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時大彬
-
2 # 胖哥網路文學
陳宮的一生可以說是傳奇的一生,他跟隨曹操經歷了投靠、背叛、和曹操死磕,可以說他的一生是很悲壯的。陳宮本人可以說是性情耿直,足智多謀。陳宮是曹操剛開始創業時,因欣賞曹操的膽識,拋棄自已穩定工作當起曹操的跟班小弟,又嫌曹操多疑離開曹操跟呂布混上了,結果一事無成,還搭了上自已的小命。
要說被曹操殺的眾多謀士裡跟陳宮相近的本人認為應該是苟彧,雖然兩人的經歷不同。要說被曹操殺的眾多謀士裡跟陳宮相近的本人認為應該是苟彧,雖然兩人的經歷不同。根據陳宮的所作所為,陳宮的智商還是蠻高的,能居安思危,端著鐵飯碗不滿足於現狀,想著跳槽找自已滿意的工作。
曹操和陳宮第一次見面,是曹操刺殺董卓不成逃離長安,結果在一個小縣城被官兵捉住。而陳宮正是這個縣城的縣令,他很佩服曹操的行為,於是放棄了縣令的官位,深夜幫助曹操一起逃走了。陳宮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想和曹操一起幹一番大業。所以他們的關係也是屬於江湖義氣。
剛開始是曹操的謀士,因為擁護曹操接任兗州牧而被曹操視為心腹之人。後來因為曹操殺害邊讓與曹操反目成仇,之後投奔呂布。曹操一度欲勸他再度出仕自己,但陳宮不為所動,赴刑場受刑而死。之後家族一直由曹操供養。
-
3 # 茶胖子
真實歷史上,陳宮與曹操的相識沒有什麼戲劇性。什麼“捉放曹”,都是虛構的。直到初平二年(191年)曹操任東郡太守時,陳宮才成為他的部下。
陳宮與曹操的關係起初是很好的。那麼,陳宮是怎樣離開曹操而跑到呂布手下的呢?
剛直壯烈”的陳宮是因曹操隨意殺害名士而對曹操產生了不滿情緒。當然,這只是原因之一。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曹操的“法家寒門”的政策,觸及了兗州士族階級的利益。正好這時曹操第二次出兵徐州攻打陶謙,派陳宮駐守東郡,陳宮便趁機聯合陳留太守張邈,共迎呂布為兗州牧。一時間,“郡縣皆應”,曹操的地盤只剩下鄄城、東阿、範三個縣,處境頓時惡化。陳宮這一手,確實把曹操整得惱火。
綜觀陳宮與曹操的關係,他雖然不是曹操的救命恩人,但確有大功於曹操;曹操呢,當初也很看重陳宮。至於陳宮後來背離曹操,二人已恩斷義絕,就不好完全責怪曹操恩將仇報了。
-
4 # 地書奇門風水
曹操作為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和任何人都是不會講我們普通人認為的交情,他和陳宮之間也一樣。陳宮雖然小有軍事才華,被曹操看中,但陳宮想想起了曹操殺呂伯奢一家的毒辣,不願投曹操,後被曹操所殺。
-
5 # 山野苦樵
陳宮和曹操並無深交。當初陳宮見曹操刺殺董卓未遂,敬佩曹操義舉,才棄官隨曹操而走。後見曹操心狠手毒,六親不認,殺了呂伯奢,知道曹操野心極大,意在天下。所以,不得已才和曹操分道揚鑣。後協助呂布一直拒曹。
白門樓呂布就範,陳宮被擒。陳宮態度非常堅決,有死而已。就是放了他,他也不會跟曹操走。
從演義中可看出,陳宮不僅是個謀臣,還是個義士。
-
6 # 青蛙板古
《三國演義》裡,曹操留陳宮怕不是必然,惺惺作態爾。
為什麼如是說,曹操的優缺點很明顯,但他確是個果斷的狠人。
當年曹操當年刺殺董卓逃跑後,被縣令陳宮抓獲,陳宮將其釋放,並與一同出逃,此為救命之恩也。
二人在逃跑路上,僅出於疑慮,而殺了呂伯奢一家,此為汙點也。
