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澹奕
-
2 # 秉燭讀春秋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最早的時候,魏徵是瓦崗山的一個謀士,但他不被當時的副領導人李密重視,所出的計謀也不被採納。後來瓦崗山起義軍內訌,李密殺了原來的領導人翟讓。自己做了頭把交椅。後來,在關鍵的戰役中,由於李密指揮失當,加上人心浮動,後被大隋的宇文化及打敗。魏徵被迫投降了新朝——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畫像)
魏徵被分配到了太子府,太子李建成用魏徵為太子洗馬(太子冼馬是輔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員,從五品),太子對魏徵禮遇有加。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將李建成、李元吉等射殺。李世民稱帝,史稱唐太宗。有一天,有大臣對李世民說,魏徵從前和太子來往甚密,他是太子黨的人。於是李世民就把魏徵叫來了。李世民問道:「從前你為什麼要離間我們兄弟關係」?
魏徵回答說:“太子要是按照我說的去做,就沒有今日之禍了。現在坐在這個位置的恐怕是他不是你吧!”李世民見魏徵說話直爽,沒有絲毫隱瞞,於是赦免魏徵,並用魏徵為詹事主簿。
貞觀元年(627年),李世民拜魏徵為宰相,自此也就成就了魏徵“千古一相”的美名了。 (宰相魏徵畫像)
-
3 # 與子同袍
其實我們所看到的重用、信任,或許都是一種假象。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的篡位名不正言不順。他想讓天下服他,必須做一些假象。比如就是和太子李建成的人搞好關係或者重用他。這樣外人看來一定認為李世民是個明主,敵人的心腹他都能不計前嫌重用,他的胸襟開闊。另一面也可以說明,李建成死後,家臣就倒戈,李建成這人肯定不行。唐太宗和魏徵的君臣關係是歷史上一段佳話。但有學者認為,這段佳話全是靠演。李世民只是為了史上留名。魏徵死後,李世民發現魏徵寫的史書上有美化他自己得時候,憤然派人推翻了魏徵的墓地。李世民認為魏徵搶了他的歷史畫面!
李世民也是一個改史狂魔。歷代都有規定,史官寫史皇帝是不能看的,李世民也打破了這個規矩,並且篡改了史書,給後來的皇帝帶了一個不好的頭。他與魏徵的佳話是否也是改的也說不準。
-
4 # 公子皇鋣
李世民重用魏徵,是出於政治上的多方面考慮的!
我們都知道魏徵敢於直言進諫,剛而犯上,但是唐太宗李世民絕不是因為這一點而去重用他的,在我看來李世民用魏徵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安撫太子、齊王一派餘黨人心需要。魏徵是太子李建成的絕對心腹,曾建議李建成提前下手除去李世民,這種人本應被李世民恨到骨子裡,但是恰恰相反李世民重用魏徵,起到安撫太子及齊王餘黨的效果,便於快速收攏人心。
第二,緩和嚴峻內外形勢,一致對外需要。李世民剛剛登基之時,正式內憂外患集中爆發時期,內部是一些臣子惶恐不安,隨時可能起事,外部是突厥大軍壓境,此時李世民這樣做還是為了收攏人心,便於一致對外!
第三,安撫魏徵背後山東士族勢力的需要。魏徵不僅僅代表他一個人,魏氏一族算得上是山東大姓,而魏徵出自瓦崗軍,和很多瓦崗舊將交情不淺,魏徵背後有這一股勢力在支撐著,再加上他妻子出自裴氏,裴氏是當時大族,隋唐時大姓望族勢力連朝廷也不敢小覷。
第四,確實為了得到一個直言進諫臣子。李世民確實也是為了得到一個敢於直言進諫的臣子,因為當時很多大臣都不敢犯顏進諫,魏徵確實是一個例外,這樣的人對於立志成為明君的李世民來說是可以爭取的。
另外,李世民沒有昏庸到事事都讓魏徵對著幹的程度,因此魏徵並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樣事事和皇帝對著幹,更多時候魏徵只是一個大臣而不是一個諫臣!
