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鱷魚觀天下

    德國不是英國,德國並不想繼續擁護美國統治世界,德國是歐盟的領袖,德國想帶著歐盟崛起,想讓歐盟和美國平起平坐,想讓歐元取代美元,想讓美國加速走向衰落,為了達到這樣的政治目的,德國必須保持中立,德國必須做旁觀者,德國必須支援伊朗,讓伊朗拖垮美國,美國早一天衰落,德國早一天崛起,歐盟早一天崛起!

    7月31日,美國駐德國大使館公開表示,美國已經正式要求德國參加法國和英國、美國在霍爾木茲海峽的聯合軍事行動,以確保霍爾木茲海峽的航行安全,對抗來自“伊朗的侵犯”。美國駐德國大使館宣佈這一訊息的時候,德國外長馬斯正在華沙訪問,不過,馬斯打了美國的臉,馬斯拒絕了美國的要求,公開表示,“德國聯邦政府將不會參與由美國計劃並提出的海上行動。”

    這就是德國的態度,德國既不是英國,也不是法國。德國和歐盟早就宣佈中立,不參與對伊朗的任何行動,美國要對伊朗進行經濟制裁,美國自己幹,美國要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美國自己幹,不要拉上德國,德國不願意給美國充當打手,德國不願意和美國一起顛覆伊朗的政權,德國不想和伊朗為敵,德國不想遭到伊朗的導彈威脅!

    德國不但拒絕了美國的要求,德國、英國、法國帶著歐盟和伊朗建立的非美元支付系統“INSTEX”已經成為首筆支付,歐盟這樣做,已經是對美國選擇,告訴美國,歐盟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歐元取代美元,狙擊美元霸權,讓美國走向衰落,讓美國從德國撤軍,德國想成為一個主權完整的國家。德國這樣做,是在逼美國對伊朗開戰,美國對伊朗開戰,開戰對美國有利。

    德國和日本的想法是一樣的,都受到美國駐軍的威脅,都想擺脫美國的控制,美伊對峙升級之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主動請纓,想當和事佬,代表特朗普去伊朗談判,安倍晉三抵達伊朗之後,日本油輪在波斯灣遭遇襲擊,美國馬上站出來說,是伊朗乾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知道,這是離間計,特朗普想讓日本和美國一起對付伊朗,日本為例避免中計,主動澄清日本的油輪遭遇襲擊,並不是伊朗所為。日本這樣做,和德國一樣,都想做旁觀者,都想看到美國捱打,都想看到美國因為戰爭走向衰落,美國衰落之後,德國和日本趁機崛起!

    德國是歐盟最優秀、最有骨氣的國家,有自己的主見,不像英國和法國,總是擔心得罪美國,德國從來不擔心得罪美國,只要德國開心就好,美國總統特朗普開不開心,和德國無關!

  • 2 # 淡然小司

    英法德三國了作為工作的代表,對於美國提出的護航行動都表達了拒絕,並且英國希望這樣的護航行動是由歐洲來組織。歐洲三巨頭的表態,顯然是與美國的目的大相徑。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直謀求組建一個“護航聯盟”,而這個聯盟將會由歐洲主要國家來參與。可是現在看來,似乎美國的願望將會破滅,歐洲國家已經紛紛表態拒絕。

    美國為儘早脅迫歐洲國家,美國駐德國大使館官員在7月30日公開表示,“為了打擊伊朗的侵略, 我們已經正式請求德國與法國和英國一道,幫助保衛霍爾木茲海峽的安全。”以美國為主導在海灣地區的“盟軍”展開軍事行動,以“打擊伊朗的侵略”。 顯然美國是著急了,擔憂自己的“護航聯盟”沒有人參加,於是要求歐洲國家立馬錶態,以起到帶頭的作用。

    然而德國外長海科.馬斯卻直接打臉美國,馬斯拒絕了美國大使館發出的要求。馬斯公開表示,“德國聯邦政府將不會參與由美國計劃並提出的海上行動。”海科·馬斯外長一再強調,德國方面認為必須優先考慮緩和緊張局勢。顯然德國的拒絕已經證明了德國不會跟隨美國加劇波斯灣地區緊張局勢,更不會為美國火中取栗。

    德國作為歐洲的主要大國,幾乎引導著歐洲的方向標,德國的對外表態,幾乎就代表著歐盟的聲音。早在德國外長表態之前,法國總統馬克龍在7月11日就已經拒絕參與美國組建的“護航聯盟”。而英國是想要自己領導歐洲組建一個“護航艦隊”,卻不是參與美國組建“護航聯盟”。唯一聲援美國的日本聲稱將派出5艘軍艦,可是最後還是放了美國的鴿子。日本外務省已經明確表態,不會參加波斯灣的“護航聯盟”,這不符合日本的《和平憲法》。

    德國這次直接表態,幾乎就意味著美國的“護航聯盟”要胎死腹中,沒有歐洲國家的參與,這種“護航聯盟”根本就沒有意義。而德國的直接拒絕就是表達德國與美國劃清界限,德國不會參與美國的全球戰略。德國曆屆政府在對外用兵上都是非常謹慎,尤其是參與美國組織的軍事行動。德國有一個最基本的宗旨,那就是不讓自己為美國當槍使。

    另一方面在伊朗問題上,德國的態度非常鮮明。德國是堅定的維護《伊核協議》,並且德國也在推動維護歐洲在伊朗的權益。在今年1月底英法德三國推動建立INSTEX系統,是一個意在為伊朗結算石油貿易的系統,可以有效避開美國結算系統(SWFIT)的制約,並且最近已經完成了第一筆交易。這顯然都是離不開德國的推動,日後將會進行伊朗的石油交易。

    歐洲與伊朗之間的石油貿易是不可切割的,尤其是德法兩國對於原油的依賴遠強於英國。德國維持與伊朗之間的石油貿易以及石油投資,這都關係到德國的根本利益。美國製裁伊朗挑撥國際油價上漲受害的必然是示歐洲,對於這一點德國是非常親密。那麼德國參與美國對伊朗的任何行動,幾乎都等於在自掘墳墓。看清事實的德國和法國,堅決抵制美國在伊朗問題上的行動。這就是德國拒絕美國的原因,更是德國不想上當的根本!

