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布衣之旅1976
-
2 # 紫氣東來今夜打老虎
已經阻止不了,太子李建成一派和秦王李世民一派已經勢成水火,即使當事人不想更進一步,他們身邊依附的大臣,將領也不會允許後退,因為在封建時代,參與了皇權之爭,進一步是從龍功臣,而退一步就是抄家滅族,沒有第三條路能走。
-
3 # 小民學歷史
這個問題沒法避免,而且李淵已經做了,只是他沒有考慮到問題的嚴重性,我們來看看李淵的做法
一 殺了李世民的摯友謀臣劉文靜被殺是李淵削弱李世民的一大舉措,也是重創秦王府
二 剝奪李世民軍權,裁撤李世民的將領有一年突厥犯邊,本來打仗李世民是強項,但是李建成推舉李元吉任將軍,而且抽調李世民很多將領,幾乎李世民的軍權被安全削弱,李淵也怕李世民做得很大
李淵也沒有辦法去阻止,兩個能力都很強的人,沒有辦法
-
4 # 顧空城
先說李建成,作為東宮太子,作為最後的失敗者,其實李建成手下也匯聚了一群得力干將,像魏徵,大將薛萬徹等等。但是李建成政治上比較仁慈,見到李世民勢力逐漸壯大,擔心對自己的地位造成威脅,於是拉攏了李元吉,找個藉口把秦叔寶、尉遲敬德調離了秦王府。我覺得他是想削弱李世民,但並沒有想殺了他,於是錯失了良機。
反觀李世民,可就沒那麼優柔寡斷。所以說李世民有帝王之相,真正的帝王翻起臉來就得六親不認。李世民太優秀了,身邊聚集了許多優秀的文臣武將,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個個都是名垂青史的良將。這些人和李世民在戰鬥中一起成長,忠心耿耿。當得知李建成要打壓李世民時,秦王府裡這些謀臣良將一起勸說李世民乾脆做了李建成。李世民經過深思熟慮,決定下手。最終造成“玄武門兵變”,李世民得以登基,才成為一代帝王。
而李淵在起義建國的過程中,完全倚靠這兩個兒子,說白了,他其實就是光桿司令,能打能斷的大臣不在東宮就在秦王府,這些人世界隸屬兩位王子,李淵未必調得動。在兩虎相爭的形勢下,李淵即使事先有所知曉,也是無能為力。這也是為什麼後來他乾脆退位當了太上皇,實在是兒子太優秀了……
-
5 # 漁樵之人W
謝謝邀請!此時李淵已是心知肚明瞭,想阻止也是無奈了,此事箭在弦上,也是必然的,想阻止也是力不從心了,又不是事先奏明的事。太子李建成親見李世民打下來的兩山,弄不好這個太子也沒有用,不除掉李世民,恐怕得不到皇位……李建成雖然是太子,這時再李淵的心裡,沒有李世民的分量重了。李世民人強馬壯,李建成絕對不是對手,李淵比誰都清楚,矛盾激化,也只得如此。
-
6 # 荒山野嶺中的小草
小編始終認為,如果真的找一個人來為玄武門之變負責的話,那這個人既不應該是唐太宗,也不會是李建成,而應該是李淵。這樣說並不是認為唐太宗啟動玄武門之變就是對的,事實上,要不是李淵的態度曖昧,在李建成和唐太宗之間尋找平衡的話,這次政變本可以避免。
621年,李世民將王世充和竇建德一併拿下,李淵封無可封,只好造了一個天策上將來安置立下赫赫戰功的李世民,這讓李世民的權力和地位僅在李淵和李建成之下,功高倒是沒震主,震太子了。李世民有了開府置署官的權力,天策府有了,十八學士有了,妥妥的小朝廷建起來了。李淵倒是高枕無憂了,底下這兄弟倆有的忙了。
兩人真正將這種鬥爭公開化是在624年,這一年的六月,李淵到仁智宮去避暑,當時秦王李世民和齊王李元吉都跟著去了,太子李建成留下來監國。但是李淵並沒有在仁智宮度過一個清涼的夏天,因為不久之後,他就得到密報,說太子李建成和慶州都督楊文幹聯合起來,正在籌集軍械、招募勇士意圖謀反。
李淵一聽坐不住了,他迅速讓人以其他的理由傳喚李建成,當然李建成也知道了事情洩露,於是在一眾幕僚的建議下選擇孤身請罪。馬不停蹄到了仁智宮,見到李淵迅速下跪,以頭撞地。李淵將其扣押,然後又傳喚楊文幹。