所以魏徵成為唐太宗李世民貞觀時期名臣,成為千古剛直不阿臣子代表,也有幸入選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並列第三位(僅次於長孫無忌和李孝恭)!
-
5 # 血氣青年
魏徵,字玄成,生於北周時的靜帝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出身書香世家,年少時生活清貧,胸懷大志,刻苦讀書,勤奮學習,在學問和政治才幹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反隋朝時期,魏徵曾得李密的賞識,掌管軍中文書,但當時地位很低,在軍事方面沒有決策和發言權。好景不長,李密戰略失誤,被王世充火攻加奇襲打敗,只能投降了李淵。後來李密不滿李淵,起兵造反被殺。當時魏徵看好李唐政權,便向李淵請求招撫李密舊部,之後任命尚書丞一職。當時魏徵順利招撫了李密部下勢力最大的徐世績,恰巧碰上農民起義軍首領竇建德領兵南下,攻佔了徐世績防守的黎陽,魏徵被迫在竇建德軍中待了一年半。隨後,竇建德、王世充被李世民打敗,魏徵與人一起復投了李淵。 再度歸唐後,魏徵便難被重用,後來太子李建成聽說魏徵既有才華又有才能,讓他做了洗馬。這個階段,魏徵雖有文名,並未發揮作用,只是提過一個建議給太子,並使得太子取得圓滿成功。不久後,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自己當了太子,他知太子既是李建成的心腹又非等閒之輩,立刻招見了他。責問他為什麼挑撥李世民兄弟間的關係。魏徵沒有巧言機辯,而是居理回答,不管是否觸怒李世民,是否會被殺頭,他說:“人各為其主。若太子早聽我言,也不會遭到今日下場,我忠於李建成,是沒有錯的。管仲不是還射中過齊恆公的帶鉤嗎?”李世民聽他說得坦率有理,覺得自己不能連齊恆公重用愁人管仲的氣度都沒有便赦免了他,並封為管事主薄(掌管太子文書)。李世民即位不久後,便提升魏徵為諫議大夫,得其所用!
之後的歷史大家都是很清楚了,瞭解了以上的歷史後,想必大家心中也會有了答案。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和魏徵已經認識已久,可謂是知根知底,加上李世民是出名的明君,當然不會殺魏徵,不過作為帝皇也會有小算盤,給魏徵做諫議大夫,這職位說重要也重要,說不重要也不重要,沒實權,根本對李世民沒有任何的威脅。最後兩人相輔相成,倒也是留下了許多佳話。
-
6 # 謀士說
我覺得李世民任用魏徵,就好像齊桓公任用管仲一樣。齊桓公在為做國君之前,齊國發生內亂,他和哥哥公子糾都逃到了國外。後來齊國的國君被殺,逃亡在外的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分別從國外奔回齊國繼位。
當時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為了不讓公子小白搶先回到齊國繼位。管仲單槍匹馬去半路攔截公子小白,結果將公子小白射殺。結果小白被射中皮帶扣,假裝被射中從馬上摔下來。管仲以為把小白射死,所以放慢了行程。而小白抓住機會搶先回到齊國繼位,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齊桓公。
齊桓公繼位以後,立馬發兵將公子糾打敗,公子糾被殺,管仲被囚禁。按理說,管仲是齊桓公的仇人,曾經拿箭射自己,齊桓公與他又不共戴天的仇恨。所以,先親自殺了他,以解一箭之仇。由於鮑叔牙是管仲的好友,說管仲是個人才,如果要想稱霸,必須任用管仲。由於鮑叔牙是齊桓公的老師,本來想讓鮑叔牙為相,鮑叔牙竟然拋棄相位讓給別人,所以齊桓公比較好奇,於是接見了管仲。晉國交談以後,才發現管仲果然是個人才。後來,齊桓公拜管仲為相,齊國很快發展壯大,成為春秋首個稱霸諸侯的國君。
