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峰峰說史

    秦武王單名一個蕩,是秦國的第二位秦王,秦惠文王和惠文後的兒子,在秦惠文王死後即位。

      嬴蕩生有非常強健的體魄,自小就長得又高又壯,有天生神力,因此好與人爭鬥角力。在嬴蕩的喜好之下,秦國一時間很多大力士都受到了重用,其中最著名的大力士就有任鄙、烏獲,而齊國的大力士孟賁也是聞訊而去,同樣受到了秦武王的重用。

      秦武王在進入洛陽的周王宮之後,見到了象徵周天子權力的九州之鼎。聽聞這九鼎自從放置在這裡就不曾再被移動過後,秦武王來了興趣,要和自己身旁的兩個大力士角力。力士任鄙推辭自己無法舉起巨鼎,而孟賁則上前挑戰,雖然將舉鼎抬的離地半尺,卻也搞得眼眶迸血。

      秦武王見孟賁能夠將鼎離地半尺,於是就不顧大臣勸諫,親自上前舉鼎,並且還真的舉了起來,不過很快就力盡鼎墜,自己被砸成重傷,於當夜就失血過多而死,因此留下了笑柄,還被人認為是不自量力

      秦武王在位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308年,秦武王發兵攻打韓國,最終於公元前307年成功攻克韓國重鎮宜陽,並斬首六萬。宜陽是周王室和韓國阻止秦國東進的最重要屏障,宜陽一破,秦軍就可以兵出函谷關,而秦武王也做到了這一點。

      攻克宜陽之後,秦武王帶兵進入洛陽城,來到了象徵周天子權力的天下九鼎前,並在此處看到了那口代表自己秦國的雍州鼎。秦武王舉鼎只是臨時起意,但是他想將這口舉鼎帶回咸陽才是事實。顯示自己的政治野心和國家實力!

      九鼎象徵的是周天子的權力,而秦武王想要帶回代表自己秦國的那口鼎,這也正是在挑戰周天子的權威,是有稱霸諸侯之間的氣魄,而他當時確實也做到了這一點。

      秦武王在位僅僅只有不滿四年時間,在位時間雖短,但是卻也在文治武功上有一定的成就。秦武王嬴蕩死時年僅二十三歲,作為一個短命的又年輕的秦王,秦武王的所作所為還是可圈可點的!

  • 2 # 成武暢通

    秦武王,嬴姓,趙氏,名蕩,秦惠文王之子,又稱為秦武烈王。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其子秦武王繼位。

    秦武王天生神力,自幼身體強壯,重武好戰,勇力超人。秦武王有一個習慣,就是愛和別人比誰的力氣大,所以他們經常舉鼎比賽,看誰輸贏。因為這樣,天下有勇力的人都投到秦武王的麾下,比較出名的人有孟賁、烏獲、任鄙等有勇力的人。

    為什麼秦武王要舉鼎呢?成語“問鼎中原”就說明了一切,而當時,天下九鼎,誰據有,就代表身份和實力。秦武王很想和他父親秦惠王一樣,東進控制東西二週和周天子,然後挾天子以令諸侯,問鼎中原,建立豐功偉業。

    後來,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時,來到周室太廟,觀看九鼎,這九鼎本是大禹治水時期,用九州的歲幣鑄成,每一鼎代表一州,共有荊、梁、雍、豫、徐、青、揚、兗、冀九州,上刻本州山川地形、土地賦稅等資訊。

    秦武王見這些鼎,當然是喜出望外,天生神力的強壯體魄驅動,袖子一挽,就和麾下的大力士孟賁、烏獲等比誰能夠舉鼎。秦武王舉鼎不慎,被巨鼎砸傷了右腳,骨碎,入夜,武王氣絕而薨。

  • 3 # 汧生禾

    說到秦武王現在大家應該知道他是誰了吧,而且一說到他就知道他這個人最為厲害的地方是什麼吧,其實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樣,這個人就是歷史上舉鼎把自己舉死的那個,而且他還是秦國的國君呢?那麼有的網友要問了,一位國家的君主為什麼非要讓自己舉鼎啊?而且最後丟了性命,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死要面子沒命活嗎?下面我們就著這個問題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

    space

    秦武王為什麼非要舉鼎啊?真的是丟了性命也不能丟面子?

    說到秦武王舉鼎而死,很多網友都說了,這個事情真的是真的?哈哈,這個事情還真的是真的,歷史上這件事情還真的是真實存在的,"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時與烏獲、孟賁比賽舉鼎,結果兩目出血,折斷脛骨。當天晚上,秦武王因流血過多,氣絕而亡,時年二十三歲,周赧王聞報大驚,親往哭吊。"這段話詳細的記載了秦武王舉鼎死亡的情況,那麼有的人要問了,這秦武王為什麼非要舉這個鼎呢?是誰逼他的?還是說他以為自己舉鼎死不了?下面我們就著這些問題繼續往下看。

    我們把時間拉回到公元前307年,當時秦武王率領精兵進攻洛陽,周天子打不過呀,只要投降迎接秦武王,但是秦武王有個愛好,那就是舉鼎,所以他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了周室的太廟裡面,因為他早就聽說過周室的太廟裡面有很多鼎,而且巨大,所以這秦武王是十分的想來舉一舉的,當秦武王看到這九個寶鼎的時候,大為讚歎,並表示這些鼎有沒有舉過啊,得到的答覆是這些鼎建好以後是沒有人舉過的,因為實在是太重了。

    space

    秦武王為什麼非要舉鼎啊?真的是丟了性命也不能丟面子?