作為一個上位者,突然出現了一個既有恩於自己,同時又知道自己汙點的人,曹操還能把持住心態嗎?攜恩求報和持人長短都不是他這個一方霸主所願看到的,因此他心裡還是應該希望陳宮不降而死。
但陳宮有恩於他,曹操不可能一句不問就直接殺他,於其名望不利,更會引起士大夫階層的反感。而陳宮也是聰明人,知道自己即便現在不死,以後還會被其他藉口處死,與其貪圖時日,最後不得好死,還不如現在就暗應形勢,寧死不降,博得曹操好感,好善待自己家人。
其二人都是聰明人,所謂交情關係,還是建立在自身利益基礎之上,最後的選擇也是雙方都能接受的默契。
-
7 # 月亮林地的鵪鶉
小說裡面,不說史實,羅貫中很有趣的安排。
首先陳宮和曹操的名字,看見沒有,一個是兩個口,一個是三個口。曹操多一張嘴,所以陳宮鬥嘴是鬥不過曹操。
打架也必輸,為何?因為操是操傢伙,動手。宮是逼宮的意思,所以陳宮背叛過曹操,曹操就要對陳宮使用武力。
第三在呂伯奢家發生命案,是不是也是兩個口?很巧合吧說明,宮字只是少個寶蓋頭而已,曹操專門殺帶呂字的。
最後,陳宮在呂布手下,呂布也被曹操殺了,這個才真是細思極恐。
所以就算是真心想收復他,也扭不過命運。高明的謀士誰不喜歡,陳宮性情剛,願賭服輸,而且看不慣曹操,所以不會降。就算降也不會有好日子過,因為那邊人才太多了,看看袁紹以前手下是不是鬥得江山都沒了。
曹操必須表現收他的決心,如果你手起刀落,問都不問,你手下怎麼看你?第二情誼肯定有的,他是真不想殺陳宮。可是,統帥是不能公私不分的,政治家也沒有情面講,只有集團利益。該殺還得殺,收了也不會重用。
只是為得個好名聲而已。
-
8 # 漁岸踏歌
想當年曹操刺殺董卓失敗,亡命天涯,為陳宮所擒。陳宮有感於曹操的英雄氣概,不惜掛印辭官跟隨。但陳宮後來覺得曹操心狠手辣,認定曹操難成大事,遂改變初衷,與曹操分道揚鑣。曹操一直覺得陳宮是個人才,也對陳宮感恩在心。但陳宮固執己見,選擇去幫那個鼠目寸光的呂布,還不斷地與曹操作對。最後被曹操擒獲。曹操對陳宮的殺與留其實取決於陳宮的態度。陳宮書生意氣,感覺曹操並不是真心挽留,自己不肯低頭。曹操也就順水推舟,殺掉了陳宮。曹操對於不肯投降之人,採取殺掉的辦法並不為過!
-
9 # 鄉生
也許,三國演義的陳宮演得太好了,導致我很想知道歷史的陳總到底是怎麼樣的人。但從曹操的性格及愛才而言,加上陳宮有功於蓸操,所以我不認為曹操是真心想殺他。而陳宮的足智多謀,有遠見,有氣勢,又不怕死,更讓每位想成大業的人刮目相看,與其說陳宮與曹操不合,我還更想知道,為什麼在徐州時,陳宮不轉投劉備呢?也許那時劉備的光輝讓陳宮靠不住吧,或陳宮不想當三姓家奴呢,總之陳宮的死是很可惜的,我相信曹操也流了很多淚。
-
10 # 老龔166916589
曹操捉住呂布的同時也捉住了陳宮,曹操勸降陳宮,要他為自己效勞,而且陣宮也救過他一命,曹操逃難,誤闖縣衙門,陳宮非但沒把曹操捸住。而掛印一起逃走,也想幹點事業。
。事出誤殺呂百奢一家後,覺得兩人人性不合,而各走各路,他們之間沒有重大矛盾。所以陳宮被捉想真心留用,可是陳宮的傲氣臨死長存。曹操見此孺夫不懂好夕,成全你吧!這此曹確實真心留用,報其救他一命之恩。
-
11 # 詩賦中華
曹操留陳宮表面上有作為一方霸主的大度和惜才之意,這是向世人傳達出的資訊。但仔細觀察曹陳二人的關係和智慧後,覺得這是兩人最好的選擇。原因有三:
其一,當年曹操刺殺董卓逃跑後,被縣令陳宮抓獲,陳宮覺得曹是個人物,在亂世或可成就一番事業,因此不僅將其釋放,並與他一同出逃。作為一個有抱負的人,陳宮不僅於曹操有救命之恩,並選擇和他一起共圖發展。從而開始了他們的蜜月期。隨後,陳宮透過一些手段,為曹操爭取了兗州刺史的位置,後來曹操評定了兗州的黃巾軍,才使自己的勢力強大了起來,而且也在兗州站穩了腳跟。
