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古早的事
-
22 # 老馬飲濁酒
于禁是個倒黴孩子,龐德是不得不求死,于禁是因為手下的將士,不能死。于禁遇到曹操喜歡的關羽,投降輸一半吧,曹操喜歡關羽,曹操喜歡于禁,于禁投降認輸,本來沒什麼,應該會被放回去,對著曹操大哭一通,也就沒事吧!人倒黴了,沒辦法,關羽還沒來的及處理于禁,自己死了,後來喜歡關羽和于禁的曹操也死了,這下於禁是徹底沒得救了,偏偏曹丕是是個小心眼,他連曹洪都不肯放過,何況于禁。其實于禁投降關羽,並不是該死不死,但是曹操死的時候,他可以自殺,並要求孫權把自己的屍體送回去,給曹操陪葬,也能挽回顏面。這個時候,他真是該死不死,活著受罪。
-
23 # 蒼茫大地顧煒斌
一、于禁是曹操最倚重的大將之一,他原是曹軍將領的傑出代表,曹操對他恩寵有加。
于禁字文則,泰山郡巨平縣人。黃巾軍起兵,鮑信招兵,于禁參軍。等到曹操兼兗州牧時,于禁就投奔曹操,在將軍王朗手下任隊長。王朗向曹操舉薦于禁,說于禁是大將之才。曹操召見於禁,交談後任命他為軍司馬,派他赴徐州,攻打廣威,升陷陣都尉。又隨曹操到濮陽徵呂布,于禁放單飛在城南攻破呂布兩支部隊,又在須昌大敗高雅(覽?),又隨曹公馬不停蹄攻下壽張、定陶、離狐,雍丘,征討黃巾軍劉闢、黃邵等部,屯兵於版梁,黃邵等夜襲曹營,于禁率部斬殺黃邵,迫敵部投降。昇平虜校尉,又隨曹公在苦縣包圍橋蕤,斬殺橋蕤等四將。又隨曹操攻宛縣,逼降張繡。後張繡因人妻殺手曹操霸佔他美貌嬸嬸,復叛,曹操貼身保鏢典/韋、兒子曹昂掛了,曹操一敗回舞陰。魏軍大亂,只有于禁約束幾百名部下,從容撤退,曹操對他更為敬重。封他當益壽亭侯。于禁隨曹操攻張繡,在下邳捉呂布,在眭固幹掉眭固。曹操與強敵袁紹對峙,于禁自薦為先鋒,率二千卒守延津御袁紹,曹公返官渡。劉備佔徐州反叛,曹操平叛,袁紹趁機攻延津,于禁擊退他,于禁又和樂進率五千步騎軍攻擊袁紹其它營壘,焚燒袁紹三十餘營壘,殺、俘袁軍五千餘人。曹操又令于禁單獨率軍屯原武城,又攻破袁紹在杜氏津的其他營寨,于禁升裨將軍,隨曹公返官渡,曹袁築土山對峙,袁軍射死射傷曹軍多人,軍營恐懼,于禁督守土山死戰,袁紹大敗,于禁升偏將軍,平定冀州。冒豨復叛,被于禁擊敗,儘管冒豨是故人,于禁仍與之訣別,依曹公將令斬殺。曹操愈加敬重於禁,東海平定,升于禁為虎威將軍,後又斬殺陳蘭、梅成。曹操下令增邑二百戶,共食邑一千二百戶。于禁與張遼、樂進、張郃、徐晃是曹公的五子良將,于禁帶兵秋毫無犯,因此賞賜特重。于禁奉曹公令,率幾十騎衝進朱靈軍營,奪朱靈兵權,朱靈軍竟不敢動,全軍震服。于禁升左將軍,假節鉞,又分食邑五百戶,封其一子為侯。
二、于禁投降關羽,是曹魏的奇恥大辱,于禁自然慚愧異常。
襄樊戰役,關羽以水為兵,水淹魏軍統帥于禁的七軍。先鋒、西涼降將龐德寧死不降,而曹軍老人、標誌人物,被俘的大帥于禁竟兩腿缺鈣,降了關公。曹操聽說後,哀嘆良久,說:我瞭解于禁有三十年,哪裡想得到臨危處難,他反而不如龐德呢!後來關公前被徐晃擊敗,後被呂蒙偷襲荊州老巢,關公父子被呂蒙斬殺,曹丕受禪登極,孫權為自保自稱藩國,將於禁送回魏國。于禁本就內疚異常。
三、曹丕又對他竭盡羞辱之能事。
文帝召見鬚髮斑白、形容憔悴的于禁,流淚叩頭。曹丕假意用荀林父、孟明視的事安慰他,委他為安遠將軍。假意要讓他出使吳國,讓他先到鄴城拜謁魏王墓。而曹丕早已讓人在陵堂畫上關羽戰勝、龐德憤怒不屈、于禁乞降的圖畫。作為曾經風光無限的常勝將軍,于禁慚愧憤恨,不久發病而死。曹丕儘管為了籠絡人心,仍讓其子襲爵,封益壽亭侯。而追諡于禁為厲侯。讓于禁死後也揹負罵名。曹丕這個人,人品真的不行,把老子的妃子們盡數霸佔,兄弟曹衝莫名夭亡,曹植、曹彰也倍受精神折磨,連甄妃也始亂終棄,死得極慘!