唐太宗能開創貞觀之治也離不開,魏徵的功勞。魏徵是太子李建成的洗馬官,也是李建成重要的謀臣。魏徵知道太子的功績不如李世民,所以建議太子把李世民調往其他的地方去,然後除掉李世民。後來,李建成正要將李世民調走,然後剝奪他的兵權,結果被李世民收買的人高發。
李世民率先在玄武門將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二人殺死。魏徵做了階下囚,李世民知道魏徵參與李建成的謀劃,所以想殺掉魏徵。在問其原因的時候,魏徵直言不諱的說,李建成沒有聽他之言才落得如此下場,假如聽了他的話,就不會有現在。當然這只是魏徵直言不諱的說了真話,不畏懼死,李世民其實知道他是個人才,所以不計前嫌,禮賢下士任用他做了宰相。這和齊桓公任用管仲,其實是一個道理。
從李世民任用仇人魏徵來看,表明李世民一心想治理國家,幹一番大事業。唐朝在第二代君主當中就出現“貞觀之治”,說明李世民是一個難得的明君。李世民奠定了大唐盛世的基礎,如果沒有魏徵等人的努力,唐朝不會如此深得民心。李世民本來是篡位而得,他的英明,使他贏得了好的名聲,聲音人民對他感恩戴德,而不去指責他的過失。在我國曆史上,像李世民這樣的明君還真沒有幾個。
-
7 # 歷史幽默講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下李世民這個人,廟號唐太宗,道上的兄弟稱呼李二,李二有一個愛好就是喜歡被打臉。
李二發現隋煬帝簡直就是一個完美的人肉錯題本,上面記載著幾乎所有的花式敗家方法,只要在理政做人方面完美的避開這些就是一個好皇帝。比如隋煬帝剛愎自用,李二就不,每天鼓勵大臣們給自己提意見,就喜歡被打臉的感覺。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這些人如果是單手羅漢的話那魏徵簡直就是千手觀音!
好了,下面我們說一下魏徵這位千手觀音。
魏徵,曾經是李大,也就是李建成的謀士,幹過最主要的是就是向李建成出謀劃策幹掉李二,可能當時李建成對李二還有手足之情沒捨得下手,誰想到後來被唰唰唰射死在玄武門啊,然後魏徵就被俘了。和大多數的套路一樣勸降-誓死不降-愛惜其才-降了······老掉牙的套路,估計魏徵也看了三國吧。
魏徵當了李二的諫議大夫以後乾的最主要的事就是盡心盡力直言進諫,通俗點就是看陛下膨脹的時候去來兩巴掌,雖然李二有時很生氣,但他完全明白魏徵的批評是出於一片忠心,為了維護江山社稷的長治久安。因此十分器重魏徵。
最後,我們說一下為什麼李世民為什麼重用魏徵。我認為處於兩點原因。
其一我們上面說了,李世民喜歡被打臉,也是真正的愛惜魏徵的才。魏徵也是一心一意輔佐太宗治理朝政。
其二李世民估計也是想用魏徵向世人傳遞一個資訊,就是“我李世民是知人善用的人,一個曾經想要neng死我的人都做到當朝宰相,你們還怕什麼,你們有才華的人都放心吧,我不是暴君”
-
8 # 唐史大白話
這個問題我想這樣回答。
一、魏徵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為什麼給李世民用。從唐史及各類史藉中可知,魏徵在年齡上比李世民年長十幾歲,和李淵是一輩的人。
魏徵有匡世濟民的志向,他學習的是縱橫家蘇秦、張儀的那一套,渴望國家一統建功立業。他又有真才實學,首先是一個謀臣然後才是諫臣諍臣。他也不是那種一根筋到底的人,相反他很會說話,很善於把握合適的機會說話。
魏徵並不是一開始就跟隨太子建成的老人,他開始是和李密打天下的,做李密的掌書記(相當於秘書長),李密很欣賞他,魏徵曾給他上了十條建議爭奪天下,可惜李密自負不用。在王世充攻打李密時魏徵又勸李密深溝高壘又被拒絕,李密最終失敗投降李唐,魏徵也跟了過去,但並未得到重用,只任命他在黎陽一帶巡守,這時徐世績還帶著李密殘部抵抗唐軍。魏徵對天下大勢已看得很透,於是寫了一封信給老朋友,大意是故主李密雖然英武,但天意難違,英雄當擇主而侍留名百世之類,最終使徐世績歸降。可以說這時魏徵在李淵父子心中已佔有一席之地了。後來竇建德改下黎陽,魏徵又不幸被竇俘虜幫他又做了一陣事,竇被擊敗後,建成手快就把魏徵要到身邊做事。
