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論上來講,小說當中專門寫了一段賈雨村講解“正邪兩賦之人”,咱們會覺得小說第二回寫賈雨村講“正邪兩賦之人”,很奇怪。實際上,它是對人性進行一種解釋,表達一種人性觀或者人生觀。但是這種人性觀外在的它說是賈雨村言,是賈雨村寫的麼,賈雨村講的麼,外在的是賈雨村言。但恰恰是賈雨村言是真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的是真的,真的是假的。甄士隱的故事是假的,賈雨村說的是真的。所以在這樣的一種人性論當中,首先,咱們看出它不秉承儒家的“人性善”學說,而持的是儒家“人之初,性本惡”的人性觀。第二,它又進一步指出,惡不是惡,不是你所看到的惡,惡就是善,惡可以轉化為善,所以叫“正邪兩賦”,所以這是對人性的一種新的闡釋。在這個意義上,賈雨村實際上就成了作者的代言人,他要說明的是稟賦了情感的人,小說當中種種的人都是稟賦情感的,雖然層面不一樣,但都是稟賦了人世間的情感。這種稟賦了人世間的情感的人,你不好說他是善的,也不好說他是惡的。所以像賈寶玉這樣的人,你說他是善的,還是惡的,是“正邪兩賦”的。像王熙鳳這樣的人,你說她是善的,惡的,也是“正邪兩賦”的。它實際上是在是“正邪兩賦”的層面上對偏向於善的比如賈寶玉這樣的人,偏向於惡的比如王熙鳳這樣的人,都做了一種重新的解釋。所以無論是善人,無論是惡人,這是傳統意義上講的善人和惡人,都同時稟賦了善和惡兩種天性,這是絕大多數的人,這是社會上普遍的一種人。而只有極端的人,才有極端的善,極端的惡。這是對人性做了一個新的闡釋,就是人性本來就不能夠簡單地劃分為善、惡兩種本體,而是善中有惡,惡中有善,這是人性的本體。而更有價值的地方在於賈雨村舉了很多人,舉了很多歷史上的人物,這些歷史上的人物相當有一部分都是被人們認為不屬於主流意識形態認可的人,也就是說,比較惡的人,而這些人恰恰是正邪兩賦。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要說明的,就是被傳統文化所認為是惡的人很可能他們包含著善,因為他們是“正邪兩賦”的人。這是第二個層面的一種闡釋
從理論上來講,小說當中專門寫了一段賈雨村講解“正邪兩賦之人”,咱們會覺得小說第二回寫賈雨村講“正邪兩賦之人”,很奇怪。實際上,它是對人性進行一種解釋,表達一種人性觀或者人生觀。但是這種人性觀外在的它說是賈雨村言,是賈雨村寫的麼,賈雨村講的麼,外在的是賈雨村言。但恰恰是賈雨村言是真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的是真的,真的是假的。甄士隱的故事是假的,賈雨村說的是真的。所以在這樣的一種人性論當中,首先,咱們看出它不秉承儒家的“人性善”學說,而持的是儒家“人之初,性本惡”的人性觀。第二,它又進一步指出,惡不是惡,不是你所看到的惡,惡就是善,惡可以轉化為善,所以叫“正邪兩賦”,所以這是對人性的一種新的闡釋。在這個意義上,賈雨村實際上就成了作者的代言人,他要說明的是稟賦了情感的人,小說當中種種的人都是稟賦情感的,雖然層面不一樣,但都是稟賦了人世間的情感。這種稟賦了人世間的情感的人,你不好說他是善的,也不好說他是惡的。所以像賈寶玉這樣的人,你說他是善的,還是惡的,是“正邪兩賦”的。像王熙鳳這樣的人,你說她是善的,惡的,也是“正邪兩賦”的。它實際上是在是“正邪兩賦”的層面上對偏向於善的比如賈寶玉這樣的人,偏向於惡的比如王熙鳳這樣的人,都做了一種重新的解釋。所以無論是善人,無論是惡人,這是傳統意義上講的善人和惡人,都同時稟賦了善和惡兩種天性,這是絕大多數的人,這是社會上普遍的一種人。而只有極端的人,才有極端的善,極端的惡。這是對人性做了一個新的闡釋,就是人性本來就不能夠簡單地劃分為善、惡兩種本體,而是善中有惡,惡中有善,這是人性的本體。而更有價值的地方在於賈雨村舉了很多人,舉了很多歷史上的人物,這些歷史上的人物相當有一部分都是被人們認為不屬於主流意識形態認可的人,也就是說,比較惡的人,而這些人恰恰是正邪兩賦。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要說明的,就是被傳統文化所認為是惡的人很可能他們包含著善,因為他們是“正邪兩賦”的人。這是第二個層面的一種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