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智戲說
-
2 # 久有凌雲志
諸葛亮是忠君報國,常常以弱勝強,一派君子之風,所以雖敗猶榮,流芳百世。
司馬懿是順勢而為,藉機奪位,小人之行,所以成功反被後人唾棄。
特別是司馬懿居強國而有雄兵,卻不敢和諸葛亮弱國之兵正面交鋒,總是採取拖延迴避之術應對諸葛孔明,可見其用兵水平在孔明之下,這讓他更被後人看不起。
-
3 # 我是伍洋
司馬懿要說也是個出色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其智慧和能力在三國中算第一流。他性格多疑猜忌狡詐,是個極其能夠隱忍深沉可怕的智者,在未能取得絕對權利掌控時,他十分低調老實,絲毫不流露任何一點野心來。司馬懿差不多用了一身的時間,慢慢的抗爭所有的對手,包括曹魏三代皇帝,最強的老對手諸葛亮,取得了最後勝利。
司馬懿評價不高,主要是文臣篡位之事。司馬懿和曹操都是篡位,但曹操是憑自己實力打下天下,而司馬懿側居高位直接篡位。而且心狠手辣,做法狠毒,這樣的臣子非常可怕,歷史上的皇帝沒誰會喜歡這樣的文臣。而且自他後,兩晉沒出一個傑出帝王,晉朝沒有任何開創性的革新和改變,晉朝滅亡後,中華民族陷入了歷史上最深重的動亂,五胡亂華就發生在那個時期,漢族差點滅絕,可以說司馬家族是最大的罪人。
而諸葛亮比司馬懿在政治操守上則高尚的多,論忠誠,為國為劉備忠心耿耿,死而後生,論才智,他百戰不殆。他為後世文臣樹立了一種無比輝煌的道德品格楷模,無論政治上軍事上,成為後世學習典範。諸葛亮完全可以取蜀而代之,他卻沒有,令後世帝王無比敬佩而多有表章。所以諸葛亮能流芳百世,而司馬懿則名聲不佳了。
-
4 # 持續關注
過渡美化了諸葛亮,什麼出師表啊,什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都是扯淡,正史中,諸葛亮不過是個傑出的政治家而已,反正現在都覺得蜀國即為正義,匡扶漢室即為正義,正義即為好人,其他的都是壞人都得死,於是他就流芳百世了。
-
5 # 錦峰哥看世界
因為第一諸葛亮忠心耿耿輔助劉備或者劉嬋,在諸葛亮初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在三國中演義出無數經典的戰役或者故事,兵法24篇,誡子書,火燒新野,火燒博望,舌戰群儒,借東風火燒赤壁,周瑜使用美人計賠了夫人又折兵,三氣周瑜,渡江弔孝,劉備白帝城託孤,七擒孟獲,出師表,六出祁山,揮淚斬馬謖,空城計,罵死王朗,一直到火燒司馬懿,個個經典,所以諸葛亮名垂青史萬古流芳,也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的借鑑學習的榜樣,司馬懿缺少經典戰役故事,最後又叛逆朝廷,怎麼能夠和諸葛亮相提並論呀!
-
6 # 小飛象嘮電影
只能說時代不是以才智論英雄的,真正的集大成者是像諸葛武侯那樣的人,一身為蜀漢奉獻,集智慧與品德於一身,符合人們對名士豪庭的正確認知的,所以相對於司馬懿這種自私之人,諸葛先生更能稱之為英雄。
-
7 # 夢想努力樂觀
諸葛亮和司馬懿同樣都是三國牛人,司馬家得了天下,諸葛亮卻劉芳百世。
諸葛亮和司馬懿同樣是位高權重。可是諸葛亮一位忠臣,一直忠於蜀漢。司馬懿是篡奪了曹氏的天下。
諸葛亮從輔佐劉備到劉禪,都一直兢兢業業為蜀國工作,而且工作的很辛苦,因為要實現復興漢室,就必須找強大蜀國,後期劉備兵敗夷陵,蜀國國力下降很多,諸葛亮就更累了,既要發展國力還要北伐。直到死於五丈原。
後世皇帝們都喜歡這樣的臣子,既能力又肯幹,還無怨無悔。所以後世皇帝們就跟商量好的一樣,都非常推崇諸葛亮。諸葛亮也確實值得我們敬仰。不論是能力還是做人都做的非常好。
司馬懿在曹魏,位高權重。但是沒有把精力放在發展魏國,而是發展自己的實勢力,步步為營逐步取代的曹氏,建立的晉。
後世皇帝們都討厭司馬懿這樣的行為,不想讓臣子都學司馬懿,每個皇帝都怕臣子篡位。結果就是所有皇帝們就又像商量好的一樣,都不會推崇司馬懿,也更不會去宣傳。再說這種取而代之的行為確實讓人不齒。
既要得天下又要天下人歌功頌德,是很難的事,尤其是開國皇帝。自己打下的天下那是本事,篡奪別人的天下就要注意。不過這種極大的誘惑,很少有人不去採摘。當時的情況也是你死我活的局面,不篡位司馬家也可能就沒了。 當然如果司馬家早些隱退也許就是另一種結局。可是花花世界,權利無限,捨不得啊! -
8 # 雪流星落
一方面是作者的情感引導,作者本身是推崇蜀漢的正統的!所以更多的美化蜀漢一方的人物!
