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種花家的布丁兔

    李世民重用原隱太子部下魏徵,核心原因無非帝王權術。

    然後原因其二:魏徵確有經世致用,諫臣之才。古時“文死諫,武死戰”,臣下報君報國之最高志向早已根深蒂固,魏徵剛正不阿,秉公直諫,後來其所作所為幾次惹惱太宗也要匡正君上,也足以證明其本性學識確實是一個明君盛世所需。

    原因其三:太宗收復原太子部下之心,塑造仁德之君形象。李唐打天下之時,賈家樓結義四十六名英雄好漢,秦瓊,徐績,程咬金,單通等都在列,魏徵赫然位列大哥,太子覆滅,重用舊太子黨領軍人物自然收復人心。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奪嫡,問鼎帝位,民間朝堂自然有異聲,重用魏徵如此一來,能先塞悠悠之口,為仁德之君形象塑造奠定了一定群眾基礎。

    原因之四:唐王朝經亂而一統,自高祖至太宗,歷經二世之治,社會相對穩定,李世民自身宏韜偉略,求賢若渴之質,明君遇賢才,惺惺相惜之態,成就“貞觀長歌”

  • 22 # 蒼茫大地顧煒斌

    蒼茫大地認為原因如下:

    一、兄弟爭位之後,擒賊先擒王,幹掉建成、元吉後,李世民一心想開創盛世,同時開疆拓土,掃除邊境突厥等多數民族的威脅,國家需要傑出的人才。

    二、魏徵、王圭作為建成的心腹重臣,能力傑出。

    李世民同玄武門之變後被擒的魏徵交談,得知魏徵早已看出世民是建成登基的最大障礙,勸說建成和平接班困難重重,只有幹掉世民,才能徹底解除心腹之患。由此,世民看出魏徵的洞察力,他想仿齊恆公用幫助兄弟爭奪王位的名相管仲,重用魏徵。事實上,建成舊部魏徵、王圭、大將薛萬徹都得重用,薛萬徹還成了李世民的妹婿。

    三、李世民想透過招撫建成舊部骨幹魏徵等人,昭告天下:不僅既往不究,還會量才重用。薛萬徹成了李世民妹婿後,好長時間沒孩子,李世民還專門請了一桌妹婿喝酒,組成房中術御用講師團,功夫不負有心人,薛萬徹終於大徹大悟,不僅會打陸仗,還擅長打床仗,不久就生出孩子來!公主每天一臉的燦爛!

    四、李世民看中了魏徵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個性,可作諍臣。

    李世民同階下囚一番交談,就判斷出魏徵鯁直的性格,一旦歸降,必竭盡全力,為國盡忠,這正是國家需要的棟樑之才,正是自己開創盛世的左膀右臂。

    事實上,魏徵歸順後,並不一直像文友們想象的君臣如魚得水,有時世民恨得殺魏徵的心都有。

    據史載:一次世民正在宮中溜鳥,魏老頭來提諫議了,世民一驚,怕魏老頭說他玩物喪志,急急忙忙把鳥藏在衣袖裡,老頭嘮嘮叨叨,提了一大籮筐諫議,等老頭心滿意足地離開時,世民的鳥已死在袖裡,世民痛罵:這個臭鄉巴佬,朕要把你斫碎了包餃子吃!幸虧,賢后長孫皇后規勸,長孫皇后一身鳳袍參見完世民後,嚴肅地說:恭喜陛下得到這個良臣!世民才消了一口氣。

    世民對內重用房玄齡、杜如晦(成語房謀杜斷的主角)、魏徵、王圭等文臣,對外重用李靖、侯君集、長孫無忌、尉遲敬德、蘇定方等征討四方,不久就開創了貞觀之治,百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最少時全國一年只殺十幾人,更雷人的是世民特意放一批犯人回家過春節,過完春節囚徒自覺歸隊!李世民懲治腐敗也很有特色,一次他秦王府舊屬受賄了,李世民沒有抓他、更沒有殺他,而是把他請進朝堂,賜他受賄等值的絲絹,讓他揹著彎腰駝背、氣喘吁吁地在朝堂裡兜一圈,揹回去,結果該大臣羞愧難當,從此改邪歸正!

