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向陽花開7290

    秦武王舉鼎,自不量力。

    秦武王天生神力,生性好鬥,十分喜歡與他人角鬥,比誰的力氣大,這性格讓他在繼位後也十分重武好戰。

    鼎在古代還有一種功能,那就是權力的象徵,這些東西比如夏禹王鑄造的九鼎,那就是國家的象徵,九鼎的擁有者那就是天下的公主,夏商周三朝都將九鼎視為國家的象徵,權力的象徵,擁有九鼎就代表著擁有國家。其實秦武王舉鼎向天下昭示,大秦扛得起天下,但是他卻高估了自己的實力,舉了鼎卻丟了命。

  • 22 #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歷史

    秦武王去舉鼎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有問鼎中原之意,以舉鼎來展示秦國實力。

    說秦武王大家可能沒什麼印象,但是說嬴蕩的話大家肯定或多或少都瞭解過,而嬴蕩此人在歷史上就被稱為秦武王。

    此人很強,力大無窮,喜好角鬥。這一系列的能力也是他能去舉鼎的條件之一,要是嬴蕩長得瘦瘦弱弱的,手無縛雞之力的,自然也不會有這一出了。

    當然,他要去舉的鼎也不是一般祭祀用的鼎,而是周王朝內最為重要的寶鼎。

    這個鼎還是有些來頭的,此鼎為九鼎之一,名叫龍文赤鼎。

    九鼎是夏禹劃分九州時所鑄造是九個鼎,相傳一個鼎鎮一個州,代表了天下的至高皇權。

    龍文赤鼎也叫雍州鼎,因為他所代表的便是雍州,而雍州就是當時的秦地,所以嬴蕩才會舉的這個鼎,當然,秦武王可不單單舉鼎這麼簡單,他的本意是想直接把鼎帶回咸陽,自家的鼎自家管。

    那秦武王把鼎帶回去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這就不得不說一下這九個鼎對於各王朝的意義了。

    其實從夏禹剛鑄九鼎時,這九鼎就代表了至高之權,一直到夏朝被滅,商湯繼位後也是延續了九鼎的作用,也是代表了皇權,再到後來的西周,亦是如此。

    後在周平王東遷後,周王室逐漸衰弱,各諸侯國便開始對周王室有了窺竊之心,而這九鼎自然是重中之重了。

    其實早在秦武王之前,楚莊王就已經在周天子那裡問過鼎了。

    秦武王舉鼎和楚莊王問鼎的動機其實都是一樣的,目的就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實力、自己國家的實力。

    秦武王雖然有這個心,但是結果卻不盡人意,《史記》中記載為:武王至周而卒於周。蓋舉鼎者,舉九鼎也。世家以為龍文赤鼎。

    也就是說秦武王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是被鼎砸到膝蓋後,半夜發熱而死的。

    秦武王也因此被扣上了“自大”的帽子,當然自大歸自大,在秦武王在位期間的秦國還是崛起的非常快的,不管是連橫魏秦還是聯越制楚,都為秦國打下了基礎的國力。

  • 23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秦武王是秦孝公的孫子,秦惠文王的兒子,是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的第三位國君,從商鞅開始變法到秦武王即位為君,差不多正好是50年時間,秦國在變法的制度下,開始一步一步強大起來。

    從秦穆公開始,東出函谷、挺進中原一直是歷代秦國國君一生的理想,作為驍勇善戰的老秦人,無數秦國國君為了能東進中原絞勁腦汁,甚至戰死沙場,直到商鞅變法開始,秦國才有了東進中原的資本,同時也開始了東進中原的步伐。

    雖然秦國國君代代相傳,但秦國堅持不懈努力東進的精神卻在一代又一代的秦國國君心中流傳,自秦孝公開始變法圖強,秦惠文王殺商鞅保持變法,到秦武王接班為君時,秦國國內的政治氣氛就是不斷的東擴。

    秦武王也不例外,作為新一代的秦國國君,即位時年僅20歲,非常年輕,在古代,20年的年齡只是剛剛到了弱冠之年,剛剛算是一個成年人,而20歲的秦武王已經是一國之君了。

    作為年輕人,難免心高氣傲,胸懷大志,秦武王也是如此,秦武王的終身理想就是東進打到擊王室,舉一舉傳說中代表天下九州的九鼎。

    身為一國之君,為何秦武王不以秦國江山社稷為重,卻偏偏要去周王室舉鼎呢?

