴躁孩子也會脾氣不好,父母著急孩子也會沒有耐心,父母言語簡單粗暴孩子也不會文明禮貌,當然,父母有暴力行為也會影響孩子行為。

    如果每個父母都認真對待家庭教育的問題,就會減少很多負面的社會問題。解決發生問題的源頭,才能徹底杜絕這些不良事件。

  • 4 # 南笙影

    嗯,其實我個人感覺沒有很大關係,主要還是看這個孩子的,很多因為家暴出來的孩子,長大都去幫助那些被家暴的孩子,因為感同身受。其實我是有一個很真實的例子。

    我上初中的時候,我感覺像那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比較中二,還是迷戀那些打打殺殺那種大姐大的感覺,反正我是認識一個女孩子,原來挺好的人,英語課代表學習非常好,在前五名之內。不過性格還是比較軟弱一點,會想家的半夜哭起來,這本來就是一個很正常的女孩子,可是因為我們班有一個大姐大,然後她就迷戀上了那種被呼風喚雨的感覺,然後也開始向著那種人靠近。這個感覺就是環境影響而不是家教問題。可是我們班有那麼多女孩子,卻只有她自己一個人被影響,所以我還是覺得這種事情在於自身堅定或者是不堅定。

    同樣非常不好意思的說,我也做過你們所說的校園暴力的施暴者,不過確實是因為一個女孩子在背後偷偷說我壞話扔我東西,故意把我的東西踩的粉碎,而且濫用職權。當時非常生氣所以叫上幾個朋友合夥揍了她一頓,不過現在想想並不後悔,我更不覺得這是我家的問題,我爸爸經常教育我,你可以不去欺負別人但絕對不可以受欺負。我到現在都沒有覺得這句話有錯。我並不覺得就像向老師告狀這樣事情就可以完美的解決。反正這樣以後她就不敢再惹我了。

    所以我才漸漸的發現,人之初性本善,可是用那麼一些小孩子生下來心就是惡毒的,就像是剛出生的小孩子,脾氣性格完全不同。在亂的環境或許只能染黑你的外表,不會染黑你的本心,一句特別俗的話出淤泥而不染。

    以上只是我個人意見,如果有不同意見也請您憋著。

  • 5 # 冉冉媽媽

    校園暴力與家庭教育看起來是兩回事,其實源頭在與家庭教育

    校園暴力的孩子其實從小就生活的家庭環境,氛圍就是看著父母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大打出手,用拳頭解決事情,而不是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聊天是解決

    家長的這種負面情緒很容易影響到孩子,孩子從小耳目濡染的教育方式,遇事處理方式,直接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為人處事的方式方法

    家長是孩子的一任老師,父母不但對孩子有撫養教育的義務,還有讓孩子在行為習慣上有著引導的作用,家長必須給孩子樹立好良好的榜樣,以身作則,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自己的孩子

  • 6 # 潮爸辣媽育兒成長記

    我覺得這個問題需要分兩部分來看待,一部分問的施暴的孩子,一部分是受暴的孩子。當然不得不說的事實是,校園暴力肯定和家庭教育有關係。

    首先我們說施暴者。

    1,這一部分孩子可能在平時家庭教育中,父母可能會告訴他,要做強者,別人打你,你就要打回來,比別人更厲害!

    2,縱然孩子和別人吵架打架,給他善後,讓孩子就覺得自己就是王,反正做錯了事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呢!

    3,亦或者是受家庭暴力的影響,覺得什麼事情都要靠武力解決。

    4,父母放養式的管理,讓孩子有了叛逆心理,想整出些事情來引起父母的注意。

    我們再來說受暴者。

    1,父母從小就教育他,學校裡要聽老師的,要友好同學。讓他不敢和老師及施暴者反抗,因為他覺得或許是自己錯了。

    2,父母性格影響。父母遇事都畏畏縮縮,瞻前顧後,沒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孩子自然也是膽小怕事。

    綜上所術,校園暴力和家庭教育息息相關,我們做父母的要時時警惕,自己是否給孩子樹立了好的榜樣,畢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而父母的性格極大的影響了孩子的性格。我們要吾日三省吾身!