另一方面亂世中脫穎而出的往往是手段百出的梟雄,這樣的人大家是不認可的,覺得有些不擇手段!但是亂世用重典!而失敗的悲情英雄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比如秦始皇,比如朱元璋,大家更多的關注他們的所謂錯誤的一面!
-
9 # 二戰英雄連
司馬懿雖贏,但是後面對待老闆曹氏一族的親手段堪稱血腥,尤其答應曹爽交出兵權,保而富貴。但最後曹爽全族被滅族。有的都是陰謀和血腥。以後歷朝歷代誰敢要司馬懿這樣的手下,諸葛亮則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典範,不管劉禪怎樣,始終忠心輔佐,不存異心,而且執法公正無私。統治者都喜歡這樣的手下,老百姓也都喜歡這樣的官員。
-
10 # 24k優優
原著是這樣寫的:只見有兩個小孩子在那玩耍哩,一個有十來歲,一個有八九歲了。正戲處,被行者上前,一把抓著頂塔子,提將過來。那孩子亂哭亂嚷,洞口小妖急入報與公主。原來那兩個孩子正是公主與那怪生的。
原著還這樣寫到:豬八戒和沙僧把兩個孩子帶到寶象國中,往那白玉階前捽下,可憐都摜做個肉餅相似。八戒厲聲高叫道:”那孩子是黃袍妖精的兒子,被老豬與沙弟拿將來也!“
-
11 # 勇的世界
論起三國謀士,這裡面就不得不提及兩位人物,他們是魏蜀的兩員大將,也是三國裡面的頂級,謀士,同時兩國的“託孤之重臣”,同時他們恩恩怨怨也是鬥了一輩子,雖是對手,卻也惺惺相惜,或許如果不是因為陣營不同,他們或許還是一對老友,煮酒品茗,暢談天下。
這二位便是蜀國大軍師諸葛亮和魏國大軍師司馬懿!一輩子的冤家,三國的兩大頂級謀臣。但是兩位的才智和謀略都可以說是不相上下,甚至最後還是司馬懿略勝一籌,但是為何奇怪的是流芳百世,傳唱千古的為何卻是諸葛亮而非司馬懿呢?
第一便是《三國演義》的影響。小說總是比史書更好看,所以《三國演義》也明顯是要比《三國志》的傳播範圍要廣,傳播影響力也要更大。
不過羅貫中是“漢室宗親”劉皇叔的鐵桿粉絲,所以說《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來講的話,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不公平”的。也就是說這裡面已經被添加了嚴重的個人感情色彩,就比如劉備就是“漢室宗親劉皇叔”,曹操就是“盜取”天下的曹賊!
那麼諸葛亮自然也都是好的,甚至還杜撰出一些事件就比如說“草船借箭”“孔明借東風”等,來美化諸葛亮。而司馬懿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從他站位“曹賊”陣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被羅貫中給拉入了黑名單,因此總是司馬懿最後“氣死”了諸葛亮,取得了勝利,那麼他還是名聲不如諸葛亮!
第二點便是個人的人品問題了,這一點其實我覺得大家非常好理解,諸葛亮一生兢兢業業,事無鉅細,為蜀國是嘔心瀝血,為蜀國百姓是積勞成疾。而且從來不謀私利,剛正不阿,“揮淚斬馬謖”。而且用人唯賢,是集忠誠、智者、公正、大愛於一身的正面人物。
但是司馬懿就不一樣了,司馬懿一生陰險奸詐,濫殺無辜,用人唯親,權謀篡位。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而且終其一生,只為追名逐利,謀求榮華富貴,而且從來不將天下百姓之福祉放於心中,是集陰暗、自私、狹隘、兇狠於一身的反面人物。
這麼一個鮮明的對比,大家當然更加喜歡諸葛亮了,而且諸葛亮在《誡子書》中還寫到“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用以告誡後人,一定要忠君愛國,淡泊名利,修身養性,品德高尚!