楊文幹卻選擇了和李建成截然相反的方式,他真就起兵反了。李淵命李世民平叛,並許諾勝利後讓李世民做太子。但是後來,這個所謂的“楊文幹事件”卻結束的很是詭異,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沒有事,而李淵卻將東宮的王珪和韋挺以及天策府的杜淹流放到了同一個地方。
楊文幹事件在兩唐書中記載是李建成想要暴力奪權,但是很多蛛絲馬跡卻將這件事的主謀指向李世民,也就是說李世民誣告李建成謀反。謀反是死罪,一旦定性,那麼李建成必死無疑。實際上,不管是李淵、李建成還是李世民,都已經心中有數。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李建成和李世民的鬥爭公開化了。李建成也知道了李世民想讓他死的決心。
為了避免玄武門之變的發生,可以說,從這個時候開始,李建成行動了,他開始針對李世民的心腹們下手,要麼賄賂收買,不如尉遲敬德、張公謹;要麼將其外調,讓他們離開秦王府,比如程知節、房玄齡和杜如晦等;當然也有刺殺,比如針對尉遲敬德的刺殺。李建成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李世民成為孤家寡人,只要李世民失去了這一幫心腹,可以說在兵力上完全不是李建成的對手。
李建成的這一招確實讓李世民慌了,所以接下來又有了李世民在李建成府中飲酒中毒事件。626年的一天,李建成約一眾兄弟叔侄們來家裡飲酒,李元吉在,李神通也在,李世民也被邀請了。然後就在晚宴上,李世民飲了一杯酒,突然腹中劇痛,吐血數升。李神通慌忙架著李世民就回了府。
李淵知道後,到秦王府中看望李世民,然後責令李建成不準再邀李世民喝酒。這件事的處理也是耐人尋味,李淵並沒有責備李建成,而李世民喝了毒酒也並沒有大礙。很可能,這件事只是李世民的苦肉計,針對的並不是李建成,而是李淵,他想讓李淵表態。果然,之後李淵就承諾李世民讓他回到洛陽,建天子旌旗,效仿漢之梁王。父子倆就這麼愉快地達成了協議。
但是李建成不傻,李世民回到洛陽那不就是魚兒進入大海了嗎?再想控制他比登天還能,所以李建成讓李淵改變了主意。李世民沒有辦法了,鋌而走險吧。
其實我們看,李建成對李世民的一步步防範還算是得當的,只是下手有點晚了而已。實際上玄武門之變壓根不是李建成能阻止得了的,他也沒有什麼機會避免。而李淵則不同,他是有機會的。
李淵當時也不應該讓唐太宗來做這個天策上將,當然那時可以說成李淵都還沒看得出唐太宗的慾望,但之後的楊文幹事件和中毒事件則已經說明唐太宗對帝位的渴求,李淵原本有這2次機會妥善安置或者懲罰唐太宗的,但是他也沒有,這一步一步走過,玄武門之變避沒法避。
-
7 # 大叔小劇場
李淵已經無法制止了,李建成與李世民已經勢如水火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李世民是“玄武門之變”的幸運者,也是一位厚黑者,不怕承擔罵名,也是一位明君了。
-
8 # 無敵紫荊
唐朝是我國最燦爛的時代之一,軍事、政治、經濟……都遙遙領先。然而這樣一個王朝,皇室中卻從來沒有過親情可言。從唐朝立國開始,就有玄武門之變。那麼,玄武門之變時如果皇帝李淵出面,能夠解決嗎?我覺得也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李淵圖片
偏心讓李淵迷失大唐的建立,毫不含糊的說是李世民一個人打下大半江山,這也是李淵十分偏心喜歡李世民的根本原因。李淵偏心喜歡李世民,表現在很多地方。首先,封他為秦王這不必說,每個皇子都有的待遇。其次,因為喜歡李世民單獨給他建立了一座天策府,封為天策上將軍。最後,還讓李世民統領全國兵馬因為需要他的能征善戰。
李世民劇照
然而,他做的這些事卻忽略了一個人的感受就是太子李建成。因為他的偏心,反而造成太子和李世民水火不相容。李建成因為李淵偏心李世民,擔心自己東宮之位受到威脅,經常在朝廷給李世民下套。兩人明爭暗鬥好不熱鬧。可是,身為皇帝的李淵卻因為自己的偏心,對這一切視若無睹。在他看來這只是兄弟之間的小打小鬧,不會發展到性命相博。可是這一切,反而是他的偏心造成的!