  • 7 # 全職二胎媽媽育兒

    我以為家庭教育和校園暴力有很深的關係。校園暴力之所以存在,不管是施暴方還是受害者,去研究的話,都和他們的家庭教育有著關係。但並不是說,校園暴力的出現完全是由家庭教育的情況引起的。

    我以為校園暴力的出現與社會、學校和家庭。都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首先社會層面的原因,現在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整個社會普遍浮躁焦慮,而在與人日常生活的相處當中,有很多人在不理智的情況下采取了暴力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對青少年有著很不好的影響。

    其次,學校教育懲罰制度的消失。以前學校每年都會開除幾個不好的學生,或者對學生進行嚴厲的處分,但是進現在的學校好像對孩子很寬容,不敢去處罰,更不敢輕易就開除學生。甚至在學生犯了錯誤之後,老師也沒有像以前那麼進行嚴厲的批評和教育,這在某種同程度上我覺得也助長了有些孩子的囂張氣焰。

    最後家庭教育層面。一般霸凌者在家庭當中也會受到家暴的,他們需要在外面尋找更弱小的來欺負以達到自己心理上的平衡。在家庭教育當中,父母的缺失或者父母處理問題的簡單暴力方法,讓孩子直接學會了這種以暴力解決問題的方式。

    在家庭教育層面還存在著一種,就是這個孩子從小以自我為中心,全家圍著他一個人轉。他從小養成了大家都為我服務的心理狀態,當在學校當中有個別孩子不聽他的話時候,他就會採取暴力手段迫使這個孩子對他低頭,以實現他老大的的優越感。

  • 8 # 丁媽親子時光

    校園暴力是家庭教育的直接根源,有著直接的影響。

    校園暴力主要是父母的管教不當和父母的缺位造成的。

    1.有的父母管教過於嚴格,對孩子非打即罵,一有不順心的事情藉口孩子做錯了事情就衝孩子發脾氣、大吼大叫或者拳打腳踢;還有的孩子是家庭暴力的見證者,錯誤讓孩子以為用拳頭可以解決問題解決事情。

    2.還有的父母過於放縱孩子、溺愛孩子,孩子無法無天,沒有給孩子立好規則,讓孩子以為世界是圍繞自己轉的,以自己為中心,這樣的孩子也容易暴力解決問題。

    3.父母教育不當,例如,有的父母給孩子說,別人搶你的東西你就打,誰要是打你你也打,爸爸給你做後盾……讓孩子用暴力解決問題,以為拳頭可以解決一切事情。

    所以說,孩子的行為習慣是父母的投射,父母應該做好孩子的榜樣,制止孩子的校園暴力,如果現在家長不重視,長大後觸犯法律的機會就會比一般的孩子較大。

  • 9 # 呱呱其談

    我倒認為是因果關係。家庭教育沒做好,孩子就會沾染一些邪氣,這邪氣恰恰是孩子認為的‘威風’。如果孩子能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會知道“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就會用童真去與同學相處,會約束自己的行為。

    看到有回答說主要看孩子自己,這個孩子自己‘看’自己,本身就反映了家庭教育的結果。孩子從小心靈純淨,天真無邪。沒有好壞對錯之分。那麼他逐漸長大並做了我們大人認為的錯事。那這個錯事肯定會有人教給他或有人影響他。如果我們家庭教育能在孩子咿呀學語時就灌輸正確的觀念,他便會抵禦、不會沾染壞的習氣和行為。教育孩子“鬥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就是在孩子心裡形成自我防護的屏障。當然也有個別孩子,抵禦能力差,這個家長就要跟進教育,要知道教育跟學習一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鬆懈。所以家庭教育非常重要,是一切其他教育(包括學校教育)的根。

    校園的暴力行為,學校有監管的責任,但是根源還是家庭教育程度不夠導致的,是因果關係。

    古語講:“至要莫如教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所以從小就要灌輸他一套正確的人生準則。孩子心性形成時,再改變他就非常難。所以教育一定要從家庭、從孩子小時開始!