魏徵和建成相處還是比較融洽的,他職務是太子洗馬(就是掌握太子的圖書典冊),機密大事也都參與。這時候建成和世民和關係已不可調和了,從魏徵看來李世民天縱神武對建成威脅很大,所以勸建成早作準備,可惜建成仁弱不想挑起血光之災,最後在神武門之變中被李世民所殺。
以上可知,魏徵所求的不是對一朝一人的愚忠,而求遇到明主展自己所學,立名後世,這是他能為李世民所用的基礎。
二、再談李世民為什麼要重用魏徵就相對容易些。一是魏徵確實有真才實學,見識超過一般人。二是神武門之變後,建成、元吉還有很多部下人心惶惶,想報仇的有,想歸附的有,想逃離的也有。這時李世民要麼大開殺戒徹底清算(王朝新創,急需人才,實在不忍殺。),要麼懷柔寬仁,李世民選擇了後者,並樹立了魏徵這個典型。三是事實證明任用魏徵去安撫建成舊部起到了很好效果,很快李世民就穩定了形勢,王朝各項工作走上正軌。
三、李世民確實是雄才大略的英明聖主,他心胸寬廣不念舊惡,沒有山頭觀念,能容納五湖四海的人才,正因為如此才造就了和魏徵之間的千古佳話。
-
9 # 關東俠客
魏徵是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年間的丞相,敢於以直言進諫聞名於世,造就了一段君明臣賢的千古佳話。魏徵歸唐以後做太子李建成的太子洗馬,禮遇甚厚。李建成的太子勢力與李世民秦王府集團一直為了皇位明爭暗鬥,魏徵一直獻言謀策。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怒衝衝的說,你為什麼挑撥我們兄弟間的感情?魏徵說,倘若太子當初聽了我的意見,就不會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啦。李世民感其忠義直言,赦勉了魏徵,以後逐步提撥了丞相。魏徵"思竭其用,知無不言”直言不諱,前後諫議兩百多件事,全部被李世民採納,《諫太宗十思書》選入課本是千古名篇。李世民也從諫如流,君臣合壁,相得意彰成就了貞觀盛世。魏徵直顏犯諫李世民有時侯也覺得沒面子,一日散朝以後對長孫皇后說,魏徵總是在群臣面前難為我,早晚殺了這個鄉吧佬。長孫皇后立刻回去換上皇后官服跪謝道,恭喜陛下,鄉吧佬魏徵敢於直言,是因為陛下是一個有道的明君哪。明君賢臣,樂之不及,怎能殺了呢?李世民寸恍然大悟。李世民償得一鷂鷹,愛不釋手,有一次魏徵求見,李世民連忙把鷹藏在袍下,魏徵假裝沒看見,彙報完工作,故意拖延了很長一段時間。魏徵走了以後,鷂鷹早就被捂死了。‘魏徵死後,李世民非常惋惜停朝五日,常對人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東漢光武帝手下有云臺二十八將,李世民效仿設"凌煙閣二十四學士"魏徵位列其中,封鄭國公。
-
10 # 有得觀史
李世民不殺魏徵其實是為了演一出人生雙簧戲,從而成就他一個明君的美名。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太子和弟弟李元吉,從此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汙點。為改變世人對他的看法,樹立自己明君形象,他迫切需要魏徵這樣敢於直諫的好演員,來陪他演出明君名相的雙簧戲。
先看這齣戲的開場: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清洗太子黨。魏徵是太子黨的人,做過太子洗馬,是太子近臣,當然是重點清理物件。李世民早聽說魏徵是個人才,於是把魏徵叫來單刀直入,你為什麼挑撥我們兄弟的關係?魏徵回答更是直接,如果太子早聽我的話,根本不會有今天的結果。
