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瘋哥哥l
-
22 # 90後影視界
首先對阿朱的死感到非常惋惜。至於她為什麼會死我覺得有以下理由:
首先,喬峰對報仇太過執著。
她深知喬大哥對報仇的渴望和儘快洗清自己的冤情。喬大哥已經身心疲憊。一路上阿朱一直陪著喬峰找帶頭大哥的線索。阿朱對喬峰不僅僅只是敬佩、仰慕,更多的是愛慕之情。比如阿朱身體恢復後在關口等了喬峰五天五夜。愛慕之情溢於言表。喬峰也對身邊的阿朱生出情愫。
其次,阿朱死於太過善良。阿朱在知道自己的身世後內心是非常複雜的,一邊是父親 一邊是愛人。從沒有享受過父愛。卻甘願為父而死。她的死不僅僅能讓段王爺安然無恙,也能讓喬大哥不至於這樣恨自己。她不想傷害任何一方,唯有假扮成父親,替父出戰。可見是一個多麼善良的一個姑娘。
再者,金庸老先生為了塑造喬峰這樣一個悲壯的英雄。作為喬峰最愛的人阿朱,不得不死。讓這個悲壯的英雄形象更加的鮮明。
阿朱的願望是什麼呢?
阿朱的願望其實就是喬峰的願望。隱居塞外,放羊牧馬、生兒育女、無憂無慮的生活。遠離江湖的紛爭。
-
23 # 流浪歌手黃老邪
謝邀。阿朱是為愛而死,她的願望就是蕭峰能夠好好的活在世上。
阿朱和阿紫是段正淳和阮星竹的女兒,阮星竹未婚先孕生下孩子無力撫養,只好把她們姐妹倆送人。阿紫成為星宿派弟子,阿朱落得慕容復家的丫鬟,可以說姐妹兩個的命運都不好。
可是阿朱天性善良忠誠,做別人家的丫鬟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好,反而處處為了慕容家著想。她就是為了慕容復去少林寺偷《易筋經》,才被打得重傷的。
要不是正好遇到了蕭峰,阿朱就提前香消玉殞了,也正是蕭峰捨命相救才讓阿朱覺得終身有靠,從此決定一生都跟隨在蕭峰身邊的。
阿朱為什麼會死呢?蕭峰自從知道自己契丹人的身份後,一直在尋找殺害自己父母的兇手,也就是帶頭大哥的真實身份。可是命運卻偏偏不讓他如願,知道帶頭大哥身份的人接連被害,唯一一個知情者馬伕人還故意欺騙他說帶頭大哥是大理鎮南王段正淳。
而段正淳正是阿朱的親生父親,這對於阿朱來說真是一個天大的難題,一邊是生她的父親,一邊是剛剛託付終身的情郎,她該如何選擇呢?
阿朱選擇了犧牲自己,她化妝成段正淳的樣子去和蕭峰赴約,最後死在了蕭峰掌下。她這樣做表面上是為了不讓段正淳死在蕭峰手裡,其實是她知道大理段氏六脈神劍、一陽指厲害至極,不想讓蕭峰與段家為敵才是她的真正意圖。
這個痴情的女子真正想保護的其實是蕭峰啊,蕭峰知道是阿朱如此善解人意後痛不欲生,不禁感嘆命運的不公。為何老天讓這麼一個善良多情的阿朱早早離去,只留下“塞上牛羊空許約”的遺憾。
這說明阿朱愛極了蕭峰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她不能勸說蕭峰不去復仇,只能用生命來換取蕭峰的理解。這是多麼偉大的愛!
阿朱的願望是什麼?我想阿朱有兩個願望,第一個就是蕭峰能夠好好的活著,冤冤相報何時了,不要再去復仇;第二個就是阿紫,阿紫是她的親妹妹,和她一樣從小孤苦伶仃,除了有一點刁蠻任性,還是希望蕭峰能夠管教照顧她。
可惜蕭峰是一個悲劇人物,從開始就註定命運悲慘,不僅最後在雁門關自盡殉國,阿紫也跟著跳崖自盡。這樣說來阿朱的最後兩個願望都成了泡影,真的是十分令人惋惜。
總之,阿朱是《天龍八部》中最痴情的女子,可以命運不濟,只留下一段美好的愛情童話。
-
24 # 十里春風俠客行
阿朱之死的故事梗概
青石橋畔之約,阿朱假扮段正淳,替父償命,喬峰因報父仇,施展生平絕技降龍十八掌,將阿朱誤傷,上演了一場人間悲劇。
阿朱與喬峰
電光一閃,半空中又是轟隆隆一個霹靂打了下來,雷助掌勢,蕭峰這一掌擊出,真具天地風雷之威,砰的一聲,正擊在段正淳胸口。但見他立足不定,直摔了出去,這的一聲撞在青石橋欄杆上,軟軟的垂著,一動也不動了。
便在此時,閃電又是一亮。蕭峰伸手到段正淳臉上一折,著手是一堆軟泥,一揉之下,應手而落,電光閃閃之中,他看得清楚,失聲叫道:“阿朱,阿朱,原來是你!” 只覺自己四肢百骸再無半點力氣,不由自主跪了下來,抱著阿朱的雙腿。他知適才這一掌使足了全力,武林中一等一英雄好漢若不出掌相迎,也必禁受不起,何況是這個嬌怯怯的小阿朱?這一掌當然打得她肋骨盡斷,五臟震碎,便是薛神醫即行施救,那也必難以搶回她的性命了。(選自金庸《天龍八部》)
喬峰一掌將阿朱打成重傷,簡直是致命一擊,那個美麗可愛的阿朱,香消玉殞,喬峰因錯殺阿朱這個自己心愛的女人,悲痛欲絕,萬念俱灰......