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
李淵大權旁落李淵以為他身為皇帝,可以掌控整個帝國,卻沒發現自己早已變成了吉祥物。太子李建成從唐朝建立一直都參與國事。毫不誇張的說,整個長安城就是太子的地方。他擁有生殺大權,無人敢忤逆。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李世民不得不先下手。他從各地班師回朝,威望無人可及。太子時刻都擔心自己的位置會被奪走,肯定會想辦法整死自己。想要活命,只有自己先下手殺掉太子。於是,就暗中調離軍隊在玄武門。等待太子上朝,就一擁而上,一決生死。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即使李淵出來他也無法做出什麼改變。因為他的兩個兒子已經把他完全架空了,他這個時候才發現沒有人真正的為他效忠。他根本沒有能力改變這一切!
玄武門之變
李淵小看了皇位誘惑自古帝王家,最是無人情。皇位,可以讓所有人迷失。太子李建成為了保住皇位,可以一路陰死李世民。而李世民,也會因為自己功高震主對皇位產生覬覦之心。可是皇位只有一個,李淵也只能給其中一人。可是,他在有能力的時候逃避這一切,等他想做主改變的時候,才發現已經晚了。李淵太小看皇位的誘惑力了,如果他用皇帝或者父親的身份強行去改變,也許歷史上也會說唐高祖李淵死於玄武門之變。
李淵圖片
由此可以看出,其實玄武門之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李淵自己造成的。他的偏心與逃避,讓他錯失了改變這悲慘結局的機會。而最後,他也只能成為玄武之變的一個推手,無法也無力去改變這一切。 -
9 # 靜虛齋主
老話講:兒子大了不由爺,李建成本身就是太子,李世民雖然說不是太子,但他們都各自都有自己的手下都有了一幫人馬,本來李淵就怕李世民上位,已經打壓了李世民的手下力量,李建成也削減李世民的力量,迫使李世民已經沒有什麼兵權力了,但李建成又怕自己做不上皇位,還想迫害李世民,才發生了玄武門之變,當時李淵已經年紀大了,也是個光桿司令了,兩個兒子都已經有了各自的實力,又加上李世民身邊都是英雄好漢保護,所以李淵也只能無所為力了。
-
10 # 小龍女5505
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經過精心蓄謀、全盤佈署、籌劃周密才發動的,唐高祖李淵既無力制止兄弟相殘的人倫慘劇發生,更不能避免玄武門之變的上演。既無奈又悲涼,只能被逼接受長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喪命於二子李世民之手,只得傳位於李世民。
-
11 # 長期代號9527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歷史上重要的宮廷政變。也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軍事政變,它主要以李世民為首的秦王勢力集團打敗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為首的太子勢力集團,秦王李世民成功射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之後,李世民逼迫高祖李淵禪位給自己,這樣從中架空李淵,李世民即位、成為唐太宗,開啟了大唐盛世。
我們首先來說李建成:此人性格鬆散怠慢、貪婪酒色、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自我頹廢還喜歡喝酒嫖娼,這樣的人當太子別說李淵了、即使放在臭名遠揚的朱溫手上也不願他當太子,中國歷史上對太子的制度就是立嫡長制,所以從李建成本身角度講李淵其實是不喜歡不欣賞這個太子。
齊王李元吉:此人和李建成一丘之貉、更誇張的是此人為人巧言令色、陰險毒辣、心機頗重。實足的一個狠角色。作為父親李淵豈能不知兒子有何等能耐。
秦王李世民:從事情實際角度講李世民他是沒有資格也是沒有實力去撼動皇位的,他的性格外表謙和、內心千變萬化、善於攻心。鑑於他那倆個不成氣候的兄弟給秦王創造了一個空前絕後的好時機,那就是蕩平諸王。屢立戰功、政績卓越不說而且手底下有一幫治國之能臣,給他增加了人脈又增加了威望。更加聰明的是李世民在百姓心中有著很好的群眾基礎。這也就是得民心者的天下。
所以我們在所有的資料中不難看出李世民是很有眼心的,當然他的眼心最初還是太子和齊王一手造成的,那麼此時的李淵看到李世民這種結果後會得到哪些啟示或警告呢?
