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說歷史的方老師

    下面在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一.為什麼洋務運動拯救不了清王朝

    在工業革命開始前,歐洲和中國的情況十分相似,甚至更加落後,到第一次工業革命,歐洲開始了近代的高速發展,當清王朝備受欺凌後也開始了自己的工業革命——洋務運動

    但是這場運動中以失敗告終,那這場運動的失敗有什麼原因呢?

    1.從思想上:洋務運動始終的指導思想是“中體西用”。無論是保守派還是洋務派,都相信清朝以理學為核心,只要將西方先進的科學學到了,就可以實現強國夢。

    但是我們都知道西歐工業革命得以進行的前提是用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啟蒙了思想,對此我們可能看出,顯然,當時的清王朝缺乏這些思想上的變革,洋務運動更像是由上而下的一場國家採購工程。

    2.在經濟和軍事方面

    在開辦方面,工廠僅僅是因為熱兵器彈藥消耗很大,軍費難以負荷,只有想辦法自己造。待工廠開辦後發現連造炮的鋼鐵自己都做不了,需要進口。進口時才知道鋼鐵有很多種,這就不難理解,當時的清政府,工業化的配套設施都是零基礎上實行的,

    工業革命失去制度的支援,根本無法帶領清朝走向近代,也就無法挽救大清國。

    二.為什麼在甲午海戰輸給日本

    我們都應該知道甲午中日戰爭,我們為首的是洋務運動的北洋海軍,

    清政府的海軍到了洋務運動之後裝備才開始發展的,大清雖然建立起了一支相對來講強大的海軍,但是在建完後,大清就逐漸放慢了海軍裝備的更新速度。更加致命的是,當時許多先進的海上裝備迅速發展,比如:內燃機、測距儀、後裝炮、射擊指揮儀等一系列裝備相繼進入現役,

    打個比方。即便是當時最先進的鎮定兩遠、超勇揚威等,也非常快的成為了過時的裝備。大清卻沒有國力完成艦隊的更新,導致在甲午中日戰爭中被舊日本海軍徹底擊潰。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 2 # stud白丁

    (明治天皇)

    回答這個問題只能和日本對比。

    洋務運動比明治維新稍早開始,各自經過大約二、三十年的發展,雙方於1894直接亮出成績單。

    結果是體量更大的清朝被日本打敗,賠償二億銀子,割地臺灣遼東,丟掉對朝鮮和琉球的宗主地位。

    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相比,火力處於劣勢。如果加上福建水師和廣州南洋水師,大清的海軍力量大於日本海軍。

    葉和袁在朝鮮的陸軍人數少於日軍,雙方武器配置水平差不多。根據日軍的記錄,日清軍隊遠距離對射基本上處於均勢,一旦近距離作戰中國人立即逃跑。

    日本為了進攻中國,做了長久的計劃。國內發行的戰爭債券,上至天皇,下至娼妓,人人踴躍購買。

    特別是長洲和薩摩藩奪取政權後,日本國內將對朝鮮和中國的侵略已達成共識。

    對比清朝這邊,對日作戰是李中堂以一人敵一國。無論是朝堂還是財政,無論南方海軍還是山東陸軍,全國都盼著李鴻章打敗仗。

    日本和清朝的區別,是人民對國家認同的區別。

    日本人認為日本是一個國家,是自己的歸屬。

    中國人認為大清是一個朝廷,朝廷可以換代。而且漢族對滿族統治更加缺乏認同。

    中國作為一個國家,對她的人民缺乏凝聚力,這是洋務運動跟比明治維新相比最致命的缺陷。

    洋務運動是技術革命,明治維新的政治體制改革。

    (明治天皇)

  • 3 # tony694

    洋務運動只是晚清的曇花一現。政權的腐敗和體制的僵化,慈禧的奢華和治理國家的無能才是其衰敗的根源。慈禧可以花巨資舉辦生日。卻不願意花錢給北洋水師購買彈藥和武器。即便中日甲午海戰中國戰勝日本也改變不了清朝滅亡的命運。

  • 4 # duh23333

    洋務運動只是清政府被迫向西方學習的權宜之計。其目的也不為了真正地改革自己,而是利用西方的技術來穩固自己的封建統治。洋務的初衷i就不是要改革腐朽的清朝,所以它也就救不了清朝。

  • 5 # 多臻貴

    清朝積重難返,根本不是治標的洋務運動所能拯救!

    洋務運動的初衷,是強化清朝的國防實力,但真正實施卻由江南督府與民間富商聯合創辦,而清朝又極度防備漢族地主階級,如此矛盾的政治架構下,洋務運動的改革並不徹底,甚至只波及表皮!

    主要是強化了軍工,及配套的附屬企業,但隨著官辦民營結束,政府掠奪企業的控股權,官府經營大多以虧損告終,而民營企業損失慘重,導致加入革命的隊伍!