這話表面看很逆鱗,但實際上李世民聽了很受用。其玄外之音有兩點: 一是太子是個庸才,不能做到兼聽則明,導致失敗;二是太子也有殺李世民之心,只是動手遲了,這就為李世民開脫,玄武門之變是逼不得已的反手一擊。
如果說開場對話高明,那麼下面的對話更見魏徵對李世民心理把握精準。
魏徵逆龍鱗直諫,氣得李世民要殺他。魏徵表現鎮定自若說,你殺了我,我就成為萬世名相,沒有絲毫損失。言外之意受損失的是你李世民,你就會成為暴君。如果你不殺我,我敢於直諫,你善於納諫,這樣你會成為一代明君,我也能成為一代名相,我們倆雙贏。
實際上,李世民和魏徵是為雙贏達成了默契,演出了一場君臣人生雙簧戲。這才是李世民不殺魏徵還要重用魏徵真正原因。
-
11 # 歷史風雲天下
魏徵是瓦崗舊人了,跟隨李密而投降了唐王朝,後來被分配到太子宮,作為東宮僚屬。也就是那時刻起,魏徵的大名正式登上歷史的舞臺,被後世之人所知。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這是唐太宗在弔唁魏徵之時而說出的話語,由此可見,魏徵在唐太宗心目中的地位。
話說作為東宮僚屬,在玄武門政變之前,魏徵可是一直都力諫李建成先發制人,只不過建成沒有采納罷了,後來李世民問其原由,得到的答案是一個忠於職守,在其位謀其政的忠心的臣屬。這也是李世民寬恕魏徵的原由之一。
其次,李世民發動政變,雖然掌握了大局,可是忠心於齊王和太子黨的人不在少數,他們在地方上還有著擁護的勢力,而當時的唐王朝是內則民生凋敝,政局動盪,外則突厥壓境,唐帝國是處於危機之中,而此時饒恕並且重用魏徵也是一個政治態度,告訴那些忠心於太子而惶惶不可終日之人,魏徵這樣的人我都可以重用,何況是爾等呢?如此穩定內政,使王朝內部趨於一統和聚集人心。
再次,魏徵的確受到重用了,但也多次令得太宗為之氣惱,揚言要殺他,可能只是一時之氣話,卻也可能是出於收攏人心而不得不忍受,不管如何,魏徵也是要感謝長孫皇后的,是皇后對太宗的勸諫,太宗才一次次的氣消,畢竟伴君如伴虎,皇后對其勸諫的影響還是不小的。
最後,魏徵敢於直諫,針砭時弊,的確令得太宗朝言路大開,暢所欲言,聚攏了賢臣幹臣,人才濟濟一堂,為貞觀之治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12 # 頭上朗月
謝謝邀請!其一,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魏徵具備直言賢德之才,唐太宗何以不用?其二,人所共知"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對手足痛下"殺招",為九五稱尊做了最好的鋪墊,魏徵是太子建成的屬下,若除之,首先頓失幹國樑棟,再就是令人心寒,如納之,既得能臣,又彰顯太宗寬宏雅量,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事實上,唐太宗在位形成的國富民強的"貞觀之治"局面,同魏徵的重要輔佐息息相關,"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千秋鏡鑑",終成一段佳話。
-
13 # 知足常樂6144539457
唯才是用,這是李世民一貫的用人態度,在他的理念上,只要是個人才,他就要想方設法“招聘”為已有!
李世民一向求才若渴,他也知魏徵原是建成的人,但他更知大唐初定,國家更需要象魏徵這樣博學多才,有治國安邦的能人輔助方能天下太平,黎民安康,國家強盛,是誰的人屬次要,能辦事最重要!
當時他重用魏徵,魏徵也曾反唇相譏:“我本是太子建成的人,你就不怕背後策兵造反?”