其二,曹操怒殺陳宮的好友名士邊讓等人,導致兩人關係惡化。邊讓作為名士的代表,在當時的士大夫中很有影響力。邊讓得死在名士中引起極大恐慌,也包括在陳宮。曹操的多疑,殺伐決斷不講情面等,在陳工的心中埋下了反叛的伏筆。
其三,曹操東征的時候,陳宮藉機將呂布迎進了兗州。一時間,兗州生靈荼炭,曹操幾乎無法控制兗州了。在接下來三個月的交戰中,曹操多次被陳宮用計打敗。雖然最後曹操險勝,但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陳宮被俘。
此為曹操與陳宮兩人之間的恩怨糾葛。陳宮被俘後,曹操勸降陳宮,陳不從選擇赴死。從陳宮的角度,選擇轟轟烈烈的死,比投降後屈辱的死,更符合或者說更能成就他的名聲。而在他看來,背叛,想致曹操於死地,引起戰火等等都是不能被曹操所容的,因此選擇慷慨赴死!而對於曹操來說,陳宮乃階下之囚,不過俎上魚肉。留他活著,反而能爭取好的名聲,獲得更多資本。所以表面上看,曹操想留陳,只是陳不會成全曹罷了!
歷史是鮮活的,無處不充滿戲劇性!
-
12 # 使用者李森
曹操與呂布大戰下邳,城破呂布與陳宮一起被捉住。曹操殺了呂布覺得很惋惜,殺陳宮卻不是那麼惋惜,實際根本就沒有不殺之心。曹操是憑著勝利者的傲態對待陳宮的。書中這樣說:“操日:“公自謂足智多謀,今竟何如?宮顧呂布日:恨此人不行我言!若從吾言未必未擒也!操日:“今日之事,當如何?宮大聲日:“今日有死而己!”曹操雖然有點留戀之意,想起以前與陳宮的過節,還是殺了陳宮。這是曹操的本性。處死了陳宮,贍養陳宮家屬只是收買人心的表面文章而己。
曹操與陳宮交情並不深。曹操刺殺董卓行動失敗後被追殺,逃到有個叫中牟縣地方,被官軍抓住了。當時陳宮是這個縣的縣令,陳宮認出是曹操,因仰幕曹操殺賊報國的忠心,認為他是個英雄義士,遂願棄官與曹操一起逃走。三日後,曹操因疑心殺盡陳宮義伯呂伯奢全家,而拒不承認錯誤還留下千古名言,操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默然,尋思:“我將謂曹操是好人,棄官跟他;原來是個狼心之人,今日留之,必為後患,撥劍欲殺曹操”“轉念又想,我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無義,不若棄而他往。”提劍上馬,自投東郡去了”陳宮與曹操就這麼點交情,看來陳宮沒殺曹操是真心的,而曹操殺陳宮也是真心的。
-
13 # 湘水微波
《三國演義》中的陳宮是讓人真心敬佩的人。當他被曹操捉住,先不說曹操是否是真心,但畢竟還是不想殺他。而他卻義無反顧,一心赴死。曹操想留他說:就算你死了你老母和妻兒怎麼辦?陳宮面不改色,說:你想施仁政就不會絕人之祀,她們生死也由你定,我不會牽掛。說完走向刑場。曹操大喊:送陳宮老母妻兒去許都養老,怠慢者斬!曹操如此舉動陳宮居然頭也不回,引頸受戮,旁人都拉不住。當時曹操哭了,施刑的人也哭了。
這麼說,他們有過一些什麼樣的交集呢,交情很深嗎?其實那也不是。要說曹操與陳宮的交情,其實時間很短暫,但是卻是生死之交。
早在董卓專權時,對皇帝自行廢立,對大臣殘暴無道,滿朝文武即恨又怕又無可奈何,唯獨時任曉騎校尉的曹操捨身取義,持刀暗殺董卓,結果未成功只好逃命。董卓遍佈各地畫圖懸賞捉拿曹操,結果在中牟縣被捉。也是曹操命大,中牟縣令就是陳宮,他是一名義士,痛恨董卓而十分讚賞曹操,他不但暗中放走曹操,自己也辭官跟曹操而去。後兩人逃亡中落腳曹操的義父呂伯奢家。後又疑心呂伯奢加害自己,結果殺了他全家,後來弄清真像才知是誤會。