  • 3 # 大將軍威武K

    德國反對美國主導的行動也不是一次兩次了。自打冷戰結束,德國就沒少對美國主導的行動說“不”。歐盟成立的初衷就是由德國、法國萌生擺脫美國、美元控制的想法。然而實力懸殊,剛剛出山的德國畢竟玩不過浸淫世界半個多世紀的全球頭號超級大國—美國。1998年,德國想要打通一條從柏林到中東的能源貿易線路,因為自家的綜合國力特別是軍事力量的薄弱,無法清除攔在西歐和中東之間的南聯盟。於是,德國請美國幫忙。美國人於是組織北約軍隊發動了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請神容易送神難,78天的科索沃戰爭沒有徹底打垮南聯盟,倒是戰場周邊的歐盟各國因為戰爭恐慌爭相把財產向美國轉移。前前後後歐盟超過一萬億美元的外匯流入美國!而德國人則什麼也沒得到,擺脫美元的目的沒達到,反倒是因為外匯大量流失導致歐元遭遇重創。

    有了這樣深刻的教訓,德國人還是比較醒悟的。2002年,德國和法國一道與伊拉克謀求建立歐元—石油貿易體系和結算機制,緊接著第二年美國就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德國更是第一個站出來大聲反對!

    時至今日,歐亞大陸去美元化整合的程序已不可阻擋,美伊對抗問題上歐亞大部分國家集體反對美國就是最好的證明。眼看要黔驢技窮的美國氣急敗壞之下先是策動英國脫歐,從內部瓦解歐盟,接著又是在全球範圍內搞波斯灣護航聯盟。

    時下德國、法國已經和伊朗達成歐元—石油貿易體系和結算機制的並且完成第一筆交易的SWFIT,同俄羅斯的關係也大大改善,更不可能在這個節骨眼上參加美國主導的霍爾木茲海峽軍事行動這樣一個損人不利己的活兒。

  • 4 # 國平軍史

    作為歐盟的領頭羊,德國實施的對外政策,歷來都有自己的主見,絕對不會緊跟美國屁顛,不唯美國馬首是瞻。

    歐盟的成立,包括歐元的出臺,都是為了將歐盟作為全球事務中的一極,能夠和俄美等大國平起平座,但美國絕對不能容忍歐盟的強勢崛起,科索沃戰爭,讓歐盟的財富加速向美國積聚,導致歐元大跌。

    以德國為首的歐盟終於腦子清醒,美國是不願歐盟與其平起平座;北約作為一個軍事組織,是美國掌控歐洲的最佳平臺和工具,這就不難解釋蘇聯解體了,華約樹倒猢猻散,北約非單不解散,反而急劇東擴,將原來東歐蘇聯勢力範圍內的國家都囊括進去了。

    德法要組建屬於歐洲的軍隊,建造歐洲的航空母艦,就是為了更好地擺脫美國透過北約這個軍事組織對歐洲的掌控;對此,美國心知肚明,在北約內部不斷地打壓德法兩國,要求繳納更多的軍費。

    7月31日,正在波蘭首都華沙訪問的德國外長海科·馬斯,就美國駐德國大使館公開表示,美國已經正式要求德國參加法國和英國、美國在霍爾木茲海峽的聯合軍事行動,以確保霍爾木茲海峽的航行安全,對抗來自“伊朗的侵犯”時公開表示,“德國聯邦政府將不會參與由美國計劃並提出的海上行動。”

    德國的態度非常硬朗,本身德國反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要求有關各方重歸伊核協議,反對他國採取軍事手段打擊伊朗,是伊核協議簽字的推動國,又是堅決維護伊核協議的主要西方大國,體現了德國在伊核問題上的正義感。

    同時德國本身和伊朗有著能源貿易,卻被美國嚴禁從伊朗進口石油,內心深處對美國的長臂管轄非常反感,海灣地區局勢緊張,不符合德國的利益。

    在美國欲主導所謂的“海灣護航聯盟”時,德國非常鮮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觀點,是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態度,獲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讚譽。

    德國真心希望組建歐洲自己的軍隊,建造歐洲的航空母艦,讓歐盟從軍事上徹底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實際上等於是踢開北約的行為,歐盟的事務就讓歐洲人自己掌控,德國人的出發點是好的,但觸及了美國在歐洲的利益,所以兩國關係比較緊張,特朗普一再要求德法提高軍費。

    拒絕參與美國所倡導的“海灣護航聯盟”,體現了德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願中動局勢緊張,德國的態度包括法國和英國,都未答應美國的請求,非常有可能導致美國所倡導的“海灣護航聯盟”胎死腹中,對美國不吝是個沉重打擊,從側面印證了美國的對伊政策不得人心,歐盟都不願助美國一臂之力。

  • 5 # 西涼宣撫使

    美國顯然是把自己當成老大了,對歐洲幾個主要國家呼之即來,7月31日美國駐德國大使館稱已經要求德國英國法國參與美國主導的霍爾木茲海峽的軍事任務,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此前已經表示邀請了德法英、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在內幾乎大多數盟友國家共建這場“國際聯盟”,進行所謂的“護航”行動。

    很可惜的是,德國再次沒有給美國面子,之所以筆者用了再次,是因為上次美國要求德國出動地面部隊替換敘利亞境內的美軍也同樣遭到了德國的直接拒絕。美國之所以幾次要德國參與美國主導的軍事行動,一是看中德國是歐洲的火車頭,德國如果帶頭那麼歐盟大多數國家也都會參與響應,二是德國和法國都是簽署伊核協議的六大國之一,如若德國對伊朗翻臉,那麼伊核協議就沒救了,伊朗遲早會崩於美國的極限施壓。

    德國直接拒絕美國,單就伊朗問題來說,就是考慮到以上幾點原因,德國深知不能落入美國的陷阱,否則伊朗問題就真的無藥可救了;從宏觀角度來說,默克爾和馬克龍現在都對特朗普很不滿,而且美國長期迷醉於自己的單極主義世界的美夢,如果德國現在傻乎乎的出兵跟隨美國,那以後歐盟都會被美國牽著鼻子走,歐盟作為獨立的政治實體的意義也就不存在了。

    現在德國相對來說有較強的國際話語權,而且對於諸多國際事務的處理都比較公正,比如當初美國想要入侵委內瑞拉就遭到了德國的嚴厲反對,現在亦是如此,德國實力雖然不如美國,卻不是那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做派,這一點值得讚揚。

  • 6 # 雲霄飛翼

    在德國外長馬斯拒絕了美國的要求後,德國政府跨大西洋合作協調員彼得·拜耳表示:對於歐洲國家在波斯灣實施聯合護航行動的可能性,德國不可以將之完全排除,歐洲在其中無所作為是不行的。德國作為歐盟大佬,是在代表歐洲國家發聲。

    歐盟和美國在伊朗問題上的利益不一致,歐洲不想給美國火中取栗。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是包括英法德這樣的歐洲大國集體反對的。今年5月以來,美國和伊朗的對抗升級已經直接影響到了歐洲國家的利益,不僅是對伊石油出口禁令影響了到了歐洲的經濟利益和能源安全,而且6月以來美伊極限施壓下的軍事摩擦行為更是讓歐洲國家感覺到了安全威脅,如果伊朗也退出伊朗核協議或者美伊開戰,歐洲國家的利益損失將比美國更大,歐洲國家當然難以接受特朗普政府這種以鄰為壑的打法。歐洲國家不想捲入美伊的軍事衝突中,怎麼可能給美國火中取栗呢?

