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大悔憶智周
-
22 # 使用者9614267037468
慎獨,很難。能做到慎獨的人,是嚴於律己且是高度自律的人。
人,一半是人性,一半是獸性。所以,慎獨就成了個人風範的最高境界。
慎獨,就是在獲得利益於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不佔為己有,會把個人的品行操守放在首位;慎獨,就是在閒居獨處時,更加小心謹慎,會嚴格控制自已的慾望。慎獨的人,不以小事而不為,即使在購物時多找的錢都會自覺地退回給收款人,時時都懷有一顆敬畏之心。
-
23 # 小熊熊夢境世界
在生活的交往上,不要濫交,找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時候在自己難以進步的時候,或許朋友的一句金玉良緣會然你茅塞頓開。
另外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給自己一個空間,尤其是思維的空間,因為這樣會讓你有時間思考。
慎獨最重要的是要多讀書,讀書才是指引你走好未來路途的一個指明燈,不過往往現在的人不懂的這個道理。
最後我想要說的是,做好慎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慎獨是需要一生去對待的,如果你想要做一個高潔之士的話,那麼你要認真對待了。
-
24 # 高高興興地
就是 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或者自認為乾點壞不會有人知道的時候,仍然像平時在人前做的一樣或者簡單說就是 表裡如一,不裝像。
-
25 # 有大招
慎獨。是需要積澱和涵養才能做到的,我認為,隨心所欲不逾矩 就是慎獨的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而這個境界,我們的聖人 孔子,是在七十歲的時候才練成的。可見,真正的慎獨有多難以做到。
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禮記 大學》
意思是說,你心裡的想法,最終都會反應在你的外在行為上。只有你內心真正的真誠,才會在行為上合乎禮儀規範,心不誠,就算偽裝的再好,也最終會露餡。所以,要先做到內心之誠。內心之誠,最好的體現,就是在自己獨處的時候,也約束自己,人前人後一個樣。這也修身的必要過程。
如何做到慎獨,也就是如何修身。
大學裡說,欲修其身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所以,想做到慎獨,必須要先學知識,提升涵養。而這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在你的知識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要正心,樹立明確的道德觀念,矢志不渝,
第三步,有了道德觀之後,你要忠於他,實踐他,表裡如一。
完成以上,你就做到 慎獨了。可以隨心所欲不逾矩了。
回覆列表
慎獨,很難,但我知道我父親做到了。他們那代人,道德標準非常高。以下是我從我父追悼會上聽來的,今天的人聽來簡直就像傳奇。我父本是承祧兩房的地主少爺——我堂姑母家無男丁。1929年,我父15歲的時候,發誓“不吃剝削階級的飯”,步行幾十裡到新民鎮教書。教書一年後,身背書箱和稻草,曉行夜宿,步行幾百裡到省城考省立師範,考了全省第一!這說明什麼呢?我父小小年紀,又要教書謀生,又要照料自己的生活,又要讀書迎接考試,在沒人監督的情況下,不“慎獨”是不行的。關鍵我父從不談論自己,這些“事蹟”我們子女都是從追悼會上聽來的。我父解放前後都是校長,但都被解職。第一次:雖然我父兩個親弟弟都在國軍抗日,一個黃埔軍校畢業的參謀,為國捐軀,一個投筆從戎的青年遠征軍,到了緬甸,但是我父當校長的學校禮堂,懸掛國共兩黨抗日將領肖像,我父被約談,堅持認為,“凡是抗日的,都應該掛”,因此被解職。又沒人監督,不掛不行嗎?慎獨,一切從道德而不是從利益出發。第二次:知識分子思想改造。我父認為是侮辱,知識分子比其他社會成員更不需要思想改造,於是憤而自殺。搶救回來,頸上留下明顯傷疤,聲音嘶啞,仍舊上課,但校長職務解除。我父幾個學生對我說,我父經常悄悄塞錢給他們,因為他們家庭貧困。這又是慎獨,學生不說,誰也不知道。是的,我父工資在本地教師中最高,但我去他學校,晚上睡覺,我和我父各睡一頭,竟沒有多的枕頭,我父拿書給我做枕頭。書倒有的是。我父在五七幹校,從頭學習挑糞種地、養魚喂牛,晚上站在飯桌上挨鬥爭。後來返校,他見學校荒草叢生,拿鋤頭去鋤草,那活比我這知青還幹得漂亮!又沒人叫他鋤草,記得那天學校裡又沒人,教師進修學校又沒學生。是的,我父已從他擔任第一任校長的師範學校調教師進修學校當教師了。他的工作,是身背大郵包(裡面裝的學員作業吧?這綠色大郵包後來我帶到涼山我當知青的地方去用了),手拿油紙傘,一次又一次,走遍全縣各面授點,給進修教師面授,所走路程,不亞於二萬五千里長徵吧?在那寂寞難耐的征途中,他是怎樣戰勝孤獨的呢?那時沒有客車,一切靠步行。週末回家,也步行。我母17歲教書,也曾是校長也被鬥爭撤職,我父地主家庭出身,我母城市貧民出身,不知道鬥她的人又找的什麼革命理由!父母幾十年兩地分居,我父一生,都在“慎獨”。記得有一次父親回家來,不知道為什麼家裡人那天都不在家,陽光從紙糊的木格窗間照進屋裡,我從後園廁所出來,看見父親走近木壁,停下來。父親沒發現我,他正沉浸在一種深深的感情裡。在斜射進屋的陽光下,父親對著木壁唱起歌來:“紅日照遍了東方,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母親教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幾十年了,父親沙啞的歌聲至今在我耳邊迴響。這就是我唯一一次看見我父在沒有別人看見的時候做什麼。現在我知道了,父親當時在思念他為國捐軀的弟弟和兩次教兒打東洋的母親!我父沒有想到,僅十來年後,我弟弟又為國捐軀——五一勞動節放棄休假參加搶修發電機組犧牲。我父更沒有想到,他的孫子、我的獨生子……慎獨怎麼才能做到?據我所知,靠讀書和幾代的家庭教養。讀書,其實就是給自己套上道德枷鎖,做合格的人。