我個人總結當時李淵的心態變化就是四個字:無奈、認同
首先說無奈:從家族講都是親生兒子、肯定想把江山託福給能力強,有威望的太子,按照當下李世民最適合。
認同:有很好的群眾基礎、手下有眾多謀士軍師、還有尉遲恭程咬金秦瓊等大將。朝廷團隊穩固團結,相比自己的太子只有一群女人和猥瑣小人常伴左右。
最後得出結論:當事情按照正常規律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後我們只有服從。想必李淵也是如此,手下所有文臣武將全部服從於秦王李世民的時候,那時候的高祖李淵唯有認同才能保證李家的江山長期穩固!而作為慘敗一方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等人李淵完全處於無奈當中,他此時很有可能回想當初要是讓太子出征去蕩平諸王就好了,然而自己的太子性格懶散貪戀酒色成為他一生中失敗的源頭。這也讓外表謙和內有心機的李世民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 “聖君”從而開啟了大唐盛世的大門!
江山是由白骨堆成的、我們古往今來所有的歷史事件當中不存在對錯更不存在合理不合理,它只是讓我們有個展望歷史的平臺。每當一個人在成功光芒的背後我們就完全忽略了他手段的黑暗。但是作為我們只是欣賞到了他成功後給我們後人帶了更多更高的啟發。
-
12 # 老餘侃大山
玄武門之變是皇位相爭的結果,無法避免,皇家無親情,就算是李淵出面也無法制止,因為此時的李淵對軍隊已經沒有太大的轄制力了,李建成掌握御林軍,李世民賬下猛將如雲,說白了已經殺紅眼了,李淵已經等同於擺設,誰在這場角逐中獲勝誰就是皇帝,皇位就在眼前誰又會罷手呢,這一點可以從李世民在取勝之後李淵很快退居太上皇讓位與李世民可以知曉,所以玄武門之變無法制止也無法避免。
-
13 # 鐵成林
李淵當時剛坐江山根基還未紮實,所以一切征戰和保護都靠李建慶,李元吉,李世民,至於李元霸在歷史記載中很少甚至沒有提及,當時李建慶和李元吉雖然說是李世民兄長但貌合神離,
李世民在長期征戰中結識很多天下有識之士和英雄豪傑,而且手握重兵,李淵深知這一點,說白了李淵和李元吉,李建慶是一夥的,但都懼怕李世民,李世民手下強將無數並有徐茂功當軍事,任何人奈何不了,
玄武門事件是一場爭奪權勢戰,李淵深知李世民除掉兩兄長是遲旱的事,因此無力阻制,所以,後來迫於李世民壓力才禪讓皇位於李世民,
-
14 # 深灘低堰
我們先回顧下當時的態勢。
1.先說說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功績。
先說李世民。李淵起兵造反,李世民參與謀劃,結交豪傑;和李建成一起帶兵9天平定西河;霍邑遇雨力柬不退兵為李唐奪得長安打下堅實基礎,贏得戰略優勢;對待屈突通問題建議要抓住時機快速拿下長安,為李唐搶先拿下鞏固長安,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和機遇;打敗了薛舉第一次犯唐,為李唐在長安站穩了腳跟;消滅了薛皋為李唐安定了西部邊境,搶到了養馬基地為爭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地基;消滅了劉武周安定了北部邊境;一戰消滅了王世充和竇建德,安定了東部,統一了全國。
再說說李建成的功績。作為主將9天平定西河;霍邑建議不退兵,但還是執行了李淵退兵的命令;對待屈突通問題建議不能留有後患,帶兵堵住了屈突通,部將第一個衝上長安;後面再沒有在主戰場帶兵衝殺,留在長安輔佐李淵治理朝政,為李世民、李靖提供了穩定的後方基地。
2.再說說雙方的團隊。李世民獨當一面,依靠人格魅力和海一樣的胸襟籠絡了大批文臣武將,這都是些什麼人呢?那都是虎狼之人,不安分的主,也都是家道中落或寒門子弟渴望建功立業位極人臣的人。
李建成利用自己太子的有利位置也籠絡了大批朝野重臣和人才。也都是渴望能夠更進一步位極人臣的。
