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歷史有知社

    唐太宗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奪得了皇位,但其明白難以消除其逼父、弒兄、殺弟、屠侄的一系列惡行對當時及後世造成的極其惡劣影響,而李世民本身又尤其在乎身後名。終於有一天強忍不住向史官索看實錄,當發現實錄中如實地記錄著自己的種種不堪後。李世民為了挽救彌補自身的形象與聲譽,一方面透過篡改實錄,弱化其父李淵的開國地位、將李淵虛化,更是把建成、元吉描述的猥瑣不堪、懦弱無能,而將取隋代立、平定群雄的功勞攬為己有,把玄武門之變描述成受到太子建成、齊王元吉所逼,自己迫不得已為自保才採取的行為。另一方面透過勤政、德政一系列措施盡力地成為一位明君、聖君以讓後人淡忘自己的不光彩的一面。

    建成、元吉也遠非如唐朝史書中描述的那樣不堪,攻佔長安、平定劉黑闥都是建成的功勞;李元吉也驍勇過人(曾與尉遲敬德比試武藝),從李世民東征群雄多立戰功,在玄武門之變中更是差點以弓弦勒死李世民。而再從太子府的幕僚中更不乏魏徵、王珪這般耿直的大臣也可以推知太子李建成絕非宵小之人。

    由於秦王李世民長期統軍出征,使得其身邊不但聚攏了許多能征慣戰的武將同時也聚攏了不少出謀劃策的智囊。在李淵的縱容之下,秦王府的實力也構成對建成承繼帝位的實實在在威脅。魏徵因此多次勸建成先下手除去秦王李世民,然建成終未能下手,結果與齊王李元吉死於玄武門。

    其實論除去對方的機會,建成的機會顯然要遠遠大於李世民的機會。建成作為太子,手中可供支配的資源顯然比秦王李世民要多的多,再加上又得到齊王李元吉的支援。太子府加齊王府的實力對比秦王府是佔壓倒性優勢的。如果李建成想要直接以武力的手段除去李世民的話,甚至都不需要像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那樣的陰謀。直接率領太子府與齊王府的兩府兵馬攻打秦王府就可以除掉李世民了。

    然而建成遲遲下不了手,我認為不外乎有三方面的原因;一、建成已經是太子,李淵年歲已高,只要小心謹慎,熬到李淵駕崩,自己承繼帝位,再剪除李世民的威脅就不費吹灰之力。二、如果自己以不正常手段除去李世民,那麼自己將揹負殺弟的惡名,這在講究仁義孝道治國的儒家傳統裡,即便自己登上皇位,那麼也將是德行有虧的皇帝,自己會給臣民一個極為惡劣的表率,那麼治理國家也將困難重重。三、以武力除去李世民,造成兄弟相殘,在儒家的法理裡就喪失了承繼帝位的法統。畢竟天下還掌握在李淵的手中,兵變成功又是小概念事件。搞不好,即便除去李世民,承繼皇位的也不是自己,而自己不過是為別人作嫁衣裳。出於以上三方面的原因,所以不論魏徵他們怎麼勸,建成不會先下手。

    反觀李世民方面;一、建成的太子帝位極為穩固,況且建成還有五個兒子存在。 所以李世民按正常渠道承繼皇位的可能性近於零,所以其要想承繼皇位只能依靠武力奪取。二、要想提高兵變成功的可能性也必然要選擇在李建成繼位之前,因為一旦李建成登上皇位,以李世民與李建成的目前關係,李建成必然會剪除秦王府的羽翼,不會給自己機會。而同時李建成與自己也變成了君臣關係,自己及幕僚再謀求帝位就屬於叛逆而遠非兵變奪嫡那麼簡單,甚至自己的幕僚去歸順新皇那也是名正言順的,而叛逆是滅族之罪,那時秦王府的人心就容易散了,再行叛逆的話無疑痴人說夢。三、李淵晚年沉迷酒色,對國家的控制力已大為減弱,而李建成的班底又不能此時接班。所以在權力交接之際,自己才有成功的可能。所以李建成與李世民之間的兄弟相殘必然是由李世民先動手。