陳宮為此很是氣憤,指責曹操,曹操卻說"寧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陳宮終於明白曹操是一個奸詐多疑心狠手辣之人,不值得自己追隨,所以離他而去。
後來陳宮跟隨呂布,為其出謀劃策,累建奇功,但因呂布失誤太多,被曹操擊敗,與陳宮等皆因城破被俘。
陳宮對曹操有救命之恩,所以曹操不忍殺他。但從交情上講談不上有多深,畢竟在一起時間不長,但陳宮的為人讓曹操敬佩。雖曹操被稱之為奸雄,或許說留下陳宮只是惺惺作態以堵人之口實,其實不是那樣,這次曹操動了真情,他想留下陳宮是發自內心。反而陳宮不恥曹操為人,自從上次一別就再也沒想過還與其共處,現在即為俘虜只有一死,決無二志。
-
14 # 海納百川233699882
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捉放曹”的故事吧。曹操和陳宮就是從那時認識的。今天回答題主的問題就從這裡開始,並允許我穿插個人的觀點:
第一、先說曹操和陳宮是怎樣認識的。早年曹操刺殺董卓,結果沒有成功,曹操於是藉著試馬之際,逃出了洛陽。董卓發現發現曹操要刺殺自己,於是發出通緝令,捉拿曹操。於是曹操在路過一座縣城時被官府捉拿住,而縣城的縣官正是陳宮。陳宮佩服曹操的所作所為,不僅放了曹操,自己也放棄了縣官職位,和曹操一起出逃。
第二、陳宮為何厭惡曹操的呢?那時因為在逃亡的途中,陳宮和曹操路過曹操父親曹嵩結義弟兄呂伯奢府上時,曹操誤認為呂伯奢家人要對他不利,和陳宮一時起疑,殺了呂伯奢一家,等看到廚房被捆綁的肥豬的時候,二人才知道殺錯了,於是連夜逃出呂府。可半路上又碰到大酒回來的呂伯奢。曹操怕自己行蹤暴露,一狠心也就殺了呂伯奢。而陳宮質問他時,曹操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徹底讓陳宮對他失望,陳宮也就在第二天沒有告辭就離開了曹操。
第三、陳宮對曹操徹底失望後,轉投了呂布。這個時候曹操的父親曹嵩一家被董卓殺害,曹操遷怒派人護送父親的徐州刺史陶謙,於是出兵攻打徐州,一路上,所過州縣,不論官員百姓盡皆殺戮。陳宮以故人的身份去勸說曹操,曹操不聽,反把陳宮起走。陳宮於是幫助呂布偷襲曹操的後方兗州險些把曹操的老窩端了,引發曹操和呂布的濮陽大戰,曹操和陳宮也徹底成為敵人。
第四、陳宮一心求死,曹操不忍,卻也只能殺了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當時曹操和呂布爭奪徐州之戰,曹操大軍圍攻呂布,陳宮幫助呂布對抗曹操,終因呂布無能,徐州各城相繼陷落。當最後一座城池小邳被曹操攻陷厚,陳宮、呂布等人都被曹操所擒,曹操殺了呂布和高順,卻不忍心殺陳宮,陳宮卻一心求死,最終曹操也只能殺了他。
其實,曹操和陳宮之間時存在誤會的。曹操是那種立業之主,有胸懷天下的豪情。而陳宮多智,比郭嘉和諸葛亮一點兒也都不差,他只是看不慣曹操的所作所為,最終死於曹操的刀下,也是很無奈的。
不過曹操親自送陳宮處斬,並告知陳宮你母親就是曹操的母親,我會為老母親養老送終的,這也算是曹操對陳宮“捉放曹”的報恩吧!
-
15 # 杏林帥哥
曹操愛才,且不拘一格,象武將典韋,只是一介武夫,曹操用其所長,留在自己身邊,作貼身保鏢,謀士許攸,因在曹操戰勝袁紹的過程中屢獻奇謀,故居功自傲,對曹操多有言行不恭之舉,曹操不以為然。
陳宮對曹操有活命之恩,但是就在與曹操逃亡的途中,曹操因多疑而錯殺了呂伯奢全家,當陳宮責備他時,曹操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就是這句話,讓陳宮對曹操徹底失望,徹底傷心了!
