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李愛剪輯q
-
2 # 陽光影話
《我不是藥神》雖然也是一部好片,寫實的揭露了國內的一些不正當現象,這也是電影的一大突破。但不得不說《寄生蟲》更優秀。和徐崢的電影作品相比奉俊昊的作品更有深度,在《寄生蟲》之前就有《殺人回憶》《母親》《雪國列車》《漢江怪物》等佳作。
為什麼我們沒有《寄生蟲》這樣的作品,在此之前我們還可以拿李安來說一下,現在連這塊遮羞布都沒了。其實中國電影的起步和發展比韓國還早還高,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就有《女神》《魚光曲》《天涯歌女》《小城之春》等經典影片,也誕生了阮玲玉,蝴蝶,周璇等中國影史上的超級明星。為何在越來越發達的現在我們反而落後了,這不但值得中國電影人思考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思考。
-
3 # 大唐混混
這兩部電影所獲得的回報(票房+獎項)都遠超過影片本身的高度,回頭想想當初《我不是藥神》的熱度和流量,《寄生蟲》的區別無非是戰場從中國轉向了歐美。
這片子幾個月前看的,當時就很有熱度了,只是沒想到現在藉著奧斯卡之力更上巔峰。
韓國的這種社會政治題材的電影看多了,其實並不感到新鮮,甚至讓人麻木,以至於會有種“有錯就改,改了再犯”的荒謬感。是的,韓國會因為這些電影而改變什麼麼?些許吧。否則,他們也不會有這麼多現實題材了。
至於為什麼得到歐美甚至奧斯卡的青睞,大概是宣傳做的好,這個題材西方也少見,甚至這個片子我看的感覺“人人都有罪,無論窮人還是富人”,這也比較符合西方人的宗教理念。
演員什麼的就別吹了,就韓國人的男人大餅臉,女人整容臉,看多了別說老外就我一東方人都分不出來更記不住,在世界上能有什麼知名度和地位。宋康昊我十幾年前記得他是號稱“韓國周潤發”,當然是地位而不是長相,可發哥怎麼也去好萊塢溜達了一圈,宋康昊是沒可能了。
韓國電影好比快餐,吃的爽快,過段時間就忘了味道,再吃,又覺得不錯;
中國電影好比國宴,工序繁瑣,有高階大氣上檔次也有家常便飯接地氣,有人看的上,有人嫌棄,偶爾做出個滿漢全席,你就是不懂
也得誇兩句;
-
4 # 黑糊糊影視
首先說一下《寄生蟲》這部電影,它的優點蓋過了缺點,拋開故事邏輯的那些不合理性,這是一部難得的反映社會現實的好電影。
我們來看看它講述的是什麼故事,又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韓國首爾的地下室,住著貧困潦倒的一家人,爸爸基澤、媽媽忠淑、哥哥基宇和妹妹基婷,地下室潮溼發黴,蟑螂成群…
這家人沒有一個人有正式工作,只是偶爾打打散工賺些外快,不過,因為老同學的推薦,哥哥基宇得到了一個給富家女兒當家教的機會。
於是,有些美術功底和天賦的妹妹幫考了多年都沒考上大學的哥哥偽造了名牌大學證書,哥哥基宇順利的透過面試成為富人家裡的家教。
一家人為哥哥的成功感到高興,但是他們並不滿足於此,他們想盡辦法,用盡手段,先後將妹妹,爸爸,媽媽拉了進來服務於這個富人家庭。
但是,誰都沒有想到,一系列意外的突發事件,讓這個貧困的家庭和這個富有的家庭,同時都陷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之中。
很多人認為,影片反映的是貧富差距,階級固化,但我認為,影片真正想表達的是:富人虛偽,窮人互害,這是人的本質,也是當今的社會現實。
表面上,富人對窮人一家都很尊重,但是內心裡,他們是看不起窮人的,他們非常討厭窮人的越線,同時也非常嫌棄窮人的味道。