  • 10 # 十八線mama

    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上來說,校園暴力的受害者,可能並不缺失家庭教育。一個孩子,他的確有可能不自信,所以被欺負,有可能因為他不愛運動被欺負,有可能因為貧窮被欺負,有可能因為太富有被欺負,同樣,他也有可能是學霸,是老師和家長眼中的別人家孩子,他有可能因為家庭溫暖幸福,有可能因為被嫉妒所以被欺負。

    而校園暴力的施暴者,往往不是這樣。他可能因為嫉妒別人,可能因為認為暴力可以解決問題,可能因為內心空虛尋求刺激……他成為施暴者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是,我認為,一個不缺失家庭教育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孩子,是不會成為校園暴力的施暴者的。

    所以,家長關心孩子會不會遭遇校園暴力,成為受害者的同時,也要關注,如何避免自己的孩子成為施暴者。

  • 11 # 與倆寶共成長

    但凡一個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心中必然有愛;但凡一個人格健全的孩子,心中必然有善。一個心中有愛有善的孩子,決然不會成為一個校園暴力的施暴者。校園暴力的發生,家庭教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首先,很多校園暴力的施暴者,同時也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或者見證者。這些家庭的父母普遍文化素質低下,本身人際交往、行為習慣就存在諸多問題,稍有不順心就拿對方、拿孩子做出氣筒,孩子在這種暴力環境中生活,很容易導致人格偏差,性情狂躁,進而引發越來越多的校園暴力事件。

    其次,很多校園暴力的施暴者都來自於單親家庭,或者是留守兒童。爺爺奶奶只管得了吃喝,卻不會指導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孩子從小缺少關愛,缺乏安全感,又生活在一個被人指指點點的環境中,很容易形成攻擊型人格。

    另外,還有一些父母或者長輩對孩子過分溺愛,也是校園暴力的推手。這些孩子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在家稍不順心就發脾氣甚至動手,在外面又如何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關於校園暴力更多的內容,大家可以去看看我的文章:《孩子,請伸出你的拳頭!我們不能欺負人,更不能被欺負!》網址:http://www.toutiao.com/i6464725540401054222/

  • 12 # 梧桐話仙

    如果你留心所有的校園暴力事件,那些參與暴力事件的男孩女孩,他們的家庭結構都非同一般。很大一部分都是單親家庭,其他的成員也是夫妻關係不好的那種。單親家庭的很多孩子,最不受待見,屬於爹不疼媽不愛的那種。如果媽媽帶的,她會整天在孩子面前吐苦水,就是因為孩子她才落得今天的地步,讓孩子以為,他欠自己的母親很多。

    如果爸爸帶,基本上就沒有爸爸什麼事,如果爺爺奶奶盡心盡力還好,他還有依靠,爺爺奶奶不管,爸爸很快娶了新媽媽,那裡有時間管這個孩子。沒有人管的孩子,缺少關愛,不懂得辨別什麼是愛,只要有一個人對他示好,他就以為抓住了救命稻草,處處聽從那個人的。但這個人並不是真的對他好,接近他是有目的的,當他們發現你已經對他們言聽計從的時候,他們就會帶著你參與一些違反活動,你最初可能會害怕,但經過那些人的循循善誘,你的那些擔心在久而久之後,也拋到九霄雲外了,一切都聽從那些人的安排,在邪路上越走越遠。夫妻感情很差的,兩口子天天都吵架打架,孩子在這種環境中,耳聞目染,就會以為要得到什麼,就要透過拳頭來說話,暴力的根源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形成。

    所以,一個孩子有暴力傾向,和原生家庭是有直接的關係,再加上結交一些早早輟學的朋友,更容易受他們蠱惑,和他們一起參與校園暴力事件,讓一些無辜學生受到傷害。

  • 13 # 隨心舞者小山楂

    1.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教育、學校教育是一個社會人成長的三大基石。家庭教育作為孩子的啟蒙教育意義更加深遠。

    2.俗話說:三歲看到老,雖然實際沒那麼誇張,但孩子耳濡目染的壞習慣,錯誤的處事方式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3.有個故事叫小時偷針大時偷金。這是個失敗的人生:父母覺得孩子小時候小偷小摸沒重視,長大後他就會成為慣犯。還有個故事叫孟母三遷,為了選擇好的成長環境不斷選擇更利於孩子的大環境,孩子終成大器。這些故事無不體現了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力之大。

    4.家庭教育孩子不能成為施暴者也要避免孩子成為受害者。一切皆源於愛。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施暴者並不一定像他看上去的那麼強大,反而是從小缺少關愛的人,靠暴力來掩飾自己的自卑,好像在一部電影裡看過。這在心理學上叫補償效應吧。