後人感嘆于禁,寫詩云:
三十年來說舊交,
可憐臨難不忠曹。
知人未向心中識,
畫虎今從骨裡描。
有時候,人真的生不如死啊!與其這樣,當初還不如像龐德一樣,挺一下,不也就過去了?所謂:腦袋掉了,碗大的疤!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到時,曹丕再不是東西,也會表彰你,追諡為“烈侯"或“忠侯"吧?早知今日,悔不當初啊!
-
24 # 無根樹花正孤
三國時期是東漢末年魏國,吳國,蜀國三個國家相互對抗的時期。那個時代有許多人都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統一大業,而於禁就是其中一個,他當時投靠了曹操,他把自己的生命都交給了曹操,可是在和關羽對抗的時候,曹操派他出戰,它確定為打不過關於而投降的關羽。于禁投降關羽的這段歷史成為了一段屈辱的歷史。這段屈辱的律師使得於禁一輩子都抬不起頭來。
于禁作為曹操的五子良將,沒有該有的節氣和骨氣我們觀察歷史不能戴著有色眼鏡,要學會把自己放在三國那個時期去看問題,想問題,這樣才能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當時的于禁作為一個將軍,而且是以曹操十分信任的一個將軍。他如果像關羽投降,這是讓世人十分驚訝的,也認為這是一種羞恥。 而歷史之中的于禁,就像關羽投降了。
當時的關羽,打敗了東吳,又認趁著勝利的機會向衛國進攻,而魏國在和關羽對抗的城池上沒有什麼好的防禦,使得關於水淹七軍一時間威震華夏,而曹操就想派遣一個大將軍來討伐關羽,如果說不能戰勝,至少也要抵擋住關羽的鋒芒。 于禁作為曹操的大將軍也是打過去多站的,他自認為自己不怕死不怕累,主動在朝堂上像關羽宣戰,向曹操請命,揚言要打敗關羽,保住魏國在荊州的一座城池。當時的關羽也十分器重於禁,因為他早年和他是朋友一起討伐過黃巾起義,知道于禁也是一個十分厲害的角色。
于禁在戰爭上敗給了關羽,還向他投降 在中國古代秦漢那個時期就有了也投降為恥辱的做法,這種做法傳到了日本發展為武士道,而日本在近代時期都一直拒絕投降中國古代就更不用說了,大家都把頭像當做恥辱。而於禁作為漢朝時期的名將卻向關羽投降,這是一種恥辱。當時的曹操交給餘靜的任務就是阻擋關羽北上,可是於靜太過輕敵,認為關羽不過如此和自己是屬於一個水平的人物,自己只要稍微認真一點不說能夠打敗關羽,至少抵擋關羽的進攻是沒有問題的,可是歷史之中的關羽,卻輕而易舉的打敗了于禁。
率領數10萬大軍失敗之後的于禁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逃跑到魏國等待曹操的發落,這一切都要看曹操的心情,畢竟失敗之後的將軍沒有幾個好下場,而另外一個選擇就是像關羽投降這樣雖然很恥辱很丟面子,但至少可以保住自己的一條性命。
投降之後,于禁在關羽身邊的生活歷史之中的于禁也確實像關羽投降的,但關羽十分器重他知道于禁的能力十分強大,這次投降是因為自己太厲害,但是關羽又不敢重用,他怕她突然帶著軍隊逃跑,所以一直把于禁關起來,等到東吳和曹操聯合殺掉關羽之後于禁。也被救了出來。
于禁被救援出來之後回到了魏國,曹丕表面上十分重視它,但其實內心十分惱怒,他認為他丟了魏國的臉面兒,於靜去拜謁曹操的時候發現曹操已經死了,就去拜訪曹操的墳墓,而曹丕的命令讓手下的人發出他投降的話,像于禁看到畫像之後。過了不久就羞愧而死。成為了歷史之中的一個笑話後是曹魏國家的武將,也沒有幾個人敢真正向蜀國或者吳國投降的。
-
25 # 簡單平凡123123
在三國時期武將投降其實不少見,比如張遼原先是呂布的手下,後來,呂布被曹操打敗,張遼歸順了曹操,成為曹操手下一員大將。
張遼雖然投降了曹操,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張遼並沒有因此遭到多少的罵名,而於禁投降關羽卻遭到了很大的唾罵,投降一事也讓于禁一輩子抬不起頭來。
這是為什麼呢?