    歐洲國家有自己獨立的利益,想在自己的主導下提出符合歐洲利益最大化的伊朗問題解決方案。所以歐盟在伊朗規定的最後期限前,終於不顧美國的反對推出了自己對伊貿易特殊支付機制,這是在經濟上和外交上用實際行動對美國的伊朗政策說不。在軍事上,一方面急迫地給美伊對抗降溫,一方面也擔心伊朗鋌而走險越過了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紅線。伊朗就是不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只要稍微控制一下流量,歐洲國家都受不了。所以在拒絕了美國的要求後,德國提出了歐洲國家在波斯灣實施聯合護航行動的設想,既不至於過分刺激伊朗,也可以維護自身的利益,更是歐盟實現防務獨立的重要一步。對於伊朗來說,相對於美國軍艦的威脅,歐洲國家派出軍艦護航也不是不可接受,這樣伊朗與歐洲國家的交易可以繞開美國軍艦的干擾。

  • 7 # 幸福地帶2

    德國早就已經和美國產生了嚴重的分歧,特別是特朗普上臺之後,發動的一系列的世界貿易戰爭,和單方面撕毀伊核協議,以及要求北約組織成員國家增加軍費開支等等事件,從而讓德國與美國之間的分岐日益的加深,甚至出現了美國國務卿彭彭奧放默克爾鴿子的現象。這是在德國曆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也是德國的奇恥大辱。

    德國是歐洲的領頭羊。所以,德國在許多事物上面可以代表歐洲,至少是可以代表歐盟的,這個是日本不能夠相比較的。德國在許多政策上面都有自己的獨立性和完整性,並不像日本那樣一味的忍受美國,而是有自己獨立的外交政策和措施的。

    德國還與法國一同要求建立歐洲的防禦體系和要求和美國逐步的脫離關係,並且也要求美國從德國撤出自己的駐軍等等。德國與美國的經濟糾紛尤為嚴重,曾經被特朗普多次深斥。所以,德國與美國的關係目前是越走越遠,矛盾也是越來越多。

    而且,德國堅決反對美國的伊朗政策,認為特朗普撕毀伊核協議,是犯下了一個不應該犯下的嚴重的錯誤。並且堅決反對美國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石油封封鎖和軍事威脅。多次重申不會參加對伊朗的軍事行動,直到現在,德國仍然認為應當維護伊核協議的嚴威與權威性,堅決的反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等等。並且多次表示,對美國的伊朗政策的一系列做法表示反對。

    德國和俄羅斯新建設的“北溪”—2號線天燃氣管道工程專案,受到了美國的多次指責,美國還多次宣告將要干預和制裁相關企業,這種粗暴的干涉德國與俄羅斯之間的能源供應關係,這增添了德國與美國之間的矛盾。所以,德國和美國的矛盾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單方面的。

    歐盟已經和伊朗用歐元進行了石油交易,已經完全將美元排除在外,這也充分的說明了,以德國領導下的歐盟與伊朗的關係得到進一步的改善,而且對於伊朗的石油等,出口鋪平了道路,這也與美國製裁伊朗的政策明確的背道而馳。的。所以,不管是從前,還是現在,以及未來,德國都會站在伊朗一邊,而決不會應美國的邀請,出兵伊朗的。

  • 8 # 高峰軍事觀察

    美國駐德國大使館官員在7月30日公開表示,“為了打擊伊朗的侵略, 我們已經正式請求德國與法國和英國一道,幫助保衛霍爾木茲海峽的安全。”以美國為主導在海灣地區的“盟軍”展開軍事行動,以“打擊伊朗的侵略”。然而,德國外長海科.馬斯公開表示:“德國聯邦政府將不會參與由美國計劃並提出的海上行動。”

    同時,德國外長把德國的做出上述決定的理由說得很清楚---德國方面認為必須優先考慮緩和緊張局勢。實際上,美國發動波斯灣護航行動的理由是本末倒置的。造成在中東格局緊張和伊核問題歸零的責任人是美國而不是伊朗。造成伊朗在波斯灣扣押英國油輪的原因,是美國指使英國在直布羅陀海峽扣押伊朗油輪。

    而說到底,最終導致當前緊張局勢的禍根,還是美國在2018年5月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的決定。因為在此之前的三年,伊朗一直都恪守伊核協議規定的義務,坦誠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檢查和監督,並無任何違規行為。所以,伊朗從2015年7月伊核協議生效到現在,無論任何節點都不屬於過錯方。

    由於本國油輪被伊朗扣押,英國已經騎虎難下,所以新首相約翰遜表態要組織一個英國挑頭的歐洲護航聯盟,而且已經有幾個歐洲國家報名參加。但是英國並沒有同意加入美國組織的波斯灣護航聯盟。至於法國只是謹慎地提醒伊朗不要越過伊核協議的紅線,並沒有完全轉向支援美國。而且法國更重視的是德國的意願。

    除了上述客觀的理由之外,德國並不希望歐洲國家捲入中東亂局,幫美國擦屁股。德國希望歐盟當前和未來更具戰略自主性,最大限度地擺脫美國的戰略影響,不做美國的全球戰略的附庸力量和馬前卒。

  • 9 # 亦新湖

    德國態度明確的表示不參與美國主導的海灣護航行動,德國認為組織所謂的海灣護航行動,就是對伊朗的極限施壓行為。由於德國出人意外的拒絕英美提出的海灣“護航”要求,使得美國企圖拉德國圍堵伊朗的陰謀破產。據德國《焦點》週刊7月31日報道,英美等國當天在巴林開會討論組建聯合艦隊在霍爾木茲海峽“護航”的計劃,並希望德國加入這一隊伍。

    對此,德國外長馬斯31日表示,德國將不會參與美方主導的這一行動。德國外交部表示,不會參與此類對伊朗的極限施壓行動。來自於德國社民黨的副總理肖爾茨在31日接受電視採訪稱,不贊成德國參與美國所要求的霍爾木茲海峽“護航”行動。他表示,在海灣地區開展保護民用通航的行動“有些操之過急。並且警告稱,如果當地發生一場真正的軍事衝突,那將是最糟糕的事情,通航就真正受到了威脅。