    世民寫的詩照樣大氣磅礴,被選進《全唐詩》不靠地位、全靠實力,世民獨特的處事方式決定了他有個性的用人魅力。他重用魏徵,是魏徵的幸運,是世民的幸運,更是國家的大幸。

  • 23 # 當狗容易做人難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對於太子府和齊王府男丁進行了血腥清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都被殺害。但是曾經的李建成心腹魏徵卻沒有受到處罰,還繼續被李世民重用,兩人還留下了千古佳話,這是為什麼呢?

    李世民重用魏徵是為了天下穩定。不論李世民怎麼美化自己,醜化太子李建成,作為國之儲君的李建成手下的官員絕對是比李世民多的,李建成被殺後這些官員都是惶惶不可終日,為了活命很可能勾結突厥等外敵。為了不使初生的唐朝分裂、安撫人心,不計前嫌的重用太子的心腹魏徵就是最好的選擇。

    李世民啟用魏徵後讓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巡視全國各地安撫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的屬下。而這些人見到李世民連魏徵都能原諒、重用後,才相信李世民是真的要赦免他們,進而人心安定。

    隋末唐初是一個“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的時代,因此李世民接納魏徵沒有任何道德障礙。隋朝末年李唐、李密、竇建德、王世充等群雄並起,像秦瓊、程咬金等臣子都在很多人手下做過事,李建成死後魏徵直接投靠李世民在那個年代是很正常的事。而魏徵也是當時非常知名的賢臣,對於李世民這樣求賢若渴的人來說很有用。

    李世民於公元643年在凌煙閣上懸掛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裡面既有參與“玄武門之變”的李世民舊部,還有原本李建成手下的能臣,用意其實和重用魏徵是一樣的。

  • 24 # 葦說歷史真相

    “貞觀之治”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功績,無論怎樣歌之頌之都不為過,不僅因為它為盛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後世治國提供了範例,但是很多人對“貞觀之治”有一個誤區,認為貞觀時代大唐帝國國富民強,事實並非如此,貞觀時代是“治世”而非“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雖然是大唐帝國的第二任君王,但是直到貞觀二年,大唐帝國才基本上算作是統一了,所以,李世民接手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百廢待興的國家,和推倒重建一個國家沒什麼區別,他上比不了隋朝“大業”年間的國富,下比不得唐玄宗“開元盛世”時期的民強,此時的唐朝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爛攤子。

    大唐鐵騎

    這其中有一個最好的例子,西域高昌國的國王鞠文泰,是個具有漢族血統的西域國王,他在隋朝“大業”時期曾親自來中原朝貢,親眼見識了隋朝的富庶與繁華,貞觀四年,他又來中原向大唐朝貢,而他此次見到的則是滿目荒涼,此時唐朝和西突厥都正在對他進行拉攏,鞠文泰根據自己親眼見到的事實斷定,唐朝同隋朝沒法比,唐朝太窮了,跟著唐朝混沒前途,於是,高昌國便倒向了西突厥,與唐朝為敵,一直到貞觀十四年,唐太宗李世民才派大將侯君集出兵高昌國,收拾那個沒眼力見的鞠文泰,當然,鞠文泰在見到大唐帝國的精銳“安西軍”後,當天夜裡就被活生生的嚇死了,由此可見,直到貞觀後期,唐朝的國力才有所增強。

    天策上將李世民

    眾所周知,李世民是武將出身,十六歲便隨其父李淵起兵反隋,統兵征戰四方,親自衝鋒陷陣,古人云“慈不帶兵,義不掌財”,所以,李世民本是位性如烈火的統兵大帥,但在他坐上皇位之後,卻成為了一位虛懷若谷、誠心納諫的睿智帝王,“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李世民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這一切都源於李世民的一個心結——“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

    唐太宗李世民雖然透過“玄武門之變”而登上了帝位,但是殺兄屠弟逼父的事實則難堵悠悠眾口,如何在滿朝文武及大唐子民面前為自己正名,已經是李世民刻不容緩要解決的問題了,怎麼解決?他要做一個明君,做一個比他的父、兄都要賢明的帝王,只有這樣,才能向世人證明,他發動“玄武門之變”是正確的,而要成為一位明君,他就必須要勤於治國理政,誠心納諫,關愛百姓,只有這樣,李世民才能在世人面前樹立一個“賢君明主”的形象。