在白門樓上,當陳宮被押到曹操面前時,曹操本想留下陳宮,但陳宮意無反顧,“左右牽之不住”,“操起身泣而送之”。
能讓曹操流淚的人物,《三國演義》中屈指可數:郭嘉、典韋……而陳宮,能讓曹操“泣而送之”,足見,他是真心想留下陳宮的!
-
16 # 聽雪說史
《三國演義》陳宮被曹操捉住,曹操是否真心留陳宮?他倆的交情如何?
曹操捉住陳宮,當然不是真心留,而是必須要殺掉。至於他倆的交情可以說沒有好、壞之分,有共同的利益則是友,利益發生分歧則為敵,利益不斷髮生變化則二人的關係不斷變化。
先說一下為什麼曹操捉住陳宮,不是真心留,而是必須要殺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第一,大家都知道曹操處理一切事情的原則是“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想那陳宮雖曾有恩於曹操,但這並不能成為曹操不殺他的理由。興平元年(194年)陳宮聯合其他人迎呂布入袞州,袞州對於當時的曹操相當於戰略基地,失去對袞州的控制,這使曹操在戰略上處於被動地位。這種傷害對於曹操的雄圖大業是幾乎致命的,再加上陳宮輔助呂布在和曹操的幾次戰役中好幾次差點要了曹操的性命!曹操對陳宮恨之入骨。
第二,曹操在政治戰略上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手下文臣武將之所以跟隨曹操,也基本上是因曹操能“挾天子”所以可圖功名。陳宮處事不為功名,只為“大義”,無論他的捉、放曹操,還是他引曹操入袞州,以及後來引呂布入袞州都是為此。這點陳宮和曹操手下的其他人不同,曹操本身是隻要天下而從不顧及“大義”的人,當然也給不了陳宮心中所想的“大義”。曹操和陳宮二人對於這點都心知肚明。曹操和陳宮沒有共同的奮鬥目標,所以曹操留陳宮沒有用!既不能留,陳宮如走則必為他人所用而成後患,所以必殺之。
在白門樓前殺陳宮時,曹操對陳宮的挽留只不過是做樣子給天下人看,如若真留就絕不可能是那個樣子,想想看曹操是怎麼留關羽的?
再說一下他倆的交情為什麼沒有好、壞之分,有共同的利益則是友,利益發生分歧則為敵,利益不斷髮生變化則二人的關係不斷變化,這要依據他們之間發生的四件事來說明。第一,曹操獻刀刺董卓,被天下通緝,凡捉拿曹操者,賞千金,封萬戶侯。這是曹操的義舉,天下忠義之士人人敬仰。曹操逃到中牟被陳宮所捉,陳宮仰慕曹操的大義,又為曹操的英雄氣概所折服,拋家舍業追隨曹操共赴前程。這時的陳宮不瞭解曹操本性,他追隨曹操是自以為得遇明主,曹操對陳宮只是有了個幫手,感激?不可能有!自古英雄做事從來不考慮個人感情,更何況曹操這個天下奸雄?此時曹操和陳宮暫時有共同的利益所以二人是友。
第二,曹操和陳宮在逃亡的路上路過呂伯奢家時,曹操因誤會“殺豬”一事,先殺呂伯奢家人是由於誤會,後殺呂伯奢是為防後患的無耐之舉。此事從人情上講是為不義,但也把曹操的奸雄謀略表露無遺。陳宮自知和曹操並非同路之人,便離曹操而去。此後曹操和陳宮二人利益上出分歧所以二人為敵。當然這事只是在《三國演義》有寫,於正史中並無記載。
第三,史書有載,對於袞州,陳宮是先迎曹操而助曹操奠定軍事基礎,後因曹操處死袞州幾個名士而心寒,又乘曹操東征之機引呂布進袞州而害曹操,此事上陳宮可說是講“義”為“義”,可又何嘗不是反覆無常?陳宮在輔助呂布的時候也是不潰餘力對曹操進行打擊,情面也是沒有半分!圍繞袞州,曹操和陳宮二人是先友後敵。
第四,白門樓是曹操和陳宮了結多年恩怨的地方。他二人算是久別重逢,這場面《三國演義》中寫的很精彩:
徐晃解陳宮至。操曰:“公臺別來 無恙!”宮曰:“汝心術不正,吾故棄汝!”操曰:“吾心不正,公又奈何獨事呂布?”宮曰:“布雖無謀,不似你詭詐奸險。”操曰:“公自謂足智多謀,今竟何如?”宮顧呂布曰:“恨此人不從吾言!若從吾言,未必被擒也。”操曰:“今日之事當如何?”宮大聲曰:“今日有死而已!”操曰:“公如是,奈公之老母妻子何?”宮曰:“吾聞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於明公耳。吾身既被擒,請即就戮,並無掛念。”操有留戀之意。宮徑步下樓,左右牽之不住。操起身泣而送之。宮並不回顧。操謂從者曰:“即送公臺老母妻子回許都養老。怠慢者斬。”宮聞言,亦不開口,伸頸就刑。眾皆下淚。操以棺槨盛其屍,葬於許都。後人有詩嘆之曰:“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樑材。輔主真堪敬,辭親實可哀。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臺!”