    從德國方面的反應來看,反對參加美國的海灣護航行動,是德國所有主要黨派的一致意見。實際上根據德新社訊息,在7月31日之前,美國就以書面形式向德國和其他盟國提出了海灣護航要求,美國正式要求德國加入英法的聯合行動,以確保霍爾木茲海峽的安全,並“對抗伊朗的侵犯”。而德國的目的是,希望與伊朗達成外交和平解決方案,而不是對抗性的護航行動。

    德國為什麼反對參加美國主導的所謂海灣“護航行動”,應該是維護德國自身和歐盟的利益,德國反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以及針對伊朗的打壓制裁行為。從德國的角度來看,伊朗問題的解決只能是回到伊核協議的基礎上來。其它的,無論是經濟制裁還是軍事威脅都無濟於事,根本是不符合伊朗的實際情況和歐洲國家的利益。即使是安全和經濟上需要護航,德國寧願由歐洲國家組成護航艦隊,也不願意參加美國主導的護航聯盟。

    德國與美國之間,不僅在伊朗問題上有著嚴重的分歧,也是在其它方面雙方矛盾也有長期積累。德國作為歐洲第一經濟大國,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是歐盟的主心骨。以德國為主的歐盟一直希望擺脫美國霸權,讓歐盟真正的成為世界一極,但是遭到美國的猜忌和排斥。美國不管在對待歐盟還是新生的歐元,美國都是懷著除之而後快的心理。美國認為歐洲只要有北約就行了,歐盟純粹是多餘的,還有歐元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

    美對於歐洲盟友,現在主要的要求就是提高北約成員國軍費支出比例,配合美國的世界霸權戰略。特朗普上臺,更是將歐盟矛盾公開化,特朗普聲稱在經濟上歐盟是敵人。美國正在利用各種手段拆散歐盟,削弱德國的歐盟地位,雙方多次翻臉。特朗普去年4月以優惠貿易待遇慫恿法國退出歐盟,被馬克龍總統回絕,爾後又積極支援英國脫歐。美國除了沒有要求德國脫歐之外,針對其它國家的小動作一直不斷。

    美國企圖讓歐洲成為一盤散沙,眾多的小國和弱國而離不開美國。德國和大多數歐洲國家對於美國的想法,心裡也是非常的清楚,所以去年美國退出伊核協議時,歐洲的英法德三國堅定的表示支援伊朗,維護伊核協議。而這其中,德國最具有堅定性,言行一致。德國不參與美國主導的所謂海灣護航,是出於自身的利益保護,也是對於世界政治格局的維護。一旦德國被美國拉進了海灣護航聯盟,哪事實上又與伊朗成為對立的一方,還能夠談什麼支援伊朗和維護伊核協議的合法性。

    局勢的發展必然是由現在美國一家打壓制裁伊朗局面,變成美歐集體一起參加,將伊朗逼進死衚衕。這是因為,美國的所謂海灣護航行動,是為了擴大事態進一步極限施壓伊朗行為。從目前的的形勢來看,德國沒有必要參與任何國家組織的海灣護航。樹有根水有源,事情明擺著,如果不是英國非法惹事扣押伊朗油輪,伊朗也根本不會反扣押英國油輪。

    在目前海灣局勢下,需要的是美國撤出對伊朗的軍事威脅,波斯灣地區形勢就馬上會趨於平靜。德國政府反對參與美國海灣護航行動的立場,得到了德國執政聯盟以及絕大多數黨派的支援,都持有相同立場。

  • 10 # 老狼48440790

    7月30日德媒報道,美國駐德國大使館發言人宣告指出:“我們正式要求德國,加入英國丶法國行列,協助維護霍爾木茲海峽的安全,共同對抗伊朗的侵略行為。"德國政府明確拒絕了美國的要求!德國的理由:武力威脅,只能加大沖突風險,出了問題,誰來保護?波斯灣問題只宜外交途徑解決。德國的目的:特朗普不是“美國優先"嗎?自己惹的禍自己解決!

    德國拒絕了美國的要求。德國政府發言人布格爾說:“德國政府官員已明確表示,必須保證航行自由,出動海軍,可能與伊朗產生衝突風險,我們的問題是:由誰來保護?"

    德國認為緩解波斯灣緊張局勢,外交解決仍是優先選項,武力威脅只會加大沖突風險。

    這已經不是德國第一次對美國說“不"!在德國與俄羅斯共同建設的北溪2號建設上,美國多次要求德國將此項工程下馬,特朗普還以“德國已成了俄羅斯的俘虜”語言相威脅,多次揚言要對德國實行經濟制裁。默克爾頂住壓力,不為所動!

    在敘利亞問題上,德國承擔了支援美國軍人後勤供給的任務。今年6月,美國要求德國直接出兵接管美國軍人從敘利亞撤走後的任務,遭到德國的嚴詞拒絕。

    美國撕毀伊核協議,挑動美伊矛盾,要求組建波斯灣“護航聯盟",只承擔指揮與資訊提供,各國的船隻由各國自己保護。換句話說:美國只管挑禍(提供資訊)讓別人替美國打頭陣,美國只負責指揮打誰丶怎麼打?出了風險,自己承擔!要美國幫忙,你就得拿錢!

    美國的陰謀,早已被各國看穿,法國7月11日明確表態,不會參加美國組織的“護航聯盟";日本以違反《和平憲法》婉言謝絕;英國提議成立以英丶法領導的歐洲國家為主體的“護航編隊";只有韓國同意撤回執行索馬利亞打擊海盜的海軍編隊,參加美國的霍爾木茲海峽海上“護航聯盟",至今也只是響應未與參加。

    德國為何屢次拒絕美國的要求,德國作為歐盟領頭羊,要與法國一起負起帶領歐盟集體行動的領導責任。在美國處處損壞歐盟各國利益的情況下,作好“獨立自主"的示範,真正在“歐洲一體化“的道路上,負重前行!

    謝謝閱讀關注,期待你的點評。

    2019年8月1日N:129

  • 11 # 昨思今明未武

    謝邀!德國作為美國在歐洲及世界事務上的重要盟友,在美國處理的很多事務上都有德國的影子,例如阿富汗戰爭,作為二戰中受重創的國家,德國對對外用兵非常的謹慎,但依然派兵隨美國發動了阿富汗戰爭。但是在最近美國主導的“國際護航聯盟”行動中德國卻拒絕了美國的提議,這是為什麼呢?