    甲午海戰前數年清政府便已停止撥付採購軍艦,而海陸軍建制依舊是舊時,與時代脫離愈發嚴重,而日本則是全民共同籌建,用財政的半數打造新式軍隊,即便清朝與日本,武器裝備相差無幾,但戰鬥力則是天壤之別!

    何況,甲午海戰,清朝始終在戰與和間搖擺,清朝慈禧太后面對臨近的戰事,卻依然籌備奢華的壽宴,反觀日本全軍備戰,下定決心賭上國運的破釜沉舟之舉,每個軍人都做好犧牲的覺悟,以至於噸位上佔據優勢的北洋艦隊黃海戰敗,隨後又在威海被日本全部繳械!

    洋務運動只是清王朝為延續統治所做的嘗試,但卻又因貪婪掠奪民間資本告終,使社會重新倒退,並激起更高的反抗!

    甲午海戰,清朝朝野尚處於“天朝上國”的美夢中,直到被決絕日本擊敗,才徹底醒悟而改革奮進!

  • 6 # 桃林寓公

    洋務運動本身沒錯,但在以西太后為首的腐朽沒落的統治者面前,一大堆頑冥不化的守舊派面前,所謂的洋務運動也十分有限,主張洋務運動的有識之士必竟佔少數。西太后只顧自己的獨裁統治是否長久,對國家的長治久安根本不關心,為過六十大壽,挪用海軍軍費大修義和園,炮臺也沒及時更新,人家打十二三里,中國只能打二三里,豈能是人家對手。

  • 7 # 常棣tandy

    因為洋務運動雖然看上去如火如荼,但是他實際上只代表了非常膚淺的現代化嘗試,其活動的範圍侷限於火器、船 艦、機器、通訊、開礦和輕工業,而沒有開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 哲學、藝術和文化的嘗試。

    自強的努力僅僅觸及了現代化的表皮, 而沒有獲得工業化的突破,這一根本的缺陷在 1884-1885 年的中 法戰爭中暴露了出來,其時中國經過二十年的準備卻無法保護它的藩屬國安南。十年以後,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敗績,更是確鑿 無疑地證實了自強運動的失敗。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強調,在農業化的儒家社會基礎上移植近代資本主義和工業,存在著內在的矛盾,以下的論點或許可以解釋自強運動毫無生氣的表現。

    1.缺乏協調

    在太平天國革命以後,清朝的中央權力急劇衰落,以至於除了同治朝(1862-1874 年)時期的一絲活力外,政府 中幾乎沒有任何的方向。現代化是由省級督撫在沒有中央指導、 規劃和協調的情形下率先發動的,雖然李鴻章在 1870 年以後行使了某些中央政府的職能,但他基本上仍是一個封疆大員,不能替代中央政府。

    各省的自強倡導人不是相互合作,而是相互競爭, 且把他們的成就視為其個人權力的根基。他們的地方主義意識和 急於自我保護的傾向非常頑固,以致北洋水師和南洋水師在 1884 年中法戰爭期間竟拒絕前去救援受敵攻擊的福建水師, 而在 1894-1895 年的甲午戰爭期間,當北洋水師獨力抗擊日本海軍之時,南洋水師競保持『中立』。這兩場戰爭的結果自然是慘不忍睹。

    2.眼界狹窄

    自強運動的倡導者推動現代規劃,主要是為了使國家能夠抵禦外來侵略、鎮壓國內動盪,並加強他們自己的權位。他們從未夢想要把中國鍛造成一個新式國家,事實上,他們竭力地鞏固而非取代現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沒有經濟發展、工業革命和現代變革的概念。由此,他們的努力只不過造就了散落在 一個傳統國家的一些新派孤島而已,在這個國家裡,佔主導的仍 然是舊式制度。

    此外,缺乏大眾的參與也限制了現代化的範圍。自強運動的領導人採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方式,不具備像明治時代的日本那樣的底層民眾支援。揹負傳統包袱的中國官吏們無法掙脫由來已久的對商人之藐視,他們繼續壓制民辦實業和私家競爭,並且未能 在官辦工業或官督商辦企業中注入個人的能動性,那些企業繼續 不斷地備受官場中司空見慣的無能、任人唯親和貪汙腐敗等現象 之困擾。

    3.資本匱乏

    中國是個貧窮的國家,資本供應有限,無論是官家的還是民間的資本都很短缺,這制約了工業和企業的創辦及增長,當政府提高稅收以開辦新興實業之時,它便削弱了大眾原本就很有限的投資能力。我們只須注意到同一批人涉足了各色各樣的企業——輪船招商局、上海機器織布局、電報總局和漢[陽] —[大]冶—萍[鄉]諸礦——就可得知實業家圈子之小和他們掌握的資金之有限了。

