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漢獻帝依然有地位
劉邦的白馬之盟,束縛了後世那些想要稱帝的人。雖然已經過去了數百年的時間,但是盟約好歹也在表面上有著約束力,這使得只有劉家人有繼承權,其他諸侯想要稱帝,那就是給了其他人一個合理的攻打藉口。
所以在這個時候,只要有諸侯控制了漢獻帝,用他的名義做任何事,都能夠不被天下群起而攻之。甚至在表面上,其他諸侯不服從反而還會落人口實。況且在這個時候,劉家的宗親反而是對朝廷最不尊重的。
比如在《三國志》之中就說道,劉焉為了明哲保身,於是上書給皇帝,主動提出要到蜀地擔任州牧。並且在上任之後,開始招兵買馬準備軍事物資,明面上還擺出一種要防範黃巾賊的態度,實際上卻是準備擁兵自重。
和劉焉一樣想法的人,絕不在少數。比如說荊州的劉表,揚州的劉繇、幽州的劉虞等人,基本上都是在當地有著實權的地方軍閥。除去劉虞還有點良心,對漢獻帝還有著一點親情,願意在戰亂的時候幫助他,剩下的人基本上都只是舉著漢獻帝的旗子幹自己的事。塞翁失馬,漢獻帝雖然沒法控制他們,但是作為他們的“旗幟”,自然也是間接得到了擁立。
相比起三國時期劉家的皇室宗親,李家的皇室宗親簡直就是弱得不能再弱了。相比起劉焉等人在州牧的位置上擁兵自重,依照《唐史》來看,李家的親戚在各個領地上,幾乎毫無屬於自己的兵權。追根溯源,最根本的原因,恐怕還要從整個唐朝李家的爭鬥史說起。
自從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門開始誅殺了自己的兄弟,拿到了皇位之後。後面的老李家,彷彿都從這位唐朝最偉大的皇帝身上學到了什麼。比如說唐太宗的兒子李承乾,在懷疑自己可能要被廢了之後,聯合了侯君集這位開國元勳準備起兵。沒想到的是,犬子沒辦法勝過虎父,最後失敗了。
而唐中宗李顯呢,在武則天在位的數十年間安安心心過日子,然後暗中積蓄勢力,最後發動了神龍之變,將李家的江山重新拿了回來。唐玄宗李隆基則在歷史之中學到了不少知識,利用自己的姑姑發動了起義,自己扶持了李旦登基。而在登基之後,馬上翻臉不認人把自己的姑姑誅殺,徹底掌握了政權。唐肅宗更是在安史之亂中,提前請李隆基退休安享晚年,自己在前線稱帝帶兵。
所以一看,在唐朝的歷史之中,權力的更迭是相當頻繁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唐朝統治者有怎麼可能願意將邊境的兵力和領地交給自己的親戚呢?畢竟他們可是在宮中無兵的情況下,就能搶走權力的。所以在這種限制之下,唐朝真正有兵權的人,不是李家的皇室宗親,而是那些外姓的節度使們,他們才是那些真正有實權的人物。
這也就導致了一種情況,那就是在唐朝的聲望開始衰敗之後,自然對邊境的威懾力不足,於是以邊境的節度使為首,馬上就開始挑戰起了唐朝政府的權威。然而在地方上,李家自己又沒有有實權的親戚,能夠壓得住這些節度使。不像漢獻帝,雖然空有權威,但是人家的親戚在各個領地也算是有點小兵,能夠鎮得住場。在這種前提下,肯定沒有多少人願意挾持天子,命令天下的諸侯了。
並且老百姓們為了躲避戰亂,自然是選擇前往實力強大的節度使手下過活。而節度使自身又有實權,能夠自由招兵買馬和招攬人才。此時的唐朝皇帝,對他們來說還有什麼作用呢?相比起漢獻帝來說,此時的唐朝統治者根本派不上什麼用場,更別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了。所以在此後,唐昭宗作為一個無用的棋子,就這樣被節度使給殺害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唐史》。