    這與秦武王的身材長相和自身性格是息息相關的,古人非常重視外表,以貌取人是當時判定人才的唯二標準之一,判定人才的另一個標準就是出身,秦武王是既有出身,又有外貌。

    據史書記載,秦武王長得是身材高大,體格健壯,放到現在就像是舉重運動員和拳擊運動員的身材,既然身材是秦武王的優勢,因此身材的優勢也在秦武王從小的生活中一直影響著他,比如小時候打架由於身材優勢沒人能打過秦武王,於是在打架方面秦武王有了自信心。

    再比如舉重,小時候秦武王身邊的人力氣都沒有秦武王大,於是秦武王又在舉重和比拼力氣方面有了自信心,人性就是如此,你在哪一個方面優勢,表現相當突出,你就會非常喜歡這一方面。

    秦武王由於身材的原因,在打架、比武、拼力、舉重方面有優勢和自信,所以就特別喜歡幹這些事,雖然身為一國之君,但並沒有影響秦武王的愛好,反而是更加痴迷這些方面,利用國君的優勢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

    如果你仔細研究秦武王在位的短短三年中都幹了哪些事,你就會明白秦武王為什麼會這樣?

    先說秦武王的用人,秦武王時期喜歡提拔大力士和作戰勇猛的勇士為官,比如烏獲和任鄙,這兩個人都是秦國的大力士,據說都能舉起千鈞之重的東西,並且在戰場上作戰也是非常勇猛,和秦武王非常相似,這就是物以類聚的道理了。還有個叫孟賁的齊國人,也是以力氣大聞名,聽說秦武王喜歡大力士,也從齊國來到秦國投靠秦武王,經秦武王測試過後,被封為大官,所謂的上有所好,下有所投也就是如此了。

    身為一國之君,秦武王的用人原則居然是以力氣大作為評判標準,放眼中國歷史幾千年,有幾個君王是這樣的?根本不符合傳統嘛,況且秦國本身就有二十等軍功爵位制,如果真的作戰勇猛的話,完全可以憑軍功晉升,比如白起,就是從普通士兵靠著軍功,一步一步被封君的。

    除了喜歡重用大力士和勇猛之士外,秦武王最喜歡乾的事還有對外發動戰爭,秦武王在位僅三年時間,就發動一次平定蜀地叛亂,和攻打韓國宜陽的戰爭,一個二十歲的國君在位僅三年,在沒有完全鞏固國內權力的情況下,就多次對外發動戰爭,這不是好戰又是什麼?

    但是最讓秦武王魂牽夢縈的卻是問鼎中原,問鼎中原是一個典故,是春秋時期的楚莊王創造的,楚莊王就是那個春秋五霸之一“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楚國國君,仗著楚國強大,兵峰直指周王室,在楚莊王面見周天子時,還趁機向周天子問詢“周鼎”的大小輕重,言外之意就是楚莊王有稱霸天下、奪取天下的野心。

    同樣的道理,秦國想要稱霸天下、奪取天下,最為有效的轟動效應就是學楚莊王“問鼎天下”,但作為非常喜歡舉重的秦武王來說,能夠舉一舉鼎就成為一生的夢想。

    秦武王的這種行為,就像運動員想打破自己創造的世界紀錄一樣興奮,一個運動員能將自己的成績提高更上一步,就是一生奮鬥的理想,同樣的道理,秦武王已經舉遍了除周鼎之外的重物,如果能舉一舉重達千斤的周鼎,也是秦武王一生的理想。

    從事後的結局來看,秦武王發動對韓國宜陽的戰爭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打通通往周王室的道路,因為當時的周王室在洛陽,處於韓國國王的完全包圍之中,從秦國東出函谷關,就必須拿下韓國的重鎮宜陽,才能進入周王室所在的洛陽,也就能“問鼎中原”了,這就是秦武王不惜一切代價,不惜進行了兩年的戰爭,也要拿下韓國宜陽,進入周王室,實現自己舉鼎的目的。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有的國君貪財,有的國君好色,有的國君戀權,而秦武王最愛做的就是打架、比武、拼力、舉重,而到周王室舉鼎就是秦武王愛好的延伸,否則一個23歲的秦武王到死也沒有生下個兒子,要知道古人13歲就能結婚了。而秦武王作為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因為愛好舉鼎而死的一國之君,實屬奇葩。

  • 24 # 長安旭哥

    秦武王嬴蕩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昭襄王之兄,是古代歷史上極為鋒銳的君主,重武好戰,有問鼎中原之志。

    公元前307年,也就是秦武王四年,在攻下韓國軍事重鎮宜陽,打通秦國東出的大門後,秦武王來到東周洛邑,和大力士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大鼎脫手,砸斷脛骨,氣絕而亡。

    秦武王的奇葩舉動讓他“名留青史”,顯然這是一個悲劇。

    但是作為一代國君,秦武王縱使再孔武有力,也不會幹出毫無由頭的事情來。

    那秦武王為什麼要去周王室舉鼎呢?