    另外, 這些企業中的資本形成也很困難,因為大約一年 8%到 10%的利潤被當作紅利分配給了股東而不是用作企業增長的再投資。

    4.外國帝國主義

    自強運動年代恰好與外國帝國主義強化的時代相吻合:1874 年日本人侵略臺灣及 1879 年吞併琉球群島、 1875 年英國試圖開啟雲南大門、1871-1881 年間俄國強佔新疆伊犁、法國攫取安南和 1884-1885 年的中法戰爭、日本侵略朝鮮和甲午戰爭。這些震撼性的事件,不僅分散了政府和現代化分子的注意力,還招致了鉅額的軍費開支和賠款,吸走了大量本來可用於自強的資金。

    5.技術落後和士風日下

    西洋的機器和企業管理對中國人傳統的思維來說是陌生的,而且要克服技術的落後是一個巨大的困難,尤其是當那些西洋顧問和教習自己就不很專業時,更是如此。自強規劃所造出的槍炮船艦效能極其低劣,這就導致需要不斷從國外購買船炮。北洋水師的九艘大型艦隻均由外國製造,而旅順港和威海衛水師基地的大炮則是克魯伯製品。

    除此之外,賢能正直之人通常對洋務避之惟恐不及,只有一些品格低下者願意涉足現代化規劃,這導致了腐敗和不正之風,屢見不鮮。即使是李鴻章本人也不以人品高尚著稱——據稱他留下了四千萬兩的家產,他的追隨者無情地榨取自己所負責的工廠和企業。 最臭名昭著的事例是挪用三千萬兩海軍軍費修造頤和園,以博取歸政後的西太后之歡心。

    6.社會和心理惰性

    大部分士大夫將夷務和洋務視為『卑』、 『野』之事,有損於他們的尊嚴。守舊勢力非常強大,朝廷不能 漠然視之。李鴻章致友人的一封信中的片段, 可以說明現代化分子的困境:

    曾謁晤恭邸,極陳鐵路利益……邸意亦為然,謂無人敢主持。 復請其乘間為兩宮言之,渠謂兩宮亦不能定此大計,從此遂絕口不談……

    官紳禁用洋人機器,終不得放手為之……文入學士動以崇尚異端、光怪陸離見責。中國人心真有萬不可解者矣。

    守舊派反對現代化的事例比比皆是:1874 年,由於機車撞倒了一個看客,英國人修築的上海至吳淞短線鐵路被暴民們扒掉了路基。兩年後,兩江總督在當地士紳的壓力下購買了這段洋路並將其拆毀;

    1876 年,當郭嵩燾以公使銜出使英國時,文士們刻薄地譏笑他棄聖賢之邦而追隨於洋鬼。郭嵩燾的日記因為讚譽已有 兩千年曆史之西洋文明而被守舊派斥責為異端邪說,他們迫使官 府拆毀了該部日記的印版。

    這寥寥幾個例子,足以揭示西化倡導 者所處的不利的社會和政治氣氛了,就這些倡導者與反對他們的 勢力之間懸殊的力量對比而言,他們敢於擁護這樣一場不得人心 的事業,且取得了他們所取得的成就(雖然並不完美),實屬奇蹟!

    自強運動雖然有其種種缺點,但卻標誌著工業化的開始,並在中國播下了現代資本主義的種子,它具有許多深遠的影響:第 一,大多數製造局、船政局、機器局、學堂和新派企業都開辦在 條約口岸和沿海及長江沿岸的城市,在那裡最有可能獲取洋人的幫助;這些事物有助於上海、南京、天津、福州、廣州和漢口等 大都市的發展。

    第二,周圍農業地區的務農人口被吸引到這些都 市中成為產業工人或勞工,促使了這些城市的規模飛速膨脹,並 逐漸形成一個新的工人階級.

    第三,這些新型的工業和企業造就 了新型的職業人士如工程師、經理和實業家,而那些出洋留學的人士歸國後,也成為陸軍、海軍、學堂和外交機構中的領頭人, 他們促使了中國新的管理和實業階層之誕生。

  • 8 # 飛流642881258205

    如果沒有洋務運動,中國只會輸的更慘。就中國的地緣政治以及歷史上對世界的影響力而言,任何一個西方列強都不會真心幫助中國實現富強之夢。甲午戰爭失敗的最根本原因是政治上的腐敗,軍事上的輕敵麻痺,由於最高層實行片面的抵抗政策,沒有去發動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甚至欺壓人民,因此註定是要失敗的。“戰爭引發革命”,甲午戰爭的失敗為辛亥革命的爆發創造了條件,加快了清王朝的滅亡。

  • 9 # 一寸三分

    洋務運動其實是有著很大的機率是可以救得了清朝的,這一點也是為什麼洋務運動會在之後有著如此之大的名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

    但是洋務運動為什麼會失敗呢?其實說到底還是清政府自身的問題。所以即使是一次轟轟烈烈的救國運動都被他們自己給忽視了。而且還有其他的實力不斷的去侵蝕這一個新興的力量,甚至公然的瓦解他們。

    所以,洋務運動當年可以開始的一個十分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大清國是一個一言堂的國家體制。所以,即使下面的大臣無論怎麼樣反對,她慈禧太后是認可的。極強的權力將所有的質疑都給壓了下來了,但是反對的聲音是沒有多少了,但是各種阻力會少嗎?