一、漢獻帝依然有地位
劉邦的白馬之盟,束縛了後世那些想要稱帝的人。雖然已經過去了數百年的時間,但是盟約好歹也在表面上有著約束力,這使得只有劉家人有繼承權,其他諸侯想要稱帝,那就是給了其他人一個合理的攻打藉口。
所以在這個時候,只要有諸侯控制了漢獻帝,用他的名義做任何事,都能夠不被天下群起而攻之。甚至在表面上,其他諸侯不服從反而還會落人口實。況且在這個時候,劉家的宗親反而是對朝廷最不尊重的。
比如在《三國志》之中就說道,劉焉為了明哲保身,於是上書給皇帝,主動提出要到蜀地擔任州牧。並且在上任之後,開始招兵買馬準備軍事物資,明面上還擺出一種要防範黃巾賊的態度,實際上卻是準備擁兵自重。
和劉焉一樣想法的人,絕不在少數。比如說荊州的劉表,揚州的劉繇、幽州的劉虞等人,基本上都是在當地有著實權的地方軍閥。除去劉虞還有點良心,對漢獻帝還有著一點親情,願意在戰亂的時候幫助他,剩下的人基本上都只是舉著漢獻帝的旗子幹自己的事。塞翁失馬,漢獻帝雖然沒法控制他們,但是作為他們的“旗幟”,自然也是間接得到了擁立。
二、唐朝的皇親國戚毫無權力相比起三國時期劉家的皇室宗親,李家的皇室宗親簡直就是弱得不能再弱了。相比起劉焉等人在州牧的位置上擁兵自重,依照《唐史》來看,李家的親戚在各個領地上,幾乎毫無屬於自己的兵權。追根溯源,最根本的原因,恐怕還要從整個唐朝李家的爭鬥史說起。
自從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門開始誅殺了自己的兄弟,拿到了皇位之後。後面的老李家,彷彿都從這位唐朝最偉大的皇帝身上學到了什麼。比如說唐太宗的兒子李承乾,在懷疑自己可能要被廢了之後,聯合了侯君集這位開國元勳準備起兵。沒想到的是,犬子沒辦法勝過虎父,最後失敗了。
而唐中宗李顯呢,在武則天在位的數十年間安安心心過日子,然後暗中積蓄勢力,最後發動了神龍之變,將李家的江山重新拿了回來。唐玄宗李隆基則在歷史之中學到了不少知識,利用自己的姑姑發動了起義,自己扶持了李旦登基。而在登基之後,馬上翻臉不認人把自己的姑姑誅殺,徹底掌握了政權。唐肅宗更是在安史之亂中,提前請李隆基退休安享晚年,自己在前線稱帝帶兵。
所以一看,在唐朝的歷史之中,權力的更迭是相當頻繁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唐朝統治者有怎麼可能願意將邊境的兵力和領地交給自己的親戚呢?畢竟他們可是在宮中無兵的情況下,就能搶走權力的。所以在這種限制之下,唐朝真正有兵權的人,不是李家的皇室宗親,而是那些外姓的節度使們,他們才是那些真正有實權的人物。
這也就導致了一種情況,那就是在唐朝的聲望開始衰敗之後,自然對邊境的威懾力不足,於是以邊境的節度使為首,馬上就開始挑戰起了唐朝政府的權威。然而在地方上,李家自己又沒有有實權的親戚,能夠壓得住這些節度使。不像漢獻帝,雖然空有權威,但是人家的親戚在各個領地也算是有點小兵,能夠鎮得住場。在這種前提下,肯定沒有多少人願意挾持天子,命令天下的諸侯了。
並且老百姓們為了躲避戰亂,自然是選擇前往實力強大的節度使手下過活。而節度使自身又有實權,能夠自由招兵買馬和招攬人才。此時的唐朝皇帝,對他們來說還有什麼作用呢?相比起漢獻帝來說,此時的唐朝統治者根本派不上什麼用場,更別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了。所以在此後,唐昭宗作為一個無用的棋子,就這樣被節度使給殺害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