陳宮是自知必死所以一心求死,曹操是一心要殺而假意挽留,真是一出好戲!!後來曹操果然好生照顧陳宮一家老小,一是英雄處事風範,一是做給天下人看!此事上二人可說是友!
聽雪之無聲,察萬物未動之機。聽雪者評說三國往事僅僅是道聽途說,正應那句“看三國流眼淚,替古人擔憂!”。
-
17 # 心吾700
三國演義中陳宮被曹操捉住,曹操是否真想留陳宮,他倆交情如何。《三國演義》中的陳宮是被作者放在陪襯的角度來描寫的,從中牟縣捉放曹,人們第一次認識陳宮是位大仁大義之人,為結交曹公棄官而去。在呂伯奢莊上看到曹操先誤殺到斬盡殺絕,意識到此人心地奸詐險惡不可交,毅然決然離他而去,表現陳宮對是非曲直涇渭分明。扶助呂布,言不聽,計不從,反映出呂布愚蠢和剛愎自用。白門樓遇害,陳宮視死如歸大義凜然,呂布則貪生怕死苦苦哀求。所謂冰碳不同爐,曹操不可能留一個瞭解自已心理底細的陳宮在身邊,大政治家更無交情可言。生死無二志,空負棟樑材。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臺。陳宮,在《三國演義》中是以歌頌者來刻畫的。
-
18 # 上策視覺
陳宮堪稱是整部《三國演義》中品格最為高尚的人。
而曹操是一位用人唯才是舉,不拘品格的人。先不說他們之間的恩怨,曹操瞭解陳宮是個極為出色的謀士,只是跟錯了老大而已,在處死了呂布之後,首犯服誅,曹操對陳宮已經沒任何恨意了。所以首先可以肯定,曹操是誠心誠意要招降陳宮的。
但陳宮高潔的品格使他不允許自己再與曹操這種有人格缺陷的人在一起。正是這種對曹操潔癖般的蔑視,使他放棄了活下去的念頭,從容赴死!
-
19 # 路遙lgy
說《三國演義》裡,曹操想刺殺董卓不成,跑出洛陽直到中牟縣(今鄭州中牟縣),被縣令陳宮抓住了。聽說曹操因刺殺董卓“為國除害”不成,要回家鄉“招天下諸侯共誅董卓”。陳宮十分感動,立即棄官跟隨曹操去幹大事業去了。
在走到呂伯奢家時,曹操先’誤殺了他的家人,後來又殺了呂伯奢。“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陳宮感覺曹操是“狼心之徒”,於是,與曹操不辭而別了。
後來,曹操打敗了呂布,俘虜了呂布,陳宮等人。曹操面對曾經的救命恩人陳宮,百感交集。曹操說,公臺平時自覺得計謀好,今天如何?陳宮指著呂布說,但坐此人不從宮言。以致於此。若其見從,亦未必為禽之。
曹操笑道:“今日之事,當云何”?宮曰:“為臣不忠,為子不孝,死自分也”。曹操曰:“卿如是,奈卿老母何”?宮曰:“宮聞將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曹操曰:“若卿妻子何”?宮曰:“宮聞將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妻子之存否,在明公也”。
曹操聽了陳宮的話,無言以對。宮曰:“請出就戮“。陳宮隨即走出大帳,曹操留著眼淚送陳宮,陳宮連看都不看一眼。陳宮英勇赴死。
很明顯,曹操與陳宮談這麼多,當然是真心想留他的。以小說來說,陳宮是救過曹操性命的,他看曹操有大志,辭職跟隨,曹操當時只是逃犯,事業還是空談中,陳宮不光救他,而且丟掉一切隨從而去,應該說,這是一種知己的交情。