3.從功績上說李世民功高蓋主了,不只是蓋了李建成,還蓋了李淵。如果李世民不是李淵的兒子那結局很悲催,肯定兔死狗亨。但是李世民是李淵的兒子,這給了李世民另外一條路,透過自己的表現或抹黑李建成打動李淵立自己為太子,或者解甲歸田做個富家翁。但是李世民是個立志濟世安民的人,曾經滄海難為水,回不去了。所以李世民努力成為太子了,差點成功了。利用楊文乾的愚蠢炮製了太子造反的事故,李淵差點信了,但李建成在謀士魏徵的建議下化險為夷了。這是一把雙刃劍,傷不了別人就會傷到自己。李淵對李世民產生了懷疑,對他進行了打壓,文臣武將一個個調離了天策府。李世民遇到了空前危機,要麼坐以待斃,要麼奮起一擊,沒有第三條路,老虎露了牙沒人會把你當病貓。李世民有拼死一搏強烈願望,還有一大幫文臣武將,有這個資本,所以他拼了,也成功了。
4.回到題主的問題,李淵能不能阻止手足相殘。從能力上說李淵能,但李淵面臨政治和家庭情感的糾纏,立場是有搖擺的。一開始起兵是對李世民有過口頭承諾,遇到危機需要李世民時還承諾過,但一想起隋朝滅亡的歷史又猶豫了,加上李建成雖然沒有李世民天縱神武但也是一個有才之人而且沒有什麼過錯,所以李淵立場搖擺,直到楊文幹事件才全面打壓李世民,又因為是自己喜歡的兒子,功勞大大沒有直接下死手。如果李淵夠果斷,在李世民或李建成之間選擇一個,玄武門事件就可以避免。但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
15 # 唐燏00
關於“李淵是否有能力制止玄武門之變”一事,是這樣。
按著東方思維,治病當以病在肌膚時,容易施治,如果病入膏肓,就投鼠忌器啦,誰也沒有辦法啦。對於人事,也要治在萌芽狀態之時,用衣袖一拂嫩芽就脫落啦,非常省事,如果變成大葉粗枝,恐怕用鋸也很難鋸斷。
另外,當時的李淵,可能覺得只玩勢力平衡自己的寶座才最穩固,其有意讓諸皇子掐架,自己從中漁利。更有可能煽風點火,讓兄弟手足相殘。這種怪異的敗家哲學還一直被奉為至理名言,被偷偷使用。致使窩裡鬥逐步升級,勢同水火。等到玄武門之變按著既定計劃發動起來,所有人就大都避之唯恐不及,誰也制止得了。所以,史載李世民因玄武門之變這場人間慘劇就哭著親父親李淵的乳頭。這一切都是李淵姑息縱容,身在其位卻不謀其政造成的。
所以,李淵只能為自己的過失買單,禪位李世民,因為李淵確實愧對天下萬民。
-
16 # 滌塵索金讀歷史
我是歷史愛好者滌塵索金,很榮幸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純屬個人觀點,不足之處請多指教,期待與大家更多的交流。
玄武門之變的本質是以李建成為首的太子黨與以李世民為首的秦王黨之間因奪取至高皇權而發生的政治鬥爭,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皇帝李淵,他的優柔寡斷最終導致事情的發展完全失控,引發兄弟間大規模的流血衝突。
帝王的平衡之術唐朝的建立者李淵最大的煩惱就是兒女們太過優秀,他的江山就是兒女們幫著打下來的。
隋朝就是因為隋煬帝殺兄弒父、得位不正而最終兩世而亡,李淵深刻吸取教訓,早早的冊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但未免李建成一家獨大,威脅到自己的皇位,他極力扶持二兒子秦王李世民,從而在朝中形成了太子黨和秦王黨兩大派系。
李淵給兩大派系做了詳細的分工,太子李建成主管內政,處理整個國家的行政事務;秦王李世民則統兵在外,負責攻城略地。
李淵需要做的就是時刻維持雙方實力的平衡,從而鞏固自己手中的權力。
矛盾的核心太子李建成長期鎮守都城長安,日常工作就是協助皇帝李淵處理政務,因此深受國家權力核心關隴集團的信賴,被視為國家權力唯一正統繼承人,成為關隴集團核心利益的代言人,其勢力主要集中於長安。
秦王李世民長期征戰在外,可以說大唐江山是他一拳一腳打出來的。在對外征戰的過程中,不斷招籠山東豪強和關隴集團內部的庶族,成為他們核心利益的代言人,其勢力主要集中於洛陽。
因此李建成與李世民之間不僅僅是兄弟之間皇位繼承權的爭奪,更是既得利益集團關隴貴族和新興勢力山東豪強、關隴集團內庶族之間的權力爭鬥,只有徹底終結關隴集團,才能使得山東豪強和庶族正式接管國家的中樞核心權力。