    過了一會兒秦武王又問任鄙、孟賁他們兩個能不能舉得起來,任鄙表示當然是舉不動了,但是孟賁卻上千試一試了,使出了全身力氣的孟賁只讓鼎離地了半尺,就落地了,孟賁差點暈倒,秦武王這個時候表示孟賁竟然舉動了,那麼我是一對不會不如你的,所以秦武王也想試一試。但是孟賁表示秦武王這樣的身份怎麼能隨便舉這麼重的鼎呢?這會要了自己的命的。

    秦武王聽了之後非常生氣,這是看不起秦武王啊,所以不服氣的秦武王就開啟了舉鼎之路了,結果是舉起來了,但是隻舉到辦身附近,最後還走了兩部,但是意外發生了,一隻腳獨力難支最後鼎掉下來了,砸在秦武王的腿上,到了晚上就死了。

    其實秦武王真的不知道這個舉鼎的危害嗎?但是他不能在自己手下人面前丟了自己的面子,周室的鼎其實就是權利的象徵,秦武王要舉鼎也是一種態度,就是要把權利掌握在自己手中,如

  • 4 # 歷史的影子

    秦武王,嬴姓,趙氏,名蕩,秦惠文王之子,又稱為秦武烈王。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其子秦武王繼位。

    秦武王是秦惠文王長子,他也是秦國在位時間最短的國君之一,在位一共3年不到。而秦武王的死因有些令人感到驚訝,他是因為舉鼎結果意外脫手,導致砸斷脛骨而死。很多人好奇秦武王為什麼要跟鼎過不去,實際上秦武王從小就喜歡比武角力,據說他天生力氣就比同齡人大很多,而且舉鼎也並非秦武王意氣用事,背後還有一個深層原因,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這段歷史吧。

    力拔山兮氣蓋世!霸王項羽正是因為舉鼎成功,收服了大隊人馬,更創下王不過霸的傳奇。與項羽身份地位相當,並且同樣舉過鼎的人就是秦武王,只不過他舉鼎的結果是以失敗告終,從而落下了千古笑柄。

    項羽能夠受無數人的稱讚,首先就是從他舉鼎成功開始。很多人知道秦武王也是從他舉鼎開始,不過對他的印象也就只是一個笑話,認為他就是一個沒有本事又自不量力的昏主。事實真是如此嗎?自古就有成王敗寇的說法,而秦武王舉鼎的失敗,早已註定了他要遭受後世的誤解。

    秦武王單名一個蕩,是秦國的第二位秦王,秦惠文王和惠文後的兒子,在秦惠文王死後即位。

    嬴蕩生有非常強健的體魄,自小就長得又高又壯,有天生神力,因此好與人爭鬥角力。在嬴蕩的喜好之下,秦國一時間很多大力士都受到了重用,其中最著名的大力士就有任鄙、烏獲,而齊國的大力士孟賁也是聞訊而去,同樣受到了秦武王的重用。

    秦武王在進入洛陽的周王宮之後,見到了象徵周天子權力的九州之鼎。聽聞這九鼎自從放置在這裡就不曾再被移動過後,秦武王來了興趣,要和自己身旁的兩個大力士角力。力士任鄙推辭自己無法舉起巨鼎,而孟賁則上前挑戰,雖然將舉鼎抬的離地半尺,卻也搞得眼眶迸血。

    秦武王見孟賁能夠將鼎離地半尺,於是就不顧大臣勸諫,親自上前舉鼎,並且還真的舉了起來,不過很快就力盡鼎墜,自己被砸成重傷,於當夜就失血過多而死,因此留下了笑柄,還被人認為是不自量力。

    其實看一看秦武王的平生經歷,他有神力這一點也是可以肯定的,但是他還真不是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

    秦惠文王即位之後,改“公”稱“王”,名字的改變,也意味著秦國的野心更大,秦武王作為秦惠文王的兒子,是秦國的第二位秦王,他也同樣是一個非常有抱負的人,繼承了先祖強秦東出的野心,有問鼎中原的大志。

    於國內政治上來說,當時列國都設有相國一職,而秦武王在位期間恥與六國為伍,於是設立了丞相一職,受到後世沿用,一直到朱元璋時期才被廢除。他還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築堤修橋,使秦國有了發動戰爭的基本條件。

    秦武王自小就天生神力,喜歡角力,因此他重武好戰,身邊養有很多大力士,比如任鄙、烏獲二人,都是作戰非常勇猛的大力士,是打仗的一把好手,也都給他立下很多戰功。他即位不久之後,就意欲攻打韓國只不過遭到了大臣的阻攔,才沒有發兵。