李世民笑著說:“別人也許會,但我料定愛卿不會,你不是建成的人,你是大唐的重臣,你是廣大黎民百姓的人,你為建成列的八十治國綱領,沒有一條是為建成每一條都是為大唐社稷、都是為千萬百姓,你也不會再造事端,戰亂最苦是人民,所以你不會,也不忍心再讓人民受苦!”
這些話都說到魏徵心坎上,可見李世民用人勿疑的思想不得不感動到魏徵!其實李世民這種做法是在人性上用另外一種殺雞敬猴的方式,也算恩威並存,不一定非要斬盡殺絕,這樣魏徵更不好意思造次,反而感恩戴德效力朝廷!
其實當時李世民剛繼位,仍然有李建成的一些殘餘勢力,看見魏徵都被重用,也就不敢亂來,也知大勢所趨,自然也就依附著魏徵的李世民效力,這叫做化干戈為玉帛,屬完美結局!也值得後人參考!用人儘可能不要分背景、貧富、身份等,畢竟人才難得,人也很難十分十美!
-
14 # 朕就是這樣的漢子
良才擇主而事,良禽擇木而棲,自古都是如此。
魏徵,字玄成。隋末唐初,天下大亂,魏徵先追隨元寶藏,後被李密大敗,追隨了李密。李密兵敗,又跟隨了王世充。不久王世充稱帝,被李世民打敗。老魏又跟了竇建德。竇建德死後,降唐,開始輔佐李建成。
從老魏的履歷可以看出,他並不是“忠臣不事二主”的人。所以,李建成被殺後,跟隨李世民,老魏在心理上並沒有任何負擔。
說完魏徵,再來看看李世民,唐太宗毫無疑問是個明君。明君就有明君的氣魄,在老李還是秦王的時候,手下就收留了比如程咬金,秦叔寶,單雄信等等一派瓦崗舊部。多一個魏徵,在老李心理上也沒啥想不開的,何況,魏徵也是非常的有才華。
所以,一個想要當聖雄明主,一個想做治世名臣。老李需要魏徵輔佐,老魏需要李世民的平臺來施展自己的才華,其它真的都不重要。
誰讓他們是真心相愛的呢!!!
-
15 # 仁勇校尉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成功後,對於原來李建成李元吉下屬之人,儘量爭取為自己所用而不是大肆清洗,這也是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能迅速坐穩位置的重要因素。太子李建成屬下的魏徵、王珪、薛萬徹、薛萬鈞、馮立,李元吉屬下的謝叔方等人,都得到了重用,不止魏徵一個。
李世民政變殺兄弟逼父親讓位,篡位卻是歷史上評價最高的皇帝之一。李世民能取得這樣的好評,是因為採取了一系列得到很高評價的正確策略,對太子齊王餘黨的寬大處置就是其中之一。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就宣佈對原來的李建成李元吉下屬既往不咎。玄武門事變中,率領太子齊王下屬進行反撲一度給李世民造成很大麻煩的薛萬徹、馮立、謝叔方等人,都沒有被秋後算賬,還得到了重用。薛萬徹在貞觀中後期,還成為唐軍排名前列的大將,超越多數秦王府出身的將領。除了薛萬徹的確軍事才能高以外,李世民沒有特意排斥太子齊王系統的人也是重要因素。
除了魏徵被重用,官至宰相外,還有一位李建成下屬王珪在貞觀年間做到宰相。王珪知名度遠不如魏徵,但在貞觀時代和魏徵地位也差不多。
(王珪)
李世民還請出傳奇人物曾經擔任李建成老師的李綱擔任太子李承乾的老師。李綱的經歷十分傳奇,隋朝時做過太子楊勇的老師。李淵建立唐朝後,對李綱十分尊重,讓其擔任太子李建成的老師輔佐李建成。李世民繼位後,又被請出來做李承乾的老師。李綱的優秀道德品質得到所有人認可,不管自己怎麼樣,每個父親都還是希望兒子學好。李世民這點上和楊堅李淵同樣的心理。
-
16 # 而知而行的歷史
魏徵堪用、可用、能用。
魏徵一生侍奉多個政權,從瓦崗寨、竇建德、李唐等,魏徵的故舊非常多,人脈比較廣,社會閱歷比較豐富。
劉邦當年分封,群臣躁動。劉邦問計張良,對曰:大王平日最恨何人?