再看看司馬懿的後代那是陰險狡詐,殘忍狠辣(尤其是司馬昭),在謀取了曹魏的政權之後更是大開殺戒,不知道殺害了多少人,這簡直和諸葛亮沒法比啊。
當然這裡面還是來為司馬懿說兩句話,史書上記載司馬懿說:“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可見其還是有一定的品德的,只不過在《三國演義》裡面被說的的確是有點過了,他一生都是沒有推翻曹魏政權的,這位“四世託孤之重臣”還是有一定的“良知”的,只不過他的後代的確是沒有教育好,非常的陰狠毒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司馬懿的歷史評價!
-
12 # 醉宿過去
司馬懿(179年-251年),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二人都是三國時期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從儒家的思想出發,司馬懿的孫子建立晉,算是背叛了魏國,而諸葛亮一生都在輔佐劉備,恢復漢室。儒家思想忠孝,諸葛亮是代表,歷朝歷代都宣揚諸葛亮,都希望自己的臣子能夠像諸葛一樣,盡忠職守。
-
13 # 土人鄉音荒草甸
司馬屬深隱大才,立身時代的詐取奸滑層面,用耗將一生時覬覦奪走曹氏江山,雖有成大終屬巧權機謀不被時代正聲的人。亮,出世以正當鋒,也謙恭行事確有經天緯地之才能,其意正,行忠,聲仁,全天下都敬佩他,如此賢能怎不讓後世功敬無盡
-
14 # 品味與品位
司馬懿能成為最後的勝者,主要是劉備的兒子劉禪太無能。諸葛亮只所以流芳百世,除了諸葛亮的智謀超群以外,也跟他的人品、忠誠、大義、思想、長相、儒雅、風格等有關。
-
15 # 打工人董
諸葛亮和司馬懿用現在的觀點都不是好東西;
諸葛亮為保劉備(分裂當時漢朝的蜀國)悍然發動戰爭,令成千上萬的百姓慘遭屠殺,也為了自己的名聲而煽動一次次的戰爭,他其實就是幫兇;
司馬懿也是為了自己的地位而對抗諸葛亮;但他非常瞭解諸葛亮的性格,在直接面對諸葛亮時,是非常謹慎的,時刻尋找最佳時機;
至於為什麼諸葛亮比司馬懿出名,純屬作者誤導,諸葛亮保劉備是忠臣,而司馬懿篡魏是奸臣。
-
16 # 熱心市民是在下
俗話說,歷史的車輪浩浩蕩蕩,不會因為個人意志而轉移。諸葛亮敗,從他三顧茅廬之後出山就已經註定。司馬懿勝,與他自身是優秀的政治家有一定關係,同時更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
有道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那麼為什麼敗的一方諸葛亮反而能夠流芳百世?這與小說作者本身的情感傾向有關。小說中諸葛亮被刻畫成智慧的化身,幾乎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多少次危難之際,諸葛亮憑藉一己之力,挽救蜀漢政權於狂瀾。可以說,三國鼎立時代,蜀漢根基最弱,硬是諸葛亮依靠自身智慧,把一手爛牌的蜀漢政權建立,把大漢氣數延續數年。
再看諸葛亮的人格魅力。小說中諸葛亮的形象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蜀漢政權殫精竭慮,是一個忠義與清廉結合一身的形象。白帝城託孤之後,諸葛亮身邊可用人才越來越少,開國五虎上將老去,新生代人才匱乏,而對手曹魏政權、孫吳政權人才局面遠遠強過蜀漢。諸葛亮無可用之人,只能事必躬親,為蜀漢政權熬到油盡燈枯。如此忠義清廉的人物形象,正和華夏名族自古以來所弘揚的主流價值觀相吻合,因此諸葛亮必然會被後代華夏子孫所頌揚,流芳百世!