曹操器重於禁,非常器重于禁,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
于禁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跟隨曹操,他跟著曹操南征北戰,由一個小人物發展成為大將軍,成為“五子良將”之一,這其中固然有自己努力的成分,但曹操的器重也是很重要的。在曹操的所有將領中,他是唯一一個擁有假節鉞的人。擁有假節鉞對於武將來說,那可是極高的榮譽。
曹操選派于禁和關羽交戰,也體現了曹操對於禁的認可。于禁為什麼會和關羽交手,最後投降關羽呢?當時關羽率軍攻打樊城,樊城守將曹仁快要頂不住了,他向曹操求助。面對曹仁的求援,曹操當然要派出大軍來幫助曹仁。
但那個時候,曹操剛在漢中打了敗仗不久,面對來勢洶洶的關羽,曹操手下的將領們都沒什麼信心。曹操於是自己指定將軍出戰,他選擇了于禁,曹操知道這一戰影響著曹軍計程車氣,他選擇了于禁出戰,體現了曹操對於禁非常的認可,認為他可以擔當此任。
可以說曹操對於禁很好,沒做什麼對不起于禁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於禁投降關羽,背叛曹操,自然會受到別人的指責。
投降關羽,不僅對不起曹操,也讓曹軍士氣大跌關羽在和于禁的交戰中巧妙的利用天時地利水淹七軍,大敗於禁帶領的大軍。
我們常說人比人氣死人,于禁和龐德兩人被活捉後的表現給人深刻的印象:龐德寧死不屈,最終被關羽下令處死;而於禁不是像龐德一樣寧死不屈,他選擇了投降關羽。
于禁的投降,首先對不起曹操,因為曹操向來很器重於禁,曹操沒有做對不起于禁的事,于禁是不應該投降關羽、背叛曹操的。或許是于禁很想要活下去,又或許是于禁還還有未完成的願望,但不管怎樣,他的這一投降給他招來了非常多的罵名。
另外,身為曹軍的大將軍,于禁的投降也讓曹魏大軍士氣大跌。本來漢中大戰曹操敗給劉備後,曹軍計程車氣就十分低落。曹操本想著于禁這次出征,能提振曹軍計程車氣,但沒想到于禁卻打輸了,更沒想到的是于禁身為大將軍,卻投降了關羽。于禁的投降,是對士氣的一個大打擊。
曹操在得知于禁投降的訊息後感嘆道:“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于禁的投降,給自己丟盡了臉,即便是後來于禁回到魏國,這一個汙點也使他一輩子抬不起頭。
回覆列表
于禁作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隨曹操南征北戰,可謂是戰功赫赫。深受曹操器重,且是曹操麾下外姓將領中唯一一個假節鉞(戰時若有將士觸犯軍令,可以不用請示,直接斬殺)的人。並被命為“五子良將”之首,可見其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可是在古代,兩方交戰,被縛投降者甚多,為什麼他投降了卻永遠抬不起頭呢?
我們都知道,三國時期有個叫“水淹七軍”的典故。那一戰,關羽可謂是霸氣側漏,威震四方。曹操都嚇得甚至要遷都。那時因曹仁被圍困樊城,于禁和龐德作為援軍去援救曹仁。出征前,龐德地位可不如於禁。但他可是個敢死先鋒,抬著一口棺材,說到,這要不裝自己的屍首,要麼裝關羽的屍首。可見其膽真肥,抱著要麼戰死,要麼勝利的心態。可見其對曹操的是如此的忠心,讓曹操甚是感動。後來于禁與龐德被縛,關羽勸降龐德說天:你哥龐柔在漢中為官,你降了我,也可以做個將軍。可龐德抱著視死如歸的樣子,對關羽說,他只效忠與魏王,寧願做賊人的鬼,也不做賊人的將。結果就被關羽殺了。曹操知道龐德的事蹟後,非常傷心,為之流涕,並封他的二兒子為列侯。而於禁被縛後,也沒掙扎下,就投降了。後來荊州失守,關羽被殺,于禁被孫權遣送回了魏國。
于禁回國後,便受到眾人的嘲笑,當時他已鬚髮蒼白消瘦了許多,曹丕表面上安慰他,並封他為安遠將軍。後來于禁拜訪曹操陵墓,曹丕派人將於禁戰敗投降等事畫於陵壁,于禁看到了,覺得無比羞愧,最後發病而死。
其實,于禁投降的時機不對,因龐德的寧死不降與自己的“貪生怕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可在死忘面前,又有幾個能做到寧死不降的。或許他真的怕死,又或者他是為了保住全軍的性命而降。總之,這樣一位功勳元老,最後卻是被以另類的方式,殘忍的凌辱致死,他的遭遇讓人報以深厚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