喬峰與阿朱劇照
天龍八部中阿朱為什麼會死,金庸這樣安排設定,有何深意?筆者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如下:
1.阿朱之死,是替父償命,孝之體現。阿朱是大理鎮南王段正淳和情婦阮新竹之女。自小被丟棄,孤苦伶仃,後成為姑蘇慕容復的婢女。從小缺乏父母之愛,但是她渴望父愛,當無意間得知自己的親生父親是段正淳時,她內心是欣喜的,可惜還沒來得及與父母相認,得知自己的愛人蕭峰要殺自己的親生父親,這對阿朱來說,是多麼的不公平。
蕭峰經試探之後,確定大理一陽指只不過是高超的點穴手法,掂量輕重之後,決定找段正淳報殺父之仇(當然其實是誤會)。
剛剛還未來得及相認的父親,馬上就要被殺,作為子女豈能坐視不理?正是阿朱從未獲得過父母親情,才會更加珍惜親情,不願失去還未相認的生父。 阿朱得知情況後,在傷心之餘,決定替父親受死。說明阿朱是出於孝心。
阿朱
2. 阿朱受死,既是無奈之舉,也是用心良苦,實則為了保護蕭峰。蕭峰掌心加運內勁,使阿朱不致脫力,垂淚道:“你為什麼不跟我說了?要是我知道他便是你的爹爹……”可是下面的話再也說不下去了,他自己也不知道,如果他事先得知,段正淳便是自己至愛之人的父親,那便該當如何。 阿朱道:“我翻來覆去,思量了很久很久,大哥,我多麼想能陪你一輩子,可是那怎麼能夠?我能求你不報這五位親人的大仇麼?就算我胡里胡塗的求了你,你又答允了,那……那終究是不成的。”(選自金庸《天龍八部》)
雖然喬峰愛上阿朱之後,曾經答應阿朱,要和阿朱遠離江湖紛爭,遠走塞外,牧馬放羊,希望過上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悠閒生活。
阿朱與喬峰
但是蕭峰不可能不報復仇,自古以來,有仇不報非君子,喬峰身負血海深仇,之後又被神秘人栽贓嫁禍,被天下人認為是一個不忠不孝,弒親殺師的兇手。喬峰如果不查明真相,如果不洗脫自己的冤屈,以後怎麼可能心安理得地生活?
喬峰就算為了阿朱,為了愛情,放棄復仇,放棄追查真相,作為喬峰的摯愛,阿朱深刻理解喬峰的心境,她是不忍心喬峰為了自己就放棄報仇,違背自己的意願,那樣,喬峰必定會不快樂的!所以,阿朱最終決定不再阻止喬峰的復仇行動。
阿朱得知喬峰的殺父仇人是大理段正淳,繼而得知段正淳竟然是自己的親生父親,而自己的愛人要殺自己的親生父親,這是多麼殘酷的現實呀。命運對阿朱是多麼的殘忍!