    秦武王即位的第一年,蜀地陳莊作亂,於是他派出甘茂誅殺陳莊,平定蜀國叛亂,接著又派兵攻打義渠、丹犁。

    秦武王在位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308年,秦武王發兵攻打韓國,最終於公元前307年成功攻克韓國重鎮宜陽,並斬首六萬。宜陽是周王室和韓國阻止秦國東進的最重要屏障,宜陽一破,秦軍就可以兵出函谷關,而秦武王也做到了這一點。

    攻克宜陽之後,秦武王帶兵進入洛陽城,來到了象徵周天子權力的天下九鼎前,並在此處看到了那口代表自己秦國的雍州鼎。秦武王舉鼎只是臨時起意,但是他想將這口舉鼎帶回咸陽才是事實。

    秦武王指雍字一鼎嘆道:“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當攜歸咸陽。”

    九鼎象徵的是周天子的權力,而秦武王想要帶回代表自己秦國的那口鼎,這也正是在挑戰周天子的權威,是有稱霸諸侯之間的氣魄,而他當時確實也做到了這一點。

    秦武王在位僅僅只有不滿四年時間,在位時間雖短,但是卻也在文治武功上有一定的成就。秦武王嬴蕩死時年僅二十三歲,作為一個短命的又年輕的秦王,秦武王的所作所為還是可圈可點的,但就是因為他的舉鼎失敗,註定了要肩負那個“可笑”之名。

  • 5 # 願你開懷

    秦武王的時候秦國國力已經是戰國七雄裡面數一數二,因為秦惠文王已經為武王打下來很好的基礎,商鞅變法的成功給秦國巨大的影響。但當時秦國還是位於西部地區,而周王室位於中原,戰國後期周王室已經衰弱到了極點。武王嬴蕩去周王室舉鼎正有問鼎中原的意思,想凸顯當時秦國的強大實力,也凸顯當時武王正值春秋鼎盛。給當時的戰國諸國一些震懾,為以後的兼併戰爭打下基礎。

  • 6 # 敲門磚是土做的

    秦國有個國君,名字比較吸引人記住就不說了,死的方法才叫能夠吸引人。他就是著名的舉鼎而亡的秦武王,姓贏名蕩。秦武王贏蕩是秦惠文王的兒子,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兒子贏蕩即位為秦國的國君。贏蕩本人根本就不適合做國君的,他本人崇尚武力,愛好和人比力氣。也喜歡結交一些大力士,臭味相投!有的人想做大官可得在戰場上血拼下來的,而生在秦武王時期做大官只要力氣能有項羽的幾分之一就夠了。全國上下凡是有點力氣的人都拉到秦朝來做大官。平時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和各大力士比比手勁,較較力氣。據說,周朝有夏朝大禹治水以後所製造的九鼎。秦武王一生的願望就是想去洛陽看看周朝的都城,看看心馳神往的九鼎。相當於我們現在不到長城非好漢,不見黃河心不死。

  • 7 # 福子說歷史

    秦武王,嬴姓,趙氏,名蕩,秦惠文王之子,又稱為秦武烈王。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其子秦武王繼位。

    秦武王天生神力,自幼身體強壯,重武好戰,勇力超人。秦武王有一個習慣,就是愛和別人比誰的力氣大,所以他們經常舉鼎比賽,看誰輸贏。因為這樣,天下有勇力的人都投到秦武王的麾下,比較出名的人有孟賁、烏獲、任鄙等有勇力的人。

    為什麼秦武王要舉鼎呢?成語“問鼎中原”就說明了一切,而當時,天下九鼎,誰據有,就代表身份和實力。秦武王很想和他父親秦惠王一樣,東進控制東西二週和周天子,然後挾天子以令諸侯,問鼎中原,建立豐功偉業。

    後來,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時,來到周室太廟,觀看九鼎,這九鼎本是大禹治水時期,用九州的歲幣鑄成,每一鼎代表一州,共有荊、梁、雍、豫、徐、青、揚、兗、冀九州,上刻本州山川地形、土地賦稅等資訊。

    秦武王見這些鼎,當然是喜出望外,天生神力的強壯體魄驅動,袖子一挽,就和麾下的大力士孟賁、烏獲等比誰能夠舉鼎。秦武王舉鼎不慎,被巨鼎砸傷了右腳,骨碎,入夜,武王氣絕而薨。

  • 8 # 時光隧道2019

    大禹治水成功後,將天下劃為九州(冀、兗、青、徐、揚、荊、 豫、梁、雍),鑄造了象徵王權的九鼎。

    九鼎用青銅鑄成,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九鼎鑄成後,陳列於宮門之外,以逢凶化吉。夏亡之後,鼎遷於商,商亡又遷於周,九鼎成為夏商周的傳國之寶。

    秦武王舉的是龍文赤鼎(雍州鼎)。參照出土的後母戊鼎重量,秦武王舉的鼎可能超過600公斤。

    秦武王即位的第一年,蜀地陳莊作亂,於是他派甘茂誅殺陳莊,平定蜀國叛亂,接著又派兵攻打義渠、丹犁。

    秦武王在位第三年,即公元前308年,秦武王發兵攻打韓國,於公元前307年攻克韓國重鎮宜陽,宜陽是周王室和韓國阻止秦國東進的最重要屏障,宜陽一破,秦軍就可以兵出函谷關。