    很不幸,千年的歷史即是一種積累,與此同時也是一種阻礙。

    這個說起來也很簡單。經過了千年的積累,許多的錯誤在歷史上都已經開始演繹過了。所以當朝的人往往會透過許多方法去避免,而且,在許多的事情的處理上都有著很多的經驗。但是同樣的,經歷千年的積累,暗中使絆子的水平也是不斷的提高的。

    所以,在慈禧的耳邊總是會有著這樣的聲音,北洋水師不是清廷的水師,而是他李鴻章的水師。其實說的也沒錯,但是很不幸,權衡之術也是歷史積累下來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成果。

    這個,清政府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什麼,是腐敗。到最後都蔓延到了北洋水師之中,即使是彈藥的錢他們都敢貪汙了。很可惜,遠東第一水師,在毫無經費的情況下終於是沉入了大海,一切都是咎由自取罷了。

  • 10 # 薩沙

    打個比方,一家服裝店因為管理問題經營不善,就要倒閉。

    現在有外資來了,投資到這家服裝店,將店面重新裝修,找了一批更漂亮的女營業員,將商品從老舊的衣服換成新衣服。

    然而,管理層從上到下還是那群人,一個沒換。

    最終結果就是,表面上這個服務裝店鳥槍換炮,成為一家新店,但實際上還是管理不善,所以無論硬體再牛,最終也是破產倒閉的結果。

    另外一家差不多的服務裝店,發現經營不善以後,立即將管理層換了,引進了一批有新思維的高階管理經理。

    這些經理一來,將根本的管理制度改了,引進新的經營理念,搞了先進考核制度。

    所以即便還是賣那些舊衣服,這家服裝店一樣能賺錢。

    洋務運動就是第一家服裝店,只是換湯不換藥,搞些門面功夫而已。

    在甲午戰爭中,雙方軍隊一交手,立即可以看出來。

    清軍在朝鮮的部隊,武器裝備不亞於日軍。

    但清軍炮兵根本不懂什麼炮兵技術和戰術,只會胡亂開炮,亂射一通。相反,日軍火炮雖然效能一般,但炮兵受過西式訓練,軍官懂得西式炮兵戰術,所以火炮導致清軍大量傷亡,也能擊毀清軍炮兵。

    清軍步兵武器精良,但連基本的步兵戰術都不懂,也沒有戰鬥意志。他們只是站在遠距離開槍,日軍一旦逼近到近距離,清軍就撒腿跑了。

    西方觀察家認為,日本軍隊才是真正西式化的軍隊,同西方軍隊很接近。

    而清軍則是一直拿著西洋武器的封建軍隊,同1840年鴉片戰爭時期的清軍沒有本質的區別。

  • 11 # 我愛祖國的碧水藍天

    應該是中原文化落後了,保守的中華儒釋道文化壟斷了中原大地,並拒絕外來文化的入侵,這股勢力直到今天依然如此,什麼拒絕洋節日(禁止聖誕節等等),恢復漢服,恢復繁體字,三字經,孔子學院等等都是保守勢力在左右中原大地。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你們讓清朝拿什麼領先世界?是用陰陽五行八卦領導世界工業革命?還是用中醫草藥領導世界醫學革命?清朝的掌門人老六也想學習西洋文明他就沒問問清朝朝野上下的儒家仕人士大夫們答應嗎?洋鬼子六的美名是誰給他戴上的?遍佈全國的教案沒告訴你們答案嗎?這潑粑粑非給滿人抹上這臉皮也真夠厚的!別忘了滿人入主中原後也是儒家信徒,也在遵守儒家的道德規範,也在以儒家理論作為治國綱領的。

  • 12 # 輕吟古風

      清朝末年,由於統治者昏庸,造成政治混亂,貪汙橫行,民不聊生,此時的大清就像一位身染絕症的病人,既使能夠吃幾味良藥,緩解一下病情。但是最終還是避免不了滅亡的結果。而那位“良藥”就是洋務運動。可惜的是這位“病人”已經病入膏肓,迴天無力了。

      另一方面,上層建築決定經濟基礎。雖然可以做一些洋務運動這些表面文章,但是上層的統治方式不改變的話,這些治標不治本的措施,最終還會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在經濟改革之前,必須先做徹底的政治改革。像日本明治維新那樣改成君主立憲制。