歷史上陳宮與曹操的交情可以說是知己,無話不談。在青州市陳宮幫曹操很多,陳宮與曹操的決裂,是因為曹操殺了陳宮以好友邊讓,還有,曹操為報父仇,將徐州屠城,是陳宮選擇離開的。
陳宮英勇赴死,其骨氣,其氣節是曹操感動。而陳宮的才華更是曹操所佩服所需要的,所以曹操真心想留陳宮是毋庸置疑。
-
20 # 牡丹梅花鑫森淼
毫無疑問,曹操是真心想要留下陳宮。陳宮是第一個投奔曹操的人。
曹操刺殺董卓失敗,逃回家鄉,路過中牟縣,被守關軍士抓獲,當時的縣令正是陳宮,他認得曹操,聽到曹操要反董卓,陳宮辭去縣官職務,和曹操一起更衣易服,各背一把寶劍,乘馬投奔曹操故鄉。
路過成高,天色已晚,曹操和陳宮來到曹操父親的結義弟兄呂伯奢家裡住宿,呂伯奢熱情款待曹操和陳宮,曹操聽到有人說:“縛而殺之。”曹操以為這家人要殺的是曹操和陳宮,所以不問青紅皂白,不問男女老少,把呂伯奢一家八口全殺了,後來看到一隻豬綁在那裡,曹操才知道他們要殺的是豬,才知道錯殺好人,兩人逃走,路上遇到呂伯奢買酒菜回家,問他們為什麼要走,曹操怕呂伯奢報仇,把呂伯奢也殺了。陳宮看見曹操太狠毒,本想殺了曹操,但因為曹操反董卓,殺了曹操也是不義,所以陳宮一個人半夜離開了曹操。
離開曹操,陳宮先投奔東郡,做了東郡從事。曹操的父親因為陶謙好心幫忙,派黃巾軍出身的部將張闓護送曹操的爹曹嵩和弟弟曹德一家老小四十多人搬到兗州,在路上,張闓殺了曹操的爹一家老小,搶奪他們的財寶走路。曹操因此恨陶謙,發誓洗盪徐州,徐州百姓因此遭難。
陳宮和陶謙交往很厚,陳宮看見曹操殺害百姓,來到曹操大營,告訴曹操是張闓殺了曹操的爹,不是陶謙的主意,跟陶謙沒關係。問曹操:州縣百姓和曹操有什麼仇?陳宮請曹操三思,殺之不祥。曹操大怒說:“公昔棄我而去,今有何面目復來相見?陶謙殺吾一家,誓當摘膽剜心,以雪吾恨!公雖為陶謙遊說,其如吾不聽何!”
曹操不聽陳宮的話,責怪陳宮當初離開曹操,陳宮覺得沒面子見陶謙,所以他投奔張邈。
呂布自從殺了董卓,因為李傕、郭汜等把持長安,把持朝政,呂布離開長安,逃出武關,投奔袁術,袁術不肯收留呂布,呂布又投奔袁紹,袁紹收留呂布,呂布幫助袁紹在常山打破張燕,呂布慢慢地傲慢起來,袁紹想殺了呂布,呂布又投奔張楊。當時有個叫龐舒的人私藏呂布妻小,知道呂布在張楊處,把呂布妻小送還呂布。被李傕、郭汜知道了,他們把龐德殺了,寫信叫張楊殺呂布,呂布沒奈何,離開張楊,投奔張邈。
在張邈這裡,呂布和陳宮走到一起。曹操攻打徐州,陳宮建議和呂布攻打曹操的兗州。所以曹操不得不放下徐州,轉身攻打呂布。從此陳宮跟定呂布。
曹操在白門樓抓住呂布以後,陳宮也被抓。生死關頭,曹操其實並不想殺陳宮。陳宮為陶謙說情的時候,曹操是在氣頭上,所以沒好話。在這個時候,曹操是真心想留下陳宮,但陳宮恨曹操太狠毒,不想投降曹操,毅然赴死。曹操問陳宮為什麼跟隨呂布,陳宮說:“布雖無謀,不似你詭詐奸險。”曹操問他老母妻子怎麼辦?陳宮說:“吾聞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於明公耳。吾身既被擒,請即就戮,並無掛念。”曹操答應把陳宮的老母妻子帶到許都養老,陳宮不說話,伸頸就刑。大家都流淚,曹操把陳宮葬在許都。
曹操是真心敬重陳宮。
回覆列表
陳宮在年少的時候就很有名了,後兗州來他的才華被曹操知道,於是曹操就尋其到自己的麾下效力,而陳宮也沒有辜負曹操的厚望,到了曹操麾下以後,層為他出謀劃策,最終奪取了兗州的控制權。