    攻克宜陽後,秦武王帶兵進入洛陽城,來到了天下九鼎前,並看到了那口代表自己秦國的雍州鼎。秦武王舉鼎的目的是想將這口鼎帶回咸陽。

    秦武王在進入周王宮之後,聽聞這九鼎放置在這裡曾未被移動過後,秦武王來了興趣,要和自己身旁的兩個大力士比試。力士任鄙推辭自己無法舉起巨鼎,而孟賁將鼎舉到離地半尺,卻也搞得眼眶迸血。

    秦武王不顧大臣勸諫,親自上前把鼎舉了起來,但很快就力盡鼎墜,砸斷了自己的脛骨,最終氣絕而亡,年僅二十三歲。

    “鼎”是國家的象徵。秦武王這種舉鼎逞武的行為,體現了秦國的野心,如果他舉鼎成功,就可以直指周氏王朝,達到秦國稱霸大業的目的,只可惜因舉鼎的失敗,而授人以笑柄。

  • 9 # 夏雨風

    中國古代舉鼎也是一項炫耀天下的資本。傳說商紂王就是力大無比的豪傑。秦武王也想打破紀錄,彰示天下。不料想竟失手,還取了自家性命。

    自信有毅力,但自信過頭就變成狂妄,狂妄就會自大,狂妄自大者,利令智昏就會出昏招,一招不慎,就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秦武王舉鼎,自己砸了自己命。

  • 10 # 陳健4396

    秦武王舉鼎,一是炫耀力大無窮,二是蔑視周王室,問鼎天下。

    秦武王,嬴姓,名蕩,重武好戰,在位期間,平蜀亂,拔宜陽,置三川,攻城略地。

    秦武王身高體壯,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烏獲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

    秦武王即位不久,就意欲攻打韓國的軍事重鎮宜陽,這是周王室和韓國阻擋秦國東進中原最重要的屏障。秦軍欲問鼎中原,東出滅六國,必須先拿下宜陽。

    秦武王派左丞相甘茂帶領大軍攻打宜陽,經過激戰,最終攻克宜陽,周王室的都城洛陽門戶大開。

    秦武王親率大軍浩浩蕩蕩開往洛陽。周天子無力抵抗,只好出迎秦軍。

    秦武王早就稱霸天下,取代周天子的想法,一進洛陽,馬上直奔周王太廟,觀看九鼎。

    九鼎本來是大禹收取九州貢金鑄成,每鼎代表一州,共有荊、梁、雍、豫、徐、青、揚、兗、冀九州,這九鼎代表天下,代表周王室替天管理天下。

    鼎之輕重,不可問焉?

    如果有人問鼎,就是對天子之位有覬覦之心,是挑戰周王室的權威,以下犯上、陰謀作亂之舉。

    秦武王興沖沖的挨個看過去,看到了秦國所在的雍州鼎。

    秦武王說,何人可以舉起此鼎?

    守鼎人連忙阻擋,此鼎重達千斤,無人可以舉起!

    秦武王說,此雍州鼎是我大秦的,我把他搬走 。說著就要舉鼎。

    眾大臣連忙勸阻,無奈秦武王就是不聽。

    於是,深吸一口氣,使出渾身蠻力,把鼎舉起了半尺,接著挪動腳步,想搬著走兩步,結果氣力不支,大鼎滑落,砸到腿上,一聲慘叫,昏死過去。

    雖然醫生過來搶救,半夜還是死了。

    這就是秦武王為炫耀體力和武力,欲用自己的勇武,奪取寶鼎,問鼎中原,卻傷重死去的故事。

    後續,秦武王死了,因為沒兒子,群臣迎立秦武王異母弟、在燕國作人質的公子稷回國繼位,是為秦昭襄王。

    這位秦昭襄王的母親,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后,羋月。
  • 11 # 縹緲峰下一粒沙

    秦武王在歷史上有兩件事情特別有名,其一是名字,他叫贏蕩;其二是死亡的方式,舉鼎而亡。

    名字沒辦法,長輩取的。但這種死亡方式就讓人想不通了——不是誰逼他去的,是他自己的意願。不過,如果因此而覺得秦武王可笑,那也不太準確,舉鼎,有著明確的政治目的。

    秦武王唯一沒想到的是,這鼎竟然這麼重!