劉邦略一思忖,道:雍齒。雍齒是沛縣世族,跟隨劉邦起義,卻素輕劉邦。在劉邦最困難的時候,雍齒獻出了豐縣投靠了魏國周市,劉邦大怒,數攻豐邑而不下,只好到薛縣投奔項梁,劉邦因此對雍齒非常痛恨。後雍齒屬趙,再降劉邦。
劉邦厚封此人,封為什邡候(2500戶),列功臣第57,諸將心安。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上位,人心浮動,天下不安。魏徵作為太子的嫡系人馬,且在建成在世時,力勸其速速誅殺李世民,深為親王府舊將所痛恨。李世民有意重用魏徵,以顯示胸襟,能夠唯才是舉,不挾私恨報復,穩定人心。
李世民發動政變的基本勢力是關隴軍事貴族和經略山東時的山東豪傑,魏徵作為與李績有著不一樣關係的人物(他們是瓦崗老同事,而且還是魏徵勸降李績以山東200州縣附唐,從而為唐朝打下統一天下的基礎),對於爭取在玄武門之變中持有中立態度的山東豪傑大佬——李績有特殊的作用。
李世民在發動政變前,曾特地拜訪過李靖和李績這可是兩個當朝的最大的軍頭,一個是關隴貴族的代表,一個山東豪傑的代表,都不需要藉助秦王的勢力在朝中立足,因此都採取了明哲保身的態度。李世民難以猜度二李的向背,能夠收服魏徵,也能預做後手。
至於後來,李世民皇位坐穩後,急於在青史留名,魏徵以諍臣名世,帶給了李世民明君聖主的名聲,因此李世民與魏徵就互相成全了。
再者,李世民厚待功臣,可見其內心並非歹毒之人,雖然出於權利慾望而殺了太子和齊王,也難保心裡有苦難言。魏徵的存在,睹物思人,也想聊慰太宗皇帝后悔之心吧。
-
17 # 職場是個技術活kevin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方面魏徵的個人能力,個人能力超群,魏徵敢說敢做,不畏權貴甚至敢頂撞黃帝,為人正直,剛正不嘔,李世民說魏徵是朕的一面鏡子,可以看出自己的錯誤,另一方面可以收攏人心,樹榜樣,可以爭取到很多人的支援和理解,可以鞏固自己的統治,為自己的長久統治打下良好基礎。
-
18 # 只想愛你而已
這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李世民這個人非常的愛才的人,而魏徵又是一個難得的人材。重用他是因為他有這個能力。李世民從不因為是敵人的部下過就不重用或者是清除。他手下的大將尉遲敬德以前就曾經曰宋金剛的手下,還和他打過仗,但最後還不重用他,讓他成為自己的心腹。說明李世民是一個敬才懂得用才的人。
二,出於政治上的需要,隱太子雖然已經倒下,但是曾經也有很多支援他的人,這些人有很多人都位居重要的位置,這些人隨時有可能會叛亂。而重用魏政就等於跟這些說,我李世民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連隱太子以前的謀臣都重用了,所以我不會對你們進行報復的。而且只要你們好好幹就會得到重用的。這樣隱太子以前的支持者也放心的站到他這邊來了。
三,魏徵和李世民的很多手下都拜把兄弟,比如秦瓊,徐茂公,程咬金等都是以前一起起義的。李世民重用魏徵就會讓他們更加死心塌地的跟隨他,忠於他。
所以李世民重用魏徵是一舉多得的好事,他何樂而不為呢。
-
19 # 神遊五千年
眾所周知,魏徵原是李建成的部下,曾多次勸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可想而知,李世民心裡必定十分痛恨魏徵。然而玄武門政變後,李世民不僅沒有誅殺魏徵,反而重用,這是為何呢?