但是後來陳宮與張邈等人趁著曹操征討徐州的時候,將呂布給應接到了兗州。後來曹操帶領自己的大軍打了回來,將呂布給打敗,陳宮就追隨者呂布逃向了徐州,投奔了當時的劉備。後來呂布又背叛劉備,但是最好還是被劉備和曹操聯盟給打敗了,而呂布則在白門樓被殺,至此一代猛將就此隕落。當時陳宮作為呂布的謀士其實也在白門樓,當時呂布死了以後,曹操就勸說陳宮再次投靠自己,可是當時的陳宮卻寧死不屈,寧願死也不投降曹操。那麼為什麼陳宮寧願死也不投降曹操呢?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是陳宮掀起的叛亂,正是因為他,才讓兗州的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曹操東征的時候,陳宮藉此機會將呂布迎進了兗州,當時的戰火可以說是席捲了整個兗州,因為當時陳宮是有預謀的,所以在叛亂髮生後,兗州地界內多個地方響應陳宮號召發動叛亂。可以說,一時之間,曹操已經無法控制住兗州了,當時也只剩下三個城池還插著曹操的大旗。
陳宮不僅有謀略,而且他很會用兵,在曹操回來征討呂布想要奪回兗州地盤的時候,陳宮曾多次用計謀將曹操的軍隊擊敗,不過最終還是被曹操用妙計將他們打敗了。而在這場戰鬥中,陳宮呂布與曹操的大軍整整対持了三個月,兗州各地更是戰火連天,當地百姓可以說是民不聊生啊,而這所以的一切皆因為陳宮而起,兗州在當時可以說是曹操的大本營,陳宮如果投降,他該如何面對兗州的百姓呢?
其次陳宮與曹操早已接下了仇恨,根本無法化解。陳宮在很早的時候就投奔了曹操,那時候曹操剛剛建立自己的勢力,可以說陳宮也算是曹操麾下的一名老將了。在當時他對曹操可以說是盡心盡力了。透過一些手段,陳宮為曹操爭取了兗州刺史的位置,後來曹操評定了兗州的黃巾軍,才使自己的勢力強大了起來,而且也在兗州站穩了腳跟。但是後來陳宮卻謀反曹操。這是因為當時在兗州幾個名流人士公開貶低曹操,當時曹操一怒之下就將他們殺死了。而陳宮因為年少就出名,他曾與很多名流人士交上了朋友而且關係非常的要好,曹操所殺的那幾個人中就有他的好朋友,陳宮非常重視友誼,就此與曹操接下了仇恨。所以當時他才反了曹操,而在自己失敗後,依舊不投降曹操。
最後曹操殺死邊讓,讓陳宮害怕。在曹操殺死的幾個名流人士中,曾有一個人叫邊讓,他以才名卓著被人熟知,當時的邊讓不僅在名流中出名,就連當時的大將軍何進都非常欣賞他,甚至還讓他進宮做官。這對於當時的名流來說,簡直就是他們的模範啊。但是就這麼一個人才卻因為討論曹操的身世被曹操狠心的殺死了,在當時曾引起很多文人的恐慌。而陳宮是一個文官,自然也是文人士大夫的一員。可以說邊讓的死讓他心生恐懼,他很擔心待在曹操身邊指不定哪天說了不該說的話就被曹操給殺死了。所以陳宮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投靠曹操的,寧願自己死也不會。
從上面這幾點可以看出,陳宮與曹操可以說是有很大的矛盾的,甚至這些矛盾到了無法解決的地步,在當時即便是陳宮想要投奔,以這些因素也不允許他再投靠曹操,所以在宮樓的時候,陳宮作為戰敗的謀士,在無法投降曹操的情況下,也只能就這樣自殺了。但是這樣一個人才自殺缺失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