    旭哥將從周王室的鼎有什麼特別之處秦武王舉鼎想要達到什麼目的,兩個方面回答題主的問題。

    周王室的鼎有什麼特別之處

    說起供奉於周王室的鼎還真不一般,不是一尊,而是九尊青銅大鼎,這便是大禹九鼎

    夏朝初年,大禹將天下劃分為九州,令各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成九鼎,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

    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鼎遷於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史記-封禪書》

    從此之後,九鼎便成為國家政權的代名詞,也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夏朝滅亡後,九鼎遷於商,商朝滅亡後,周王室得到九鼎。

    故而,九鼎被夏、商、週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代代流傳

    秦武王舉的大鼎便是九鼎之一的龍文赤鼎,龍文赤鼎是九鼎中最大的鼎,也是雍州的象徵,而雍州是周王室興起之地,也是秦國興起之地。

    秦武王為什麼要舉鼎,而不是問鼎呢?

    至今流傳一個成語,問鼎中原,這個成語出自《左轉》的記載。

    公元前607年,楚莊王借伐陸渾之戎的機會,將軍隊開到東周洛邑,一見到周定王派來慰勞的王孫滿,便問九鼎的大小輕重,實際上想表明取周代之的雄心,王孫滿說,國家的興亡在德不在鼎,周王室雖然衰微,但天命還在,所以九鼎的輕重不能過問。楚莊王只能性悻然離去。

    魯宣公三年,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左轉》

    可見,問鼎中原,也就是透過問九鼎的輕重,來表明取而代之、改朝換代的雄心。

    既然楚莊王已經問過九鼎的輕重了,也沒問出個所以然來。而此時的秦國遠非楚莊王時期的楚國可比,爭霸諸侯之間,早已不是秦國所圖,秦國的目標已然是取周代之,一統天下。

    所以,一定要比楚莊王更進一步,乾脆不問九鼎的輕重,直接將九鼎舉起,難道還能不知道九鼎的輕重,天命之所歸嗎!

    而且,秦武王舉的大鼎為龍文赤鼎,是九鼎中最重的,也是代表著雍州,而雍州是周王室和秦人興起的地方,舉龍文赤鼎,寓意不是一目瞭然嗎!

    十八年,秦武王與孟說舉龍文赤鼎,絕臏而死。--《史記-趙世家》

    總結:

    歷史往往充滿了偶然性,秦武王舉鼎,並沒有知道鼎之輕重,反而被大鼎砸死,令人可悲可嘆。

    也許正如王孫滿所言,周室雖微,天命未改

  • 25 # 青史回聲

    耀武揚威唄!別看當時的秦國已經經歷了商鞅變法,國力逐漸增強,隱隱約約有了戰國第一強國的名頭,可是這只是實際上,名義上,秦國還是屬於周朝的管轄,甚至其他諸侯國也是。但是這只是虛名罷了,可是這架不住秦武王對其“念念不忘”。

    秦武王是誰?秦惠文王的兒子,也是後來秦昭襄王的同父異母的兄長,之所以很多人對他沒啥印象,蓋因他在位時間較短,而之所以英年早逝,就是因為他去周王室轄地舉鼎。

    有人就好奇了,你一個諸侯王好端端地去舉啥鼎?舉得動,在人們看來,也是武夫之勇;舉不動,那就丟大臉了,丟你秦武王面子事小,丟秦國的臉面事大。這還不是丟最大的臉,更嚴重的是,秦武王竟然因為舉鼎身亡,這算是歷史上君王駕崩獨一無二的方式吧?

    那麼問題來了,秦武王沒事為啥要去舉鼎呢?其實吧,這鼎可不是一般的鼎,當然也不止一個,總共有九個,代表著天下九州。什麼意思,大家現在應該清楚了吧,這鼎代表著天下之尊,相當於後來的傳國玉璽。誰擁有了它,誰就代表擁有天下的資格。當然了,前提的是,你得擁有這個資格,啥資格?打敗眾諸侯的資格。

    很顯然,周武王感覺自己擁有了這個資格。所以他非要去舉這個鼎,以表示自己的武力。可是舉是舉起來了,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吐血身亡。也不知道秦武王腦袋瓜子是咋長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男女思維差異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