    李世民雖然想盡力抹除玄武門之變的負面的影響,但事與願違。當輪到自己兒子時,自己更是絞盡了腦汁,先是太子李承乾預謀刺殺魏王李泰不成,後又勾結侯君集等人陰謀效玄武門舊事逼李世民退位,事敗被廢。李泰也同時被貶。李承乾之所以會被逼鋌而走險就是怕李建成的遭遇落到自身的頭上,所以身為太子也感不到安全。可以說太子李承乾的謀反對李世民來說是現世報。李世民後來雖寵愛吳王恪,但吳王恪非嫡出。從命名上來看,長孫皇后的三個兒子,承乾、泰、治,都寄託著治國的願景在裡面。皇位也只該在這三個皇子中選擇。而吳王恪生母為隋煬帝女,大臣對有隋煬帝血統的吳王恪必然心有餘悸。從命名上來看,吳王恪及其同名弟蜀王愔,恪與愔都有恪守本分之意在裡面,與皇位無緣。所以皇位落到了相對比較平庸懦弱的晉王李治手中,不僅皇權就旁落於武則天之手,李唐宗室幾乎被武則天屠戮殆盡。

    李世民雖透過血腥手段登上了帝位,然心常不自安,時常做噩夢,睡不好覺,一段時間需要秦叔寶與尉遲敬德來給自己站崗才能睡得著。晚年自己的兒子們又效自己當年手足相殘之事,李世民一度感到痛不欲生,曾幾度都想自殺。後就只能寄食於丹藥以求緩解痛苦,最終卻中毒殞身!

    因為在大唐平定天下之後,歷史又給了李建成平定劉黑闥再次起兵的機會,讓我們見識了李建成也是具備統帥才能的。而歷史在給了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的機會的同時就不可能給了李建成開創另一個盛世的展示。而我們如果僅憑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就去認可玄武門之變的話,那麼我們就會欠李建成一個公道。

  • 22 # 歷史雜貨鋪

    在玄武門之變之前,李建成的確是有更多的機會除掉李世民,可是他絕對不會那樣去做,準確的說李建成沒有想到李世民會這樣去做,或許也想過,可他也沒想到李淵還活得好好的,李世民就急不可耐的發動了政變,某種程度上說,李世民突然發動政變,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李淵,並不是因為李建成。

    玄武門事變並不是李世民精心策劃的,在政變的前一天,李淵將李世民叫到跟前,意思已經表達的很明確,要收回李世民的所有權利,李世民比較聰明,他立馬看出苗頭不對,於是他想了個計謀,他說李建成和李元吉與李淵的妃子有染,用這個藉口暫緩一下奪權之事,李淵便讓他們兄弟幾人第二天一起來對峙。

    當天晚上李世民便決定一定要政變,否則自己毫無機會,於是乎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玄武門之變在第二天便發生了。李世民突然暴起與李建成打成一團,雙方勢均力敵,畢竟面聖總不可能帶太多的人,李建成也沒想到自己的兄弟怎麼突然這樣。根據記載勤王部隊到達現場,李世民的人告訴他們兄弟二人起了爭執,不讓他們參與,自古以來外人都不會去參與帝王的家事。

    太子的軍隊也到了現場,他們可不管立即開始攻城,最終城池還沒攻下,李世民便拿著李建成的頭站在了城牆之上,至此李世民政變成功。其實在玄武門政變之前,李世民並不是像大家所瞭解的那樣,李建成一直是李淵定下的繼承者,李建成的功勞也很大,很多人說大臣中支援李世民的人更多。