      在這一點上,清朝的統治者無論如何也做不到。像慈禧太后這樣的人把權力看得比生命還重要,不管是誰,只要威脅她的地位分享她的權利,她就對付誰,光緒皇帝發動的戊戌變法後被囚禁就是一個例子。而日本經過明治維新以後,內外煥然一新,真正的邁入了現代國家的行列,和船堅炮利的西方列強毫無差別,清朝表面看起來是個龐然大物,但內部還是那顆封建腐朽的統治核心,所以在甲午戰爭中,輸給改頭換面,剛剛崛起的世界豪強日本,就不足為奇了。

      有慈禧太后這樣把一己私慾建立在國家利益之上昏庸無能的統治者,清朝焉有不亡之理?洋務運動只是一件漂亮的外衣,改變不了內部已經腐爛已久的軀體。

  • 13 # 不沉的經遠

    因為清朝的洋務運動僅僅是引進了一些近代化的工廠和武器,但是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整個舊體系,

    兩次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上下終於開始面對現實,意識到現在已經無法以天朝上國自居,加上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為了鎮壓太平軍,清政府也不得不引進了一些西方技術、工廠和武器,被稱之為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確實有一些成效,清朝建立了一些近代化的軍工廠和輕重工業,部分清軍也換裝了西洋槍炮,此外還修建了一些電報局、鐵路等基礎設施。然而當時清政府始終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認為這些西方技術是奇技淫巧,因此並不打算從根本上學習西方。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各地開辦了一些近代工廠,但是其管理模式依然和衙門一樣,生產的產品質次價高。而清軍雖然換裝了一些新式槍炮,但是其軍隊編制、指揮方式等和原來的綠營差不多,西方近代軍事思想根本沒有學會。

    此外一些地方督撫更是把興辦洋務作為自己裝點門面的業績來做,因此並不顧及實際需要,而是以個人喜好來做決定。因此各地清軍武器裝備龐雜混亂,完全看地方督撫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缺乏規劃。

    此外清朝內部保守勢力嚴重,光一個修鐵路就幾次反覆,以至於到甲午戰爭時期,國內僅有400公里鐵路,不到日本的1/8。還有像左宗棠興辦的福建船政局,在左宗棠被調到西北以後,繼任的閩浙總督吳棠以保守著稱,隨意找藉口抓捕福建船政局官員,一心想整垮而後快。

    相比之下,日本的明治維新則要徹底的多,在經濟上已經不比清朝差多少,而軍事方面更是透過向西方學習,實現了近代化的改造,日軍戰鬥力遠遠超過了清軍。

    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能打贏甲午戰爭才怪。

  • 14 # 文史墨客

    清王朝享國276年,歷經12位皇帝,從東北一個小部落逐漸發展壯大,憑藉著尚武的精神、嫻熟的馬上功夫和完善的八旗制度,在早期幾位傑出部落首領的帶領下完成了各部統一,並最終揮軍入關,一舉奪得了天下,建立了滿族統治的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實際上,清朝的十幾位皇帝大多數還算是勵精圖治比較勤政的,尤其是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他們統治時期可以說是整個清朝歷史上最輝煌的一段。世界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類歷史就是一部不斷髮展和前進的奮鬥史,任何一個國家或者是王朝如果違背了發展規律,閉關鎖國固步自封,那麼等待它的必然是衰落和滅亡。而清朝的滅亡就是最好的印證。

    清王朝在其統治時期一直以東方大國、天朝上國自居。當然,我們是四大文明古國,很多發明最早出自於我們國家,我們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軍隊數量龐大,可以隨意蹂躪周邊小國,我們物產豐富,熱情好客,吸引很多外國人士來華開展貿易,這些都是我們的優點,但是再多的優點也無法掩蓋缺點,尤其是致命的缺點。

    1840年,無論對於清王朝還是我們整個民族都是一個轉折點,這一年清王朝在鴉片戰爭中的慘失敗,徹徹底底的把清王朝驚醒了,從高高在上到被列強打的滿地找牙,彷彿就是一夜之間的事情。再往後就越發悲慘,清朝統治者不甘示弱鼓起勇氣用陳舊的戰術思想和落後的武器裝備和裝備了現代化武器的侵略者展開了血腥戰鬥。結果可想而知,打的越狠,輸的越慘,用現代人的表述就是簡直是被人摁在地上摩擦,毫無還手之力。甚至連自己的首都都能丟失,慈禧太后帶著一班宮女太監一路西逃,狼狽不堪,景色優美遍藏寶藏的圓明園也被八國聯軍一把火燒成灰燼,歷代皇家園林也慘遭破壞,堂堂東方大國被人欺凌到如此境地,放眼全世界也是極其少見!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前面已經表述過,原因主要就是自以為是、閉關鎖國、固步自封,當世界發生巨大變化,西方國家開始工業革命和社會變革和並積極推進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時候,已經略顯疲態的清王朝統治者不僅感覺不到危機,反而還做著天朝上國八方來賀的美夢。就這樣關起門來自我陶醉,還以為天下太平,當有一天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開啟我們的國門,才如夢方醒。面對瘋狂貪婪的侵略者和山河破碎的景象,有許多仁人志士和愛國將領苦思冥想,認為要想扭轉局面,必須走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路子,並且得到了清朝統治者的同意和支援,這其實也是一種向敵人學習來打敗敵人的方法,在當時不失為一種好的辦法。