    一、基於歷史傳統,德國對對外用兵的計劃一直沒有多少熱情。從空軍到陸軍,德國花費著世界數一數二的軍費,但是軍隊的戰鬥力比較不完善。從陸軍的彈藥到空軍的戰機,都因為種種原因而無法想成戰鬥力。而美國組建的“國際護航聯盟”其實質就是美國組建的一個圍堵伊朗的軍事同盟,美國希望用盟友的軍事力量來限制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的先天優勢,甚至在關鍵時刻讓盟友的軍事力量來為美國的利益護航,這顯然不符合德國的歷史傳統和實際利益,拒絕非常的正常。

    正是由於美國的私心太重,才導致“國際護航聯盟”難產。如果美國的計劃像亞丁灣護航一樣單純,估計不用美國組建,“國際護航聯盟”早就成立了。另外,在處理國際事務時,美國衝在前頭可以,但讓盟友衝到前頭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美國的盟友都是因為美國這顆大樹好乘涼而團結在美國周邊的,一旦美國“不好用”了,那誰還會記得美國曾經的“好”呢?!

    二、德國參加美國的“國際護航聯盟”只會給德國帶來麻煩,不會帶來利益。德國領導的歐盟一直是伊核協議的維護者,而且從伊朗傳遞的訊號可以得知,伊朗也是希望維持這一協議。既然德國與伊朗在伊核協議方面的利益一致,那麼德國是不可能做出挑釁伊朗的舉動的。

    美國組建的“國際護航聯盟”就是美國主導的應對伊朗威脅的軍事同盟,也就是加入這一聯盟就可被伊朗當做潛在的敵人。雖然伊朗扣押了英國的油輪,但是霍爾木茲海峽的航運秩序並沒有遭到阻隔,伊朗除了做出扣押英國油輪的報復行為外,並沒有對其它商船進行騷擾,那麼德國有必要將自己化為伊朗的潛在敵人嗎?

    三、德國加入英國的護航任務實質上是為了加強歐洲在政治、軍事等領域的合作。雖然英國已經計劃從歐盟中退出,但是英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仍然在很多的領域擁有一定的權利及影響力。在英國退出歐盟以後,德國、法國等國仍然希望與英國在政治、軍事等領域進行合作。

    因此,德國不參加美國的“國際護航聯盟”,但參加英國的護航計劃,其實質就是德國從國家利益的角度分析,什麼樣的選擇對國家最有利,顯然參加英國的護航計劃效果最明顯。

  • 12 # 新文化街男孩

    不得不說:德國人很理智,也很任性

    我們認為,德國不會主動去趟波斯灣的渾水,因為美國主導的護航行動,私心很重,就是在變相的拉幫結夥,是展現與伊朗為敵的公開行動。

    都說“人鬼情未了”。即使伊朗為了表達悲憤,違背伊核協議中的某些承諾,但那些都是可逆的,一旦伊朗的訴求得到滿足,還會能恢復到協議規定的標準和水平。所以說,德國與伊朗的情誼仍未了,德國不需要向伊朗示威和挑釁。

    我們認為,德國只是想就事論事,更不想給外人一種與美國刻意作對的印象。因為雙方的臉一旦撕破,對美國德國、對世界都沒有好處。德國有自知之明,不會奢望美國的龍頭地位。而基於相同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德國與美國永遠會是同一個陣營。

    只是現在的伊朗危機有些特殊,完全是美國任性退出“伊核協議”後,一意孤行一手造成的。而對於至今還承認“伊核協議”具有合法性和可執行性的德國,法國和英國而言,一味追隨美國行動,無異於幫兇。

    更何況,美國已經宣佈,自己的軍艦隻保護美國貨船。而伊朗方面也曾宣稱,就是因為英國非法扣押了自己的油船,所以只會找英國船的麻煩。既然這樣,德國若再派船加入護航,不就是沒事找事,不就是忘記了自己是哪棵蔥?

    當然,如果一旦波斯灣出現戰事,那將另當別論。德國畢竟還是北約成員,理應聽從北約組織的號令。如果屆時北約要求大家派兵,德國確實很難抗命。

    為此,我們應該給伊朗提個醒:請不要在波斯灣為所欲為,不要逼迫現在的朋友,成為自己的敵人。

  • 13 # 第一哨兵

    一、美國想拉盟友墊背的意圖被德國識破

    從美國單方面宣佈退出核協議開始,美國就是不拿盟友的利益當回事,並且要求德國一起制裁伊朗,德國沒有跟隨美國。目前,美國與伊朗之間的對抗升級,美國要求盟友去海灣護航,美國表示盟友負責90%的護航任務,美國只負責提供情報資訊,而護航期間隨時可能爆發不測,戰爭隨時可能打響,德國不會在這個時候去摻合這事,美國太天真,德國也不傻。

    二、德國與伊朗保持良好的貿易關係

    從美國開始對伊朗的極限施壓以來,德國一直支援伊朗,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德國與伊朗一直保持著良好的貿易往來,特別是石油資源問題,現在要德國去海灣護航,誰都知道越護航形勢越緊張,航道運輸越沒有安全保障,德國是不會幹有損自己利益的事情的,繼續與伊朗貿易往來。

    三、美國對待德國並沒有盡到老大的本分

    美國持續對德國及其歐盟國家盟友進行經濟制裁,為了美國利益優先,對德國的鋼鋁、汽車、法國的飛機葡萄酒,以及德國與俄羅斯天然氣管道專案等加徵關稅,歐盟國家以前把美國當老大哥這麼多年,最後換來的是這個結局,德國必須建立自己的圈子,早作打算,另謀出路。典型的就是歐盟與伊朗建立了新的石油結算機制,避開美元結算,避免美國製裁。

    四、德國想要樹立其在歐盟的大哥地位

    德國在歐盟國家中的地位也算是大哥級別,德國的態度基本上也代表著歐盟的態度。德國一直想組建歐盟自己的軍事力量,因為美國還頻頻要求歐盟國家為美國駐軍支付高額的保護費。歐盟國家不想把自己的命運放在美國手裡,任由美國拿捏和威脅。德國要建立一套歐盟自己的機制,歐盟自己說了算。

  • 14 # 夢裡青山1

    經歷過二戰失敗的德國對於向國外派兵,一直持十分謹慎的態度。總理沒有派兵的權利,一切要透過議會表決來決定。在7月5日,美國敘利亞特使詹姆斯-傑弗裡訪問柏林時,曾要求德國派兵敘利亞,協助美國在敘戰場上支援的一支“自由軍”打擊恐怖分子,德方嚴詞含糊,最終沒有答應。