失控的朝局李淵是一個政壇老手,他的政治謀略非常突出,因此早期能夠有效保持兩大集團之間的實力均衡發展,從而確保朝局穩定。
為確保秦王李世民能夠與太子李建成相匹敵,在李世民原有秦王(一字並肩王)、太尉(全國最高軍事長官)、尚書令(全國最高行政長官)等官職之上,再次加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可以自己設定官署,並特需李世民有自己鑄造錢幣的特權。
李世民取得洛陽大捷後,權力到達頂點,李淵害怕局面失控,轉而派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接手軍隊,負責征討席捲河南的劉黑闥部,從而有效削弱李世民在軍隊中的勢力。
隨著太子黨與秦王黨的競爭進入白熱化,李淵為免局勢進一步失控,妄圖將天下二分,由李建成和李世民共治,但是這個方案遭到二人的極力反對。
正當李淵猶豫該如何有效化解矛盾時,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政變,成功斬殺太子李建成,從而成功奪權。
筆者結語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之間從親兄弟變成你死我活的對手,李淵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打天下時為了調動李世民的積極性多次許諾給他太子之位;坐天下後為了制衡太子李建成,確保自己坐穩皇位而給予李世民不亞於儲君的權力,使得李世民的野心不斷膨脹,最終一發不可收拾,釀成玄武門兄弟相殘的悲慘結局。
-
17 # 經典守望者
完全有能力制止,因為玄武門之變本身就有偷襲政變的特點,當中的環節哪怕錯了一步就是成王敗寇逆轉,功敗垂成一線。當時的情況是李世民以謀反的罪名政變誅殺了建成和元吉,但是卻沒有真憑實據也沒有司法審判,就是秉持著勝者為王敗者寇的理論進行的武裝奪權。這當中如果李淵早一刻發覺先行前往玄武門,那麼李世民就會失敗,因為他可以用莫須有的罪名的來陷害同為臣子的兄長,但是卻沒有理由弒殺君父。他一旦這麼做了,那麼根本不會有人信服他,天下立刻就會興起多路討伐之師,皇位他根本就坐不穩。
如果時光倒流,李淵出面制止兄弟鬩牆,那麼玄武門之變甚至可以避免。李淵曾經想讓李世民前往洛陽,建天子旌旗,實際上是將國家分封給兩個兒子,類似西方的法蘭克王國就在查理大帝死後分為了三個國家。如果這個計劃實現,那麼兄弟相殘的景象就不會上演。只是當時的兄弟兩人已經勢如水火,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誰都不肯再讓一步。這才是造成兄弟相殘的最重要原因。李淵在此之前實際上想一直在太子和秦王之間保持一種奇妙的平衡,互相牽制。所以在兄弟相爭過程中的幾個大案,李淵一直是在左右搖擺,態度曖昧。以至於讓兩方人馬對於皇位都抱有幻想,大臣紛紛選擇陣營,以至於朝政大亂錯綜複雜。所以說,李淵對於兄弟二人的爭端是握有最終裁判權的,畢竟皇權在當時至高無上,沒有人可以質疑。
李世民在進行玄武門之變計劃前夕,還制定了失敗後的撤退計劃,這個計劃的最大變數就是李淵。因為李建成事先不知情,中圈套的機率很高,而李淵卻很有可能在內宮中聽到廝殺聲而出面調停,這就意味著李世民的失敗。所以他的撤退計劃就是李淵一旦出面或者逃離皇宮,李世民就撤退到洛陽另立朝廷。這就足見李淵對於當時事態的影響力和地位。
-
18 # 一壺清茗品春秋
即使李淵出面,也無法避免玄武門兄弟相殘的殘局,事實上當時李世民已經完全控制了局面,李淵也落入李世民之手,他自身難保,又哪裡有能力制止慘劇發生。
據《資治通鑑》記載,李世民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後,“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遲敬德入宿衛,敬德擐甲池矛,直至上所。上大驚,問曰‘今日亂者誰邪?卿來此何為?’對曰:‘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株之。恐驚動陛下,遣臣宿衛。’”