    在真正的歷史上,大臣幾乎一邊倒的支援李建成,李建成也不是個無能之人,相反的他和李世民一樣非常的有才華,在絕對的優勢之下,李建成根本沒有想到李世民會那樣做,而且他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下一任皇帝,他也不會無故去殺自己的兄弟。

  • 23 # 巫女阿滿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李建成沒有先下手為強,這是李建成慘死李世民笑到最後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因為當時的李世民,實力是遠不如李建成的。

    李世民府上只有八百衛士,李建成的東宮卻有兩千號為長林兵的兩千長安惡少年,而且他還有羅藝支援的三百驍勇善戰的猛士,再加上李元吉府上的護衛,正面肛的話,李世民大機率不是對手。

    那麼李建成為什麼沒有先下手為強呢?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好解釋,因為他沒這個必要,發動宮廷政變一般都是狗急跳牆的做法。李世民為什麼悍然發動宮廷喋血政變?那是因為他已經被李建成李元吉李淵三人聯手逼到了狗急跳牆的地步。他再不動手,李建成一旦繼位,等待他的要麼是幽禁終生,要麼就是直接廢殺,天策府的謀臣猛士們也會一個個的被加以各種罪名或殺或貶清理出去,當時不是已經有這種苗頭了嗎?所以李世民已經不能等了。

    但是李建成還沒有到狗急跳牆的地步啊。他還是大唐王朝國之儲君,再加上父親李淵的支援,在正常情況下,他其實是穩操勝券的,他何必要發動宮廷政變呢?除了給自己帶來殺弟的不良名聲之外,還有可能讓父親對他印象大大變壞。我還在的時候,你就忍不住了,我要是真走了,你是不是要把我剩下的兒子全都幹掉。從這點來說,是有點得不償失的。

    當然,從情理來說,李建成的做法好像沒錯,不過輸了就是最後的原罪。這還是李建成對李世民認識不深刻,他沒有意識到太子之爭已經是你死我活的態勢,他只知道自己可以慢慢接班,卻沒怎麼考慮李世民的情況,沒想到李世民已經被逼到了什麼地步。

    這已經不是一兩個人的戰爭,就算李世民顧念手足之情不想做得太絕,那些天策府的謀臣猛士們也會逼著他動手的。是啊,不動手,為了天家顏面,李世民或許還能保住性命,他們那些人,其實是基本可以預見到結局的。

    所以,對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李建成還沒有被逼到非要靠暴力手段結束這場太子之爭的時候,他沒有深刻意識到他和世民之間已經是你死我活的地步,他只知道自己還有退路,卻忘了李世民的路已經被他和李淵李元吉聯手堵死了。

    感謝閱讀,敬請關注!

  • 24 # 雨霽視角

    秦王李世民透過玄武門之變走上了權力的中心,開啟了唐朝貞觀之治的盛世!

    自古皇位就是透過競爭而獲得的,李淵推翻了隋而建立了唐,而作為長子的東宮太子李建成,卻沒有順風順水的走向他的皇帝寶座。

    在太子之位的李建成慢慢的感覺到了來自秦王的地位威脅,李建成也想徹底瓦解李世民的勢力,但是需要一套完整的有效的措施來對付打擊秦王勢力,太子團第一智囊魏徵提出了做掉李世民的方案,但卻被李建成否決了!

    秦王多年征戰,身邊聚集了一大堆能人武士,例如尉遲敬德、程咬金、秦叔寶等,齊王李元吉認為,秦王府勢力過大,要想成功打擊秦王,就必須要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只要殺掉了李世民,他身邊的人也就自然樹倒猢猻散不堪一擊了!

    皇權之爭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在這場鬥爭中最終的結果註定只能有一個人活下去。

    歷史的走向往往只是一個念頭,就走向了一個相反的方向!

    李建成為什麼沒有采納這個方法呢?