    舉鼎而亡的經過

    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八月,秦國攻佔了韓國重鎮宜陽(離周朝首都洛陽很近),斬首6萬餘。秦武王大喜,帶著一幫子心腹巡視宜陽,順便到洛陽耀武揚威。

    周朝當時在位的是周赧王,不敢得罪強盛的秦國君,遣使郊迎,使者致天子問候之意,並說天子在王城備了盛禮的禮儀迎接秦武王,請他前去。

    秦武王暗暗得意,卻不想見周赧王。因為此時諸侯表面上還是臣服於周天子的,若是見了面,必得大禮參拜,否則就要被輿論指責。秦武王不想受那個氣。

    但他到洛陽不是來逛街的,不能當面給周天子難堪,也得從其他地方找回來。便要求參觀周朝太廟,如果是在周朝初期,敢提出這種要求就等著被治罪吧,但此時周已沒落,周臣老老實實的帶著秦武王一行到了太廟。

    周朝太廟中供有九鼎,沒錯,就是大禹治水成功後,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出來的那九鼎,是國之重器,象徵著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是真正的傳國之寶。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想取周而代之,藉著朝拜周天子的名義,去問九鼎的大小輕重,被周大臣王孫滿頂了回來,毫不客氣地說你一個諸侯沒資格問鼎之重量。此後“問鼎”就代表著圖謀天下。

    而秦武王不是問鼎,他是直接上手試鼎的重量,其心昭然若揭。

    當時他帶著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等同行,一唱一和的就開始了舉鼎比賽。任鄙和烏獲比較謙虛,說自己沒有舉鼎的力氣,孟說很有自信,說自己可以一試。

    費力半天,孟說僅能讓鼎離地半尺,於是秦武王親自出手,把鼎扛了起來,他也是真賣力氣,雙眼都掙出血來了還想邁步,結果力盡失手,鼎砸到他右腿上,當場砸斷脛骨,流血不止,半夜死了。

    周赧王都被嚇到了,親自去哭吊。最倒黴的是孟說,回秦國後被滅族。

    舉鼎的深層次原因

    “舉鼎而亡”,聽起來奇葩又弱智,因而後世的人們不自覺的把秦武王想像成一個魯莽衝動的大傻子,但是,假設他成功了呢?只怕周王朝的存在時間都將因此而縮短。

    九鼎,某種意義上代表著周朝,不可輕動。別人只是問鼎,秦武王這是舉鼎。如果他真的輕鬆容易的舉起來了,有些東西必然也破滅了,天下肯定傳頌著“秦王舉鼎”的事蹟,這對於秦國取代周朝是很有利的。

    秦武王當然也是想清楚了這些事情,才會不管不顧非要舉鼎。

    從其諡號“武”就能看出他在大臣們心中絕不是個昏庸之君,自古凡得“武”之諡號的君主,都是銳意進取、有所作為的,比如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

    (他知道得太晚了)

    總之,秦武王舉鼎不是簡單的爭強鬥勝,一為了震懾周赧王,二為了從精神層面動搖周朝的統治,三為了給秦國造勢。然而,想法雖好,他卻沒考慮到鼎的重量…

  • 12 # 增值記

    我是兇猛青史,我來回答!

    嬴蕩的靈魂發問:怎麼優雅地展示我很牛逼?

    中國人是一個很含蓄的群體,有些事能說不能做,有些事能做不能說。

    就說秦武王去周王室舉鼎這檔子事吧。

    秦武王嬴蕩,是個很有才能的君主。他重武好戰,在位期間,平蜀亂,設丞相,拔宜陽,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築堤修橋。總之,就是很牛逼的意思。

    除此之外,他還有一項特別的能力——力氣大!

    秦武王身高體壯,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

    一個力氣大,又很牛逼的年輕人,自然就膨脹了。小夥子希望全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威名,但是如果直接說我很強,那就沒意思了,很low好不好。

    想來想去,要不去周王室舉個鼎吧!(更low!)——其實,青史哥覺得,舉鼎這個行為藝術,是秦武王身邊幾個大力士想出來的,這餿點子,也就力量型謀士想得出來了.......

    蕩哥,覺得這主意很不錯,就這麼辦!

    結果他當晚就死了。

    舉鼎的時候,秦武王低估了鼎的重量,強行舉鼎的時候脫手了,被鼎砸傷,死的時候才二十三歲。

    秦武王的教訓告訴我們,炫耀可以,但是要量力而行啊!

  • 13 # 大秦鐵鷹劍士

    相傳九鼎是大禹治水後,收天下九州之銅,鑄九鼎,每一個鼎代表一個州,上面刻有各州的人口田賦。夏啟建立夏朝後,將九鼎置於國都,成為鎮國神器,也成為天下正統的像徵。商湯滅夏,遷九鼎入商都,意味著商朝取代夏朝成為天下正統。周武滅商,遷九鼎於鎬京,意味著周朝代替了商朝。周平王東遷洛陽,又將九鼎遷到洛陽,意味著他才是天子。

    夏、商、週三代,九鼎成為君權神授的象徵,也是天下共主的象徵,跟後世的傳國玉璽有一樣的作用。春秋時期,楚莊王北上中原,飲馬黃河,意圖遷九鼎入楚,但是周室雖衰,天命未改。如果楚國真要遷九鼎入楚都,那麼齊、晉、秦三個大國不會坐視不管,必然會打著尊王攘夷的大旗滅了楚國。楚國連一個晉國都打不贏,何談同時擊敗齊、秦、晉三大強國?