    唐太宗李世民

    在治國理政方面,李世民對自己的文治武功還是有相當的自信,至於在誠心納諫、關愛百姓,這就需要有一位敢於對他提出不同意見的人,來時刻提醒自己,但是這種敢於向他提意見的人即不能多,更不能是有影響力的人,試想一下,如果你所有的下屬都敢對你指手畫腳,那麼你這個領導也就算是當到頭了,因此,魏徵這位“無聲望、無勢力、無根基”的三無人員進入了李世民的視線。

    直言進諫的魏徵

    魏徵(公元580年—公元643年)字玄成,河北鉅鹿人,在歷史上,他是以剛直忠正、敢於進諫的形象而著稱於世,因其敢於直言進諫,輔佐李世民共同建立了“貞觀之治”的豐功偉業,而被後人譽為“一代名相”,在真實的歷史上,魏徵其實是一個軟弱的、沒有主見的人,這從魏徵之前的仕途經歷上就可得到證實。

    漂泊中的魏徵

    隋朝“大業”十三年,魏徵在武陽郡元寶藏帳下為官,後來他隨上司投降了瓦崗軍李密,瓦崗軍被王世充擊敗後,魏徵又隨李密投降了唐王朝,唐武德二年,魏徵和李神通一起被竇建德俘虜,魏徵便又給竇建德做了起居舍人,武德四年,李世民擊敗竇建德,魏徵再次投降唐朝,並做了太子李建成的洗馬,為李建成出謀劃策,武德九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將李建成、李元吉誅殺,魏徵又做上了李世民的詹事主薄。

    君臣互動

    從這些經歷上看,魏徵稱得上是“歷經劫難”,現在終於有了一份穩定安逸的工作了,然而魏徵同樣也有一個無法釋懷的心結,那就是他侍主甚多的身份,在那個以“忠義節烈”為標榜的年代,魏徵的這份履歷也確實是他不可治癒的硬傷,要想在以關隴集團和士族門閥支撐起的大唐帝國中站穩腳跟,魏徵也必須要做點什麼,“文死諫,武死戰”,所以,身為文臣的魏徵,選擇了直言進諫。

    君臣互動

    進諫,說白了就是給皇帝挑毛病,在那個“君命天授”的古代,哪位皇帝不自認為是賢君明主,給皇帝挑毛病是件逆龍鱗的事,輕則罷官抄家,重則滿門抄斬,歷史上因為進諫而被砍了的讓你數到手發軟,所以,廟堂之上那些明哲保身之人,也確有他們的苦衷,而魏徵卻敢於直言進諫,雖然他的時運不濟,但是魏徵不傻,他準確的揣測到了李世民的意圖,因此,這對君臣心有靈犀般的互動了起來,很快就進入了各自的角色。

    李世民看上去有點不高興

    平心而論,進諫還真是個具有高危風險的這活,其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那個皇帝願意被臣子整天的挑不是,即使是唐太宗李世民這樣的明君,在有準備、有計劃的情況下,仍不免有大動肝火的時候,有一次散朝後,李世民怒氣衝衝的回到後宮,長孫皇后和顏悅色的問他怎麼了,之見李世民破口大罵道“還不是魏徵那個鄉巴佬,總挑我的毛病,不定哪天我就砍了他”.

    長孫皇后聞聽後,馬上整裝向李世民恭賀道“我聽說只有聖君明主,才會擁有敢於直言進諫的臣子,這說明陛下是聖君呀”,長孫皇后這樣說看似是在恭維李世民,實則是保護了魏徵,魏徵去世後,李世民要將魏徵風光大藏,但在後來的太子案裡,魏徵受到了牽連,唐太宗李世民下令拆毀魏徵墓,並親手砸毀魏徵的墓碑。

  • 25 # 八卦小一

    魏徵是直諫太宗十思疏的大臣。他每一句話都是關乎大唐的長遠前途的。唐太宗李世民,因為親身經歷了農民軍起義,和平息了諸侯戰亂,很懂得水可載舟也可覆舟的道理。因此他能聽得進去逆耳忠言。正因為有如此聖君賢臣,才有了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重用魏徵,就是尊賢用賢的最好表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剖腹產是種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