作為一個弱女子,一邊是愛人,一邊是父親。阿朱無力保護親人,或許只有替死,才能化解這種爭端和仇恨吧。
蕭峰道:“你完全是為了我,阿朱,你說是不是?”阿朱低聲道:“是的。”蕭峰大聲道:“為什麼?為什麼?”阿朱道:“大理段家有六脈神劍,你打死了他們鎮南王,他們豈肯幹休?大哥,那易筋經上的字,咱們又不識得……”(選自金庸《天龍八部》)
以阿朱的觀點看,蕭峰武功蓋世,即使殺了段正淳,以大理鎮南王的勢力,以及六脈神劍的威力,大理人不會罷休的,到時必然發難,為了不使蕭峰落難,索性自己受死,斷了蕭峰復仇段正淳的念頭,也保護了蕭峰。
阿朱為了保護蕭峰,她的想法有點愚昧,但用心良苦,也有幾分道理吧。
3. 阿朱之死,增加了整部小說的悲劇意味,為整部小說喬峰的悲劇做鋪墊。蕭峰的後半生是個悲劇,阿朱之死對他打擊極大。小說中描寫蕭峰幾乎瘋癲,不能接受這個慘痛事實。透過阿朱之死,渲染了悲劇意味,讓人嘆息,讓人感覺人生無常。融入佛學意味,體現了佛家的“眾生皆苦,有情皆孽”的思想,為後續蕭峰悲劇做鋪墊。
雷聲轟隆,大雨傾盆,他一會兒奔上山峰,一會兒又奔入了山谷,渾不知身在何處,腦海中一片混沌,竟似是成了一片空白。 雷聲漸止,大雨仍下個不停。東方現出黎明,天慢慢亮了。蕭峰已狂奔了兩個多時辰,但他絲毫不知疲倦,只是想盡量折磨自己,只是想立刻死了,永遠陪著阿朱。他嘶聲呼號,狂奔亂走,不知不覺間,忽然又回到了那石橋上。(選自金庸《天龍八部》)
蕭峰
阿朱之死,讓讀者和觀眾感到了莫名的心痛!這也無後面喬峰的人物悲劇做了鋪墊。
喬峰因為身世之謎,以及宋遼爭端,漢人與契丹人勢不兩立,喬峰重情重義,最後在雁門關,為了阻止遼國軍隊的入侵,喬峰挾持了耶律洪基,逼迫其發誓退兵不得侵宋,化解了宋遼兩國的戰爭爭端。
但是,喬峰因挾持遼帝,身為遼人,是不忠不義,為遼人所不齒! 因此,喬峰無法再面對遼人,在雁門關前,悲壯從容自殺! 成為金庸筆下的悲劇英雄。
耶律洪基劇照
4.阿朱之死,是金庸對天龍八部故事情節的一個重要設定。對後續喬峰的復仇行為有很大聯絡。阿朱與蕭峰
若阿朱不是被誤殺,阿朱必定會和喬峰逍遙快活地在一起生活,退出江湖,遠赴塞外,實現牧馬放羊的理想,過著平凡人的生活。那麼就不會有後來喬峰的復仇之路越走越遠。
孤家寡人的蕭峰,無牽無掛,只有報仇信念。
如果蕭峰有了老婆孩子,還會一心報仇嗎?阿朱不死,蕭峰就不會照顧阿紫一輩子吧,也就沒有之後的故事了。所以說,阿朱必須死。
因此,阿朱不死,沒法安排阿朱的歸宿問題,無法協調愛情與復仇之間的關係,阿朱之死是金庸設定好的情節,對故事發展有重要作用。
阿朱與喬峰
阿朱生前的願望太美好,但是現實太殘酷。
蕭峰大喜,突然抓住她腰,將她身子拋上半空,待她跌了下來,然後輕輕接住,放在地下,笑眯眯的向她瞧了一眼,大聲道:“阿朱,你以後跟著我騎馬打獵、牧牛放羊,是永不後悔的了?”阿朱正色道:“便跟著你殺人放火,打家劫舍,也永不後悔。跟著你吃盡千般苦楚,萬種熬煎,也是歡歡喜喜。”(選自金庸《天龍八部》)
她的願望就是與蕭峰隱居塞外,牧馬放羊,遠離江湖紛擾,過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因感恩蕭峰,不願蕭峰整天活在仇恨之中,於是試圖勸導蕭峰放下仇恨,隱居塞外。
阿朱臨死前的願望,善良淳樸,請求喬峰照顧妹妹阿紫。阿朱被喬峰打傷,即將面臨死亡,臨死之際,說出了自己的請求:
1.希望蕭峰平安無恙,放棄尋仇段正淳,這體現了她對蕭峰的真愛,為愛而死。
事實上,阿朱已經代替父親段正淳受了喬峰一掌降龍十八掌,相當於大仇已報,那麼喬峰絕對不可能再去找段正淳報仇。阿朱的目的已經達到。
2.希望蕭峰在她死後照顧妹妹阿朱,以免阿紫誤入歧途。
阿朱道:“我求你一件事,大哥,你肯答允麼?”蕭峰道:“別說一件,百件千件也答允你。”阿朱道:“我只有一個親妹子,咱倆自幼兒不得在一起,求你照看於她,我擔心她走入了歧途。”(選自金庸《天龍八部》)
世事難料,命運無常。可悲的是,阿朱替父償命,喬峰為父報仇,結果是錯殺了愛人。
因為康敏的詭計欺騙了喬峰,喬峰因為復仇衝昏了頭腦,真正的帶頭大哥不是段正淳,而是少林寺玄慈大師。可惜那時之後的事情,喬峰錯認仇人,錯殺阿朱,已經鑄成大錯!悔之晚矣,無法彌補這個人生憾事!這也造成了喬峰終身的悲劇。
阿朱死後之後,喬峰履行對阿朱的承諾,一直照顧那個心狠手辣,任性妄為的阿紫,算是彌補人生的遺憾,算是對阿朱的補償吧。
對此你怎麼看?
