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公路造價乾貨集
-
22 # 南山MrLi
孩子總愛哭,可採用以下幾個方式:
1、首先是心理支援。
無論男孩女孩,哭都是情緒的真實流露,也是一種宣洩方式,還是尋求關注、尋求幫助的訊號,孩子有愛哭的情況,常常因為有一些心理因素存在,如膽子比較小、沒有安全感、自卑等等,家長要及時地給孩子進行分析,針對性的進行處理。例如,如果孩子感到委屈以後,家長可以讓孩子適當的哭一下,因為哭可以幫助孩子情緒排洩,有利於身體健康。如果在讀書了,要教育孩子,在學校哭的頻率太頻繁,會導致同學以及老師的不理解。
2、進行行為的干預。
當孩子愛哭的頻率有所下降,家長要積極的進行鼓勵。鼓勵以後,孩子會得到正性強化作用,愛哭的頻率會逐漸的下降。如果孩子愛哭的行為有所增強,也不要進行懲罰,因為起不到更好的效果。你只需要蹲下來,緊緊的擁抱孩子,告訴他,你很愛他,希望他告訴你哭的原因。
3、家長自己首先要冷靜。
當然也不要過度去研究孩子哭的原因,有時候孩子可能自己也不知道。因為很多孩子哭只是發洩情緒的一種方式。有時候當孩子哭的時候也不一定要馬上就去安慰她,讓他自己先消化一下。
-
23 # 蓉城老師說語文
年齡比較小的孩子,通常會以哭鬧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如果孩子特別愛哭的話,會讓父母們特別著急,這會影響父母的情緒,這時候很多父母就會生氣,甚至對著孩子大發雷霆,這樣的做法千萬要不得,父母要冷靜下來找到孩子愛哭的原因,這是最為重要的,在此基礎上才能採取合理的教育方法。
1、對待孩子哭鬧問題要有耐心
對於孩子一些不良情緒,作為父母一定要學會“淡定”,千萬不要大發脾氣,嘶吼孩子。一方面解決不了問題,另外一方面也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要學會耐下心來,側面試著瞭解孩子為什麼哭鬧,必須瞭解孩子的內心,才能解決孩子的不良情緒。
2、教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
當父母看見孩子哭得時候,可以用感受類的說法來反映“是不是覺得媽媽沒有陪,所以才不高興,是不是”這樣就會讓孩子學會了怎樣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孩子的情緒非常複雜,但可能沒有能力表達,所以父母平常用各種詞彙來來描述他當時的感受,慢慢的確定孩子的情緒。孩子也會慢慢了解原來也可以透過這些方式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別人的情緒。
3、不應允寶寶在哭鬧中提出的要求
如果在寶寶哭鬧的時候對提出要求,給出的態度是順從、妥協。只會讓他覺得他做任何事情都可以透過哭鬧來達到目的。所以應該堅決的對他說“不”。用態度告訴他哭鬧這個捷徑是行不通的。告訴寶寶想解決問題要用語言說出來,安安靜靜的和大人商量。
-
24 # 檀老師兒童教育
接納就是最好的教育
1.當孩子努力過後而面對挫折、失敗的時候“哭”。不用講大道理給予孩子“理解和共鳴”,孩子靠著爸爸(媽媽)肩膀哭一會兒吧!
2.當孩子害怕新環境(人或事),不敢嘗試時哭。不要給孩子貼“膽小”的標籤,請蹲下來,和孩子的眼睛“平視”,用堅定的眼神鼓勵孩子“你可以的”!