    很明顯,德國議會不會透過這項派兵法案。

    德國一開始就沒有派兵介入敘利亞戰爭,只是應美國政府要求,派出兩架飛機向敘利亞庫爾德工人黨輸送了幾次武器,以後長時間在伊拉克培訓士兵。(德國總理默克爾)

    這次也是一樣,德國不參加英國呼籲歐洲組建的聯合護航隊伍,更不會參加由美國主導的國際聯盟。在對待《伊核協議》問題上,歐洲三國中德國是最主動最熱心的一個。

    2018年上半年,伊朗總統魯哈尼出訪法德兩國,雙方簽署了幾百億美元的貿易合同,自從特朗普在5月23日退出《伊核協議》重啟對伊制裁後,德法兩國也遭受連帶損失。伊朗研製核武器,首先威脅的就是歐洲,而英、法兩國都擁有核武器,只有德國沒有,因此,伊朗威脅最大的其實就是德國,從這方面來說,維護《伊核協議》,安撫伊朗,就是維護德國自己。

    但美國政府組建國際聯盟,很明顯是針對伊朗而來,德國雖然阻止不了美國,但也不會站到美國一邊,跟伊朗成為敵人。美國政府可以無所顧忌的打擊伊朗,而德國卻要考慮與伊朗成為敵人的代價。

    退一步說,如果勉強參加美國主導的護航行動,萬一美國和伊朗發生戰爭,德國將被裹挾到戰火中去,被迫參加戰爭。這個結局,絕不是已洗心革面、深刻反省過戰爭罪行的德國人民所希望看到的。

    因此,出於上面幾點原因,德國拒絕美國駐德武官呼籲德國參加美國主導的霍爾木茲海峽軍事行動,如果非要參加的話,那也是加入英國方面的護航行動,但必須具有自主行動的權力。

  • 15 # 清水空流

    美國特朗普政府現在顯然只是想出主意,不想承擔義務。在伊朗問題上,美國根本無力單獨行動,如果特朗普政府能夠“擊敗”伊朗。就不會等到今天了,但是現在伊朗問題對以特朗普來說,應該是一個比較急迫問題,如果提早解決伊朗核問題,會給特朗普的連任大大加分。但伊朗的強硬卻完全出乎美國意料之外。所以美國只有聯合盟國處理伊朗問題。

    美國最大希望就是德國出兵出錢。而且作為歐盟的盟主,和北約主要成員國,德國還是很有感召力的,如果德國答應出兵,其他北約國家也會出兵。但默克爾政府在伊朗問題上也很有原則和底線,——就是不出兵。原因就是伊朗核協議6+1會談就是在德國的建議下在柏林簽署的,這是默克爾一個政績,默克爾自然不會打自己的臉。再就是。德國在實施對外政策的時候,必須有自己的原則立場,有自己的主見,絕對不會因為附和美國立場,也不會唯美國馬首是瞻。

    這次美國希望組成“海灣護航聯盟”,被德國嚴詞拒絕,原因就是德國要以獨立而自主的身份出現在國際舞臺上,再就是,在伊朗核問題上,特朗普政府不佔理,完全是欺負人。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作為“當事人”自然不會昧著良心辦事。這次特朗普政府提議的“海灣護航聯盟”,完全是針對伊朗的武力威脅,而且美其名曰對抗來自“伊朗的侵犯”。這個提議不僅被德國拒絕,就連英國也不大願意,在伊朗的問題上,特朗普徹底成為孤家寡人。

    德國在伊朗問題上很明確,就是和平解決,德國意思很明顯就是恢復6+1伊核協議,反對採取軍事手段打擊伊朗。德國是伊核協議簽字的推動國,在這一點上默克爾表現出了他的正義感。當然中東地區局勢緊張,不符合德國的經濟利益。明確拒絕參加美國所倡導的“海灣護航聯盟”,體現了德國獨立的外交策略。德國和歐盟的拒絕,讓美國提議的“海灣護航聯盟”基本上就胎死腹中,這也說明了特朗普政府美國的對伊政策不得人心,註定了美國伊朗政策的失敗。

  • 16 # 科羅廖夫

    實際上,除了德國已經明確拒絕美國出兵霍爾木茲海峽的要求之外,美國的另外一個盟友日本,日前也已經明確拒絕美國出兵霍爾木茲海峽的要求。與此同時,法國總統馬克龍上月31日在與伊朗總統魯哈尼通電話期間表示,應當盡一切努力緩和目前中東的緊張局勢,對抗雙方應該透過外交途徑解決問題,以達到和平解決分歧的目的。

    美國雖然在軍事實力方面擁有對伊朗的絕對優勢,但考慮到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影響力存在,美國一旦動手就將無法避免的面臨與俄羅斯發生直接衝突的風險。更何況,目前美國在中東也正面臨失道寡助的尷尬境地。

    即便是近期在中東上演“扣船大戰”的主角英國,雖然已經向中東增派一艘軍艦,但卻透過要求本國船舶避開霍爾木茲海峽的舉措,以減少該國軍艦在海灣區與伊朗海軍發生摩擦的風險,從而避免該地區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由此可見,無論是目前已經派遣軍艦在中東執行護航任務的英國,還是其他有意派遣軍艦進入海灣地區的歐洲國家,都在刻意的與美國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避免因為與美國攪在一起而被拖入美伊軍事對抗的漩渦中。

    更重要的是,儘管伊朗一直威脅削減對伊核協議部分條款的承諾,但在日前維也納會議中,伊朗當局再度重申,只要歐洲國家能夠確保伊朗收入來源不會因為美國製裁而被切斷,德黑蘭願意繼續維護和遵守該協議的所有條款。從而讓一直努力挽救伊核協議的歐洲國家重新看到了希望,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是英國,也不願意在這種敏感時刻過度刺激伊朗,以避免因為伊核協議遭到破壞而影響地區的安全格局。這也就難怪伊朗即便是面對美國的制裁,但卻依然還是那麼的硬氣的最主要原因。

  • 17 # 齊仙紳

    縱觀美國近幾年的戰爭,我們會發現越往後跟美國一起打仗的國家越少,很多歐洲國家都不再願意跟美國打仗了,這些年歐洲各種大事,難民危機、歐債危機、英國脫歐,加上經濟不佳,本來國家就小承受不起連年戰火。所以歐洲一直喊著搞歐洲自己的軍隊,不和美國瞎摻和了,比起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它們更願意以歐盟的名義存在,很明顯北約去掉歐盟,那基本就剩美國了。