    因此,以晚清三傑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為主的洋務派暫時壓制住了腐朽的保守派佔了上風,他們改革軍隊、建立海軍、購買軍艦、整頓軍備、開辦兵工廠、選派優秀青年軍官出國深造等等,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終於頗有起色,清朝的海軍實力曾經一度躍居亞洲第一,但是一個甲午海戰又把清王朝打回了原型,甲午海戰清朝輸了,而且輸的很慘,全軍覆沒,多少年的心血白費。

    那麼輸的原因在哪裡?是戰術思想不對?還是將士不用命?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就在於清王朝的封建制度導致的極度腐朽已經無可救藥,洋務政策可以改變但是封建制度無法改變,那是觸動了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

    因此,如果改變不了清王朝腐朽的封建制度,洋務運動只能是治標不治本,最終是失敗的下場!

  • 15 # 凌峰132752073

    洋務運動表面上是進行同時代的改革促進工業化,

    內部官僚機構臃腫,官員貪汙腐敗嚴重行政效率低下後期遭反對派壓迫本該撥給海軍的軍費被私自挪用用作慈禧的壽禮本來就是用來維護封建統治的,與西方同時代的變革完全不一樣。中體西用完全依稀相近的軍事科技,軍事科技並沒有學習先進的科技,軍事建設力量落後。甲午海戰北洋艦隊很多船為老船無法與日本新時期的軍艦相比,其射速航速無法與當時的日本相比。且炮彈的存在嚴重質量問題,擊中目標後無法爆炸。部分人貪生怕死。

  • 16 # 談史小書生

    洋務運動是清朝統治者自救而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思想,當時中國的問題太多弊端,遠不是一個洋務運動就能救得了清朝,而導致中日甲午海戰的失敗也是這些弊端所引起的。

    中國是一個傳承幾千年而存在的唯一的文明古國,在被西方洋人用大炮開啟國門的時候,一個巔峰的農業文明和新興的工業文明相互碰撞,最後自然不用說了,農業文明被工業文明打得割地賠款,連一直學習我們的日本都能咬上一口。

    於是中國最後一個帝制皇朝清朝在公元1861年開展一項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及思想,史稱巜洋務運動》。

    從公元1861年到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以清朝失敗而終,這也導致從公元1861年開始的30多年洋務運動宣佈失敗,儘管失敗,但不否認的是洋務運動是開始中國近代化探索的程序。

    在洋務運動時期,分了兩個派別洋務派和守舊頑固派。

    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與思想,才能救搖搖欲墜的清政府,於是他們開始30多年的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

    守舊頑固派主張:救國圖強應以忠信和禮儀,是在人心而不在技藝,西方那些不過是奇技淫巧吧,守舊頑固派和洋務派鬥了30多年,甲午失敗到倒致洋務運動破產原因之一。

  • 17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我們知道,日本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進行了明治維新。同樣的,清朝也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搞洋務運動。洋務運動的性質,和日本的明治維新是差不多的。然而,不同的是,日本的明治維新,讓日本迅速崛起,一躍成為世界強國。清朝的洋務運動,卻全面失敗了。

    本來,在中日交戰史上,日本從來就不是中國的對手,唐朝的白江口之戰,明朝的抗倭之戰以及萬曆援朝戰爭,都輕鬆地打敗了日本。但是,日本透過明治維新,卻在甲午戰爭中,把中國打得非常慘。而且自此後,日本就憑藉著他們強盛的國力,開啟了全面侵華模式。

    (甲午戰爭)

    那麼,既然清朝進行了同樣性質的變法圖強的“洋務運動”,為什麼清朝卻沒有取得日本那樣的效果,反而被日本毆打欺凌呢?

    我認為,清朝的洋務運動之所以失敗,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小修小補,不動根本。

    清朝的洋務運動,只是一場小修小補。所謂“小修小補”,有這麼幾個意思。

    一是實施範圍很小,只是在沿海沿江一些城市裡面,有一點小動向。

    二是開展人數很少。只有朝廷的奕訢、文祥,以及地方上的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少數一些人在幹。大多數人並沒有行動。

    三是非常區域性片面。比如說,因為軍火不如列強,被列強打敗,因此就辦軍工廠,生產新式武器。比如說能源不夠,就開辦工礦業,開山挖煤。總之,沒有一個全面的計劃。

    這種小修小補的情況,顯然是不能救治當時落後破敗的中國的。打個比方,這就相當於一個癌症病人,我們在救這個癌症病人的時候,如果他發熱,我們就降溫。如果他疼痛,我們就給他吃止痛藥。這些東西,實在是無法幫助這個癌症病人恢復健康的。因為沒有動大手術,沒有用放化療等手段削除他的腫瘤細胞,其腫瘤細胞不斷地生長,這樣有什麼用呢?