影片裡,樸社長不止一次的說出越線這個詞,他認為基澤作為自己的司機,做好該做的工作就行了,不該說的話別說,否則就是越線了。
其實人與人之間都是有界限的,不管身份平不平等的人都有,只不過樸社長嘴裡的越線,多少都帶些富人對窮人的歧視。
什麼是窮人的味道呢?用樸社長的話說,那就是地鐵的味道,對於基澤一家來說,那就是長期住在地下室而附於身體的異味。
這種由生活習慣形成的味道,如影隨形,不是洗個澡、換身衣服就能掩蓋的,所以樸社長聞到了,樸太太聞到了,小兒子更是在一家四口身上都聞到了。
雖然樸社長夫婦選擇了隱忍,但骨子裡的那種厭惡和反感,還是讓金基澤一家看在了眼中,並如同鋼針一般,深深地刺進了他們的內心深處。
這就是富人的虛偽,他們表面上尊重社會低層,同情窮人,但內心卻有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骨子裡看不起窮人,這樣的富人韓國有,中國也有。
說到這裡再來看一下《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
該影片講述了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從印度帶回了天價藥的仿製藥“印度格列寧”,並私自販賣,引起警方調查。從自私走向無私,為病人的生存權而抗爭,最終被抓,贏得了尊嚴,多位角色的命運也因為“藥”這一元素串聯,演繹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草根眾生相。
而該劇的導向正是由白血病這個群體帶來的,正是由於社會上一大批白血病人沒錢治病,才會助燃這位私自販賣藥品的商販的成功。正是因為窮,無法支付國內昂貴的藥費,才導致了那麼多悲劇的發生。貧窮是一種病,這種病不是不可治癒的,但越是貧窮的人確連自己生病了都捨不得去看醫生,越是想要保護自己的財產,卻越是失去的多。
不得不說《我不是藥神》以出色的題材,探討了種種現實中的矛盾與困境:病人的生存困境,藥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醫藥公司的商業困境。刻畫困境的同時,更讓人思考困境。但是影片所反映的許多社會問題也是需要我們引起注意和值得我們反思的。
總結這兩部電影所要表達的水平都是各有所長,各自都有要表達的社會問題,都是不錯的電影。
-
5 # 牛仔警長鬍迪
確實各有千秋……
先說《寄生蟲》
基澤代表的底層階級對上層階級(指財富)的揣度,無疑充滿偏見,但這也是大部分人的偏見不是嗎?
基澤是無業遊民,忠淑是鏈球運動員退役,兒子高考四年未中榜,女兒有藝術天賦卻沒錢學。四人擠在一個流浪漢經常朝門口小便的地下室,整日為生存發愁。這是韓國的底層家庭,同樣代表著世界的底層階級。
長期在生存的邊緣掙扎,讓這家人早就學會偽裝自己。假造學歷、魚目混珠、裝腔作勢,終究如願以償把富人的司機、女傭、藝術老師,統統逼走並卻而代之,鳩佔鵲巢的手段可謂是荒誕至極。
寄生蟲名字此刻說的正是基澤一家,附著於富人以獲取維持其生存的營養。
而基澤一家,趁富人出外露營,在別墅沐浴、喝紅酒、吃進口食品。當富人突然回來時,立刻蟑螂似的東躲西藏,被迫躲在桌底聽富人調情,直到人睡去才敢偷偷摸摸回地下室的家。對比出前60分鐘玩弄富人的得意,後60分鐘盡顯狼狽。
本片最妙的戲劇衝擊點是“氣味”,富人三番五次強調基澤身上有一股異味,很難聞,但具體又說不出什麼味道。看過的應該都知道這是地下室的氣味、蟑螂老鼠的氣味、底層的氣味。這是上層對底層的歧視,同樣充滿偏見。這裡寄生蟲又變成了富人,附著於窮人榨取他們身上的價值來維持其生活。所以究竟誰是寄生蟲?我們又是那個角色呢?