    戰國中期,秦武王有了代周自立的想法,他想得很簡單,那就是學習商湯滅夏,周武滅商的故事,一舉滅了周王室,那麼秦國自然是天下共主了。然則時過境遷,攻滅天下共主,在戰國時代並無法成為下一任天下共主。秦國雖強,但是六國協力伐秦,秦國還是很難招架的;就算秦國滅了周王室,天下諸侯也不會聽秦國號令,因為天下諸侯早就不聽周王室號令了,又怎會聽取代周王室的秦王室的話呢?

    秦武王到了洛陽後,看到衰敗的周王室,突然明白為何父親秦惠文王不滅周,離周最近的三晉為何不滅周?周王室滅與不滅意義不大,還會招來列國仇恨,因此不滅周在當時是最好的選擇。但是秦武王都到了周王室洛陽了,不帶一點東西回秦,豈不很沒有面子?於是秦武王想搬走雍州鼎,雍州乃秦國之地!明要雍州鼎結局可能跟楚莊王一樣,因此秦武王直接來一個扛鼎大賽,扛得起就直接帶走。不想兩位大力士皆力竭而亡,雍州鼎紋絲不動,秦武王大怒,親自去扛鼎,他雖然扛起了鼎,但是因皮帶崩裂而洩氣,鼎掉下來砸斷了他小腿,當夜失血過多而亡。

  • 14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他可不是閒著沒事幹,而是示威。楚莊公問鼎就被認為是野心勃勃大不敬,你說他舉鼎想幹啥。諸侯也有鼎,但諸侯的鼎和天子之鼎大小重量有嚴格區分,鼎也是王權的象徵。

  • 15 # 歷史小公子

    秦武王既是勇者,又是王者!

    秦武王乃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惠文王橫掃各方,為秦國的統一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在秦惠文王去世之後,秦武王就成了秦國第二代王,當時的秦國國力強盛,諸侯國都不敢與之爭鋒。

    再說秦武王這個人天生就有神力,且崇尚武力,十分好戰,典型的一個勇士!

    他偏愛勇士,認為只有勇士才可以給他足夠的軍工,幫他打下足夠的江山富貴,他也就這樣做的

    ,烏獲、任鄙二將就是因為作戰英勇而被賜封。

    他同樣還喜歡著和人比角力,甚至會將和他比角力的大力士給予大官;據說齊國有個叫孟說的人,他在聽說秦武王積極招募天下勇士,於是他便前去投奔,

    當秦武王親眼見到孟說時候,那自然是喜形於色,就如同絕世珍寶一樣,就這樣,孟說在秦國青雲直上,成了大官!

    秦武王舉鼎,與為什麼舉鼎!

    在秦武王四年,秦國攻佔韓國,秦武王想進入洛陽,瞧瞧周王室的太廟,而那太廟中有一件代表著天下之重的東西叫——九鼎。

    “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大禹將天下劃分九州,收集九州青銅,鑄造成九鼎,九鼎之上銘刻名山大川,神獸奇物,九鼎名稱各不同,鼎腹有荊、梁、雍、豫、徐、揚、青、兗、冀(即古九州名)九字相別。從夏朝到商朝,從商朝到周朝,朝代更迭,九鼎不會更迭,九鼎是權力的象徵,寓意天命所歸,九鼎在哪裡,王權就在哪裡,諸侯對九鼎,向來虎視眈眈。

    想想看,對於身懷統一河山夢想的秦武王,那自然是要把這個東西戴回去,所以他見到後,二話不說,上前就抬!

    結果可想而知了

    最後總結一下,是因為武者的勇氣,讓他對重達千斤的九鼎感興趣,更是因為統一天下的野心讓他渴望把九鼎帶回秦國,所以身居兩種身份的他,才大步流星的去做這件事。

  • 16 # 史觀菌

    秦武王舉鼎是一種象徵,他的目的是問鼎中原,象徵秦國東擴進取中原的野心。

    公元前311年,秦武王繼位,是秦國的第二位王,在秦惠文王之前,秦國國王都稱“公”,像秦武王的祖父就稱之為“秦孝公”。秦國改稱“公”為“稱”王,也顯示了秦人東擴進取中原的野心。

    據記載:

    “武王元年,誅蜀相壯。伐義渠、丹、犁。二年,初置丞相,樗裡疾、甘茂為左右丞相。四年,拔宜陽,斬首六萬。涉河,城武遂。魏太子來朝。”

    從以上的記載中可以看出秦武王平定蜀亂、設丞相、拔宜陽,在短短的額四年之內做到這些事,也算是很有作為的君王。可見他並不是一介武夫,舉鼎更不是呈一時之勇。

    秦武王舉的鼎是什麼鼎?