    德國不願參與衝突戰火的態度早就表現出來,前不久美國要求德國派陸軍去敘利亞,德國去了沒有?果斷拒絕,不去就是不去,給美國弄了個顏面掃地。還有就是看德國這些年的軍費,作為歐洲第一經濟大國,世界GDP排名前五,2018年軍費排名第八位,眼看就要出前十了。排在後面的是日本和韓國,第九第十都是軍費增長很快的國家,超過它也用不了多長時間。

    德國軍費只佔GDP的百分之一,按照北約的軍費標準德國年年不達標,經常遭到美國批評,可德國軍費增長依舊很慢。我就不達標,你能把我怎麼樣,在歐洲這塊我是第一經濟大國,又沒人能威脅到我,很安全,要那麼多軍費幹什麼。

    回到你這個問題,德國不參加美國主導的霍爾木茲海峽行動是出於什麼目的?很簡單,沒什麼目的,就是不想打仗了,現在世界經濟不景氣好好研究一下發展不好麼,有打仗的銀子幹什麼不好?況且伊朗是那麼好惹的嗎,誰也說不好這場戰爭究竟會打多久,會有多麼大的損失。英國已經因為扣船被坑一次,本就無戰心的德國更不想參與了。

  • 18 # 三號二

    7月31日,美英等國在巴林開會,討論組建聯合艦隊在霍爾木茲海峽“護航”的計劃,並希望德國也能加入進來,為美國在中東的政策背書。對於美國的不斷遊說、勸告、拉 攏、德國外交部終於給出的明確的回答:不參加。自特朗普上臺以來,美國一直在透支國家信譽,幾百年來建立起來的自由、民主、開放、包容的美國品牌形象被特朗普和他的那些奸佞“小臣”幾近揮霍殆盡,一個自私自利、狹隘封閉、傲慢好鬥的美國形象逐漸被刻畫出來。

    德國拒絕美國有N多個理由。

    默克爾不喜歡特朗普,甚至是甚討厭他。在公開場合,特朗普曾多次慢待默克爾,甚至不與默克爾寒暄握手。這在默克爾的心裡不會不對特朗普本人產生成見,一個連最起碼尊重都不會的人,怎麼會是相與之人,跟著美國去波斯灣,是要把國家的命運和特朗普繫結在一塊的,默克爾怎麼會放心。美國毫不掩飾的利用盟友的傲慢心理。特朗普之前,美國也在利用盟友幫助他維護全球霸主之位,但是,以前的美國最起碼還能表現出一絲溫情脈脈的“盟友情分”,他的盟友們也願意自我安慰的認為美國“有情有義”,在幫助美國打壓地緣戰略對手,以及打擊所謂“敵對國家”也算是做到了盡職盡責、鞠躬盡瘁。然而,特朗上臺後,他完全撕下了虛偽的面具,開始對盟友露出尖銳的獠牙,到處以貿易不公平為藉口,行拔盟友羊毛之實。

    德國和美國的戰略利益出現分歧。現在的德國越來越表現出“獨立”的意識形態,無論是在與華為5G的合作上,還是與俄羅斯關於北溪二號的合作上,德國的態度都非常的堅 決,毫不顧忌來自美國的威脅。在對待《伊核協議》的態度上,德國與美國也有著本質區別。美國一意孤行退出《伊核協議》,之後又一連串的經濟、軍事、外交施壓,導致了目前中東地區的局勢升級。美國這個時候喊盟友一塊助陣,顯然是又想把責任和風險推給盟友。對於美國的心思,德國自然心知肚明,德國外交部的拒絕也是在告訴特朗普:道不同不相為謀。自美國喊出要組建護航聯盟以來,應者寥寥,現在,越來越多的美國盟友已經清醒,完全聽信美國,跟在美國後面沒有好處,只有心涼,先後就有日本、法國、德國、這些美國老牌盟友明確拒絕美國的“盛情”。曾經一呼百應的大盟主,現如今幾乎成了孤家寡人,不知道特朗普會作何感想?

  • 19 # 飛狼

    德國再次向美國說不,明確表態拒絕參加美國領導的旨在封鎖伊朗的“護航聯盟”,德國這樣做有什麼樣的考量、目的?一個是在如何絞殺伊朗的方式方法上,德國與美國存在分歧,德國主張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使伊朗慢性自殺,而美國主張用重症下猛藥的方法,讓伊朗猝死;另一個是德國準備參加英國法國聯合指揮的歐洲版的霍爾木茲海峽的“護航聯盟”,德國如果不參加歐洲版的“護航聯盟”,後果很嚴重。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保羅·塞爾瓦6月18日首次公開表示美國正在組建針對伊朗,巡航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曼灣等海域(未來有可能擴充套件到馬六甲海峽)的“護航聯盟”後,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候任主席馬克·米勒、國務卿蓬佩奧、特朗普先後表示美國正在著手組建“護航聯盟”,要求盟友積極參加,並公開點名要求日本、韓國、德國等加入其中。

    印度是第一個積極相應美國號召的國家,6月20日就加入美國主導的“護航聯盟”,並當即派出加爾各答驅逐艦等多艘軍艦巡航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曼灣。

    幾天後,巴基斯坦也加入了美國領導的亞洲版“護航聯盟”,派出軍艦前往上述海域護航。韓國不敢拒絕美國的要求,也加入其中,從參與亞丁灣、阿拉伯海打海盜的護航編隊中抽調軍艦,前往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曼灣巡航。

    但是,被美國點名的日本、德國相繼拒絕了美國的這個要求。7月23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明確表態,日本不會派自衛隊參加美國提議組建的海灣地區的“護航聯盟”。7月31號,德國外交部長馬斯表示,應當避免霍爾木茲海峽及周邊地區的緊張局勢升級為軍事衝突,為此,德國不參加美國組建的“護航聯盟”。

    而在前一天,即7月30日,美國駐德國大使館宣佈,為了對抗伊朗的挑戰,美國已經正式要求英國、法國、德國參加“護航聯盟”,共同確保霍爾木茲海峽的安全。

    德國與日本拒絕美國參加“護航聯盟”的要求,雖然都是拒絕的態度,但內涵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日本權衡之後,是真的拒絕參加“護航聯盟”,而德國只是不參加美國組建的亞洲版的“護航聯盟”(主要成員是印度、巴基斯坦、韓國、以色列、沙特、阿聯酋、埃及等),卻會參加英法聯合指揮的歐洲版的“護航聯盟”。

    德國這麼做的次要原因是關於如何絞殺伊朗的方式方法上與美國存在分歧,美國主張用重病下猛藥的方式讓伊朗猝死,手段殘暴,而德國主張用溫水煮青蛙的方法,用已成一張廢紙的伊核協議套牢伊朗,讓伊朗慢性自殺,手段溫和,以智取勝。