再來說一說《我不是藥神》
看完電影,擦完眼淚,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電影裡沒有任何一個情節超出了你的預期?當任何一個新事件發生,一個新人物登場,你都能輕易地猜到接下來的故事走向。是這樣吧?也就是說,在劇作的故事設定上,電影選取了最隨大流的講述方式,全力求穩。那些古老的橋段和熟悉的轉折,一點都不新鮮,但勝在有效。所以,就這麼講故事一路講到最後,你還是抑制不住地熱淚盈眶。這就是良品的特點,保守而有效,處處達標;而神作一定是超越預期的,時常有神來之筆,天外飛仙,用一種你無法預先知道的方式講述故事,帶給你全新的體驗。
最後,《我不是藥神》對應的真實事件裡,主人公就是白血病患者,他去購買印度高仿藥的最初目的是為了救自己的命。但是,電影《我不是藥神》裡徹底更改了這一設定,變成了一個根本沒有得病的普通人,因為生計困難而去販賣藥物。相關人士解釋說,這個改動一是為了過審,二是為了提高戲劇衝突的難度,讓電影變得更有觀賞性。看完電影之後,請你再回味一下,這個改動算不算好?算不算成功?請考慮這麼一個問題:一個主人公從利己轉變到利他,這個轉變如果要能說服觀眾,最為合理的人物設定應該是什麼?
良品無疑!
-
6 # 原地沒有風000
寄生蟲沒有完成看過,但在抖音裡看過一些介紹,主要是一家人如何成功寄生到富人家裡的故事,我不是藥神我認為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反應民生問題,值得推廣和觀看。
-
7 # 相濡以沫PM
觀察的角度不一樣,看法就會有區別。
1.大局觀:《寄生蟲》,該片更多提現了當前社會中的貧富差距逐步增大,富人和窮人的矛盾也日益增長,窮人基本生活沒有保障,連尊嚴也是被踩在腳下,需要國家來解決和控制這些矛盾,不然遲早一天會爆發因為貧富差距導致的階級鬥爭;
2.實際推動:《我不是藥神》,因為醫藥政策原因,部分實惠和有效的藥無法進入中國市場,而正牌的救命藥確認無比高昂,高昂到更多普通人根本吃不起,只能去偷買被定性為仿製藥,或者等死。《我不是藥神》把醫藥這個傷疤揭開給公眾看,也會對政府部門去重新審視和重視這個矛盾,相信後面也會加快處理,讓更多的患病普通人,能夠吃得起放心藥和實惠藥。
-
8 # 石頭15030
《寄生蟲》也許有更高的立意和深度,但並不能引起我的共鳴。《我不是藥神》更貼近我,更能與我產生情感共鳴,能讓我感動落淚。所以我更喜歡藥神。
-
9 # 蔚蔚Vlog
個人喜好,從影響方面,《寄生蟲》獲得無數獎項,《我不是藥神》是真實事件改編,有代入感。而且改變了國家對癌症進入醫保的政策。韓國電影一向寫實,劇情緊張,有血腥感。然而大家都知道國產太血腥是不能過審的。我覺得是阻礙國產電影進步。國產不是拍不出好電影,限制和規矩太多,你懂的。所以也不能片面的比較。不過倆部都是上乘製作,值得一看。
-
10 # 胖胖的川虎
我覺得《我不是藥神》水平很高,寫的很真實,反應了很多真實情況。那種有病無錢醫治買藥的痛苦,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說實話我們國家在醫療這塊有欠缺,有很多救命藥沒有納入醫保,這是使得很多人生病了負擔不起,確診之後買不起藥的問題。《寄生蟲》和《我不見藥神》都不在一個層面上,就那這次疫情來講,如果國家不實行免費治療,我相信有很多人確診為危重病人時會放棄治療的。因為自費比例太高了,危重病人從入院到出院得將近四十萬,試問平頭老百姓有幾個能一下子拿出四十萬來???