此時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已經成功,他派尉遲敬德進宮,名為宿衛,其實無非是控制李淵。尉遲敬德能夠披甲持矛,闖入宮中,直接進入李淵面前,李淵的護衛沒有發揮絲毫作用。正說明李世民不僅殺死了二位兄弟,他已經完全控制了局面,既然殺死了兄長和哥哥,只要李淵有絲毫不合作的態度,李世民必然不會因為擔上弒父的罪名而有絲毫猶豫。
木已成舟,人死不能復生。此時如果強硬已對,不禁無濟於事。自己老命也要斷送此時。還是身邊的蕭禹、陳叔達及時給皇上臺階“建成、元吉本不預義謀,又無功於天下。疾秦王供高望重,共為奸謀。今秦王討而誅之,秦王功蓋宇宙,率土歸心。陛下若處以元良,委之國務,無復事矣。”上曰:“善!此吾之夙心也。”李淵就坡下驢,承認既定事實,並說出讓李世民即位是自己夙願,這樣的違心之言。
其實,在玄武門之前李淵一直都在打壓李世民,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都知道李世民功大,如果李淵之前就立李世民為太子,或許就不會有今日之事。而正是李淵在思想上沒有擺脫嫡長子繼承的思想,當然或許李淵也是害怕隋煬帝和廢太子楊勇的故事,怕李世民繼位後加害李建成,而選擇立李建成為太子。說李世民對唐室有定鼎之功也不為過,正是在長期的南征北戰中,李世民身邊聚集了想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程知節等謀臣猛將。為了表彰李世民功績,李淵甚至下令成立天策府,讓李世民擁有了一個實際上的小政權。當然,後來李淵發現李世民的權勢已經超過了太子。他就開始了刻意打壓李世民。比如,殺死劉文靜,比如,李元吉謀求秦王府精銳,等等。而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成功,也是有很大偶然性。如果不是埋伏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面對東宮和齊王府的反撲,很有可能失敗。如果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則很有可能在李淵和李建成、李元吉的打壓下,成為空頭皇子。
-
19 # 奕垣講歷史
說到玄武門之變李淵的態度,那就得從玄武門之變的背景談起。為什麼會出現玄武門之變,是因為帝位,帝位按照正常的嫡長子傳承製度,應該是太子李建成的,但是李世民不甘心,他也想取得皇帝的寶座,怎麼辦?商量?哥哥,你讓我當皇帝吧,李建成肯定會回答他一個字:呸!和李淵商量,李淵回同意嗎?所以說他就只有一條路,那就是發動“玄武門之變”,攫取最高權力!
關於這個,李淵如何去避免?又如何去制止?即使李淵制止,他有制止的能力嗎?李世民在農民滅隋戰爭中,早已羽翼豐滿,動用武力,就可能會造成剛剛起步的唐王朝四分五裂,李淵敢冒這個險嗎?其實李淵已經在干涉了,只是動作比較小而已,他是想慢慢削弱李世民的權力,讓李世民勢力衰退之後,自行消除奪嫡的想法,這樣既保住了兒子,又保住了朝廷。
但是讓李淵沒想到的是,李世民殺伐果斷,一見有分拆天策府的矛頭後,立刻就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兄誅弟,逼迫李淵退位,此時的李淵,除了能多喝兩杯酒以外,還又能幹什麼?
-
20 # 行與知LL歷史圈中圈
不能,因為李世民當時勢力很大,大多數大將都起李世民的人,太子個李世民掙皇位,李世民不動手,太子登基後,李世民可能就回沒除掉,要麼太子死,要麼李世民死,李世民有實力,自然不會坐以待斃。
回覆列表
李淵出面只能延緩事件的發生,不能避免,就算是李建成順利繼承王位,李世民也絕不會屈居人下,必找理由奪取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