    5.還有一類施暴者是愛使他這樣,就是家庭成員的溺愛。這種孩子沒有愛人之心,只會一味索取,一不順心就動手,因為家裡沒教會他社會生存法則。

    6.當你的孩子搶玩具沒搶到就動手時,你要敲響警鐘、不要拿他沒長大當藉口。當你的孩子總是唯唯諾諾,任人欺負時,也要敲響警鐘:是否缺少了反抗和拒絕精神的培養。

  • 14 # 小蜻蜓媽媽

    霸凌者普一種情況在家庭裡得不到重視和關注,得不到滿足感和成就感,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無原則,無底線地寵愛孩子。

    第一種情況,在家得不到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只能到外面去尋找途徑和方式來彌補,而作為年幼的孩子,尋找同齡人是最為容易的途徑,家庭教育的缺失透過同學的相處方式來彌補。

    第二種情況,在家把孩子寵得無法無天,讓孩子覺得全世界都以他為中心。孩子就沒有任何顧慮,不計後果。

    所以霸凌者的存在是因為眾多家庭教育孩子的缺失和不重視而導致,認為是小事不重視,任其發展。

  • 15 # 凌兒媽媽

    校園暴力肯定是與錯誤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關係,假如一個孩子他的父母溫文爾雅,對人禮貌謙和。而這個孩子就在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那他心中必定也充滿熱情和善意,我覺得這樣的人他不會成為校園暴力的施暴者。而從他的家庭教育來看,他必定懂得與人交往和相處,這也很大程度上減少他被施暴的可能性。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這個社會上並不是說你與人為善,別人就不會為難你。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讓孩子成長為不卑不亢的人,不招惹別人,但別人招惹自己時也不要怕事。懂得遠離危險,也懂得保護自己。在事情無法控制時,知道如何去尋求幫助是最主要的。

  • 16 # 快樂慧媽育兒

    我認為有一定的因果聯絡。比如在室內親子樂園,會遇到孩子因為玩具而鬧矛盾的情況。有的孩子搶不過,就會動手打人,咬人。被打的孩子打不過就會跟家長哭訴,有的家長就會對孩子說:“打回去,以後這類事情不要告訴我!”

    那麼當我們的孩子被欺負了,我覺得應該反抗的,如果連最基本的保護自己的能力都沒有,是不行的。但是另一方面我們還應該告訴孩子不能隨意去打人,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除非自己受到。同時也要告訴孩子暴力是不能解決所有解決問題的。家長跟孩子說以後被欺負都不要跟家長說,那麼孩子以後有可能都會用暴力去解決事情。之後也有可能無論是自己受欺負還是沒受欺負,不管是在什麼地方,比如校園或者其他地方,會不自覺地採用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孩子在很多方面都會受到家長的行為,言語等影響。不恰當的家庭教育對孩子影響是深遠的,會延伸到家庭以外的活動中去,包括校園,因此我覺得兩者是存在一定因果聯絡的。

  • 17 # 棗陽市農村生活

    校園暴力與家庭教育有直接的聯絡,造成校園暴力主要就是有問題的孩子,何為有問題?家教不行,三觀不正,沒有教養。校園暴力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兩種人都是有家庭問題的。

    ⏩首先,容易出現在校園暴力事件中的人一般都是單親家庭、有暴力史的家庭、家長三觀不正、家長老實巴交,沉默寡言、孩子邋遢骯髒等情況。

    ⏩這種家庭的小孩大部分不是成為校園暴力的施暴者就是受害者,這是有具體案例和資料支撐的。

    全職媽媽的家庭養育的孩子在這方面也是一個極端,而且情況更為嚴重。

    ⏩很多人誤以為全職媽媽給到孩子更好的陪伴,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真正有效的親子陪伴也只有孩子0-3歲的幾年時間,孩子上學開始就獨立了。而全職媽媽還沉浸在所謂的親子陪伴中。