    那麼,當時清朝的腫瘤細胞是什麼呢?就是清朝腐朽落後的制度。

    日本的明治維新,是已經掙脫了封建的束縛,全面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的。也就是說,日本相當於已經切除了癌細胞,身上生長的,都是健康的細胞,因此能夠給國家提供強大的活力。

    而清朝的癌細胞還在瘋狂地生長,機體已經腐爛了,在腐爛的地方貼一塊膏藥遮擋,自然是於事無補的。

    (明治維新)

    其二,左支右拙,顧此失彼。

    清朝搞洋務運動,為什麼會左支右拙?

    因為當時洋務運動遇到了很多大麻煩。

    比如,外國列強的入侵。當外國列強入侵的時候,就必須要花人力物力來應付這種入侵。這樣一來,投入到洋務運動中的精力就有限。

    再比如,當時遇到了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等等。這不但需要花大精力去應付,而且,由於太平天國是打個“拜上帝教”的旗號,在當時的很多民眾看來,這是外國傳入的東西。因此,民眾對外國的思想、制度各方面就多有抵制。而洋務運動,要想做好,恰恰應該全面引入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制度。

    但由於外國思想文化制度遭到懷疑,因此,洋務運動在引進這些東西,進行社會變革上,就不敢大膽地做。而只能引進一些技術層面的東西。“洋務”這個詞,所要表達的,就是這場運動,引進的僅僅是一些小技術而已。

    (洋務運動)

    其三,備受打擊,半道夭折。

    由於強大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影響,使得洋務運動在發展過程中備受打擊。

    舉兩個例子。比如洋務運動的領軍人物奕訢。如果奕訢能夠在朝廷中一直掌權,由他主導,發展一場自上而下的運動。那麼,洋務運動肯定能夠在全國鋪開。但是,因為慈禧對奕訢的提防和打擊,奕訢很快就失去了權力。沒有了權力,奕訢就什麼也不能做了。中央不作為,這場運動就發展不起來。

    再比如李鴻章的北洋艦隊。李鴻章在組建北洋艦隊的時候,是受到了很多質疑的,而且組建北洋艦隊的軍費,也被慈禧挪用。再接著,倉促上馬的北洋艦隊還沒有發展起來,就遇到了日本的侵略。清政府不得不和日本開戰,戰爭的結果,北洋艦隊全軍覆沒。這樣一來,清朝的海軍就徹底失敗了,此後海軍再也沒有什麼發展了。

    總之,由於洋務運動在發展過程中備受打擊,因此,最終無疾而終,沒能救清朝,清朝最終走向了滅亡。

    (參考資料:《清史稿》)

  • 18 # 阿淶的一天

    清朝洋務運動開始於1861年,日本明治維新開始於1868年,晚了好幾年,而且同樣都是對方古老封建國家,起點差不多,為什麼甲午戰爭時清朝是一塌塗地?一、制度

    劉亞洲:甲午之敗並非海軍之敗,也非陸軍之敗,而是國家之敗。日本的勝利是制度的勝利,大清帝國的失敗是制度的失敗。鴉片戰爭一聲炮響,喚醒了清朝的同時也喚醒了日本。但兩個國家學習西洋文明,一個從內心革新變化,另一個則止於外形。福澤諭吉說,一個民族要崛起,要改變三個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變;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變;第三是器物的改變。這個順序絕不能顛倒。如果顛倒,表面上看是走捷徑,其實是走不通的。日本就是按照福澤諭吉這個順序走的,而清朝則反著走。結果一個成功了,一個失敗了。

    二、戰略

    劉亞洲:甲午戰爭其實也是中日兩國發展戰略的對撞。19世紀中葉,西方列強入侵東方,亞洲各國相繼沉淪,只有中日兩國奮起自強。中國發起洋務運動,日本搞起了明治維新。問題是,東亞狹窄,容不下兩個國家同時崛起,尤其容不下中國這樣的大塊頭崛起,這就決定了中日間必有一戰。日本對此認識得非常清楚,而清朝則懵懵懂懂。中日雙方都在西方船堅炮利的逼迫下進行戰略轉移。日本實現了由傳統戰略向現代國家戰略上的徹底變革。相反,清朝在確立具有現代特徵的國家戰略上始終裹足不前。直到國家覆亡,都沒有制定出現代意義上的國家戰略。