    在李建成看來他已經是東宮太子了,具有合法的繼承權。只要他老爹李淵龍御歸天,他就可以合情合理合法的登上皇帝的寶座,那時候李世民只能作為一個藩王俯首稱臣。

    而他現在首要做的就是保護好自己的太子之位,不讓你李世民的勢力超過自己就可以了!

    李建成這樣的做法屬於典型的防守反擊法,不過李建成有這樣的想法也就容易理解了,中國古代政治講究“逆取順守”。

    當你處“在野”的位置的時候,可以使用任何陰謀詭計,巧取豪奪,各種栽贓陷害等手段都可以用上,只要能夠多奪取到統治地位。但一旦坐上了統治者之位,就有了作為天下之主的義務,必須為天下的興亡繁榮而擔負責任。

    在明白了逆取順守的道理之後,李建成就絕對不會想要去做掉李世民了,首先秦王的勢力強大,要想殺掉秦王,絕對是一場政治鬥爭,同時還可能是一場武力戰爭,發動這樣一場鬥爭,對李建成的政治仕途是有絕對風險的,鬥爭是否能贏,李建成是沒有絕對把握的。

    其次即使成功將李世民擊倒,接下來也需要去承受他老爹李淵的問責,也許太子之位反而會落入他人之手!

    也許李建成一開始就想錯了,他以為憑藉著太子的身份就能成功的走向皇位,就算他穿上了龍袍,坐在龍椅上,李世民就能乖乖的俯首稱臣嗎?

  • 25 # 風塵講歷史

    玄武門之變是唐太宗李世民發動,旨在除掉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事變。這也是唐太宗逼不得已才鋌而走險,因為這個時候的太子勢力已經非常大了,如果李世民再不採取行動,可能會被人處之而後快。但其實李建成在玄武門之變前都有很多機會除掉李世民,不過由於他優柔寡斷的性格,都沒有先下手為強。

    李世民在登基後不計前嫌,把許多有才能的人都收為己用,其中就包括了太子舊臣魏徵。魏徵曾跟李世民說“如果太子當初聽我的建議的話,陛下也許就不會活到了今天”。可見魏徵在給太子當差時也是盡心盡力輔佐太子的,並且提出了先對秦王下手的建議,可惜李建成沒有采納這個建議,可能還是顧及他與李世民之間的兄弟之情吧。但是身在帝王之家,哪有什麼兄弟之情可談,李世民比李建成狠心,所以他成功了。

    李建成不對李世民下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自信能夠控制朝中局面,畢竟當時不僅齊王李元吉支援他,唐高祖李淵也支援他,朝中文武大臣更是不敢與太子作對,既然李建成擁有這麼多人的支援,自然不用擔心李世民,雖然他處處擠兌李世民,但也沒想加害於李世民,他也認為他們兄弟之間還沒到劍拔弩張的地步,可惜他錯了。

    李世民既然發動玄武門之變,那就意味著他們的兄弟之情走到頭了,可是李建成此時還是太心軟。他本有機會射殺李世民,可是他終究沒有拿起武器對他的二弟下手,反而還阻止李元吉反擊的命令,這時他還奢望著他與李世民之間的那點兄弟之情能起作用,感化李世民。但是當李世民對他舉起弓箭時,他還是慌了,甚至還從馬上跌落了下來,最終因為自己優柔寡斷和心軟的性格被一箭射死。

    本來當初李元吉就建議李建成殺掉秦王,甚至還制定了周密的刺殺計劃,還願意代李建成下手,可是李建成還是猶豫不決,覺得在李淵面前殺秦王會有不測,就這麼喪失了一次絕佳的機會。李世民也是抓住了李建成性格上的弱點,毫不猶豫的發動玄武門之變,而婦人之仁的李建成最終還是鬥不過李世民,成為了刀下鬼。倘若李建成能聽從魏徵的意見,或者能同意李元吉的計劃,那麼登上皇位的肯定是他,說到底還是被他自己的性格害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24歲想矯正牙齒,一定要拔牙才有效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