-
17 # 老北京231
歷史人物的評價,是個複雜的問題,不能簡單地以成敗論英雄。楚漢相爭的結果,劉邦圍殺了項羽,無疑是最後勝利者。但項羽的名聲比劉邦好的多。項羽做事光明磊落,勇猛剛毅,比起劉邦的陰險狡詐,過河拆橋,實在是高出太多。
至於諸葛亮的名頭比司馬懿響,很大程度上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作者把劉備設為漢室正統,把曹魏司馬設為篡逆,這是作者的政治傾向,也成功地影響了讀者。
事實上,不止是三國演義。從唐宋時期起,民間已經有了專講三國故事的評書,雜劇,大都是擁劉反曹的立場。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的確曾傾心輔佐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再加上三顧茅廬,前後出師表這些動人故事,使得諸葛亮成為忠臣賢相的表率,深得中國人,特別是文人的嘉許。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跟項羽一樣,英雄的失敗是悲劇,悲劇人物最容易獲得大眾的共鳴。
至於司馬懿,固然是老謀深算,但其為人陰損狡邪,城府太深,不討人喜歡。尤其是最後篡逆奪位,誅殺曹魏後人。其本身能耐再大,也難免被歸類於王莽之流。
-
18 # 張言好書畫
首先要更正問題中的錯字是“流芳百世”,不是“流放百世”!
司馬懿誅殺曹爽滿門奪得曹魏統治權力成為最後贏家,沒有得到後世讚揚是很正常的!首先曹魏代漢是因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經過幾十年的征戰才平定北方,此時的天子漢獻帝有名無實,曹操功績顯赫,得到民心,曹丕篡漢時善待了漢獻帝。而司馬懿始終是曹魏的臣子,沒有開疆拓土之功,只是靠陰謀詭計誅滅曹氏,辜負了曹睿託孤之重任,司馬昭更是殺曹魏皇帝曹髦,有弒君之惡名,司馬炎統一三國建立晉朝後,沒有文治武功,很快滅亡,晉朝在歷史上存在時間很短,西晉和東晉加起來也不過一百多年,而且晉朝的統治者很無能,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就滅了西晉,之後的東晉也沒有什麼存在感!司馬氏的晉朝帶給中華民族300年災難,使得漢人做了300年的亡國奴。三百年的五胡亂華,百姓民不聊生,由此開始,是中國歷史上最差的朝代也是人民生活最黑暗的時代,因此司馬懿及司馬昭等在歷史上沒有好名聲!
再談諸葛亮, 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他在劉備三顧茅廬出山山,提出《隆中對》,幫助劉備以微弱的勢力奪得荊州數郡後進佔西川,奪取漢中,在蜀漢的建立與治理都有重大功績,南平孟獲更是開疆拓土的功業,諸葛亮集忠、孝、義、謀於一身,可以說是公認的中國歷史上的智慧神的最傑出化身。雖然未獲成功而身死,歷代朝野都對諸葛亮也有很高的評價,諸葛亮《出師表》感動後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成了無數仁人志士的座右銘。大詩人杜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更是增加了後人對諸葛亮早逝的帵惜之情!
綜上所述,不以成敗論英雄,司馬懿一族雖然奪得天下卻遺臭萬年,諸葛亮雖未成功卻因高尚的品格流芳百世!
-
19 # 江雪微言
諸葛亮、司馬懿生於同時代,是魏蜀封國稱帝曹操劉備去世後一段時間的雙方的主帥。都極具才幹,棋逢對手,流傳深遠。
蜀國力弱,但諸葛亮基本處於攻勢,魏國強卻處於守勢,而且,蜀國總顯示有所機會。特別是,諸葛亮去世前反覆邀戰,而司馬懿寧可借魏帝之口,也堅決不戰。民諺也留下“死諸葛嚇退活司馬”一說。戰國秦趙四大名將對陣,秦國白起、王翦處於攻勢,趙國廉頗、李牧處於守勢,那是因為秦強趙弱。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諸葛亮在劉備去世後,在蜀國地位極高,而後主劉禪力弱,他卻至死能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司馬懿在曹魏陣營最初地位並不高,曹操去世後,曹丕用之。前幾任曹魏皇帝力強,司馬懿也沒有大權獨攬。年齡將近70歲,本身退休無事,曹家並未迫害司馬家族,無故發動政變,其後人留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惡名,篡位建立的晉朝很快使中國歷史進入了最黑暗的南北朝。所以司馬懿雖熬死了諸葛亮,最後在政治上取得巨大的成功,但不被後人所認可。而諸葛亮卻做為賢相忠臣,一直受到後人敬重!