當然,可能也會有“撒潑、哭鬧”的時候,那就把他的得“醜態”用手機拍下來,做個好玩的“影片”,吧
-
25 # 用行動守護每一天
這個問題吧,看多家長都頭疼,我說點我的經驗吧,那就是有些殘忍,或許很多家長不贊同,但是作為家長必須做,那就是不要哄著,慣著,愛哭就讓在那哭,沒人理就不哭,第二次,三次,以後就不在哭了,因為在孩子心裡,沒人理,沒有人哄,哭也沒用。也同時就堅強了
回覆列表
父母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孩子愛哭鼻子的情形。
也許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還會選擇耐心地問問孩子究竟怎麼了,但次數多了,大人也會煩躁,於是動不動就開始抱怨:“哭什麼哭!有什麼好哭的?”更有糟糕的時候,我們甚至採取了“以暴制暴”的粗暴方式去壓制他。
但是,你有沒有好好地想一想,為什麼你的孩子總愛哭?如果你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就會發覺他的心裡其實住進了一隻可怕的“大灰狼”——“兒童焦慮症”,他覺得自己很恐懼、很焦慮,甚至感覺自己的整個世界都變成灰暗的顏色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幼兒期“焦慮症”的主要特徵表現為:情緒煩躁、好哭泣或吵鬧,難以安撫和照料;和同齡的孩子比明顯地膽小,在很多場合容易害怕、或有大禍臨頭的不祥感覺,急性發作能達到驚恐的程度;不願離開父母,尤其糾纏母親,在幼兒園惶恐不安,有發作性緊張、恐懼。六七歲的學齡孩子拒絕上學,即使勉強到校也很少與同學老師交往;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學習成績偏差,也有曠課、逃學現象發生。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在孩子表現出以上這些焦慮症狀的時候,一定不要只是表面上問一句無關痛癢的話——“寶貝,你怎麼了?”,或者直接用怒吼或者暴力的方式予以壓制。
如果這樣的話,我可以告訴你,在孩子稚嫩的眼睛裡,這個世界直接一下由“灰暗”過渡到“黑暗”了——因為連自己的爸爸媽媽都不能理解自己“天塌下來”一樣沉重的恐懼感。
關於兒童焦慮症的嚴重性,我想用一組數字來形象地描述一下。目前兒童青少年的心理衛生狀況非常嚴重,中國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有焦慮症等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但有專家表示:“3000萬是最保守的估計,實際人數可能擴大到5000萬。”而令人憂慮的是,遭遇心理困擾的孩子的年齡,已經向下延伸到了學齡前。
如果按實際計算的話,我那位焦慮的女兒現在也應該算是這些數字中的一員了,她那顆小小的心靈急需作為父母的我們來用心疏導,讓她的世界重新變得明亮起來。
下面,我就跟大家聊聊,我們是怎麼孩子打跑了那隻住進內心的“大灰狼”的。
第一, 全身心的陪伴孩子,讓她感受到世間還有陽光。
在孩子哭泣的時候,伸出手來抱抱他,拍拍他,再抽時間陪陪孩子,讓他感受到一些來自外界的溫暖和陽光,不斷告訴他:“生活其實很美好。”
週末兩天,我們騰出時間,制定了一份詳細的踏青計劃。週六帶她去動物園看動物,週末帶她去植物園看花草,總之,能讓她覺得“生活很美好”的事情,我們都決定陪她去感受一下。效果很明顯,孩子很快就明白了:原來在她的世界裡,也不光只有無邊無盡的陰暗和害怕,一到週末,還有幸福陽光的日子在前面等著她呢!
第二, 用心跟孩子溝通,找到孩子心裡的“大灰狼”。
如果孩子出現愛哭、尿頻、逃避這樣的“焦慮”症狀,說明你的孩子開始恐懼了。你需要跟他好好地聊一聊,看看他心裡的那隻“大灰狼”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只有找到病源,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所以說,父母一定要走進孩子的心裡,聽一聽,看一看,找到那隻讓他害怕的“大灰狼”究竟是什麼?對症下藥,用孩子的思維方式去溝通交流,讓孩子逐步開啟心扉,真正意識到:原來自己害怕的那隻“大灰狼”,並沒有那麼可怕嘛!
第三, 平時的時候,鍛鍊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最後一招:釜底抽薪。適當的時候,多鍛鍊鍛鍊孩子,提升一下孩子的“心理承受力”,讓他的內心變得強大、強大、再強大一點。
現在的很多孩子,心理承受力很差,父母隨便吼一句,直接從頂層跳下來,選擇不活了;被老師批評兩句,三下五除二收拾好書本,徹底離家出走了。所以,從小抓起,磨礪一下孩子的“心理承受力”,還是很有好處的。
所以,我們在家裡,最常說的一句口頭禪就是“哭能得到什麼東西?哭又能解決什麼問題?”所以,我們經常告訴孩子,你可以哭,但哭完了記得把自己的玩具收拾整齊;摔倒了,你也可以哭,但哭完得自己再爬起來,不然你就一直在地上躺著吧。
所以,告訴孩子,你想哭,可以哭,但是哭完要記得——“自己的事情還得自己去做哦”。
到現在,看著孩子每天早上開開心心去上學的樣子,我都很感慨:慶幸我們自己最終還是讀懂了孩子那顆焦慮恐懼的內心,成功地趕跑了那隻住進了她心裡的“大灰狼”。
所以,下次你的孩子總是哭,別生氣,別厭煩,讓自己走進孩子的心裡,試著讀懂孩子眼淚背後的那隻“大灰狼”,才是解決問題的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