對於魏徵這個仇人,李世民其實也曾想過快意恩仇,給其一刀,可是理智告訴他不能這麼做。李世民不殺魏徵,未必如史書所寫,完全是看重魏徵的才幹。或許李世民最看重的是魏徵能給他帶來眼下看得見的利益。
因為李建成黨不是隻有魏徵一人,同魏徵一樣,曾效忠李建成的人很多很多,他們分散四方,有的手中還有軍隊。這些人並未死心塌地的歸順李世民,而是左右觀望,看著李世民的一舉一動。
曾經很多人給李世民出餿主意,全部誅殺李建成、李元吉部下一百多人,並抄他們的家。尉遲恭明白此舉的嚴重後果,說道:罪在二兇,既伏其誅,若及支黨,非所以求安也。
確實,李世民要殺在京城的李建成黨很容易,可是要殺天下的李建成黨就沒那麼容易了。再者,一味的打打殺殺,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面對觀望的李建成黨,李世民學學劉邦還是有必要的。劉邦封最恨的雍齒為侯,李世民就任用最痛恨的魏徵。這樣一來就等於告訴李建成黨,自己最恨的人都予以重用,你們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後來派魏徵安撫山東之地,就很好的說明了李世民重用魏徵最真實的意圖。
當然,李世民後來一直重用魏徵就純粹是欣賞魏徵的才幹,還有其犯顏直諫表現出的剛正不阿。值得一提的是,李建成黨被重用的不止魏徵一個,還有王珪等人。李世民重用他們,其實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身邊武將太多,缺少治國之才。
-
20 # 大秦鐵鷹劍士
李世民是天生的政治家,他把帝王心術修煉得神鬼莫測,權謀運用得爐火純青!重用李建成舊部魏徵是治國大道使然,也是帝王心術使然!
其一、魏徵本人是名士賢士,在天下士林中頗有威望!李世民重用魏徵:一是讓他為國效力,二是避免魏徵沒事幹到處詆譭李世民的名聲。
其二、籠絡天下民心,團結天下讀書人。李世民透過玄武門之變殺兄逼父取得帝位,儘管實力使然,但是天下輿論譁然,廢太子舊部欲反。當此之時,李世民重用魏徵,瓦解了廢太子舊部,再命唐僧取經,以度化世人!
其三、樹立自己用人唯賢的形象,好吸引天下英才來效力。李世民重用魏徵後,成功樹立了自己明君的形象,天下士子皆來效力,開啟了貞觀之治!
回覆列表
對於魏徵,唐太宗李世民不殺之反而重用,一來是因為李世民愛才,而魏徵正好有才能還沒啥威脅;二來是因為重用魏徵也是面旗幟,能夠安定人心。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擊潰竇建德,身為竇建德的起居舍人的魏徵得以再次進入唐朝太子李建成用魏徵為“太子洗馬”。而魏徵輔佐李建成的時期,多次獻計想幫助李建成除掉李世民,以鞏固李建成的東宮之位。
然而最終,李建成還是在玄武門之變中,被弟弟李世民所誅殺。事後,李世民問魏徵為何當初要挑撥他們兄弟,魏徵道:“如果太子早聽我的,也不會有今天的下場。”
魏徵作為文官也有謀略,而且的確是個剛正不阿的人,一心一意侍奉主上,從沒有主動背叛之心。對於李世民來說,這樣的人是很有用的。既是個人才,又是個忠臣,魏徵這樣的“死腦筋”,要麼不臣服,要麼就會盡心竭力,不用擔心他背後作怪。
二來,就是因為“玄武門之變”的影響。太子李建成與齊王的勢力龐大,並非能夠輕易剷除,而且玄武門之變以後大量東宮、齊王府的幕僚人心惶惶,而這些人中,並非都是要與李世民作對的——本來就是你們兄弟之間的爭鬥,只不過各為其主罷了。
重用魏徵,對於李世民來說,就是給東宮、齊王府的人一顆定心丸——我連魏徵這樣曾經慫恿太子幹掉我的人都重用了,你們其他人又何必擔心我秋後算賬呢?
公元643年魏徵病逝,李世民親臨弔唁,痛哭道:“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次年,唐太宗親征高句麗,慘勝而歸,不禁又想起了魏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