    主要原因則是法國在歐盟對德國發起了強力的權力挑戰,伺機將德國的歐盟老大地位取而代之。伊朗7月19日在波斯灣扣押了英國的史丹納帝國號油輪後,加劇了對抗伊朗的力度,提議組建歐洲版的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曼灣的“護航聯盟”,得到了法國、義大利、丹麥等國的積極響應,由於英國陷入脫歐的漩渦,在歐盟的影響力大不如從前,法國趁虛而入,出任歐洲版的“護航聯盟”的扛把子。

    因為法國的挺身而出,西班牙、荷蘭、波蘭等國對參加歐洲版的“護航聯盟”興趣濃厚,法國在歐盟畢竟是僅次於德國的二當家,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

    法國出任歐洲版的“護航聯盟”的聯合指揮官給德國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德國如果不參加“護航聯盟”,一方面會被歐盟的成員國指責作為老大卻當鴕鳥,不盡責,不盡義務保護歐盟的利益,會損害德國的領導權威;另一方面法國會利用歐洲版“護航聯盟”主要指揮官的地位與優勢,在歐盟內部拉攏人心,擴大影響力,想方設法削弱德國在歐盟的老大地位與影響力,並在適當的時機發難,對德國取而代之,成為歐盟的新老大,成功在歐盟改朝換代。

    隨著默克爾在2018年丟掉了執政黨基民盟黨主席的寶座,並宣佈在2022年的總理任期結束後離開德國政壇,她的權力根基已經產生了動搖,在德國的權力極大地縮水了,在歐盟的影響力也大不如從前,連累了德國,使德國在歐盟的權勢大幅萎縮,隔壁的馬克龍對此虎視眈眈,一心想取代德國,使歐盟迎來新的老大——法國,這個對於德國構成了巨大的挑戰。

    今年6月份,歐盟選舉新的委員會主席,默克爾強力支援所在的基民盟的基社盟成員、歐洲人民黨黨團領銜候選人、德國人韋伯出任新的歐盟委員會主席,公開反對本黨的黨員、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擔任歐盟委員會主席。然而,法國總統馬克龍卻扶持馮德萊恩出任歐盟委員會主席。激烈的權力博弈的結果是馬克龍戰勝了默克爾,把默克爾青睞的韋伯踢出局,成功扶持馮德萊恩出任新的歐盟委員會主席。

    歐盟委員會主席的權力更迭表明默克爾及德國在歐盟的權勢、影響力大幅下降了,法國則上升了,已經危及了德國的老大地位。德國如果拒絕參加法國主要指揮的歐洲版“護航聯盟”,德國在歐盟的影響力與權勢將進一步被法國削弱,老大的地位難保,不遠的將來就會被法國搶走,這將重創德國的國家利益,是萬萬不可承受的。

    對此,德國聯邦政府跨大西洋合作協調員彼得·拜耳闡述了德國對於參加海灣地區的“護航聯盟”的真實態度:“歐洲在海灣地區的‘護航聯盟’行動中無所作為是不行的;出於安全與經濟兩方面利益的考量,德國必須參與歐洲層面的聯合行動當中(即參加法英聯合指揮的歐洲版‘護航聯盟’)。”

  • 20 # 歷史風暴

    德國,自從二戰結束德國人就痛定思痛,不再透過軍事手段展示自己的實力。

    但是,由於冷戰的爆發,無論是東德還是西德都保有了強大的武裝力量,尤其的東德,更是擁有一支僅次於蘇軍的強大的軍事力量。

    (民主德國士兵)

    即便如此,處於資本主義世界的西德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發展經濟上,當法國外長提議成立煤鋼共同體(歐盟前身)的時候,德國欣然接受。

    冷戰結束之後,世界趨於和平,德國對軍事建設就陷入了停頓。目前,德國軍隊現役人數只有18萬,軍費每年473億歐元,約佔GDP的1.35%。

    (現代德國軍隊)

    雖說德國軍隊人數不多,但德國政府還在計劃在未來消減軍隊數量,不過這個計劃很難被落實,因為目前北約各國都在尊崇美國的指示提高軍費佔GDP的比例,各國軍隊的任務相較此前也已經有了比較大的增加。

    未來,德國也面臨同樣問題。

    德國在軍事上的不熱衷,讓美國總統特朗普極為惱火。

    例如,按照此前的要求,北約各成員國軍費佔GDP的比例應該提高到至少2%,以應對來自外部的挑戰。德國在其他各國相繼增加軍費的時候,卻提出鑑於對未來經濟發展的悲觀預期,德國很難在規定時間內提高軍費。其實,北約各國中,德國是少有的經濟依然保持快速增長的經濟體。

    (1970年到2015年德國經濟增長曲線)

    所以,德國跟美國哭窮說白了就是不想參與美國主導的北約軍事行動,能拖就拖。

    不僅如此,這些年德國一直有意和俄羅斯保持友好關係,甚至有德國議員聲稱要和俄羅斯結盟對抗美國。雖然這個人的提議註定不會被採納,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德國政府的一些態度,那就是這個國家已經對美國有了不臣之心。

    作為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已經試圖走出獨立自主的大國路線,所以才有了藉助俄羅斯力量的想法。

    目前來看,美國在德國擁有大量駐軍,對這個國家的控制能力還很強,雖說德國不會真的與俄羅斯結盟,但最起碼這個國家採用消極態度應對美國的能力還是有的。

    這次美國主導的軍事行動目的是進一步削弱伊朗,為他最終打敗伊朗做準備。對於德國來說,美國打敗伊朗他所能得到的好處不多,但是卻要承受與伊朗交惡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美國這幾年一直試圖讓北約各國承擔更多的軍事任務,以便減輕自己的負擔。這些和德國的政策都是背道而馳的,所以德國很難同意美國的要求。

    德國作為歐洲大國,一直野心勃勃,所以前幾年才有衝擊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做法,但這種野心由於二戰的原因必須要採取迂迴策略才行。

    對德國來說,由於二戰的原因,在軍事上他必須極力避免引起周圍國家的警覺。所以,他只能依賴經濟優勢在歐盟內部施加影響力。這一點德國做的非常成功,歐盟各國近些年來經濟普遍不好,只有德國總體保持了增長,現在各國對德國的依賴越來越強。當初德國使用軍事手段沒有達成的目標很可能會在未來使用經濟手段完成。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消極應對美國的要求是必然的。

    個人預計,以後德國在美國全球行動中將會逐漸淡出,成為美國最不聽話的小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保證本金的情況下怎麼做才能錢生錢。生出自己的金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