-
20 # 秦曰漢雲
這是因為諸葛亮和司馬懿雖然能力相似,但人品是有區別的。諸葛亮一生忠誠,但司馬懿卻最終篡魏,晚節不保。
各朝各代的統治者想要坐穩位子,忠臣是少不了的,所以他們必須給臣子灌輸忠君愛國的思想,諸葛亮忠心又能幹,當然會被拿出來當做正面典。
如果每代統治者是一位老師,每當他們給臣子講課,都會提到優秀學長諸葛亮的事蹟,學弟學妹們怎麼不會心生敬仰?久而久之,優秀學長的光輝形象就在學弟學妹們心中根深蒂固了。
司馬懿正好相反,有能力卻不忠誠,比沒有能力的人危害更大,是歷代君王所忌憚的人物,所以統治者們不願正面宣揚司馬懿。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諸葛亮不僅軍事政治才能卓越,文學造詣也很高。他留下了《心書》、《誡子書》、《誡外甥書》、《出師表》、《便宜十六策》等名篇,文學價值頗高,一直為後世學者津津樂道。然而司馬懿在這方面幾乎沒什麼成就。
如果每一部作品是一張名片,諸葛亮那麼多名片發出去了,營銷工作做得到位,對自己就是一種正面宣傳;反觀司馬懿,他就是沒有把自己很好地推銷出去。
回覆列表
論起三國謀士,這裡面就不得不提及兩位人物,他們是魏蜀的兩員大將,也是三國裡面的頂級,謀士,同時兩國的“託孤之重臣”,同時他們恩恩怨怨也是鬥了一輩子,雖是對手,卻也惺惺相惜,或許如果不是因為陣營不同,他們或許還是一對老友,煮酒品茗,暢談天下。
這二位便是蜀國大軍師諸葛亮和魏國大軍師司馬懿!一輩子的冤家,三國的兩大頂級謀臣。但是兩位的才智和謀略都可以說是不相上下,甚至最後還是司馬懿略勝一籌,但是為何奇怪的是流芳百世,傳唱千古的為何卻是諸葛亮而非司馬懿呢?
第一便是《三國演義》的影響。小說總是比史書更好看,所以《三國演義》也明顯是要比《三國志》的傳播範圍要廣,傳播影響力也要更大。
不過羅貫中是“漢室宗親”劉皇叔的鐵桿粉絲,所以說《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來講的話,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不公平”的。也就是說這裡面已經被添加了嚴重的個人感情色彩,就比如劉備就是“漢室宗親劉皇叔”,曹操就是“盜取”天下的曹賊!
那麼諸葛亮自然也都是好的,甚至還杜撰出一些事件就比如說“草船借箭”“孔明借東風”等,來美化諸葛亮。而司馬懿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從他站位“曹賊”陣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被羅貫中給拉入了黑名單,因此總是司馬懿最後“氣死”了諸葛亮,取得了勝利,那麼他還是名聲不如諸葛亮!
第二點便是個人的人品問題了,這一點其實我覺得大家非常好理解,諸葛亮一生兢兢業業,事無鉅細,為蜀國是嘔心瀝血,為蜀國百姓是積勞成疾。而且從來不謀私利,剛正不阿,“揮淚斬馬謖”。而且用人唯賢,是集忠誠、智者、公正、大愛於一身的正面人物。
但是司馬懿就不一樣了,司馬懿一生陰險奸詐,濫殺無辜,用人唯親,權謀篡位。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而且終其一生,只為追名逐利,謀求榮華富貴,而且從來不將天下百姓之福祉放於心中,是集陰暗、自私、狹隘、兇狠於一身的反面人物。而且司馬懿還是個渣男,對髮妻張春華十分不好。
這麼一個鮮明的對比,大家當然更加喜歡諸葛亮了,而且諸葛亮在《誡子書》中還寫到“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用以告誡後人,一定要忠君愛國,淡泊名利,修身養性,品德高尚!
再看看司馬懿的後代那是陰險狡詐,殘忍狠辣(尤其是司馬昭),在謀取了曹魏的政權之後更是大開殺戒,不知道殺害了多少人,這簡直和諸葛亮沒法比啊。
當然這裡面還是來為司馬懿說兩句話,史書上記載司馬懿說:“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可見其還是有一定的品德的,只不過在《三國演義》裡面被說的的確是有點過了,他一生都是沒有推翻曹魏政權的,這位“四世託孤之重臣”還是有一定的“良知”的,只不過他的後代的確是沒有教育好,非常的陰狠毒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司馬懿的歷史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