-
11 # 哈兒觀影
兩部電影核心內容不一樣,至於那部更好,還要看自己喜歡什麼。
《寄生蟲》反應了貧富階級的差異和對比,揭露了底層社會的絕望和無奈。
他們是寄生蟲,所有他們他們生活艱難。
他們是寄生蟲,所有什麼都殺不死他們。
《我不是藥神》講述慢性白血病患者為治病砸鍋賣鐵,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出現問題的時候也會出現一位英雄,透過英雄引起國家注意,實行政策為慢性白血病患者帶來福音。
-
12 # 閒說雜談記
首先從廣泛的國際認同感來看《寄生蟲》拿到奧斯卡,毫無疑問的奠定了它的電影影響力。透過對小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劇情設定來折射社會的複雜現象。
國產《我不是藥神》是根據現實情況改編的一部反應現實問題的電影,這種電影題材並不多見。它反應的是國內的小人物為生為活的問題,也是上個十年國家提出要解決看病難的問題。它更貼合我們的生活軌跡,更是對生而為人,善當為先的彰顯。
具體哪個水平更高,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個人更傾向於貼近我們的《我不是藥神》
-
13 # 影哥說
會發現,其實由《寄生蟲》到《我不是藥神》,都是一個路數。
這兩部電影所獲得的回報(票房+獎項)都遠超過影片本身的高度,回頭想想當初《我不是藥神》的熱度和流量,《寄生蟲》的區別無非是戰場從中國轉向了歐美。
這片子幾個月前看的,當時就很有熱度了,只是沒想到現在藉著奧斯卡之力更上巔峰。
韓國的這種社會政治題材的電影看多了,其實並不感到新鮮,甚至讓人麻木,以至於會有種“有錯就改,改了再犯”的荒謬感。是的,韓國會因為這些電影而改變什麼麼?些許吧。否則,他們也不會有這麼多現實題材了。
至於為什麼得到歐美甚至奧斯卡的青睞,大概是宣傳做的好,這個題材西方也少見,甚至這個片子我看的感覺“人人都有罪,無論窮人還是富人”,這也比較符合西方人的宗教理念。
演員什麼的就別吹了,就韓國人的男人大餅臉,女人整容臉,看多了別說老外就我一東方人都分不出來更記不住,在世界上能有什麼知名度和地位。宋康昊我十幾年前記得他是號稱“韓國周潤發”,當然是地位而不是長相,可發哥怎麼也去好萊塢溜達了一圈,宋康昊是沒可能了。
韓國電影好比快餐,吃的爽快,過段時間就忘了味道,再吃,又覺得不錯;
中國電影好比國宴,工序繁瑣,有高階大氣上檔次也有家常便飯接地氣,有人看的上,有人嫌棄,偶爾做出個滿漢全席,你就是不懂也得誇兩句;
總結下,水平來說,文化來講,中國電影都是需要仔細斟酌,才會知道其中蘊含的含義,非常的高深。這不是韓國的寄生蟲可以比擬的。
-
14 # a左小霢
兩部電影都是在說病,藥神說的是窮人的癌症病,與富人的掠奪病,寄生蟲說的是窮人的羨富病,與富人的嫌窮病。藥神主角選擇了從正義一方出發解決問題,寄生蟲從耍小聰明出發解決問題。不論哪一方都是在向著自己心中的目標,救贖,幸福出發的。如果說藥神是狹義的病,那麼寄生蟲就是廣義的病,自我感覺如果祛除條條框框藥神會拍的更好,肯定也能更勝一籌,但是就目前電影來看……
-
15 # 大象蜀黍666
兩部都是很優秀的電影,雖然寄生蟲這次成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但是就現實題材的電影而言,我覺得我不是藥神更優秀,因為電影本來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影片本身的立意和悲憫的情懷更加真摯感人,而寄生蟲聚焦窮人和富人尖銳的階級矛盾,其故事情節更像是一則寓言,有點超現實主義。
-
16 # 馬良的筆
《我不是藥神》好,因為它更符合國人的口味,和國情!
醫藥問題是我們老百姓最關心的話題之一,它深深切切的關係到每一箇中國人,當這類問題出現的時候,都會是全國人民關注類大問題,所以,當你拍一部關於醫藥問題的電影,首先關注度就有了,再當這部電影拍的很好,又能直擊醫藥問題的痛處,並且在現實中把格列寧列為醫保報銷範圍內,單說這一塊的意義就超越《寄生蟲》三個檔次!並不是說《寄生蟲》不好,只是他對國人的意義只是一部電影,並沒有改變我們的生活!
所以,如果在國內問這種問題,《我不是藥神》肯定更好!