    秦武王當時舉鼎,舉的是九鼎裡面的一個,九鼎象徵王權與國家統一。九鼎,相傳大禹治水,劃天下為九州,令九州首領獻青銅,鑄造九鼎,象徵天下九州。在這九鼎之上,刻有全國的名山大川,並將九鼎放置與夏都城。

    早在秦惠王時,張儀就向秦惠建議奪取九鼎,挾九鼎而令諸侯,無獨有偶,楚國、齊國、先後都想奪得九鼎。

    一、秦武王舉鼎的歷史背景。

    秦武王派甘茂攻取宜陽。秦武王繼承了秦人勇猛尚武的血脈,公元前308年,秦武王對左丞相甘茂說:“寡人想乘著垂帷掛幔的車子,通國三川郡,一睹周天子王成的輝煌。如果能滿足這個願望,即使死去也心滿意足。”左丞相甘茂聽了這話立馬心領神會,對周武王答道“請允許我出使魏、趙兩國,與兩國相約攻打韓國,並請向壽一同前往。”周武王自然是答應了甘茂的請求。

    甘茂腹有韜略,自然是說服了魏、趙兩國,但是他並沒有著急的返回秦國,而是讓向壽先行回去稟報秦武王,並傳話於秦武王,讓秦武王不要著急攻打韓國。

    二、為什麼甘茂出使成功卻不著急出兵攻打韓國呢?

    甘茂很聰明,留了一手。秦武王聽說甘茂將要返回秦國,來到息壤迎接。在這裡,甘茂解釋了原因。原來,宜陽實際上並不是一個縣,它集中了其他兩個郡的兵力和財物,實力已經是一個郡了,再者,秦國攻打宜陽路途遙遠,這樣一來宜陽的勝算就很困難,如果真要出兵攻打宜陽,在朝中定會有樗裡疾和其他的大臣也會以這樣的原因來阻止。甘茂的擔心還在於秦武王會猜忌他,張儀就是很好的先例。張儀在秦國也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北擴南奪,但是最後好事被秦武王驅逐出秦國,而去了魏國。甘茂這樣做既讓秦武王保證了一定會出兵攻打韓國的宜陽,又能保全自己,一舉兩得。

    公元前307年,經過一年的攻打,秦國攻取了韓國重鎮宜陽,斬敵6萬餘人,並一舉攻克武遂(今山西省垣曲附近),韓國被迫同秦國講和。宜陽的勝利,使得秦國的東擴戰略向前邁進了一步,秦國以宜陽為戰略屏障,虎視東方六國。

    三、秦武王巡視宜陽,藉機窺周王,舉鼎。

    宜陽攻取後,秦武王為了顯示功績,秦武王駕臨宜陽巡視,隨行的是備受他寵信的大力士孟賁等人。然後,宜陽的東北方向就是洛陽,那裡是周王畿所在地。秦武王一行人便直入洛陽,窺探周王。

    但是秦武王在周萬去郊外迎接之際,徑直的來到太廟明堂,一探九鼎。秦武王見到九鼎,圍著九鼎看來看去,讚歎一番後,指著其中的一個鼎說到:“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當攜歸咸陽”,說罷,用盡平生之力,將鼎抬起離地。可是,就在此時,秦武王力氣盡無,手一鬆,鼎一下子壓在了武王身上,將脛骨壓斷,半夜,氣絕身亡。

    四、舉鼎對於周王以及其他六國的影響

    1.九鼎象徵著王權以及國家統一,周武王倘如舉鼎成功,不僅僅是炫耀自己的力氣,更深層次的是對周朝王權的挑戰。在周武王舉鼎之時,周朝一官員指出,自武王定鼎於此,從未動過。這就好比周王朝的王權一樣,穩如九鼎。如果周武王舉起鼎那將是對周王朝權利的撼動。

    2.周武王舉鼎表示問鼎中原,意味著秦國向東擴充套件的野心。秦國原本是弱國,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綜合國力增強,又在張儀合縱連橫的策略下,秦國取得宜陽,據要衝,猶如虎狼之勢,舉鼎是問鼎中原的舉動。

    雖然周武王舉鼎有點荒唐,死的很冤,但是周武王舉鼎的這一舉動也很是有氣魄與雄心,可惜他23歲的年紀。

  • 17 # 梓元小維

    春秋時期的人名按照現在的審美,有些實在是拿不出手,遠比“狗蛋”,“狗剩”更讓人忍俊不禁,誰能想到那時候會有人叫“無知”,叫“不禮”,“不疑”,“不信”呢,而且還不止一個名字這樣。雖然現在大家看多了,對這些已經見怪不怪,但是秦武王贏蕩還是因為其逗比的名字和獨特的死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們對其的名字啞然失笑的同時,也很好奇,本來前途一片光明,年輕有為的少年諸侯,為什麼非要去舉鼎把自己作死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當時周王室已經失去了在諸侯中的威信。

    周王室自立國以來,一直充當著天下共主的角色,但是周平王東遷後,周王室實際控制的土地,錢財,人口大量縮水,直接導致其在資源上不再具備優勢。而鄭莊公與周王室的易子為質,直接又再次把周王室從高高在上的神壇上拉了下來,各家諸侯彷彿看到了希望,紛紛透過管仲所提倡的“尊王攘夷”來實現自己的春秋霸業,周王室不僅沒有很好改善這一被動局面,還反覆被利用,這進一步加快了周王室的衰落。到秦武王時期,周王室已經不在具有對諸侯王的實際控制權,只能透過與這些曾經的小弟虛與委蛇而苟延殘喘。