    ⏩有收入的一方長時間就會開始怨言,進而矛盾,輕則離婚收場,重則家暴。

    沒有教養的家庭教出來的孩子遠不如家暴家庭出來的孩子可怕。

    ⏩剛好最近看了一則影評《大小謊言》,作者介紹故事由校園霸凌引起,最後發展成為血案,因為剛看也不能講些什麼,也只是一邊學習一邊成長。學習教育孩子,避免學校暴力。

    ⏩記得我在深圳工作的時候,妹妹開培訓班。有個學生是房東的兒子,當年是9歲。我們認識的時候父母正在鬧離婚,當年父母自由戀愛歷經千辛萬苦終於走到了一起。

    ⏩婚後孩子爸爸離開廣州(廣州本地人)與妻子孃家人(深圳本地人)住在一起,沒有職業。收入就靠廣東的房租和平日炒股,在深圳除了帶孩子就是幫老婆收租,為租客修修水管代繳水電費。

    ⏩孩子媽媽在孩子11歲的時候歷經艱辛終於離婚了,放棄孩子撫養權,不到一個月就再婚了。究其原因,當生活被柴米油鹽磨去了光彩後,剩下的也只有一地雞毛。

    ⏩孩子媽瞧不起孩子爸,當初的那點愛戀被孩子父親的平庸所取代。離婚後孩子和父親搬到自己的房子裡,孩子就開始沉默寡言,除了只與我妹妹(他的培訓老師)溝通之外,甚至連自己的父親都不搭理了。

    ⏩後來發現孩子身上有傷,怎麼問都不說,找老師調查也沒有眉目,孩子不配合。一般遇到校園暴力都是持續性的,舊傷剛剛癒合又掛彩了,實在沒辦法,最後請了我妹妹溝通。

    ⏩後來我離開深圳回到家鄉,如今已經這麼多年過去了,不知道那個受學校暴力影響的小孩如何了?是否順利的度過心理陰影?

    我們作為家長,除了教養的同時,更要關注孩子的情商發育,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有擔當。

  • 18 # 育兒路上紅綠燈

    每一個孩子的問題背後都有一個讓其得逞的問題家庭。

    無論是施暴者還是受害者,家庭教育都是存在問題的。

    今天的我們是什麼樣子,我們孩子的明天就會呈現那個樣子!

    如果我們過於溺愛孩子,孩子比較以自我為中心,他很有可能是霸凌者;

    如果我們經常以暴力的語言或行為對待孩子,孩子自然而然會認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成為霸凌者;

    如果孩子是在缺失愛的家庭中成長,經常處於被忽略的狀態,孩子會變得很敏感、較自卑、很難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極有可能成為受害者;

    如果我們經常以結果為導向去要求孩子,孩子為取悅父母而去做什麼,我們時不時讓孩子去做選擇,更愛誰,爸爸媽媽誰更好,孩子較早掌握敏感的察言觀色的能力,很容易成為協助者或附和者;

    如果我們經常對孩子過於嚴苛,孩子過於膽小、馴服,就造就了凡事置身事外的局外人;又或者孩子開始叛逆,挑戰父母的權威,那這時候我們就是在培養一個霸凌者,因為他需要樹立權威;

    如果我們給孩子足夠的自主空間,給予他清晰的界線,孩子思想獨立,有自己的責任感,那他一定是個正義使者,面對“校園霸凌”,會成為那個挺身而出的保護者。

  • 19 # 土豆媽媽育兒

    校園暴力除了社會的影響,還有父母相處的方式以及解決事情的方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會潛移默化地慢慢影響孩子的性格。如果生活在一個用暴力解決問題的家庭,孩子進入學校、社會……一旦碰到無法解決的事,會覺得講道理是最沒用的方式,他會下意識地選擇用暴力去解決問題,這是家庭教育最直接的影響結果。

    校園暴力產生的物件,在家庭生活中一般是得不到重視的,父母要麼對他太過忽視,要麼對他太過嚴厲以致經常捱打,要麼就是父母灌輸的一種思想理念:拳頭大才是硬道理,而且父母身體力行地實施著,經常吵架或打架………在這樣的成長下,在與同學們的相處中,看不順眼、想得到什麼東西、或是覺得那個人老實好欺負,就會用暴力去征服對方,也滿足自己那顆躁動的心,心中不平靜,何談正常地過校園生活?

  • 20 # 攸寶Mama

    沒有收到良好的家庭素質教育的孩子容易欺辱別人,首先想到缺愛,缺安全感,用武力掩飾自己的脆弱,還存在嫉妒別人。被欺辱的孩子可能被過份溺愛,也可能是卻保護,這群孩子把柔弱表現的太明顯,還可能是不會與同伴相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職中怎麼避免膽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