    三、信仰

    劉亞洲:甲午之敗還是文化之敗。瞭解一個民族首先要了解其文化。文化的核心是精神。精神的核心是信仰。這是一個民族的基因。基因決定了一個民族的特徵、發展和變異。要知道一個國家未來向哪裡去,可以先透過基因分析看看它從哪裡來。甲午戰爭前,日本向中國派出了大批間諜,有一個間諜來到南方一處遊冶場所,傾聽緩慢、悠長、哀傷的二胡演奏,良久,他說:“完了,這個大國完了。”他從音樂聲中看到了晚清中國人的精神狀態。

    四、國運

    劉亞洲:甲午一役,是民族之哀,民族之痛,但我認為,它同時還是民族之幸。因為在這場戰爭之後,一個奇妙的瞬間誕生了。在這個瞬間裡,歷史向古老的中國打開了另外一扇門。

    甲午戰爭的失敗導致了中國人群體意識的覺醒。從準確意義講,不是鴉片戰爭,而是甲午大敗才是中國人真正睜開眼睛看世界的開始。

    歷史就是這樣,有贏就有敗,你在發展有人比你發展的更好,有人比你看到更遠。看待歷史要用平和的心態看待,不要批判更不要指責,生逢亂世,能有做為者,已然不易。

  • 19 # 怪咖侃歷史

    晚晴末年,為了挽救清朝統治,清政府開啟了一系列的自救措施,其中就有著名 的洋務運動。在19世紀60到90年代,清朝統治者開啟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

    學習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以求國家強盛,為何還拯救不了大清朝?

    洋務運動沒改變政治制度

    洋務運動提出學習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但目的是為了維護腐朽的清朝封建統治,認為這是治國興邦的根基。這種出發點是非常矛盾的,政治體制沒有進行變革,就不可能擺脫封建統治的弊端。因此,洋務運動處處受到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最後導致洋務運動的失敗。

    洋務派代表的階級侷限性身為封建社會統治階層的洋務派代表所發動的洋務運動,決定了他們既是近代工業的創辦者和經營者,自身封建時代的短視會對洋務運動創辦的企業進行封建衙門和官僚式的體制的管理,必定導致改革的失敗。洋務運動出發點是抵禦外侮

    無論是洋務運動的前期口號“師夷長技以自強”,還是後期口號變成“師夷長技以自富”,其根本的出發點就是抵禦外來侵略者,而不是由內而外的自我變革更新。同時洋務派在主持外交活動中,對外是妥協投降,不斷退讓,根本沒有改變只是沒有改變當時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狀態。

    百姓思想愚昧

    中國封建 統治幾千年,百姓被奴化,思想愚昧,被封建禮教束縛。很多人當時也是心裡不接受外來先進的新興事物,導致洋務運動影響片面,並無深入民間。

    洋務運動並沒有讓中國學習先進西方技術走向富強的境地,因此導致了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這才讓世人明白洋務派所標榜的“自強”“求富”都未能實現,這種虛偽的改革並不能拯救中國。同時千年的封建統治是否適合中國也在民心思變的浮動中,逐漸走向了末日餘暉。

     

  • 20 # 火器工坊

    因為整個洋務運動用李鴻章的話來說,就是紙糊的老虎,中看不中用。

    一個國家一個政府的腐敗,不是說蓋幾個廠子、買幾艘戰艦就可以迴避和解決的。

    晚清的洋務運動,是打著“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口號進行的。可就是這一點,清政府都沒有做好。

    可以發現,整個洋務運動,不過是學著西方蓋廠子,搞生產,進口一些新式軍火。這本沒什麼不對,但是清政府也就止步於此了。

    這倒不是什麼專制政府不專制政府的問題,因為同時期的沙皇俄國,在中央集權方面和大清差不了很多,但是人家依舊是世界一流的軍事強國。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俄國人的軍事制度是近現代的軍事制度,沙皇的俄軍是一支近代部隊。就算國家生產力落後,至少人家的軍隊質量可以保證。

    反觀大清,只是進口了一批又一批的武器裝備,在軍制上毫無長進。八旗綠營已經腐朽不堪,而李鴻章的淮軍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漸漸的被晚清腐敗的官場所玷汙。更何況這些軍隊在訓練上都沒有過近代化培訓,打起仗來各個貪生怕死、無組織無紀律,哪裡有機會打得了勝仗呢?

    相比之下,甲午戰爭時期的日軍是一支紀律性極強的近代化軍隊,戰鬥意志可以蓋過清軍,即使武器裝備稍有遜色,沒有代差做阻撓,一樣可以取得勝利。

    除了軍隊沒有改進,由於沒有強有力的法律做約束,帝國的腐敗變得變本加厲,而洋務運動尚未提及憲政這一觀念,這也就使得清政府的官場很難有什麼好的轉變。反而因為洋務帶來的新財富而變得一個比一個更貪。

    這些就得洋務運動的侷限性,除了當時的很多大員意識不到還有就是當政者不想改變現狀,因為既得利益者拒絕將到嘴的好處拿出去重新分配。看看維新變法和袁張新政的阻力就可以得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性格不合的夫妻該不該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