-
17 # 楊哥說故事
我覺得兩部電影不能相提並論。 作為一個忠實的粉絲,我不是藥神。他演繹出中國的困擾和現實中生活所遇到的一些事。個人感覺他的挺好。
-
18 # 小韓趣播
《寄生蟲》表面上,這部電影講述了金錢導致的一切,背後隱藏的,卻是韓國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貧富巨大差距、社會階層不公和難於逾越的鴻溝。
電影裡的基泰一家過著普通的生活,他和妻子沒有工作,和兩個孩子一起,住在簡陋的地下室,一家人在房間內搜尋免費wifi訊號。透過和地面平行的窗戶,抬頭能看到的外面場景,也是骯髒混亂的。
這一家窘迫的生活,被意外到來的兒子的同學,一下子改變了。正是在同學的推薦下,兒子得以來到大公司老總樸社長家中,為其女兒補習英語,緊接著妹妹也以假身份,來到這個家庭,為小兒子教授繪畫。
個人認為,這部電影屬於好看,但又不膚淺的型別片。《寄生蟲》裡,有直接對社會話題的探討,包括貧富差距、社會階層,以及人生偶然刻意等眾多命題,這些東西透過電影鏡頭來展現,特別具有真實的意味,畫面感很強,引人入勝,不知不覺就隨之看到更多的情節,也思考人性和社會問題之所在。
好電影,莫過於給人以思考。
《寄生蟲》中,在引起人們思索的同時,也會有所獲得和領悟。比如,年輕人看過,也許會想,要想改變階級地位,唯一的辦法就是奮鬥,要自己有所獲得,掙得金錢財富,是能力的體現,也是改變階層的方法。
而《藥神》講述的是什麼?是最悲傷且殘忍的現實,是所有人都要關注的問題。你的生死以及價錢,錢能買來什麼?這部電影告訴你是生命。假藥便宜並且被禁,但是在老婦人眼中她就是生命,是自己的房子和家。透過一個人英雄式的表演深刻抨擊了中國的藥品行業,冷酷而尖銳。
一個社會所有人的痛,一個部分人的痛,當然是前者會贏。並且《藥神》開創了先例,用它的痛和淚,用人情之間的小溫暖讓所有人都流淚。
-
19 # 春禾文化
《我不是藥神》水平很高,寫的真實,反應了很多現實生活裡的真實情況。那種有病無錢醫治買藥的痛苦,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說實話我們國家在醫療這塊有欠缺,有很多救命藥沒有納入醫保,這是使得很多人生病了負擔不起,確診之後買不起藥的問題。《寄生蟲》和《我不見藥神》都不在一個層面上,就那這次疫情來講,如果國家不實行免費治療,我相信有很多人確診為危重病人時會放棄治療的。因為自費比例太高了,危重病人從入院到出院得將近四十萬,試問平頭老百姓有幾個能一下子拿出四十萬來
-
20 # 小悅爾
我來說一下我的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我個人比較喜歡徐崢的《我不是藥神》,生活不是電影,生活比電影苦太多,但電影可以反映生活,感受生活。《我不是藥神》說的是主公翁程勇,在機緣巧合下成為了印度仿製抗癌藥的中國區代理,透過買仿製藥發家致富,最後正版藥公司的述求下他退出了,可後來發現,曾經在他這裡買藥的患者陷入了困境,因為缺藥而死,心有愧疚的程勇決定為了患者鋌而走險,再一次以成本價向患者出售正版上萬元的仿製藥,最終因為“走私假藥”而被捕。
最諷刺的最心酸,最荒誕的最現實。《我不是藥神》的故事看似簡單,但卻來源於真實事件,當年的陸勇案也是喧囂一時,這部電影以此事為基礎做了戲劇化的改編,直擊社會的痛點,透過白血病人買仿製藥求生的事,由點及面,以小見大,觀影后的我們在感動之餘,更多的是思考,是感悟。
回覆列表
《寄生蟲》反應了貧富階級的差異和對比,揭露了底層社會的絕望和無奈。
他們是寄生蟲,所有他們他們生活艱難。
他們是寄生蟲,所有什麼都殺不死他們。
《我不是藥神》講述慢性白血病患者為治病砸鍋賣鐵,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出現問題的時候也會出現一位英雄,透過英雄引起國家注意,實行政策為慢性白血病患者帶來福音。
兩部電影核心內容不一樣,至於那部更好,還要看自己喜歡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