    二,鼎代表著王權,對諸侯而言,意義非凡。

    《左傳》記載【魯宣公三年,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魎,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昬德,鼎遷於商,載祀六百。商紂暴虐,鼎遷於周,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奸回昬亂,雖大,輕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於郟鄏(今洛陽市),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也就是說,公元前607年,不被中原文明認可的蠻族之王楚莊王就曾經問過周所儲存的九鼎的重量。當時與他對答的公孫滿就明確的暗示他:鼎是夏王室所鑄,夏亡後由商王室保管,商亡後才由周王室保管,它雖然小,但是代表著德,代表著王權,周王室雖然式微,但是楚莊王的這個問題仍有挑釁之嫌。

    三,經過累世之功,秦國已經崛起,秦武王迫切想秀一下肌肉,發一個訊號給天下諸國。

    學者普遍認為秦武王之死是由於他正值壯年,孔武有力,爭強好勝,任用了任鄙、烏獲、孟說這樣的大力士,自己也熱衷於與人角力。但是秦武王雖然在位僅四年,但是其內政外交還是可圈可點的,對外他連橫秦魏,聯越制楚,平定蜀亂,對內改革政府結構,增設左右丞相,任用賢臣。可以說,如果不是意外身亡,他必能使秦國國力更進一步。所以他跑去周王城舉鼎,絕不僅僅是逞一時之勇,應該也是有政治目的的。不幸的是,完美的劇本卻因為主演的過力演繹,而徹底的把一部喜劇演成了悲劇。公元前307年8月,秦武王與孟說在比賽舉“龍文赤鼎”時,兩眼出血,脛骨折斷,最終由於無法救治而英年早逝,結束了自己短短的23歲的生命 。

  • 18 # 藍色星星z

    這九鼎是夏朝大禹的時候製造的,上面有九州的圖騰。後面是<天下>的象徵。古人認為天圓地方,中心點在今天河南的一個位置。中間的叫中原(中國),四面分別為東夷、西狄、南蠻(楚國)、北戎這就是所謂天下

  • 19 # 葉子寫實

    秦武王,嬴蕩,秦惠文王之子,在位五年,是頗受爭議的歷史人物。正所謂成王敗寇,他的爭議也多來源於他的死法“舉鼎,絕臏”而死,被自己砸死了。俗話說“成王敗寇”,被自己砸死的秦武王,自然會被後世詬病。現在的幾部電視劇中,秦武王都被演義成了,有勇無謀,好勇鬥狠的莽夫。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對在位五年的秦武王是給了很高的評價的。

    秦武王在位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年,卻也經歷很多大事。他在位期間韓、位、齊、楚、越都來稱臣;平定了蜀地的叛亂,驅逐張儀,設立丞相,結盟魏國,聯合越國節制楚國;討伐義渠、丹、犁,使得邊疆穩定,出征韓國,攻下韓國的宜陽,直指周王室;在經濟上,修改封疆,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築堤修橋。

    秦武王是一個有著遠大抱負的君主,他想滅掉周王室,取而代之,曾經對右丞相甘茂說:“我想開闢車道直通三川,看一看周王室,死了也值了。”歷史真的跟他開了個大玩笑,讓他取得了韓國的宜陽,他也在和大力士孟說比試力氣而舉鼎的過程中,折斷膝蓋死了,給自己本該輝煌的人生就此畫上一個句號。

    秦武王為什麼非要去周王室舉鼎呢?事實上《史記》中根本沒有記載,他是在周王室舉的鼎。 《史記·秦本紀》中記載“四年,拔宜陽,斬首六萬。涉河,城武遂。魏太子來朝。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 八月,武王死。”親武王四年,秦國攻克宜陽,斬首六萬韓國軍隊。秦軍渡過黃河,修築了武遂城。之後魏國太子來朝見。武王力氣很大,喜歡和別人比試,也喜歡大力士其中任鄙、烏獲、孟說都做了很大的官。在一次武王和孟說比試舉鼎,膝蓋斷裂。八月,秦武王去世。

    在這期間並沒有提到秦武王去過洛陽,也沒有記載是在洛陽舉鼎,他是在一次和孟說的比試後去世的,這次比試應該是在自己的國家。其一,秦武王力氣大,經常和別人比試,也就是說比試力氣是秦武王的常態,是他的娛樂方式。其二,魏太子曾經朝見過秦武王,這樣的會見不可能是在洛陽,也只能秦國發生。

    秦武王是因為舉鼎而死,卻是在自己院裡舉地鼎。

  • 20 # 魚伯牙看歷史

    為了顯示自己的雄心壯志!秦惠文王之前,秦國在中原各諸侯國中被視為西隅蠻夷小國。惠文王在位時為了提升秦國在中原諸侯國中的地位,大力推進東進的步伐!採用張儀的連橫之策,使得秦國沒有太多大的戰事。秦國國力與威望名震中原各國。到了秦武王時期,秦國國力已經大幅提升。秦武王大有東出一統中原的野心,當時打到周王室見到周王窒的九個大鼎,本身秦武王就天生孔武有力,所以便下定決心借舉鼎之舉,以昭示自己問鼎中原一統天下的野心!可惜一代雄主絕臏而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男女思維差異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