-
25 # 青青觀世界
人世間無外乎三種情感,親情,友情,愛情。劃重點:戲劇內在情感衝突只能從這三點出發,縱使你是金庸古龍這樣的大文豪,也不例外。
親情:喬峰有個二貨老爹,一路黑兒子。重點是直到最後才出現,很悲情。
愛情:遇到了和自己身世一樣(段正淳放浪留下的種)的阿朱,牛羊之約,報團取暖。
友情:金庸老爺子,給喬峰留了一線喘息,友情算是放過他了。
一個本應呼風喚雨的武林大佬,在文學作品中,只能淪為配角,所以金庸安排喬峰尋找殺父仇人,結果被誤導找到段正淳,盤根錯節的情感,讓阿朱為救生父也為救喬峰,以身犯險,被喬峰拍死。
看客就要問了,喬峰可不可以不找殺父仇人?阿朱可不可以不要這狠心的爹?兩個人幸福的過著二人世界?不可以!
丐幫幫主找殺父仇人,反而殺死摯愛。其實不光如此,更慘的還有,被人誣陷,決心找帶頭大哥,卻發現這麼個十惡不赦的人,卻是自己的爹,糾結不糾結,意外不意外?
這其中的情緒,普通人也許就崩潰了。可是喬峰不能,因為文學需要明燈,文學作品需要力量,所以喬峰必須挺著。
魯迅的雜文《再論雷峰塔的倒掉》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摔碎在你面前。
你擁有顯赫丐幫幫主地位,毀了!你恩怨分明想報殺父之仇,被耍!你擁有幸福愛人,殺了!你萬念俱灰,一心求死,發現爹沒死,是坑你的人,碎了!你要的一切美好,都給你砸碎,支離破碎!
喬峰失去到一無所有,苦苦支撐。這是文學,很荒誕,但也是人生。
就像李宗盛歌裡唱的:想得的不可得,你奈人生何?該捨得捨不得,只顧著跟往事瞎扯。當你發現時間是賊了,它早已偷光你的選擇。
安心此時此刻,也許就是最好的答案吧。
阿朱的願望就是和喬峰一起塞外放牧,與牛羊為伴,一生一世,生一堆孩子!
回覆列表
阿朱必須死。阿朱的死,是蕭峰人生中最大的轉折,是成就蕭峰的關鍵點,是後續故事的推進劑。
蕭峰人生的轉折點——放下仇恨在親手殺死阿朱之前,蕭峰在做什麼?
他在四處找人報仇,要把帶頭大哥,和帶頭大哥帶的人都殺掉。
因此聽說大理段正淳是其中之一,便要殺他,而阿朱知道自己是段正淳的孩子,便替父親去死。
怎麼樣才能讓一個人放下仇恨,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親手殺死一個自己唯一的親人和自己最愛的人,這樣的刺激足以讓蕭峰冷靜下來,讓他重新思考自己的行為,讓他放下仇恨。
這,成了蕭峰人生的轉折點。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蕭峰最後為了宋遼兩國人,甘願赴死,讓他的境界完全提升了很多個檔次。
蕭峰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和行為。
因為他了解了要放下仇恨,要用愛來對待世人,要包容,不能只考慮自己,要為別人著想。
這些都是誰給他的,當然都是因為阿朱的死。
一個人的思想境界更高,都是需要經過很多羈絆的,阿朱便是蕭峰的羈絆。
是阿朱成就了蕭峰的思想,成就了他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故事的推進劑在那個時間,阿朱必須死。蕭峰是主角,需要他把小說的思想和故事都拔高到更高的層次。所以,阿朱必須死。
因對阿朱的愛,讓蕭峰更愛阿紫,更愛別人;
因為對阿朱的愧疚,讓蕭峰要為阿朱做更多的事,為社會做更多的事;
因為不願面對阿朱的死,要醫治阿紫,才會遠離中原,行走大漠,得遇大汗,建立交情,才能真正組織宋遼之戰。
最最關鍵的,阿朱的死,促成了蕭峰的成長、思想成熟和境界提升。
阿朱的願望阿朱的願望其實很簡單,就是希望犧牲自己,能讓自己所有愛著的人都能更好地活著。
雖然讓人痛心,但是阿朱必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